中班语言外婆桥教案
外婆桥教案
外婆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外婆桥》,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长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外婆桥》,理解童谣内容,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外婆桥”的寓意,培养学生关爱长辈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幅外婆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外婆桥的来历。
二、学习童谣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外婆桥》,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童谣,注意节奏和停顿。
3.老师逐句讲解童谣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童谣的意义。
三、讨论交流1.老师提问:“你们觉得《外婆桥》这首童谣哪里最美?”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唱歌、跳舞、朗诵等),展示对《外婆桥》的理解。
2.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组进行评价,老师给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外婆桥》,谁能背给大家听?”2.学生背诵童谣,老师给予鼓励。
二、深入学习1.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童谣中的“外婆”,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外婆”的了解。
2.学生分享自己与外婆的故事,感受亲情的美好。
三、情感教育1.老师讲述一个关于外婆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
2.学生谈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老师给予点评。
1.老师提问:“通过学习《外婆桥》,你们有什么收获?”3.布置作业:回家后,向长辈请教一首童谣,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爱长辈,你们有什么实际行动?”2.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老师给予鼓励。
二、课堂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向长辈学到的童谣,其他学生欣赏并评价。
1.老师提问:“通过学习《外婆桥》,你们认为童谣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四、课后作业1.学生创作一首关于亲情的童谣,下节课分享。
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1.1 设计背景1.1.1 为了让幼儿体验传统童谣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我们设计了这次语言活动。
1.1.2 童谣《摇到外婆桥》具有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适合中班幼儿学习和传唱。
1.1.3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二、知识点讲解2.1 童谣的特点2.1.1 童谣是一种民间文学,具有简短、明快、朗朗上口的特点。
2.1.2 童谣往往富有节奏感,便于幼儿记忆和传唱。
2.1.3 童谣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内容3.1 学习童谣《摇到外婆桥》3.1.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童谣,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1.2 教师讲解童谣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意义。
3.1.3 幼儿跟读童谣,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幼儿能正确朗读童谣《摇到外婆桥》。
4.1.2 幼儿能理解童谣中的基本意思,了解童谣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4.1.3 幼儿能够说出童谣中的生词和句子。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幼儿能够熟练地朗读童谣《摇到外婆桥》。
5.1.2 幼儿能够理解童谣的意义,感受童谣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5.1.3 幼儿能够模仿童谣的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这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后续章节内容请您提供相关要求,我会继续为您编写。
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童谣课件:包含童谣《摇到外婆桥》的文本和图片。
6.1.2 摇橹船模型:用于辅助幼儿理解童谣中的“摇到外婆桥”场景。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1 童谣手册:供幼儿跟读和复习使用。
6.2.2 画笔和画纸:用于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外婆桥”场景。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环境布置6.3.1 教室布置成温馨的港湾风格,悬挂一些船和桥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外婆桥语言教案
外婆桥语言教案教案标题:外婆桥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外婆桥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外婆桥的故事梗概。
2. 家庭关系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听说能力的训练。
4. 阅读理解练习。
5. 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1. 外婆桥的故事材料。
2. 家庭关系的词汇表。
3. 听力练习的录音材料。
4. 阅读理解练习题。
5. 写作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外婆桥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兴趣。
- 与学生讨论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2. 听说能力训练(15分钟):- 播放外婆桥故事的录音,让学生听懂故事的大意。
-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 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对话练习,如询问家庭成员、描述家庭关系等。
3.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 分发外婆桥故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澄清和解释。
4. 写作练习(15分钟):- 提供写作题目,如描述自己的家庭或写一封感谢信给外婆。
- 学生根据题目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修改。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家庭关系的调查作业,让他们在家庭中进行实地调查并写一篇报告。
2. 鼓励学生用外婆桥故事为基础,编写自己的故事或短剧本,并进行表演。
教学评估:1. 听说能力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中的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 写作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外婆桥的故事材料。
2. 家庭关系的词汇表。
3. 听力练习的录音材料。
中班外婆桥教案
中班外婆桥教案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外婆桥”故事,培养幼儿的文化认知能力。
2.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引导幼儿了解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讲解“外婆桥”故事情节。
2.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如何表达爱与感恩。
3.手工制作“外婆桥”。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外婆桥”故事,并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2.讲解故事情节:教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及其重要性。
3.思考感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如何表达爱与感恩。
