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财政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财政学》PPT课件
(2)转移性支出:消费性补贴可直接增加消费者的可 支配收入,鼓励消费者增加消费需求。生产性补贴可直 接增加生产者的收入,从而提高生产者的投资和供给能 力。因此,在有效需求不足时,主要增加消费性补贴; 在总供给不足时,主要增加生产性补贴。
第三节 中国财政政策实践
一、改革开放初期 二、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后的时期:从紧财政政策 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积极财政政策 四、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稳健财政政策 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积极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目标及工具
一、财政政策目标 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
平分配等 二、财政政策工具 预算:调整和变动预算支出结构 税收:调整税种、征税范围、税率、税收优惠措施 公债:调节国民收入使用结构及流通中货币量 财政投资: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影响产业结构 财政补贴:影响价格 公共支出:调节生产和消费、产业结构、收入分配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含义 财政政策类型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
中国财政政策实践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类型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是国家以一定的财政经济理论为依据,为实现预定 的目标而规定的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的基本规则。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 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动能 三、财政政策的主要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目标及工具
(1)购买性支出:可以扩大或缩小社会总需求,调整 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社会投资环境,以刺激私人投资。 政府通过消费政策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社会总需求,引 导私人生产发展方向,调节减,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增减。

第十五讲 财政政策 《财政学》PPT课件

第十五讲  财政政策  《财政学》PPT课件

财政学 第十一讲
8
相机抉择与自动稳定器
▪ 实践中,财政政策的制定采取了两种方式:
• 相机抉择 • 自动稳定器
▪ 所谓相机抉择,就是政府总是根据当前或 预计未来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对策。
• 如果政府观察到经济有衰退迹象,就采取扩 张性政策
• 如果观察到经济过热,就采取一定的紧缩性 政策
财政学 第十一讲
• 技术、物质和人力资本、基础设施 • 这些变量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的源泉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4
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5
财政学 第十一讲
14
挤出效应
▪ 上面对政策乘数的分析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即假定利率不变
▪ 但实践中,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 导致利率上升,因而财政政策效应就会打折扣
▪ 这是因为,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水平 提高将会导致私人投资下降,从而产生所谓的 “挤出效应”
▪ 对此,我们可以利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
▪ 简言之,经济增长就是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3
经济增长的源泉
▪ 一国的总生产函数写作:
Y AF(K, L, H,G)
• 其中A表示知识(技术进步),K表示经济中 的物质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数量,H表示 人力资本投资,G表示政府提供的公共基础设 施服务。
▪ 由于我们关心的是人均GDP,因而真正对 经济增长起作用的变量是:
接近或等于潜在产出(YP)的目标 ▪ 基本的思路就是调节总需求(AD),通
过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来实现上述目标。
财政学 第十一讲
4
图2 总需求的移动
财政学 第十一讲
5
总需求的移动

财政政策(PPT 8页)

财政政策(PPT 8页)
–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
• (二)时滞的影响(Time Lag):使政策收到相反 效果
–1、认识时滞 –2、行动时滞 –3、影响时滞
• (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效应 • (四)居民预期
–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
• 2、政府转移支付: –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TR↑→DPI↑→C↑→AD↑
•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 案例:(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经济上和政治 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标准,并对牛奶及奶制品的 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是法律 规定的购买多余奶制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格下限) 的单位,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干牛奶----大约是 每年消费量的10%。目前的价格下限是每磅13美分。
– (1)具体操作:造成财政赤字后,政府委派财政部发行公债,卖给 中央银行;央行支付货币给财政部,财政部用货币进行各项支出, 刺激经济;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公债,调节经济。
– (2)在美国的演绎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
• 1、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 • 2、公式:
财政政策(PPT 8页)
公债
• 1、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府
• 2、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 –(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 –(2)中期公债:1~5年 –(3)长期公债:5年以上,40年,永久
• 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债哲学 –(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 –(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

财政政策ppt课件

财政政策ppt课件
影响货币供给量 公债发行量大,货币供给量减少较多,利率上升较大, 总需求减少较多 公债发行量小,货币供给量减少较少,利率上升较小, 总需求减少较少
公债既是财政政策,又具有货币政策作用
12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大为减少, 原因有二: 自动调节指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 经济活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 主动调节指政府有意识地进行所谓反周期的相 机抉择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9
三 财政收入
税收 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 定量税 变动税收总量,刺激总需求 比例税 社会总需求水平过低时 ▪ 降低税率,引致社会总需求增加 社会总需求水平过高 ▪ 提高税率,引起社会总需求降低
10
三 财政收入
发行公债
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是政府用信 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经济 萧条
收入 减少
结论:经济萧条时, 政府税收的自动减少, 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税收 自动 减少
需求 下降
可支 配收 入降 速减

