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MicrosoftWord文档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学教案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2. 培养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能力,能够正确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及读法。
2.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写法。
3.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 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读法、写法以及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大于号和小于号卡片、数字卡片、实物道具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您可以根据这个教案框架继续编写六、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八、教学评价、九、教学反思和十、课后拓展部分。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演示:教师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教具,讲解它们的含义、读法和写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较数字卡片的大小,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4.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解答。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并将结果写在作业本上:5, 8, 12, 10。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正确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学生给予表扬。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楚、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有三个小小的符号,它们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有着大大的作用,它们就是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先来说说大于号“>”吧。
当我们看到两个数或者两个量,想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且发现左边的那个比右边的大时,我们就会用到大于号。
比如说,5 个苹果和 3 个苹果,5 显然比 3 多,所以我们可以写成5>3。
这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数字大的那一边张开,想要“吃掉”更多的东西。
再看看小于号“<”。
它和大于号正好相反,如果左边的数或者量比右边的小,那就要用到小于号啦。
比如 2 只兔子和 4 只兔子,2 比 4 少,我们就写成 2<4。
小于号就像是一个尖尖的小尾巴,总是指向数字小的那一边。
最后是等于号“=”。
当两边的数或者量完全一样多的时候,就轮到等于号出场了。
比如 3 朵花和 3 朵花,数量相等,我们就写 3=3。
等于号就像一座稳稳的小桥,连接着两边相等的事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三个符号,我们来做一些有趣的练习吧。
假设我们有一堆糖果,左边的盒子里有 7 颗糖,右边的盒子里有 5颗糖。
这时候,因为 7 比 5 多,所以我们可以说 7>5,大于号这个“大嘴巴”就张开朝着 7 啦。
那如果左边有 4 本书,右边也有 4 本书呢?这两边的数量是一样的,所以就是 4=4,等于号这座“小桥”稳稳地架在中间。
要是左边有 1 个气球,右边有 3 个气球,那自然是 1<3,小于号的“小尾巴”指向 1 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这三个符号呢。
比如说,去超市买东西,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
如果苹果 5 元一斤,香蕉 3 元一斤,那么 5>3,说明苹果比香蕉贵。
或者我们比较自己的身高和小伙伴的身高,如果我是 120 厘米,小伙伴是 110 厘米,那就是 120>110。
在数学的计算中,这三个符号更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在做加减法的时候,我们要判断结果的大小。
3 + 2 = 5,这个等式就告诉我们计算的结果是 5。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活动名称:认识“>”和“<”活动目标:1. 通过游戏认识和掌握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 大班数学游戏道具:大于(>)和小于(<)的标志。
2. 数字卡片:准备1-10的数字卡片。
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5分钟)向学生介绍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示意图来讲解。
例如:大于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多,小于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少。
2. 游戏1:“大于小于比大小”(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名学生上台抽取一个数字卡片,将卡片上的数字展示给全班。
其他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用手上的标志(大于或小于)表示自己认为的大小关系。
老师根据观察到的标志进行判断,选择正确回答的学生发放奖励。
3. 游戏2:“找出大于(>)的数字”(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名学生手持大于(>)的标志。
由一名学生出示一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比该数字大的数字,用手上的标志表示。
老师根据观察到的标志进行判断,选择正确回答的学生发放奖励。
4. 游戏3:“找出小于(<)的数字”(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名学生手持小于(<)的标志。
由一名学生出示一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比该数字小的数字,用手上的标志表示。
老师根据观察到的标志进行判断,选择正确回答的学生发放奖励。
5. 结束活动(5分钟)总结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掌握。
拓展活动:1. 游戏中的数字卡片可以尝试扩展到更大的数字,提升学生的挑战性。
2. 可以增加音乐元素,在游戏过程中配上相应的音乐,增加活动氛围。
3. 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大小关系,并进行判断和比较。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Word)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主教:黄瑶活动构思: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在感知10以内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
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儿歌、表演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喜欢数学活动的情感。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喜羊羊(7),美羊羊(9),沸羊羊(9),懒洋洋(7)5、4只小鸟,翅膀上有3、4、5、8。
6、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大于号和小于号,画纸)。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认识“>”和“<”1、问:“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了几位小客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想认识它们是谁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瞧瞧,是谁来啦?(蜜蜂和蝴蝶)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课件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三章“比较大小”的内容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准确地读写这些符号。
2. 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
