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及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备考措施

高考诗歌鉴赏备考措施

高考诗歌鉴赏备考措施引言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而语文科目中的诗歌鉴赏题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有效备考和提高解题能力,特总结了以下一些备考措施,供大家参考。

1. 理解基本概念在备考诗歌鉴赏前,首先需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和分析诗歌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

1.1 韵律韵律是诗歌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韵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脚形式。

可以通过阅读不同韵律的诗歌来进行学习和练习。

1.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段。

例如,拟人、比喻、夸张等。

熟悉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于鉴赏和分析诗歌非常重要。

1.3 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形象。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主题。

2. 掌握常见题型在备考中,要熟悉并掌握高考中常见的诗歌鉴赏题型,以便在考试中有针对性地解答。

一般来说,常见的题型包括:2.1 诗歌鉴赏理解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并概括诗歌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对于这种题型,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意义。

2.2 诗歌鉴赏比较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以一定的角度和立场,比较两首或多首诗歌的特点、风格或表达方式。

在备考时,可以多阅读一些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

2.3 诗歌鉴赏赏析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意象、韵律等,并解释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在备考时,可以通过模拟习题和解析来练习这种题型。

3. 阅读大量诗歌作品在备考过程中,大量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此外,还可以关注一些当代诗歌,并多了解一些诗人的背景和创作思路。

4. 制定备考计划在备考诗歌鉴赏时,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包括每天阅读一定数量的诗歌作品、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以及解答模拟试题等。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精赏细析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精赏细析
2.思路点拨: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 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 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 程度。
品评词语, 巧抓 “诗眼” 。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
诗 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题李凝幽居
本诗通过对
是 什 么
• 第一种模式: 炼字型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何为诗眼?)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七炼颜色词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作用: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 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 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2016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精赏细析
明确目标: 一、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技巧 二、熟悉诗歌鉴赏真题题型 三、积累诗歌鉴赏必备知识
鉴赏诗歌语言
叠音妙用的词
颜色渲染的词
拟声形象的词
精炼传神的词
把握句法
品味词语
诗 歌 的 语 言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树
明了风格
考查题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2、第二种模式:诗眼型 •3、第三种模式:炼句型 •4、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考生感觉比较困难且得分较低的题型之一,结合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考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常存在以下几种突出问题:1.读不懂诗歌,造成鉴赏困难。

1.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词句意义,造成理解不到位、不懂或误解。

诗歌的语言凝练,语言典雅,省略成分较多,再加上为了配合韵律,诗人需要将部分句子调整语序,学生读不懂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对词句的理解不到位。

如杜牧的《山行》一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应为“因为”之意,如不能准确把握这一词义,那么对诗人“停车”赏看枫林,凸现霜染枫林之美,诗人的惊喜,深爱之情,这些内容很难把握到位。

又如白居易的《晚桃花》一诗中,“寒门子弟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如对“遗”和整个句子的语序不能准确把握,造成句意理解困难,就很难把握诗人借物喻人的准确感情。

1.意象的特定情感和特定含义积累不够,造成读不懂诗歌或理解不到位。

诗歌中的很多意象,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有特定的内涵,考生如望文生义,可能就会出现理解上困难和偏差。

清孙自式的《西江月·九日》中的“何处砧声村曲,谁家笛响楼头。

”一句,如不能联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那么“砧声”和“笛响”蕴含的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盼归之情就很难准确把握。

又如唐代诗人齐己的《剑客》尾联一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如果不能把握“易水”这一典故义,不能联想“易水悲歌”中的人物荆轲这一人物形象,就很难把握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诗中剑客慷慨、豪迈的个性特点。

