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
初中语文优质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优质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学工作对学生来说很关键,一个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带来非常不错的学习效果,但如何做一个优质教学方法呢?下面是整理的初中语文优质教学方法5篇,欢迎你们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能够帮助。
初中语文优质教学方法1一、多媒体能巧妙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这些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落实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将学生学习好奇心的讲授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持久的学习兴趣。
重要一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才甚至可以说,课后课堂导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特别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各种手段来促使导入关键环节的多彩,使课堂导入一下子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成功进行导入新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上,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
多媒体教学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第二阶段感性思维活跃,而理性思维相比不足的独立思考特点。
它通过一些纸张生动形象的油墨,能把无形化为有形,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生动形象的大学生知识,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导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讲授《木兰诗》这一课时,由于人物历史相隔久远,因此,在课前我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花木片的各种资料,如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并通过多媒体制成了优美的浑厚课件。
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到太陌生。
通过欣赏关于花木兰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以一种直观感性的形式切实感受到花木兰英勇和柔美,体会到了编辑者体会对木兰的赞美。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我想这是作为一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语文教师的终身追求。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篇1一、教师良好的素质修养是前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
这“一桶水”既包括了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还包括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和艺术修养。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和身份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简单知识传授者,成为给学生指点迷津的引路人。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感染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他们的语文课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的教学效率。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七尺的讲台也不是说站就能站上去,也不是说站就能站好的。
二、课堂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关键民主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他们在愉悦和满足的同时接受知识,活跃思维,陶冶性情。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教授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就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更直观的感受、了解和把握所扮演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
与此同时再追加几个小问题:“你现在作为课文的主人公,怎么理解爸爸妈妈的行为态度呢?”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还发挥了主导作用,重点突出。
三、教学巧妙的应用艺术是手段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是需要教师在课下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和积累,对教学过程的巧妙设计和组织,在课上对教学情况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对教学时机的准确把握和巧妙引导,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像是吸铁石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引向教学深处,激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生的兴趣。
四、活动课的丰富开展是根本“生活即教育”,丰富的课外活动课是学生体验生活、创造生活的最佳机会。
生活是语文的不竭动力,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只有将语文和生活融合,才能让语文焕发生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有的放矢
求 ,使我 们 这些语 文教 师有 了 ‘ 向。好 的教学 方法 来 自教师 们 的经 验 和同 事们 的交流 ,作 为 一名人 民教师 大家都 知 道 ,每 个 教师 都有 不 同的教 学方 法 ,不 管用什 么 方法 和手段 ,只要能 激
起 同学们 的 积极性 和学 习兴 趣 就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 法。在课 程 改革 中提 到
会如坠 云雾 。 关键词 :目标 系统 化 多媒体 重 点 初 中语 文教 学 时 ,大多语 文 教师在 课堂 感到 十分 的无 奈 , 不 知 道如 何 教 和 教 什么 。一 节 课 下 来 感到 并 未 达 到 自己 的 目 的 。随着 课 程的 改革又 给语 文课 带来 新 的生 机 ,课 程改 革 中的 课标 主要 从 教师在 课堂 中应 该教 什 么和 怎样 去教做 了概括 性要 授 课方 式 ,这 样 才能 打消 学 生 的 抵 触情 绪 ,并 使知 识 有 效 表 达 。新课 程倡 导 学生是 课 堂 的主体 ,教师 是课 堂 的主 导 。一 堂
好多 教学 方 法和好 的教 学案 例 ,我们 都可 以借 鉴 ,但不 能死 搬 硬套 ,要 更 具 自己的学 情 ,教 学环境 ,灵 活应 用 ,在 当 中要 加
入 自己 的 思 想 ,慢 慢 的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才 能 提 高 。 新 课 标 认 为 语 文 是 工 具 性 和 人 文 性 的 统 一 。 所 以 , 新 时 期
中学 语 文 教 育 的 任 务 ,要 从 “ 知识 和 能 力 ” 、 “ 过 程 和 方 法”、 “ 情 感态度 和价 值 观 ”三个方 面 出发 ,全 面提高 学生 的 语文 素养 ,充分 发挥语 文课 程 的育人 功 能。 注重语 文应 用 、审 美与 探究 能 力的 培养 ,促 进学 生均衡 而 有个 性地 发展 。 因此 , 《 课 程标 准 》中所 提 出 的语 文 教学 的终 极 目的 ,应 该是 提 高语 文课 堂教学 实效性 的根本 出发点 。
个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5篇)
个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5篇)个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5篇)个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这一学期,虽然工作忙碌,但我觉得也很充实。
为了在过去的岁月中迎来了新学期的希望,让明天的工作更精彩,收获更多,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与大家来共同分享我的快乐、成长与烦恼。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对学生的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
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
对于个班里的学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作业布置做到合理。
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四、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发放积分卡每月兑换一次奖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1、班级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
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时常有变更;3、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个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2中考工作早已经结束,我校中考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15篇)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15篇)初中语文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本学期继续探索新课程实验,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科组各项工作。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利用科组活动的时间,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二)加强实践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科组的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实践经验交流,通过相互听课、上公开课,评课与反思,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三、工作内容:1.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作业:语文作业包括作文和作业(书本作业或练习册),作文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周记、日记、随堂练笔等形式),大作文一学期不能少于6次,小作文的布置要结合教学灵活进行,次数尽量多一些。
同时加强对名著阅读的指导。
初三毕业班可根据备考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辅导: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辅导,尽量的在课前和课下或自习堂对学生辅导答疑,要确定几个重点辅导对象,要注意对两头的'学生的辅导,补差提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语文尖子。