4.手工制作:“外婆桥”:教师为幼儿准备好相关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外婆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5.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幼儿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外婆桥”故事,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及其重要性。
2.幼儿能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表达爱与感恩的重要性。
3.幼儿能够动手制作“外婆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延伸1.家长可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制作“外婆桥”,加强亲子互动,增进亲子感情。
2.教师可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家人、朋友、老师等的爱与感恩,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
3.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制作其他与“外婆桥”有关的手工制品,如画册、折纸等,拓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班亲亲外婆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外婆桥的传说和意义,知道外婆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能用彩泥制作外婆桥。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外婆桥的传说和意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彩泥制作外婆桥,并能够表现出外婆桥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彩泥、泥工工具、外婆桥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外婆桥的歌曲,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外婆桥的了解。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外婆桥的传说和意义,让幼儿了解外婆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 示范:教师用彩泥示范制作外婆桥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4. 操作: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用彩泥制作外婆桥。
5. 展示: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外婆桥进行展示,大家互相欣赏、学习。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幼儿的操作技能和创作能力。
2.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自我评价:让幼儿对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外婆桥的传说:深入讲解外婆桥的传说故事,让幼儿理解亲情的可贵和孝道的意义。
2. 外婆桥的民俗:介绍外婆桥相关的民俗活动,如外婆桥庙会、外婆桥灯会等,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
七、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外婆桥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外婆桥的外观特征。
2. 视频播放:播放外婆桥的传说故事视频,让幼儿更生动地感受外婆桥的传说魅力。
3. 亲身体验:组织幼儿参观外婆桥,让幼儿亲身感受外婆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歌曲《外婆桥》引起幼儿对外婆桥的兴趣。
2. 讲述:教师详细讲述外婆桥的传说故事,让幼儿了解外婆桥的由来和意义。
外婆桥 教案
外婆桥教案教案标题:外婆桥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外婆桥》,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外婆桥》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3. 运用诗歌语言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诗歌《外婆桥》的课文和音频。
2. 课堂展示素材:外婆桥的图片、相关文化背景等。
3. 学生绘制外婆桥的图片或模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课堂展示素材,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与外婆、家庭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历和故事。
2. 播放《外婆桥》的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理解诗歌:1. 教师通过朗读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诗歌中所描绘的外婆桥对作者的意义以及与自己的情感共鸣。
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
朗读与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包括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朗读练习,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情感的表达。
3. 学生自由发挥,利用诗歌语言创作一段与自己亲情相关的短文或诗歌。
创作与展示:1.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绘制外婆桥的图片或模型。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外婆桥的展示和分享,包括图片或模型的描述和创作感悟。
3. 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和评价展示作品,鼓励学生对彼此的努力和创造给予肯定和赞赏。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总结诗歌《外婆桥》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有何改变和深化。
3.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教学的感受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与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诗歌,进行类似的学习和创作。
中班语言外婆桥教案
中班语言外婆桥教案活动目标:1.愉快地朗读儿歌,区分糖、水果和饺子的发音。
2、体验与外婆(老人)的亲情。
活动准备:1、请一位教师扮外婆。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摇呀摇》。
活动过程:1、体验亲情:——“你的外婆喜欢你吗?是怎么喜欢你的?”让幼儿都能说说自己的外婆。
2、学习童谣:教师出示图片。
——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教师朗读童谣,幼儿欣赏、理解。
幼儿跟着教师朗读童谣,注意分清糖、果和团子的发音。
教师运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提问,如“摇啊摇,摇到哪里去?”幼儿边朗读边做动作。
建议与提示:1、在区域活动中,引导个别幼儿看看说说幼儿用书,学会完整朗读童谣。
2、家里有老人的话,请幼儿回家后念给他们听。
童谣:摇啊摇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又有团子又有糕。
教案二:《外婆桥》活动目标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话、唱歌、跳跃、玩耍中拓展孩子的语言智能、肢体动作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乐CD、CD机。
活动过程(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
《组织形式灵活性》(二)谈话: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三)欣赏歌曲:1、CD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
(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外婆桥教案
外婆桥教案外婆桥教案篇一我发现孩子们对小动物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尤其是对小动物的叫声、动作、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都很感兴趣,而《过桥》是一首描写小动物过桥的儿歌,整首儿歌语句简单、形象,符合我班幼儿年龄偏小的特点,也能满足幼儿对小动物探索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知道儿歌名称,学会念儿歌;会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乐意参与学习儿歌,培育孩子对语言活动的兴起。
