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与发展。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我们目睹了无数的峰峦变幻,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其一,重视品德教育和实践教育改革开放前,我国学校教育重视的主要是学科知识和文化传承,而人文精神、生活技能则被忽视了。
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我国在1985年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其中强调品德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逐步明确了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其二,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明显,教育公平严重受损。
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实施“升学改革”、“义务教育法”、“农村教师师资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平衡配置,促进了教育公平。
教育投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全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由1970年的1.2%提升至2017年的4.2%,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其三,推行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学校教育也进入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
教育信息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使学生更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我国近年来也在各方面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
其四,强化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发展较为滞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把职业教育视作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入国际先进的职业技能标准,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体系,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行教育信息化、强化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我国的学校教育向着更加多元化、科技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
未来,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学校教育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更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回顾与展望
2、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情况:尽管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得到了不断发展,但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 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总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是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不断 加以完善和创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政策制定和 实施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 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回顾与展望
目录
01 一、我国幼儿教师专 业发展政策的演变历 程
03 三、未来幼儿教师专 业发展政策的展望
二、当前幼儿教师专
02 业发展政策面临的关 键问题
04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逐渐成为教育领域 的焦点。本次演示将围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提取“幼儿教师”、“专业 发展”和“政策”等关键词,回顾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演变历程,分 析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3、规范管理阶段:21世纪初至2010年规范管理阶段,国家加大了对幼儿教育 的投入,同时开始注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规范化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要(试行)》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 明确了幼儿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加强了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
4、创新突破阶段:2010年至今进入创新突破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开 始注重创新和突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关于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强调了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提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方式。同时,政策还 幼儿教师的待遇和权益保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支持。
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顾明远
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顾明远提要:20世纪世界各国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改革,比较三次课程改革的异同,可以使我们认识课程发展的趋势。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又赋予课程改革新的使命。
总的趋势是课程要从人的发展着眼,有利于自主学习,个性发展;课程内容更趋于综合,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
一、20世纪的三次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变革,就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
在教育改革中,课程的改革是核心。
20世纪一百年中教育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都是从课程改革开始的。
第一次教育改革在20世纪初。
简单化的说法就是以杜威进步主义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批判了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提出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儿童的兴趣中心的主张。
改革的核心是课程。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他批评传统教育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
他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并从这个原则出发,课程必须考虑到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强调课程教材要与儿童生活经验相联系。
杜威的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教育几十年,而且影响到世界各国。
第二次教育改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50年代后期,美国学术界许多人士对"生活适应"的功利主义教育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同时批评当时的课程内容只反应了19世纪的科学成果,没有反映20世纪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强烈要求改革。
1957年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促进了这次改革。
这次改革的核心仍然是课程。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提出加强数学、科学、现代外语三门基本课程。
于是出现了新数学、新物理等一系列新教材。
虽然这些教材,由于太深太难不能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到20世纪70年代初就被弃之不用,但它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过去,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注重灌输式的教学,强调记忆与背诵,而缺乏对学生的启发与培养能力。
而如今,我国学校教育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资源配置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我国的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和农村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地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城乡教育差距得到了一定的缩小。
我国的学校教育还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私立学校日益兴起,为广大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过去,我国学校教育的管理方式以政府为主导,具有强烈的行政化特点。
而如今,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由以政府为主导向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逐渐加强对学校的监督与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教育事业。
这种改革对于激发学校教育创新活力、提高办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过去,我国学校教育的国际交流水平较低,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和平台。
而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学校教育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更加频繁。
我国学校教育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学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络与合作关系,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我国学校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升高。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经历和学习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也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1)重视素质教育。
幼儿园教育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不再限于知识点的纯粹传授,而是致力于鼓励孩子培养个性、情感、态度等全面素质。
(2)注重游戏教育。
