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三--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实习三--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实习三--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实习三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1?需求分析

问题描述:

若要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通信网络,只需要架设n-1条路线即可。如何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建设这个通信网,是一个网的最小生成树问题。

基本要求:

(1) 利用克鲁斯卡尔算法求网的最小生成树,其中,以课本8.7节中的等

价类表示构造生成树过程中的连通分量。

(2) 利用普里姆算法求网的最小生成树。

(3) 以文本文件形式输出生成树中各条边以及他们的权值。

2.设计

(1) 设计思想:创建邻接矩阵存储结构。本程序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创建邻接矩阵模块,最小生成树模块。创建邻接矩阵模块:以邻接矩阵的存储形式创建无向网。最小生成树模块:生成最小生成树,输出其各条边及权值。

(2) 概要设计:int型LocateVex函数判断权值在矩阵的位置;声明CraeteGraph 函数创建邻接矩阵;声明kruskal函数用于生成最小生成树;声明main函数为程序调用步骤。

(3) 设计详细:a.将程序分为两个模块:

B. 主函数流程图:

C. 最小生成树流程图

(4) 调试分析:--变量没定义就使用

--子函数嵌套定义;

--使用数组是越界;

(5) 用户手册:a.主页面:

解决:定义完变量在使用。 解决:子函数单独定义,可调用。 解决:注意数组的值,注意不能越界

b.输入顶点数及边数的信息:

d.输入顶点及权值

c.输入顶点信息

(6)测试结果:输出最小生成树及

权值 #i nclude

#i nclude

#i nclude

#defi ne MAX 100

#defi ne MAX_VERTEXNUM 20

typedef char Vertex[MAX];〃 顶点字符串

typedef int Adjmatrix[MAX_VERTEXNUM][MAX_VERTEXNUM];〃 邻接矩阵 typedef struct//定义图 〔用空格隔

卷迎建设通 请输入顶蕉 譎入m 个顶点的信息* :青紹3条边的两个顶点及权値;〔用空格隔开) 欢迎建

i 珮入 请输入彳个顶点的信息; 論条迪的两个顶点及权值;(用空格隔开)

嚴费矗数颓边数’(用空槨研) 歸

个顶点的信息:(压空格隔开)

最小生成树的各条边及权值

1-2-1

飯黑边数:(用空格隔

开)

(用空格隔开)

長和边数:(用空格隔开) (用空格隔开)

嬲边数

Vertex vexs[MAX_VERTEXNUM];

Adjmatrix arcs;

int vex nu m,arc num;

}MGraph;

int LocateVex(MGraph* G,Vertex u)〃判断权值在矩阵的位置

{

int i;

for(i=0;ivex nu m;++i)

{

if(strcmp(G->vexs[i],u)==0)

return i;

}

return -1;

}

void CreateGraph(MGraph *G)〃创建邻接矩阵

{

int i,j,k,w;

Vertex va,vb;

printf("请输入顶点数和边数:(用空格隔开)\n");

sca nf("%d%d",&G->vex num,&G->arc num);

printf("请输入%d个顶点的信息:(用空格隔开)\n",G->vexnum);

for(i=0;ivex nu m;++i)

scan f("%s",G->vexs[i]);

for(i=0;ivex nu m;++i)

for(j=0;jvex nu m;++j)

G->arcs[i][j]=MAX;

printf("请输入%d条边的两个顶点及权值:(用空格隔开)\n",G->vexnum);

for(k=0;karc nu m;++k)

{

scan f("%s%s%d*c",va,vb,&w);

i=LocateVex(Gva);

j=LocateVex(Gvb);

G->arcs[i][j]=G->arcs[j][i]=w;

}

}

void kruskal(MGraph G)〃最小生成树

{

int set[MAX_VERTEXNUM],i,j;

int k=0,a=0,b=0 ,min=G.arcs[a][b];

for(i=0;i

set[i]=i;

printf("最小生成树的各条边及权值为:\n");

while(k

{

for(i=0;i

for(j=0;j

if(G.arcs[i][j]

{

mi n=G.arcs[i][j];

a=i;

b=j;

}

if(set[a]!=set[b])

