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压力论文
高校教师压力来源及对策
2012.05学教育26高校教师压力来源及对策夏丽萍(昌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摘要]在社会转型和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高校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校教师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从而导致身心方面出现诸多不适,所以,关注高校教师压力的成因及生存状况,并找到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压力;对策长久以来,高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低风险性、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改革,我们迎来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变革。
高校教师职业已近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轻松,已然成为身心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高校教师正承载着来自家庭、教学、科研、待遇等诸多压力。
“体力透支”、“亚健康”、“过劳死”现象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屡见不鲜,问题凸显,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就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解决压力做出一定的分析。
一、压力来源压力,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做出的反应。
[1]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多数人都多多少少承担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的压力源不同,导致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当我们究其原因时,也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有共性的压力源。
高校教师是社会成员中的部分群体,整个社会背景下的诸如政治、经济、多元文化等各种压力会自然的对高校教师产生冲击。
高校层面(1)体制改革的冲击。
当今社会,我国正面临一次深刻的变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利益需求正在进行全面调整,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和教学体制也受到巨大冲击。
教学体制、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各种改革在高校全面铺开。
同时,聘用制、公开竞聘上岗等制度改革在高校普遍推行,高校教师任职终身制被打破,也许随时会面临转岗、降职、降级、待岗甚至失业的威胁;同时,“公正公平,多劳多得”的政策在高校执行,随着高校推行选课制、督导制、评教制的出现,也导致教师间的竞争明显,教师们不但在收入上拉开了差距,在价值观认同上也出现了偏差,这些无疑也给高校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知识架构的重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一些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跟不上发展形势,于是,他们只能恶补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学科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技能。
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心理压力虽然在当今社会,教师是一个被普遍认为收入稳定,地位重要的职业,有些统计还显示出教师属于高收入人群,然而事实上城市里老师的工资几年来已有所上涨,但面对飞速上升的房价、物价,作为教师,就那一两千元的月收入,何时才能买上城里的昂贵的住房呢?如果单位没有住房福利和补贴,老师们辛苦一辈子,也许也顶不过那几十方米的房子。
这样的收入与房价比,教师们忧心住房问题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因此而产生的忧虑和压力也可想而知了。
一、职业压力教师的职业是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
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
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
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教师提高学历是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
另外还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很容易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三、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的压力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处理生活琐事。
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子女。
我们工作的性质是铃声就是命令,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你都必须精神饱满地去讲课,满怀热情地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atmosphere ofthe kindergarten organization. We may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alleviate serious kindergarten
social supports
1II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也 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方方面面的教育改革,承担育人重任的教师普遍产 生了较重的工作压力,而且这种工作压力有日趋加重的趋势。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 明,与其它职业相比,教师属于较高压力的职业,而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对教师的职 业态度、工作绩效乃至身心健康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I。“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大都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缺 少对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的关注。就幼儿教师而言,一方面,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 性,使他们面l临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既要照顾幼儿日常生活起居,又要根据 幼儿园教育目标对幼儿进行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教育。另一方面,随着《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幼儿教师的职业规范和评价制度己基本 形成。如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特殊的职业规范以及由此而掀起的近些年幼教领域 的改制热潮,使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发生了急剧变革,从而使幼儿教师 不断面l临新的挑战。面对这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幼儿教师是否也像其他 教师群体一样承受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呢?对此,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多;因此,本研 究选取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作为研究对象。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范文3篇
教师职业倦怠论⽂范⽂3篇教师职业论⽂:⽼师职业倦怠及联系本⽂作者:刘贤敏周炎根刘爱楼傅蕴男⼯作单位:南京师范⼤学泰州学院⼩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该量表采⽤7点计分法,3分为中数。
本研究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73、3.64、3.53,均超过中值,显⽰⼩学教师已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
进⼀步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学教师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作投⼊状况分析该量表3为中值,⼩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63、3.97、3.56,说明⼩学教师⼯作投⼊超过平均⽔平。
进⼀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学教师⼯作投⼊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职业倦怠对⼯作投⼊预测⼒的回归分析以热情、奉献和专注为⾃变量,分别以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我成就感为因变量进⾏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作投⼊的热情、奉献和专注维度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我成就感维度、去个性化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进⼊回归⽅程。
本研究表明,⼩学教师职业倦怠已经凸显,3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这与以往的研究⼀致[4,6]。
⼩学教师对学⽣有明显的冷淡和疏远,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有些研究认为,男性教师由于社会压⼒和性别⾓⾊的原因,职业倦怠⾼于⼥性教师[8-9]。
