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业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二、选择题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B、梅奥C、莱维特D、勒温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B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1933D、20世纪60年代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A、骊斯洛B、弗罗德C、亚当斯D、费斯汀格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A、象征性交往理论B、群体动力学C、社会互动理论D、公平理论7、在诸多学科中。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A.冷漠阶段B.疏远阶段C.终止阶段D.分离阶段2.提出公平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弗罗姆C.亚当斯D.费斯汀格3.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决策者试图________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 )A.缩小B.平衡C.扩大D.忽略4.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有忍耐力的+1分,而对他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C.累计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5.小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主要是这次考试太难了。
”这种归因是把失败归因为( )A.运气B.能力C.努力D.任务难度6.习得无助现象的归因与________有着密切关系。
( )A.可以控制的结果B.不可能控制的结果C.问题的原因D.问题本身7.由某种行为的诱发而产生一系列行为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为( )A.行为稳定性B.连锁反应C.行为链D.行为习惯8.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 )A.思想B.动作C.意志D.情绪9.一个喝醉酒的人,摔倒在路边无法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哪种是最有可能的?( )A.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B.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C.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
D.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10.想吃肉又怕发胖所引起的冲突,属于________型冲突。
( )A.接近—接近B.接近—回避C.回避—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0)
.浙江自考试题2005年10月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B3.A4.C5. A6.D7.A8.C9.C 10.A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 √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冷漠、疏远2、链式、Y式3、学习、归因4、丰满人性、个人潜能或特性5、规范6、自我奖赏7、失调8、隐含9、折扣原则10、小、低11、社会责任规范、回报规范12、情景因素、个人物质因素13、协商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答:所谓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
2、答:遵从是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3、答:去个性化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4、答:社会两难情景指的是自私的行为产生个体的得益,但可能导致集体的损失这样一种情景。
5、答:合作是指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能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的现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答: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分)这里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1分)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份构成的;(1分)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分)2、答: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分)态度具有如下功能:(1)顺应功能;(1分)(2)认识功能;(1分)(3)防御功能;(1分)(4)调节功能。
(1分)3、答:(1)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只有认为是“漂亮”的人才值得爱;(1分)(2)同漂亮的人在一起,人们常常觉得荣耀和光彩;(1分)(3)我们传统上认为,漂亮的人还具有其他方面好的品质,并且我们非常自然地把一些好的品质加到漂亮者的身上;(1分)(4)爱美是人的天性。
初中三年级课外练习题 心理学题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题20题及答案
初中三年级课外练习题心理学题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题20题及答案1.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积极的应对方式?答案:寻求帮助和支持解析:积极的应对方式是指主动面对问题,寻求帮助和支持。
其他选项如逃避、拖延和自我否定都是消极的应对方式。
2. 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程度。
以下哪种行为能够提高自尊心?答案: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解析: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增强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从而提高自尊心。
3.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技巧。
以下哪种行为会阻碍有效沟通?答案:过度批评和指责解析:过度批评和指责容易引起防御心理,阻碍对话和有效沟通。
尊重他人、倾听和表达清晰意图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4. 下面哪个表达方式说明了良好的身体语言?答案:保持微笑和眼神接触解析:保持微笑和眼神接触是展示积极态度和尊重他人的良好身体语言。
5. 约翰因为一次失败而感到沮丧和失落,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这种思维方式属于哪种认知偏差?答案:全盘否定解析:全盘否定是指过度放大自己的失误和缺点,从而否定自己的全部价值和能力。
6. 经常以批判和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人,对他人的努力和成绩总是抱有怀疑和质疑。
他人往往觉得与其保持距离。
这种人际关系风格属于以下哪种?答案:冷漠和批判解析:冷漠和批判的人际关系风格会造成他人与个体保持距离,并且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
7. 积极主动地接触他人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可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以下哪个行为可以凸显积极主动的特点?答案:主动组织社交活动解析:主动组织社交活动可以向人们展示个体对建立人际关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8. 下面哪个行为可能会遭到他人的拒绝?答案:无礼的请求解析:无礼的请求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和被侵犯,因此很可能遭到他人的拒绝。
9.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以下哪种行为会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困难和挫折,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10. 下面哪种行为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答案:频繁的抱怨和埋怨解析:频繁的抱怨和埋怨会让他人感到疲惫和厌烦,从而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习题
题型:填空10×2×1’选择10×1’试卷判断10×1’名解5×4’:各章试卷,只有2题的都看,多于2题的看双数号,习得无助和自我障碍简答4×5’:第2、3、9章,诱导服从,时尚现象论述1×20’:简述任务难度与群体规模对从众心理的影响第1章绪论一、判断题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关系。
()【解析】×。
不是物质关系是心理关系。
二、选择题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处于人际关系发展的哪一个阶段?()A.融合阶段B.接触阶段C.注意阶段D.探索阶段【解析】A。
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三阶段: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开始时的彼此无关,即零接触状态,逐渐实现选择性注意)接触阶段(即由注意逐渐转入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融合阶段(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2.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的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属于()。