{

prin tf("%s-%s-%d\n",G.vexs[a],Gvexs[b],G.arcs[a][b]); k++;

for(i=0;G .vex nu m;i++)

if(set[i]==set[b]) set[i]=set[a];

min=G.arcs[a][b]=G.arcs[b][a]=MAX;

}

}

}

void mai n()

{

printf("欢迎建设通信网\n");

MGraph G;

CreateGraph(&G);

kruskal(G);

创建一个二叉树并输出三种遍历结果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项目实验三--创建一个二叉树并输出三种遍历结果 系别■计算机学院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 教师

实验题目:实验三创建一个二叉树并输出三种遍历结果 实验目的 1)掌握二叉树存储结构; 2)掌握并实现二叉树遍历的递归算法和非递归算法; 3)理解树及森林对二叉树的转换; 4)理解二叉树的应用一哈夫曼编码及WPL计算。 实验内容 1)以广义表或遍历序列形式创建一个二叉树,存储结构自选; 2)输出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序列; 3)二选一应用题:1)树和森林向二叉树转换;2)哈夫曼编码的应用问题。 题目可替换上述前两项实验内容) 设计与编码 1)程序结构基本设计框架 (提示:请根据所选定题目,描述程序的基本框架,可以用流程图、界面描述图、 框图等来表示) 2)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遍历二叉树,递归和非递归的方法 (应用型

(提示:总结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尽量简明扼要,并与本次实验密切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题目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 具体算法设计 1) 首先,定义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为二叉链表存储,每个元素的数 据类型Elemtype,定义一棵二叉树,只需定义其根指针。 2) 然后以递归的先序遍历方法创建二叉树,函数为CreateTree(),在输 入字符时要注意,当节点的左孩子或者右孩子为空的时候,应当输入一 个特殊的字符(本算法为“ #”),表示左孩子或者右孩子为空。 3) 下一步,创建利用递归方法先序遍历二叉树的函数,函数为 PreOrderTreeQ,创建非递归方法中序遍历二叉树的函数,函数为 InOrderTree(),中序遍历过程是:从二叉树的根节点开始,沿左子树 向下搜索,在搜索过程将所遇到的节点进栈;左子树遍历完毕后,从 栈顶退出栈中的节点并访问;然后再用上述过程遍历右子树,依次类 推,指导整棵二叉树全部访问完毕。创建递归方法后序遍历二叉树的 函数,函数为LaOrderTree()。 (提示:该部分主要是利用C、C++ 等完成数据结构定义、设计算法实现各种操作,可以用列表分步形式的自然语言描述,也可以利用流程图等描述) 4) 编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char DataTyp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lchild; struct Node *rchild; } *BiTree,BitNode;

无向图的深度优先生成树

用邻接表存储的无向图的深度优先生成树,树结点用孩子兄弟结构保存。下面是代码view plain 1.#include 2.#include https://www.360docs.net/doc/0a9660100.html,ing namespace std; 4. 5.#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6.bool visited[20];//用于遍历时辅助使用 7.bool searched[20];//用于建树时辅助使用 8. 9.//循环队列模版 10.template 11.class My_queue; 12. 13.template 14.class Node 15.{ 16.private: 17. T data; 18. Node *next; 19.public: 20. Node() 21. { 22. next=0; 23. } 24. Node(T d) 25. { 26. data=d; 27. next=0; 28. } 29.friend My_queue; 30.}; 31. 32.template 33.class My_queue 34.{ 35.private: 36. Node *tail; 37.public: 38. My_queue() 39. { 40. tail=new Node();

41. tail->next=tail; 42. } 43. 44.bool empty() 45. { 46.return (tail->next==tail); 47. } 48. 49.void push(T d) 50. { 51. Node *p=new Node(d); 52. p->next=tail->next; 53. tail->next=p; 54. tail=p; 55. } 56. 57. T front() 58. { 59.if(empty()) 60. { 61. cout<<"queue is empty!"< *p=tail->next; 65. T data=p->next->data; 66.return data; 67. } 68. 69.void pop() 70. { 71. Node *p=tail->next; 72. Node *q=p->next; 73. p->next=q->next; 74.if(q==tail) 75. tail=p; 76.delete q; 77. } 78.}; 79. 80.class ALGraph; 81.class CS_Tree; 82.//树结点 83.class CSnode 84.{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6014389 题目: 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实现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开始时间: 2012 年 12 月 09 日 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26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 需求分析 (5) 1.1任务与分析 (5) 1.2测试数据 (5) 2 概要设计 (5) 2.1 ADT描述 (5) 2.2程序模块结构 (7) 软件结构设计: (7) 2.3各功能模块 (7) 3 详细设计 (8) 3.1结构体定义 (19) 3.2 初始化 (22) 3.3 插入操作(四号黑体) (22) 4 调试分析 (22) 5 用户使用说明 (23) 6 测试结果 (24) 结论 (26)