能正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
录音机、磁带;小动物教具:小兔、小鹿、小乌龟、小鸭、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一幅背景图。
1、组织幼儿随音乐《走路》进入活动室并找位置坐好。
2、学习儿歌(1)引题:以小动物要去住在河对面的小熊一起过生日,引出儿歌题目《过桥》。
(2)演示小动物过桥的样子,强调其名称和过桥的样子。
(3)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小动物过桥的样子。
3、音乐游戏:按《走路》的曲子来仿编《过桥》,并让幼儿进行歌表演来结束活动小兔、小鸭等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此,活动中幼儿都能极参与学习,对动物过桥儿歌非常感兴趣,很快学会念儿歌,同时,能正确地说出对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外婆桥教案篇二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
(播放山洪视频)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
(大、猛、狂)(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中班亲亲外婆桥教案
中班亲亲外婆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外婆桥的传说和意义,知道外婆桥是我国民间故事的一部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外婆桥的传说故事2. 外婆桥的歌曲3. 外婆桥的手工制作4. 外婆桥的舞蹈5. 亲子活动:外婆桥上的互动游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外婆桥的传说故事,学会唱外婆桥的歌曲,参与手工制作和舞蹈表演。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充分体验亲情,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外婆桥的故事图片、歌曲乐谱、手工材料、舞蹈视频、互动游戏道具。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外婆桥的传说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新课学习:教师教授外婆桥的歌曲,引导幼儿学会演唱。
3. 手工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外婆桥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舞蹈学习:教师播放外婆桥的舞蹈视频,引导幼儿学习舞蹈动作。
5. 亲子活动:教师组织亲子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亲情,增进亲子关系。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外婆桥传说和歌曲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和舞蹈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性。
3. 情感评价:通过亲子活动,观察幼儿在互动游戏中的情感表现,评价他们对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外婆桥主题的故事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对外婆桥的了解和感受。
2. 邀请家长参与外婆桥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外婆桥主题的舞蹈表演,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艺。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外婆桥诗歌的教案
外婆桥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外婆桥》中的亲情和温馨氛围,理解祖孙之间的深厚感情。
2.通过朗诵和欣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创作与外婆或家庭相关的诗歌。
二、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欣赏:《外婆桥》(根据具体内容调整)2.诗歌背景知识介绍:作者、创作背景等。
3.诗歌朗诵技巧指导:如何把握节奏、语调等。
4.诗歌主题探讨:亲情、成长、回忆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与外婆或家庭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2.诗歌欣赏:教师范读《外婆桥》,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尝试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4.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朗诵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如节奏、语调等,并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6.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围绕诗歌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创作与外婆或家庭相关的诗歌,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8.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重要意义。
四、作业布置1.背诵《外婆桥》。
2.创作一首与外婆或家庭相关的诗歌,并尝试为其配上合适的插画。
3.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诗歌或文章,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由教师完成)1.学生对《外婆桥》的理解和感受如何?是否存在理解困难或偏差?2.学生在朗诵和创作方面表现出哪些优点和不足?如何进一步指导和提高?3.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哪些改进的空间和建议?。
中班亲亲外婆桥教案
中班亲亲外婆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唱歌曲、做游戏等活动,了解外婆桥的来历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外婆桥的传说教学重点:让幼儿听故事,了解外婆桥的来历。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外婆桥的理解。
2. 第二课时:外婆桥歌曲学唱教学重点:让幼儿学唱歌曲,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的寓意,学会感恩。
3. 第三课时:外婆桥游戏教学重点:让幼儿参与游戏,体验亲情。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我们的外婆教学重点:让幼儿分享自己与外婆的故事,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亲情,懂得感恩。
5. 第五课时:感恩活动——为外婆献上一份心意教学重点:让幼儿亲手制作礼物,表达对外婆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外婆桥的传说》2. 歌曲课件:《外婆桥》3. 游戏材料:外婆桥道具、卡片等4. 手工材料:彩纸、颜料、画笔等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达能力。
3. 动手能力: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了解他们对外婆桥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1)导入:讲解外婆桥的传说故事。
(2)讨论: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外婆桥的理解。
(3)总结:教育幼儿尊敬长辈,懂得感恩。
2. 第二课时:(1)学唱歌曲《外婆桥》。
(2)讨论:让幼儿分享歌曲中的亲情温暖。
(3)总结: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3. 第三课时:(1)开展外婆桥游戏。
(2)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总结:教育幼儿体验亲情,懂得分享。
4. 第四课时:(1)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外婆的故事。
外婆桥中班教案
外婆桥中班教案【主题】我爱我的家【班级】外婆桥中班【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中的环境、物品和家人。
2、能正确使用“家”、“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的称呼。
