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1145bc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76.png)
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依法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
作为经济法和民事、商事法的主体,其共同性主要现在:第⼀,都必须具有法定的能⼒,即具有权利能⼒和⾏为能⼒;第⼆,在从事某此经济活动时,都应取得从事特定经济活动的法律⼿续或资格证书;第三,主体的构成都较为复杂;第四,主体的权责都是统⼀的。
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存主体之间的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形成经济关系的领域具有特定性、主体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具有经济性等⽅⾯。
(2)经济法的内容经济法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离开了经济法的内容,经济法的主体的存在就毫⽆价值,离开了经济法的内容,经济法的客体也就存在依据和衡量标准。
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依法可以作出⼀定的经济⾏为或者不作出⼀定的经济⾏为和要求其他经济法主体作出⼀定经济⾏为或者不作出⼀定经济⾏为的资格或者能⼒。
经济权利的范围包括国家经济调控权、国家经济⼲预权、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经济救济权权等,其中国家经济调控权和⼲预权,是经济权利的核⼼。
它具有以下⼏个重要特征:第⼀,它属于国家权⼒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意志;第⼆,它只能由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使,不能转让,更不能放弃;第三,这种权利在实现过程中不以相对⼈的意志为转移,不由对⽅选择其实现⽅式,体现了命令和服从的法律属性;第四,其权利来源于法律的明⽂规定,⽽不是双⽅的事先约定。
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作出⼀定的经济⾏为或者不作出⼀定的经济⾏为的责任。
其特征是:第⼀,经济义务是⼀种积极的经济责任,不是消极的经济责任,不能把经济责任等同于法律责任;第⼆,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法规对经济法主体明确规定的;第三,经济义务是在经济调控和⼲预过程中所产⽣的,不是在其他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第四,经济义务是要求经济法主体必须履⾏的,是不能选择、转让的:第五,经济义务的不履⾏或者不完全履⾏应受到否定评价和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的。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f2b72a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0.png)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经济法律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它由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形成、变化和解决,离不开以下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法律规范。
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各方。
主体主要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个体,他们既可以作为经济主体交互进行经济活动,也可以作为消费者或者劳动者参与其中。
法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实体,例如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
其他组织包括合伙企业、合作社等。
不同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之间形成复杂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产生、转移、调整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物质和非物质资产。
客体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财产权、合同权、知识产权等。
财产权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通过经济活动获取财产,并依靠财产权的保护实现财富的增值。
合同权是指经济主体通过订立和履行合同来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
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劳动的成果,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客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是主体之间权益争取和保护的对象,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法律规范经济法律关系是依法展开的,法律规范是经济法律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规范是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明确要求和约束,通过法律规范,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和管理。
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法律则具体规定了各类经济活动的法律要求和限制。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则是政府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和发布的,用于具体规范和管理经济活动。
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对法律的具体解释和应用。
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414fcf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5.png)
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体系是指以经济活动为基础,规范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由多个构成要素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和法律法规是经济法的基础。
宪法规定了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法律法规则对经济活动进行具体规定。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
2.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对法律法规的补充和细化,对经济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规定。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商标法实施细则》等。
3.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对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4. 合同:合同是经济活动中最常见的法律文书,它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5. 判例:判例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所做出的判决,对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对于经济法的适用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6. 其他:包括经济法学教科书、学术论文、经济学理论等,都可以作为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对经济法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 1 -。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8883603a2161479171128c2.png)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国家。
内容:权利与义务是其内容。
客体: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和智力成果。
简述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无行为能力人:指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指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完全行为:指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及十六周岁以上但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简述代理的特征?(P24)答: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是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简述有效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答:(1)意思表示一致:说明双理解并同意有关交易的要素;(2)具有合法的“标的”:指具有合法交易价值的东西,如:现金、货物、某种行为的许诺等等;(3)具有明确的“协议”:尽管在特定的场合口头合同也是有效的,但是双方签订的书面合同是大家认同的典型“协议”形式;(4)合法的主体:意思是合同主体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人,指成年人并具有完全的意思能力。