衰退
抑制 需求 过度 下降
17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转移支付主要指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 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都有一定的发放 标准,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多少主要取决于失 业的人数多少
18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经济 高涨
收入增 加
需求 上升
结论:经济高涨时,
转移支付的自动减少,
起到抑制经济过热的 转移支
作用
付减少
可支配 收入增 速减缓
通货 膨胀
抑制 需求 过度 上升
19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原理
一、财政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原理
一、财政政策概述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二)与财政政策相关的几个概念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
一、财政政策概述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国家以一定的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
为实现既定时期内的经济社会总体目标,而对 政府支出和收入等各种财政手段的选择以及综 合运用。 (1)财政政策以一定的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 (2)财政政策以多重的宏观经济指标为目标。 (3)财政政策是多种财政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
二、中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一)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 (二)200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
(3)经济稳定和增长。
二、财政政策原理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原理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原理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原理
1.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容。 (2)巴罗“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 (3)对凯恩斯主义的冲击。
2.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1)“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的原因。 (2)“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的结果。 (3)结论。
(二)与财政政策相关的几财政政策。 (3)“充分就业预算”政策。 (4)“自动稳定器”政策。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并且 有意愿工作的人,都能够按照现行工资水平得 到工作。
(2)物价稳定。物价相对稳定,可以理解为避 免过度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而通货膨胀是 实际经济领域中更为普遍的现象,一般把通货 膨胀界定为一个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或者说 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原理
1.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的反驳
2.新凯恩斯主义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 (1)政府购买的效应 (2)政府征税的效应

最新经济学基础第十二章-财政政策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经济学基础第十二章-财政政策教学讲义ppt课件
11
MPC和MPS
关系:MPS = 1 – MPC
IN GOD WE TRUST
MPS = .25
IN GOD WE TRUST
IN GOD WE TRUST
IN GOD WE TRUST
MPC = .75
12
乘数效应
乘数是最初的总支出的变化所引起的总支 出的无数次循环开支后总额的倍数。
K=1-M1 PC
痛经
1.气滞血瘀:气海、地机、太冲(加热疗) 2.寒湿凝滞: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 3.肝肾不足:肾俞、肝俞、血海、三阴交、
太溪。 4.气血虚弱: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
三阴交。 5.中极、次賿---热疗法
(十四)产后宫缩痛 1. 关元、合谷;2.十七椎、腰阳关、三阴交(加热疗) (十五)产后乳少 1. 气虚血弱:膻中、乳根、脾俞、胃俞、足三里(加热疗) 2. 肝郁气滞:太冲、内关、膻中、乳根(热疗)、少泽; 3. 对证选穴:膻中、乳根(热疗)膻中、少泽(热疗)。 (十六)产后血晕 1. 血虚气脱: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2. 寒凝血瘀:中极、阴交、三阴交、支沟、公孙。 (十七)产后腹痛 1. 血虚:关元、气海、膈俞、三阴交、足三里(加热疗) 2. 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 3. 血瘀: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 (十八)绝经期综合征 辩证选穴: 1. 肝阳上亢: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2. 心血亏损:心俞、脾俞、肾俞、三阴交。 3.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加热疗) 4. 痰气郁结:中脘、膻中、气海、丰隆、三阴交。
只要MPC大于零的,消费者将会将减税的一部分用 于消费。最初的消费增加=MPC×减税额 总需求累积增长的数额等于最初减税数额的倍数。 支出的累积变化=乘数×最初消费的变化

财政政策 ppt课件

财政政策  ppt课件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 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 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 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 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 波动的财政政策,是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 数额的公共投资使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 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 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 方面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 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 基本财政政策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的财 政政策,也称其为长期性财政政策。
• 一般性财政政策(或曰中短期财政政策)则是在 一个特定时期内发挥作用的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财政的基本特 点,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 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 协调功能 控制功能 稳定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 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挥引导作用。
它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
案例:罗斯福“新政”——于危难 之中挽救美国的财政政策
•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 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 片歌舞升平,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 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 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 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 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 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 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 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 到1700万以上,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农 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 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财政政策PPT课件

财政政策PPT课件
• 行政时滞:财政当局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 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
• 以上两种时滞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单位没有 关系,称之为内在时滞。
• 决策时滞: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结果提交立法机 构审议通过所占用的时间。
• 执行时滞: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 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经历的时间。
• 效果时滞:指政策正式实施至已对经济产生影 响所需要的时间。
政策通过降低准备率、利率等手段扩大货币供 给,对总需求的刺激最大,但有通货膨胀的危 险。 • 2、“双紧”政策。财政政策增收减支,货币 政策通过提高准备率、利率等手段压缩货币供 给,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但有发生通货 紧缩和经济停滞的危险。
• 逆向搭配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松紧”或“紧松”的 方式相互配合。何者为松,何者为紧,取决于 当前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是什么。如果以解决 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以“紧”的货币政策为 主。如果以解决经济增长或产业结构失调为主 要目标,则以“松”的财政政策为主。
财政货币政策的时滞
❖ 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其实施一般 会产生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 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
三、财政货币政策的时滞