考试:认真对待,严格执行学校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类型的考试。
同时,还要根据本年级的教学情况,安排好单元测验。
尤其要组织好考试和测验的命题、阅卷、统分、讲评等工作。
命题:第四周月考由谢克光,施丽明,王学梅命题;第十六周月考由李雪飞,钟伟珍,冯宇命题。
2.集体备课各年级备课组长要发挥带头和组织作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表。
3.公开课和听评课科组提倡教师多上公开课,并要求每一位教师按学校规定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本学期公开课安排:钟伟珍负责省课例比赛,谢克光,施丽明,冯宇担任校内公开课。
4.培养新教师5.教育科研继续进行上学期的课题研究,科组要求老师们多撰写、多发表教学论文。
每一位老师都要按照学校要求上交或发表一篇论文。
四、具体工作安排:九月:1、制定各科教学计划;2、召开科组会议。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之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有效地实现:1.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思考问题。
比如,让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猜测它的内容,并根据猜测提出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不断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3.进行多样化的讨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中思考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根据一篇文章中的线索来推测结尾,或者让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通过这些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新的想法。
例如,在写作作业中,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创意。
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提问、进行讨论、提供学习任务以及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到有效提问呢?一、提问的目的与原则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巧妙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2.检查学习掌握情况: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3.培养思辨能力:通过提问,鼓励学生透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促进合作学习: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提问的方式和技巧1.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热情,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对于一篇文章,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叙述方式?”等等。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导引式问题:导引式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探究问题。
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例如,对于一篇课文,可以问学生:“故事中的这个人物是怎么样的?你能给出他的特点吗?”“故事中的这个人物的行为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这个人物,你会有什么不同的行为?”等等。
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且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是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一道语法题,可以问学生:“这个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是什么?”“如何判断主谓宾结构是否正确?”等等。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其他的问题中。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少教多学”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少教多学”语文课程,是初中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意义一直被社会所重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
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那么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学呢?“少教多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又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呢?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
“少教多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使用并且初见成效。
通过实践表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使用,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的提高,学生自身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
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下,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例子,使“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有了有力的证明,如何做到“少教多学,教学互动”。
1、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规划好教学目标,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2、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比如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如何保证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果,课后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坚持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要保证学生的课内外的独立学习时间。
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此时学生对待问题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作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自身的内在潜质,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的交到学生手中,弱化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努力向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转变。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在生活中汲取素材一些初中生一写作文就头痛,往往采用流水账式的写作方法。
其实,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所谓“一花一世界”,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写入作文中。
教师要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积累素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付诸笔端,写出鲜活的作文。
观察生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将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热点时事,或者引领学生探究感兴趣的内容,写一些感悟,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要引导初中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生活感悟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让作文回归生活,在写作中张扬个性。
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挖掘源头活水,根据生活体验领会知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
二、说真话,诉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真情实感,因为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要教育学生提高素养,首先成为一个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具有真挚感情的鲜活的人。
教师要避免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别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叙述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以情动人。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朱自清和汪曾祺的散文,给学生举朱自清写的父亲买橘子的例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的爱,哪些细节让你感动?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真情。
三、培养写作的创新意识例如,写关于歌颂亲情的文章,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两篇写亲情的美文,引导学生一步步领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多角度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大胆表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使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学术能力,更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首先,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一些有温情的课文作为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诵读、解释和分析等方式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和意见。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家国情怀和同情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注重价值观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观教育意义的课文,如《雾都孤儿》、《红与黑》等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解读这些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如正义、友爱、勇敢等,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推荐一些具有正面价值观的作品,如《小王子》、《礼仪之邦》等,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德。