简述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8种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现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乘人之危所为的单方民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以合法利益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简述要约失效的情形?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简述合同抗辩权?(P74)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应同时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未履行义务前,有拒绝对方请求自己履行合同的权利。
先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的当事人未履行时,对方当事人有权绝对方请求履行合同的权。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3451f0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5.png)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内容提要】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但是,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
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要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关键词】经济法律关系/要素/种类一、经济法律关系概述(一)经济法律关系具有强烈的国家思想性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之一,它是由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公共管理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注:本文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观点均来自王保树主编《经济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这种关系是一种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经济法正是通过经济法律关系实现其对社会关系调整的职能的,它是经济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法律形式。
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它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相对于也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民法的民事法律关系来说,经济法律关系的思想性更强。
我们知道,经济法是国家运用其能力而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手段,其处处体现着国家的某种意图。
如反垄断法,它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密切,其要旨是从宏观上防止市场竞争不足,以保持经济具有相当的活力,提升本国企业和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所以,它具有鲜明的政策性、灵活性和行政主导性特征。
其他经济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财政金融法、外贸法等,它们均体现着国家的某种意图。
所以,经济法确认和调整而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这种思想性是民事法律关系所达不到的。
民事法律关系虽然也是思想的社会关系,它最直接地表现了生产关系,如财产所有权关系、契约就是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形象地说,民事法律关系是把经济关系的要求直接翻译成法律上的语言。
也许正是如此,我国有学者曾提出民法属于经济基础,民事法律关系是物质的社会关系。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过激,但它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民事法律关系思想性的弱度。
简述经济法三要素
![简述经济法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1155a33a32d7375a417803f.png)
欢迎访问索要资料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题客体内容
1 主体:是指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的当事人
经济法主体的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和能力
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国家机关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公民
2 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经济信息等种类:物资财(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行为:为经济活动(为实现权利和义务而实施)智力成果:非物质财富(工业产权商标权专利权)
3 内容: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经济权利:所有权法人财产权经济管理权经济职权债权知识产权
经济义务:纳税保证产品质量环境保护
此资料来自萌嘟嘟博客。
对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思考
![对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c670bbf0029bd64783e2cd7.png)
-11-职工法律天地2017 年第 9 期法学研究zhigong falv tiandi摘 要:经济法律关系是在经济活动中法律规范确认的有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本文对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做出了概括。
并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主要构成因素,主体、客体、内容等进行了思考讨论。
关键词:经济;法律;主体客体;权利义务经济法律关系,是根据经济法律在人们的经济管理和经营中形成的经济权利和义务关系。
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分别是主体、客体和内容。
1经济法律关系概念的概括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确认的有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而各种不同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由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关系从而影响了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性质。
经济法律关系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都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法律关系。
因此,对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表述各有不一,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经济法律关系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在管理和一定的合作途径中,经济主体间形成的对应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第二种是:国家调整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关经济法律关系的经济权利与义务的副产物;第三种是:国家机关、单位、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之间,或者是这些组织的内部和个体经营者、人民之间,在经济的管理和运动中经过经济法律法规来确认相关权利义务关系。
以上这几种的概括主要在对于作用的调整目标的不同,既有对经济法和经济关系横向的调整,又有纵向的变化,主次作用关系也不尽相同,主次关系之间相互协作。
比如,第一种与第三种都认为应该改变经济法的纵横关系,但是又强调了主要的纵向经济关系和一定的经济协作。
第三种则是对纵向和横向经济关系都做出调整,重点是横向经济关系。
第二种则是认为作用的目标应该是经济关系,尤其是发生在国家调节经济活动中的,这种关系全方面的体现了国家和人民意志结合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而且对于纵向和横向经济关系只要是发生在调节经济活动中,没有主次的区别,都由经济法来做出调整。
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6a9f0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6.png)
目录
•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01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自然人
自然人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个体。
自然人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受到法律保护 的。
特征
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和地域性,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
作用
知识产权是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 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
定义
行为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从事的活动,例如, 生产、交换、分配等。
特征