摘要 《数据结构》课程主要介绍最常用的数据结构,阐明各种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讨论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以及在其上进行各种运算时的实现算法,并对算法的效率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进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主要是应用以前学习的数据结构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结合起来才完成了这个程序。 因为图是一种较线形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形表中,数据元素之间仅有线性关系,每个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并且在图形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因此,本程序是采用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等多种结构存储来实现对图的存储。采用邻接矩阵即为数组表示法,邻接表和十字链表都是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对图的遍历分别采用了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 关键词:计算机;图;算法。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操作(遍历及树形输出)

/*实验三:二叉树遍历操作验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int LeafNum;//叶子结点个数 //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存放值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左右孩子 }BiTNode,*BiTree; //先序输入二叉树结点的值,空格表示空树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 { char ch; //输入结点时用 scanf("%c",&ch); if(ch==' ') //若输入空格,该值为空,且没有左右孩子 { T=NULL; }else{ 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 //分配结点空间 if(!T) //分配失败 { exit(OVERFLOW); } T->data=ch; //生成根结点 createBiTree(T->lchild); //构造左子树 createBiTree(T->rchild); //构造右子树 } } //递归方法先序遍历二叉树 void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 {

if(T) //若非空 { if(T->data) { //输出 printf("%c",T->data); } preOrderTraverse(T->lchild); preOrderTraverse(T->rchild); } } //递归方法中序遍历二叉树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 if(T) //若非空 { preOrderTraverse(T->lchild); if(T->data) { //输出 printf("%c",T->data); } preOrderTraverse(T->rchild); } } //递归方法后序遍历二叉树 void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T) { if(T) //若非空 { preOrderTraverse(T->lchild); preOrderTraverse(T->rchild); if(T->data) { //输出 printf("%c",T->data); } } } //层序遍历二叉树 void LevelTraverse(BiTree T) { queue q;//建队 q.push(T);//根节点入队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线索二叉树的生成及其遍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 线索二叉树的生成及其遍历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12月5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针对以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时,只能找到结点的左、右孩子的信息,而得不到结点的前驱与后继信息,为了使这种信息只有在遍历的动态过程中才能得到。增设两个指针分别指示其前驱和后继,但会使得结构的存储密度降低;并且利用结点的空链域存放(线索链表),方便。同时为了记下遍历过程中访问结点的先后关系,附设一个指针pre始终指向刚刚访问过的结点,若指针p 指向当前访问的结点,则 pre指向它的前驱。由此得到中序遍历建立中序线索化链表的算法 本文通过建立二叉树,实现二叉树的中序线索化并实现中序线索二叉树的遍历。实现对已生成的二叉树进行中序线索化并利用中序线索实现对二叉树的遍历的效果。 关键词二叉树,中序线索二叉树,中序线索二叉树的遍历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概要设计 (1) 第三章,详细设计 (2) 第四章,调试分析 (5) 第五章,用户使用说明 (5) 第六章,测试结果 (5) 第七章,绪论 (6) 第八章,附录参考文献 (7)

