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学案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学案

第二课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学案【课堂互动】知识点1 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S/v。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

例1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例1 C知识点2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通常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要和路程段或时间段相对应,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才有意义。

例2 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s/t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v的大小与s、t的选取无关B.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C.在任何情况下,v是不变的D.必须指明在哪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才有意义例2 D知识点3 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即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例3 某同学参加百米比赛,前50米的平均速度约为8m/s,后50m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则他在整个赛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A.8.5m/s B.约9.2m/s C.9.0m/s D.约8.9m/s例3 D知识点4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如:摩托车行驶时速度计上显示的是汽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例4 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短时间内的速度B.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发生某一段路程过程中的速度D. 瞬时速度是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例4 BD知识点5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2)联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第2课时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两种打点计时器比较项目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结构图示工作电源220 V的交流电源约8 V的交流电源打点方式周期性产生电火花振针周期性上下振动电源频率为50Hz时打点周期0.02 s 0.02 s记录信息位移、时间1.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复写纸片(电火花计时器选用墨粉纸盘)、低压交流电源(频率是50 Hz,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 交流电源,频率也为50 Hz)。

2.实验步骤(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片下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8 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

随后立即断开电源。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起始点),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n个点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0.02(n-1) s。

(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起始点到第n个点间的距离Δx。

(6)利用公式v=ΔxΔt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用刻度尺测量某计数点前后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平均速度,用来替代该点的瞬时速度。

3.数据处理(1)求解平均速度根据v =Δx Δt ,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两点间的位移Δx 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出,Δt 为两点间的间隔数与单个时间间隔0.02 s 的乘积。

如图所示,将打好点的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比如共数出n 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第1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Δx ,并算出这n 个点的时间间隔,则平均速度 v -=Δx (n -1)T(T =0.02 s)。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当一段位移Δx 对应的时间Δt 很小时,我们可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Δt 中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如图所示,Δx Δt 可以大致表示C 点的瞬时速度,即v C =Δx Δt,A 、B 两点离C 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C 点的瞬时速度。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案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案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公式及,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到几个物理量?(2)常见的比较方法有哪些?(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是否变化?二、引入新课观看动画:(1)田中匀速行驶的拖拉机、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2)正在降落的飞机(3)正在加速的赛车(4)被击的打出去的高尔夫球问:这些物体做什么运动?想一想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到几个物理量?常见的比较方法有哪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是否变化?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需要用到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三、新课学习(一)平均速度(1)观看录像:公共汽车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到站前减速、停止后乘客上下车;然后再启动前进------问:我们坐汽车由天安门去颐和园,人们对于汽车在路程中由于等红灯、乘客上下车或由于路况而车速的变化等细节是十分关心吗?人们关注的是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少时间。

利用汽车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出的汽车的速度应叫做什么速度?如何去理解?(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3)给出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时间,计算汽车的平均快慢程度,给出平均速度公式。

板书:v=s/t(4)例题1:火车沿京沪线从北京站至济南全程498km,行驶4.5h,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分析: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正确换算.v=s/t=498km/4.5h=110.7km/h(二)瞬时速度播放动画:汽车的速度计播放动画,学生易理解,表针指数随时变化,是显示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

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第 1 课时
主备课人:魏延平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2、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3、了解瞬时速度。

【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认真阅读课本P68,2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课本上的图片思考:百米赛跑运动员、游泳运动员等,他们做的是什么运动?怎么比较每位运动员的快慢?怎样描述汽车运动的快慢?
2、怎样描述平均速度?公式是什么?
自学指导二:认真阅读课本P70瞬时速度下面的内容,3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瞬时速度?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分别是什么?
【检测交流】
附:堂清检测题:
检测一: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检测二:运动员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8m/s,中途的速度是9m/s,最后的速度是10m/s ,如果他的成绩是12.5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9.67m/s
B 12m/s
C 8m/s
D 9m/s
【小结及作业】
本节基础训练
附:【板书设计】
1.平均速度
2. 2.瞬时速度
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DIS通用实验】实验8: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高中物理DIS通用实验】实验8: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实验八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掌握“瞬时速度就是平均速度极限”的概念。