教学重点: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比较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比较大小示例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动物园里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图片中的这些动物谁最高?谁最矮?”2. 讲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结合教材,介绍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
通过示例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符号的用法。
3. 实践情景引入用数字卡片举例,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比较大小的过程。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加强互动。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步骤。
引导学生口头表述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播放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符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大小2. 板书内容: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用法例题解题步骤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出5组数字,并运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进行比较。
2. 答案:作业题目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概念和用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
第二单元第4课时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到三个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将它们应用到数学中。
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大于号(>)大于号(>),意味着“大于这个数”,例如:•7>4•3>-5•-2>-3以上三个例子中,7大于4,3大于-5,-2大于-3,这些都是正确的应用大于号的例子。
小于号(<)小于号(<),意味着“小于这个数”,例如:•2<7•0<1•-8<-4以上三个例子中,2小于7,0小于1,-8小于-4,这些都是正确的应用小于号的例子。
等于号(=)等于号(=),意味着“等于这个数”,例如:•6=6•-3=-3•2+3=5以上三个例子中,6等于6,-3等于-3,2+3等于5,这些都是正确的应用等于号的例子。
2.应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图形与数值比较在几何图形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例如,在比较两个三角形时,我们可以检查每个角的大小,然后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同样,在比较两个圆形时,我们可以使用它们的半径或直径来比较它们大小。
数学计算当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也可以派上用场。
例如:若x > 4,那么下列哪个数一定小于x?A. x-1B. 3C. 5D. x+4正确答案是A。
为什么呢?因为题目中告诉我们“x>4”,所以任何小于x的数,也一定是大于4的。
而A选项是“x-1”,因为x>4,所以x-1一定小于x。
再比如:如果y<-2,那么下面哪一个数一定大于-2?A. y+3B. y-3C. -y+1D. -y-1正确答案是B。
为什么呢?因为题目告诉我们“y<-2”,所以任何大于y的数一定是小于-2的。
所以我们只需要看哪个选项里面包含了y,并且减去一个大于3的数,就是正确答案。
很明显,B选项是“y-3”,因为y<-2,所以y-3必须大于-2。
总之,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数学问题中都很常见,并且在图形比较和简单的代数问题中也经常使用。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这三个符号,乍一看,似乎只是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
然而,实际上它们不仅在数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充当着判断和比较的工具。
这三者的意义,似乎比表面上看起来要深刻得多。
一、符号的基本概念1.1 大于号(>)首先,咱们先聊聊大于号。
这个符号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表示前面的数字比后面的数字要大。
比如说,5 > 3,意思很明显,5比3要多。
它不仅仅是个数字的比较工具,更可以引申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如说,在一个比赛中,如果小明得了90分,而小红得了85分,我们就可以说小明的成绩大于小红的成绩。
这种比较,让我们在生活中做出选择和决策时,有了依据。
1.2 小于号(<)再来看看小于号。
它正好和大于号相反,就像一位谦逊的角色。
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字比后面的数字要小。
例如,2 < 4,意思是2比4要少。
想想,如果我们在超市购物,看到两种商品,价格分别是20元和30元,那么我们自然会觉得20元的小于30元,这样的判断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消费选择。
在生活中,这样的比较让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各种情况,明了自己所拥有的和所需要的。
二、等于号的意义2.1 等于号(=)等于号则是一种平衡的象征。
它表示前后两个数字是相等的,或者说,两个东西是一样的。
比如,3 = 3,这显然是个真理。
在日常生活中,等于号不仅仅是数字的较量,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平等和对称。
比如,两个朋友一起分享一个蛋糕,假如他们每人分到的都是相等的那一块,那么就可以说“你和我各得的份额是一样的”,这时候等于号就代表着公平与友谊。
2.2 生活中的比较在生活中,比较无处不在。
我们总是要进行各种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
比如,当你看到一款新手机,价格是3000元,而一款旧款的价格是2000元,你会不自觉地用小于号来做判断:2000 < 3000。
这种比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它们分别是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这三个符号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让数学变得更加清晰和准确。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于号“>”。
大于号的开口朝向较大的数,尖尖的一端朝向较小的数。
比如说,5 > 3,这就表示 5 比 3 大。
我们可以想象大于号就像一张大大的嘴巴,总是想要吃掉更大的数字。
当我们看到 5 > 3 时,就好像这张大嘴巴朝着 5 张开,因为 5 更大嘛。
再来看看小于号“<”。
小于号的开口朝向较小的数,尖尖的一端朝向较大的数。
比如 2 < 7,这意味着 2 比 7 小。
小于号就像是一个尖尖的箭头,总是指向较小的数字。
当我们看到 2 < 7 时,这个箭头就指向了 2,告诉我们 2 是较小的那个数。
然后是等于号“=”。
等于号的作用是表示两边的数是相等的。
例如4 = 4,这说明左边的 4 和右边的 4 是完全一样大的。
等于号就像是一座平衡的天平,两边的重量相等,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三个符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感受一下。
假设我们有一堆苹果,左边有 3 个苹果,右边有 5 个苹果。
很明显,右边的苹果数量比左边多,所以我们可以用大于号来表示,即5 >3 。
再比如,小明有 2 支铅笔,小红有 8 支铅笔。
这时候,小明的铅笔数量少于小红的铅笔数量,我们就用小于号来表示,即 2 < 8 。
如果老师给了张三和李四同样多的糖果,都是 6 颗,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张三的糖果数量等于李四的糖果数量,用等于号表示就是6 =6 。
在使用这三个符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比较数字的大小。
有时候,数字可能会比较复杂,比如 15 和 9 ,我们可以先想一想 15 是由 1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而 9 只是 9 个一,很容易就能判断出 15 > 9 。
而且,这三个符号在数学运算中也经常会用到。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课件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基础》第一册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的第一节,详细内容涉及比较大小的基本符号——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将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理解它们在数学表达中的用途。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进行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符号的含义,并在实际情景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两堆不同数量的玩具,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比较玩具的多少。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表示这两堆玩具的数量关系呢?”2. 新知讲解(15分钟)引入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解释符号的含义。
