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幸福课》之《如何让爱情天长地久》
幸福课--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幸福课--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https://img.taocdn.com/s3/m/687195c771fe910ef12df85a.png)
第一课各位,早上好。
很高兴能回到这里。
高兴见到你们。
我教授这门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你。
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大二期间,突然顿悟了。
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
我成绩优异。
擅长体育运动。
那时壁垒打的不错。
社交也游刃有余。
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
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
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及心理学。
目标只有一个: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是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
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
研究积极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
于是我决定将其与更多的人分享。
选择教授这门学科。
这就是积极心理学,1504号心理学课程。
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全新相对新兴令人倾倒的领域。
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是在2002年。
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只有8名学生。
两名退出了只剩我和其他六个人。
一年后学生稍微多了点。
有300多人参加。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
有850名参加是当时哈佛大学人数最多的课程。
这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他们对这一奇特现象非常好奇竟然有比经济学导论更热门的课程。
怎么可能呢?于是我被请去参加各类媒体采访,报纸,广播,电视。
在这些采访中,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模式。
我前去参加采访。
进行采访。
结束后,制片人或主持人会送我出来。
说些诸如Tal多谢你抽空参加采访。
不过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的话。
我漫不经心的问。
我无所谓,不过总得回应“有何不同?”他们会说“这个嘛,我们会以为你很外向”。
下一次采访结束时仍是如此“多谢接受采访”。
不过Tal,你跟我想象得不太一样。
又一次,我漫不经心地问有何不同。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全)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79ea12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4.png)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全)幻灯片1●你们觉得什么是心理课是用来干什么的?比如语文课,帮助我们识字,阅读,了解这个世界。
●那你们觉得心理课是用来干嘛的呢?●我希望心理课,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更愉快地生活。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幻灯片2了解自己?●你们觉得怎么样叫做了解自己?●你们觉得了解自己吗?●比如说,我是一个老师,教心理课,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打乒乓球。
●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算了解自己吗?不算,喜欢看书的心理老师肯定不只我一个,这样的了解非常不够。
(让学生思考,还需要了解什么)●当我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目标,生存的意义有一个独特的认识,我们才能算是了解自己。
幻灯片3●老师还记得,同学们上节课发现很难说出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
●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们先来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很难说出自己的优点?●一方面,我们一直以来被教育要谦虚,说自己的优点有种“不要脸”的感觉。
另一方面,我们有时候会不够自信,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啊。
还有就是我们有的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
想一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很少夸奖孩子。
老师印象很深,从小到大,我妈从来不敢夸我,只提醒我做得不好的地方。
你们觉得我妈是怎么想的?●对,一夸就骄傲了,就堕落了,就不思上进了呀!●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呢。
我亲妈都没夸过我!●当然,我妈是个好妈妈,大家不要误会。
只不过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这种风格的。
●所以,老师从小就是一个自卑的小孩。
幸好老师后来能够越来越完整地看到自己,看到缺点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好的方面。
大家千万要记得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
幻灯片4●知道自己的长处很重要,他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比如说我们班有人擅长演奏乐器,有人擅长讲故事,有人鬼点子特别多,脑瓜特别灵,有人能让周围的人很快乐,有人阅读能力特别强,有人特别容易和他人相处。
哈佛大学幸福课个人笔记--最全版
![哈佛大学幸福课个人笔记--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84f970168884868762d6a2.png)
哈佛大学幸福课(1504号课程:积极心理学)第一集什么是积极心理学Look inside:内省是必要的美洲原住民,在一起,几个小时,围着箐火,不说话,只是享受这静MI时光。
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认为人是一个行为集合。
心理学第二势力:精神分析学,通过潜意识分析,决定如何改善生活。
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不能只靠行为观察来改善人生,人是有精神、有灵魂的。
人本主义缺乏学术严谨性,但引入了了很多精彩的理念,比如对幸福感的研究、乐观主义、善良、道德、美德、爱、两性关系、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移情等。
减法比加法更能使我们幸福。
……梭罗幸福不是一个秘诀。
我们大部分人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总想找到一个秘诀从而永远幸福下去。
哈佛的异常卓越群体,共拥的两点:一是完全相信自己,他们完全相信自己。