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男性教师与⼥性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学教师中⼤部分是⼥性教师,他们承担的压⼒并不少于男性教师,情绪负荷较⼤,相应地情绪衰竭⽔平也⽐较⾼。
研究发现,⼩学教师⼯作投⼊没有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致[10]。
不同年龄的⼩学教师⼯作投⼊差异显著,但得分并未发现呈“波浪型”趋势,这可能与年龄阶段划分不同有关。
⼩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作投⼊的相关分析显⽰,职业倦怠与⼯作投⼊关系密切,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我成就感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
甚至期望过于理想化 , 导致高校教师感 到压力 日趋增大 , 至不堪重 乃 负。因此 , 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压 力研究 随之加 大 , 并且逐渐深入 , 本 文从教 师压力 的来源 、 对策略 、 应 目前存 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 势等方
竞 争氛围和高校对科研 的重视 ,如遴选学科带头人 、教学 评 优、 评职晋升等都和科研挂钩。 2学校 因素 . 随着高校扩招 , 生人数急剧增 加 , 学 教学 资源相对不 足 , 由此 高校教 师承担 的教学 任务 不断加重 。然 而高校教学体 制 改革不 断变化 和深入 ,一 方面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 法、 更新教 学手段 、 提高教学 质量 , 另一方 面又要求 教师大量
度关注。
一
、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1 会 因素 . 社
首先 , 随着社会发展 和教育 改革 , 社会 各界对教师寄予过 高 的期望 , 尤其是 高校教 师 , 使得高校 教师深感压力 巨大 。在 公众心 目中 , 高校教师是 为人 师表 的楷模 , 是学识 渊博 、 有教
养 的 人 , 人 格 完美 、 所 不 能 的人 。这 些在 一 定 程 度 上 , 是 无 与教
压力。
理、 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 t 】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 , 高
校教 师的职业压力 日趋加大 ,使 这一 群体产生一系列 的心理 和行 为问题 。因此 , 文就高校教师 的职业压 力的来源 , 本 应对 策略 以及 目前存在 的问题 和未来 的研 究趋势等相关研究 予以 综述 ,以期望引起人们对高校教 师的职业 压力 的问题给予高
一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的现状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的现状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职业倦怠症状明显。
为此,本文对党和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如何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教师如何自我减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理性调查,以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远离职业倦怠,与健康为伴,和快乐同行,聚精会神搞教学,齐心协力干工作。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工作压力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即外因;另一个则来自教师本身,即内因。
外因包括国家政策、社会风气、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学校制度、教改课改、工作负荷、经济地位、人际交往等方面;内因包括个人价值观、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个体需求等。
通过对工作压力的成因分析,能够得知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如果将二者处理得好,则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一切朝着良性循环发展;如果将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则会加重教师的工作压力,使教师陷入无底洞,无法脱身。
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应当引起社会、学校的重视。
笔者认为,应关注以下五个方面来有效应对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一、着眼教师的未来进行评价;二、呵护教师的心理,增强教师免疫力;三、尊重教师“自主性”,改善制度化管理;四、营造绿色环境,舒缓教师压力;五、重视心育,完善教师人格系统。
一、教师压力形成外因方面1.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
由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
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社会希望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却忽视了自己的责任,把这一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
现在留守儿童比较多,好多家长都认为:孩子送到学校,老师就得负责教育,否则让他们上学干什么?而孩子在学校时有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直接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似乎老师的一双眼睛应该时刻看好每一个学生。
同时,在今天这样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1)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艳丽学号 48专业教育管理目录目录------------------------------------------------------------------------------1论文提纲---------------------------------------------------------------------------2容摘要(关键字):---------------------------------------------------------3正文---------------------------------------------------------------------------------参考文献--------------------------------------------------------------------------论文提纲一、引言-------------------------------------------------------------二、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1.社会因素--------------------------------2.学校因素--------------------------------3.教师自身因素----------------------------三、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措施------------------------1.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支持---------------------2.营造和谐氛围,建立有效激励机制----------3.教师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个人压力------------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摘要: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本文尝试用压力理论来研究当前教师的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及教师个人因素三方面探讨,并从、从社会、政府管理、职业特点、个人专业素质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寻求有效的对策来为教师“减压”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紧状态。
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学院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学生姓名:何园园考籍号:913610200061助学点:第一师学院专业班级:12班指导教师:晴职称讲师二○一二年三月第一师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 10届毕业生)助学点:第一师学院专业:教育管理题目: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学生:何园园考籍号:913610200061指导教师:晴职称:讲师2012年3月10日第一师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助学点:第一师学院专业:教育管理第一师学院毕业论文(20 10 届)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助学点:第一师学院专业:教育管理学生姓名:何园园班级:12 考籍号:913610200061 指导教师:晴职称:讲师最终评定成绩2012 年3月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教师是高压力职业。
在我国,教师所面临的来自学校学生和家庭的压力,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增无减,而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是显得更为突出。
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不仅涉及到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绩效的高低,而且与整个义务教育事业息息相关。
