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7-18(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教学教案

电路分析教学教案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导线、开关等
实验步骤:按照电路图连接器材,观察 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 果,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遵守实验规 则,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总结与回顾
回顾电路分析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总结电路分析的 方法和技巧
回顾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难点和 易错点
Prezi:在线演示软件,支持多 种动画效果,适合制作动态PPT
Google Slides:谷歌推出的在 线演示软件,支持多人协作,实
时更新
实验设备与器材
示波器:用于 观察和分析信 号的波形
电源:提供 稳定的电压 和电流
电阻:用于 控制电流和 电压
电容:用于 存储电荷和 滤波
电感:用于 产生磁场和 电感效应
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 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电路 分析的兴趣和热 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团队 合作能力和沟通 技巧
增强学生的自信 心和自我效能感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电压:电势差,单位为伏特 (V)
电容:储存电荷的物理量, 单位为法拉(F)
电源:提供电压或电流的装 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变压器:用 于电压变换 和阻抗匹配
网络资源与在线学习平台
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电路分析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习题等 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等,提供电路分析课程和实践操作 互动学习: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实时反馈: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THANKS
电路仿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如Multisim、Proteus等

电路分析教案

电路分析教案

电路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节点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的具体应用;3. 熟悉使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4. 能够解答与电路分析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路分析的重要性;- 电路元件的分类和特性。

2. 节点电流法的应用:- 节点的概念和节点电流的定义;- 使用节点电流法分析简单电路的步骤;- 实例演练。

3. 支路电压法的应用:- 支路的概念和支路电压的定义;- 使用支路电压法分析简单电路的步骤;- 实例演练。

4.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基尔霍夫定律的表述和理解;- 使用基尔霍夫定律解决电路分析问题的步骤;- 实例演练。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支持。

2. 示范法:使用实例演练的形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解析法:对学生在实例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场景的例子引入电路分析的概念,并解释其在电子工程中的重要性。

2.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分析电路元素的分类和特性,例如电阻、电容和电感;- 介绍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3. 节点电流法的应用:- 通过示意图演示节点的概念和节点电流的定义;- 解释使用节点电流法进行电路分析的步骤,包括建立方程组和求解未知变量的方法。

4. 支路电压法的应用:- 通过示意图演示支路的概念和支路电压的定义;- 解释使用支路电压法进行电路分析的步骤,包括建立方程组和求解未知变量的方法。

5.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介绍基尔霍夫定律的表述和理解;- 解释使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的步骤,包括建立方程组和求解未知变量的方法。

6. 综合练习: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电路分析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6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6

结论: 1.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有效值关系为 U X C I
1 I C
2.电容元件上电压的相位比电流的相位滞后 90°,即 u i 90 建立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如图 3-10(b)。设 i 0 ,得相量图如图 3-10(c)。 容抗:表征电容对正弦电流“阻碍”能力大小的一个参数。 公式: X C
教学目标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目标群体
1、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知识 2、掌握了高中物理的电路知识。 多媒体教室 项目教学法、实际案例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电容元件正弦交流电路 图 3-10(a)是一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I C u + -jXC U -
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 时间 安排
时间 安排 将 i 记为:
教学过程设计
i 2I sin(t i )
则:
I CU 90 C 90 U jC U j I i u u u
XC 1 1 C 2fC
U u XC
式中

U U u
jX I 这样我们就得到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U C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
教师:张涛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学习内容 第 12 周 周2 1-2 周 5 1-2 周 5 3-4 上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课时 2 序号:16
P14 电气 6、5、4 班 纯电容电路元件的正弦电路 专业能力
1.掌握纯电容电路电学量的关系; 2.知道纯电容电路的简单应用。 1.培养学生掌握纯电容电路电学量的基本分析法和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2.注重对学生探究科学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合作 C 2fC

电路分析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电路分析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电路分析实验教程教学设计本文介绍一种针对电路分析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电路分析实验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基本电路元件的作用和特性;2.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熟练地进行电路实验操作;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教学步骤本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步骤:预习、实验、总结。

步骤一:预习在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电路分析的理论知识,并提交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1.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作用;2.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电路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二:实验在实验室内,讲师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实验教学:1.讲解电路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演示电路实验的操作过程;3.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4.分组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5.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进行分析和理解。

