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生物圈练习题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162)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36一、单选题1.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C.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答案】C【解析】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 不正确;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B不正确;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C正确;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D不正确。
故选C。
2.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伟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小伟把它记录下来C.小梅发现一只毛毛虫,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D.小明调查记录中有青蛙,其他同学都没有,小明决定把它删掉【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调查的注意事项进行回答。
【详解】A、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小军的做法损伤了植物,不正确;B、小伟在观察时如实记录了观察到的生物,做法正确;C、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小梅的做法错误;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不能轻易删除观察到的生物,小明做法错误。
【点睛】考查调查,明确调查的要求,根据调查的注意事项答题是关键。
3.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答案】D【详解】燕子育雏说明生物能够繁殖,A不符合题意;子女与父母不同说明生物都能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说明生物能够生长,C不符合题意;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符合题意。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同步练习(包含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温度B. 水分C. 阳光D. 空气2.《说苑•正谏》中有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A. 蝉→螳螂→黄雀B. 露水→蝉→螳螂→黄雀C. 树→蝉→螳螂→黄雀D. 黄雀→螳螂→蝉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 猫头鹰→老虎→种子B. 青蛙→蛇→鼠→猫头鹰C. 植物遗体→细菌→动物D. 草→兔子→狐狸→狼4.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A. 益虫被大量消灭B. 食虫鸟大量减少C. 使害虫产生抗药性D. 环境污染严重5.深海中无绿色植物分布,这是因为()A. 太热B. 太冷C. 缺氧气D. 无阳光6.下列不属于生物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是.A. 温度、湿度B. 害虫、蝗虫C. 水分、阳光D. 土壤、空气7.下列食物链的写法准确的是()A. 草→羊→狼B. 草→兔→狼→细菌C. 兔→狐→细菌D. 阳光→草→昆虫→蛙8.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 生物都能自由运动B. 生物都是由病毒构成C.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二、双选题9.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如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和向下可各达10千米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表层和岩石圈的大部C. 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D. 只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才能在大气圈中生活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以下关于生物圈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圈包括了全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 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C. 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是由浮游植物提供的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11.具有一系列生命活动特征的物体叫生物,请判断并选出以下全属于生物的一项()A. 转基因大豆、珊瑚虫、大肠杆菌B. 克隆羊、月季、孔雀C. 试管婴儿、禽流感病毒、恐龙蛋化石D. 珊瑚虫、智能机器人、酵母菌1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是()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C.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D.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13.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B. 生物都能进行繁殖C. 生物都能运动D. 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反应三、填空题14.调查也是________ 的常用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的________ 和调查________ ,制订合理的________ .15.福州内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内河一度成为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人家”的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1)内河属于________ (湿地/河流)生态系统.(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________ 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3)过渡排放污水,使内河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__ 的.1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_与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绝大部分动物需要消耗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存,它们在生物圈中承担的角色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2.为了探究某一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明选择了生长状况相仿的三株幼苗,观察、记录,10天后结果如下表:从中可看出探究的非生物因素和对照组分别是()A.水分、2号B.水分、1号C.阳光、3号D.阳光、1号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阳光空气和水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植物动物和非生物部分4.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
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①草②树③植食性昆虫④兔⑤食虫鸟⑥狼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5.深圳的梧桐山、风凰山、羊台山每天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它们属于()生态系统。
A.城市B.草原C.森林D.湿地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影响环境的是A.根深叶茂 B.大雁南飞C.秋风扫落叶 D.大树底下好乘凉7.煤黑色的金子,是古植物的遗体形成的化石燃料。
你认为煤中贮存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
A.光能 B.地热 C.土壤 D.地壳8.某生物小组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A.温度B.空气C.土壤湿度D.光照9.沙漠狐的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而北极狐的很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温.导致它们形体差别的最重要因素,你认为是()A.阳光B.水分C.空气D.温度10.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里的所有农作物 B.一座山上的所有大山雀C.一条河流里的非生物部分 D.一片森林的生物与环境11.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12.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4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目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圈 同步练习1 试题
生物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A.10千米 B.20千米C.100千米 D.1千米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构成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的表面和内部都有生物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到达的X围,包括月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3、生物活动能够达到生物圈各个圈层的生物主要是:( )A.鸟类 B.鱼类C.人类 D.细菌类4、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X围C.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D.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5、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 )A.书刊和报纸 B.照片、图片C.猜想和假设 D.实验数据二,填空题1.青蒜和蒜苗都是由大蒜瓣培育成的。
青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是绿色的;蒜苗是在遮光的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是黄色的。
大蒜埋在土壤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
根据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自己的问题,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你可以设计一个实验: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实验中,你打算选用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B2D3C4 D5C二,略。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138)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34一、单选题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食草昆虫→老虎→山羊B.食虫鸟→草→老鹰C.草→蚱蜢→食虫鸟→蛇→老鹰D.狐→老鹰→食虫鸟→蚱蜢→草【答案】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特点是:一般3至5个环节;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一般位于第二环节的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它环节的是肉食性动物。
