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歌意境和
春晓
汇报
艺术特色
山居秋暝
望庐山瀑布
讲授/讨论/ 早发白帝城 能诵读、 学生口头
2
操练
绝句
分析诗歌 汇报
春夜喜雨
关雎
上邪
能分析诗
讲授/讨论/ 黄鹤楼送孟
学生口头
2
歌意境和
操练 浩然之广陵
汇报
艺术特色
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讲授/讨论/ 虞美人 能诵读、 学生口头
2
操练
浪淘沙 理解、分 汇报
古代诗歌 现代新诗一 期中考试 中国新诗二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时
CI105
(Credit
Hours)
(中文)中国文学基础
32
*学分
2
(Credits)
(英文)The basi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esthetic habits, improving students the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other literature,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lessons.
本课程是为汉语言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或选修课
程,是本专业重要的文化知识课之一。教学目的通过一定数量简单易学的有
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古代诗歌、经典散文、古代小说)与少量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教学大纲: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导言: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国学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学大纲的必要性、内容构成以及实施策略,旨在为国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一、国学教学大纲的必要性1. 传承中华文化: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2. 培养文化自信心:国学教学大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3. 培养综合素养:通过国学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将在学习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提升。

二、国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构成1. 经典著作:国学教学大纲应包括经典著作的学习,如《论语》、《大学》、《中庸》等,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著作,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

2. 文学艺术:国学教学大纲还应涵盖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学习,如诗词、曲艺、书画等,通过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3. 历史文化:国学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如历史事件、历代文化特点等,通过了解历史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

三、国学教学大纲的实施策略1. 多元化教学方法:国学教学大纲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座、讨论、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融入课程体系:国学教学大纲应与现有课程体系相结合,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课程中接触到国学知识。

3. 引入实践活动:国学教学大纲应引入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写作比赛等,以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和体验。

结语:国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通过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经典著作、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实施策略应多元化,并与现有课程体系相结合。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 4学分总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学时:32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执笔人: 冯杜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讲国学概述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第一节什么是国学一、何谓“国学”二、国学的框架体系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新国学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第二讲经学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第一节经学的发展一、“经典”的确立二、历代经学第二节经典概述一、易经二、诗经三、“三礼”四、春秋五、孝经六、尔雅七、“四书”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一、史部目录学二、经部史籍简说三、史籍的传统分类四、经学与学术(经学与中国哲学)第三讲经学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

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国学概论》是为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学校平台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属于全校公选课。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国学基础知识,了解古代典籍文化。

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独立从事国学学习、阅读典籍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识教育中注意价值观塑造,培育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国学基础知识和治国学基本方法的学习,既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也有助于其思辨精神、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民族自豪感的升华。

(三)教学內容国学涵盖较广,本课程主要讲述国学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经、史、子、小学的源流演变与精神内核,并尝试性地进行国学经典选读、赏析教育。

(四)教学时数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时间34学时,课堂考试和作业点评2学时。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讲授为主。

2.鼓励同学们参与教学,设置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点评、讲解。

3.充分利用考古资料,展示相关视频,促进同学们知识面的拓宽。

4.寓教于乐,注重学术性与娱乐性的结合,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同学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六)选用教材刘毓庆,《国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二、本文第一讲国学与国学热教学要点:国学的概念;“国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国学的发展;21世纪的“国学热”;学习国学的方法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一、何为国学?知识形态;价值形态(1)我国固有之学术;(内容)(2)近代学者受西学刺激,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学术的整理、研究,强调的是世界眼光、现代意识;(产生、方法)(3)国魂之学,是一个国家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基础,承担着民族文化重建的使命,强调的是国学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二、近代国学的发展历程1.近代国学的产生与发展2.近代国学的三次洗礼(1)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群体)(2)文化大革命(意识形态领域)(3)改革开放初期(世俗生活)3.新国学运动的兴起(国学热)三、当代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国学的基本意义2.学习国学的基本方法和路径第二讲国学基础(一):小学教学要点:小学;文字的形音义;《说文解字》;《尔雅》;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魅力二、中国古代的文字与音韵1.汉字的形音义2.汉字的演变规律3.《说文解字》三、中国古代的训诂1.训诂学2.《尔雅》四、中国古代的书写1.书写的产生2.书写载体3.书写工具第三章国学基础(二):目录学教学要点:目录学;四部分类法;十三经;四书五经;诸子集成;二十四史;丛书;四库全书;类书;宋代四大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1.什么叫“目录”?2.六部分类法3.四部分类法二、国学重要典籍介绍1.十三经与四书五经2.二十四史3.诸子集成三、丛书与类书1.丛书(1)何为丛书?(2)丛书的特点(3)丛书的历史(4)丛书的价值(5)四库全书2.类书(1)何为类书?(2)类书的特点(3)类书的起源(4)类书的价值(5)重要类书介绍第四章国学的基础(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要点:历法;农历;《禹贡》;年号;谥号;庙号;科举制;流动型社会教学时数:6学时。

