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合集下载

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正文: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一致。

因此,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模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缩影。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市课改的逐步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出来的新课堂,会深深地体验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师生的角色正在发生大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为丰富而个性飞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得到了真正的培养;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一、新课程倡导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

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应给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习题训练为主,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逐渐丧失。

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开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阅读习惯、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习惯主要是侧重于课本内容的阅读和学习,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引导。

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学校和家长也应共同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和资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

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方式也得到了相应的变革。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合作、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创新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注重综合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作文、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逐步提高综合能力。

学校和家长也要共同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如何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题,以理解过程为主体;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这样,必将会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促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

我在教《航天飞机》这个课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生:老师,我学习了这个课,懂得了一些相关航天飞机的知识。

可我觉得理解得太少,我还想问问:航天飞机除了课文上说的,它还有哪些用途?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们都想多知道一些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吗?生:(齐答)想!师:那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航天飞机,明天大家一起交流。

好不好?生:好!(全班欢呼雀跃)第二天,同学们有的上网搜集我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的相关报道,有的在课外书里寻找航天飞机的一些资料,还有的制作了精美的手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在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讲得有声有色,在更深刻理解航天领域知识的同时,增强各自的爱国情谊。

又例如:在即将学习完《三袋麦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呢?生:我欣赏小猴子的做法,因为小猴子很聪明,能将一袋麦子变成一堆麦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过程〞,揭示现象本质是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等是课改实验以来的热门词汇,不容置疑,这些词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某些新的教育理念。

但是,如果认为只要使课堂教学“动起来〞,“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生自主,教师走下讲台〞就符合课改精神,将会使得课堂教学落人形式化的俗套。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重视“过程〞,即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些过程,揭示隐含于其中的物理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为“参与而参与〞,搞不切实际的“花架子〞。

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师生平等互动和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和实践上。

所谓师生平等互动,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是物理的主体,教师是物理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1. 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

完全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知识课程改革的开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要做到:〔1〕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开展为本的重大转变,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2〕老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课堂中如果老师包办太多,学生缺少互助合作的时机,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无法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也就无法去体验思维方式和探索知识的产生开展过程,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开展,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堆堆僵死的知识,失去的却是“观念、方法和能力〞。

而物理新教材删繁除难,给学生创造了信息加工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我们创造时机,让物理教学真正成为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近年来,国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学校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探究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大大改善了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对中学教师的要求和要求更高。

这些教师应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习惯,注重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让他们能够积极投身到学习过程中去。

此外,学校也取消了许多传统形式的考试,采用各种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考虑到了学习上的素质和完成情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做好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习目标应该定的明确,准备好大量的学习资料,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按时完成。

其次,学生应加强和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听听演讲,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素质,提高综合素质。

结论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它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改变了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

另外,学生也应该尽力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余地,培养综合素质。

如果把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贯彻到实践中,它一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促进教育的实施和好处。

- 1 -。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美术学科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美术学科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 发挥 实验魅力 。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 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鲜明生动的演示实
验最能吸弓学生的注意, l 激发起学习兴趣, 第一
识t在教学 当中, 学生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 ,教 师应 围绕这个
主体进 行必 要 的指 导和 帮助 。
而要使学生变被 动接 受为 主动 一 吸收 ,教师除 了指 导学生学 习 外 ,主要是要激起 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兴趣是一 种带有情 感色
呈 彩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 探
如 何激 发学 生学 习化
萎 羹綦 三 蒌薹 季墓 霎 薹 囊 茎鍪 三 茎 荤 薹 荤 参 一 翼 霎 薹 茎 霎 一
问题的解决时 , 却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 谈不上创 变学生“ 被动学习” 的状况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动手操作实践能 : () 2 在课堂教学 中
反之 , 若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 , 他们也 会讨厌 听
专 十鎏 妻
童;
;夏 ;吴
化物 ’ 下个学程 ‘授 时 三化方式讲 “ c : 莩 培、 养趣 兴 他的课 。 以要培养学生学化学 的兴趣 , 所 首先要 的厶” — 由 . 一 . l t: 1 票. r日 口 11 乙 刁 : 的持 士 , —呱 11 , 人 ’ 1 ’ L 1 】 ] 廿 1 口1 1 4 , 疋 ’ H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 做—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言的生动、 精炼 、 丰富 、 富有幽默感 , 语调 的抑扬

学生对某门学科是否感兴趣 ,很大程 度上取决 于任教这门学科 的教师 。学 生对某位老师有好
,。 、
物 辛 詈黧 妻差 量 个 摹 会 兰 烹 化
蕃兰 、 趣 .