A.终止阶段B.冷漠阶段C.零接触阶段D.疏远阶段【解析】B。
人际关系恶化的三个阶段:冷漠阶段(交往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情绪体验)疏远阶段(交往者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终止阶段(交往双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是结束人际关系,双方处于完全失去联系的状态)三、填空题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可划分为冷漠、疏远、终止三个阶段。
四、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关系,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
2.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亦即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它包括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试题旨在测试学生对人际关系心理学基本理论、概念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披露”是指:A. 向他人展示个人信息B. 向他人展示个人财产C. 向他人展示个人成就D. 向他人展示个人情绪2. 根据卡尔·罗杰斯的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有效沟通的要素?A. 真诚B. 无条件积极关注C. 批评D. 共情3. 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度”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 交流频率B. 交流深度C. 交流时长D. 交流方式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用于解释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A. 社会交换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社会影响理论D. 社会认知理论5. 在人际关系中,以下哪种行为最可能增加他人对你的好感?A. 批评他人B. 赞美他人C. 忽视他人D. 指责他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社会交换理论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7. 描述卡尔·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8.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你发现新员工小张在团队中经常感到孤立。
请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学原理,提出一些改善小张团队融入感的建议。
9. 描述一个你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人际关系冲突,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0. 论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运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知识来促进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答案解析:1. 答案:A。
自我披露是指个体与他人分享个人信息的过程,是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
2. 答案:C。
卡尔·罗杰斯强调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是有效沟通的关键要素,而批评可能会阻碍沟通的进行。
3. 答案:B。
亲密度通常与交流的深度有关,即个体愿意分享更深层次的个人信息和情感。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答案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际关系的定义是什么?答案: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2. 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A) 互相尊重和信任B) 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C)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D) 个人魅力和外貌答案:D) 个人魅力和外貌3. 哪种情绪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发展?A) 愤怒B) 嫉妒C) 幽默D) 悲伤答案:C) 幽默4.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积极的人际关系技巧?A) 倾听和体谅B) 相互支持和帮助C) 负面评价和批评D) 合作和妥协答案:C) 负面评价和批评5.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范畴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交往的动机和目的B) 社交技巧和人际沟通C) 冲突解决和合作D) 以上全是答案:D) 以上全是二、问答题:1. 请解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更多的信任、支持和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同时,人际关系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人们都需要与他人互动和沟通。
2. 请列举几个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答案: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包括:- 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学会积极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良好的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培养幽默感,化解紧张和冲突- 建立有意义的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3. 请解释人际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答案:人际冲突的原因可以包括价值观的不一致、沟通不畅、相互期望的差异等。
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尊重彼此的差异- 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但避免攻击性的言辞- 寻求第三方的中介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 学会妥协和包容,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4. 请解释亲近关系和社交关系的区别。
心理学人际关系
心理学人际关系1.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构成: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2.人际交往可分为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
现实沟通是双方对彼此的身份和角色都有清晰把握的沟通。
在虚拟交流中,彼此的身份和角色往往不明确。
3.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妆饰、人际距离等等。
4.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
个体的情绪变化,会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
除了目光接触外,面部表情也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身体语言形式。
面部表情经过训练,可以自如地控制,所以面部表情表达的情感状态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5.肢体动作是最容易发现的肢体语言之一。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触碰,是情感体验最深的。
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其特点是: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7.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8.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有:(1)相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
(2)交换原则:个体期望人际交往对自己有价值,即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者得等于失,或者至少,不要输得太少。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58(4)平等原则: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
