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软体动物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瓣鳃纲(Lamelibranchia) (底栖、不善活动、滤食生活) (一)代表动物—无齿蚌 (Anodonta) 1. 外部形态 贝壳(前、后、左、右、背、 腹、壳顶、绞合部;生长线) 2. 内部构造 (1)外套膜 (入水管、出水管) (2)足 (斧状,为运动器官)
(3)肌肉 前、后闭壳肌、 前后缩足肌、伸足肌 (4)消化系统 口(两侧有唇片)→食 道→胃(周围有肝脏)→ 肠(迂回于内脏团中)→ 直肠(穿过心脏) →肛门 晶杆:河蚌胃肠之间 的棒状物,位于肠内,前 端突出于胃中,与胃楯下 部相接,可能为储存的食 物。
5. 生长线的形成
由于食物、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套膜的分泌机能,贝壳的生长速 度不同,在贝壳表面就形成了宽窄不同的线,表示动物的生长快 慢。这些宽窄不同的线称为生长线。
(四)消化系统
消化管发达,多数种类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齿舌: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 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伸缩,刮取食物。 消化系统的特点:动物界中最早出现大型消化腺。
外套膜
1.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特有结构。胚胎发育中,躯体背侧 皮肤褶襞向外延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 部或侧面,或包裹整个内脏团和鳃。由内、外表皮和结缔 组织以及少数肌肉纤维组成。 2. 外套膜的作用 ①外层上皮分泌物形成贝壳; ②内层上皮纤毛摆动造成水流,借以完成呼吸、排泄、 摄食等功能。 3.外套腔:位于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的空腔,与外界相通.
七、头足纲(Cephalopoda)
(快速游泳及肉食生活)
(一)代表动物—乌贼(Sepia)
1. 外形 头:5对腕,一对眼,眼下有嗅觉陷。 足:特化为腕和漏斗。 腕:10条,第四对腕为触腕,雄性特化为生 殖腕。 漏斗:为快速运动的动力,上有闭锁器。 躯干:外被肌肉发达的套膜,其内为内脏团。 两侧具鳍,为运动器官。
代表动物:毛皮贝、新月贝、
龙女簪。
三、多板纲(Polyplacophora) 主要特征
体呈椭圆形,背面稍隆,腹面平; 背面有8块呈覆瓦状排列的石灰质贝壳; 头部圆柱状,不发达;足宽大,吸附能力强; 外套沟两侧各有6对以上楯鳃; 后肾管一对; 口腔具齿舌,消化道发达; 次生体腔发达,一心室二心耳; 神经系统近似梯形; 个体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二)腹足纲的主要特征
自由生活,头部发达,具眼和触角; 足发达,叶状;具足腺; 多数种类体外被一个螺旋形贝壳,有的为内壳或无壳。
(三)身体不对称的起源
(四)腹足纲的分类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 海洋、淡水、陆生。 通常具外壳,壳常有厣板,侧脏神经索交 叉成“8”字形; 本鳃简单,位于心室的前方。 如鲍(Haliotis)、马蹄螺、笠贝、骨螺、 钉螺、圆田螺(Cipangopaludina)、东 风螺(Babylonia)等。 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 全部海洋生活。 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8”字形; 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发达,亦有全缺者; 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如泥螺(Bul1acta)、海兔 (Notarchus)、石磺海牛(Homoiodoris) 等。
肺螺亚纲( Pulmonata ) 多栖于陆地或淡水。
有壳或消失; 无鳃,以肺呼吸(右侧 外套膜内壁在壳内形成 “肺”); 头部发达,触角1一2对, 眼生于触角基部(基眼 类)或生于后触角顶端 (柄眼类)。 如椎实螺(Lymnaea)、 大蜗牛(Helix)等。
(5)呼吸器官
鳃的结构:鳃瓣、鳃小 瓣、鳃丝、丝间隔、鳃孔、 瓣间隔、水管、鳃上腔。 鳃上腔:内外鳃小瓣 前后缘及腹缘愈合,背缘 形成的空腔就叫鳃上腔。 水流过鳃的途径:入 水管→外套腔→鳃孔→水 管→鳃上腔→出水管 外鳃腔又称育儿囊。
(6)循环系统 心室→前后大动脉→小动脉→血窦→静脉→肾静脉→肾→ 入鳃静脉→鳃→出鳃静脉→心耳 (7)排泄器官 肾(鲍雅诺氏器) 围心腔腺(凯伯尔氏器)
(九)生殖和发育
大多数雌雄异体,不少种类雌雄异形。 不少种类有螺旋式卵裂。 个体发育中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淡水蚌类有 特殊的钩介幼虫。
