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与友人书》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友人论学书【明】顾炎武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

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所罕言也。

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

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

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学”。

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

”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

”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学。

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

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祧【ti āo】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

谓“不忮【zhì忌恨】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

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耻之于人大矣。

”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与友人论学书及翻译

与友人论学书及翻译

与友人论学‎书〔清〕顾炎武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於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逹‎.」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於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於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於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於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於技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於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於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於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译文】:近来,我南来北往‎,承蒙朋友认‎为我年长一‎点而来请教‎,这好像是向‎盲人问路一‎样。

与人书(六)顾炎武生平文言文翻译

与人书(六)顾炎武生平文言文翻译

与人书(六)顾炎武生平文言文翻译
顾炎武
原文: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

赤豹,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

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

《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

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

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

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译文:
有生以来所认识了解的朋友,因为贫穷或以为衰老而渐渐丧失志气的人,十个人中就有八九个。

史可程是一位君子,长时间居住在江东,有没有丧失志气的感叹呢?过去在泽州的时候,得道我的一首诗,读后深有感出,于是给我回信说:“年纪大了就要休息了,能没有倦怠吗?”这句话说得不对。

孔子“回去吧回去吧”,没曾有一天忘记天下大事。

所以君子的学习,指导死了才会停下来。

古诗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翻译赏析

古诗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翻译赏析

古诗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翻译赏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出自《与友人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释】(1)孤陋:片面、浅陋。

(2)觉:自觉。

(3)域:地方。

(4)资:盘缠。

(5)审:详细。

审问:详细考究。

(6)稽:探究,考察。

(7)庶几:差不多。

(8)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9)邑:地方,(10)丘:孔丘,即孔子。

(11)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2)勉:勤勉,努力。

[1](13)为学;做学问(14 )方:地方(1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16)犹当:还应当(17)济:有利(18)丘:孔子。

翻译: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OrG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赏析】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

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翻译

翻译

《与友人书》译文人们(求学)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

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自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

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佣)车马的盘缠,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

如果既不出门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需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学习吗?课外阅读译文王冕,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进入学堂听学生念书,听完了便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忘记了他的牛,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践踏了田地,父亲生气了,用鞭子打王冕,过后他仍然像以前那样。

母亲说:“孩子这样着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夜里偷偷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此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儒生,性韩的大学者死后,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姓韩的大学者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赡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回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

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古诗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翻译赏析

古诗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翻译赏析

古诗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翻译赏析“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出自《与友人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OrG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释】(1)孤陋:片面、浅陋。

(2)觉:自觉。

(3)域:地方。

(4)资:盘缠。

(5)审:详细。

审问:详细考究。

(6)稽:探究,考察。

(7)庶几:差不多。

(8)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9)邑:地方,(10)丘:孔丘,即孔子。

(11)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2)勉:勤勉,努力。

[1](13)为学;做学问(14 )方:地方(1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16)犹当:还应当(17)济:有利(18)丘:孔子。

翻译: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赏析】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

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顾炎武《与友人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顾炎武《与友人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顾炎武《与友人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顾炎武《与友人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顾炎武《与友人书》原文及翻译顾炎武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

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顾炎武《与友人书》2、顾炎武《廉耻》原文及翻译译文顾炎武《廉耻》原文及翻译顾炎武原文:吾观三代①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雕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②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原文及翻译顾炎武原文: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

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

性与天道,子贡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

”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

”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学。

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

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

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

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何?曰“博学多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与友人论学书阅读答案_文言文与友人论学书翻译赏析_作者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阅读答案_文言文与友人论学书翻译赏析_作者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阅读答案_文言文与友人论学书翻译赏析_作者顾炎武文言文《与友人论学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

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1],往往言心言性[2],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

性命之理,着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

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

”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

”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

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

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

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

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

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

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古诗与友人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友人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友人书翻译赏析《与友人书》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顾炎武。

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释】(1)孤陋:片面、浅陋。

(2)觉:自觉。

(3)域:地方。

(4)资:盘缠。

(5)审:详细。

审问:详细考究。

(6)稽:探究,考察。

(7)庶几:差不多。

(8)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9)邑:地方,(10)丘:孔丘,即孔子。

(11)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2)勉:勤勉,努力。

[1](13)为学;做学问(14 )方:地方(1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16)犹当:还应当(17)济:有利(18)丘:孔子。

翻译: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OrG/b/266htm,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赏析】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

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顾炎武《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顾炎武《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顾炎武《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选文,回答问题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①[资]盘缠。

①[审]详细。

①[稽]探究、考察。

①[庶几]差不多。

①[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①[邑]地方,①[丘]孔子。

①[勉]勤勉,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欲穷其林B.若既不出户/木兰当户织C.虽有子羔之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D.夫以孔子之圣/禽鸟知山林之乐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A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3.①为学不进则退,①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①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解析】1.A.贫穷/穷尽。

B.都是“门”。

C.都是“即使”。

D.都是助词,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

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应为: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

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与友人论门人书》是由顾炎武编写的一篇散文,作品出自《亭林诗文集》。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资料,仅供参考。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与友人论门人书作者:顾炎武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

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

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

”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而况于今日乎?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

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

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

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

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

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

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

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

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

鄙哉硁硁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

高明何以教之!——据《四部丛刊》本《亭林诗文集》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翻译拜接来信,内容殷勤恳切,怜念我年龄的衰老,而痛惜我的学业没有传人,这番心意十分深厚。