在新课程改革下谈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下谈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下谈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当然,物理学科也不例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辅助式、探究学习式等等。

实际上在物理学习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

当然,各种学习方式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辅相依。

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中,人们正在提出、探讨许多新的学习方式,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一、学生对正在学习的物理内容很好奇、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

因为,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对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情境。

如: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故意留下空白。

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可先设下茶杯为什么掉在水泥地上易碎,而掉在地毯上不易碎的悬念,然后再引入新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对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通过思考出来的新思想、新方案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学生的能力不是靠教师灌输出来的,而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下训练出来的,在学生缺少主体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缺少有效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必然受到制约。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像、自我创新。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鼋 试 周 2 9 第 1 ( 卷 ; 刊 0年 3 下 ) 0 期
新 课 程 改 革 下 中学 生 数 学 学 习方 式 的 转 变
张 家 梨
( 都 市 川 化 中学 , 成 四川 成都 摘 要 : 着新 一轮 基 础 教 育课 程 改革 的 不 断 深 入 , 随 中学 生数 学 学 习方式 的转 变 已成 为课 程 改 革 的一 个很 重要 的课 题 。
决 的 问题 。 ( ) 用“ 山一 条路 ” 二 采 华 的数 学思 维 方式 , 生思 维定 势 。 学
所 谓 的 “ 山 一条 路 ” 笔 者 认 为 可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 为 : 华 , 即 只 要是 老师 讲 的 解 题 方法 就 一 定 是 对 的 , 定 是最 好 的。 我 一 在 们 的传 统 观 念 中 , 老师 就 是 权 威 , 要 是 老 师说 的 我们 就 一 定 只 要 听从 , 师讲 的解 题 方 法 就 是最 正 确 的。 种 封 闭 的思 想 导 老 这 致 学 生 在 解 决 问 题 的 过 程 中 只 是 一 味地 去思 考 老 师 是 怎 么 讲 的 , 会 自己 开拓 思路 去 解 决 问 题 . 而 久 之 . 生 的 思 维 就 不 久 学 形 成 了一 种 定 势 . 考 问 题缺 乏 主 动 性 、 新 性 。 思 创
只 有 接 受 学 习 、 记硬 背 、 死 机械 训 练 。 于是 , 生 的学 习 变 成 了 学
关键 词 : 学 生 中
数 学 学 习方纪 .一 种新 的经 济 形 态— — 知 识 经 济 已经 展 现 并 成 为 冲击 人类 社 会 各 个 领 域 的 势 不 可 挡 的 历史 潮 流 。传 统 的 “ 学一 工 作 一 退 休 ” 线 性 教 育 模式 和人 生 阶段 已不 能 适 上 的 应 现代 社 会 的 变 化 , 必 须 代 之 以 “ 习 一 工 作一 学 习 ”工 学 而 学 , 交 替 、 环 往 复 的 多 维教 育 模 式 。 因此 ,学 习 ” 是 一 个 在 认 循 “ 将 识 和实 践 之 间无 数 次 反 复 . 断实 践 而 又 重 新开 始 的过 程 。 不 这 样 的理 念显 然直 接 影 响 着 我 们 教育 的终 极 目标 , 即让 学 生 学 会 学 习 要 比学 会 知 识 本 身 要 重要 得 多 。这 也 必 然 引 起 我 们 对 中学 生 学 习方 式 的 关 注 。 曾 有学 者 这 样 界 定学 习方 式 , 即学 习方 式 主 要 是 认 知 方 式 。 是 学 生 个 体 在 学 习 ( 信 息 和 经 验 进 行 积 极 加 工 ) 程 它 对 过 中表 现 出来 的个 性 差 异 : 是 一 个 人 在感 知 、 忆 和 思 维 过 程 它 记 中 . 常 采 用 的 、 到 偏爱 的 和 习惯 化 了 的态 度 和 风 格 。 孔 企 经 受 平 博 士 说过 : 习方 式 不 是 指 具 体 的 策 略 与方 法 , 是 指 学 生 学 而 在 完 成学 习任 务 过 程 时 , 本 的行 为 和认 知 取 向 ; 是 指 学 习 基 不 的具体 小 策 略 , 是 指 学 习 的大 趋 向 。 一语 道 破 了学 习 方式 而 他 的实 质涵 义 。国 家教 育 部 颁 布 的 《 基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试 行 )中关 于 基 础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具 体 目标 中 指 出 :改变 课 程 》 “ 实 施 过 于 强 调 接 受 学 习 、 记 硬 背 、 械 训 练 的 现 状 , 导 学 死 机 倡 生 主 动 参 与 、 于 探 究 、 于 动 手 , 养 学 生 搜 集 和 处 理 信 息 乐 勤 培 的 能力 . 获取 新 知 识 的 能 力 , 析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以及 合 作 分 的能力。” 同时 颁 布 的普 通 高 中 《 学 课 程 标 准 》 也 明 确 提 数 中 出 :丰 富 学 生 的学 习 方 式 、 进 学 生 的学 习 方 法 , 高 中数 学 “ 改 是 课 程追 求 的 基本 理 念 。” 因此 , 现 学 生学 习方 式 的有 效 转 变 实 已 经成 为我 们课 程 改 革 中 的 一 个 核 心 部分 。本 文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着 重 阐 述数 学 学 习 方式 的转 变 。 传 统 数 学教 学 的 误 区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初中阶段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加快了学习进度,增加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坚持把学生的学习发挥到极致。