实验原理选取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段位移s并测量该物体在s内的平均速度v。

如果使s逐渐减小,则v将逐渐趋近于某一定值,该定值(平均速度的极限)即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实验器材朗威DISLab、计算机、DISLab力学轨道及配套小车、挡光片等。

实验装置图图8 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1.使用DISLab力学轨道附件中的“I”型支架将两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力学轨道一侧,将光电门分别接入数据采集器的第一、二通道;2.将轨道的一端调高,小车上安装宽度为0.020m的“I”型挡光片,调整光电门的位置使小车及挡光片能够顺利通过并挡光;3.打开“计算表格”,点击“变量”,启用“挡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功能,软件默认变量为t12。

定义“变量s”为两光电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4.点击“开始”,令小车从轨道的高端下滑,使挡光片依次通过两光电门;5.保持靠近小车起点的光电门位置不变,逐次移动另一只光电门向其靠近,手动输入两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令小车从同一位置下滑,测量多次后点击“停止”;6.点击“公式”,选择力学公式库中的“平均速度”,正确选择公式变量,得出实验结果(图8-1,单位m/s);图8-1 s逐渐减小时平均速度向定值的趋近7.观察可见,随着s或t12值的减小,速度越来越趋近于某个定值,该定值即为小车通过第一只光电门时瞬时速度;8.点击“绘图”,选取X轴为位移“s”,Y轴为平均速度“v”,点击“拟合”,选取“线性拟合”,得拟合图线(图8-2)。

由该图线的直线方程:“y=0.2947x+0.5334”,得其在Y轴上的截距为0.533。

该截距的物理意义即为小车通过第一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图8-2 测量数据的线性拟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课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过程与方法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重点:平均速度及其计算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请同学们看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100m 跑道上的运动员,游泳池中的运动员, 正在降落的飞机, 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这些都可以看做是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如何描述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出:. 平均速度的概念.二、知识精讲一、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2.公式:用v 表示平均速度,用s 表示路程,用t 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为tsv =-3、平均速度的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平均速度的快慢. 温馨提示: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 ① 统一单位 ②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实际上,我们在上一节的探究中得出的速度,就是平均速度。

你知道吗我国运动员刘翔于2004年8月27日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m 栏决赛上,随着发令枪响,以完美的起跑,第一个跨栏后就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

随后的比赛,他在栏间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很好的节奏令他将领先的优势扩大,并最终以领先亚军一个半身位的距离冲过终点线,以12.91 s 的成绩平了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199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纪录,他也成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在田径短道项目上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选手。

观察下表你认为刘翔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吗?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跨栏时刻1答案:刘翔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不相同典例精析例题下表为D41次列车北京—济南(动车组) 时刻表 分析:要想求出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必须确定出这段路程的长度和通过此段路程的时间.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北京行驶到德州的时间t 1=2h 20 min= 2.33h ,路程s 1=377 km;由北京行驶到济南的时间t 2=3h 20 min= 3.33 h ,路程S 2= 495 km .解:根据平均速度公式tsv =-可得从北京到德州的平均速度v 1= s 1/t 1= 377km/2.33h≈161.8km/h 从北京刭济南的平均速度为v 2=s 2/t 2=499km/3.33h ≈148.6km/h答:D41次列车由北京行驶到德州的平均速度是161.8 km/h ,由北京行驶到济南的平均速度是148.6 km/h .巩固练习1、如表所示,是北京至上海的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多少h?其平均速度多少km/h?解:由图表可知,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和路程:t=(24:00-18:08)+8:08=14h,s=1463km所以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v=s/t=1463km/14h=104.6km/h.答: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14h;其平均速度104.6km/h.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秒;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第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解答】解:A、因为运动员不是匀速运动,故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不能确定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故A错误;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路程不知,所以不能求得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故B 错误;C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st=100m10s=10m/s,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二、瞬时速度1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例如:兵工厂要测枪弹或炮弹的瞬时速度,检验武器弹药是否合格.交警要用测速仪测车辆的瞬时速度,判断是否超速.小组讨论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结论: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者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下面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例问题:兔子跑的快指的什么速度大?乌龟最后胜利是指什么速度大?答案: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说明:1.平均速度与路程或时间相对应,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相对应。