线索二叉树的生成及其遍历 第一章需求分析 以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时,只能找到结点的左、右孩子的信息,而得不到结点的前驱与后继信息,为了使这种信息只有在遍历的动态过程中才能得到。增设两个指针分别指示其前驱和后继,但会使得结构的存储密度降低;并且利用结点的空链域存放(线索链表),方便。同时为了记下遍历过程中访问结点的先后关系,附设一个指针pre始终指向刚刚访问过的结点,若指针p 指向当前访问的结点,则 pre指向它的前驱。由此得到中序遍历建立中序线索化链表的算法 本文通过建立二叉树,实现二叉树的中序线索化并实现中序线索二叉树的遍历。实现对已生成的二叉树进行中序线索化并利用中序线索实现对二叉树的遍历的效果。主要任务: 1.建立二叉树; 2.将二叉树进行中序线索化; 3.编写程序,运行并修改; 4.利用中序线索遍历二叉树 5.书写课程设计论文并将所编写的程序完善。 第二章概要设计 下面是建立中序二叉树的递归算法,其中pre为全局变量。 BiThrNodeType *pre; BiThrTree InOrderThr(BiThrTree T) { /*中序遍历二叉树T,并将其中序线索化,pre为全局变量*/ BiThrTree head; head=(BitThrNodeType *)malloc(sizeof(BiThrType));/*设申请头结点成功*/ head->ltag=0;head->rtag=1;/*建立头结点*/ head->rchild=head;/*右指针回指*/ if(!T)head->lchild=head;/*若二叉树为空,则左指针回指*/ else{head->lchild=T;pre=head; InThreading(T);/*中序遍历进行中序线索化*/ pre->rchild=head; pre->rtag=1;/*最后一个结点线索化*/ head->rchild=pre; }; return head; } void InThreading(BiThrTree p) {/*通过中序遍历进行中序线索化*/ if(p)

图习题及标准答案

图习题及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第7章图 一、选择题 1.对于一个具有n个顶点和e条边的有向图,在用邻接表表示图时,拓扑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A) O(n) B) O(n+e) C) O(n*n) D) O(n*n*n) 【答案】B 2.设无向图的顶点个数为n,则该图最多有()条边。 A)n-1 B)n(n-1)/2 C) n(n+1)/2 D)n2 【答案】B 3.连通分量指的是() A)无向图中的极小连通子图 B)无向图中的极大连通子图 C)有向图中的极小连通子图 D)有向图中的极大连通子图 【答案】B 4.n个结点的完全有向图含有边的数目() A)n*n B)n(n+1)C)n/2 D)n*(n-1) 【答案】D 5.关键路径是() A) AOE网中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 B) AOE网中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 C) AOV网中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 D) AOV网中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 【答案】A 6.有向图中一个顶点的度是该顶点的() A)入度 B)出度 C)入度与出度之和 D)(入度+出度)/2 【答案】C 7.有e条边的无向图,若用邻接表存储,表中有()边结点。 A) e B) 2e C) e-1 D) 2(e-1)

【答案】B 8.实现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需使用的辅助数据结构为() A)栈 B)队列 C)二叉树 D)树 【答案】B 9.实现图的非递归深度优先搜索算法需使用的辅助数据结构为() A)栈 B)队列 C)二叉树 D)树 【答案】A 10.存储无向图的邻接矩阵一定是一个() A)上三角矩阵 B)稀疏矩阵 C)对称矩阵 D)对角矩阵【答案】C 11.在一个有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等于出度之和的()倍 A) 1/2 B)1 C) 2 D) 4 【答案】B 12.在图采用邻接表存储时,求最小生成树的 Prim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A) O(n) B) O(n+e) C) O(n2) D) O(n3) 【答案】B 13.下列关于AOE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关键活动不按期完成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完成时间 B)任何一个关键活动提前完成,那么整个工程将会提前完成 C)所有的关键活动提前完成,那么整个工程将会提前完成 D)某些关键活动提前完成,那么整个工程将会提前完成 【答案】B 14.具有10个顶点的无向图至少有多少条边才能保证连通() A) 9 B)10 C) 11 D) 12 【答案】A 15.在含n个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矩阵中,零元素的个数为()A) e B)2e C) n2-e D)n2-2e 【答案】D 16.对于一个具有n个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如果采用邻接表来表示,则其表