二是一直都在问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
幸福是一个过程,“我如何更加幸福”这是我们经常要问的。
做教师要内外一致。
这也是很多教师痛苦的原因。
因此我建议如果一些老师不是看得开,就不要与外界社会做太多的沟通,以保持内心的宁静。
第二集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问题缔造现实!你的关注点影响了你的认知。
心理学对于消极面的研究与对于积极面的研究,比例为21:1。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成功人士身上的共性1、乐观;2、对生活有信心,有“意义感”,无论是个人成功的意义,还是通往成功过程的意义;3、帮助社会,帮助他人,同时也是帮助了自己;4、目光集中于自己的长处;5、为未来设定目标;6、有一个心目中的榜样;7、不只依靠自己,寻求社会的支持,并有寻求支持的勇气。
西岸小学Marve Collions(推荐书目:Marve Collions’ way)种子说:种子是有潜力的,它会发芽开花结果,但必须有水的灌溉,有阳光的照耀,除去杂草,悉心照料。
没有人会来!――没有人会穿着闪亮的铠甲把你带到幸福家园。
歌唱模块第五单元《天长地久》教案
![歌唱模块第五单元《天长地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6e2f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d.png)
歌唱模块第五单元《天长地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长地久》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学会正确的发音、气息和歌词记忆。
3.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4.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提高演唱技巧。
二、教学准备1.歌曲伴奏2.歌曲歌词和曲谱3.录音设备4.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1. 歌曲背景介绍在教学开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天长地久》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歌曲的含义和情感。
介绍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歌曲的时代背景和产生背景:《天长地久》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老歌,词曲作者为耿宏伟和王洛宾,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晚期,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这首歌曲通过歌颂爱情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期盼。
2.歌曲的曲风和特点:《天长地久》是一首典型的流行情歌,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著称。
除了歌曲本身的音乐性能够吸引听众,它所表达的情感也非常容易引起共鸣,成为了许多人追寻爱情和幸福的音乐代表作。
2. 正确发音和气息控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和控制气息的习惯,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音:要求学生清晰准确地发音,避免让音节模糊不清。
这里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歌词和引导学生按照歌曲的曲调发音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2.气息控制:在演唱歌曲时,控制气息非常重要,只有在正确的时机吸气才能保证正常的歌唱效果。
这里可以通过让学生试唱、进行呼吸练习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气息的运用。
3. 节奏和音高掌握在教学这首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时,可以采用琴弦法、噪声法等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高。
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流程展开:1.引导学生听录音,发现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调。
2.通过手拍、口唱、打节拍器等方法来让学生进行歌曲的节奏练习。
3.以口琴、钢琴等乐器指挥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以此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音调。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与积极心理心文字稿(全23集)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与积极心理心文字稿(全23集)](https://img.taocdn.com/s3/m/2a1d290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3.png)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与积极心理心文字稿(全23集)第二集: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培养自信,适应力的培养,没有人能给你幸福,你有责任让自己幸福。
不要专注于自己的缺点,找出自己的长处并注视这些优点,以此来培养自信,相信自己。
第三集: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发现并栽培潜能,找到人生有意义的事。
培养能力,培养我们处理消极因素的能力,无论是人际关系上的消极和痛苦经历,应对困难和艰辛的能力,及培养积极性。
幸福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
理性和感性上的认知,我们必须顺从于人性,接受他的缺陷和优点,而不是完善他,击败他。
渴望改变世界,有理想和热情,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冥想改变思维,感染积极情绪,面对痛苦更坚强。
运动也有这样的效果。
你要为自己负责,没有人会帮你,当考虑现实。
相信改变是可能的。
第四课: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我们的低估影响改变的能力。
幸福感与财富无关与外在环境无关,任何的改变会使幸福感达到高峰,但很快会恢复到基础水平。
幸福由心境决定,第五课:环境的力量快乐是可以传递的。
努力为自己争取快乐,有助我们获得幸福。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最自私的所为就是善举,为帮助自己而帮助别人。
自己快乐才能传播快乐。
信念的重要,决定我们的表现。
第六课:乐观主义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找你所爱的东西,人或物创造一个温暖快乐的环境,一些带有激励色彩的电影、书籍、名人名言,它们能帮助你创造积极环境。
只要你想得到,只要你相信,你就能够做到,相信就会成功。
精神创造现实,但是勤奋、坚持、失败也是成功、幸福、完美人生的必要组成部分。
精神的强大力量,有自信的人,创造自己的人生。
时间和经历可以培养适应力,适应挫折与失败并重新站立,成功取决于你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的程度。
你相信你能行,你就能成功,因为相信所以更加努力,从失败走向成功。
不害怕失败,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乐观主义者对短期目标不现实,但对长期目标就很现实期望很高。