行为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可选择性,是经济活 动中不可或缺的客体之一。
作用
行为是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行为 可以创造价值、满足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
04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更和终止
产生
主体
01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经济活动,并依法享有经济权利
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客体
02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
指向的对象。
内容
03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
有形财产
定义
有形财产是指具有实体形 态,可以被人们直接感知 的财产。例如,土地、房 屋、机器设备等。
特征
有形财产具有可触性、有 形性和可确定性,是经济 活动中最常见的客体之一。
作用
有形财产是经济活动中最 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是 实现生产、流通和分配的 基础。
知识产权
定义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 标权、著作权等。
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973c28956bec0975f465e27a.png)
二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一)概念和种类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种类: 1、种类: ①物 ②(一)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及含义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 义务。 义务。 是连接主体、客体的桥梁 是连接主体、 (二)经济权利(权力) 经济权利(权力) 1、经济权利的涵义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具有的自己为一定 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或 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2、经济权利的种类①经济职权 经济权利的种类① ②财产所有权 ③经营管理权 ④请求权 (三) 经济义务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具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 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有经济权利和承 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特征: 特征: 1、主体是经济法所规定的 2、主体须具有经济权利能力和经济行为能 力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体系 1、经济法主体的类别 ①国家机关 ②社会组织 ③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 个体工商户、 ④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及其它自然人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92da9ffa0c22590103029d16.png)
主体的资格:成为某一具体的法律关系的主 体,关键要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即法 律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是行为人依法能够享有权利、承担义 务的资格,也就是,某人依照法律规定能否参加 某一具体的法律关系的资格。民法上公民的权利 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行为能力:是行为人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承 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来自于行为人的自身条 件,主要是指行为人是否有判断、认识、控制自 己行为的能力。依年龄为标准,法律将自然人的 行为能力状况分为三类:
四、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一)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职
权和经济职责或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所直接指向 的对象。 (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 1、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既有广泛性的一 面,又有限制性的一面 2、经济协调是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3 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结构复杂 (三)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3)经济法律关系管理主体 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4)经济法律关系消费主体 (5)经济法律关系监督主体
三、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 内容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经济法律 关系主体的经济职权、经济职责、经济权 利和经济义务。
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同时具备这些要素,否则 法律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这些构成要件发生变化,则法律关系的性 质也可能发生变化。
法律关系的主体
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参加 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即在法律关系中 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自然人、法 人等)。
权利主体、义务主体
目前各种法律规范概括而言,可作为法 律关系主体的成分有:国家、法人、个 人合伙、个体工商户、专业户、家庭、 国际组织、外国国家、企业、事业单位、 团体、公司、个人等。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9335e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3.png)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析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物质资源、转移财产权益,并且包含契约关系、财产关系等等的一种关系性质。
现代经济社会的经济法律关系主要被构成了三个要素:客体、主体和行为,下面笔者将对这三个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客体客体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被人们所关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及其权益。
客体的构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社会生产的投入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技术等。
2.财产权益财产权益是指人们所拥有的各种财产包括房产、汽车、衣服等等,以及与财产有关的利益,如股份、债券、租金、利息等等。
3.契约权利契约权利是指人们通过合同签署来规定各种责任和权利的一种法律关系。
契约权利涉及到买卖、租赁、委托、劳务、借贷和保险等各种契约。
总的来说,客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决定了这种关系的性质和对象。
二、主体主体指的是在经济法律关系中进行交易或者合作的各个参与者。
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人自然人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以个人身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
自然人可以是消费者、投资者、工人、企业家和政府等。
2.法人法人是独立的法律实体,在法律上被视为一个人。
法人包括公司、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等。
3.组织组织是指把自然人和法人组织起来的一种形态,包括社团、协会、政党等等。
主体的大小和数量会影响到经济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效率。
三、行为行为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各方进行的具体交换活动,它代表了主体对客体的具体掌控。
行为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买卖买卖是指买方支付货币购买卖方的商品或服务,并获得相应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买卖协议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2.租赁租赁是指租赁方支付租金借用出租方的财产,获得财产使用权。
租赁协议是比买卖协议更加复杂的契约。
3.借贷借贷是指借贷方向出贷方支付利息并借用一定数额的货币。
经济法中的要素
![经济法中的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353190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d.png)
经济法中的要素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它包含了丰富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经济法的基本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经济法中的要素,并探讨其重要性和作用。