再次,要注重道德修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评析一些道德故事和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
通过深入解读这些经典文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如为人处事的原则、做人的规范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反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做事方式,帮助他们修正错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另外,要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的榜样。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严于律己,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关注。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方案(精选3篇)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方案(精选3篇)初中语文教学措施方案篇1这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班的语文教学。
对于教学工作,我不懈不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业绩。
现将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如下反思: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记得刚开始时,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情况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现在的我已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好语文教学工作。
初一年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表现积极。
中等生较多,尖子生较少,后进生也很多。
因此,我备课时注意这个特点,降低教学层次,精减教学内容,适时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注意挖掘学生们的闪光点,给予激励促进。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上课内容丰富生动,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课堂语言生动有趣,传授难易适中顾及全部,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老师每天都保持充沛的精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带来的一种无形的活力。
这样,授课就会事半功倍。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
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长课短教”
可谓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本人认为, 各省 论 ~ 总是众说纷纭 , 坛 高考语文试题基本体现 了高考 《 考试说明》 的要求 , 题型相 对平稳, 考生反映 良好 。但相对容易的经典阅读部分学牛 却反映不一, 得分也不是那 么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 况?下面我就当前高中生经典阅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经典阅读一直 以来在我 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 替代 的作用 。 经典阅读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新 的课
一
、
明确文体 , 掌握特点
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并不 陌生, 因此学生完全可 以在 教师的有序安排下 明确并掌握 以下 内容 : 1 、 小说是 以塑造 人物形象为 中心 , 通过故事情节 的叙述和环境的描 写来反 映: 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2 、 小说的基本特 点有 : 能够多方
件很 困难 的事 。而教师要想有 明确 的教学思路 , 其前提
是要深入地 去分析研究这长长的课文 。 教育界流行这样一
句话, 那就是: 要想让学生跳 出题海 , 教师首先要跳入题海。 我很赞 同这 句话。它要强调 的是要想减轻学 生的学习负 担, 保证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首
先要对教学 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筛选 , 从中提取最有 价值 的信息, 形成明确 的教学思路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着学生的学 习行为 , 为此 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 的引导者。 学生为主体 , 教为学服务 的, 显然学生应为主体 。 因此 要引导学生摆正位置, 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 要积 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主动学 习、 自主学习、
合作 学习、 探究学习、 多法并举 。 在课堂上 , 学生要 自觉地 、 积极地根据 问题潜心思考 , 找思路 、 找方法 。若还是不清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进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形式、内容和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提问的目的提问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问可以检查学生以往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引导学生的思考:提问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做出回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在思考过程中探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为学生提供信息:通过提问,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新的知识和思想,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提问的形式提问的形式千变万化,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提问形式:1、直接提问:直接提问是指教师直接问学生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简单明了,可以直接达到教学目的,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压力和紧张。
2、间接提问:间接提问是指在课堂上故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嵌入式提问:嵌入式提问是指把问题嵌入到教师的讲解中,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思考问题并回答。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4、多层次提问:多层次提问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深度的问题,从而达到对所有学生的有效引导和促进作用。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提问的内容提问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内容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点突出:提问应该突出重点,着重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具有综合性:提问的内容不应该过于局限,应该包含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1. 引言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思维、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有效提问的基本要素2.1 提问的目的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在提问之前应该明确目的,不仅考虑问题本身,还要考虑问题的答案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是否相匹配。
2.2 提问的方式恰当教师的提问方式决定了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和思考的深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比如开放性问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教学需求。
2.3 提问的难度适当提问的难度适当是确保有效提问的关键之一。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容易得出答案,但却无法促进深入思考;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导致课堂效率降低。
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问难易度上加以掌握,以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
2.4 提问的顺序合理提问的顺序也是决定提问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提问的顺序应该先由简单到难,由浅入深,以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3. 如何做到有效提问3.1 合理分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方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内互相协作、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分组的机会,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由学生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并且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巧用课堂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比如,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4. 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到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交互式的问答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等方式,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技巧。