在这样的新课程下,初中学生如何学习?他们又该如何做到能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将研究这个
问题,探索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应该采取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方式
初中学生应在新课程改革下,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尤其是要重视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分析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1、学习态度
初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对学习工作积极配合,勤奋学习,善于总结,坚持长期发展自身的能力。

2、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要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重视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善于思考,深入分析,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技能,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环境
初中学生要注重适宜的学习环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课外活动,督促自己克服困难,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4、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学习实践性,大力推行实践教学,坚持把学生的学习发挥到极致,及时总结学习成果,开展实践性实验,丰富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恰当的发展自身的学习方式,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注重适宜的学习环境,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追求更高的学习成果。

通过上述的研究,可以总结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更优质的学习效果。

再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再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再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摘要: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它要求转变目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倡导基于合作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学习等方式。

关键词: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文就学习方式的内涵,传统学习方式存在的弊端,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的学习方式以及怎样转变学习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学习方式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学习方式”又可称为”学习风格”,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先提出。

它是指学习者喜欢并习惯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他们的学习倾向。

它有以下特征:1.学习方式具有普遍性。

2.学习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3.学习方式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首先受到学习主体自身条件的制约。

其次,受到学习主体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学习方式形成之后,会对学习效果发生直接的影响。

学习方式可以从时代和发展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方式两大类。

二、传统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谓传统学习方式就是在传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绝大多数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共同运用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一)学习的被动性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依赖、丧失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习的单一性一是指学习主体学习途径、手段的单一性;二是指学习主体大多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单一个体,不能形成大规模的集团和社会的整体性质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从传统教学到创新式教育转变。

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以人为本”、“知识改变命运”等思想观念。

作为教英语师要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成为合格人才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多样地课堂活动及师生互动,这有利于学生全面身心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英语;学习方式引言: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

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发展,新课改也逐渐实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

因此转变传统式课堂模式对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来进行授课活动的开展;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这一单向沟通形式,使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并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1.1 变革学习方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很多要求。