幼儿园教育重视孩子的游戏,游戏不仅是幼儿童乐趣的来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
游戏教学不仅让孩子更愿意参与学习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3)面向未来教育。
幼儿园课程改革不仅关注眼下的需求,更要面向未来。
即便是在还不能预测的未来,幼儿园课程改革也要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的实践与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孩子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做好准备。
(4)注重家庭教育。
强化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教育向家庭延伸。
培育家庭教育意识,让孩子的学习与家庭生活精神内涵融为一体,打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永不停歇的过程,未来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趋势如下:(1)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未来的幼儿园课程要更加多样化,涵盖多个学科,例如艺术、科技、社交、读写和语言等等。
幼儿园课程应该建立在开放、包容和多样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上。
不仅如此,未来的课程设置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习方式的可持续性。
未来的教育将突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用地节约,幼儿园课程也要符合这个思路。
在设计上要注重环保要素,鼓励幼儿不仅从书本中学习,也要从自然中学习。
(3)倡导个性化教育。
幼儿园课程要注重培养个体的能力,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有所不同,教育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调整。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幼儿园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培养健康快乐的幼儿,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将对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课程改革的挑战1. 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个挑战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过去,幼儿园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现在,教育界普遍认识到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然而,一些幼儿园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育方法,不愿意改变观念,导致课程改革进展缓慢。
2. 师资力量的不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二个挑战是师资力量的不足。
优秀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但目前幼儿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对幼儿教育的专业理解和深度研究。
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了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学习环境的改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三个挑战是学习环境的改善。
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教学设施简陋、空间狭小等问题,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幼儿。
此外,过度关注学科知识导致教室内外缺乏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限制了幼儿的发展空间。
因此,改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是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课程改革的机遇1. 国家政策的支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个机遇是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政策,例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教育资源的丰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二个机遇是教育资源的丰富。
现在,国内外有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供幼儿园使用,例如教育软件、教具等。
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让幼儿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简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简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改革倡导“以儿童为中心”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课程由教师编写,由教师授课,而儿童则在课堂上被“填鸭式”地教育和灌输。
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国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也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儿童的需求和兴趣。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必须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主线,注重儿童身心发展,在思想上、文化上、学科上、技能上等方面富有创新性,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幼儿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随着科技的和教育的发展,我国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现代化、科学化方面,幼儿园要求课程内容更加符合时代变化的需求,实现教材的时尚化,深入地厚实化,体现教育的科学性和教育教学过程的现代化。
在教学模式方面,则注重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并引进优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使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科技元素有机融合起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实现多元化的课程多元化的课程意味着幼儿园课程要突破传统单一的课程方式,注重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阅读、科技、艺术、体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知识内容都应该成为幼儿的学习内容。
在多元化的幼儿园课程中,课程设计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使幼儿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还要注重语言和交际技能的培养,在幼儿园内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孩子更加自信地长大。
四、理念全面、融合、开放的幼儿园教育现代幼儿教育不再只着眼于专业化培养幼儿一方面,而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营造和谐的幼儿园环境,不仅注重幼儿的知识技能,还注重其情感和社交素质,实现了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40年了,中国的经济更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想40年前,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处于封闭状态,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极其贫困,不同于如今繁荣的景象,就算是表面上的改变,也是深刻的。
40年来,中国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如美哉这个东亚龙头国家现代化一边倒的完美榜样,黑山,港口岸区和邱家大水库的建成,都让我们认识到这个国家的实力之大。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工业生产国,拥有大量的人口资源和后发优势,也正在逐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环境的污染等。
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的路子,将现代化的同时通过一些措施来缓解贫困状况,不仅仅强调了经济增长的长度,更加重视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同时,这个时期的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及法规,例如税制得到一定的优化,民营企业也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开展了多样化的股权制度等。
这种改变一系列所带来的成果也不遗余力。
最显然的,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飞跃——这里指的不仅是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更多的文化消费、艺术表现、健康生活、社区建设等,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虽然中国现在拥有的经济实力和社会信心是很蓬勃的,但是未来发展还是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后发优势已经逐渐消失,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大空间、更积极地应对国际挑战,超前地转型升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无疑,中国是为了走向更加长远和稳健的未来,已经开始了一些全面的、艰难的、不断的改革工作,例如改革金融、改革地方政府、改革传统产业等。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简述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摘要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渐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转变为注重全面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综合能力培养,倡导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以全面、详细和深入的方式,讨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背景幼儿园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承担着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幼儿园课程主要关注知识灌输和基础教育,忽视了儿童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期待不断提高,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成为迫切的任务。
二、发展趋势1. 全面素质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将更加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道德情感、语言沟通、科学探究、艺术欣赏等多个方面,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