9.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其要点是:(1)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2)舒茨认为,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3)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主动情感式、被动情感式(4)童年的人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模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简单题、论述题)四、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3、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心理学家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称之为人际反应特质。
2、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行为的一组理论。
它侧重于对人的活动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人们通过这种理论来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些环境而出现的行动,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人际关系的目的。
3、通俗心理学是海德提出来的,海德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由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就叫作通俗心理学。
4、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的好感、反感、冷漠等情感关系。
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2、参与活动法。
参与活动要求人们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
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3、登门拜访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4、团体规定论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
它认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
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来要求各个成员,使他们改变态度,与群体保持一致。
5、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的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又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
国开作业人际关系心理学-形考352参考(含答案)
题目:反模仿的人并没有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在脸部表情中,人们对于辨认表示快乐的脸部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卡罗利认为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长远目标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印象管理是一种后天学习的结果。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在群体中所处地位较高者比地位较低者更容易从众。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
选项A:偶然型
选项B:集中型
选项C:流言型
选项D:单线型
答案:流言型
题目: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取向是()。
选项A:公平理论
选项B:行为理论
选项C:互动理论
选项D:发展理论
答案:互动理论
题目: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是
选项A:调查法
选项B:参照测量法
选项C:实验法。
幼儿园大班人际关系练习题
幼儿园大班人际关系练习题
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适的练习题来帮助幼儿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他
们建立自信、友谊和合作意识,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
基础。
下面列举了一些适合幼儿园大班的人际关系练习题,供幼儿园
教师们参考。
1. 描述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并说出你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如果你和朋友有不同意见,你会如何处理?请描述你的解决方法。
3. 你最喜欢的小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描述一次你和小组成员合
作的经历。
4. 你认为怎样的行为可以让别人感到开心?请举例说明。
5. 有一位新同学加入你们的班级,你会怎样向他/她介绍你的朋友?描述一下你的做法。
6. 假如你和朋友产生了矛盾,你会如何解决?请描述你的解决方案。
7. 请描述一次你帮助别人的经历,你是如何帮助的?帮助别人给了
你什么样的感受?
8. 你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一次户外活动,请描述你们之间的合作情况。
有哪些收获?
通过开展这些人际关系练习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希望幼儿园的教师们能够结
合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有趣的练习题,帮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茁壮成长。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的人际关系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试题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科学,它旨在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情感和认知。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自尊和自我概念B. 群体决策和合作C. 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D. 个体人格和发展2.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各种互动和交流形式。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哪项不是良好人际关系的特征?A. 互信和支持B. 尊重和理解C. 私欲和利益最大化D. 共享和合作3.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获取、加工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和过程。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认知的特征?A. 方便和快速B. 选择和筛选C. 解释和归因D. 记忆和注意力4. 拯救实验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它考察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和互助行为。
以下哪项描述符合拯救实验的研究内容?A. 随机分配被试,观察其在紧急情况下是否主动寻求帮助B. 在特定场景中观察人们的非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C. 观察人们对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态度和行为差异D. 观察人们对待冲突和竞争的态度和行为差异5.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同和接纳某个群体或社会集体的身份和价值观。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认同的类型?A. 族群认同B. 性别认同C. 地域认同D. 幸福感认同6. 在解释他人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依赖于各种认知和推理机制。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解释机制?A. 理性推理B. 情绪推断C. 表观推断D. 心理推理7. 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观点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遵从B. 顺从C. 领导D. 归属8. 冲突解决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解决冲突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沟通方式。
以下哪项不是解决冲突的方法?A. 强权压制B. 合作妥协C. 积极倾听D. 双赢思维9.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以下哪项不是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A. 自我认同B. 自我评价C. 自我意识D. 自我取向10. 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错误和偏离。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业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六、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 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表现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 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 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 他。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化认识,虽然有利于 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 差,造成“先人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 深入细致的认知。例如,男生往往认为女生心细、 胆小、娇气;女生则往往认为男生心粗、胆大、傲 气。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人际关系是人之基本社会需求。