《国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国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淡薄;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荣等。

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

从而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教材。

该教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概说:这部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研究国学的基本方法。

2. 经部之学:经部之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经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学的类别和主要经典。

通过学习经部之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3. 史部之学:史部之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史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4. 子部之学:子部之学涵盖了除经史之外的各类学术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宋明等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 集部之学:集部之学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该部分介绍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集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

6. 校勘学及其方法:校勘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编辑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校勘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校勘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版本和校勘知识,掌握其编辑和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7. 注释学及其方法:注释学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注释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注释学,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

8. 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的学科。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 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 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特 别是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 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 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 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 文明礼貌意识淡薄、 诚信观念淡薄; 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 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 荣等。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 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从而让青少年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立志篇
不忘乡情
ppt
礼仪篇
知书达理,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仁爱篇
具有博爱
ppt
技艺篇
技艺、诚信
诚信篇
同在定 成大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ppt
规则篇
做人要懂规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责任篇
则、担责任
ppt
敬业篇
热爱工作、意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意志篇
志坚定
ppt
做人立德
学生心得体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授课时数 授课方式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淡薄;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荣等。

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

从而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制定一份国学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国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国学教学大纲的制定。

一、国学的定义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包括经典文化、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国学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国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能力,了解其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运用国学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经典文化:教授《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讲解其中的思想精髓和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历史文化:介绍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哲学思想: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伦理等问题。

4. 文学艺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诗经》等,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意义。

2. 阅读分析: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进行文本分析和思想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国学文化遗址,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创新研究:鼓励学生开展国学研究项目,如撰写论文、举办学术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能力。

五、教学评价国学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22016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Found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学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了解国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字形成的原因。

(三)实施说明1.国学基础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24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比赛,观看反映国学内容的历史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情况,能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中国的文化。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国学基础教程》,刘韶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二、中文摘要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国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China 课程编号: 218900150课程类别:公共课课程性质:限选学分: 1学时:16 (其中: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全校开课部门:文艺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的素质类公共选修课。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传授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历史演变和基本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学术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自信。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各专业基础课继修课程: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国学的概念;国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国学主要内容;学习国学的意义与方法。

[重点]国学的主要内容,学习国学的方法。

[难点]学习国学的方法。

[基本要求]1、识记:国学概念在近代的产生。

2、领会:国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学习国学的意义。

第二章小学、文学、史学概述(1学时)[知识点]文字学训诂学例示;古典文学的基本精神;古典史学的传统与文献。

[重点]古典文学的基本精神;古典史学传统。

[基本要求]1、识记:古典史学文献。

2、领会:古典文学与史学的精神。

3、简单应用:运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法解读古典文献。

4、综合应用:透过小学、文学和史学来理解国学的精神内涵。

第三章诗、书、礼、春秋概述(1学时)[知识点]诗经的意义;尚书的功能;三礼的内容;春秋三传与微言大义。

[重点]三礼;春秋三传。

[基本要求]1、识记:诗经的意义;尚书的功能;三礼的内容。

2、领会:春秋三传与微言大义。

3、简单应用:从微言大义角度解读春秋,进而理解春秋经的经典地位。

第四章大学、中庸概述(2学时)[知识点]三纲六证八目;王阳明对三纲六证八目的解释;中庸的精神;中和;至诚。

[重点]三纲六证八目;王阳明对三纲六证八目的解释;中庸的精神。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China课程编号: 218900150课程类别:公共课课程性质:限选学分: 1学时:16 (其中: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全校开课部门:文艺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的素质类公共选修课。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传授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历史演变和基本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学术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自信。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各专业基础课继修课程: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国学的概念;国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国学主要内容;学习国学的意义与方法。