2. 个性化教育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教育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新的课程将鼓励教师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满足每个孩子独特的需求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3. 多元化教育理念幼儿园课程改革将倡导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将有更大的自由度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资源和活动,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跨学科学习。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
4. 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的课程将借助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字能力和信息素养。
5. 家园共育幼儿园课程改革倡导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推崇家园共育的理念。
学校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
家长将更加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挑战与对策1. 教师素质提升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实施。
造就“完整儿童”研究论文: 40 年综合课程的薪火赓续
造就“完整儿童”研究论文:40 年综合课程的薪火赓续1983 年起,基于分科教学的弊端,江苏省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幼”)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室合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幼儿园综合课程”(以下简称“综合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建构了一种打破科目界限,有机组织课程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完整、有益经验的新型课程,形成了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涵盖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组织及评价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实践模式和观念体系。
如今,以主题活动来建构幼儿经验的综合课程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
一、1983—1995 年:从“分科”到“综合”,以课程觉醒回应时代呼唤发端于实践问题的研究总是充满生命力的。
实幼教师对分科教学弊端的洞识、对幼儿整体发展的追求,成为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这种坚定的原动力,推动着课程改革的车轮缓慢但坚定地向前滚动。
(一)以课程觉醒开启改革之路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的幼儿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课程采用苏联的分科教学。
1982年起,全国各个领域掀起改革的浪潮。
在幼教领域,国家先后颁布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等纲领性文件,国内幼儿教育也逐渐从苏联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实幼教师敏锐觉察到分科教学的种种弊端。
分科教学过度关注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在课程实践中各科目相对独立、缺乏关联性,常常造成教育内容的割裂与重复,既人为分割幼儿经验,又导致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
1983 年,实幼黄文奥老师向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赵寄石教授反映了这样的实践困境。
1983 年9 月起,赵寄石教授带着王坚红老师,与实幼教师共同进行综合课程改革,开启了在我国中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二)直面“教学割裂”的实践与探索最初的课程改革,实幼分别以1983 年、1984年入园的小班为实验班和验证班,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从分科到综合的改革,选择以师幼相互作用的效果为依据来判断可行性。
40年课程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40年课程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生机,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成果之显著,引人瞩目。
由于工作关系,我亲历了课改的全过程。
我认为,40年课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每阶段的深化都与国情紧密结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
”我们的课改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合理吸收,不能照搬照抄。
在课改过程中,凡是能够紧密与国情、校情、学情结合的实践,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课改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3)拨乱反正,激发了教师改革热情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教育领域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为了彻底肃清“知识无用论”的流毒,教育部门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双基”教学,学校要尽快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给我国教育改革指出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同时也激发了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广大教师争相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布鲁纳、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思想引入我国,教育工作者结合国情、校情进行了教学改革。
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改革有江苏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北京马芯兰的“知识网络化”教学改革、吉林魏书生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改革,以及快乐教育、成功教育、自主教育等,广大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学改革的百花园呈现出异彩纷呈、竞相争艳的大好局面。
改革创新意识深入人心,这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1994-2000)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教育“转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加重了学生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简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参考。
传统幼儿园课程的痛点在探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幼儿园课程存在的痛点,以便更好地认识改革的迫切性。
1.重视知识灌输:传统幼儿园课程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灌输,忽视了幼儿的整体发展,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缺乏关注。
2.教师中心化:传统幼儿园课程往往由教师主导,缺乏对幼儿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的充分考虑,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
3.缺乏系统性:传统幼儿园课程缺乏对幼儿成长各个方面的系统性教育,无法满足幼儿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多元化课程设置1.综合智能发展: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倡导综合智能的发展,将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品德培养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2.创造力培养:幼儿园课程改革将增加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内容,通过开展艺术、手工、音乐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3.兴趣导向学习:课程改革将强调兴趣导向学习,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的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传授者到指导者:教师角色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式学习。
2.个性化教学: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或小组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3.寓教于乐:课程改革鼓励幼儿园教师通过游戏、动画、音乐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程评估的创新1.多元化评估方式:幼儿园课程改革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再只注重对幼儿认知领域的评估,还将重视情感、品德、身体发展等方面的评价。
2.直观评估工具:课程改革推崇使用直观的评估工具,如观察记录、幼儿作品展示等,以直接观察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全面发展适应个体差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孩子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幼儿园课程改革将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发展幼儿的素质素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智力发展、艺术欣赏、社交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课程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培养,根据幼儿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独立思考和综合能力的优秀幼儿。
二、强化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
幼儿园课程改革将加强对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游戏模拟、团队协作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幼儿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学习的结合,通过操作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融入信息技术与媒体素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也将重视培养幼儿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媒体素养。
通过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提高幼儿对信息和媒体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幼儿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和媒体,增强幼儿对网络安全和信息伦理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信息与媒体素养。