而悲观主义者会很现实,他们的期望很低。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31篇)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3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60263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9.png)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31篇)《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1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然而很多人轰轰烈烈的结婚,却又草草收尾。
婚姻中不是只有性和爱就可以长久。
幸福是两个人的经营,也是2个人的成长。
我们从相互理解为基础,用心去爱,去感恩。
书中提到了幸福的思考A、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被讨厌的勇气》提到过,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消极,没有勇气,就去鼓励他人。
同样的道理,为别人带来幸福,同样的幸福也会传染给你,让你的生活更加快乐有意义。
B、幸福的根:幸福的深度。
根部是汲取养分的地方,也是生命的支柱。
无论是经营婚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我们都要给根部提供足够的养分,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否则,总有一天生命终将枯萎。
敞开心扉去爱他人,也是在自己。
C、幸福的阳光:内在的力量。
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觉得自己不性,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害怕自己的潜能,我们最怕的是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我们常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杰出的、美丽的、是才华横的呢?”但真正应该问的是:“为什么不呢?”因为我们的内心太恐惧面对错误,一旦做错就意味着一切都白费了。
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悦纳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我就是这个样子。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和木兰一起读书就是幸福,读书后的及时分享就是幸福,幸福是发自内心的,当你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的世界就是幸福的。
拜伦说,所有想要幸福的人都必须学会分享,幸福是一对双胞胎。
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和双胞胎相遇。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2幸福是什么,不是高大上的物质享受,而是一种与天伦、分享、安稳相关联的感受。
作为家长我已能深深体会幸福的含义。
但如何让小孩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如何帮助小孩找到幸福的方法,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部分答案。
书中提到“与我们关心的人和关心我们的人在一起分享人生经历、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义并安抚我们的痛苦,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乐趣”,小孩要从小学会分享,最初的分享应该是一个玩具、一份小零食、一本书等。
what makes a good life演讲中文翻译稿
![what makes a good life演讲中文翻译稿](https://img.taocdn.com/s3/m/3057ec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d.png)
what makes a good life演讲中文翻译稿主题: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幸福学》演讲导语:在TED上有一场非常著名的演讲,题为《幸福学》。
这场演讲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华尔德主讲,他与同事们进行了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旨在揭示人们追求幸福的真正秘诀。
正文:1. 引言(幸福与成功):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将幸福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追求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然而,“幸福学”告诉我们,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2. 并非物质的财富:华尔德在演讲中提到,他们的研究发现,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相反,那些能够建立稳定、温暖的关系并保持身心健康的人更容易达到幸福。
3. 关系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关键。
这包括亲密的家庭关系、深厚的友谊以及与社区的紧密联系。
与人共度时光、互相支持和关注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方面。
4. 健康的身心状态:除了人际关系,身心健康也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追求与自己的内心和谐,并积极关注健康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
身体健康、心理健全对于实现幸福至关重要。
5. 慈善和善行: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帮助他人和参与慈善活动可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
通过无私的行为,我们能够增加自己的满足感,同时给予他人希望和快乐。
6. 为个人价值重新定位:根据这项研究,了解幸福的真正来源,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看法。
只有把焦点放在人际关系、健康和为他人带来积极影响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结论:通过《幸福学》这场演讲,我们了解到幸福并不在于追求物质财富或社会地位,而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身心健康,并通过慈善和善行来回馈社会。
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应该重新评估自己对于人生的真正价值,以便真正实现幸福。
观点和理解:《幸福学》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思人生的视角。
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和成功,往往容易让我们迷失真正的幸福。
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实现幸福的关键要素。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笔记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6647d2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e.png)