内在时滞
外在时滞
机 抉


认识时滞 行政时滞 决策时滞 执行时滞 效果时滞 政





问题
认识
行动
决策
执行
效果
• 认识时滞: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 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这 段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 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
• 2、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运用赤字财政政策 时,如果使用货币化融资,会直接扩大货币供 应量;使用债务融资,如果促进了M2向M1的转 化,也会扩大货币供应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 可容纳的空间。
• 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和紧缩
• 对策:1)针对需求过旺或不足造成的,采 取需求管理(调整投资支出、控制工资增 长)2)针对结构性摩擦造成的,调整经济 结构2020/12/09 Nhomakorabea6
• (三)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
• 潜在GDP:在保持价格稳定情况下所能生产最大 产出量,即国民经济按潜在产出能力运行时,产 出水平高,失业率低,且价格稳定。
凯恩斯主义)
• 1)观念的转变 主张政府干预 • 2)目标的转变 目标多重 • 3)手段不同(不仅有税收。还有预算、支
出、公债、补贴)
2020/12/09
2
• 3.我国财政政策 • (1)计划经济体制下 • 1)服从于一个国民经济计划 • 2)直接调节 • 3)内容单一 • (2)市场经济下 • 1)财政政策的内容、手段目标更丰富 • 2)调节功能更重要 • 3)财政政策的运用和操作的难度更大 • (3)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问题与以下因素有关
教育和公共卫生
• 2.如何提高:财政加大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关注民生, 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020/12/09
8
• 四、财政政策工具 • (一)税收 • (1)宏观税率 • 适度 • (2)税负分配 • 1)政府部门 税种和税率 • 2)市场活动 税负转嫁 • (3)税收优惠与税收惩罚 • 1)税收优惠:减税、免税、宽限、加速折旧建立保税区 • 2)惩罚性措施:报复性关税、双重征税、税收加成、征
• 1)挤出效应 • 2)货币效应 • 3)收入效应
2020/12/09
12
• 五、财政政策类型
• (一)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财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 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 1)税收 的自动稳定效应 • 2)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2020/12/09
• 1)地方政府的政策抵制 • 2)政策攀比行为
2020/12/09
4
• 三、财政政策目标 • (一)适度的经济增长 • 1.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4.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5.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2020/12/09
5
• (二)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13
•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1)汲水政策 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
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 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
• 1)是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 • 2)载体是公共投资 • 3)规模有限 • 4)短期
2020/12/09
14
• (2)补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向调 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2020/12/09
15
• (二)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 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政策、紧缩政策和中 性政策
• 1.扩张政策
• (1)增加财政支出
• (2)减税1)流转税 扩张效应体现在供给 方面2)所得税扩张效应体现在需求方面
• (3)扩张性财政政策可导致财政赤字
2020/12/09
16
• 2、紧缩性财政政策 • 1)减少财政支出 • 2)增税 • 3)等同于盈余政策 • 3。中性财政政策 • (1)定义 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 自然失业率 是价格和工资水平处于均衡状态的失 业率,也是经济运行中可以维持的最低失业率。
• 我国如何控制失业率:
• 1.三条社会保障线
• 2.教育和职业培训
• 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2020/12/09
7
• (四)收入的合理分配 • 1.为什么 • 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 2.措施 • 1)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 (五)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 1.社会生活质量 :公共安全、环境质量、基础研究、普及
• 政策目标导向、政策主体的摩擦、政策工具运用、政策传 导机制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
2020/12/09
3
• 二、财政政策主体 • 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者,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 • 1.改革前,中央政府是政策制订者,地方政府是
政策执行者。
• 2.改革后,地方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地方政府是 中央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地方政策的制订者
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 (2)要求财政收支平衡,但预算收支平衡或均衡财政政 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 1)总量平衡下,可进行结构调整 • 2)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收滞纳金
2020/12/09
9
• (二)公共支出 • 1、购买性支出 • 2.转移性支出 • 如财政补贴、税式支出
2020/12/09
10
• (三)政府投资 • 1.政府投资的定义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
它最终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 2.政府投资项目: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 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的公共 设施、基础性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 1)在经济繁荣时,增收减支
• 2)在萧条时期,减收增支
• (3)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
• 1)汲水政策仅在萧条时,补偿政策是全面的干预政策 (通货膨胀、萧条)
• 2)汲水政策的工具政府投资,补偿政策不仅用投资,还 有税收、转移支付
• 3)汲水政策不能是超额的,补偿政策可以是超额
• 4)汲水政策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补偿政策是总需求
16财政政策
• 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 •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 1.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
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 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 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 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2020/12/09
1
• 2.财政政策的历史发展 • (1)我国古代财政政策思想 • (2)现代财政政策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
• 3.政府投资的作用 • 1)政府投资自身的投资效应 • 2)政府投资在“基础瓶颈” 下的乘数效应 • 3)在计划经济下,政府投资并不完全具有上述乘
数效应
2020/12/09
11
• (四)国债
• 国债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 用制度发展,国债成为调节供求、协调财 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