高一物理第一章 C 运动快慢的描述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 C 运动快慢的描述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一章C运动快慢的描绘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教学任务分析“运动快慢的描绘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对初中已学速度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并为后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乃至整个力学的学习奠定根底。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位移、时间是是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为根底。

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刘翔雅典夺冠确实录像为情境,通过交流讨论,在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方法的根底上,建立速度的概念,导出速度的表达式。

以刘翔在跨栏过程中运动的快慢不同为背景,根据频闪照片中,物体相邻两段位移所用的时间是是相等,但位移的大小不同,建立平均速度的概念,归纳得出平均速度的特点。

根据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通过DIS实验的探究与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瞬时速度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本节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实例分析和DIS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分析、比较、推理和无限逼近等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使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总结及处理实际问题的才能有所进步。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

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知道速率与速度的区别。

〔4〕能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初步解决有关运动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典型事例的研究,感受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

〔2〕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根本方法。

〔3〕在学习瞬时速度的过程中认识极限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刘翔雅典夺冠的分析评价,激发学生为国拼搏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调节人际交往才能。

〔3〕通过逐步深化的学习,感悟事物的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的建立及其两者的区别教学难点:用无限逼近方法得出瞬时速度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教学器材:多媒体一套,置有电磁铁的气垫导轨、J0416型大屏幕数字显示器、光电门、宽窄不一的遮光片一套〔自制〕,橡皮泥;瞬时速度测定的研究表格〔每人一张〕,计算器等。

初中物理平均速度的教案

初中物理平均速度的教案

初中物理平均速度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平均速度。

3. 掌握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平均速度的计算。

2. 理解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实验器材。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场景,如跑步、骑车、开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

2. 学生回答后,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和路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讲解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

3. 解释平均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交通运输、运动比赛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路程和时间。

2. 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让学生意识到小车在做变速运动。

3. 讲解如何在变速运动中计算平均速度:先计算出物体在不同路程段的速度,然后求平均值。

四、学生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小车,进行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路程和时间。

3. 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中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3. 学生总结出:要保持斜面的坡度适中,避免小车滑行过快或过慢。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从而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曲阜市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北师大版

曲阜市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3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秒表、课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68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一、平均速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68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1.计算公式:v=s/t2.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速度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对它们的准确理解是学好运动学的前提,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速度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物理速度的教案【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教法建议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物理速度的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主要设计:一、速度:【方案一】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方案二】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平均速度: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二)瞬时速度: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 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物理速度的教案【探究活动】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1、人走路时的情况.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高中物理《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

2.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卷尺)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能够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论知识:掌握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

2. 技能要求:掌握测量工具(卷尺)的使用方法,准确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熟练进行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 计算瞬时速度。

2. 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理解速度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 上课讲解结合实例,重点讲解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

2. 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引入一张飞机在天空中的运动图,提问学生了解图中表达了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2. 理论讲解(20分钟)先讲解速度的概念,再分别讲解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实验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自由实验和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让每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通过相互交流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数据的差异,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学生能否正确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 学生是否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七、教学资源:实验工具:测量纸带、卷尺。

课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3.2用dis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

初中物理3.2用dis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

用dis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1教学目标使用DIS系统测速度位移2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是难点,不容易接受。

3重点难点使用DIS系统测速度位移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用DIS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四)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像和v-t图像,今天我们就用DIS来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图像。

21应用示例2:用DIS测定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实验目的: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从中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实验器材: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DIS配套力学轨道、小车。

实验步骤:(供参考)(1)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力学轨道右端(轨道稍倾斜,使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将接收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构成DIS实验系统。

(2)开启数据采集器电源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部分的电源,打开教材专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上的“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屏上将出现“位移-时间”坐标。