通过PPT展示符号用法,讲解比较原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一起解答并讨论如何使用比较符号。
解答过程中强调符号的正确书写和使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几道比较大小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活中可以使用比较大小的情境。
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中心位置写出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旁边列出符号的定义和用法。
在另一侧板书例题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比较下列数字的大小,并写出正确的符号:5___3,8___8,2___7。
在生活中找一个物品,描述其数量,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2. 答案5>3,8=8,2<7。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认识“>”和“<”,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增进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认识“>”和“<”》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认识“>”和“<”,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增进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转盘;海洋球两袋操作题板每组一份;1~10数卡每组一份;>或<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和“<”,比较两组实物和图像的多少。
1、出示“>”和“<”,感知符号的形状,区别开口方向。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符号,你看看像什么?这个符号的大嘴巴朝哪里?那这个呢?2、出示两袋数量悬殊的海洋球,探究发现大嘴巴朝量多的物体。
师:先出示大于号,你们看这个符号大嘴巴朝哪里?那再看看老师手里的两袋海洋球,哪袋多,哪袋少?那朝大嘴巴的这边应该放哪一袋?为什么?师:原来呀,大嘴巴喜欢数量多的东西,那这个大嘴巴朝左边的符号我们把它叫做大于号。
师:刚才那个是大于号,那这个叫什么了?(小于号)这个符号的嘴巴朝哪里啊?现在你们想想老师手里这袋多的海洋球应该放哪里了?为什么?(因为大嘴巴喜欢数量多的东西)我们把这个大嘴巴朝右的符号叫做小于号。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精品课件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3章“比较大小”中的第一节“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详细内容包括: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如何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以及通过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难点:如何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比较情境,如:身高、体重、年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并解释其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并解释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练习。
6. 应用拓展(10分钟)利用PPT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2. 内容:(1)大于号的定义及书写(2)小于号的定义及书写(3)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比较方法(4)实际问题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小明和小红比赛跳远,小明跳了3米,小红跳了2米,谁跳得更远?请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表示。
2. 答案:(1)3<5,7>4,9=9(2)小明跳得更远,表示为:3米>2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和应用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混淆现象,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比较现象,尝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通用6篇)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篇1【活动目标】1、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幼儿操作单。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那儿有什么?二、认识“>”。
1、感知数量的多和少(演示课件)师:这儿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么呢?(树,山,河等)师:瞧!美丽的景色把谁给吸引来啦?(蝉)师:飞来了几只蝉?(3只)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3)师:看,又有谁飞来了?(边说边放课件)(蜻蜓)几只蜻蜓,(1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师:3只蝉和一只蜻蜓哪个多,哪个少?(3只蝉多,1只蜻蜓少)2、认读“>”,初步感知不等式(1)认读“>”师:3只比一只多,所以3比1多也比1大,我们可以在3和1之间放上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了。
我们学过“=”,看看这儿能放吗?(不能)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就能帮助我们,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边说边放课件),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大于号(跟读)。
把它放数字的中间怎么读呢?先听老师读一遍:3大于1(3>1),一起读。
(2)动作感知“>”你们看,大于号长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身体动作来学学它的样子吗?(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3)书空“>”小朋友们模仿“>”的样子可真像,那“>”应该怎么写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大口向前还是向后呢?大嘴巴向前大于号(教师边说边带领幼儿集体书写“>”)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地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理解其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的大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理解其含义,能运用它们比较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比较数的大小,谁能告诉我,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两个特殊符号,看看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师:(出示PPT,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两个特殊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符号。
生:大于号(>),小于号(<)。
3.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师:(出示PPT,展示两个数:5和3)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两个数,谁能用今天学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生:5>3。
师:很好,那谁能再来说一说,这个大于号(>)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5比3大。