1.联想、想象贫乏,造成对诗境感受不深刻。

中国古典诗歌,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意象之间跳跃性大。

需要我们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这样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近三年(2016-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近三年(2016-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2016 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 25 分,由 1 道 5 分的客观题(5 选 2)、2 道 6 分的主观题和 1 道 8 分的主 观题构成。
2017 年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文学类
第3页
文本阅读总分为 14 分,由 1 道 3 分的客观题(4 选 1)、1 道 5 分的主观题
2018 年的成语涉及 8 个,虽然是“随本设题”且考查数量增加了,但是
用选择题形式,难度也没增加。
2.客观题②(病句题)
年份
语病类型
2016 搭配不当,偷换主语,结构混乱
2017 句式杂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2018 搭配不当
考查点 辨析病句的能力 辨析病句的能力 辨析病句的能力
题型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
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 1000 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年份 人物
出处
考点分布
题型及分值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3 客观题 9 分;2
2016 曾公亮 《宋史》
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近三年(2016-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高州市第二中学 夏承志
近三年(2016-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2019 年 1 月 21 日)
高州市第二中学 夏承志
一、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整体概况 广东省从 2016 年起高考使用全国卷 1,纵览这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的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2016 年跟之前几年没有多 大变化,2017 年较 2016 之前几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 有很大变化,卷面制作上也不再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 2016 年之前几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 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 2017 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 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6 年之前几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 总分均为 25 分,由 1 道 5 分的客观题(5 选 2)、2 道 6 分的主观题和 1 道 8 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 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4 分,由 1 道 3 分的客观题(4 选 1)、1 道 5 分的主观题和 1 道 6 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由 1 道 3 分的客观题(4 选 1)、1 道 5 分的客观 题(5 选 2)和 1 道 4 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 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 文本阅读共 26 分,较之前选考时的 25 分多了 1 分,所以 2017 年的试卷中 默写的分值由 6 分降为 5 分。2017 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 3 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2018 年文学 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7 分,文学类阅读 15 分,由 1 道 3 分客观 题,2 道 6 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 12 分,由 2 道 3 分客观题、1 道 2 问主 观题构成。 2016 年之前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 1,古代诗歌阅读为 2 道主观题(5 分+6 分);2017 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 1 道 5 分客观题 (5 选)和 1 道 6 分主观题;2018 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 1 道 3 分客 观和 1 道 6 分主观题构成。 二、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1 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6-2018全国高考诗歌鉴赏分析

2016-2018全国高考诗歌鉴赏分析
选择题14题将“不恰当的两项”改为“不正确的一项”,难度
不大,从而使诗歌鉴赏的分值减去了2分。其中的C项设题与要求背诵的诗歌 《早春与张水部十八员外》比较鉴赏,这是一个亮点。说明高考有意识地将 课内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提醒我们对教材内容要非常熟悉。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炼句题)
2017年全国卷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不但要关注首联,还应关注全篇。诗歌首联点题,
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 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 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 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 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 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 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剖析境界型1.发问方式:⑴这首诗创建了一种如何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光景?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情怀?2.解答剖析:这是一种最常有的题型。

所谓境界,是指寄望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建立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地。

它包含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3.答题步骤:⑴描述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光景,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建,语言力争优美。

⑵归纳光景创建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比如孤寂冷清、安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悲凉、明亮绚烂、清静深寂等,注意要能正确地表现光景的特点和情调。

⑶剖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慨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何而“感慨”。

2】剖析境界型1.发问方式:⑴这首诗创建了一种如何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光景?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情怀?2.解答剖析:这是一种最常有的题型。

所谓境界,是指寄望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建立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地。

它包含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3.答题步骤:⑴描述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光景,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建,语言力争优美。

⑵归纳光景创建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比如孤寂冷清、安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悲凉、明亮绚烂、清静深寂等,注意要能正确地表现光景的特点和情调。

⑶剖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慨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何而“感慨”。

【二】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手法1、衬托衬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衬着衬托,使物象显然突出。

2016--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及复习策略

2016--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及复习策略

2016--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及复习策略2016-2018年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题总的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以用“稳中有变”来概括。

有变化就会暗示出一些重要的信息,笔者试图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进行整体和考点的比较分析,以期能找到命题人的真正意图和该题的未来走向。

由上表图示,我们可以归纳如下结论:1、从所选作品看:近三年的诗歌作品均为名家非名作、非名家名作;2、从作者的朝代看:近三年的诗歌作品的作者朝代均为唐宋时期;3、从题材看:近三年所选大部分作品为即事抒怀,其中夹杂着写景和送别诗,诗歌题材的类型趋于单一;4、从体裁看:近三年所选作品有七律和古体诗,以古体诗为主;绝句和宋词及其他朝代的作品仍然没有涉及。