一、法律主体要素在经济法中,法律主体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具有权力和义务的各种主体。
法律主体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社团组织等,它们在经济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国家作为最高的法律主体,制定和执行经济法律法规,维护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
企事业单位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承担着经济责任和义务。
个人作为市场主体,享有自由经营和自主决策的权利。
社团组织则代表特定行业或利益集团,维护其成员的权益。
二、法律对象要素在经济法中,法律对象是指受到法律保护和规制的各种经济行为、物品和利益。
法律对象包括商品、资本、劳动力、环境资源等。
商品是经济交换的核心,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受到市场价格的调节。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体现为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为经济主体提供投资和融资渠道。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基础,它包括劳动者的个人权利和劳动合同的约束。
环境资源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法律关系要素在经济法中,法律关系是指各种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活动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
法律关系包括合同关系、公司关系、劳动关系等。
合同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它体现了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现。
公司关系是企业组织和治理的基础,它规定了公司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机制。
劳动关系则是雇佣关系的法律框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四、法律责任要素在经济法中,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和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因经济活动引发的民事纠纷所产生的经济赔偿责任。
行政责任是因违反行政法规和政府指令而受到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制裁。
刑事责任则是因涉嫌犯罪行为而受到的法律惩罚和刑事制裁。
简析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简析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2eaaa0976294dd88d0d26bf0.png)
简析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简析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1经济法律关系定义与特征依据法理学的解释,法律关系就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问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现行的法律关系依不同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对象即社会关系的不同,有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等等。
经济法律关系也是其中一种。
也就是说,经济法律关系就是经济法律规范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a.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以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存在为前提。
b.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是复杂的法律关系。
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所决定,经济法律关系包含了五个主要领域,这五个领域并不独立互不相关,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d.经济法律关系是特殊的法律关系领域。
经济法律关系只能存在于国家管理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中,并且只有这一领域的经济关系受经济法调整是才能成为我们这里所提及的经济法律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依据法律关系原理,任何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都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者组成,缺一不可。
经济法律关系也不例外,也是由此三者构成。
2.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并能独立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当事人。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既包括经济权利的享有者(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也包括了经济义务的承担者(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为。
它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中的首要要素。
经济法律主体的构成:a.国家。
国家是特殊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国家是国家财产的唯一所有权者。
国家是唯一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体。
b.国家机关。
在经济法律关系的范畴中,国家机关,主要是指经济管理机关,是重要的经济法主体。
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
![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7723b1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1.png)
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话题。
经济法律体系建构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法律机构、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和付出巨大的努力。
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旨在建立一个健康的、合规的、透明的经济环境,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本文中,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分别是法制建设的重要性、经济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一、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法制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一个依法经营、透明公开、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只有在法制建设健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法制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障财产权利和维护社会公正。
法制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各方和个人共同参与。
政府要制定科学的法律政策,加强执法,及时处罚违法企业,提高司法公正性和稳定性。
社会各方要守法经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环境保护。
个人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规,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
二、经济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体系是由各方面法律构成的,主要由宪法、民法、商法、税法、环保法、竞争法、海关法等构成。
这些法律保障了市场经济有序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维护了经济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
1. 宪法宪法是国家制度和根本法律,是所有法律的基石。
它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组成、政权机构关系、政治制度和各级政府职权等内容。
它对于经济法律体系的构成和经济法律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 民法民法是解决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它包括了民事权利法、债权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等。
它对经济活动中的财产权利、合同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3. 商法商法是指以商业和商务活动为对象的特殊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了公司法、商标法、反垄断法、证券法等。