【详解】A.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山羊,属于消费者,但此选项中各生物间不存在食物关系,如:老虎不吃昆虫;山羊不吃老虎,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但此链条不是,错误。
C.该选项符合食物链的定义,起点是草,为生产者,终点是老鹰为消费者,正确。
D.食物链的起点是狐,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草为植物,属于生产者,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食物链的特点和书写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A.阳光→草→牛→虎B.玉米→鼠→细菌C.蛇→蛙→昆虫D.草→兔→鹰【答案】D【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蛇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3.如图是我县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C.农作物是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D.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动物是鸟和蛇【答案】B【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51)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26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B.一条河流C.一片农田里所有的植物D.一块草地【答案】C【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A.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不符合题意。
B.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
C.一片农田里所有的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一块草地,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不符合题意。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关于生物圈的相关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会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D.生物圈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最初来自于绿色植物【答案】A【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是最大的生物圈,故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故B错误。
《了解生物圈》章练习 同步测试卷【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
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B.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C.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D.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海洋生态系统3.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5.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猎杀,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6.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
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
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
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错误的是()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C.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8.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初一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
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2.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4.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原。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5. 2003 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食物、氧气、水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C .食物、氧气、香烟D.食物、饮料、啤酒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A.①⑤⑦⑧B.①③④⑧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浮游生物B.水蚤C.鱼D.鱼鹰10.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排除体内的废物C.给汽车加油D.树苗长大11.以下不属于生物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 )A.呼吸B.出汗C.排大便D.落叶12.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酸雨B.竹子开花C.温室效应D.水土流失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鱼的体型为梭型C.牦牛的绒很保暖D.孔雀开屏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D.一块草地15.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试题(解析版)
第2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地区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B.一片草原所有的动物C.一个湖泊D.一片森林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甲、乙、丙都是消费者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甲烷4.越南某县境内有毒蛇咬人,于是人们全都起来捕捉这些蛇,直至把蛇全部消灭。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蛇消灭后老鼠猖獗起来,造成大片农田减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蛇是天然的猎手,它能吃掉老鼠,使庄稼生长很好B.蛇和鼠都属于消费者C.庄稼、鼠、蛇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D.人们不采取措施的话,鼠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下去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6.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A.各级相等B.逐级减少C.逐级增加D.反复循环运动7.蚯蚓穴居于土壤,以植物枯叶朽根和其它有机物为食,在土壤中活动时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出物又可增加土壤肥力,这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即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8.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对“植物→鼠→蛇→山鹰”这个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11.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因食物关系对别的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地点或区域,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动物 C.一个湖泊 D.一片森林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甲、乙、丙都是消费者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4.越南某县境内有毒蛇咬人,于是人们全都起来捕捉这些蛇,直至把蛇全部消灭.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蛇消灭后老鼠猖獗起来,造成大片农田减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蛇是天然的猎手,它能吃掉老鼠,使庄稼生长很好B.蛇和鼠都属于消费者C.庄稼、鼠、蛇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D.人们不采取措施的话,鼠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下去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6.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A.各级相等 B.逐级减少 C.逐级增加 D.反复循环运动7.蚯蚓穴居于土壤,以植物枯叶朽根和其它有机物为食,在土壤中活动时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出物又可增加土壤肥力,这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即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8.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对“植物→鼠→蛇→山鹰”这个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 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 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11.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因食物关系对别的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生物圈习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近几年,由于河北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2、朝蝇暮蚊表明动物的习性会受到()的影响。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3、下列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B.蚯蚓改良土壤C.蚊蝇传播疾病D.土壤条件的差异可使牵牛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4、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5、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水分C.光照D.空气6、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D.植物生长需要水分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山清水秀,穷山恶水C、橘生淮南为橘,逾淮则为枳D、随手捡拾垃圾,使环境整洁8、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如果去西藏旅游就会出现“高原反应”,与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是()A、温度B、氧气C、水D、阳光9、一种捕食小虫的动物,白天一般不活动,傍晚出来觅食,其体色黑暗,白天很可能是在()的地方休息.A.