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1节《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1节《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透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透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还需通过实例和实验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认识透镜的基本概念,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镜的类型和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如眼镜、相机、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现象,如凸透镜会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会使光线发散。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的性质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判断题:帮助学生辨别透镜成像特点的正确与否,加深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身边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眼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分析其工作原理。
-提交一份观察报告,描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原理。
3.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的透镜成像装置,察并记录成像过程。
-拍摄装置制作过程的照片或视频,并提交一份实验报告,阐述成像规律及实验心得。
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的实像和虚像成像特点,以及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透镜的焦距、物距和像距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眼镜、照相机等,激发学生对透镜知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探究,直观教学
利用凸透镜、凹透镜等实验器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透镜的成像过程,让学生在直观的实验现象中理解透镜成像规律。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详细讲解凸透镜的实像和虚像成像特点,以及物距、像距、焦距等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4.简要介绍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强调与凸透镜的异同点。
5.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以下讨论题目:
a.凸透镜成像规律有哪些?
4.深入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撰写一篇科普文章。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最新5篇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最新5篇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最新5篇透镜的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道不同透镜的特征。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一、透镜1、幼儿通过透镜看眼前的事物。

2、请幼儿讨论:两块镜片看到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3、观察透镜老师:为什么两块镜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两个镜片有什么不同?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透镜。

中间薄的镜片叫凹透镜,看到东西会缩小。

边上薄中间厚的叫凸透镜,看到东西变大。

4、幼儿自由地玩其它镜子老师提问:用其它镜子和透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在透镜后面涂上一层水银,就变成凹面镜或凸面镜了。

教学总结:这些镜子太神奇了,能把东西放大或者缩小,远处的东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透镜的教案篇二一、难点分析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

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

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

如上图(乙)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

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透镜 教学设计1【新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透镜 教学设计1【新版】

5.1透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

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凸透镜成像的必备知识,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

本节也是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因此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三、教学策略由日常生活中和现象引入,对透镜的认识由外观到其特征概念,从对光线的一般偏折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到三条特殊光线,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不应只是从理论加以介绍,特别重视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各种术语名词和偏折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两种透镜的构造。

培养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例外事物的例外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把小的物体放大;很多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适合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利用照相机可以把瞬间情景留为永恒记忆;利用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放大;医生利用显微镜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望远镜来观察天体;这些光学仪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幻灯片2)二、新课教学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分发一盒透镜。

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例外?按它们的例外之处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小组活动:仔细观察、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中间厚边缘薄。

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中间薄,边缘厚。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交流,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幻灯片3)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如果透镜的厚度小于球面的半径,我种透镜叫薄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同学们说说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各是什么透镜。

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幻灯片4)主光轴和光心: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分外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1

5.1透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

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凸透镜成像的必备知识,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

本节也是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因此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三、教学策略由日常生活中和现象引入,对透镜的认识由外观到其特征概念,从对光线的一般偏折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到三条特殊光线,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不应只是从理论加以介绍,特别重视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各种术语名词和偏折规律。

《第1节 透镜》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1节  透镜》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2.掌握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3.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4.能够分析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2.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3.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以及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入透镜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应用透镜的场景,如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2. 学习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

让学生理解透镜是一种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聚焦的光学元件。

3. 探究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阐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和区别;•分别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如焦点的位置、成像规律等;•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4. 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透镜的成像规律,即物体和像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实际情况,如透镜放大器、投影仪等。

5. 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透镜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延伸•通过参观观赏实际透镜成像的光学仪器,如显微镜、相机等,加深学生对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设计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透镜,观察成像过程。

六、教学评价1.设计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透镜分类及特点的理解;2.开展小组实验,评价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3.班级讨论,评价学生对透镜在光学仪器中应用的理解能力。

七、板书设计透镜- 定义: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聚焦的光学元件- 组成:由两个或多个界面形成的光学器件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注意到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透镜分类、成像规律的理解。

《透镜》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透镜》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透镜》的教学设计11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跟物体和像的相对位置有关;无论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在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看来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②制订实验计划,指导学生做实验,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前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和做法,使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

在学生知道了实验的目的和做法以后,让学生按照课本中列出的实验步骤独立地去实验、观察。

课本上没有用光具座来做实验,是考虑到许多学校没有或只有数量很少的光具座。

如果有用光具座做实验,会方便些。

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先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调整光屏与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录课本上的表格中。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个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让他们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知道: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