哈佛⼤学公开课《幸福课》笔记⽬录概述疫情在家,复学⽆望。
⼼中⽐较焦躁,就尝试学习了这门传闻中《幸福课》(),收获颇多。
学习的过程中,我详细记录了每⼀节课程的笔记,分享到这⾥,希望能给学习这门课的有⼀定的帮助。
PS:在使⽤的过程中建议边听课边记笔记,然后课程听完之后对照该笔记进⾏补充,这样想效率可能会更⾼。
第⼀讲什么是积极⼼理学哈佛 1504 号⼼理学课程:积极⼼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在象⽛塔及⼤众间构建桥梁。
伏尔泰:常识并不平常。
积极⼼理学的背景:是⼈本主义⼼理学的产物和衍⽣。
⼼理学的三⼤派系:第⼀势⼒是⾏为主义,认为⼈是⼀个⾏为集合。
第⼆势⼒是精神分析学,通过潜意识分析,决定如何改善⽣活。
第三势⼒是⼈本主义⼼理学,该理论认为不能只靠⾏为观察来改善⼈⽣,⼈是有精神、有灵魂的。
⼈本主义缺乏学术严谨性,但引⼊了很多精彩的理念,⽐如对幸福感的研究,乐观主义,善良,道德,美德,爱,两性关系,巅峰体验,⾃我实现,移情等。
如何解读信息⽐关注信息更重要。
成功与⾮常成功的区别:后者更⾃信(⾃我实现),且有好奇⼼(懂得找出问题,⽽不是找出答案)。
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决定的,⽽不是取决于社会地位和银⾏存款。
感恩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花时间经营爱情,休息,以及简化。
做减法⽐做加法让灵魂成长得更快。
罗丹⼼中的⼤卫。
凿去多余的东西,凿掉束缚,摆脱限制与阻碍。
视频演⽰:喜剧演员宋飞的栋笃笑(stand-up comedy)孩⼦们总是在说 wait up,stay up,⽽成年⼈总是在说 calm down,put it down,sit down第⼆讲为何研究积极⼼理学?⼈们对积极⼼理学的研究很少远远少于消极⼼理的研究,论⽂⽐例积极⼼理学:消极⼼理学 =21:1抑郁症⼈数越来越多培养⼈们积极的⼼态积极⼼理学定义:The aim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o catalyze a changein psychology from a preoccupation only with repairing the worqst things in life to wildling the best qualities in life。
哈佛幸福课主要内容
![哈佛幸福课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300da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8.png)
哈佛幸福课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促进人的幸福。
课程结合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幸福观和行为模式,并教授他们如何通过自我认知、积极心态、人际关系、意义和目标等途径来提升幸福感。
哈佛幸福课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以及如何处理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之间的关系。
2.积极心态:培养乐观、自信和感恩等积极心态,以及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
3.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家人、朋友、同事和恋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4.意义和目标: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来提升幸福感。
在哈佛幸福课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反思和练习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并从中获得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之,哈佛幸福课是一门旨在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的综合性课程,它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并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和技巧。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c5a3a9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0.png)
哈佛⼤学排名第⼀的公开课:幸福课(积极⼼理学)哈佛⼤学排名第⼀的公开课:幸福课(积极⼼理学)哈佛⼤学排名第⼀的公开课:幸福课(积极⼼理学)出⼈意料,从前年开始哈佛⼤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
教这门课的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的唯⼀标准,是所有⽬标的最终⽬标。
塔尔博⼠在哈佛学⽣中享有很⾼的声誉,受到学⽣们的爱戴与敬仰,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导师"。
在⼀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没有⼤讲特讲怎么成功,⽽是深⼊浅出地教他的学⽣,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个幸福的⼈,必须有⼀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标,然后努⼒地去追求。
真正快乐的⼈,会在⾃⼰觉得有意义的⽣活⽅式⾥,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总结出了4种⼈⽣模式。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
开赛前⼀个⽉,只能吃最瘦的⾁类,全麦的碳⽔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果。
他曾暗中发誓,⼀旦赛事完了,⼀定要⼤吃两天“垃圾⾷品”。
⽐赛⼀结束,他⼲的第⼀件事,就是奔到⾃⼰喜爱的汉堡店,⼀⼝⽓买下4只汉堡。
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
因为他意识到,上个⽉,因为健康的饮⾷,⾃⼰体能充沛。
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的健康。
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种都有⾃⼰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模式。
第⼀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味诱⼈,但却是标准的“垃圾⾷品”。
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
⽤它⽐喻⼈⽣,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即“享乐主义型”;第⼆种汉堡,⼝味很差,⾥边全是蔬菜和有机⾷物,吃了可以使⼈⽇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
2023年《幸福的方法》读后感_1
![2023年《幸福的方法》读后感_1](https://img.taocdn.com/s3/m/707afc2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5.png)
2023年《幸福的方法》读后感2023年《幸福的方法》读后感1读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让我想到了许多,学到了许多。