本教学设计中的电路实验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电路元件的测量和分析;2.电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和分析;3.电路功率和能量的测量和分析;4.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的测量和分析;5.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测量和分析。

步骤三:总结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1.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3.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体会和感想;4.对电路分析实验教学进行评价和建议。

教学评价为了对本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对预习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态度;2.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能;3.学生对电路分析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学生对电路分析实验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等。

(2)掌握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3)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表,并能正确读取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4)能够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布情况,并能运用等效节点法、去表法等简化电路分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如分类、比较、归纳等,对电路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等。

2.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3.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

4. 电路分析的方法:等效节点法、去表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二、探究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1. 串联电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2. 并联电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学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1.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了解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等。

2.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了解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等。

四、电路分析的方法1. 等效节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学习等效节点法,掌握如何简化电路分析。

2. 去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去表法,掌握如何简化电路分析。

五、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电路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六、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电路知识,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分析的方法。

电路分析教案

电路分析教案

电路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掌握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3)学会使用基本工具进行电路连接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2)学会用公式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实验器材。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1)电路的定义;(2)电路的组成;(3)电路的状态。

2. 电路的基本元件(1)电源;(2)开关;(3)电阻;(4)电流表;(5)电压表。

3. 电路的连接(1)串联电路;(2)并联电路;(3)混合电路。

4. 电路的测量(1)电流的测量;(2)电压的测量;(3)电阻的测量。

5. 电路的基本定律(1)欧姆定律;(2)基尔霍夫定律。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及其作用,讲解电路的连接方法;3. 实验: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验证电路定律;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元件作用;2. 学生能正确进行电路连接,并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3. 学生能运用电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六、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教学环节:讲解与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教学时间安排:课时共计2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教学难点:电路定律的运用和计算;2. 解决策略:通过具体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电路定律,用实例巩固计算方法。

八、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的学习效果;2. 反思方法:通过学生反馈、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3. 反思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电路分析教学设计

电路分析教学设计

电路分析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路分析教育中涉及到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丰富和深化。

作为工科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电路分析不仅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随着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增长和工作实践的深入,电路分析教学应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工业领域的发展和需求。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电路分析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逐步掌握电路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加深对各种电路的特点和性能的理解和认识,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分析和开发方法,提高其对电路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

在此基础上,将其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应用到各个相关领域,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应当针对学生层次、特点以及未来职业规划与发展,升华其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

教师需要通过调查访谈、设计调整课程计划等方式,查明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从而设计出学生所需要的课程。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可以将电路分析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两个环节:1. 理论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元件和电路参数、基本电路分析法、电路稳态和瞬态分析、交流电路分析、放大器性能、振荡电路等。

其中,理论学习可以从计算、应用和设计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2. 实验仿真部分:主要包括实验环境的构建、测量仪器的使用、虚拟仪器仿真实验、毕业设计等。

其中,实验仿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软件工具进行仿真计算,并加深对电路原理和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电路分析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1.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针对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参数计算以及电路设计、仿真实验等方面的问题,在问题切入点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

电路分析教案(2014—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电路分析》课程章节教案注:1.根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章节教案首页;2.教案或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1.1电路和电路模型1.1.1电路的组成电路是电流的通路,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1.电路的作用(1) 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2)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2. 电路的组成部分1.1.2电路模型为了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将实际电路模型化,用足以反映其电磁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或其组合来模拟实际电路中的器件,从而构成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

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习惯上讲正电荷运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其定义式为:dt dq t i =)(2.符号:i (或 I ) 3.单位:安A4. 分类:直流(direct current ,简称dc 或DC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也称恒定电流。

可以用符号I 表示。

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 ),简称ac 或AC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也称交变电流。

参考方向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

一种分析方法。

电流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1.2.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定义:a 、b 两点间的电压表征单位正电荷由a 点转移到b 点时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其定义式为:dq dwt u =)(如果正电荷从a 转移到b ,获得能量,则a 点为低电位,b 点为高电位,即a 为负极,b 为正极。

2.符号:u (或 U ) 3.单位:伏V分类: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电压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物理中对基本物理量规定的方向1.3电功率和电能量1.3.1电功率的定义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律)任一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则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

电路分析及实验课堂教案设计

电路分析及实验课堂教案设计

电路分析及实验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1.1 电路的定义与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要素: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路的连接与断开。