它的目的是建立起健康合法的商业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4. 税法税法是规定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法律,它涉及到税收的征收、用途、管理、监督等方面。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6030d7d852458fb760b560e.png)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客体法定代表人的概念:依照法律或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由自然人担任。
入伙的概念: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其他人加入合伙企业,成为新合伙人。
入伙的法律效力:(1)除入伙协议另有约定以外,新的入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2)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就入伙前债务承担另有约定的,这种约定在合伙企业内部有效,对外不发生效力。
退伙的概念: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由于法定或约定原因出现,合伙人退出在合伙企业的出资,消除合伙人资格的行为。
退伙的条件:(1)合伙人可以退伙,即合伙人有权选择退货或不退货的情跨国能主要有如下几种:合伙协议约定了合伙企业经营期限或其他退货事由的,当约定退货事由出现时;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的;发生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企业的事由;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经营期限或其他退伙事由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2)合伙人当然退伙的情形,即只要出现下列情形,合伙人即因合伙企业不符合成立的基本条件而必须退伙:其一,合伙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由该公民的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另外,合伙人被宣告失踪对合伙企业的影响,法律未作规定,应适用宣告失踪的一般法律规定。
其二,合伙人被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依法律规定,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其三,个人丧失偿债能力的。
丧失偿还债务能力的确定,应由谁确定和怎样确定,法律未作规定。
其四,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的。
这四种当然退伙情形自实际发生之日起,合伙人当然退伙,并应在15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析论文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046337a8114431b90dd833.png)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析论文摘要: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发展经济成为有待探讨的问题,若要发展经济,首先必须了解经济,了解经济法,而经济法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便是经济法律关系。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便于进一步理解经济法律的内容。
关键词: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经济法经济保障着国家军事建设和国民生活水平,经济法则是国家对市场调控和宏观调控中发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从作用上体现国家意图,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在法律的规范下,避免出现市场动荡、不当竞争等混乱的现象。
经济法律关系即对经济法延伸解释的一部分,是法律关系之一,具有更鲜明的灵活性、政策性和行政主导特性。
一、经济法律关系概述从定义上来说,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协调或调整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在经济主体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由此可见,经济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经济法律关系满足在经济法的基本要求,其前提就是以经济法作为独立存在的法律部门,且经济法律关系受经济法的调整;(2)经济法律关系必须符合国家调控规范的社会活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及相关的经济管理机关具有主导性,即在大多数的经济法律关系中,一方为政府组织,另一方为公民或经济组织;(3)经济法律关系只存在于国家管理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国家利用其职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4)经济法律关系所包含的领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各个领域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二、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的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组成要素也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主体、客体和内容,这三者相互联系,若其中之一发生变化,则相应的法律关系也出现改变。
(一)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并能够独立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关系参与者。
可以理解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财务的所有者,也是义务的履行者,同时还是客体行为的实施者。
经济法律构成要素中首要因素便是主体,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家和政府组织,国家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不仅行使决策权力,同时也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国家和政府组织这一主体的特点是在行使经济管理权时依法享有推定有效权、社会协助权、先行处置权等。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体系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a312d064b73f242336c5f7f.png)
3、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经济法律规范享有的为或不为 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主要有财产权、经 营管理权和请求权等大的类别。 4、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满足权利主体或权力主体的要 求依法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共同性的经济义务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服从国家干预主 体的合法管理;(2)正确行使经济权利,行为不得破坏国家安全和违 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其他经济法主体的合法权益;(3)合法经 营,依法纳税;(4)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关心公益事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2.4.3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体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内容体系的涵义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体系,是指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 职权”与“经济职责”、“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所组成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体。
二、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体系具体要素
1、经济职权。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决策权、协调权、命令权、监督权、 批准权、确认权、禁止权、免除权、审核权和许可权等。 2、经济职责。 “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是合一的。主要包括经 济决策责任、经济协调责任、经济决命令责任、经济监督责任、经济 审批责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许可责任等。
end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92da9ffa0c22590103029d16.png)
(三)仲裁范围
(四)仲裁协议
1、仲裁协议的概念 仲裁协议时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
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提 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仲裁协议包 括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书。 仲裁条款——纠纷未发生前 仲裁协议书——纠纷发生前后
(四)仲裁协议
1、仲裁协议应具备的内容: A、当事人双方明确表示愿意以仲裁方式解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终止
甲科研单位与乙公司之间签订了买卖合同 ,向乙公司转让其专门为该公司研发制造 的一台仪器。但由于在合同履行前发生了 地震,甲科研单位办公楼倒塌导致仪器被 毁坏,不能按期履行合同。乙公司据此解 除了双方的买卖合同。请指出引起双方经 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么?