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
记起有一天,外婆出去回来的晚,突然下起了大雨,席雨萱立刻拨通了外婆的手机,问她到哪里了,外面下雨,有没有带上雨伞,让她路上小心,别被淋湿了。
回到家外婆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也让我想起,每次我在外出的时候她都会说:“妈妈,(.)骑车注意安全,小心一点”,这样的叮嘱只是每次被我忽视。
在一次和孩子聊天时,我问到:“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她说:"只要快乐就是幸福”。
我恍然大悟,幸福就是一种心情,就像书中所说,一件小事,只要无限放大,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幸福就是在每一个人的身边,不必刻意去寻找,只要放慢脚步细细地留心,每时每刻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幸福里。
2023年《幸福的方法》读后感2最近,在闲暇之余,我读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本来还以为会很无趣,结果,却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
轻轻的合上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双手使劲地搓了搓脸颊,好让自己更加清醒,没错,《幸福的方法》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人生百态,形形色色,有多少人感觉到幸福?又有多少人在失望甚至绝望中挣扎?我也挣扎过,当大学毕业奔波求职时,当独处他乡深夜难眠时,......我幸福吗?或者说,我幸福过吗?似乎心中有过这种感觉,但我没有细细品味过,我似乎来不及细细品味,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安静地思考都是在身处逆境之时,人生低谷之处,一旦走出低谷,我的生活就进入忙碌状态,按照泰勒博士划分的四种人生类型,我应该属于“奔波忙碌型”,也许我现在已经谈不上奔波,工作也不算忙碌,我说的是生活忙碌,不仅仅指工作。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1ed97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0.png)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是哈佛大学教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主讲的一门实用课程,该课程在哈佛大学本科生中颇受欢迎。
《哈佛幸福课》旨在帮助学生们学习如何实现快乐、幸福和成功的艺术,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真正的幸福。
《哈佛幸福课》共有五个主要主题:探索、激发、衡量、持久力和享受。
探索主要围绕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包括如何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热情。
激发主要是指如何使自己充满活力,走出舒适区,冒险去尝试新的事物。
衡量则是衡量自己的进步,这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反思,以便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
持久力则是指如何坚持自己的决定,如何保持动力和热情,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最后是享受,即如何享受自己的成功,以及如何在达成自己的目标后保持快乐。
《哈佛幸福课》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理论,而是通过实际的任务来进行实践。
课程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任务,如制定计划,记录自己的感受,做出决定,以及改变行为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学习《哈佛幸福课》的过
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把握自己的生活,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发现自己的幸福。
《哈佛幸福课》是一门对学生们有益的课程,因为它不仅仅教授了学生们如何去实现快乐和幸福,而且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真正的幸福。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任务来实践自己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
《幸福课》观后感——总结
![《幸福课》观后感——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ef9c7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e.png)
《幸福课》观后感——总结⼀、什么是积极⼼理学 1、成功最重要的两点,⼀是⾃信,强烈的愿望,相信⾃⼰能成功;⼆是好奇,多问问题。
2、最重要的往往是常识,⼤道⾄简。
做减法⽐做加法让⼼灵成长更快,复杂之后的简单才是真简单。
3、我们⼤多数时间花在外部,关照⾃⼰的时间太少了。
关照⾃⼰和沉默有关系,多给⾃⼰⼀些沉默的留⽩,对于⽣活、⼯作、修⾝都很重要。
语⾔信息的交流并不是教与学的全部,沉默是学习的必要环节。
4、信息的解读⽐信息本⾝更重要。
information如同填满⼀个容器,⽽transformation如同改变这个容器的形状。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理学 1、问题缔造现实,你的关注点影响你的认知。
感谢和追求那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也会回报你。
2、从普通变得不普通,你需要:适应⼒强、有榜样、有助⼈⾏为、关注优势承担责任。
3、预防困苦最有效的⽅法——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实际上是专注于培养积极⼼态。
三、幸福是⼀种随机现象吗? 1、培养内⼼和周围⼈的正⾯⼒量。
我们通过培养正⾯⼒量使⼼理引擎更强⼤,解决更多的问题。
2、向最优秀的⼈学习,⽐如⼀个领域排名前5%的,不要向平均⽔平看齐。
3、向⾃⼰的巅峰时刻学习。
4、美国⼈平均每周4个⼩时的时间奉献给社会,世界上最成功的⼈⼀周三次运动,每次保证半⼩时。
花时间沉思。
四、积极的环境能改变⼈ 1、内在因素对幸福感的决定性——基本需求满⾜后,财富对幸福感的影响很⼩。
内在因素是指对世界的解释、关注点等。
2、⼀个阻碍⼈们改变的最⼤障碍是⼈们低估了⾃⼰能改变的能⼒。
3、痛苦等负⾯情绪对于⼈来说不可或缺,我们要允许⾃⼰作为⼈所产⽣的任何情绪,学习积极⼼理学不是避免负⾯情绪,⽽是能处理负⾯情绪。
4、⾮常有益于⼼理健康的冥想:坐直,放松背,放平脚,深呼吸,思想聚焦在呼吸上,平静之后让所有的情绪释放。
五、环境的⼒量 1、快乐是道德追求和最终⽬标。
2、对于领导、家长⽽⾔,员⼯和孩⼦会按照你做的去做,⽽⾮说的。
哈佛幸福课的学习心得范文
![哈佛幸福课的学习心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27006d02768e9951e7384d.png)
哈佛幸福课的学习心得范文篇一:哈佛幸福课读后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
寒假,读了《哈佛幸福课》一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这种幸福的课堂真谛真是感人至深。
想起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