5、从分值上看:2016-2017年诗歌鉴赏题分值稳定,均为11分;2018年分值缩减为9分,难度也相应降低。

6、从题型设置上看:近三年的诗歌鉴赏题均为两道,但2016年是两道主观题;2017年为一道客观题(5选2)、一道主观题;2018年仍为一道客观题(4选1)、一道主观题。

7、从考点上看:近三年的诗歌鉴赏题目的考点分布很广,与之前的没有大的区别,但考点的出现频率是有很大的差别。

其中表达技巧和对诗句内容的梳理和解读出现的频率较高;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形象(景物、人物)、语言等考点次之。

从上面的的结论可以得知,未来的诗歌鉴赏题可能会有以下趋向:1、所选诗歌的时代不会变化,应该还是唐宋时期,这是全国卷一贯秉承的传统,可能是命题人认为诗词最好的时代就是唐宋时期。

时代不变,但所选诗歌的体裁是变化的,早几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体裁有七言绝句、宋词、七律,可是近三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体裁又青睐唐代的古体诗和宋代七律,因此,教学者一定要重视以上两种体裁,但也不能顾此失彼,全国卷还是有怀旧情结的,像宋词考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者它没有超出唐宋时期,又是必修教材中的涉及的内容;二者它内容丰富,承载信息量大,符合高考难度的要求。

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命题透视暨备考指导-2019年精选文档

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命题透视暨备考指导-2019年精选文档

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命题透视暨备考指导【考情分析】一、赋分――稳中有升,变化凸显在2016年的各套高考语文试题中,古代诗歌阅读平均赋分11分。

北京卷赋分最高,高达18分;江苏卷其次,分值为14分;天津卷、山东卷、浙江卷在平均分值以下,其中,浙江卷低至7分。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较之往年,所有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分值都有提高。

尤其是北京卷与江苏卷。

二、选材――唐宋两代,平分秋色总体看来,命题者为彰显时代特点,突出命题重点,着力于对唐诗、宋词的考查。

从命题文本上看,主体阅读文本,唐代的有李白《金陵望汉江》、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和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宋代的有曹翰《内宴奉诏作》、陆游《西村》、辛弃疾《八声甘州》和刘克庄《北来人二首》。

此外,还选有元代孙周卿《水仙子?舟中》。

从涉及文本上看,联系阅读文本,唐代的有李商隐《齐宫词》、陈羽《从军行》、王勃《滕王阁诗》、李白《行路难(其一)》和杜甫《登高》;宋代的有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陆游《书愤》。

此外,还选有李煜的《浪淘沙令?窗外雨潺潺》。

三、题材――三足鼎立,诗占鳌头古代诗歌阅读文本中,共涉及诗、词、曲三种体裁。

但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命题者总是优先考虑诗,而后词,再后曲。

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具体情况为:曲,只选择了元曲中孙周卿的《水仙子?舟中》;词,只考查了辛弃疾的《八声甘州》,在选择题中只涉及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李煜的《浪淘沙令?窗外雨潺潺》;剩下的全是诗歌,多至16首。

四、题型――主观引领,客观渐现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形象、意境、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的认知与鉴赏,最适宜个性化表达,最能体现欣赏水平;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能最大限度地测试出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6-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6-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分析及备考策略

考查内容
·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 方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
命题规律
年份/卷 别
选篇出处
题 材
题型 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2018全 国Ⅲ
陈忠《城 市社会:文 明多样性 与命运共 同体
人 3道 文、 单选 环 题,9 境分
①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立足高考,夯基提能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分三步走:
➢ 第一步是2014年,启动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 第二步是2017年,全面推进改革并形成阶段性成果; ➢ 第三步是2020年,高考命题科学化水平整体提升……整
个考试更具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2017姜钢《扎实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提高教育质量》
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容,分析鉴赏作
最恰当的两项是
品的艺术特色;
②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 ②分析鉴赏作
2016 全国 卷Ⅱ
《战 争》 [美]迈 尔尼
小 说
1道双 选题,3 道问 答题 ,25分
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 析。 ③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 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 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 ④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就高考语文 改革的方向进行了一次讲话-——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
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 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阅读题量也增加了,2017年的题量,不是题目 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 增加了5%~8%。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 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语文高考最后 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及出路探究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及出路探究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及出路探究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常见方式。