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透镜》的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透镜第一课时透镜【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凸面镜,什么是凹面镜.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知道凸面镜对光起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过程与方法】1.经过必定的方法鉴别什么是凸面镜,什么是凹面镜.2.察看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以研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睁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经过合作、沟通、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增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要点】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什么是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察看、剖析,最后经过归纳得出结论.知识点一凸面镜和凹面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0-91,达成以下问题:1.镜片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做凸面镜.2.镜片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做凹面镜.3.透镜上经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4.在透镜中,凡是经过某一点的光,其流传方向不变,该点叫光心.【合作研究】研究一察看透镜,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依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透镜能分几类?答:透镜是起码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沿薄的叫凸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叫凹面镜.研究二以下透镜哪些是凹面镜?哪些是凸面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面镜是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如:老花镜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面镜是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如:近视眼镜片.研究三察看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表示图,认识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答: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别的点,经过它的光芒流传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透镜的光心,能够以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教师点拨】此处透镜是依照透镜的形状特色进行分类的.应将透镜中间的厚度与透镜边沿的厚度进行对照,从而得出透镜是凸面镜仍是凹面镜的结论.因其中间凸出来的透镜不必定就是凸面镜,假如中间凸出来,可是其厚度与边沿处的厚度对比要薄些,仍旧属于凹面镜.【跟进训练】一些透镜的截面以下图,在这些透镜中:,A),B),C),D),E)(1)属于凸面镜的是 A、 B、 D,它们的共同特色是中间厚,边沿薄.(2)属于凹面镜的是 C、 E,它们的共同特色是中间薄,边沿厚.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1-92,达成以下问题:1.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2.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平行于凸面镜主光轴的光将汇聚于一点.4.从凸面镜焦点发出( 或过焦点 ) 的光经过凸面镜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5.射向凹面镜的平行光芒将发散射出,其折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将订交于一点.6.延伸线经过凹面镜焦点的光芒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合作研究】研究四方案一:把凸面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比较过去,挪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面镜重做,怎么挪动光屏都没亮点.方案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搁置点燃的香头,在上边要放凸面镜或凹面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瞄准透镜照耀,适合调理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察看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经过凸面镜的光芒互相聚拢,经过凹面镜的光芒互相远离.经过以上实验可得出两种透镜对光有何作用?答: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汇聚透镜.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知识点三焦点和焦距【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2,达成以下问题:1.凸面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3.让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丈量出纸到凸面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合作研究】研究五选择一个晴晴天气,取一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透镜与纸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在某一地点最小、最亮,以下图.假如连续一段时间,纸上的该点将会焚烧起来.凸面镜到纸上最小、最亮的点的距离就是焦距.将凹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理纸与透镜间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大而暗,不论如何调理纸与透镜间距离都不可以出现最小、最亮的一点.凹面镜对光没有汇聚作用,它不可以将平行光汇聚于一点,它有焦点吗?答:凹面镜有焦点.凹面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芒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经过凹面镜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也能够订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面镜的虚焦点.【教师点拨】1.凸面镜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于一点,该点是凸面镜的焦点.凸面镜左右双侧各有 1 个焦点.2.凹面镜对光固然只有发散作用,但它的发散也不是凌乱的,其发散光的反射延伸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没有实质光,所以该点称为凹面镜的虚焦点. 凹面镜左右双侧各有 1 个虚焦点.3.透镜双侧各有一个焦点,双侧焦距相等.【跟进训练】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以下图的四个透镜进行研究实验( 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同样的凸面镜,它们分别由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甲乙(1)为了研究“凸面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曲折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面镜做实验?答: A、C(填字母序号);器械确立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面镜后汇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凸面镜表面越凸,凸面镜的焦距越小.(2)假如选择 A、 B 两个透镜,他们还能够研究“凸面镜的焦距大小与资料的关系”.1.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凸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凹面镜.2.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2)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对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主光轴焦点焦距达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透镜作图【知识与技术】1.理解透镜的汇聚与发散作用.2.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过程与方法】1.察看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依据透镜的汇聚与发散作用归纳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以研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睁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经过合作、沟通、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增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要点】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透镜的汇聚与发散.【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察看、剖析,最后经过归纳得出结论.知识点一对透镜汇聚与发散的理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1-92,达成以下问题:1.凸面镜对光拥有汇聚作用,不是指凸面镜必定使光芒经过凸面镜后订交 . 一束平行光变得汇聚、发散光变得平行 ( 或更聚拢一些 ) 、汇聚光变得更汇聚都是汇聚作用的表现.2.凹面镜对光拥有发散作用,不是指凹面镜必定使光芒经过凹面镜后散开 . 一束平行光变得发散、汇聚光变得平行 ( 或使订交的点变得更远 ) 、发散光变得更发散都是发散作用的表现.【跟进训练】放在凸面镜主光轴上焦点之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路以下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D )A.凸面镜能够对光起发散作用B.凸面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起汇聚作用C.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芒是发散的,所以凸面镜的作用是使光芒发散D.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芒发散程度比本来小,仍旧是汇聚的一种表现知识点二透镜作图种类及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92,达成以下问题:1.经过光心的光经凸面镜后流传方向不变;经过凸面镜焦点的光经过凸面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面镜折射后经过焦点.2.经过光心的光经凹面镜后流传方向不变;射向凹面镜的光芒,假如其延伸线经过虚焦点,则该光芒经凹面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凹面镜折射后,折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过虚焦点.【合作研究】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1.假如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芒经过凸面镜或凹面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平行光经过凸面镜后汇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面镜的焦点,如图甲所示.平行光经过凹面镜后远离主光轴发散,发散光芒的反向延伸线订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面镜的虚焦点,如图乙所示.甲乙2.过光心的光芒经过凸面镜或凹面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过光心的光芒经凸面镜或凹面镜后流传方向不改变,以以下图:3.经过凸面镜焦点的光芒经过凸面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射向异侧焦点的光芒经过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答:据折射光阴路可逆知,经过凸面镜焦点的光芒经过凸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芒经过凹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以以下图所示:1.理解汇聚与发散2.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达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1 一、教材分析^p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根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根底,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详细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可以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才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究新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展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老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展仔细观察、分析^p ,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二、学情分析^p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泼,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根底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化的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历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络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理论才能及创新意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 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 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3.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会画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用具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看幻灯片,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各种镜片。