1.2 电流、电压与电阻介绍电流、电压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阻的变化规律。

1.3 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第二章:简单电路的分析2.1 串并联电路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区别,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

引导学生学会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电路的功率与效率讲解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介绍电路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电路的效率。

第三章:磁电路与电磁感应3.1 磁场与磁力线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分布与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磁力线,了解磁力线的分布与特点。

3.2 电流的磁效应讲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电流的磁效应解释实际问题。

3.3 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并学会应用电磁感应。

第四章:交流电路4.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讲解交流电的定义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

引导学生学会测量交流电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4.2 交流电路的功率与效率讲解交流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交流电路的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介绍交流电路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交流电路的效率。

4.3 谐振电路讲解谐振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谐振现象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谐振电路的特点。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5.1 实验基本操作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电路分析》课程教案

《电路分析》课程教案
3、掌握受控电源的类型与电路模型
4、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实际电路参数
5、掌握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电阻串、并联的特性与计算方法
6、掌握实际电压源、电流源等效电路的画法及等效互换
7、掌握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求法
教学方法
举例法、作图法、引证法等
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
2.多媒体教学为辅
学时分配
12学时
重点难点
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计算机仿真分析
第四章一阶电路分析
授课章节名称
第四章一阶电路分析
教学目的
1.建立并深刻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电路的换路、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等概念。深刻理解动态电路元件(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特性。
2.学习并掌握RC和RL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电路发生换路时的响应(电压、电流和能量)的分析方法,理解其响应规律。
课后练习题
基础与提高题
辅导安排
随堂进行
教学内容
1.正弦电压和电流,正弦稳态响应
2.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 RLC元件的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
4.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5.单口网络的相量模型
第六、七章正弦稳态的功率三相电路
授课章节名称
第六、七章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
教学目的
1.会计算正弦的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及复功率
教学方法
举例法、作图法、引证法等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
6学时
重点难点
1.重点是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本章难点含受控源电路的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化简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题
P3-1top3-28

电路分析教案设计

电路分析教案设计

设计电路分析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电路分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基本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和作用;2. 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宁定律;3. 能够分析简单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教学内容和安排:1. 引入(5分钟):-介绍电路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激发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兴趣。

2. 基本电路元件特性(15分钟):-介绍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包括符号、单位、特点和在电路中的作用。

3. 欧姆定律(20分钟):-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通过实例讲解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4. 基尔霍夫定律(25分钟):-介绍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两个定律解决电路分析问题。

5. 戴维宁定律(25分钟):-介绍戴维宁定律,并结合实际电路示例进行分析和计算。

6. 直流电路分析(30分钟):-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以上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直流电路,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7. 交流电路简介(15分钟):-简要介绍交流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引出后续学习内容。

8. 课堂练习(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电路分析题目,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讨论。

9.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并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提倡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电路分析教案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电路分析教学计划

电路分析教学计划

电路分析教学计划引言: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之一,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和设计各种电子设备至关重要。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电子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和技巧;3. 能够独立设计和分析简单的电路;4. 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 电流、电压、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序列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基本电路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 电阻串、并联和混合电路的分析;-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转换。

3. 电路分析方法- 网孔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级联法的原理和步骤;- 超节点法的原理和步骤。

4. 交流电路分析- 交流电路的基本特点和分析方法;-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分析;- 交流电路中的谐振现象分析。

5. 实际电路分析与设计- 直流电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交流电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RLC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电路,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结果的准确性。

2. 互动式教学- 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加学习的参与度。

3. 实践操作- 提供实验室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路并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使用电路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和仿真。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 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测验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完成若干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 设置综合性的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采用闭卷形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应用。

电路分析教案(正式打印版)

电路分析教案(正式打印版)

电路分析教案(正式打印版)电路分析教案(正式打印版)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基本电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和技巧;- 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大纲第一讲:电路基本概念- 电路的定义和分类- 电流、电压、电阻和功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讲:欧姆定律和基本电路元件-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和应用第三讲: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第四讲:电路定理与分析方法-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压、电流分析- 超节点分析法和戴维南定理第五讲:交流电路分析- 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与特点-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将结合以下教学活动:- 实验操作:学生将进行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掌握实际电路分析和测量技术。

- 小组讨论:学生将组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电路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堂讲授: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考核方式学生的综合成绩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等。