在这道试题分析中,我将探讨古诗词鉴赏试题的特点和要求,并提供一些备考出路的建议。

古诗词鉴赏试题的特点是,试题出题灵活多样,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意境、写作手法等: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比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构图如何等等。

2. 根据作者、题材等要素解读诗意: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于作者和题材的了解和理解,要求考生对作者的背景和作品的文化内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3. 对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对两首或多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它们的主题、意境、艺术特点等。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针对这些特点和要求,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出路:1. 扎实基础,广泛阅读:古诗词鉴赏试题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仅需要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还需要熟悉各类古诗词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手法。

考生要通过广泛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 注意积累,掌握文化内涵:古诗词的涵义丰富,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典故、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多练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古诗词鉴赏试题的训练,通过做题来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还要进行一些对比分析题的练习,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4. 学会找准重点,攻克难点:在备考过程中,要学会找准古诗词鉴赏试题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解析和评析古诗词的文章,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考生要通过广泛阅读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并针对古诗词鉴赏试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会找准重点,攻克难点。

2016-2018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讲评课件

2016-2018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讲评课件

[注] ①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2016·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再具体答题。答题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紧扣“臂 弱”“眼昏”(或“臂健”“眼明”)在诗句中的意思,二是联系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精神、信念等。 [答案] 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 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方向与备考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方向与备考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方向与备考策略一、诗歌鉴赏考什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语文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阅读鉴赏诗歌一般要完成以下鉴赏过程:从诗词的标题和字词句入手,联系生活,发挥联想与想象,了解诗歌主要内容,或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

要在立足诗词内容基础上,再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时代,揣摩作者感情或观点,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维度。

要从用词、句式、语气等方面品味诗中语言特点或诗歌风格,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维度。

真可谓,一首短诗,考尽语文素养!从设题角度看,诗歌鉴赏题涉及的考点有形象分析、语言特色、表达技巧、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观点态度,考查的形式为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加上一道主观题。

对于客观题,我们以2021年全国Ⅱ卷的原题为例: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选择题的A项从形象角度设题,B项从表达技巧与情感角度设题,C项从内容角度设题,D项从情感角度设题。

主观题从内容角度设题。

可以看出,依据诗歌的特点,命题人针对一首诗歌的设题,一般都要涉及诗歌鉴赏的大部分考点,纵观历年真题也都如此,这里不一一罗列。

通过分析,我们有如下结论:第一,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融阅读、理解和鉴赏、评价一体的综合语言素养;第二,两道题涉及的考点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大部分考点。

近年高考全国卷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

近年高考全国卷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

近年高考全国卷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一、古诗词鉴赏客观题突破技巧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

弄清楚要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

2.了解设错陷阱,避免落入圈套。

古代诗词客观题往往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考查程度不深,但范围很广,命题人可以在基于对诗词基本理解的任何一个方面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利用学生知识缺陷,曲解诗词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如《送子由使契丹》是一首抒写兄弟远离,表达对兄弟的鼓励与关怀之情的送别诗,愿兄弟出行达成王命、保证安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偏离这个意图的选项就可能是命题人的设误之处。

另外,在诗词风格上,由于许多考生容易对特定作者产生固化印象,如李白之豪迈、苏轼之旷达、杜甫之沉郁、柳永之婉约等,命题人可能利用这种心理,选择脱离某种特定风格的篇目,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以达到考查的目的。

如: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釆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诗歌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诗歌较好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解析▶诗歌没有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和凝重的历史意识。

“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即“深”,“郁”即“积”,“沉郁”指诗歌内容的深刻、凝重。

“顿挫”则是就诗的艺术形式而言的,指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既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尽管杜诗多有“沉郁顿挫”之风,但本诗描写清晨微雨,清新明快;尽管杜甫很多诗歌“表现了凝重的历史意识”,但本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审美情趣。

2016年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

2016年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
2016年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
考点定位与答题规范 鳌中 陈扬高
1
考点说明 鉴赏评价是古典诗词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在识记、理
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所给的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境、情;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乡情、别离情、国难情 等。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 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 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①上片采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用“将雅调”直接表现乐曲声 律的高雅、“尽百喙春和”、“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等句直 接正面地表现演奏者技艺高超;“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 新声”直接说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 答.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 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全国新课标卷Ⅰ)考查内容 唐诗 (岑参)
考点定位:8.对比鉴赏9.主旨与思想感情
全国新课标卷Ⅱ) 考查内容 :唐诗 (韩偓)
考点定位:8.意象与技巧9.主旨与思想感情
5
2015年浙江高考卷: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 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 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 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 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 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 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1 ) (2 )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考点定位:21.情境默写;22.艺术手法(对比鉴赏)