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问题类型、提问技巧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提问的目的有效的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因此,在提问中既要有目标性,又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
二、问题类型提问的问题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引导性问题等。
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教学功能,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
1. 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
例如:“请你说一说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这种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归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封闭性问题,强调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这种问题要求学生准确回答,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引导性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为什么这个人物会有这样的举动?”这种问题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提问技巧1. 平等尊重,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在提问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观点,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避免只关注所谓“正确答案”,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观点。
2. 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提问应该具有逐步追问的特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先问一个封闭性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 突破困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例如,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深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36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乔艳英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还是其建立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
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基础,就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与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也不容忽视。
换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明确立德树人理念落实于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探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1、有助于促进社会环境的良性变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人们的精神文化传播却相对匮乏,甚至由于物质生活的提升,还会造成人们过于贪图享乐的负面环境。
为了削弱这一社会环境的变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要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这样学生走入社会时才能够提高整体的人才素质。
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也能够帮助教师解锁更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质之一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
学好语文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同时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是以,教师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思想感情、学习方法,还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个性品格等等。
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需要融合多种教学理念,并根据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升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3、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有着质的飞跃。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到课内外有效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到课内外有效结合作者:杨文学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2期语文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应该仅限于课内,还应该将语文延伸到更加广阔的天空,通过课内外有效结合的方式,促使初中语文教学内外生花,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育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到课内外有效结合提出以下意见。
一、利用课外资源,拓展课内教学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多,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绝不仅限于教材,还可以从更多课外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如网络资源,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获缺的工具,甚至有人称“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网”,这种表达虽然夸张,但是却能够彰显出网络的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去获取学习资源。
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节课程教学时,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集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真实图片,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在新媒体时代来临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媒资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些其实也可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如在进行初中古诗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从而让学生受到更好的古诗文化熏陶,这些都是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有效体现。
二、构建开放课堂,有效衔接课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局限于方寸之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见解完全来源于课内,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明确地提出了“立足课内,经营课外”的大语文教学理念。
为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从开放式课堂构建入手,从而更有效地衔接课外。
如在学习《敬业与乐业》这节课教学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与文章中提出的“敬业与乐业”做出对比,让学生分析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敬业与乐业”的意义所在,并以此撰写相关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少教多学”“少教多学””在国际上首先是新加坡提出来的,但是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地方,也就是基层学校里已经开始在做,当然谈不到很系统的实验或者说是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国家整个教育目标来说,是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学生为本,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就已经提出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
“少教多学”的内涵和核心意义是以学习者为根本,为中心,为主体。
再者就是“少教多学”符合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我们现在最高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能够办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什么是高质量啊,就是学生要高质量,我们的教学质量要高质量,这个高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我们“少教多学”课题也是符合了这样一个目标来做一些研究。
第三就是教育的改革发展,更要求教师有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少教多学这样一些方式来实现。
因此,课题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这个课题实际上是一个行动研究。
首先行动研究重在行动,就是说这个课题是通过实践来做的,而不是说有一个现成的设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是这样的。
在实践当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种实践过程能把问题解决,行动探究注重的是研究的过程,最后要得出一个研究的新概念,新理论,我觉得应该在这个方面下功夫。
“少教多学”从总的理念上来说它是适应了国家教育的目标和需要,也适应了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样一种需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是能够激发广大一线老师行动起来,自己去探索。
第二就是通过他们的研究和研究过程中的反思,能够总结出一些教学当中有效的方法。
这个“有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好处。
通过少教,让学生多学,但是怎么来少教,在哪些地方少教,少教到什么程度,多学到什么程度,各有各的方式、方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总结一些经验。