三、经济法律事实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国家在协调本国经
济运行过程中,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 享有经济职权,承担经济职责并依法享有 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经济法律关 系的主体资格,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 否则就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四、经济诉讼
(四)人民法院收案范围与案件管辖 1、收案范围 2、案件管辖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指定管辖 移送管辖 协议管辖
(五)课堂练习
练习册P20
第三章 公司法律制度
案例导入: 小李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学生,一心
想成为某公司的经理,但他只有15岁,他 不知道这个年龄是否可以担任经理,如果 小李向你咨询,你该如何解答?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 与终止的含义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产生,而使经济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必然形成某种经济职权 和经济职责或者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
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5525e7e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6.png)
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体系是指由一系列法律规则和制度组成的,用于调节经济活动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体系。
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民法,商法等法律法规,是经济法体系的基础。
2. 企业法律制度: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
3. 财税法律制度:包括税法、财政法、会计法等法律制度,是调节财务收支和实现财政平衡的基础。
4. 金融法律制度:包括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制度,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
5.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制度,是保护知识产权和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
这些基本要素构成了经济法体系的核心,对于保障经济发展、保护公共利益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罗瑜20090857工程造价2班
经济法律关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内容和客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范围包括:
1.国家------特殊主体
2.国家机关
3.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4.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内部主体
5.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
6.外国自然人和社会组织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实质性要素,它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A.经济权利
经济法主体在法定范围享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它包括:
1. 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某种行为
2. 根据自己的意志不进行某种行为
3. 有权依法要求负有义务的人做出一定行为
4. 有权依法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不做出一定行为
B.经济义务
经济法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者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它包括:
1.义务主体必须依照法定范围做出一定行为
2.义务主体必须依照法定范围不做出一定行为
3.当主体不履行义务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它包括:
1.物---指的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能为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物质。
2.货币和有价证券
3.经济行为---指经济法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4.非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案例】
某百货大楼与某服装厂签订了加工10万套服装的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百货大楼应于8月5日前向服装厂预付300万元,待服装厂于10月底前交付全部服装后结清货款。
合同签订后,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此种服装在市场上已滞销,于是提出协商减少加工5万套服装,服装厂表示同意。
合同履行期届满,百货大楼与服装厂分别履行了合同规定的义务。
【分析】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它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某百货大楼与某服装厂依法签订的服装加工合同,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与形式合法,是一份有效合同,受法律保护,从而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产生)。
主体是某百货大楼和某服装厂,
客体为10万套服装,
内容为主体双方依照本合同所产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合同签订后,由于市场变化,经双方协商同意减少加工5万套服装,使得原合同法律关系变更。
合同变更后,双方重合同、守信用,认真履行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确保了双方签订合同的目的的实现。
正是由于双方严肃认真地履行了合同,才使得本合同的法律关系得以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