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精梳版.ppt

合集下载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 用背景和意义。
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 研究等,并详细阐述其中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
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和
大气移动的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
大气移动主要受到气压差、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压差是导致 大气移动的主要驱动力,高气压地区的大气会流向低气压地区。地球自转偏向力 使得气流向东偏转,地转偏向力则使得气流向北偏转。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旋 转气流,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旋转气流。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模型的基本特征和 移动规律。
总结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预测中的重要性。
大气环流和气候预测的教学实践
介绍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气候预测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预测的实践应用。
介绍气候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气 候预测的实践操作。
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候预测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成因和 基本规律;
学生互动讨论和巩 固练习。
移动课件的演示和 讲解;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地理三圈环流的基 本概念和规律;
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 影响;
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 分析能力。
02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的物理 过程
三圈环流模型
定义
三圈环流模型是一个简化的地球大气环流模型,它将地球大气圈划分为三个垂直层次,即 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层次,每个层次内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和重力等物理作用下形成环 流。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课件新课标人教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课件新课标人教

10. 大洋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大洋洋流
大洋洋流是指水平方向上水体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的 现象,是海洋中水的广泛分布造成的结果。
大气环流和大洋洋流的关系
大气环流直接驱动了洋流的运动。洋流本身也影响 着大气环流形成和空气质量分布。
11. El Nino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1. 赤道海域风暖流加强,水温上升 2. 太平洋海域压力系统改变,导致赤道海域大
全球变暖
全球增暖和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气候模式的刻意扰 动,从而增加更多已经形成的臭氧洞。
14. 大气环流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大气环流变化的原因
太阳辐射强度、海洋大气运动、冰盖变化、火 山喷发、陆地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
洪涝、旱灾和气象灾害频发;气温、降水、物 候失调;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和海平面上升; 生态系统变化和物种灭绝。
1
全球变暖趋势
大气波浪异常增多和强度加强,表明全
地球环境影响
2
球增暖趋势会对大气环流造成重要影响。
未来几十年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地 球环境将经受巨大的冲击。各国的政策、
科技、环保措施等都将对大气环流产生 关键影响。
15. 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温 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发暴雨、干旱、海平面上升和大规模气 象灾害,如洪涝、山体滑坡、风暴潮和沙尘暴等。
16. 预防和减轻气候变化的措施
1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8. 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和特点
形成
地表温度极低,对流受到限制,地表气压低,气流 发散。
特点
气温常极低,冰雪广布,日照时间短,降水少,气 状稳定,动干补湿程度低。

全球性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及气候ppt课件

全球性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及气候ppt课件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10
亚洲季风
赤道
赤道
思考: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冬夏季的盛 行风 向有何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
11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带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西
亚 欧 大陆 平



副亚速热尔 带 高 气 亚压洲(带印度)低压
D.丁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降水量大
2.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8
3.在图中所示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桃花盛开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正值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29
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 风向的是( )
3、分布在南北纬400 -600大陆 西岸的气候类型属于(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式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
A 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变少 B 海平面下降 C 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 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24
7、世界上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是 A.亚洲东部 B.亚洲南部
10 热带雨林气候
0
10 0 18
第一步:“以温定半球”
最热月是7月或8月——北半球 最冷月是1月或2月——北半球 最热月是1月或2月——南半球 最冷月是7月或8月——南半球
19
第二步:“以温定带”
(1)以最冷月平均气温15 ℃和0 ℃两个数 值极限,把12种气候类型(除高原气候和 山地气候)缩小到三个范围内: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风环流 C.西风漂流 D.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季风环流 (共17张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季风环流 (共17张PPT)

探究1:1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1月份 太阳直射南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 相对二分日南偏
海陆差异
北半球冬季 陆地降温快 T陆地 < T海洋
亚欧大陆中高纬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中心形成高压
冷高压将原本附近的 副极地低压切断,使
之保留在海洋上
风?
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30°N
降水 季节 差异
季风 气候
谢谢聆听!
探究:考虑海陆差异、直射点移动等因素,全球大气环流的状况。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地表均一 直射点移动
海陆差异 直射点移动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 原理
海陆差异 直射点移动
冬季陆地 夏季陆地 气温低 气温高
形成高压 形成低压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西北风 干冷
东北风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风
西南风
暖湿
湿热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 风带季节移动
小结:海陆差异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形成 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 南部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 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
吹来自陆地的风 吹来自海洋的风