二叉树的随机生成及其遍历

叉树的随机生成及其遍历 张 zhaohan 10804XXXXX 2010/6/12 问题重述 利用随机函数产生50个(不大于1 00且各不相同的)随机整数,用这些整数来生成一棵二叉树,分别对二叉树 进行先根遍历,中根遍历和后根遍历并输出树中结点元素序列。 程序设计 (一) 需求分析: ?问题的定义与要求: 1 、产生50个不大于100且各不相同的随机整数 (由系统的随机函数生成并 对100取模);2、先根遍历并输出结果;3、中根遍历并输出结果;4、后根遍历并输出结果;按层次浏览二叉树结 5、点; 6、退出程序。 ?俞入:所需功能,选项为1?6。 ?输出:按照用户功能选择输出结果。 ?限制:输入的功能选择在1?6之间,否则无回应。 ?模块功能及要求: RandDif(): 生成50个随机不大于100的整数,每次生成不同随机整数。 CreateBitree(): 给数据结点生成二叉树,使每个结点的左右儿子指针指向左右儿子。 NRPreOrder(): 非递归算法的先根遍历。 inOrderTraverse(): 递归算法的中根遍历。 P ostOrderTraverseO:递归算法的后根遍历。 Welcome(): 欢迎窗口。 Menu():菜单。 Goodbye():再见窗口。 (二) 概要设计:

首先要生成二叉树,由于是对随机生成的50个数生成二叉树,故可以采取顺序存储的方式,对结点的左右儿子进行赋值。生成的二叉树是完全二叉树。 先根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1、根结点进栈 2、结点出栈,被访问 3、结点的右、左儿子(非空)进栈 4、反复执行2、3 ,至栈空为止。 先根遍历的算法流程图:根结点进栈( a[0]=T->boot,p=a[0] ) 访问结点printf(*p) 右儿子存在则进栈a[i]=(*p).rchild; i++; 左儿子存在则进栈a[i]=(*p).rchild; i++; 栈顶降低top--:i--;p=a[i]; 栈非空while(i>-1) 返回 中根遍历的递归算法流程图: T为空 Return; inOrderTraverse(T->lchild) Printf(T->data) inOrderTraverse(T->rchild) 返回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创建及遍历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项目:二叉树的创建及遍历 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 17年11 月22 日

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课本二叉树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掌握二叉树的应用程序 3.学会二叉树的创建,遍历等其他基本操作的代码实现 二、实验内容 1.二叉树的创建代码实现 2.二叉树先序、中序、后序遍历代码实现 三、实验操作步骤 1.二叉树的建立 (1)树节点的定义 由于每个节点都由数据域和指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指针,故结构体封装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left; struct node *right; }Tree,*bitree; (2)建立 采用递归的思想,先建立根再建立左子树,再建立右子树。递归截止条件子树为空,用-1代表树空 *T=(struct node *)malloc(sizeof(struct node));

(*T)->data=a; printf("%d的左节点",a); create(&(*T)->left); printf("%d的右节点",a); create(&(*T)->right); 2.三种遍历的实现 (1)先序遍历 依旧采用递归的思想,先遍历根后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 printf("%d ",T->data); Pro(T->left); Pro(T->right); (2)中序遍历 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根最后遍历右子树 Mid(T->left); printf("%d ",T->data); Mid(T->right); (3)后序遍历 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遍历根 Later(T->left); Later(T->right); printf("%d ",T->data); (4)按层遍历 按层遍历采用队列的思想,先将第一个节点入队然后在将其出队将其左右孩子入队。依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之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大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生: 班级:学号: 起迄日期: 2011.6.20 指导教师:

2010—2011年度第 2 学期 一、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 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实现 图是一种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仅有线性关系,每个数据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在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并且每一层上的数据元素可能和下一层中多个元素(及其孩子结点)相关但只能和上一层中一个元素(即双亲结点)相关;而在图形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 生成树求解主要利用普利姆和克雷斯特算法求解最小生成树,只有强连通图才有生成树。 2.基本功能 1) 先任意创建一个图; 2) 图的DFS,BFS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的实现 3) 最小生成树(两个算法)的实现,求连通分量的实现 4) 要求用邻接矩阵、邻接表等多种结构存储实现 3.输入输出