这也时刻告诫这我读书是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就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主讲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他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他的这一理念及其精彩的授课,使得幸福课在哈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被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
这种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目标指向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完善发展。
一、转变幸福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很多衡量幸福的标准可能是,考上好的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建立美满的家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我们就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关于幸福的错觉,你作何感想?这个人就是人称“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
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
他从梦想的幸福起笔,到幸福是什么,再到测测你的幸福感,最后落笔于幸福其实很简单,六部分层层递进,阐释幸福的真谛。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不同,书中讲到连体的双胞胎,她们认为连体没什么,不影响彼此的生活,她们觉得生活的很快乐,心情愉悦、兴高采烈和积极向上,当人们问起她们是否愿意进行外科分离手术时,她们断然拒绝,而我们却觉得她们不幸福,因为彼此不能独立的生活。
这也为我们如何建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我们要变得更积极、更乐观、更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转变幸福的思维方式。
从书中我能深深体会到对积极和幸福的真正困扰不在于人们生活中遭遇的负性事件,而在于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固执、对负性情绪的固着。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二篇)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773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3.png)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哈佛幸福课》是一本由哈佛大学教授塔尔·本·沙哈尔所著的心理学书籍。
通过分析科学研究和心理学理论,作者试图探索人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增加幸福感。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并有很多的感悟。
首先,这本书明确指出幸福感不是外在因素所决定的,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看法。
作者通过对大量的科学研究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如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有限的,一旦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金钱的增加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人际关系对幸福感非常重要,一个良好的社交网络可以带来更大的幸福感;慷慨乐施也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等等。
这些结论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认识到幸福感是可以从内心培养和掌握的。
其次,书中提到了一些实践方法和策略,用来增加幸福感。
作者提出了“满意感三明治”、“感恩日记”、“积极心理的实践”等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幸福。
通过试行这些方法,我发现它们确实有助于提升我的幸福感。
尤其是感恩日记,每天晚上写上几个自己当天感激的事情,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物,提高了我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此外,我也认同作者对幸福感的定义。
在书中,作者提出幸福感是由满足感、快乐感和意义感组成的。
这个定义对我来说非常合理,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追求满足感,我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经济需求,使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通过追求快乐感,我能够享受生活带来的愉快和享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追求意义感,我能够找到生活的目标和价值,让自己感到有意义和有存在感。
这三个方面的平衡是幸福感的关键。
总的来说,读完《哈佛幸福课》我对幸福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幸福感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外部因素,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极态度去培养和追求的。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幸福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去提高的,并且对于我个人的幸福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会继续努力去追求幸福,并将书中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更加幸福和满足。
如何才能获得持久而真是的幸福
![如何才能获得持久而真是的幸福](https://img.taocdn.com/s3/m/3916a31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2.png)
你的内在目的是觉醒,就是这么简单。
这个目的对地球上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它就是人类的目的。
——埃克哈特·托尔幸福究意是什么样的?小时候,我们努力读书,从7岁到22岁,有近十六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们都在为进入社会而做准备,以便取得一个学位一张证书,为将来能够谋得一个好工作而努力。
长大后,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和积累,我们卯足了力,开始在职场上打拼,开始为了房子、车子、金钱……而打拼,我们渴望拥有亲密爱人并组建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孩子,然后继续为更优越的生活而打拼。
如果你既努力又幸运,也许你比许多人更早地实现了大部分的“目标”——学位、房子、车子、金钱、权力、家庭……当这一切都达成之后,你发现,你忙碌且身心疲惫,你开始渴望更多的闲暇。
可是当你从繁忙中抽身闲下来,片刻的轻松和愉悦之后,你开始感到一阵空虚、一丝不安和焦虑,你甚至开始怀念忙碌时的充实感。