• 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自我了解。 • • 人际关系可以达到自我实践与肯定。 • 人际关系可以用于自我鉴定社会心理是否 健康。
自我开放
•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敞开心扉,适 当暴露自己,将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往往 较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在多数情况下,人 们总是喜欢和一些坦诚、真实的人交往。如 果对方勇于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反 而觉得他很坦率,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心里会感觉更加踏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 的隐秘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隔阂和 戒备,而自我暴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化这 层隔阂,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与接纳, 相处更加融洽、和谐。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三、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 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 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 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 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 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和 扩张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 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其优 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
2020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一、填空题1、(人际知觉)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2、人际的非言语沟通包括三种:脸部表情、(目光接触)和(身体语言)。
3、人们对于辨认表示(危险)的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4、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开始的,他提出了(通俗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归因。
5、相应推论理论主要是由心理学家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
6、相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的归因是通过(非共同效果)和社会赞许这两个因素来完成的。
7、(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称为因果归因模型。
8、韦纳提出了(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型。
9、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包括两个步骤的过程,一是决定(控制源),二是决定(稳定性)。
10、控制源理论是由(罗特)提出来的,他把人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
11、控制源理论认为,(内控者—外控者)是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
12、对人的归因偏见主要有三种:行为中心偏见、(显著性偏见)和(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13、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常常根据他的行为,而忽略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行为中心)偏见。
14、从归因理论来看,在冲突中,对冲突行为的(归因)可能要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为重要。
二、选择题1、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包括( A )。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B、快乐、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C、不满、悲哀、快乐、惊奇、恐惧、厌恶D、不满、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2、在脸部表情中,人们对于辨认表示( C )的脸部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A、快乐B、悲哀C、危险D、安全3、当我们持续地注视着某人,无论他干什么都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时,这个人通常会感到(D )A、高兴B、沉默C、平静D、紧张4、有些人一说谎经常会频繁地搓手或摸着身体的其他部位,我们这是通过他的()来辨别其内在心理状态。
( C )A、脸部表情B、目光接触C、身体语言D、语调5、一般来说,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程 论述题和答案
第一章——第五章论述题一、简述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1.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注意阶段(陌生人阶段,由彼此的毫无关系即零接触状态,到开始进行选择性注意,或者是一方注意另一方,或者是双方相互注意。
);接触阶段(普通朋友阶段,交往双方开始轻度卷入对方心理,彼此友好相处,但没有强烈的吸引力。
)融合阶段(好朋友或恋人阶段,双方开始自我暴露,情感中度或者深度卷入彼此心理。
)2.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冷漠阶段(一方视另一方为一种负担,产生痛苦情绪体验。
)疏远阶段(双方产生厌恶反感情绪。
)终止阶段(完全失去联系,不再相互往来。
)二、简述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梅奥和他的学生在1927到1932年对美国霍桑工厂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称为霍桑实验。
实验由四个分实验组成。
1.照明实验。
梅奥假设工人由于照明等劳动条件不好导致积极性下降,只要改善劳动条件,就可以促进工人的积极性。
但实验结果推翻了这个假设,劳动条件对工人劳动积极性的调动方面并不是特别重要,而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着工人的积极性。
2.福利实验。
梅奥假设增加福利条件使工人能提高生产率,反之,则降低生产率。
实验结果发现,依然是人际关系比福利措施来得更为重要。
3.群体实验。
实验者假设如果以计件来算工资,工人将会与其他人竞争,更加努力工作,产量会提高。
但结果是产量只保持中等水平上。
究其原因,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起作用。
4.态度调查。
梅奥对工人进行了两年的态度谈话,而且过程当中基本上只听不说,让工人说。
结果谈话之后,产量大增。
原因是通过谈话,使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促使产量有所增加。
霍桑实验的结论:(1)人是社会人(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
(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
(4)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
对霍桑实验的评价:(1)实验理论假设不全面,方法缺乏客观性,有政治和阶级的偏见。
(2)但霍桑实验开辟了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确实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人际关系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分章练习(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1、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人际关系学的理论任务包括两个方面:(1)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