-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编写实验报告。

-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教材》(XX 大学出版社)- 《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XX 大学出版社)- 相关学术论文和期刊以上即为本教案的内容,请根据教案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并按所给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祝教学顺利!。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标群体
1、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知识
2、掌握了高中物理的电路知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
引导文法、案例法。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文](5分钟)
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与计算复杂电路,会同时求出各条支路的电流,这些值有些对电路的分析是有用的,而有一些则对电路的分析意义不大,特别是当某之路负载取值变化时,计算方法依旧,计算过程重复、繁琐。利用戴维宁定理可避免这类情况。
3.戴维宁定理适用于线性二端网络,计算复杂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压、电流。
二、诺顿定理
1、内容:任一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而言,可以等效为一理想电流源与一电导并联的电路模型。其电流源的电流等于原单口网络端口处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其电导等于原单口网络去掉全部独立电源后,从端口看入的等效电导。
戴-诺等效电路满足电源等效变换,R0求法与戴维宁等效电阻相同。
第一步,求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即求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为此应把R3从电路中分离出来,如图2-26b所示,求图中的UO。
第二步,求等效电压源的内电阻RO。为此,除了把R3从电路中分离,还需把二端网络中电源取零值,即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这样便得到一个无源二端网络,如图2-26(c)所示,求出二端网络输出瑞的等效电阻Rab即为RO。求等效电阻可以用前面介绍的串联、并联、混联的方法;也可先求出ab端的短路电流IS[把图2-26(b)中a、b端短路]和输出开路电压UO,再根据RO= 求得。根据图2-16c可以求得:
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US=0,应予以短路
Is= 0,应予以开路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在图2-25中,N代表有源二端网络,a、b为输出端,N0表示N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时(即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所得的无源二端网络。

(完整word版)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8

(完整word版)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8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教师:张涛序号:08[引导文](5分钟)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与计算复杂电路,会同时求出各条支路的电流,这些值有些对电路的分析是有用的,而有一些则对电路的分析意义不大,特别是当某之路负载取值变化时,计算方法依旧,计算过程重复、繁琐。

利用戴维宁定理可避免这类情况。

一、戴维宁定理:当只求解某一支路电流或电压时,这时可将所求支路以外的电路,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

戴维宁定理就是说明这种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变换的定理。

定理的内容: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对于外电路来说,可用一个等效电压源来代替。

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等于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的输出电压U0;内电阻R0等于二端网络内部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时在网络输出端的等效电阻。

(45分钟)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U S=0,应予以短路I s= 0,应予以开路时间安排教学过程设计在图2-25中,N代表有源二端网络,a、b为输出端,N0表示N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时(即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所得的无源二端网络。

U0是输出端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也称为“开路电压”。

开路电压求解—-可采用电路求解的各种方法。

等效电压源的内电阻R0,在电子电路中常称为“输出电阻”。

[例2.5.1]在图2-24电路中,已知E1=140V,E2=90V,R1=20Ω,R2=5Ω,R3=6Ω。

求流过R3的电流I3。

(25分钟)[解]:根据戴维宁定理,电路中除电阻R3以外,其余部分(虚线框内部分)构成有源二端网络,它可以简化为一个等效电压源。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求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即求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为此应把R3从电路中分离出来,如图2-26b所示,求图中的U O。

第二步,求等效电压源的内电阻R O。

为此,除了把R3从电路中分离,还需把二端网络中电源取零值,即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

这样便得到一个无源二端网络,如图2-26(c)所示,求出二端网络输出瑞的等效电阻R ab即为R O。

电路分析及实验课堂教案设计

电路分析及实验课堂教案设计

电路分析及实验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电路实验技能。

在本文中,将从电路分析及实验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教案设计三个方面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一、电路分析及实验的重要性电路是电气工程分支中最基础的概念,电路分析及实验是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电路分析及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和基本分析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其以后的专业课程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路分析及实验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学生打好基础。

在学习电路分析及实验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电学和数学知识。

通过电路分析及实验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电压、电流、电阻和电容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技能。

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如电机、变电站和电力系统等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电气工程的实际工作中,电路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掌握电路分析及实验的技能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从事哪一方面的电气工程工作,都会用到这些基本的电路分析技术。