30°S
探究1:1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读“世界1月份海平 面等压线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画出亚洲东部和 南部的风向,并判 断其物理性质(温 度、湿度)。 2. 试分析亚洲东部 和南部冬季风形成 的原因。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 说课稿》PPT课件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 说课稿》PPT课件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给学生腾出更多的参与机 会和空间,学生问、学生答,或是学生问、教师答,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种双向交流反馈,既体现 学生的主体意识,又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促 成学生对本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掌握。在教学 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轮番运用,多种学习形式交 替进行,多种新颖问题不断呈现,学生在整堂课中 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对学习的内容保 持新鲜感,使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第二步,提出“实际上地球是在不停自转着
的,那么假设地球不公转、地表均匀,地球的大
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呢?”的问题,结合课本“全球
大气环流示意图”以及板画,启发讲解三圈环流
形成的动态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三圈环流
的趋动力问题,比较其成因上的差异,明确“由
热力原因形成的是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由动力
原因形成的是中纬环流”。
想状态复杂得多,在北半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切断成块状分布,其中7月份,
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1月份,副极地低压
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
低压和冰岛低压。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练习2】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 风向),判断下列问题。 3)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 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4)常年受风带⑥形成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B、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C、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 D、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90N
冷 高压
60N
30N
热 低压
0
N 60° 30° 0°

低压
30°
高压
60°
低压
90°
高压
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东 中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纬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风
极地高压带
(3)考虑A、B、C----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 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高低
高低 南半球
【练习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冬 季时的大气环 90°N
上升 气流
A
B
60°
30°

30°
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偏南 。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A
高低纬度间 的热量差异
B
地转偏 向力
C
太阳直射点南北 季节性移动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分割 南北移动 成气压中心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90N
冷 高压
高空气 流状况
3、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显著
冰岛
一低月压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极蒙古地--低西伯气
冬 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利亚高压

亚欧大陆


热亚带洲低(高印压气度)压 冬
夏 带

夏威夷 30°N
高压

大范围地区的盛 行风随季节有显 著改变风向的现 象,就是季风。
【思考】季风、 信风有何不同?
60N
30N
热 低压
0
低空气 流状况
垂直方 向气流
状况

30°
N 60° 30° 0°
60°
90°
2)考虑A、B两种情况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2)考虑A、B两种情况 --三圈环流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炎热少雨 。
一年中,受C气流和B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练习2】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 风向),判断下列问题。 1)图中风带⑥是:
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C、北半球信风带 D、南半球信风带 2)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
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以6北6°半34球´N来说【,思考大】致是夏
季北移,冬季南移。
1)南北移动的时间
23°26´N 规律是什么?
0° 23°26´S
2)移动后哪些气压 带或风带的空间范 围变化最大?
66°34´S
【高考真题】右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 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D处各盛行什么方向的季风? C处盛行西北季风,D处盛行东北季风 4)夏季D处盛行什么方向的季风?其性质如何?成因是什么? 盛行西南季风,性质高温湿润。 因印度低压吸引,澳大利亚高压的东南气流随太阳直射点的北移 越过赤道后右偏成为西南季风。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低压
一月
大 西

七月 高压

极蒙利地古亚--高低西压伯气
冬 压带
低压 60N

亚欧大陆

夏洋
副 热 亚带洲(低高印压气度)压 带
高压 30°N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北半球海陆差异显著,随季节变化,气压带断裂成气压中心 2)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带状特征比较明显
C
D
60° 90°S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的降水量要 多 ,原因是 A气流来自低纬 。
3)C气流来自 副热带高 气压带。气流C与D相遇后爬升的原因是
C气流性质暖湿较轻,D气流低温干燥较重 。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0° 和 60° ,那里一般是 低 气压 带,天气特点是 湿润多雨 。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冬温夏凉,降水均匀。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练习3】读下列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1)此图为1月还是7月气压分布状况?为什么? 一月。此刻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 2)A气压中心的名称叫什么?是如何形成的?被其切断的气压带 是哪一个? A气压中心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 因大陆冬季强烈降温所成。 被其切断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项目
东亚
南亚
风向
冬季 偏北风
夏季 偏南风
旱季 东北风
雨季 西南风
高压中心 亚洲高压 夏威夷高压 亚洲(冷) 澳大利亚高压
低压中心 北太平洋低压 亚洲低压 澳大利亚低压 亚洲低压
项目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东亚
冬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夏季
南亚
旱季
雨季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晴朗少雨 高温多雨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