目前,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

这种传统教育方法虽然也能够激发小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但它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方面的人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没有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对知识理解不深。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一言堂”式教育模式。

这种课堂形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不能调动起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课堂上老师只是简单地传授书本理论知识给同学们,并加以复习巩固记忆笔记中所存在着错误部分内容。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合作学习细节的落实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合作学习主要表现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方面,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指导、检查、启发、鼓励、监督,帮助老师在某些环节上实施“兵教兵、兵练兵”的作用,展开和谐竞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师生的教学相长。

合作的前提是自主,合作的目的是更高一层的自主。

而学生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实施合作学习时要做些什么呢?一、转变观念首先是教师的观念更新问题,彻底改变以教学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如果他们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不能发表自已的见解,那么其中的大部分不得意者过的将是怎样的人生。

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必须根植于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中的。

其次是学生的观念更新问题,树立正确积极客观的人生观、集体观、学习观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老师们可以通过班会课或是学科教学时,在学生中树立以下几个核心理念:我们都是一家人;人人参与、机会均等;聆听别人的发言;不懂就问,学会求助;帮助别人不意味着代替别人;该出手时就出手(展示自我);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学会自我批评与批评(客观评价)二、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1、全班合理分组课堂上的学习小组和课后的问题小组:一般来说,根据全班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组建小组,都采用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平衡”的分组方式,各班级在班主任引领下,结合各学科老师的意见,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一般是四到六人为最佳。

可以是四人小组(最有利于交流学习),也可以是六人小组(最有利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给广大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中教师在新课改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目标和重点。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依据。

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是新课改的重点,而且还是新课改最大的难点、热点和亮点之一。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固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老师的引导也是必需的。

每一位学生家长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什么以及学得怎么样,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也莫过于自己的学生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学习结果。

其实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很多,但最终的、核心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什么”,另一个是“怎样学”。

“学什么”即学生学习的内容,而“怎样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式。

显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新课程下学生应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呢?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转变传统的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

实现课堂学习自主,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高品质的学习方式。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动机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有内在的学习动力的支持,有丰富的情感的投入,能够积极参与制定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要突破以往教改中着重从教师教的方式转变为学生学的方式。

因此,我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肤浅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过程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教师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新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及习题。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考。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

真正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不合时宜了。

浅谈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

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样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教学成绩的提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迫在眉睫。

下面就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转变这种忽视人的灵性和创造性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语文学习观的根本改变。

新课程改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学习方式”呢?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的取向。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学习方式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

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促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地要去履行这些职责,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任务。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作为教师应从这三方面具体落实:(1)、自主学习应有明确的任务,不能放任自流只要走进课堂,就会发现:我们的老师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理解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自己去评价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我认为对具体课文的预习应是三读、三思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过程。

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解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背景下⼩学⽣学习⽅式的转变2019-09-13⼀、⼩学⽣学习⽅式转变的意义1.学习⽅式的转变,提⾼学⽣学习质量新课程改⾰强调⾃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式,改变了传统学习中的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式。

⾃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式使得学⽣可能更加热爱学习,愿意投⼊到知识的海洋中,对于学习充满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

⽽学⽣对于这种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习质量也得到有效的提⾼。

2.学习⽅式的转变,促进学⽣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是⼀次全⾯的教育创新,⽽其中转变学⽣的学习⽅式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任务,其落脚点是促进学⽣的全⾯发展,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学习⽅式决定了⼀个⼈的思维⽅式,也影响着⼀个⼈的⽣活⽅式。

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学⽣学习⽅式的转变不仅影响着学⽣⾃⾝的学习,也影响着学⽣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新课改背景下⼩学⽣学习⽅式的策略(⼀)转变学⽣思想,形成师⽣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使学⽣迷失了⾃⼰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种模式就象演⽊偶戏,教师就是拉线⼈,学⽣就是⽊偶,你怎么拉,他就怎么动。

这种低效的学习⽅式在新课改之前很长⼀段时间造就出不少学习语⽂的⼩学⽣不知道“桃花真正是长什么样的状况”,远远达不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教学提⾼学⽣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活能⼒及培养公民思想素养的课程的⽬标和意义。