电路分析及实验课程通过让学生亲身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精神,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和创新打下基础。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学习,从实践中感受电路的神奇,理解知识的内涵,并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二、电路分析及实验教学内容电路分析及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的电路原理、电路分析的方法、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电路中的交流和直流等。

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一些基本电路,如串联和并联电路、电阻、电抗、电容、双口网络等。

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定理,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流定律、节点电流法和Mesh法。

电路分析及实验的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交流和直流信号,并学习如何分析电路中的电源和负载。

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源和负载是电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这些知识是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实验实践来学习的。

电路分析修订本教学设计

电路分析修订本教学设计

电路分析修订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
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基本工具和技能,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理解电路分析应用于实际中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2.1 观摩学习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课程内容,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同时,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记录问题和感想,以便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2.2 理论辅导
1.确定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和技巧,如诺顿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等,讲解
其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2.给出电路分析的基本公式和标准符号的解释和理解,并详细讲解公式
的变形和应用方法。

3.提供电路分析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电路分析的意义和应用。

2.3 实验操作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

2.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扮
演不同的角色,完成实验任务。

1。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7-18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7-18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
教师:张涛序号:17-18
,定义为该单口网络的阻抗。


串联谐振的特性:L L U jX I
=C C U jX I
=-L U U 与R
U U =
4)谐振时,总的无功功率等于0,即电路中的磁场能量与电场能量在内部完全补偿。

电容电压: 电感电流: 谐振时能量变化曲线: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电场能量增加时,磁场能量在减少,且增加率和减少率相等,反之亦然。

这说明电场与磁场间存在着完全的能量振荡,二者的和W 不随时间变化,为一常量。

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 定义谐振时的感抗、容抗为特性阻抗,即: t
U t U u Cm Cm C 00sin )2cos(ωπ
ω=-=t
U C i i cos ω==C L =
==001ωωρ耗的能量
谐振时电路在一周内消谐振时电路储存的能量π
2
U U U
:串联电路实现谐振的方法
)L、C不变,改变电源频率。

谐振频率由电路本身的参数决定,一个R L C 串联电路只能有一个对应的ω, 当外加。

电路分析教案

电路分析教案
(3)通过利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重点
电路简化的基本原则。
难点
电路简化步骤。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反思
复习:看图片回忆两种电路及其特点。
第五:用电器(电阻)短路:用电器(电阻)和导线(开关、电流表)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如下图示),可以把用电器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去掉).
第六:滑动变阻器判断PA部分被短路.
第七: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分析各部分电流、电压的关系。
第八:电流表和哪个用电器串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
第九:电压表原则上要求并联在电路中,可直接在电源两端。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电压。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让电源短路,烧坏电源。
第十:如果导线上(节点之间)没有用电器(开关,电流表除外),那么导线上的各点可以看做是一个点,可以任意合并、分开、增减。
采用演示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巧用电子白板解决电路分析
加深学生对电路分析原则的理解
在创新教学模式中,不忘常规教学模式
电路简化步骤
第一步:按照题目要求将断开的开关去掉,将闭合的开关变成导线。
第二步:将电流表变成导线(视具体情况也可保留)。
第三步:去掉电压表。
第四步:合并(或者换位)导线上的节点。
牢记:节点必须在两个元件中间找
第五步:画出等效电路图,判断各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
例2 : 电路开关闭合后,v1、v2、v3的示数分别是8V、9V、4V,则L1、L2、L3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2、支路电流分析法:n个节点,b条支路
列:n-1个KCL方程(其中一个节点为参考点);
b-(n-1)支路电流表示的KVL方程;
共:b个方程,解b条支路的电流、电压
3、节点电压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电路变量,列写独立节点的KCL方程,同时根据VCR用节点电压表示支路电流,代入KCL方程中,得到节点电压方程组。求解出节点电压,由此可进一步求得其他电量。
网孔电流:是假想的在每一个网孔内流动的电流。
(一)网孔方程的一般形式
讨论:1.自阻电压项=自电阻本网孔电流,恒取正号。
自电阻=本网孔电阻之和。
2.互阻电压项=互电阻另一网孔电流。
互电阻=本网孔与另一网孔公共支路上的电阻之和。
此项正负取决于:两网孔电流在互电阻上方向相同时取正,反之取负。
若各网孔电流都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时,此项恒取负号。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
教师:张涛序号:11
授课时间
第10周周1 1-2周3 1-2周3 3-4
授课班级
P14电气6、4、5班
上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学习内容
网孔分析法
课时
2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1.掌握网孔分析方法
2.能利用网孔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法和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各支路电流为:I1=Im1=0.12AI2=Im1-Im2=0.13A
I3=Im2+ Im3=0.085AI4=Im3=-0.094AI5=Im1- Im3=0.22AI6=Im2=-0.0094A
作业
P70 3-6;3-9
教学反馈
学生积极性高,上课效果良好。
3.方程右边为等效电压源:本网孔各理想电压源代数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教师:张涛序号:17-18 授课时间第12 周周 1 1-2 周 2 1-2 周 3 1-4 周 5 1-4授课班级P14 电气4、5、6 班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学习内容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课时 4教学目标专业能力1.理解 RLC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2.理解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谐振时的特性;3.了解特性阻抗和品质系数的物理含义;4.理解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掌握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基本分析法和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2.注重对学生探究科学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