输入数据类型为整型和字符型,输出为整型和字符 二、概要设计 1.设计思路: a.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根据所建无向图的结点数n,建立n*n的矩阵,其中元素全是无穷大(int_max),再将边的信息存到数组中。其中无权图的边用1表示,无边用0表示;有全图的边为权值表示,无边用∞表示。 b.图的邻接表存储:将信息通过邻接矩阵转换到邻接表中,即将邻接矩阵的每一行都转成链表的形式将有边的结点进行存储。 c.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假设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出发,在访问了v之后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曾访问过的邻接点,然后再访问此邻接点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直至图中所有已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都被访问到。若此时图中还有未被访问的,则另选未被访问的重复以上步骤,是一个非递归过程。 d.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假设从图中某顶点v出发,依依次访问v的邻接顶点,然后再继续访问这个邻接点的系一个邻接点,如此重复,直至所有的点都被访问,这是个递归的过程。 e.图的连通分量:这是对一个非强连通图的遍历,从多个结点出发进行搜索,而每一次从一个新的起始点出发进行搜索过程中得到的顶点访问序列恰为其连通分量的顶点集。本程序利用的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2.数据结构设计: ADT Queue{ 数据对象:D={a i | a i ∈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1={| a i-1 ,a i ∈D,i=1,2,3,……,n} 基本操作: InitQueue(&Q)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队列Q。 QueueEmpty(Q)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若Q为空队列,则返回真,否则为假。 EnQueue(&Q,e)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DeQueue(&Q,e)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删除Q的队头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ADT Queue

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五 课程数据结构实验名称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第页 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评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实现二叉树结点结构和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掌握对二叉树每种操作的具体实现,学会利用递归方法编写对二叉树这种递归数据结构进行处理的算法。 二、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编写完整程序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并上机运行。 3.整理并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任意输入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和结点值,构造一棵二叉树,采用三种递归遍历算法(前序、中序、后序)对这棵二叉树进行遍历并计算出二叉树的高度。 2 .编写程序生成下面所示的二叉树,并采用先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对此二叉 树进行遍历。 四、实验步骤 (描述实验步骤及中间的结果或现象。在实验中做了什么事情,怎么做的,发生的现象和中间结果) 第一题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dio.h" #includelchild); int n=depth(T->rchild); ?return (m>n?m:n)+1; } } //先序,中序建树 structnode*create(char *pre,char *ord,int n) { ?struct node*T; intm; T=NULL; ?if(n<=0) ?{ ?returnNULL; } ?else ?{ ?m=0; ??T=new(struct node); T->data=*pre; ?T->lchild=T->rchild=NULL; ?while(ord[m]!=*pre) ?m++; T->lchild=create(pre+1,ord,m); ?T->rchild=create(pre+m+1,ord+m+1,n-m-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的实现与遍历

《数据结构》第六次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内容 1) 采用二叉树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完成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 以及按层次遍历的操作,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的操作。 2) 输出树的深度,最大元,最小元。 二、需求分析 遍历二叉树首先有三种方法,即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递归方法比较简单,首先获得结点指针如果指针不为空,且有左子,从左子递归到下一层,如果没有左子,从右子递归到下一层,如果指针为空,则结束一层递归调用。直到递归全部结束。 下面重点来讲述非递归方法: 首先介绍先序遍历: 先序遍历的顺序是根左右,也就是说先访问根结点然后访问其左子再然后访问其右子。具体算法实现如下:如果结点的指针不为空,结点指针入栈,输出相应结点的数据,同时指针指向其左子,如果结点的指针为空,表示左子树访问结束,栈顶结点指针出栈,指针指向其右子,对其右子树进行访问,如此循环,直至结点指针和栈均为空时,遍历结束。 再次介绍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的顺序是左根右,中序遍历和先序遍历思想差不多,只是打印顺序稍有变化。具体实现算法如下:如果结点指针不为空,结点入栈,指针指向其左子,如果指针为空,表示左子树访问完成,则栈顶结点指针出栈,并输出相应结点的数据,同时指针指向其右子,对其右子树进行访问。如此循环直至结点指针和栈均为空,遍历结束。 最后介绍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的顺序是左右根,后序遍历是比较难的一种,首先需要建立两个栈,一个用来存放结点的指针,另一个存放标志位,也是首先访问根结点,如果结点的指针不为空,根结点入栈,与之对应的标志位也随之入标志位栈,并赋值0,表示该结点的右子还没有访问,指针指向该结点的左子,如果结点指针为空,表示左子访问完成,父结点出栈,与之对应的标志位也随之出栈,如果相应的标志位值为0,表示右子树还没有访问,指针指向其右子,父结点再次入栈,与之对应的标志位也入栈,但要给标志位赋值为1,表示右子访问过。如果相应的标志位值为1,表示右子树已经访问完成,此时要输出相应结点的数据,同时将结点指针赋值为空,如此循环直至结点指针和栈均为空,遍历结束。 三、详细设计 源代码:

C++二叉树的创建与遍历实验报告

二叉树的创建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实现二叉树结点结构和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掌握对二叉树每种操作的具体实现,学会利用递归和非递归方法编写对二叉树这种递归数据结构进行处理的算法。 二、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编写完整程序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并上机运行。 3.整理并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任意输入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和结点值,构造一棵二叉树,采用三种递归和非递归遍历算法(前序、中序、后序)对这棵二叉树进行遍历。 四、实验步骤 源程序代码1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struct BinTreeNode //二叉树结点类定义 { T data; //数据域 BinTreeNode *leftChild,*rightChild; //左子女、右子女域 BinTreeNode(T x=T(),BinTreeNode* l =NULL,BinTreeNode* r = NULL ) :data(x),leftChild(l),rightChild(r){} //可选择参数的默认构造函数 }; //------------------------------------------------------------------------- template void PreOrder_2(BinTreeNode *p) //非递归前序遍历 { stack * > S;

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作者:————————————————————————————————日期:

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一、实验目的 ⑴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⑵掌握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⑶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对建立的无向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对建立的无向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三、设计与编码 (1)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2)算法设计 (3)编码 // 图抽象类型及其实现.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stdafx.h" #include"Graph.h" #include"iostream.h" int Graph::Find(int key,int &k) { ?int flag=0; ?for(int i=0;i<VertexLen;i++) ?if(A[i].data.key==key){k=i;flag=1;break;}; return flag; }; int Graph::CreateGraph(int vertexnum,Edge *E,int edgenum) {//由边的集合E(E[0]~E[VertexNum-1]),生成该图的邻接表

表示 if(vertexnum<1)return(-1);//参数vertexnum非法int i,front,rear,k; ?Enode *q; ?//先生成不带边表的顶点表--即顶点为孤立顶点集 ?A=newVnode[vertexnum]; if(!A)return(0);//堆耗尽 ?for(i=0;ikey=front; q->Weight=E[i].weight; ??q->next=A[rear].first; ?A[rear].first=q; ?A[rear].data.OutDegree++; A[front].data.InDegree++; ?if(Type>2) { ??q=new Enode;

生成树的计数及其应用

生成树的计数及其应用 目录 生成树的计数及其应用 (1) 目录 (1) 摘要 (2) 关键字 (2) 问题的提出 (2) [例一]高速公路(SPOJ p104 Highways) (2) [分析] (2) 预备知识 (2) 排列 (3) 行列式 (4) 新的方法 (7) 介绍 (7) 证明 (9) 理解 (12) 具体应用 (12) [例二]员工组织(UVA p10766 Organising the Organisation) (13) [分析] (13) [例三]国王的烦恼(原创) (13) [分析] (14)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摘要 有关生成树的最优化问题如最小生成树等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而对生成树的计数及其相关问题则少有涉及。事实上,生成树的计数是十分有意义的,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一种指数级的动态规划算法,然后介绍了行列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Matrix-Tree定理,同时通过与一道数学问题的对比,揭示了该定理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最后通过几道例题介绍了生成树的计数的应用,并进行总结。 关键字 生成树的计数Matrix-Tree定理 问题的提出 [例一]高速公路(SPOJ p104 Highways) 一个有n座城市的组成国家,城市1至n编号,其中一些城市之间可以修建高速公路。现在,需要有选择的修建一些高速公路,从而组成一个交通网络。你的任务是计算有多少种方案,使得任意两座城市之间恰好只有一条路径? 数据规模:1≤n≤12。 [分析] 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到成图论模型。因为任意两点之间恰好只有一条路径,所以我们知道最后得到的是原图的一颗生成树。因此,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给定一个无向图G,求它生成树的个数t(G)。这应该怎么做呢?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时间复杂度为O(3n*n2)的动态规划算法,因为原题的规模较小,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当n再大一些就不行了,有没有更优秀的算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介绍算法之前,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些基本的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重要的代数工具——行列式。为了定义行列式,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排列的概念。