因此,对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和探讨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压力分析应对策略Abstractsince the 1970 s,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teacher is high pressure career. In our country, the teacher of the school faced from students and families of pressure, in the modern society is still unabated,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essure is appear more outstand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essure situ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and work performance of high and low, with the whole obligation education and career is closely linked. Therefor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essure strategies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primary school teacher, and professional pressure, stress analysis and strategies目录第1章小学职业教师压力概述 (1)1.1压力的概述 (1)1.2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界定 (1)1.3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1)第2章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1)2.1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大的表现 (1)2.1.1持续的紧焦虑 (1)2.1.2职业倦怠的产生 (2)2.1.3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2)2.2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大的负面影响 (2)2.2.1对教师身心的影响 (2)2.2.2对学生的影响 (2)2.2.3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3)2.2.4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3)第3章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3)3.1教师个体因素 (3)3.1.1自我期望过高 (3)3.1.2自我专业化程度的局限 (3)3.1.3教师个性因素 (4)3.2 环境因素 (4)3.2.1学校方面 (4)3.2.2社会方面 (4)3.2.3经济方面 (5)3.2.4学生家长方面 (5)第4章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5)4.1社会方面 (5)4.1.1关注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提高教师待遇 (5)4.1.2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良性的社会支持 (6)4.2学校和教育机构层面 (6)4.2.1改革滞后的教育体制,创造优质教育环境 (6)4.2.2探索小学教师“减负”之路,缓解小学教师工作压力 (6)4.2.3给小学班级"消肿" (6)4.3教师个人层面 (6)4.3.1转变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4.3.2.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7)4.3.3 学会减负,注意自我调节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词 (10)第1章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概述1.1压力的概述提起“压力”一词,似乎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相互描述自身生存状态的主题语。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把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研究脉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
早在1933年Hicks就对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7%的教师“经常神经紧张”,而11%的教师忍受着神经失常的痛苦。
从20世纪50年代,塞利首次进行心理压力研究之后,“压力”(stress)一词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到了60年代,更多研究开始涉及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事实。
1977年,Kyriacou和Sutcliffe在《教育评论》杂志(Educational Review)中发表了教师压力综述文章。
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
此后,教师压力成为了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例如,Litt 和Turk在1985提出教师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中国台湾学者周立勋(198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的情感反应;台湾学者程一民(199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国内学者吕秀华(1998)则认为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而徐富明(2000)更多的倾向于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浅谈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调节
浅谈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调节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教师不容忽视的出现了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等问题,教师群体也逐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所谓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期望与实际生活发生冲突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教师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影响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的因素教育领域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可大可小,不容忽视,它不仅威胁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很巨大。
如湖南某地的一教师将一女学生从四楼摔下。
因此,探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显得非常重要。
大多数从事研究的学者均认为,影响因素有五种:个人因素、个人背景因素、组织因素、人格因素和学校的领导。
个人影响因素方面,一般来说,男教师较女教师更易产生倦怠,单身教师比已婚教师倦怠率高。
并且40岁以下的中学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城市的教师比农村教师倦怠率高。
个人背景因素方面,因教师个体的性别、年龄、所教年级、所教学生类型的不同,以及教师之间的不良气氛、角色冲突,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等都有影响作用。
在组织方面,学生的恶劣行为及不良品质、教师自己过度的工作负荷、待遇过低,角色冲突等都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感。
在人格因素方面,自尊在职业倦怠中至关重要,低自尊者容易产生低成就感,从而更易产生倦怠,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运气等的教师,也容易产生倦怠;而往往认为命运是自己写就的教师则很会调适自己,面对现实,努力走出困难,最后达到成功。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探究教育改革的推进,赋予了我们教师新的使命和社会期待,这使得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和社会的期待压力下,教师超负荷劳作,倦怠感也随之产生。
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具体因素对有效地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积极的意义。
1、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是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原因,不同的人格特征使倦怠差异很大。
教师如何调适心理压力论文
教师如何调适心理压力论文教师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近年来教师心理承担着无法想象的压力。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教师心理压力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教师心理压力论文篇1:《浅谈中职教师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下滑,职业学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而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从中职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和如何心理调适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师;心理压力;负面情绪;缓解压力;自我调节当前,人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关注很多,而对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无论是社会、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本身都重视不够。
在这种大环境下,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据笔者调查,多数中职教师都是长时间超负荷工作,69.7%的中青年教师周课时已超过16节(还不包括校外兼课),而各职业学校又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向多师型发展。