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标群体1、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知识2、掌握了高中物理的电路知识。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际案例法相结合。

时间安排教学过程设计90 分一、资讯:(45 分钟)RLC 串联电路:对时域电路:KCL ∑i(t) = 0 ;KVL,∑u(t) = 0 。

故KCL 的相量形式:- u s1 +∑I = 0 ++u s2 us可表述为:在电路任一结点上的电流相量代数和-零。

-+ u s3-KVL 的相量形式:∑U = 0 可表述为:沿任一回路,各支路电压相量代数和为零。

注意:一般情况下,在交流电路中,对任一结点∑I ≠ 0 ,对任一回路∑U ≠ 0 。

(一)R、L、C 串联交流电路在R、L、C 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钟1. 电压电流关系u = u + u + u 根据 KVL 可列出:R L C= Ri + L d i + 1⎰ i d td t C如用相量表示电压与电流关系,可把电路模型改画为相量模 型。

KVL 相量表示式为:U = U R + U L + U C= [R + j( X L - X C )]I U = R + j( X - X )ILC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伏安关系相量形式具有一定的共性。

2. 阻抗的串、并联(1)阻抗:无源单口网络端口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之比,定义为该单口网络的阻抗。

对电流起阻碍作用。

Z = U欧姆定律的相量式: I说明以下几点:1. 单一元件(R 或 L 或 C )的阻抗为:Z = - j 1= - jXZ R = R ; Z L = j L = jX L ;CCC2. 单口网络的阻抗值取决于网络内部的结构、各元件参数和电源的频率。

3. 阻抗 Z 是一个复数,有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两种形式。

阻抗的串、并、混联是复数运算。

Z = Z = U =U-1)用极坐标表示I I uiZ = U即可得:I= -U = R 2 + ( X - X )2 = ZuiILC即:阻抗的模|Z |等于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之比, 阻抗角:阻抗的幅角称为阻抗角,它等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2)用直角坐标表示 Z = R + jX 实部 R 称为阻抗的电阻分量,虚部 X 称为阻抗的电= arctan X抗分量。

由于阻抗的两种表R 示是等价的,即则容易得到:Z = R 2 + X 2R = Z cos由反正切函数可知,。

显然,可用一个≤2直角三角形表示 R 、X 、Z 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为阻抗三角形。

RLC 串联电路性质由电路中的容抗和感抗决定:X L >X C (即Z >0)时,电路呈感性,电感作用强于电容; X L <X C (即Z <0)时,电路呈容性,电感作用强于电容; X L =X C (即Z =0)时,电路呈电阻性,电感与电容作用相抵消。

RLC 串联电路,其等效阻抗为:Z = Z R + Z L + Z C = R + jX L - jX C = R + j ( X L - X C ) = R + jX可见电抗:X = X L - X C= arctan X= arctan X L - X C Z阻抗角:R R 在正弦电路中,动态元件(即电感和电容)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在恒稳直流电路中, 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1、串联电路中,电感上的电压和电容上的电压是反相的。

2、电感、电容上的电压 U L 、U C 比电源电压 U 还大。

2.阻抗的串、并联与电阻电路类似,阻抗可以进行串联、并联和混联,计算公式也相同,但须注意,阻抗的串、并、混联是复数运算,较电阻的要复杂。

n多个阻抗串联的相应公式: Z = ∑ Zjj =1 多个阻抗并联的相应公式: 1= ∑n1Z j =1 Z j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分支电压可能大于总电压,分支电流可能大于总电流。