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求无向连通图得生成树 一、实验目得 ⑴掌握图得逻辑结构 ⑵掌握图得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⑶验证图得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得实现 二、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得邻接矩阵存储 (2)对建立得无向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对建立得无向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三、设计与编码 (1)本实验用到得理论知识 (2)算法设计 (3)编码 // 图抽象类型及其实现、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stdafx。h” #include”Graph.h" #include”iostream。h” intGraph::Find(int key,int&k) { int flag=0; for(inti=0;i〈VertexLen;i++) ?if(A[i]、data。key==key){k=i;flag=1;break;}; ?return flag; }; int Graph::CreateGraph(int vertexnum,Edge *E,int edge num) {?//由边得集合E(E[0]~E[VertexNum—1]),生成该图得邻接表表示?if(vertexnum<1)return(—1);//参数vertexnum非法 ?int i,front,rear,k;

Enode *q; //先生成不带边表得顶点表-—即顶点为孤立顶点集 A=new Vnode[vertexnum]; ?if(!A)return(0);//堆耗尽 for(i=0;i〈vertexnum;i++) { ?A[i]、data、key=i; ?A[i]、tag=0; ??A[i]、data.InDegree=A[i]、data。OutDegree=A[i]、tag=0; ?A[i]、first=0; }; VertexLen=vertexnum; //在生成边表 ?if(edgenum〈0)return(1);//无边得图 for(i=0;i<edgenum;i++) { ? front=E[i]。Head;rear=E[i]。Tail; ?if(!Find(rear,k) ||!Find(front,k))return(-2);//参数E非法 ?q=new Enode; ?if(!q)return(0); ??q->key=front; q->Weight=E[i]、weight; ? q—>next=A[rear]。first; A[rear]、first=q; A[rear]、data.OutDegree++; ? A[front]、data。InDegree++; if(Type>2) ?{ ?q=new Enode; if(!q)return(0); ??q—〉key=rear; ???q-〉next=A[front]、first; ??A[front]。first=q;

14-L.03 图的关联矩阵及生成树数目

离散数学基础 ?单元内容提示 ?图的关联矩阵?比内‐柯西定理?图的生成树的数目 ?定义. 有向图的关联矩阵 ?对有向图 G=(V, A),n =|V|,设 V={v 1, v 2, …, v n },A={a 1, a 2, …, a m },构造矩阵B=( b ij )n ×m ,其中 称 B 是图 G 的关联矩阵。 ?例. ?关联矩阵的特征 ?每列有两个非零元 +1、‐1;?孤立点对应的行是0向量; ?非连通图的结点和弧经适当排列,可得到对角分块的关联矩阵。 1234567123456 7 1110000100101001011000010110000000100000010000000?? ?????? ????? ???????? ????????v v v v v v v a a a a a a a 2017-11-19

1000000k P P ? ??? ?? ? ?? ?% ? 定理1. ? 有向图 G =(V, A) 的关联矩阵 B 的秩 r(B)<|V|。 ? 证明:B 的 |V| 个行向量之和为0,故 r(B)<|V| 。 ? 定理2. ? 有向图 G=(V, A) 的关联矩阵 B 中任一子式的值为 0、+1 或 ‐1。 ? 证明:设 S k 为 B 中任一 k 阶方阵,k ≤ min (|V|, |A|) 。 初始化 i =k 。 ① 若 S i 中任一列都含有+1和 ‐1,则 S i 不满秩, det(S i )=0, 计算结束,此时 det(S k ) =0; ② 否则, det(S i ) 中有某一列只含一个+1或‐1,按此列作行列式展开,得到一个降一阶子式 det(S i ‐1),且det(S i ) = det(S i ‐1) 或 det(S i ) = ‐det(S i ‐1); ③ 令 i =i ‐1,若 i >2 转 ① ;否则计算结束,此时 det(S k ) = det(S 2) 或 det(S k ) = ‐det(S 2),易知 S 2 的值只能为0、+1或‐1。 ? 定理2’. ? 有向连通图 G=(V,A) 的关联矩阵 B 的秩 r(B)=n ‐1,n =|V|。 ? 证明:先证明 r(B) ≥ n ‐1。反证:若 r(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