改变现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学⽣意识到⾃⼰是学习的主⼈,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的学习⽅式去适应新教材,把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转变学习⽅式才会有⾃⼰“思维⽅式、⽣活⽅式甚⾄⽣存⽅式的转变”。

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只有精⼼设计提供给学⽣从事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贴近学⽣⽣活体验和兴趣,创设出⽣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和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发挥学⽣的主体性,才能使⼩学课堂充满⽣机,促进学⽣的良好发展。

师⽣⾓⾊协调,形成合⼒,教学效果就显⽽易见。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精选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精选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在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照下,社会对人才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高素质的人才,各国都对教育提出了改革的期望,这种改革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些要求都明确说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什么是学习方式?它和我们常说的学习方法是不是一回事?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来现实,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新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三)、改变我校教学现状的要求。

从课题提出之初《学生学习行为现状的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看,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导,而且这种接受学习在很多方面已经变为机械学习,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学习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了纯粹的被动和机械记忆。

大大禁锢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和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探究能力。

要为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必须转变现有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有意义的探究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中国教育系统中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项改革对学生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从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讲,还是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讲,都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变化。

首先,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老旧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新课程改革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划分和独立,而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知识进行了整合和融合。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具体学科的学习中,能够将不同学科中的知识进行关联和应用。

例如,数学和科学可以相互补充,语言和艺术可以相互交融。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此外,新课程改革也引入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尽管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学生学习负担的增加。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和项目实施,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次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但目前很多教师还存在这方面的不足,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是制约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变革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课程改革计划应用于实践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方式扮演重要角色。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以看出,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有: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既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深层变革的迫切需要和具体表现,又是实践的动力。

1.以自主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者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相应调适。

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学生基于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它直接来自学生的主体。

对学生来说,其内心深处将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对其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

“要我学”,则是基于学生的外部需求。

这种外部需求有的来自教师,有的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都是外部强加的。

这种毫无责任的被动学习,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也很差。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学习的内在能力,也有独立学习的欲望,即教学中的“我能学”。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很难意识到或根本不相信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或采用固定标准答案的形式,或用其他的方法,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依赖自己,成为教师的附庸。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

同时,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2.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一般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的社会中选择一些问题作
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

探究学习以问题为出发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解
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最终归宿。

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选择,也可以由学生选择。

但是,无论怎样,教师要在探究过程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避免问题选择过窄或过宽,以致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探究学习同时又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相比较而言,接受学习是一种封闭的学习,学习目标单一化,学习过程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评价标准化。

而探究学习注重学习目标的整体化,追求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关注学习的整体目标。

3.以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构建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长期以来,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竞争性学习为主,这种竞争意味着一个成功,另一个就是失败。

学生之间多以单独的个人学习为主,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少,偶尔的合作也带有“扶贫”性质。

合作学习试图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良性合作互动,使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中的人际互动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强调师生之间互动的限制,主张在合作学习中充分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互动。

合作学习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
动,希望通过突出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合作学习的角度看,课堂由于各种互动关系的介入,已经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二、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甚至没有效果。

有些教师营造的课堂教学气氛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又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实现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评估,甚至教师也不知道。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对待传统的学习方式要采取辩证的态度。

接受学习运用得好的擅长讲授的教师,可以主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运用得不好,授课则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

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但运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

因此不能主观认为接受学习就是落后的,探究学习就是先进的。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这就是说,应对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改革。

再次,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能力和技巧。

在新课程实施中,往往一开始讨论或探究,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

在课堂上根本听不到学生在说些什么、说的内容是否与学习有关系,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讨论就算结束。

有的虽然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但课堂上乱哄哄的,整体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最后,教师不清楚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

新课程实施后,现代的学习方式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感到困惑。

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后,有些教师干脆就往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导致学生的讨论缺乏有力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提高教师对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教师要多学习理念知识,另一方面要参加相关部门的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

第二,制定有效的学习方式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其深刻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育自身和社会发展在课程中的反映。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程实施中,师生要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