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一、单板纲(Monoplacophora) 主要特征
①有一个单一的帽状或匙形的贝壳。 ②有2~8对对称的肌痕。
代表动物——新碟贝(Neopilina galathea Lemche)
(5)神经系统 具有典型的4对神经节。 侧脏神经连索交叉成“8”字形。
(6)生殖系统
♂: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前列腺)→射精管→雄性 生殖孔(右侧触角顶端) ♀:卵巢→输卵管→子宫→雌性生殖孔 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母体产出的是幼体,但 幼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或很少 有营养联系。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卵胎生。
(五)体腔及循环系统
1. 体腔:次生体腔退化,仅残留围心腔、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内 腔。 初生体腔广泛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形成血窦。 血窦:没有管壁包围,仅有一定范围的血流通路。是动物的组织 间隙,其内充满血液。 体腔的特点:真体腔和假体腔并存。 2. 循环系统:有开管式循环和闭管式循环。 特点:具有真正的心脏结构。一般为一心室二心耳。 开放式循环: 动脉与静脉不直接连接,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动脉, 经过血窦再集中于静脉流回心耳,这种循环方式叫做开管式循环。 如:腹足类,双壳类等. 闭管式循环:头足类. 血液无色,但有些种类因血中含血红素血液为红色
代表动物:毛肤石鳖、鳞带石鳖、锉石鳖。
四、腹足纲(Gastropoda)
贝壳1个,呈螺旋状,故又名单壳纲(Univalvia),或“螺类”。 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陆地,为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 足块状,多具螺旋形外壳; 已经记录75000种现存种类和15000种化石种类。
(一)代表动物——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1. 外部形态 壳的外形:壳顶、螺层和体螺层、缝合线、壳口、厣。 区分左旋或右旋。 软体部分外形 头部发达,前端有吻,吻基 部有1对触角。 (雄螺右触角为交接器) 足宽,叶状; 外套膜呈薄膜状; 足背面为内脏团。
2. 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口(口腔内有齿舌)→ 咽→食道→胃(周围有 肝脏)→肠→肛门 (2)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栉状鳃一个 (3)循环系统 心脏一心室一心耳。 (4)排泄系统 肾脏一个,位于围心腔 之前。
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115,000多种,仅次于节 肢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
河 蚬
园田螺
蚶 章 鱼 蛤仔
乌 贼
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的划分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但腹足纲左右不对称。(腹足 纲左右不对称是次生性的,腹足纲动物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 幼体左右对称。) 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 2.身体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头部:口,眼,触手和其它感觉器官 足:运动器官,块状,斧状,拄状长腕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内脏团:内脏器官,如消化,循环,生殖
贝壳单一,圆形而扁; 腹足强大,缩足肌8对; 鳃5~6对; 口前有口盖,口后有扇形触手; 一心室四心耳; 神经系统近似梯形。 现在共发现8种,对探讨贝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二、无板纲(Aplacophora)
主要特征:
体蠕虫状,无贝壳; 体表被具石灰质细棘的角质外皮; 头小,无感觉器官; 心脏为一心室一心耳; 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
五、掘足纲(Scaphopoda)