于是,你又重新投入疯狂的工作中,忙于工作使你感到既充实又有安全感,然而,疲累和烦躁依然时常伴随着你。
但与许多尚未实现“目标”的人比起来,你似乎拥有更多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于是,你开始说服自己:人生就是如此。
如果将学位、房子、车子、金钱、权力、家庭等统称为目标的达成,幸福是达成目标时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吗?如果目标达成时,我们是幸福的,那么,当目标尚未达成或者无法达成时,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不幸福呢?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幸福感就是建立在依赖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幸福能稳定和持久吗?当目标达成时,很自然地,你会感到一阵开心和满足,但这份开心和满足所持续的时间很有限,很快你便又恢复平静或陷入失落中,然后继续追求新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似乎永远都无法填满。
从根源上来说,这种模式是把幸福感寄望于未来某个目标的达成,而目标的达成注定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完成的,而这个点注定会被永不停歇的时间经过而成为过去,你不可能一劳永逸。
所以,如果把幸福寄托在某个未来目标的达成上,注定是会产生失望的。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义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e0b68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3.png)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义目录前言Tentative ScheduleFebruary 2:IntroductionFebruary 7:Why do we need a Positive Psychology?February 9:Basic Premises I (what�s this class about, anyway?)February 14Basic Premises II (oh, I see)February 16:Beliefs as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I (psychology of success) February 21:Beliefs as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II (and more success)February 23: Question of focus I (hey, look here)February 28:Question of focus II (so much to look at...)March 2:Can we change?March 7:Y es, we can changeMarch 9: Physical health (sleep is good i.e. why this class starts at 11:30)March 14:Setting goals I (from lofty todo lists...)March 16:Setting goals II (... to earthly visions)March 21:MidtermMarch 23:Review and questions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nd... have awonderful break)SPRING BREAKApril 4: �Perfectionism I (at Harvard)April 6:Perfectionism IIApril 11: Mindfulness (Ohmmmmmm)April 13: Humor (finally, some fun in this class)April 18: Relationships I (love, friendship, and other good stuff)April 20: Relationships IIApril 25:Self-esteem IApril 27:Self-esteem IIMay 2:The good life (wait, what was the course about until now?)May 4:What Now? (the next step, the one after, and farewell�:(前言幸福是一门科学2002年,我第一次在哈佛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当时有八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两人中途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志们:这是我用了三个小时所记录的哈佛大学《幸福课》中关于"如何让爱情天长地久"的上课记录。
我和我的几位同学、朋友、亲密看完这堂课后,都感觉受益匪浅。
里面的很多理念、例子、方法,会颠覆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会改善你在恋情中的一些处事心态,会帮助到你使你在恋情中有智慧的去经营你们的爱情,会使你们的恋情不仅维持下去还可以保持激情。
可能看上去文章会比较长,但请相信我,随着半个小时的阅读,加以日后慢慢的体会,一定会对你们终生的爱情有所帮助,相信我!下面就请开始吧。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谈论爱情。
上节课我们留下的问题多过答案。
问题是很难的问题:"我们怎样维持爱情,怎样在热恋期后维持激情?"因为即便我们觅得自己的布拉德皮特,或海里贝瑞,也不能确保激情长存。
其实真正能确定的是——我们和那个人经历的生理上的兴奋,会慢慢淡去。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几个数据:三分之二的婚姻以离婚告终。
那些即便以后没有分开的,也是出于省事,出于责任,而不是因为曾经在一起时的那种激情。
那种在恋情一开始存在的,带着想要与之共度终生的,彼此承诺与对方长相厮守的美好夙愿。
若问"幸福心理学能为我们做什么?"这是对另一个问题的提问——另一个被问了很多年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恋情失败的例子?"这问题很重要,很有必要问。
这个问题涵盖面远远不够!但这个问题犯了一个错误:它有一个缺点,只问了消极的问题。
当我们研究问题少年、时间管理与压力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
因为当我们只问了消极的问题时,我们就会看不到眼前真实的颜色。
所以我们来问这个问题:不仅问"怎样让恋情维持下去?",还要问"怎样让恋情美好下去?"如david和john两位心理学家,在他们写的大作中,在他们的研究中,谈过这些方法特征,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一个方法是努力。
努力时世界上守得最好的秘诀,是成功的秘诀、是个人成功的秘诀、是感情成功的秘诀。
成功没有捷径!若想让一段恋情一直美好,我们就得为之努力。
这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明的普遍常识,但在这个班上,我们经常体会到。
正如伏尔泰所说"常识没那么寻常。
",为什么要用常识来维持一段恋情时,却发现这样的常识不是人人都有呢?这是因为,很多人对恋情有着错误的期望。
或者确切地说,对美好恋情有着错误的期望。
大多数人认为拥有一段美好的、至死不渝的恋情的关键在于"寻找到真命天子"。
这确实重要。
但是错在了将重点放在"寻找"上面。
我们也套用一下carol dweck研究中,固定心态和可塑心态的对比。
人们有一种会破坏恋情的寻找心态——我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先回到春假前我们讲过的知识,cd证明了,当人们获得游戏测试成绩后,我们称赞他们"你真聪明!",这时他们就有了固定心态。