提出夏天浇水后花的叶子会烧焦,为何不能随意丢弃塑料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一)自主学习:用时8分钟。

导入新课后,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学案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并标注出疑难问题,该环节可与课前检测相结合。

(自学课文并完成下列问题,共用时8分钟)导学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4.会画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5.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自学并完成下列问题1. 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边缘。

(2)凹透镜:中间,边缘。

(3)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的直线。

(4)光心:上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填“改变”或“不变”)。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边缘又叫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边缘又叫透镜。

3.焦点和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上的一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透镜 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透镜  教学设计(一)

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透镜成像作图法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透镜成像规律;2.说出凸透镜、凹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3.简述如何用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透镜成像规律以及眼对透镜成像的观察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现大纲对透镜成像公式的计算不做要求,所以主要通过透镜成像作图法掌握其规律。

成像作图中的难点是凸透镜和凹透镜成虚像的作图,以及物和像的动态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入课题上次课复习了平行透明板,光线斜射向平行透明板时发生侧移,侧移的大小与板的厚薄有关,越薄侧移越小。

还复习了三棱镜,平行于底边的入射光射向棱镜侧面,经折射,将两次向底边偏折。

那么由三棱镜和平行透明板来解释,为什么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呢?学生活动凸透镜相当于两个底边相对的三棱镜中间夹着一个平行透明板,所以可以会聚光线。

凹透镜相当于两个顶角相对的三棱镜中间夹着一个平行透明板,所以可以使光线发散。

白光通过三棱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色散,具体说就是:形成一个彩色光谱,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由色散可进一步得出哪些推论?折射率n红<n紫煤质中的光速v红>v紫临界角A红>A紫透镜焦距f红>f紫复习透镜成像规律由于目前大纲不要求透镜成像公式的计算,所以主要是通过透镜成像作图法来理解和掌握透镜成像规律,为了更好地理解物在移动时像的大小和位置的动态过程,我们在一个图上画出物在3f,2f,1.5f,f,0.5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画图,可以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