四、关注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也将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交技能培训等,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交关系,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全面发展适应个体差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信息技术与媒体素养教育以及关注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课程改革[内容提要]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也许能看到未来的影子。
同样,对课程改革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离不开对课程改革历史的梳理。
本文试图从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来展望未来课程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我国20多年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即使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之际,我们仍然有必要回顾课程改革的历史,这对更加深入、客观的理解课程与教学,推动我国当前新课程顺利进行,以及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课程体系有诸多其启示和帮助。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一题词抓住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本质与国际趋势,具有全球性眼光。
至此以后,该题词成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放眼20多年来的课程改革,无不是围绕这一方针来进行的。
笔者试图以这一方针为线索,把20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划分为几个阶段:(一)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及对课程改革的初探(1978——198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教育几乎陷于瘫痪状态,各地中小学学制混乱,课程标准不一,教育质量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采取了统一学制和教学大纲,统一编写和使用教材的政策。
1978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教材编写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精选基础知识,加强“双基”,注重智力培养的原则。
并于当年秋季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就用上了新教材。
但经过两年的实践发现,1978年颁布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如中学5年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小学5年毕业不能升学的儿童因年龄小而不能就业。
因此,国家教委于1981年修订颁布了《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六年级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这次教学计划改革的重点是:1、课程设置上:增强了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如自然课的设置,1978年的教学计划规定在四、五年级开设,1981年的计划提前到三年级开设,而1984年的计划又提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在一、二年级开设。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成绩与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成绩与问题[摘要]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幼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成绩显著。
表现在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师资数量稳定增长,幼师比显著下降;幼师队伍学历结构优化,尤其是县镇及以下地区的幼师学历快速提升;幼儿教育的覆盖面大幅度提升。
但随着幼儿教育需求的剧增,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依然跟不上幼儿教育的需求,导致幼儿师资数量和质量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近些年来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师占比下降,农村幼师显著匮乏,其学历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和县镇地区。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幼儿教师;幼儿园长作者:胡艳,胡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也是为其智力和品性奠定基础的奠基性教育。
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关注幼儿教育,把幼教事业的发展与解放女性生产力、建设工业化国家联系在一起,提出首先在工业地区和大中城市发展幼儿教师事业的方针。
[1]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师资需求,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在部分高师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门的幼师人才。
然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开展全面幼儿教育的需要。
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真正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
值此改革开放40年,我们有必要对这40年来的幼师教育事业及其对我国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反思,以期对未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提供借鉴。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事业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9年)独立的幼师教育阶段,重建被“文革”破坏了的幼师教育体系;第二阶段(1999年至今)开放的幼师教育阶段,多渠道培养幼师。
这两个阶段在幼师培育上采取的路径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下文将分别梳理。
(一)独立的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文革”中我国师范教育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幼儿师资培养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幼教事业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自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变。
通过改革开放政策,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向一个工业社会的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飞跃,从而在全球政治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首先需要提到的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化进程。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政府逐渐取消了集体所有制和计划经济的限制,开放了国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通过推进市场经济机制改革,如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努力,中国的经济逐渐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中国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水涨船高。
其次,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进行了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城市化进程成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从17%增长到58%,超过8亿人口享受到了城市的生活方式,这也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创新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贫富差距加剧、环境污染、金融风险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干预和管理。
展望未来,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的前景依旧广阔。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趋势和模式正在涌现。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创新科技、平等社会等领域。
计划“东方狮子”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在推进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正面影响,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和法律条规、强化创新能力,以便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此外,与全球的合作也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的一个关键点。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是既光荣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幼儿园课程改革总结和反思
幼儿园课程改革总结和反思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针对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多次,其目的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幼儿园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孩子提供启蒙教育,让他们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和品德。
而幼儿园教育的关键在于课程,它必须具有活力和多样性,以帮助孩子在成长和发展中发挥潜能。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针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多元化的学科和主题、提高课程适应性、增强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和提高课程的质量和评价。
针对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包括拓展对儿童的了解、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儿童的参与性、提高教育质量和多样化评估和反馈。
拓展对儿童的了解: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为课程的设计提供帮助。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记录和沟通机制,促进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优化教育环境:需要创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和多层次的教育环境,以帮助孩子发挥兴趣和技能。
