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贮氢合金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氢材料技术现状
金属氢化物 配位氢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氢化物储氢
反应可逆 M + x/2H2 Abs. MHx + ∆H 氢以原子形式储存,固态储氢,安全可靠 较高的储氢体积密度 目前研制成功的: 稀土镧镍系 钛铁系 镁系 钛/锆系
Des.
配位氢化物储氢
碱金属(Li、Na、K)或碱土金属(Mg、Ca) 与第三主族元素(B、Al)形成 储氢容量高 再氢化难(LiAlH4在TiCl3、 TiCl4等催化下 180℃ ,8MPa氢压下获得5%的可逆储放氢 容量)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合金的吸氢反应机理
贮氢合金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贮氢合金
氢与金属或合金的基础反应: (1)H2传质; (2)化学吸附氢的解离,H2=2Had ; (3)表面迁移; (4)吸附的氢转化为吸收氢,Had =Habs; (5)氢在相的稀固态溶液中扩散; (6) 相转变为相, Habs()=Habs(); (7)氢在氢化物( )中扩散。
储氢技术是当务之急
车用氢气存储系统目标:
IEA: 质量储氢容量>5%; 体积容量>50kg(H2)/m3 DOE : >6.5%, > 62kg(H2)/m3
不同储氢方式的比较
气态储氢:
1) 能量密度低
2) 不太安全
液化储氢:
1) 能耗高 2) 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
固态储氢的优势: 1) 体积储氢容量高 2) 无需高压及隔热容器 3) 安全性好,无爆炸危险 4) 可得到高纯氢,提高氢的附加值
金属的贮氢原理
金属氢化物的结构 第二节 贮氢合金材料 镁系贮氢合金 稀土系贮氢合金 钛系贮氢合金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贮氢合金
第三节 贮氢合金的应用 作为贮运氢气的容器 氢能汽车、电池上的应用 分离、回收氢 制取高纯度氢气 氢气静压机 基本要求: 掌握合金贮氢的原理;掌握贮氢材料的要 求。了解几种贮氢材料、特点及应用。
体积比较
氢含量比较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wt%)
0 1 2 3 4 5
LaNi5H6
1.4wt%
per weight
TiFeH1.9
1.8wt%
Mg2NiH4
3.6wt%
Carbon nanotube (RT,10MPa 氢压)
0 1 2 3 4
4.2wt%
5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wt%)
多壁纳米碳管电极循环充放电曲 线,经过100充放电后 保持最大 容量的70%
单壁纳米碳管循环充放电曲线,经过100充 放电后 保持最大容量的80%
纳米材料储氢存在的问题:
世界范围内所测储氢量相差太大:0.01(wt ) %-67 (wt ) %,如何准确测定? 储氢机理如何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氢能开发,大势所趋
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元素,资源无穷 无尽-不存在枯竭问题
可循环利用
氢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零排放,无污染 ,
氢能的利用途径多-燃烧放热或电化学发电
氢的储运方式多-气体、液体、固体或化合物
实现氢能经济的关键技术
廉价而又高效的制氢技术 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储氢材料和安全的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贮氢合金
图4-1 M-H系统平衡压相图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贮氢合金
p-c-T曲线是衡量贮氢材料热力学性能的重要特
性曲线。通过该图可以了解金属氢化物中能含多 少氢(%)和任一温度下的分解压力值。 p-c-T曲线 的平台压力、平台宽度与倾斜度、平台起始浓度 和滞后效应,既是常规鉴定贮氢合金的吸放氢性 能主要指标,又是探索新的贮氢合金的依据。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贮氢合金
在吸收和释放氢过程中有金属-氢系的平衡压力不相 等的滞后现象。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目的还不太 清楚,但一般认为,它与合金氢化过程中金属晶格 膨胀引起的晶格间应力有关。滞后程度的大小因金 属和合金而异,如MmNi5(Mm是混合稀土)和 TiFe系氢化物的滞后程度较大。在热泵等金属氢化 物的利用系统中,滞后效应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 滞后应越小越好
第四章 贮氢合金 氢-二十一世纪 的绿色能源
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石
油、煤炭等主要能源将在未来数十年至数百年内枯 竭!!!(科技日报,2004年2月25日,第二版)
化石能源的使用正在给地球造成巨大的生态 灾难-温室效应、酸雨等严重威胁地球动植物的生
存!!!
人类的出路何在?-新能源研究势在必行!!!
金属配位氢化物的的主要性能
碳纳米管(CNTs)
1991年日本NEC公司Iijima教授发现CNBaidu Nhomakorabeas
纳米碳管储氢-美学者Dillon1997首开先河
单壁纳米碳管束TEM照片
多壁纳米碳管TEM照片
纳米碳管吸附储氢: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ies of CNTs and LaNi5 for comparison (data deternined by IMR,RT,10MPa)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贮氢合金
第一步:
先吸收少量氢,形成含氢固溶体(α相)。 其固溶度[H]M与固溶体平衡氢压的平方根 成正比:
1 2 pH 2
H M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第二步:
贮氢合金
固溶体进一步与氢反应,产生相变,形成氢化物相 (β 相):
式中:x为固溶体中的氢平衡浓度,y是合金氢化物 中氢的浓度,一般y≥x。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一、金属的贮氢原理
贮氢合金
物理方式贮氢:如采用压 缩、冷冻、吸附等方式;
氢的存贮方式 金属氢化物贮氢: 氢化物 具有优异的吸放氢性能外, 还兼顾了很多其它功能。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许多金属、合金和金属 间化合物(Me)与气态H2可逆反应生成金属 固溶体MHx和氢化物MHy。反应分三步进行:
第三步:
再提高氢压,金属中的氢含量略有增加。
第一节 金属的贮氢原理
金属与氢的反应是一个可逆过程。
贮氢合金
正向反应吸氢、放热,逆向反应释氢、吸热。
改变温度和压力条件可使反应按正向、逆向反 复进行,实现材料的稀释氢功能。 氢在金属中的吸收和释放,取决于金属和氢的相 平衡关系,影响相平衡的因素为温度、压力和组 成。(也就是金属吸氢生成金属氢化物还是金属 氢化物分解释放氢,受温度、压力和合金成分的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