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
一、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
●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
●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
●2、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
●①口头流传成书《易经》
●②口耳相授流传《诗经》
●3、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
●①对称性②多虚词③节奏鲜明④押韵
●4、与古时的崇古之风有关
●二、古人分析句读的方法
1.鲁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破句)就是看不懂的分明的标记。”
●古人分析句读常用明注和暗示两种方法。
●所谓明注,就是明确指出该断句之处。用语有“句”、“绝句”、“某字属(从)上读”、“某字向下
读”、“断某为句”等。
●《左传·昭公三年》:“即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此
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杜注:“不知其他,唯知齐将为陈氏。”音义:“吾弗知,绝句。”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梁之妻)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
在下妾不得下郊吊。”孔疏:“服虔以‘下’从上读,言‘敝庐在下’。《礼记》无‘下’,知‘下’犹‘贱’,谦言贱妾也。”
●暗示法指通过讲解句意暗示句读起止的方法。
●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胡三省注:“颜师古曰:‘方卖不
售,官收取之;无而欲得者,官出与之。”
三、句读
●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
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
●句读符号
●ヽ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し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顿。《说文》:“钩识也。”
●〇用于句未的停顿。
四、怎样标点古文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
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本草纲目》,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
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中华书局《四部备要》《古
文辞类撰》卷二)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的前提
●(华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三国志·华佗传中华
书局1959年版)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
●2、要熟悉文言的词法句法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上》,中华书局
1954年《古文句读释例》)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3、充分利用文言虚词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
之思。未易轻弃也。(曹植《与杨修书》,中华书局1977年版《文选》本)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
之思,未易轻弃也。
●4、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资治通鉴》标点本)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5、充分考虑行文特点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江淹《别赋》)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五、标点古文的要求
●1、字句必须能讲得通
●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
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诗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刘禹锡集》)
●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
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3、语句必须符合文言语法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4、押韵的文字必须符合古韵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史记·淮
阴侯列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
●一、古文翻译的历史
●1、古时的古文翻译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郑玄笺云:“我事女三岁矣,曾无赦令恩德来顾眷我。”
●2、古文今译的开始
●1922年郭沫若《卷耳集》
●二、古文今译的意义
●为一般人阅读古籍创造条件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增强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文今译的原则
●1、直译与意译
●直译: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意译: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
●2、直译与意译的比较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
●置彼周行。
●于在春《国风普通话翻译》
●采来采去的苍耳子,
●斜口筐子可还没有装满。
●可怜我惦记那远行的人,
●把篮子搁在那大路边。
●郭沫若《卷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