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两端 开口,故又名管壳类。 海产,多在泥沙中穴居,约350种左右。 常见种类:有大角贝(Dentalium vernedei)、胶州湾角贝 (D.kiaochowwanense)等。
主要特征
①具象牙状长弯管状贝壳; ②头部不明显,头丝有触觉和摄食功能; ③足柱状,能挖掘泥沙; ④无鳃,以外套膜呼吸;心脏一心室,无 心耳; ⑤具一对囊状肾; ⑥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三)瓣鳃纲的分类
1. 列齿目 特征:绞合齿多,同形,排成一列;闭壳肌2个均发达。 常见种类:湾锦蛤(ge)、云母蛤、毛蚶(han)、泥 蚶。
2. 异柱目
特征:绞合齿退化或无绞合齿;仅后闭壳肌发达。 常见种类:贻贝、栉孔扇贝、珍珠贝、江瑶、牡蛎。
3. 真瓣鳃目
特征:绞合齿少或无;闭壳肌2个均发达。 常见种类:珠蚌、帆蚌、蚬、竹蛏(cheng)、砗磲(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che qu)、青蛤、海筍(笋)、船蛆。
(8)神经系统 神经节3对,感觉器官不发达。 (9)生殖和系统发育 雌雄异体,完全不等裂,具特有的钩介幼虫。 (河蚌与鳑鮍鱼的互利关系)
(二)河蚌适应底栖、不善活动和滤食 的特征
①具两瓣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②斧状足可挖掘泥沙; ③头部不发达,唇片激动水流取食; ④胃肠之间具晶杆(过去认为有搅拌食物作用); ⑤开管式循环; ⑥神经系统较简单,感觉器官不发达。
(六)呼吸器官
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 鳃的发生:外套腔内的上皮伸展。 鳃的形态: 楯鳃:塞轴两边均生有鳃丝 栉鳃:鳃轴一侧生有鳃丝 瓣鳃:鳃成瓣状 丝鳃:鳃延长成丝状。
(七)排泄器官
特点:属于后肾。 构成:由腺体部(肾体)和管状部(膀胱)构成。围心腔腺也 有排泄作用。 腺质部分:富血管,肾口具纤毛,开口于围心腔。 管状部分:薄壁管,内壁具纤毛。肾孔开口外套腔。 围心腔腺可排除代谢产物于围心腔,由后肾管排出。
贝壳
一般包被躯体外,有的位于体内,有的缺。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特 点。形态有瓣状、管状、覆瓦状、螺旋状等千姿百态。 1. 贝壳的形状:帽状、螺旋状、管状、瓣状。 2. 贝壳的成分: 95%CaCO3+贝壳素。 3. 贝壳的结构: 角质层(最外):仅有贝壳素构成,透明,薄,具色泽.由外套膜缘生壳突起 分泌形成的,起着保护外壳作用. 壳层(中间层):由角拄状的方解石构成,由外套膜缘背面表皮细胞分 泌而成的 珍珠层(底层):由叶状的霰石构成,这一层由外套膜的整个外表皮细 胞分泌形成.富光泽,不断加厚. 。 4. 人工育珠的原理 天然珍珠是由于外物偶然到达贝壳与外套膜之间,使外套膜受 刺激而分泌珍珠质将外物包围形成。根据这个原理,采用人工插 核技术,将核(通常是一小片外套膜)移植入珍珠蚌(母蚌)切 开的外套膜中,使外套膜受刺激不断分泌珍珠质,产生珍珠。
腺质部分:肾口——围心腔 肾脏:后肾管
(鲍雅诺氏器)
管状部分:肾孔——外套腔
围心腔腺: 排泄物入围心腔
(凯伯尔氏器)
心室 肾口 静脉窦
排出血液和围心 腔腺的代谢产物
1-围心腔 3-心耳
直肠 肾脏
围心腔与肾横断面图
肾的管状部
生殖孔
肾孔
(八)神经系统
四对主要神经节 脑神经节:位于食道背侧,发出神经到头部, 身体的前端司感觉. 足神经节: 位于足的前部 , 它发出神经至足 部,司足的运动和感觉. 侧神经节:发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 脏神经节:发出神经到消化管和其它内脏器 官 在头足类动物中,主要的神经节集中在食道 的周围,形成脑并有软骨包围成为无脊椎动 物高级的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触手,眼,平衡囊等
l.头部 位身体的前端。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分化明显,其上生有 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如田螺、蜗牛及乌贼等;行动迟缓的种类 头部不发达,如石鳖;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已消失,如 蚌类、牡蛎等。 2.足部 通常位于身体的腹侧,为运动器官,常因动物的生活方式不 同,而形态各异。有的足部发达呈叶状、斧状或柱状,可爬行或 掘泥沙;有的足部退化,失去了运动功能,如扇贝等;固着生活 的种类,则无足,如牡蛎;有的足已特化成腕,生于头部,为捕 食器官,如乌贼和章鱼等,称为头足;少数种类足的侧部(即侧 足parapodium)特化成片状,可游泳,称为翼或鳍,如翼足类 (Pteropoda) 3.内脏团 为内脏器官所在部分,常位于足的背侧。多数种类的内脏因为 左右对称,但有的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形,如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