3、了解家庭温馨的重要性,培养爱家、关爱家人的感情。
【教学内容】1、用图片、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认识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培养爱家的情感。
2、教授形容词,引导孩子用形容词表达自己家中的一些物品和环境。
3、教授简单的家庭成员称谓,如“爸爸”、“妈妈”等。
4、引导孩子们参与家庭活动,如捣饼、种花等,培养家庭亲子关系。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引导孩子们了解“家”的概念,用图片介绍自己的家庭环境和成员,让孩子们通过图片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的名字。
2、学习形容词老师教授形容词,通过图片、照片等多种材料,让孩子们观察、辨认,用形容词描述自己家中的一些物品和环境,如“美丽的花园”、“漂亮的沙发”等。
3、学习家庭成员称谓老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外公、外婆等,教授“爸爸”、“妈妈”等简单的家庭成员称谓。
让孩子们模仿,正确使用家庭成员称谓。
4、参与家庭活动老师组织孩子们参与家庭活动,如大家一起捣饼、种花等,增强家庭温馨感。
5、总结老师引导孩子们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家的喜爱和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评价】1、观察孩子能否正确认识和使用家庭成员的称呼。
2、观察孩子对学习的事物和环境是否能用适当的形容词表达。
3、观察孩子是否积极参与家庭活动,看孩子是否自然地在家中参与家务工作。
【拓展活动】1、孩子们可以用画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家中的一些物品、环境和成员,展示在班级中。
2、组织孩子们在家庭中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家人,传递家庭温馨的感情。
3、组织孩子们参观其他孩子的家庭,了解不同的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
外婆桥幼儿园中班教案
外婆桥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熟练运用数字1~10,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2.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1.认知数字1~10;2.掌握数字1~10的书写规范;3.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
2. 语言表达1.绘本+口语训练:《小熊的一天》;2.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提问题和回答的方式,获取更多学生关于小熊生活的信息;3.让幼儿模仿小熊的生活:游戏。
三、教学资源1.数字认知:数字卡片、小球、数学运算卡片等;2.语言表达:《小熊的一天》绘本、PPT课件、表演衣服等。
四、教学过程1. 数字认知有趣的数字游戏1.教师放出一个数字,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准备好相应数量的小球;2.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数字拓展游戏,在时间内准备好相应数量的小球;3.学生将球投入托盘中,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数数。
2. 语言表达绘本+口语训练1.教师向学生介绍《小熊的一天》这本书,然后与学生一起阅读;2.教师在PPT上展示每一页的图片并为学生讲解;3.教师请幼儿模仿小熊生活并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一天。
3. 小熊生活游戏1.学生分组;2.给每个小组发一件表演衣服;3.让学生穿上表演衣服模仿小熊生活,例如:洗澡,做饭,刷牙等;4.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表演节目。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数字游戏中的表现;2.评估幼儿在口语表达和阅读绘本方面的表现;3.评估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学生对数字的认知更加深入,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
同时,游戏环节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进步。
外婆桥中班教案新策略
外婆桥中班教案新策略【外婆桥中班教案新策略】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教案是教师指导教学的重要工具。
对于外婆桥中班的教案设计,探索新策略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围绕外婆桥中班教案的新策略展开讨论,旨在提供有价值且高质量的建议。
一、深入评估外婆桥中班教案内容、主题或概念:1. 概述外婆桥中班教案:外婆桥中班教案是针对3-4岁幼儿的教学计划,旨在促进他们的多维度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与情感、身体和审美等领域。
2. 教案评估标准:- 深度:教案是否涵盖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评估和反思等方面的内容?- 广度:教案是否充分考虑了幼儿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3. 评估结果:外婆桥中班教案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改进。
有些教案过于注重课堂活动,而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发展需求。
二、有价值的教案生成与推荐:1. 简化与复杂化的原则:- 简化教案:将复杂的主题或概念分解成简单的步骤,以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将认字训练分解为字母识别、语音拼读和词汇积累等子任务。
- 复杂化教案:逐步引入更具挑战性的活动,以促进幼儿在扩展自己已有知识的探索新的学习机会。
通过图画和文字的结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性写作。
2. 个别化教学策略:- 考虑幼儿的差异:将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纳入教学考虑,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调整教案的内容和方法。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 合作学习: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小组活动和伙伴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交与情感能力,促进对外界的积极适应和有效沟通。
三、文章总结与回顾:1. 本文重点讨论了外婆桥中班教案的新策略,通过评估和生成有价值的建议,提供了在教案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2. 新策略包括简化与复杂化的原则,个别化教学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和促进多维度发展。
3. 外婆桥中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案的质量和效果。
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一、活动目标:1. 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按儿歌的节奏朗读。
2. 理解儿歌的内容,知道儿歌中描述的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能够用动作表现儿歌中的情景。
二、活动准备:1. 儿歌《摇到外婆桥》音频2. 图片或卡片,代表儿歌中出现的人物和物品(小船、外婆、月亮、桥等)3. 动作示范道具(如小船、月亮等)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儿歌《小船》,引起幼儿对船的兴趣。
2. 教师出示动作示范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儿歌中出现的人物和物品。
3. 教师播放儿歌《摇到外婆桥》,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并尝试跟唱。
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5. 教师讲解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故事情节。
6.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儿歌中的情景,如摇船、月亮倒影等。
7. 活动结束: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唱儿歌,加强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与儿歌相关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