干燥的地方 B.潮湿的地方 C.黑暗的地方 D.明亮的地方10、蚯蚓的生存环境是()A.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B.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C.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D.干燥、疏松的土壤11、对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A.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山上的植物和动物C.除野兔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D.除这只野兔处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12、与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有关的生态因素中,不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阳光 B.合作 C.竞争 D.捕食13、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要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 .缺少生产者B .没有消费者C .分解者很少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14、下列不能完整表示食物链的是()A .花生→鼠→蛇B .树→虫→啄木鸟C .水稻→蝗虫→青蛙D .小虾→小鱼→大鱼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B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1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A .食肉动物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分解者17、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食物链18、如图依次表示 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下列物质中,能沿着食物链“浮游植物→鱼→海豹→虎鲸”富集的是()A.钙B.锌C.铁D.汞2. 漆黑的海底世界,并非生命的禁区,海底“热泉”更是生命的乐土。
在这里最不可能出现的生物是()A.细菌B.藻类C.管状蠕虫D.蟹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4. 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A.海洋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5. 在各类生态系统中,人类起支配作用的是()A.耕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6. 美丽的沂源我的家,沂源鲁山风景优美,植物繁多,为了解沂源鲁山上的生物种类,通常用()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分类法7. 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结果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u g)锥腹肖蛸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10.436 20.172 3.21A.水稻、叶蝉和蜘蛛三类生物中铕元素含量最少的是叶蝉B.由表中数据可知,拟水狼蛛捕食叶蝉能力最强C.该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铕元素→水稻→叶蝉→蜘蛛D.生物防治叶蝉能提高该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效率8. 生物圈有许多生态系统类型,可以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是:A.森林B.城市C.农田D.湿地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描述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10.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二、填空题1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的是________ 生态系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能力.12.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3. 生物在__环境的同时,也__和__着环境.14. __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15. 一定空间范围内的_______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1.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B.图中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构成生态系统C.若某一残留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乙体内该物质的含量最高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2.某同学根据下图书写了四条食物链。
其中正确的是()A.鹰→蛇→鼠→草 B.草→鼠→蛇→鹰 C.草→蛇→鼠→鹰 D.土壤→草→鼠→鹰3.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A.长有羽毛的动物B.用鳃呼吸的动物C.四肢发达的动物D.长有外骨骼的动物4.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捕食者5.“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用食物链来表示,正确的是A.大鱼→小鱼→虾B.阳光→水藻→虾→小鱼→大鱼C.虾→小鱼→大鱼D.水藻→虾→小鱼→大鱼6.关于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B.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C.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组成D.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8.如图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两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捕食、合作B.捕食、竞争C.合作、捕食D.竞争、合作9.通常位于一条食物链第3个环节的生物是()A.肉食性动物B.绿色植物C.微生物D.植食性动物10.下列能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因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的是()A.昆虫→青蛙→蛇B.草→昆虫→青蛙→蛇C.草→兔→狼→细菌D.阳光→草→兔→狼1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选择题50个)
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C、一条河流
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25、自然界中,一种动物死亡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是因为这些动物
尸体会被
A.树叶覆盖
B.野狗争食
C.大雪淹没
D.分解者分解
26、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
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B. 重复实验
C. 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17、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18、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1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 . 温度
B. 光照
D.阳光、水、空气等
14、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长期后则草的数量会
A . 增加
B. 减少
C. 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
1
15、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
A、书刊、报纸
B、图片、数据
C、猜想、假设
D、音像资料
16、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A .分组实验
D.食物链
38、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
系是正确的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39、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A.只有草是生产者B.只有鹰是消费者C.只有兔是消费者D.这些生物都是消费者2.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3.小王同学带了一盆仙人掌到学校,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利于仙人掌生长?()A.讲台上B.阳台上C.桌肚里D.教室墙角4.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 ℃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5.下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例子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是()A.墨西哥原油泄漏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B.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成为“癌症村”C.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D.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都具有呼吸系统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能生长和繁殖7.下列各项中,能完整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兔子吃草,狐吃兔子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D.老鹰吃蛇,蛇吃老鼠8.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9.下列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座高山C.一个城市D.一群鸟10.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11.下列是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是()℃蚯蚓在土壤中活动,改良土壤疏松 ℃沙漠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在沙漠生长的植物根系发达 ℃毒蛇的颜色鲜艳 ℃枫树在秋天落叶.。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练习题【精选文档】
七年级上生物学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练习题班级:学号:成绩:一、选择题(2X30=60分)()1、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