因为各正弦量之间存在相位差,所以同频率正弦量之和其幅度并不一定增加。

分析直流串、并联电路的方法也适用于相量化后的正弦电路。

(如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等)进行求解。

二、实施:(45 分钟)串联谐振电路(一)电路谐振的概念谐振(resonance )是正弦电路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物理现象,谐振现象在无线电 和电工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电路中谐振现象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含有 R 、L 、C 的一端口无源电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端口电压、电流同相位的现象时, 称电路发生了谐振。

•j LI R(二)串联谐振电路 + • _ + •_ U RU L + 1. 谐振条件 ••1UU Cj C_电路阻抗:Z = R + j (L - 1) = R + j( X - X )CL C= R + j X 当X = 0,即ω L = 1 时,电路发生谐振。

0C谐振条件: X L = X C L = 1 C谐振角频率:= 10 LC谐振频率: 1f 0 =2 LC可知谐振频率由电路参数确定。

它反映了电路的固有性质,通过调节 f 、L 、C 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

2. 串联谐振时的电路特性X L = X CU L = jX L I U C = - jX C I UL 与 U C 完全补偿,又称为电压谐振。

U = U R串联谐振的特性:(1)电路中阻抗达到最小值,且为阻性。

Z = R 2 + (L - 1)2 = RC时间 安排教学过程设计W=W +WC L=1CU 2Cm2(2)电流有效值达到最大。

I =U =UZ R(3)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电压可能远大于总电压。

(4)谐振时,总的无功功率等于 0,即电路中的磁场能量与电场能量在内部完全补偿。

电容电压: u =U cos(t-=U sin tC Cm 0 2 ) Cm 0电感电流:i L =i =CLU Cm cos0 tW =1CU 2Cm sin 2t W =1CU 2Cm cos2tC 2 0 L 2 0谐振时能量变化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看出,电场能量增加时,磁场能量在减少,且增加率和减少率相等,反之亦然。

这说明电场与磁场间存在着完全的能量振荡,二者的和W 不随时间变化,为一常量。

3.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定义谐振时的感抗、容抗为特性阻抗,即:=L=1=LC CQ = 2谐振时电路储存的能量谐振时电路在一周内消耗的能量Q 是反映谐振回路中电磁振荡程度的量,品质因数越大,总的能量就越大,维持一定量的振荡所消耗的能量愈小, 振荡程度就越剧烈。

则振荡电路的“品质”愈好。

一般讲在要求发 生谐振的回路中总希望尽可能提高 Q 值。

4. 频率特性I = U =ZU R 2 + (L - =1 )2 R 2 + U 0 L - 0)2 C =U = (0 0CU = I 0 R 2 + (2 - 0 )2 R 1 + Q 2 (- 1 )2 1 + Q 2 (- 1)2I 其中为相对频率,为谐振电流。

I =1 I 0 1 + Q 2(- 1 )2I I 010.707Q = 1通用谐振特性曲线1 12Q = 10Q = 100=Q 越大,电路的抑制作用越强,且选择性(选频特性)越好。

例 5-1 图示电路欲接收载波频率为 10MHz ,U =0.15mV 的某短波电台信号,线圈 L =5.1µH,R =2.3Ω。

求:(1)电容 C 0 值,电路的 Q 值,电流 I 0,电容电压 U C0; (2)当频率增加 10%而电源不变时,电流 I 及电容电压 U C 。

R u s 1u s 2LCu s 3C解:(1)1 1 C 0 =2L = (2⨯10 ⨯106 )2 ⨯ 5.1⨯106= 49.7 pF 01 L 15.1⨯106Q === 139R C2.3 49.7 ⨯10-12I = U = 0.15= 0.0652mA = 65.2 A 0R 2.3U C = QU = 139 ⨯ 0.15 = 20.85mV讨论:串联电路实现谐振的方法 (1)L 、C 不变,改变电源频率。

谐振频率由电路本身的参数决定,一个 R L C 串联电路只能有一个对应的 , 当外加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发生谐振。

(2)电源频率 不变,改变 L 或 C ( 常改变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