2018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命题透视及备考指导

2018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命题透视及备考指导

2018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命题透视及备考指导古代诗歌考点,就全国新课标的试卷结构来看,分值是11分,最高的是12分,最低是8分。

古诗阅读考点的得分,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高考语文成绩。

2018年高考古诗会呈现一个怎样的命题态势?这是我们需要整体了解和把握的。

考情分析2017年全国各地语文考卷的古代诗歌鉴赏全部来自唐、宋时期的作品。

其中唐诗四首,宋诗四首。

从作者来看,体现出大家占主流的倾向,唐代的白居易(2首)、王维、岑参,宋代的是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从体裁上看,《晓行巴峡》《采地黄者》是长诗,另外6首都是律诗;从分值看,全国卷和江苏卷是11分,北京卷12分,天津卷、浙江卷、山东卷是8分。

可以说,11分左右为主流,分值相对稳定。

古代诗歌鉴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而其本身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性,从而决定其更适宜以主观题形式来考查,给考生构建更大的表达空间。

2017年除全国卷、北京卷、江苏卷沿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考查形式外,其他试卷古代诗歌鉴赏均已主观题形式考查。

命题透视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点是对诗歌形象、意境、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理解、鉴赏和评价,其中语言、意境、情感和表达技巧是最重要的命题点。

因为把握形象才可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才可能感受诗作的风格特点,而思想情感是诗歌的源起,表达技巧是诗歌审美内涵的直接体现。

从2017年各卷对诗歌的命题来看,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Ⅲ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山东卷都涉及诗歌内容的考查;全国新课标Ⅰ卷、山东卷都涉及到诗歌中重点字词句的考查;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新课标Ⅲ卷、北京卷涉及到诗人的情感性格的考查;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都涉及表达技巧(分别为写作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效果、赏析特色手法)的考查。

另外,全国新课标Ⅱ卷考查典故赏析、天津卷考查简析心境,这或属于诗歌内容的分析。

这充分彰显诗歌内容、诗句分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这四个方面在高考中的命题重点和热点地位。

归类辨明 读懂悟透 2016-2018年全国卷古诗鉴赏题分析

归类辨明 读懂悟透 2016-2018年全国卷古诗鉴赏题分析

2016—2018年全国卷古诗鉴赏题分析归类辨明读懂悟透重庆育才中学刘冬梅2016年在中国高考命题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这一年开始,除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省市外,教育部收回了各省市的自主命题权,全国推行三套高考试卷。

经过三年的尝试与磨合,全国卷高考原有命题团队融入了各省市自主命题的新鲜血液、骨干力量,在继承以往优良命题传统的基础上几经摸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命题风格。

就全国卷古诗鉴赏板块而言,2016年延续过去题型和传统,较为稳定;2017年有突破,呈现一些变化;2018年是适应后的探索,稳定中有创新。

因此,以全国卷历年古诗鉴赏题为大背景,以地方卷作参考,以2016—2018年为时间节点作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方面它可以把握现行高考试题的既有取向,对未来命题走向进行合理预测,另一方面它对突破教与考的转化这一现实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通过对该专题类型题的深入探究,透视其规律,洞悉其本质,生成方法,以求提升思维与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一、题型特点第一,两个主观题变为一个主观题和一个客观题。

从2017年开始,全国卷试题文学类作品阅读和实用类作品阅读由2016年的二选一的选考变成二者均为必考。

在试题阅读量和书写量均有增加的背景下,将问答题变为选择题成为一种必然。

不单是因为选择题节省书写时间;更重要的是选择题中干扰信息更多,如果没有对诗句精准理解的自信,错误选项的似是而非处会让犹疑的考生直入陷阱,从而增加难度系数,拉开区分度。

