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课文中心思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专项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专项复习1、《古诗词三首》: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2、《桂林山水》: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3、《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4、《七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5、《中彩那天》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文主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文主旨《宿新市徐公店》主旨: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主旨: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
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清平乐·村居》主旨: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译文: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这四句点明了老两口的生活环境脚美,精神愉快。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乡下人家》主旨: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间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季节顺序交又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天窗》主旨: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孩子想象力的赞美。
四下语文中心思想归纳总结

四下语文中心思想归纳总结《四下语文》是一本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等。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对《四下语文》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
整本书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生活和人性的探究中。
教材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种种情景,展示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和渴望。
教材中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纯真。
在小说《春天的朋友》中,人物们通过相互学习帮助,互相关心和尊重,展现了友谊和团结的力量。
教材中的科普内容也是核心思想的一部分。
通过对科学知识的传授,教材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培养了他们的科学观念和研究兴趣。
例如在《科学上的发现》一课中,学生了解了科学家发现铜矿和铁矿的故事,体会到探索和实验的重要性。
教材中还涉及到社会问题和文化传统的内容。
《小燕子和小燕子爸爸》一文讲述了小燕子为了保护家园而奋斗的故事,倡导了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另外,通过《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西方文化中关于自由、奋斗和勇敢精神的价值观。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体验。
教材中的诗歌、童话、寓言等文学形式,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通过对小草小花的描绘,反映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通过对《四下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了解社会、探究科学、体验美感、陶冶情操。
教材中的每个文本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能够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在情感中感受人生,在体验中培养品格。
这些内容丰富多样、立意深远的文章,对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四下语文》是一本富有教育意义的教材,它以生活为素材,以人性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机会。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对社会和文化的理解,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主要内容摘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主要内容摘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文主要内容摘要姓名_________号次______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杨万里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生活的美好品质。
3.《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
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描写农家生活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一翁卷《乡村四月》5.《琥珀》一课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合理的推测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对化石的科学知识。
9.《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园中藤下“我”在母亲膝下的情景,写出了一个温纯善良、体贴孩子的母亲形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归纳总结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中心思想汇总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早春风光,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表达了诗人虽客居他乡却依然闲适的心境。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这首词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2.乡下人家《乡下人家》一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3.天窗《天窗》一文通过叙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丰富想象和慰藉,赞美了孩子们的童真,同时告诫我们:抓住身边一切可以进行想象的机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4.三月桃花水一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陶醉。
第二单元5.琥珀《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
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像,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6.飞向蓝天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告诉我们要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要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要热爱科学、探索未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 译文 中心思想

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中心思想:《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了夏初时乡村的美丽景色和农人的忙碌,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己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中心思想:《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中心思想:《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流露出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日积月累《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四年级下册课文主题解说

本册教材以“自然与科技”为主题,共包含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
其中,课文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在课文的选择上,本册教材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例如,《琥珀》一文通过讲述一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琥珀的发现,揭示了生命的珍贵和时间的价值;《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则让学生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讲故事、写作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口语交际中,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四年级下册课文主题解说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自然与科技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的笔记

以下是一篇关于四年级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的笔记,供您参考:
1. 故事背景:本课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故事。
2. 人物形象:盘古是本文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身形巨大、力大无比的形象。
3. 主要内容:课文中描述了盘古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然后用斧子劈开了天地,最后筋疲力尽而死。
他的身体变成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草木等。
4.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界的探索和想象,以及对于创造和奉献的敬仰。
5. 重点词句:
a. 盘古睡在鸡蛋壳里,一万八千年后醒来,用斧子劈开了天地。
b. 盘古开天地后筋疲力尽而死,他的身体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万物。
c. 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界的探索和想象,以及对于创造和奉献的敬仰。
6. 写作特点:本文运用了夸张、想象等手法,将盘古的形象描绘得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对于自然界的描绘,表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和敬畏。
7. 个人感悟:通过学习本课,我对于古代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感受到了创造和奉献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学习盘古的精神,勇于探索、创新,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完整版)四年级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课文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课后作业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⒈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⒉分析课文的重点段。
从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街头”就不难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当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她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
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课文内容中心思想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中心思想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早春风光,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表达了诗人虽客居他乡却依然闲适的心境。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这首词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2.乡下人家《乡下人家》一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3.天窗《天窗》一文通过叙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丰富想象和慰藉,赞美了孩子们的童真,同时告诫我们:抓住身边一切可以进行想象的机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4.三月桃花水一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陶醉。
第二单元5.琥珀《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
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像,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6.飞向蓝天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告诉我们要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要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要热爱科学、探索未知。
四年级下册第十课第十一课预习

四年级下册第十课第十一课预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白桦》课文笔记,孩子预习的好帮手【作者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
代表作有《变荣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
【中心思想】
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丽,抒发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及对大自然和家乡的喜爱。
【白桦资料】
白桦,树干可高达25米,50厘米粗。
有白色光滑像纸一样的树皮,可分层剥下来,用铅笔可在剥下的薄薄的树皮上写字。
白桦喜欢阳光,耐寒,生命力强,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树孤直,丛植于公园、庭园、池畔均颇美观。
【教材分析】
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①第一节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
一个“涂”字准确表现了白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②第二节写桦树的树叶。
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
挺立的形象。
③第三节总写白桦树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④第四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四下语文课文中心思想总结