相反,如果我们称赞他们"你真努力!",这时他们就有了可塑心态。
这两种心态都会产生影响。
因为固定心态,即赞赏"你真聪明"帮不上什么,却在他们进入下一轮测试时,当测试变难,威胁到自己的自我定位时,"若做不出来,便说明我不聪明了!",这时他们便更容易放弃,他们更容易被失败威胁到,他们也无法享受过程,他们变成了完美主义者,或者说更倾向于变成完美主义者,这就是固定心态。
而可塑心态"你真努力!"便不同。
我会努力做的,即便我没成功,没做好我也照样能学习,能够更享受过程。
这就是可塑心态现在将这个理论运用到恋情上来,如果我认为拥有一段至死不渝的幸福的恋情的最关键所在"寻找到真命天子",这里"寻找心态"就相当于dweck提出的"固定心态finding mindset"。
假设我们现在就有这种寻找心态,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
此时若我们的恋情经历一段艰难岁月,接下来会怎样呢?我会开始思索:"不对,我肯定是还未找到真命天子,我肯定弄错了,找错了对象。
"这种心态常会让情况恶化,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这就是寻找心态。
因为这种心态是固定的,我们找到了白马王子,我找到了自己的女神,我的皮特,我的贝瑞。
问题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无法脱离现实,现实证明完美的恋情根本不存在。
记住leo buscaglia曾经说过"完美的爱情少之又少"。
不,不是少,而是没有!当我们意识到,若我们有了寻找心态,这种固定心态,它会威胁到我们的自我认定,一有矛盾发生我们就开始琢磨,"估计我还没找到真命天子"。
如我们反过来抱着培养心态,这种心态是可塑的,它与我们的努力相关——"好的,我们感情碰到了困难,我们在经历困境。
但不怕,因为我们在努力改善,我们努力解决问题"。
这就像那些被赞扬努力的学生——"好的,虽然我现在解决不了问题。
但又怎样呢?我在努力,我在尝试,我甚至在享受这过程。
"看这类比多么相似!dweck研究的心态和我们用在恋情上的心态,如此之重要。
两种心态,结果相差甚远!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转变这种心态的,不是可以马上变,但也不用太多时间。
要知道cd能靠一个几个小时的实验就将人们的心态转变,我们也能在对待恋情上转变心态,只要我们真正接受并内化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一段恋情中,找到真命天子,找到合适的人当然重要。
但培养一段感情更重要!这个问题一会再讲。
但问题接踵而来——为什么人们会有寻找心态?如何培养心态更健康?为什么人们没有培养心态呢?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电影。
现在的电影很精彩,电影很棒,向我们展现一切皆有可能。
亚里士多德曾对小说发表如下看法:"小说远重于历史"。
因为历史只是白描,而小说却将一切描述到了极致。
所以说电影是很美好的,他让我们看到了可能性。
尤其是浪漫的电影,这里的浪漫不是指爱情上的浪漫,是指出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向我们展示事物可以有多美好、潜在的人性、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这是很美妙的事!但是电影有一点没做好——电影聚焦于找到真命天子。
于是这就巩固加强了寻找心态。
因为大多数电影,爱情故事总是这样的:有挣扎、有争吵、有意见相左,途中挑战不断...到最后,史密斯夫妇走到了一起,从此幸福生活。
屏幕落下,他们走向夕阳……你们知道这画面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就在于:爱情才刚开始,电影就结束了。
荧幕落下后才要开始真正的努力。
在刚开始的时候要恋情顺利很容易,蜜月期,或者说一开始的一两年。
但是这之后,当最初的肉体上,生理本能淡去,当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的伴侣并不完美时会怎样?这就是爱情开始的时候了。
这也是真爱得以培养并形成之际。
我并不是贬损寻找,真命天子的重要性。
这当然重要,通常找到王子前要亲无数只青蛙。
但是对于一份美好而持久的恋情,培养更重要。
(屏幕上是一些新人结婚的照片)——这才是努力开始的地方。
在日落之后,困难与险阻,浮现与寻找心态紧紧相连的,是真命天子只有一个这样的观念:我所需要做的就是,穷尽一生找到的那个真命天子。
如果得去耶鲁大学找,我也会愿意去,就像是莎翁悲剧的现代版,不论需要做什么,我都愿意做。
只要能找到真命天子,即便我在波士顿,他们在西雅图,我总会找到真命天子。
我不信这套,不现实。
这不是信念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很多人觉得找到了真命天子,也许确实是找到了,却因为不幸的原因,或者为了正确的原因,没能继续下去,他们之后反而找到更多爱情。
这世界上有60亿人口,真命天子绝非仅一个。
那么是什么让恋情独特的呢?不是找到真命天子,而是与你选择的恋人培养感情,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在一起、共同度过、彼此奉献,这是创造一段恋情的方式。
让两个"我"变成一个"我们"。
再次重申,这不能在一夜间完成,甚至不能在一两年里完成,需要时间。
事实上感情没有完成一说,这是一个过程,它无关恋情的成功,而是恋情的继续。
培养感情不仅靠交换戒指,或是结婚誓言,而更要靠共同参与。
这为什么很重要呢?我们讲一下心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我在其他场合曾提过几次,MF在19世纪50年代完成的伟大研究之一——在MF之前我之前说过了——人们有这样一个假说。
当要解决人际冲突,或者群体间冲突时,人们认为此时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冲突双方聚在一起就行了,这个主流假说被称为"接触假说",让冲突双方相接触,无论是族群冲突,还是个人冲突。
让他们聚在一起,冲突就能解决。
这一理论由GA提出。
在19世纪30年代我们的心理学系,MF出现后,指出这不行。
事实上,仅让冲突双方聚首,让冲突双方接触,通常反而会激化矛盾,而非解决矛盾。
我用阿义冲突作为例子,那里的人们聚在一起,希望实现两国间的和平交往,但反而挑起了更多的战争。
仅接触是不够的,不仅不适用于国家间冲突,不适用于族群间冲突,也不适用于夫妻间冲突。
一段恋情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恋情。
即便有了完美的恋情,即便是完美的恋情那也是有冲突的恋情。
对此马上会为大家讲到我们的恋情会有冲突,不是在第一年里出现,就是在两三年后出现。
而至于重大冲突,这里不是指类似于"你怎么不放下马桶盖子""把马桶盖掀起来"的冲突。
当然马桶盖冲突也会变得很严重,但我指的是其他重大冲突。
当这样的重大冲突出现时,一段关系中的双方只是聚在一起,接触对方,这不足以解决冲突。
很多情况下,反而会有小冲突转化为大冲突冲突逐渐升级。
S对此有什么建议?我们研究出什么方法了?解决冲突的要点之一:在于确立一个超然目标。
当两个民族或国家共同努力,彼此互助,无论在公事上还是恋情上。
例如共同抚养孩子,只要共同努力,不管属于同一个政治阵营,还是相对立的两个政治阵营,都可以。
只要共同努力,彼此支持对方,当你们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时,才是你们可能解决冲突之时。
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冲突,反而还能让恋情变得更加坚固。
但情侣间需要共同的有意义的目标。
再说一遍,可以是一起要的孩子,共同抚养。
不是"我们有个孩子,由父亲或母亲抚养,通常会是母亲"这样,这样不算是共同努力了。
孩子必须处于一个微妙的位臵,用专业术语来说,孩子应该是合资企业。
用这个术语来比喻生孩子是不是很有爱?只要他们不带来任何坏帐,对他们的投资会带来很好的回报,非常适合的经济学术语。
琢磨琢磨一下就往上套:共同做事共同抚养孩子,或是共同参与竞选,或在工作上给对方帮助。
但要共同为之!JG说过"最稳固的婚姻里,丈夫与妻子彼此间深度融合,他们不只是在一起生活,他们还支持彼此的愿望与抱负,为他们的生活融入共同目标"这不是说他们要什么都一起做,我的意思是他或她可以在工作上有自己的目标,而他们并不一起工作这完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