因此,2017年的古诗鉴赏题在2016年两个主观题的基础上变为了一个主观题加一个客观题的模式,并延续到2018年,相信这样的优化模式会持续下去。

第二,总分值由11分变为9分;客观题均选不正确的选项,分值由5分变为3分。

2016年延续从2007年开始的分值和试题模式,分值11分,题数两个,其中第一小题主观题5分,第二小题主观题6分。

自2017年开始,第一道主观题改为客观题。

2017年,客观题设置为五选二的形式,要求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按照PISA考试的分值设置方法,分为3分、2分、1分和0分选项,分值共5分。

(语文)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分析和备考建议

(语文)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分析和备考建议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分析和备考建议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的“重灾区”,分数少(七分),难度大。

每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都在考什么,真的有那么难吗,为什么得分率那么低?下面是分析和备考建议:●形象•意象•意境(4次)(04广东卷)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06广东卷)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07广东卷)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08广东卷)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语言•炼字•炼句(6次)(05广东卷)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06广东卷)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07广东卷)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09广东卷)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2010广东卷)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012广东卷)“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艺术手法(5次)(05广东卷)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08广东卷)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010广东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2012广东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2013广东卷)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思想·情感·内容(6次)(04广东卷)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05广东卷)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及复习策略
2016-2018年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题总的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以用“稳中有变”来概括。

有变化就会暗示出一些重要的信息,笔者试图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进行整体和考点的比较分析,以期能找到命题人的真正意图和该题的未来走向。

由上表图示,我们可以归纳如下结论:
1、从所选作品看:近三年的诗歌作品均为名家非名作、非名家名作;
2、从作者的朝代看:近三年的诗歌作品的作者朝代均为唐宋时期;
3、从题材看:近三年所选大部分作品为即事抒怀,其中夹杂着写景和送别诗,诗歌题材的类型趋于单一;
4、从体裁看:近三年所选作品有七律和古体诗,以古体诗为主;绝句和宋词及其他朝代的作品仍然没有涉及。

5、从分值上看:2016-2017年诗歌鉴赏题分值稳定,均为11分;2018年分值缩减为9分,难度也相应降低。

6、从题型设置上看:近三年的诗歌鉴赏题均为两道,但2016年是两道主观题;2017年为一道客观题(5选2)、一道主观题;2018年仍为一道客观题(4选1)、一道主观题。

7、从考点上看:近三年的诗歌鉴赏题目的考点分布很广,与之前的没有大的区别,但考点的出现频率是有很大的差别。

其中表达技巧和对诗句内容的梳理和解读出现的频率较高;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形象(景物、人物)、语言等考点次之。

从上面的的结论可以得知,未来的诗歌鉴赏题可能会有以下趋向:
1、所选诗歌的时代不会变化,应该还是唐宋时期,这是全国卷一贯秉承的传统,可能是命题人认为诗词最好的时代就是唐宋时期。

时代不变,但所选诗歌
的体裁是变化的,早几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体裁有七言绝句、宋词、七律,可是近三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体裁又青睐唐代的古体诗和宋代七律,因此,教学者一定要重视以上两种体裁,但也不能顾此失彼,全国卷还是有怀旧情结的,像宋词考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者它没有超出唐宋时期,又是必修教材中的涉及的内容;二者它内容丰富,承载信息量大,符合高考难度的要求。

2、所选诗歌的题材单一,近三年基本上为即事抒怀类。

没有早几年所选的诗歌那样:题材明确。

比如:送别、山水田园、边塞、闺怨、咏物等等,总之,近年的诗歌选材已经有模糊特定题材的趋向,笔者以为这可能是命题人要打破以往的做题套路化,背公式的简单做法,对考生更强调解读诗歌的真实能力的要求,这对大多数的考生来讲是很公平的。

3、最新的《考试说明》在高考试卷结构分值上使用了不确定的词语,诸如大约多少分。

这主要是为了命题人命题赋分而准备的。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值从2017年的11分缩减为9分,客观题从5分减为3分,1分给了文学类文本阅读,1分给了名句名篇默写。

做出这样的调整,笔者以为两个目的:一者降低诗歌鉴赏的难度,改变该题得分较低的尴尬处境;二者引导考生注重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种做法是根据高考实际情况而作出的科学调整,既符合考生利益,又迎合了高考的命题趋向。

因此,这种命题形式和赋分在以后的高考中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调整。

4、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常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四方面命题。