四下语文课文中心思想总结四下语文课文共有十篇,内容包括人物传记、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
课文中心思想各不相同,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与创新1. 探索自我:《爱迪生是我邻居》中,描写了发明家爱迪生的奋斗历程,鼓励孩子们勇于探索,实现自己的梦想。
2. 传统与现代:《大闹天宫》中,呈现了孙悟空的英勇形象,并强调了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传达了创新的思想,鼓励孩子们敢于突破传统,追求创新。
3. 传承与发展:《大熊猫的故事》讲述了大熊猫在野外生活的故事,强调了大熊猫作为国宝的重要性,倡导人们保护和传承这一珍稀动物。
二、友善与和谐1. 友谊与帮助:《小鲤鱼跳龙门》中,跳龙门的小鲤鱼靠着同伴的帮助最终成功,故事传达了友谊与互助的重要性,启发孩子们学会与人友善相处。
2. 和谐与共生:《草原两千里》中,讲述了动物们在草原上的生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们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人生与人性1. 探索人生:《舌尖上的城市》中,通过一顿家常菜的制作过程,让小作者学会了对生活的感悟,懂得了珍惜生活,探索人生的意义。
2. 人性的善良:《驴的故事》中,讲述了驴子因为好心帮助牧人而获得保护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有善良的品质,善待他人。
四、励志与自强1. 勇气与毅力:《于丹讲毛泽东》中,通过讲述毛泽东的革命事迹,激发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发扬不怕艰难的精神。
2. 自我超越:《孟浩然,一个了不起的人》中,描写了孟浩然的诗才和为人,鼓励孩子们勇于面对困难并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四下语文课文中心思想较为丰富多样,内容涉及传承与创新、友善与和谐、人生与人性、励志与自强等方面。
通过这些课文,孩子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和教育意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归纳汇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归纳汇总第一单元1.《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同时写出了农民的忙碌,表达了对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2.《乡下人家》一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3.《天窗》一文通过叙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丰富想象和慰藉,赞美了孩子们的童真,同时告诫我们:抓住身边一切可以进行想象的机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4.《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描写江南春水的散文。
课文运用诗一样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陶醉。
1.《琥珀》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
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像,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一抹幽兰2.《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告诉我们要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要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要热爱科学、探索未知。
小学语文全册课文中心思想

三年级上册 (1)三年级下册 (3)四年级上册 (5)四年级下册 (10)五年级上册 (13)五年级下册 (16)三年级上册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3、《爬天都峰》通过写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灰雀》讲述了(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告诉我们(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5、《小摄影师》通过写(高尔基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特许一个小男孩为他照相的故事),赞扬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奇怪的大石头》描写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我懂得了(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风筝》描述了(“我”童年时候的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说明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幸福,童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秋天的雨》描写了(秋天的到来,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花钟》主要写了(作者观察后,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以及之所以不同的原因)。
表现出了(作者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也告诉(我们要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
《蜜蜂》写(“我”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能力,从自家花园蜂窝捉了20只做试验,结果有17只准确无误飞回家,但“我”无法解释蜜蜂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走月亮课文的中心思想

走月亮课文的中心思想:《走月亮》是昊然写的一篇文字优美、意境幽远的抒情散文,文章从孩子的心灵感受出发,描绘了一幅秋天月夜下的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充满了童真气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本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扩展资料:《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
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阿妈深深的爱和对走月亮的喜爱。
四年级下册学霸笔记19课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学霸笔记19课的整理:
课文标题:寓言两则
1.课文简说:
《寓言两则》包括《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传达了深刻的道理。
2.生字词:
课文中有很多生字词,如“寓、则、窟、窿、叼、盘、绑、撒、转、硬、答”等。
3.重点句子:
(1)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2)有人坐在车上,方向盘旁边挂着弹弓,马鞍左边口袋装着辔头,右边口袋装着鞭子。
(3)那个坐车的人说:“我心思集中在想跑得快点,赶回家用晚膳,哪里顾得了马跑得歪斜不定呢!”
4.中心思想: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在错误面前,要及时改正,避免更大的损失;
《南辕北辙》则告诉我们,做事要认真,不能一心二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课文中心思想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诗人以轻
快地笔触,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
美景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桂林山水》描写桂林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的水的特点是:奇、秀、险。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了“路上-洞口-外
洞-孔隙-内洞-出洞”的过程。
写外洞的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
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写内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
写孔隙则
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真实写出窄小的特点
第二单元:
《中彩那天》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母亲的
话是: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行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万年牢》中三处“万年牢”,表现了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
《尊严》使我们懂得了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
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第三单元:
《自然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第四单元
《夜莺的歌声》一文写了“歌声诱敌、麻痹敌人、诱敌深入、传递敌情、歼灭敌人、继续战斗”几个部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份信,体会作者所表达
的情感——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①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
只要有罪恶的子
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
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②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
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第五单元:
《触摸春天》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八岁的盲童安静奇迹般地捉住了一只蝴蝶,并
且在细细地感受到春光后,安静又把这只蝴蝶给放飞了。
这给故事所给予孩子们的真切的感
受是: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
①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
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悄然”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神奇”是非常奇妙;“灵性”是指智慧、聪明才智。
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
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
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
摄取、所捕捉。
②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
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
这里用来描写双目失明的安静,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
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
“弧线”是指圆周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这里用来形
容安静心中想象的蝴蝶飞走时的画面。
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
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③“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使我们懂得了每一个
人都拥有生活得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命生命》用飞蛾求生、瓜苗砖缝生长、倾听心跳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
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六单元:
《乡下人家》通过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六个画面,描绘了一幅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
村活,表现作者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乡村四月》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还是画家,他通过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第七单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使我们懂得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要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神贯注》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第八单元
《纪昌学射》使我们懂得了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基本功入手。
学习要有恒心和毅力。
《扁鹊治病》使我们懂得了要防微杜渐,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普罗米修斯》赞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