第三,就是在研究当中要组织培训和研讨活动,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交流、研讨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能设置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老师相互交流,相互取经,获得一些有效的方式。
所以,课题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实践、改进、再实践的递进过程。
我们这个课题申报的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课题,我作为主持人是通过省里把这个课题报到教育科学规划办的,但是课题组的核心研究成员是来自于全国各地,有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专家,还有XX、XX、XX、XX、XX等地的老师。
所以,我们这个课题没有地域限制,可以在全国推开。
还有,我们提出的“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不仅有中学,还有小学。
我们设想,让语文以外的学科也有所发展,现在学科的综合性增强了,所以这个课题是一个很长效的课题,也会有好的结果。
一“少教多学”的针对性经历了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惊讶地发现,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校、大多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具体表现是:管理控制太多,激发兴趣太少;规定学习太多,自主学习太少;死记硬背太多,灵活运用太少;书本知识太多,实践体验太少。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老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学习方式没有多大改变,应试压力使语文教学脱离了正确轨道。
东方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代价的老路。
课堂上“多教少学”、“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
“少教多学”正是针对着课堂教学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
“少教多学”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至少是一种清醒剂,并且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希望,找到一条出路。
二“少教多学”与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一致性在国际上,“少教多学”以新加坡叫得最响亮。
总理李显龙首倡,教育部负责全国推行,成为新加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和政府行为,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我们把它引进到国内来,难说不是一种“出口转内销”。
因为,“少教多学”与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与课程改革的节能理念也是一致的,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结果,其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
叶圣陶先生还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而这种“自能”式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多学”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教学状态的下的教师,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课堂,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
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
三“少教多学”是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的正确途径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完成这个任务的唯一途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带着好奇心,挣大好奇的眼睛,去发现一个个未知的世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地、主动地去吸收,去发现,去探索;是从熟能生巧到举一反三,再到无师自通,乃至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这个能力,那个能力,归根结底,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前提。
因为,所有能力的形成,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学会并掌握做人的能力、做事的能力、共处的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
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得让学生学,并且要多学。
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
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最简单、最朴素、最实用的做法就是从“少教多学”做起,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去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
倘若教师以教为主,只顾自己多教,势必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销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被动学习,且学习方式不科学,那就不仅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而且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四“少教多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观“少教多学”的“少”与“多”是个相对的概念,并无确切的划分。
教到什么程度就算“少”?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多”?甚至有人要用时间去计算,那只能说明他并没有领悟“少教多学”的精神实质,或者只使用一个伪命题来表示对新事物的不满。
因此,应该对“少教多学”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定位。
“少教多学”不是一个刻板的、凝固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行为规X,甚至是一个行为警示。
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
多学,不是数量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
任何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转化为教学行为时,都必须本土化、本校化、个性化。
没有这个“化”,再好的“经”都会被念歪。
我们研究“少教多学”,不是要创造出一个“教学模式”供大家去使用,而是希望所有参与这一研究活动的学校、教师,能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灵活地、恰当地处理“少教”与“多学”的关系,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风和学风,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促进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深入发展。
少教多学要制定一些原则、类型等等。
一、以学定教的原则“少教多学”要以学定教,把学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更加重视学的内容,这样自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教师凭着教材、教参备课,写出教案,然后按照教案上课。
写教案时虽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整个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确定目标,根据知识、能力和审美内容的要XX施教学。
教师控制着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控制着话语权,学生被动地跟着走。
教师误以为自己教得多学生就学得多,导致满堂灌。
而少教多学则相反,它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重心却完全转到学生这一边。
它改变了教学流程,教学的起点到终点的顺序不是从教师到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向的,既可以由教师设定目标,确定知识、能力和审美要求,然后转向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自主学习,或者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内容和策略。
这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课堂上不仅仅凭借教案上课,还可以由学生凭借学案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促使教学理念的变革,因此在实践中研究它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有效教学的三种类型“少教多学”要求“少教”,那么就应该教得更加有效。
怎么样教学更加精要有效呢?社会生活和思维的复杂性决定了语言文本的复杂性,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复杂的文本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类型学习。
教的内容要符合文本的类型特征。
必须这种类型特征的把握应该从把握世界的两种对立的方式入手,一种是审美的方式,探究形象美、形式美和情感美;一种是理性的方式,以和谐、秩序、简洁、统一的美学观思考与表达。
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求异,研究与追求形象世界的美,表达的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它用艺术形象,把历史与当下的内心情感统一起来,引起共鸣,激发人们的美感,以艺术的方法表达情感的奥秘与价值。
而后者求同,追求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概念世界,用概念的逻辑体系来表述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科学条理严谨,规则明确。
它们的认知过程也有不相同之处,前者强调主观感受,借助想象、联想和激情展现个人的才华与魅力,在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领悟中提升自己;后者靠理智,经过推理论证的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根据它们不同的特征,教学相应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以丰富个体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世界、探求形象美为主要目的教学。
这类教学是根据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征来设计的,关注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捕捉内心被促动的敏感之处。
2.以概念知识的认知和运用为目的的教学。
学科如果没有概念知识就不是学科,新课改以来有一个误解:语文要有人文性就要消解知识,不再系统教学知识。
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教学。
其实“探究”的方式在前两种学案里面都存在,为了引起重视才把它单独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