3. 教学活动:开展与儿歌主题相关的手工、绘画等活动,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生动有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是否高涨,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4. 教师是否及时地给予幼儿反馈和评价,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准备:1. 图片或卡片,代表儿歌中出现的人物和物品(小船、外婆、月亮、桥等)。
2. 动作示范道具(如小船、月亮等)。
3. 儿歌《摇到外婆桥》音频播放设备。
4.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儿歌内容和动作指导。
5. 彩纸、画笔、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七、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一活动学习的儿歌《摇到外婆桥》。
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儿歌《摇到外婆桥》的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味。
2. 能够参与儿歌的演唱,体验歌唱的乐趣。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儿歌《摇到外婆桥》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儿歌《摇到外婆桥》。
3. 手工材料:彩纸、画笔、剪刀等,用于制作小船。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儿歌《摇到外婆桥》,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儿歌的韵味。
2. 内容讲解:教师展示儿歌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向幼儿讲解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故事情节。
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的歌词,引导幼儿跟唱。
4. 手工制作:教师发放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小船,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小船。
5. 歌唱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并演唱儿歌《摇到外婆桥》。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演唱儿歌,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小船布置在教室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儿歌接龙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活动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儿歌的理解和演唱能力。
2. 教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3.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安全,特别是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监督和指导。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幼儿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3. 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七、活动步骤详细解析: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儿歌《摇到外婆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内容讲解环节: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讲解儿歌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
外婆桥语言中班教案
外婆桥语言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儿歌《外婆桥》,培养幼儿对亲人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2.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儿歌的内容,认识儿歌中的人物和场景。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唱儿歌《外婆桥》。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儿歌中的寓意,能够表达出对亲人的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人物和场景。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外婆桥》,教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旋律。
3. 歌曲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练习,鼓励幼儿大胆开口唱出歌曲。
4. 歌曲展示: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所学歌曲,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外婆桥》,并分享歌曲的寓意。
2. 家长协助:请家长鼓励幼儿完成作业,并记录幼儿的表现,以便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幼儿对儿歌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反馈:教师通过家长了解幼儿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和分享情况。
3. 课堂表现:评价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唱歌、表达和互动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和情感发展,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活动。
2. 主题活动: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家庭亲子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验亲情和爱。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
九、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教学计划,包括儿歌学习、主题活动、家园共育等方面,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中班语言活动-外婆桥
中班语言活动外婆桥文档中班语言活动外婆桥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以儿歌《外婆桥》为主题。
儿歌描述了小老鼠偷吃小米的过程,以及小米从河的这边飘到那边的情景。
儿歌富有韵律感,易于幼儿记忆和传唱。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2. 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听力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儿歌《外婆桥》,掌握儿歌中的角色和情节;难点:理解儿歌中“飘啊飘,飘到桥那头”的意境,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儿歌课件、图片、小老鼠和小鸟的手偶、飘带等;学具:合作卡片、涂色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和小鸟,情景再现儿歌中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2. 学习儿歌(5分钟)教师播放儿歌《外婆桥》,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接着,教师逐句教唱儿歌,帮助幼儿学会儿歌。
3. 讨论儿歌内容(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儿歌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说出小老鼠为什么要偷吃小米,以及小米是如何飘到桥那头的。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4. 合作任务(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与儿歌相关任务。
例如,制作一张小米飘带的图片,或者扮演小老鼠和小鸟进行情景再现。