由此图可以看出哪些规律?1.实像和虚像怎样分布?1.镜后一倍焦距以内无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区,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为小实像区,二倍焦距以外为大实像区,镜的物侧为虚像区。

2.像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2.平行于主轴的光折射后经过焦点这条光线不用重画,而过光心的光线与主轴的夹角变大,所以不论物在何处,总是物点、像点、光心三点一线,而且像点总是在过光心和过焦点的两条折射线的交点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1.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注意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从具体现象中提炼出一般规律。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透镜公式的运用感到困惑,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透镜公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基础知识巩固:
(1)完成教材第5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透镜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透镜公式的理解。
(2)整理课堂笔记,绘制透镜成像规律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2.实践探究:
(1)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5.小组合作:
(1)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透镜知识的手抄报,展示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
(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概念:讲解透镜的定义、结构及分类,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点。
3.成像规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透镜成像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4.透镜公式:讲解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公式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北大绿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教学设计:第5章第1节透镜

北大绿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教学设计:第5章第1节透镜
4.利用类比法、图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透镜成像原理;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探索光学现象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鼓励学生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透镜,观察透镜成像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教学评价: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物品,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透镜的焦距和焦点
-介绍焦距和焦点的概念,讲解它们在透镜成像中的作用;
-焦距: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焦点:平行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汇聚的点。
3.透镜成像规律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
-分析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只能形成虚像,且像距小于物距;
-结合实例,解释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巩固: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5.课后拓展:
-布置与透镜相关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透镜的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道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1、实验引入演示本中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本,知道物距、像距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因素作出猜想2、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台上的器材,分析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u与f关系像距v/cmv与f关系1倒立缩小的实像2倒立等大的实像3倒立放大的实像讲解:当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没有像时,把光屏取走,透过透镜看蜡烛,并完成下表。

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u 与f关系像距v/cmv与f关系4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填不填3、分析与认证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4、评估交流学生阅读本,讨论本的相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5、典型例题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透镜的教案篇二一、内容及其分析本节内容: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实像和虚像。

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透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透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第一节透镜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生活中怪事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问题,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 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的概念。

知道光心的重要性质。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通过让学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1透镜的作图2.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五、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各12个、激光笔、打火机、香等六、教学流程七、教学反思: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课题。

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作,在合作中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

在教学中,只有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案,才能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取得进步。

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在实验前,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在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享和讨论,引导他们从数据中提炼规律,增强数据分析能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与透镜相关的情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光学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为学习透镜打下基础。然后,我会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这节课他们将学到哪些关于透镜的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光学性质等。
2.讲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特别是凸透镜的实像和虚像的形成条件。
-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透镜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分享。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透镜知识的应用能力。
3.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师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学生通过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透镜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将透镜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透镜(课时一)
学科:
物理备课人:黄琼萍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_
课型:新授使用者:__________ 总_2_课时,第课时
一、预习引导,明确目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2.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学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这些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与透镜相关的知识,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学有所获!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一)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在你的桌面上有两种透镜,这两种透镜有什么区别?请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方法一: “摸”:请大家用手摸一摸,感受两个透镜镜片各部分厚薄上有什么特点?
方法二: “看”: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

填一填:中间__________ 边缘 ________ 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____________ 边缘 _______ 的透镜叫凹透镜。

(二)主光轴和光心:
学习课本9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下图中方框内标出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 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____ 。

光心的特殊意义: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分配任务,合作探究
(一)演示实验一一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1.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2.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凹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特别提醒:会聚一一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展示自我: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 a
B. b、d
C. c
D. a、b、c、d
(二)焦点和焦距:
1.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 ,用 _____ 表示。

(2)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 表示。

2.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 _________ ,用_______ 表示。

(2)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 表示。

特别提醒:(1)实焦点、虚焦点;
(2)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想一想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请你根据下列问题提示进行相应操作,并测出你手中凸透镜的焦距: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应该使用什么光进行实验测量?
2.怎样去找凸透镜的焦点?
3.怎样测量焦距?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_______ 作用。

综上,你测出的凸透镜焦距为
四、展示成果,反馈验证
1.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2.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

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或“凹”),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__ 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M ------- Mtni---------
课后反思你学有所获吗?写一写你的收获与疑问:
cm
透镜(选填“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