影响这两种动物活动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B、温度C、水分D、空气()2、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水分D、阳光()4、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带D、水分()5、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之间形成的关系是()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6、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 )8、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C、蚯蚓能疏松土壤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A、竞争B、合作C、共生D、捕食()10、小蚂蚁总是齐心协力把食物搬回家,这反映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B、合作C、共生D、竞争( )11、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A、环境能影响生物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环境能适应生物D、生物能适应环境()12、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A、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C、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D、山顶树木形成骑形树冠()13、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华。
这说明()A、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关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关系C、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一定的影响()14、微山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中的水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微山湖()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1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成分都包括()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阳光、空气、水( )17、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劳动者( )18、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类的粪、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分解者B、没有消费者C、温度太低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19、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其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A、水→藻类→虾→小鱼→大鱼B、藻类←虾←小鱼←大鱼C、阳光→藻类→虾→小鱼→大鱼D、藻类→虾→小鱼→大鱼( )20、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针叶林生态系统( )21、下图表示一个常见的食物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有的食物链包括5个环节C、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不可能减少D、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2、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的表面B、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岩石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D、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24、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B、森林比草原的食物网复杂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6、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A、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27、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七年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训练题
七年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训练题一.选择题1.在一块稻田里,稻卷叶虫、蝗虫是危害水稻的害虫,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下列关于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B.水稻是生产者,稻卷叶虫和青蛙属于消费者C.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D.水稻、稻卷叶虫、蝗虫和青蛙共同组成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2.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A.阳光→草→蚱蜢→食虫鸟→鹰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不大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D.人类已经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相似,长久可供人类独立生存的生态系统4.“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句农谚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需要营养B.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长和繁殖D.进行呼吸5.对一些自然景观进行描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灵山脚下所有的油菜花B.上饶市信江河C.鄱阳湖内所有的野鸭D.森林公园内所有的植物6.“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都说明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改变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7.如图,有关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Ⅰ可表示分解有机物B.图中Ⅱ可表示合成有机物C.所有生物都能同时进行Ⅰ和Ⅱ的过程D.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Ⅱ过程提供能量8.下列关于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B.草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C.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D.受到DDT污染后,草中的DDT含量最高9.“立秋三场雨,遍地是黄金”,从谚语中可知立秋时,影响着水稻成熟如黄金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10.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七年级上生物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
七年级上生物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树到了深秋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特征①具有生长现象②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③能适应环境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繁殖后代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⑥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C解析: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深秋会落叶,说明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具有应激性,这是梧桐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植物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一些代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在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RNA含量也下降,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
因此,落叶能带走植物的部分废物。
北方的梧桐树一到深秋会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也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C。
2、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答案:C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所以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水分,C正确。
故选C。
3、生物兴趣小组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睡莲、草鱼、虾、河蚌等归为一类,将麻雀、苍蝇、侧柏、壁虎等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A.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生物的用途C.生物的生活环境D.生物的数量答案:C解析:生物分类的依据主要有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用途等。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按照生物的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B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物圈课堂训练
1.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3.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A.阳光 B.水分 C.空
气 D.有机物
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
A.空气 B.食物、水C.空气、食物、水 D.水
6.1960年科学家在水深为11022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查时,发现海底没有绿色植物生长。
这是为什么?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深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一个完全封
闭的生态实验室——“生物圈Ⅱ号”。
该实验室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巨大的钢架玻璃罩内,有微型的森林、草原、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等;还放养了家禽和家畜等。
1993年1月,八位科学家进入实验室。
他们计划在完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自给自足生活两年。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多,这个实验室内的氧气含量大大减少,粮食也严重减产,八位科学家只好提前撤出。
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Ⅱ号”运行三年后,实验室中对人体和动物体有害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度增加。
(1)“生物圈Ⅱ号”模拟的是什么?
(2)设想科学家是如何维持“生物圈Ⅱ号”的?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