2016---2018年全国卷1卷在考点上涉及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诗句理解和思想情感,这和2016---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卷的考点是一致的。

不过,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以及对诗句内涵理解在考查上较为突出。

经过比较,笔者发现表达技巧题设题虽然专业,但命题人没有刻意地难为考生,而是把表达技巧直接在题目中呈现出来,这就节省了考生苦苦寻找又不一定能找对的时间,可以说,这个考点的难度是降低了。

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考点是诗歌鉴赏题的灵魂所在,它一定是必考的。

应该引起重视的考点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命题人已经发现考生在诗歌鉴赏题上所面临的困境:学生不缺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唯一欠缺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换句话说,没有理解诗歌字面的意思,何谈鉴赏?因此,命题人刻意设置此题型,就是要引起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诗歌鉴赏时不要舍本逐末,忘记根本。

笔者以为这种题型不仅要考查,还要加大比重考查。

明白了以上命题趋势,我们又能在哪些方面对即将迎考的考生提供必要的复习策略呢?笔者以为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好复习迎考工作:
一、要加强对诗歌本身的理解。

理解诗歌写作的内容,也就是要过诗歌的文字关。

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诗歌鉴赏时,都一味地强调技法的指导和训练,而忽略了对诗句本身的理解和解读,最后,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从而降低了对诗歌鉴赏题的解题信心。

为此,笔者以为,由于学生刚复习过文言文,他们对古代语言有了很深的理解能力,趁此机会,把这种能力贯穿到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上,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具体做法是:对平时书上学过的或高考真题、模拟题上的诗歌,要求学生在做题前先把诗歌内容梳理一下,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来。

这种做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的解题能力。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是学生学习和应考的根本,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因此,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课本把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和答
题技巧传授给学生。

比如,古典诗歌鉴赏题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就可以在一轮复习中结合课本讲清讲透。

讲到虚实结合,可以结合柳永的《雨霖铃》,讲到点面结合可以结合夏衍的《包身工》,讲到情景交融可以结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讲到侧面烘托可以结合白居易的《琵琶行》,讲到明暗结合可以结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讲到反复、排比可以结合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讲到象征可以结合戴望舒的《雨巷》,讲到比喻、拟人可以结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讲到用典,可以结合辛弃疾的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

考前,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会让学生有一种久违的亲近感,同时复习起来更加节省时间,无形中也提高了复习的效率,比让学生陷入无穷的题海中更有价值。

三、加强使用专业术语规范答题的意识。

古典诗歌鉴赏本就是一种很具有学术专业的欣赏活动,因此,评价语言一定要使用专业术语,针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题更是如此。

因此,考生在考前更要在积累这些专业术语方面下功夫,平时就要仔细辨别一些常考的表达技巧。

比如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再比如反衬和对比的区别: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反衬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 、对比常用于论述,反衬常用于描写。

另外,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因为它是一首诗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所在。

简言之,情感就是诗人在诗词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或流露出的喜、怒、哀、乐、愁。

但是,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并不规范,比如,“表达了作者的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之感”,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不是情感,应该再加上愤懑或悲愤、不满等等之情,这才是规范的用语,不然,高考将拿不到分数。

因此,老师复习时要列举一些常用的术语,考生也要积累一些思想情感类的用语。

比如,咏史怀古诗常表达怀古伤今,对先贤缅怀、敬仰或惋惜,寄托伤感或哀思之情;羁旅思乡诗常表达在外漂泊羁旅愁苦,思念家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边塞诗常表达建功立业,奋勇杀敌,对家乡、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山水田园诗常表达寄情山水,对自由的向往,恬淡闲适,悠然自得之情。

这些内容,考生虽然不能直接机械僵化地套用,但是可以为他们提供借鉴,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分析,在考场上一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密切关注其他省的高考诗歌鉴赏题。

比如:北京卷。

北京卷近几年的古诗词“课内外勾连”考题,(把名句默写和诗歌鉴赏结合考查),这本身就暗含了“专题式”“主题式”或“群文阅读”的教学新方式,甚至说已超前《课标》所提到的“任务群”的课程内容新理念。

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比较分析,探寻常考的知识点,大胆对本专题进行取舍。

做到复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基本素养。

另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诗歌鉴赏中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这一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