通过合作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和分享(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并分享合作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外婆桥小老鼠小鸟小米飘啊飘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儿歌《外婆桥》的故事情节;2. 家长协助幼儿制作一张小米飘带的图片,并在图片上涂色;3. 家长与幼儿一起扮演小老鼠和小鸟,进行情景再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合作任务,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2023年中班语言优秀教案:摇到外婆桥(精选3篇)
2023年中班语言优秀教案:摇到外婆桥(精选3篇)教案一:《摇到外婆桥》的故事情节讲述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理解并表演故事的情节。
2.能够清楚地描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个性。
3.能够说出故事中的精彩片段以及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1.理解并表演故事的情节。
2.描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个性。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重点和亮点。
2.能够深入描绘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个性。
教学准备:PPT、故事书、卡片、角色扮演服装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观看PPT,介绍《摇到外婆桥》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利用故事书中的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Step 2:讲述故事1.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随故事书。
2.教师重点强调故事中的亮点和精彩片段。
3.尝试用不同的语速和语调讲述故事,增加趣味性。
Step 3:分角色表演1.将故事中的角色分为主要角色和配角,分发角色扮演服装给学生。
2.给学生分配角色,并指导他们表演故事片段。
3.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修改和指导。
Step 4:小组合作讨论1.让学生分成小组,回顾故事情节,并讨论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5: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进行点评。
2.请学生总结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并展示给全班。
教案二:《摇到外婆桥》的语言学习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的情节。
2.理解并使用故事中的难点词汇。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故事的情节。
2.掌握故事中的难点词汇。
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人物形象。
2.掌握故事中的难点词汇的用法。
教学准备:PPT、卡片、词汇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观看PPT,复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利用卡片教授故事中的难点词汇。
Step 2:学习故事语言1.听读故事,学生跟读。
2.教师分析故事中的句型结构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
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摇到外婆桥》教案一、活动目标:1. 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能用自然的音调演唱儿歌。
2. 理解儿歌内容,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儿歌课件、图片、玩具小船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灯光和音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儿歌《摇到外婆桥》,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习儿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儿歌,注意音准和节奏,引导幼儿用自然的音调演唱。
3. 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讲解儿歌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想象儿歌中的画面,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4. 亲子游戏: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玩“摇小船”游戏,感受儿歌中的情境。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活动中的收获。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唱儿歌、玩亲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儿歌或故事,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儿歌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 幼儿表现: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的优点。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和需求,适时给予个别关怀和帮助。
4. 注意调整音量,避免声音过大影响幼儿的听力和情绪。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图片、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儿歌内容。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参与儿歌学习和亲子游戏。
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4. 家园共育法: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八、教学内容:1. 学习儿歌《摇到外婆桥》,掌握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 理解儿歌内容,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外婆桥教案
1
教案一:摇呀摇
活动目标:
1、愉快的朗读童谣,分清糖、果、和团子的发音。
2、体验与外婆(老人)的亲情。
活动准备:
1、请一位教师扮外婆。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摇呀摇》。
活动过程:
1、体验亲情:
——“你的外婆喜欢你吗?是怎么喜欢你的?”让幼儿都能说说自己的外婆。
2、学习童谣:
教师出示图片。
——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
教师朗读童谣,幼儿欣赏、理解。
幼儿跟着教师朗读童谣,注意分清糖、果和团子的发音。
教师运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提问,如“摇啊摇,摇到哪里去?”
幼儿边朗读边做动作。
建议与提示:
1、在区域活动中,引导个别幼儿看看说说幼儿用书,学
会完整朗读童谣。
2、家里有老人的话,请幼儿回家后念给他们听。
童谣:
摇啊摇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夸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又有团子又有糕。
2
教案二:《外婆桥》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跳跳、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乐CD、CD机。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
《组织形式灵活性》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
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三)欣赏歌曲:
1、CD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
(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
(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
(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
(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
四、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
让幼儿在做游戏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给予小朋友一定的奖励,和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