(3)点击“开始记录”,将小车放到轨道上,令其滑下。

数据采集完成,点击“停止记录”,获得位移-时间图像,从点的走向可以大致看出小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拖动滚动条,将对应小车运动状态的s-t图像置于显示区域中间,点击“拟合”,得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点击“选择区域"按钮,在s-t图像上选择研究区域。

点击鼠标确定研究区域的“开始点”;再次点击,以确定研究区域的“结束点"。

此时在软件界面左下方的数据窗口中,即可显示出研究区域内s-t 图线的初位移、末位移、时间差、速度的值。

21(6)点击“v-t图像",观察研究区域内s-t图像对应的v-t图线。

大家谈:如果实验得到的s-t图呈曲线,v-t图像呈非水平直线,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说明小车未作匀速直线运动,应调节力学轨道的倾斜度重做实验。

高一物理上册《用DIS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物理上册《用DIS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1.创设真实情景:通过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等真实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方法。
3.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3.小组合作:案例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5.跨学科融合:本案例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信息技术等)解决物理问题,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一物理上册《用DIS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物理教育中,对运动学部分的学习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高一物理上册的《用DIS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深入理解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为此,本教学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实验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初中平均速度的概念教案

初中平均速度的概念教案

初中平均速度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学会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 能够应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平均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2. 应用平均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模型演示。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速度概念,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

2.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的速度概念都是针对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那么对于非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如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运动快慢程度。

2. 讲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v=s/t。

3. 强调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而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速度。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举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经过4小时到达乙地,全程行驶了200公里。

求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

3.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平均速度?2. 布置课后作业: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速度】2020北师大版物理八上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第2课时

【速度】2020北师大版物理八上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第2课时
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m/s;B、8.3m/s;C、7.15m/s;D、7.75m/s.
2.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3速度的公式是变形公式s=.v=
【导学释疑】
例1..汽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了20分钟,又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了10分钟,求汽车在这3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例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它从早上9点出发,中午11:30到达目的地,一共走过了200千米,你能算出这辆车的速度吗?
【巩固提升】
3教室的长度为10m,开班会时坐在后排的小刚走到讲台上去做演讲,他走到讲台大约需要s.
【检测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45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2.一位同学以3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路程后,立即又用5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关键字】速度
安边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科导学稿执笔人:李小玲总第23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第十二周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二、教学过程
1.能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2会用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应用题
【温故知新】
1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4m/s的物理意义是
2.速度的国际单位是,1m/s=km/h
3.一列车长150m,以54km/h的速度匀速前进的火车,当它越过一列长130m以5m/s的速度同向行走的队伍时,需要多长时间?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 北师大版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 北师大版

教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北师大八年级教材,与原来教材相比,增加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本节在初中物理中只是让学生初浅的对各种运动有一些认识,并对多种角度描述这些运动的快慢有所了解,为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运动对学生来说时时刻刻都有接触,但是变速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比较抽象,学生对变量的理解力还较弱,因此教学要求不宜过高。

尽量多采用形象的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及平均速度的公式。

2、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分别从哪个角度描述了同一种运动的快慢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动图与文字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建立用描述运动过程的图形来解决运动问题的习惯。

2、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并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学生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的习惯。

2、培养学生物理知识既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维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仪器】多媒体、图片等【设计思想】本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了解,部分内容属于高中课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特点,加大了形象、直观的动画展示,如: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强调对比、分析的方法,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减少抽象思维给学生造成的学习障碍,如:不采用极限法理解瞬时速度;多采用例题和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巩固,如:平均速度的含义是指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如:警察如何判断汽车超速的等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提问: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回忆上节课内容并回答:方向是直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此问题为学生归纳变速运动的特点作好铺垫。

二、新课进行(一)变速直线运动1、提问:下面的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播放画面:正在起跑的百米跑运动员;在跑道上滑行准备停下来的飞机;汽车遇到障碍紧急刹车;火车徐徐离开站台。