因此,中职教师除了备课、授课、批作业、以及写论文、搞科研外,还要面临教育学培训、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比赛、学历升级等种种压力。
在这些压力作用下,直接影响着中职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影响着中职教师的幸福感,所以给中职教师解压,是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潜在动力。
一、中职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中职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因素。
(一)教师职业的角色以及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师道尊严观的失落,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自身努力不够,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易产生冲动的负面情绪。
在课堂上,面对极个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中职生,部分教师还在极力维护那可怜的师道尊严,落得自己暴跳如雷,心理失调。
成天面对这样一群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自卑心理强的学生,脑中积蓄的只有失望和挫败感。
部分职校教师在刚进入职业学校时也曾豪情万丈地想大干一场,可经过几次失败体验后,就一蹶不振,不愿再投入,更不愿再努力,从此教学慵散,得过且过,这样的思想认识决定了在教育教学中是没有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的,更不要说创造性,也就没有改善课堂教学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师职业压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也日益彰显,教师群体成为高压力的群体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从调查中发现,82.6%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压力,52.1%的教师认为自己压力很大或极大,这表明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是非常严重的。
另外的一些压力感题目统计结果表明,有8.3%的教师睡眠质量“不好”,79.2%的教师“平时心情好的时候不多”,8.3%的教师“经常有想无故发火的冲动”,83.3%的教师“很盼望双休日能休息一下”,50%的教师“很盼望节假日的到来”,29.7%的教师感觉“工作的烦恼多于快乐”。
这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其身心健康状况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一、压力产生原因
1、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给教师带来不小的压力。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且还应是心理工作者、学者、专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期待着教师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栋梁之材,将本应由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都落到了教师的身上。
为此,教师只能默默地把自己塑造成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燃烧自己的“春蚕”和“蜡烛”了。
教师所承受的心理负担远远大于社会其它职业的群体。
(2)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调查统计表明:被调查教师中64.7%的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41.2%的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
2、学校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担子重是造成教师身心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教师每天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备课、课件制作、作业评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家访、课上或课间偶发事件的处理,尤其是到了期终考试的前一阵子,教师几乎满脑子里都想着怎样实现学生的“双率”达标。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教师们还要研究和落实个性化教学、创新教学、学生的有效发展、科学发展、个性发展,以适应新时代新理念的需要。
(2)考核评比、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约束。
考试一直是我国教育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学生、家长将考试成绩和升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学校当然也会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晋级、评优、奖金挂钩。
加上竞争的手段和方法存在不科学、奖励与评比制度不够健全,这些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
问卷调查中,“被动地适应学校各种改革”、“工作岗位竞争”,47.1%的选择了“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压力的原因”。
3、学生的因素。
(1)独生子女的特点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
现在的小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
他们存在着许多个性方面的缺陷,如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个性强、集体意识和劳动
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自我意识觉醒早,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自主意识,他们更多的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尊重,这些教师工作的难度无疑加大了,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探究教育学生的有效策略,力求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2)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是教师的心头重压。
改革开放新时代,人们都在“拼经济”。
这就带来了不少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加之约8%左右的孩子父母离异导致单亲家庭,这些学生或因监护人对其学习关注不够而造成态度差,成绩不理想,或因教育方法不当而引起行为不规范,或因缺少亲情的抚慰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等问题。
这些无形中也增加了教二、缓解压力的方法
1.教师自身的努力
压力的产生取决于个体对事件和环境认知评价及应对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正确认知压力,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压力,人有适当的压力不是件坏事,但过大的压力会把人压垮。
教师要主动适应环境,自觉调整自我,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
乡村教师可参加的业余活动也许没有城市教师的多,但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参加简单易行,具有乡村特色的活动。
2.学校的措施
(1)要规范教师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因素。
在评价过程中,要恰当
处理业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关系。
业绩评价可达到相对短期的目标,倾向于在某时间段内给教师的业绩和能力下一定论,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反馈,改进或完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能力,减轻教师的压力。
(2)学校和家庭相配合。
举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联系活动,传授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技能,使家长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有效指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减轻教师的一些压力。
(3)赏识教师。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赏识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
赏识的核心就是人文、信任、尊重、理解、宽容与关注。
校领导要善于赏识教师,不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心情舒畅地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长还可每学期末给每位教师一封信,给教师写上评语。
这样可以激励教师,引导教师。
校长或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与重视,去除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努力工作。
(4)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即参与决策。
使教师成为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与实施者,这样使教师觉得自己被充分地尊重,也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激情。
综上,教师面临着沉重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是个别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等诸方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