[重点]国学的主要内容,学习国学的方法。

[难点]学习国学的方法。

[基本要求]1、识记:国学概念在近代的产生。

2、领会:国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学习国学的意义。

第二章小学、文学、史学概述(1学时)[知识点]文字学训诂学例示;古典文学的基本精神;古典史学的传统与文献。

[重点]古典文学的基本精神;古典史学传统。

[基本要求]1、识记:古典史学文献。

2、领会:古典文学与史学的精神。

3、简单应用:运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法解读古典文献。

4、综合应用:透过小学、文学和史学来理解国学的精神内涵。

第三章诗、书、礼、春秋概述(1学时)[知识点]诗经的意义;尚书的功能;三礼的内容;春秋三传与微言大义。

[重点]三礼;春秋三传。

[基本要求]1、识记:诗经的意义;尚书的功能;三礼的内容。

2、领会:春秋三传与微言大义。

3、简单应用:从微言大义角度解读春秋,进而理解春秋经的经典地位。

第四章大学、中庸概述(2学时)[知识点]三纲六证八目;王阳明对三纲六证八目的解释;中庸的精神;中和;至诚。

[重点]三纲六证八目;王阳明对三纲六证八目的解释;中庸的精神。

国学的教 学 大 纲(完)

国学的教 学 大 纲(完)

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名称:国学(三字经)(二)开课对象:中职学生(三)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四)总学时数: 28学时(五)课程性质:考查课国学是我校规定的理论课程。

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展需要的。

教学目的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章节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第二部分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乃九族,人之伦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第三部分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易诗书,礼春秋。

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

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

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

述圣言,礼法备。

诗既亡,春秋作。

国学课程纲要

国学课程纲要

国学课程纲要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

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教师: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

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内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国学基础知识讲义(PPT 97页)

国学基础知识讲义(PPT 97页)

1.梁启超 我国杰出的学者,1925年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早年从事
政治活动,曾和康有为一起发动变法维新。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出自他1914年的一场题为“君子”的演讲。
2.胡适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
义的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经袁同礼考证,胡适共获得博 士学位36个。)
1907年,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人创办《国粹学报》。 1922年4至6月,章太炎在上海讲授“国学”,其记录稿由现 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曰《国学概论》。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四大名师入驻讲学。
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 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 分流发展。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 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 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 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 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国学,兴起于二十 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 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 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 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 新定位。
这个现状,可以说是中国学界的悲哀:若大一个中国,十
几亿众生,当钱钟书、钱学森季羡林等大师级人物相继去世之 后,竟再也找不出人来承续其学术香火;在近期内,几乎不可 能再产生出这样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来了。更不用说产生如王 国维、严复、鲁迅、郭沫若等一批泰斗级学者了。
2.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诺贝尔奖八十八届巴黎宣言:如果人 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 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中国 古代文化的意义。
3.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

国学入门教学大纲修订

国学入门教学大纲修订

《国学入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译名: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entry 课内总学时:30 学分:2课程类别:选修课开课对象:所有专业学生执笔人:尹乐平编写日期:2014.12一、课程定位国学乃是国魂之学,代表着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国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与学术的总称。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史中历代智者创造、传承下来的有关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系统而完整的知识、文化和学术体系。

这个体系涉及中华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

北宋张载说: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此,国学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必需的。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国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学的概念、发展、学习国学的意义研读国学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国学经典的活动。

2.能力目标:了解国学的内涵,国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经典等,丰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3.素质目标:本课程作为人文通识课,始终坚持文化立人的思想。

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发展;承续学术传统,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实现社会和谐。

三、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寄望于通过国学入门,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思维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提高我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的人文感情、浓卓越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2.设计思路(1)理论讲解与国学经典学习相结合。