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课件

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课件

小资料
约1.1m/s 约5m/s
约20m/s 约250m/s
二、瞬时速度
公路上的测速器 运动员某一瞬时的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讨论与交流
(1)如何区别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一段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而
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经过某一 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2)如果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平均速度与瞬时 速度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
习了哪些内容?大胆
地说说自己的体会、
感受或想法。与同学
?
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寄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 奥秘,希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 积极探索钻研,解决更多的难
题。 谢谢!
感谢观 看
一、平均速度
定义: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 一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s
t
公式应用
小明家距学校3km,来校时由于上坡用时 16min40s,回家时用时10min,
求:(1)小明来校的平均速度? (2)小明回家的平均速度? (3)小明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知识回顾
如何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2)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3)V s t
新课引入——生活中的运动
思考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变 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现实生活中, 运动员的100m赛跑、50m游泳,飞机降 落时在跑道上滑行,汽车在平直公路上 行驶,都可以看作是直线运动,但它们 的速度是变化的。如何描述它们运动的 快慢呢?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一物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平均速度概念;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地描绘变速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并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知道瞬时速度是准确描绘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者者(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络。

3.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浸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它表达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表达了用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的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重要研究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运动学的重要概念,平均速度的提出,表达了用匀速直线运动描绘变速直线运动的等效研究方法,即用变速直线的平均速度,就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处理。

当然它只能是粗略地反映了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应该强调,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是是内(或者者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

因此,提到平均速度时,要明确是指哪段时间是是(或者者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以上以百米运发动在10s内跑完全程为例,均可作有力地说明。

讲平均速度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出瞬时速度的概念。

例如提出百米运发动跑到60m位置时的速度能加速到多大?为此可测运发动前后10m内这20m的平均速度;前后1m内这2m的平均速度;……即时间是是间隔(或者者位移间隔)获得越短的平均速度,就越接近物体在某时刻(或者者某位置)的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也可说成运动的物体从该时刻或者者该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可介绍“阿特伍德机〞用此方法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法。

教材上通过行驶中的汽车的速度计,既说明瞬时速度可测,又说明汽车的速度在不断变化,而速度计那么反映出这一变化的准确过程。

指明通常说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也可指出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三、教具汽车速度计。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讨论了匀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学目标
1、 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 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 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 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
1、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
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平均速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t s 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 ,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 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板书]一、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
t s v =-
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 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 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
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投影)
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草图(图4-1),帮助同学分析。

[板图1]
师:前2秒通过的路程是第1秒的2m和第2秒的4m之和,所用的时间是2秒,求平均速度要用汽车前2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2秒,求前3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与求前2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相同的,用汽车前3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3秒。

请同学们将例2做在练习本上,同时发几片胶片给几位同学。

请他们将题目解在胶片上,准备用投影仪将所做结果打在屏幕上,教师巡视,答疑。

教师可选一位在解题中忘记写公式或忘记写单位的同学,或计算有错误的同学,将其答题用投影打在屏幕上,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答题指出该同学的错误。

再找一位规范做题的同学的答题打在屏幕上,或教师给出一个规范解题的过程打在屏幕上。

投影:
已知:s1=2m,s2=4m,s3=6m
求:(1)
-
1
v(2)
-
2
v
解:(1)
-
1
v =

前2
2
1
t
s
s+
= s
m
s
m
m
/
3
2
4
2
=
+
(2)
-
2
v==
+
+
=
+
+
s
m
m
m
t
s
s
s
3
6
4
2
3
3
2
1


4m/s
答: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汽车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教师再一次强调解题方法,注意写出所依据的公式,运算时要注明各物理量的单位。

师:我们求出了汽车在前3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4m/s,能不能说汽车在第3s内运动速度是4m/s呢?
生:不能,前3s的平均速度是汽车前3s运动的全部路程12m除以3s钟的时间得出的4m/s,若求第3秒内的运动速度,应用第3s通过的路程6m除以1s,得出6m/s。

二、瞬时速度
在交通管理中,警察需要测定司机是否超速驾驶;在兵器试验中,需要测量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炮口的速度,以检验武器是否合格。

在这些情况下测量的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的速度,例如汽车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那么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那么它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相同。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上节学习的速度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2、要懂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四、布置作业
1、课文第44页作业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