师:对,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那小于号(<)呢?生: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4.练习比较数的大小师:(出示PPT,展示多个数:2,4,6,8,10)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请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生:(踊跃回答)师:很好,同学们都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填写下列各题。
(出示PPT,展示练习题)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于号和小于号,也学会了用它们来比较数的大小。
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收获?(出示PPT,展示拓展题)6.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大于号和小于号,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学教案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2. 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读写方法。
3. 学会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值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读写方法及运用。
2. 教学难点: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复杂的数值比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较大小的重要性。
2. 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及符号表示,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加深印象。
3. 练习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学生相互检查,确保掌握。
4. 运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比较大小的过程。
5. 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7.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游戏参与度评价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 设计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比较大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比较价格、比赛排名等。
2. 介绍其他比较符号,如等于号(=)和约等于号(≈),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用途。
3. 通过数学故事或例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八、教学资源:1. 准备实物、图片、教具等直观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
2022年冀教版小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精品教案(word版)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4课时认识>、< 和=教学内容:教材第12-1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拟多少。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用数学符号“> = <〞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拟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熊猫请客动画片或主题图挂图或图片,各种动物图片和水果图片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 和 =。
〕板书设计:>、< 和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记4>3 3<4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模型〕表示的过程。
及时反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第3课时12减几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内容。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12减几的过程。
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2减几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
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对11减几计算方法总结得很全面,下来要有意识地多加练习,相信大家的计算能力会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
并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
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1.10只蝴蝶、8只蜜蜂图片
2.1——10数字卡片若干张
3.不等式题卡若干张,大于号小于号卡片两个
4.数字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老师今天带了了两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
老师说谜底,幼儿依次猜出是蝴蝶和蜜蜂,老师引导幼儿用歌声欢迎蝴蝶和蜜蜂的到来。
展示蝴蝶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相比,谁多?谁少?10和8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字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哪边数字大哪边数字小。
教师出示大于号,以大于号的口吻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大于号。
师:小朋友们好,我叫大于号,朝着左边张开大嘴巴的就是我大于号,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如果站在我前面的数字比后面的数字更大,我就要向更大的数字张开我大大的嘴巴!
师:我应该向谁张开大嘴巴?(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回答:向蝴蝶和数字
10 张开大嘴巴。
)
师:因为10比8大。
所以应该向着10 张开大嘴巴。
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示大于号。
2.问:蝴蝶和蜜蜂最喜欢在什么地方玩耍?(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
出示小于号,提问:小于号像什么?引导幼儿用身体表演加深印象,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小于号朝右边张开大嘴巴小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小,说出7小于9.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记,我们得想办法把他们记住。
”启发幼儿找出其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是对着哪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个数?(小数)”
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智力闯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1:学做大于号和小于号。
找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大于号和小于号,幼儿读出:“10大于8”“7小于9”。
把数字进行交换,再找两名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读出“8小于9”“9大于6”。
游戏2、击鼓传盒。
玩法:老师拍打铃鼓,幼儿传盒子,鼓声停止,盒子在谁的手里,就和前面的一位幼儿各从盒子里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如6和4,大数幼儿先说:“6大于4”,小数幼儿再说:“4小于6”,依次进行。
游戏3、找朋友。
出示操作题卡,将幼儿分为红蓝两队,女孩为红队,男孩为蓝队,进行对抗赛,每个孩子各拿一张数字卡片和实物图卡片,先比较数字和实物数
量的大小和多少,在题卡中间的空格里填上相应的符号。
最先完成操作而且操作准确率更高者为胜。
三、教师总结:
小朋友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今天我们认识了并已经和大于号和小于号交上了朋友,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们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其实在数学知识王国里,还有许多奇妙有趣的东西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更多的本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