教师应该关注孩子的个人需求和适应能力,这需要持续的学习和研究。
提高儿童的参与性: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积极地促进儿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孩子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建立严格的教育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教师培训和课程的评估和反馈。
多样化评估和反馈: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口头评估、书面评估、小组讨论和家长评估等。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挑战和反思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不断的试错和调整阶段。
以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些挑战和反思:1. 课程复杂度和难度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更高的复杂度和难度,以满足孩子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变化。
幼儿园课程改革总结及成效分析
幼儿园课程改革总结及成效分析幼儿园课程改革总结及成效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方面也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幼儿园课程也不例外。
幼儿园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
本文就幼儿园课程改革总结及成效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总结1.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关注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政府把幼儿教育列为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教师和学校也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激发幼儿潜能,让幼儿在快乐与成长中度过儿童时期。
因此,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的需要。
2.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课程内容的重构;2)教学方法的变革;3)教学评价的创新。
其目标是提高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发掘幼儿潜能,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综合发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
3.改革的实践过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2)教学方法的革新;3)评价体系的改进。
改革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实现、幼儿发展的综合评价、教学方法的创新、家校合作的加强、幼儿素质培养的提高等方面。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效分析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实现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们积极探索教学,为了适应幼儿的各种特殊要求,制定具有实践性、前瞻性的课程目标,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了更严谨的科学性,更好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意识。
2.幼儿发展的综合评价通过课程改革,幼儿园实现了对幼儿的评价体系的转型,由传统的“成绩为王”的教学评价向更加人性化、全面化的教育评价转变。
教师们根据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幼儿表现的好坏给予评价,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让每个幼儿得到充分的照顾和关注,保障了每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时期新开局到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最终迎来新世纪新契机,始终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齐头并进的方式展开,基本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为终身教育奠基的课程框架,带来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深层变革,建立起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表现出鲜明时代特征。
破解当前困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系列难题,需要认真反思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历史,廓清课程改革的文化历史语境,健全幼儿园课程管理体系,发挥地方课程管理的中介作用,在理论与实践阵营之间重建互惠关系,以中层理论提升课程实践智慧,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政策评估三位一体的系统中重构幼儿园课程教学理论体系,实现从编制到理解的课程范式转换。
[关键词] 课程编制;理解课程;幼儿园课程;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来,围绕幼儿园保教质量和课程持续开展过程性改革,事实上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新开局,到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最终迎来新世纪新契机,奠定了管理体系、价值核心与基本框架,引发了教学方式深层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确立,也因为幼儿园课程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时间不长而存在突出问题。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本文试图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重新梳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在把握40年课程改革时代特征与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当下桎梏课程改革的系列现实问题,展望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前景。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绵延不绝的历史进程,犹如曲折蜿蜒终能百川入海的溪流,难以时期框定。
倘以课程政策沿革与相应课程理念更迭为据,其发展脉络或可梳理如下。
(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新开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下,伴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呈现出新时期新开局。
1979年1月,教育部召开部分省市幼教干部和幼儿园园长会议,制订《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以下简称《工作条例》)并于11月通知各地试行。
《工作条例》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常识(日常生活中幼儿可理解的、初浅的自然科学常识)、计算、音乐、美术、体育等科”;强调幼儿园必须贯彻保教结合原则,将课程分为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游戏和作业、思想品德教育等几大部分。
1980年8月教育部召开26个省、市、自治区有关人员和专家的专门会议讨论制订《幼儿园教育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教育对象的特点、方针和任务、内容和要求、手段和方法等都作了简明扼要的规定,提倡幼教工作者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两个文件先后出台为有效恢复幼儿园正常保教秩序,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该时期,各地陆续自发开展的幼儿园课程综合化探索,如1983年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实验幼儿园开展的“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教育实验,[1]1984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北京第五幼儿园、崇文区第二幼儿园以常识为中心的“幼儿园综合教育”实验,[2]1985年上海长宁区主题教育实验小组开展的综合主题教育实验,[3]不仅对当时许多幼儿园恢复正常秩序起到过促进作用,也为国家决策部门改革学前教育和进一步充实《幼儿园教育纲要》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
(二)20世纪90年代:我国幼儿课程改革整体推进
在80年代幼教工作者自发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吸取广大幼教工作者改革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1989年6月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并于1990年2月1日起试行。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基于我国80年代后期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明确提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動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并原则性地提出了幼儿教育内容“体、智、德、美诸方面”要“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不仅将诸多新颖的幼儿教育和课程理念引入人们视野,其原则性规范而非硬性规定的政策立场,也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试行与实施,广大幼教工作者参加课程研究、改革和实践的热情不断高涨。
不仅80年代自发开展的系列课程研究继续深入推进,各地围绕城市多样化课程模式、农村学前班课程自觉开展的改革实验陆续启动,一些教改实验园打破传统活动室布置,突出了活动区位置,[4]围绕幼教改革过程中如何看待不同课程模式、[5]“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什么”[6]等困惑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开展的研究和讨论也在某种程度上陆续达成共识。
此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真正具有了广泛性、全面性和整体性,幼儿园课程开始呈现多样化格局。
(三)进入新世纪:我国幼儿园课程变革全面深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总体水平不高、地方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国务院1999年初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从幼儿阶段抓起,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与求知的欲望;2020年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力推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在上述宏观政策背景下,为了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2020年教育部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及《幼儿园工作规程》,吸取各省市学前教育纲要的制定经验,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