国学基础大学教学比赛教案

国学基础大学教学比赛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文献的兴趣,提升阅读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国学经典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国学经典文献的阅读和分析。

2.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国学有哪些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国学的价值?二、讲授新课1. 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称,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

2. 国学经典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介绍国学经典文献的种类和特点。

- 讲解阅读和分析国学经典文献的方法,如:注解、注释、翻译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国学经典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

2. 每组派代表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国学基本概念和内涵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国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讲授新课1.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 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家庭教育、企业管理、人际交往等。

2. 国学经典文献的阅读和分析- 学生展示上一节课阅读和分析的国学经典文献,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国学经典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

2. 每组派代表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小学语文国学基础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国学基础教案模板

课题:《弟子规》学习篇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勤奋好学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弟子规》中的基本道理。

2. 学会背诵《弟子规》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1. 理解《弟子规》中的古文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弟子规》的原文、译文、故事等。

2. 学生准备《弟子规》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弟子规》,它属于国学的一部分,你们想了解它吗?二、学习《弟子规》内容1. 教师展示《弟子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2. 教师讲解《弟子规》中的基本道理,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三、学习《弟子规》古文表达1. 教师讲解《弟子规》中的古文表达,如“父母呼,应勿缓”、“兄弟睦,孝在前”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翻译这些古文,加深理解。

四、背诵《弟子规》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弟子规》的相关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习兴趣。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中的道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弟子规》原文。

2. 学生能够理解《弟子规》中的基本道理,并在生活中践行。

3. 学生对国学产生兴趣,愿意进一步学习。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弟子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的收获。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等,拓宽学生的国学知识面。

备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部指定的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全面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修完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是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以儒、释、道为主的思想文化。

其中重在了解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民族生存发展能发挥着伟大作用。

主要采用经典阅读和文献研究法。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国学的基本轮廓。

儒、释、道思想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进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道德境界,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人格。

3、教材教参 1.《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2.《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__5年11月 3.《国学概论》章太炎、曹聚仁中华书局 2021年5月 4.《国学概论》章炳麟岳书社 2021年1月 5.《国学概论》刘毓庆北师大出版社 2021年8月 6.《论国学》刘梦溪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 4、教学方式本课程一讲授为主,学生诵读、阅读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1.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国学的涵义、主要内容及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

重点: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难点:国学的定义 2.第一章儒家思想(9学时)第1节孔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孔子的仁、礼、中庸和谐等文化思想。

重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难点:中庸的哲学内涵第2节孟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孟子的仁政、性善等文化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22016
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Founda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学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了解国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字形成的原因。

(三)实施说明
1.国学基础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24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比赛,观看反映国学内容的历史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情况,能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中国的文化。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国学基础教程》,刘韶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二、中文摘要
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国学概说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国学该说(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国学的定义及国人为国学正名的过程。

重点、难点:
了解国学的定义。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学习国学的方法(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
了解学习国学的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学习国学的方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部分经部之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经部之学(上)(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经部之学的形成、发展和经部之学的类别。

重点、难点:
掌握经部之学的类别。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经部之学(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三礼之学、四书之学和乐经之学。

重点、难点:
了解三礼之学、四书之学和乐经之学。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部分史部之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正史之学(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学习正史之学的内容和影响。

重点、难点:
掌握正史之学的内容。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编年之学(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学习编年之学的内容和影响。

重点、难点:
掌握编年之学的内容。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部分子部之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子部之学(上)(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诸子十家的纵横观。

重点、难点:
掌握诸子十家的纵横观。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子部之学(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魏晋之后的子部之学。

重点、难点:
掌握魏晋之后的子部之学。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5部分集部之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别集和总集(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学习别集和总集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难点:
掌握别集和总集的形成和发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诗文评(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学习诗文评论的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诗文评论的内容。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6部分历代国学大师的成就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汉唐国学大师及其成就(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汉唐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重点、难点:
了解汉唐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宋元国学大师及其成就(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宋元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重点、难点:
了解宋元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3部分明清国学大师及其成就(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明清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重点、难点:
了解明清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