与友人论学书

与友人论学书
现在的君子们却不这样,他们积聚了宾客门人求学的多到几百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就像论语里说的, “就像草木一样种类繁多,应该加以区分。”可是他们却不分差别一概只是谈心谈性。丢弃了“多学而增长见 闻”,来奢求“一以贯之”的方法;抛开了天下的穷困不谈,而整天讲所谓“危微精一”的空说,这一定是他的 道要高于孔夫子,而他的门人弟子一定是要比子贡贤德了,他们是跳过孔子而直接尧舜二帝的心传了。我对他们 的做法是不敢领教的。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据近人考证,写于康熙六年,题中“友人”指张尔歧诸人。张尔歧,字稷若,山东济阳人,明遗民,对经学 很有研究。顺治十四年,顾炎武北游至济南,与他一见定交。以后两人时有书信往来。张尔歧读了此书后极有感 慨,随即写了答书。
作品鉴赏
作品鉴赏
顾炎武力倡“文须有益于天下”,立言之旨首先应当做到为时为事而作。这篇论学书的第一节,作者首发浩 叹,开门见山地说明此书是为批判百余年来的不正学风而作。宋明理学家特别是王阳明心学末流“以明心见性之 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日知录》卷七)在顾炎武看来,这股学风历时久,影 响大,危害深,所以对它深恶痛绝。他甚至指出,魏晋清谈,导致五胡乱华,今日清谈,招来明朝覆亡。正因为 如此,他的抨击异常来。
言心言性:这是指宋、明理学家所讨论的哲学范畴。
“命与仁”二句:《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性与天道”二句:《论语·公治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 得而闻也。’”子贡,孔子弟子端木赐。
“性命之理”二句:《易传》:《周易》中解释经的部分,包括《彖》、《象》、《系辞》、《文言》、 《序卦》、《说卦》、《杂卦》。《易传》中有讲性命的话,如《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 顺性命之理。”又如《乾卦》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尺速之别; 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夭寿之属是也。”

与人书顾炎武文言文翻译

与人书顾炎武文言文翻译

与人书顾炎武文言文翻译1. 《与人书一》译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于天下。

【字词注释】①选自《与友人书》,顾炎武。

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

③方;地方。

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

习:沾染。

⑤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

⑥资:费用。

⑦犹当:还应当。

⑧审问:详细考究。

⑨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

稽:合。

⑩庶(sh))几:差不多。

(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

(12)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

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

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诗文翻译】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

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

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

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2. 文言文翻译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译文>>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书信鉴赏·友书·与友人论学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与友人论学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与友人论学书》注释与鉴赏《书信鉴赏·友书·与友人论学书》注释与鉴赏清·顾炎武比往来南北①,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②。

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③,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④。

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⑤。

性命之理,著之《易传》⑥,未尝数以语人。

其答问士也⑦,则曰:“行己有耻⑧。

”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⑨。

”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⑩,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⑪。

”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⑫。

”颜子之几乎圣也⑬,犹曰:“博我以文⑭。

”其告哀公也⑮,明善之功⑯,先之以博学。

自曾子而下⑰,笃实无若子夏⑱,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⑲,切问而近思⑳。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㉑。

”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

舍多学而识㉒,以求一贯之方㉓;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㉔。

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㉕。

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㉖,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㉗。

以伊尹之元圣㉘,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㉙。

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㉚,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㉛。

”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㉜,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

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㉝,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

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最新2018】顾炎武与友人书-范文模板 (5页)

【最新2018】顾炎武与友人书-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顾炎武与友人书篇一:顾炎武《与友人书》顾炎武:《与友人书》:“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13)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14,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15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16乎?”字词注释:1选自清代顾炎武《与友人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

③方;地方。

指某地。

④染:沾染。

习染:染上某种的习气。

⑤域:地方穷僻之域:形容贫困偏僻的地方。

⑥资:盘缠、资费、费用。

无马车之资:不具备广结交友的条件⑦犹当:还应当。

并且应当。

⑧审问:详细考究。

审:详细。

犹当博学审问:进行广博的学习,详尽的考究⑨稽:探究,考察,相合。

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

与稽:进行探讨⑩庶(shù)几:差不多。

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

12子羔原宪: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

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3济:帮助,有利,有好处, 14邑:地方15丘:孔子16勉:勤勉,努力。

原文翻译: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而自己还不知道。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路费(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得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探求(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对着墙壁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顾炎武《与友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顾炎武《与友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顾炎武《与友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顾炎武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欲穷其林B.若既不出户/木兰当户织C.虽有子羔之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D.夫以孔子之圣/禽鸟知山林之乐(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A(2)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3)①为学不进则退,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一词多义【解析】【分析】(1)A.贫穷;穷尽。

B.门。

C.即使。

D.的。

(2)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应为: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结合短文相关语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启示即可。

如:①为学不进则退,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参考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与友人论学书及翻译

与友人论学书及翻译

与友人论学书及翻译第一篇:与友人论学书及翻译与友人论学书〔清〕顾炎武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於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逹.」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於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於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於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於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於技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於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於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於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译文】:近来,我南来北往,承蒙朋友认为我年长一点而来请教,这好像是向盲人问路一样。

古诗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翻译赏析

古诗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翻译赏析

古诗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翻译赏析“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出自《与友人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释】(1)孤陋:片面、浅陋。

(2)觉:自觉。

(3)域:地方。

(4)资:盘缠。

(5)审:详细。

审问:详细考究。

(6)稽:探究,考察。

(7)庶几:差不多。

(8)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9)邑:地方,(10)丘:孔丘,即孔子。

(11)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2)勉:勤勉,努力。

[1](13)为学;做学问(14 )方:地方(1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16)犹当:还应当(17)济:有利(18)丘:孔子。

翻译: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OrG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赏析】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炎武《与友人书》原文及翻译
顾炎武
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

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
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