(2)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另一理论任务是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2、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3、为什么说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即人际关系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2)第二,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3)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4)第四,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4、简述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第二,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第三,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4)第四,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二、论述题1、试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区别和联系表现在:(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二、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 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 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 的后摄作用。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 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 视的。一般而论,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 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 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 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一个 双向的过程。你 所表达的不一定 是别人所理解的, 你听到的也未必 就是别人想表达 的。沟通并不是 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双方不断的 反馈、调节、沟 通,才能达到沟 通的最佳效果。
人际交往的原则
• • • • • • • • 择善原则。择偶要有所选择的进行 调衡原则。协调平衡各种关系,使之不相互冲突 积极原则。行为要主动,态度要热情 真诚原则。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要以诚相待。 理解原则。设身处地,相互同情和谅解。 守信原则。讲求信用、遵守诺言 平等原则。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人格平等 相容原则。宽宏大量、心胸宽广、不计小过、容人之短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六、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 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表现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 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 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 他。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化认识,虽然有利于 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 差,造成“先人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 深入细致的认知。例如,男生往往认为女生心细、 胆小、娇气;女生则往往认为男生心粗、胆大、傲 气。
案例
• 一、生活习惯的难相容
• 有的铜须诶管早睡早起,有的则相反;晚 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不 注意控制音量,或是用电脑时还用音箱, 或是键盘声很大,惹得早睡的学生甚是恼 怒。第二天,早期的同学有意无意的提高 洗漱声音,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案例
• 二、公共责任谁来负 • 公共卫生总是宿舍里最麻烦的事。“都有责任” 总会被那么几个人理解成“都没有责任”。作 为寝室长的小黄诉说了他的苦衷:我们寝室就 是有一个同学做的特别差,从不打开水,从不 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仅懒,还常常 要享受。作为寝室长,开始想着帮他们多干点 没啥,时间久了,觉得心里特别不平衡,为什 么他们那么缺乏起码的集体观念?为什么他们 该坐享其成?可他一个人管。不仅起不到根本 的作用,反而使矛盾闹的更大了。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三、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 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 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 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 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 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和 扩张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 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其优 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四、投射效应 •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 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 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 身上。
• 一般说来,投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 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另一种是指 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 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
和谐的人际关系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一个人的交 往顺利活跃,便能心情舒畅,身心健康,而一 个人的交往受挫闭塞,便会感到心情郁闷,妨 碍身心健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未来社 会成功源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协调 能力 那么,我们是否处理好了周围的人际关系 呢?
。
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五、定势效应
• 定势效应是指由于人们头脑中存在着某种想法, 而影响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在人际交往活动中, 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 准备的心理状态(出现原有的某种想法),并从这种 心理状态出发,按照事物的一定的外部联系进行 认知和评价,于是也就产生了定势效应。定势效 应在某种条件下有助于我们对他人作概括的了解, 但往往会产生认知的偏差。例如,农村来的同学 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多识广,但狡猾、小气;城市 来的同学则认为农村来的同学孤陋寡闻,但忠厚、 老实。
自我开放的四个层次
情趣爱好方面。
饮食习惯,偏好等
态度。
对人的看法,对政治、时事的评价等
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个人关系状况。
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
自我开放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不愿为任何人所知的 秘密。自我暴露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 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恰如其分地自 我暴露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过早、 太少和太多的自我暴露反而让双方更加疏 远。过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对方的慌乱 和怀疑,进而产生自我防卫的措施,反而 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太少的暴露不利 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而过多的暴露又 容易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
多一些宽容,多一点珍惜
愿所有的人生活更加美好!
Thank you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一、首因效应
• 首因,即最先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 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 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 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 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 就是首因效应。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首因效应是大学生的交往活动中一种比较常见 的现象。客观地说,首因效应在交往活动中有 一定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人为主”, 它影响着今后交往活动的深入进行。当然,第 一印象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虽然第一印象赖以 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但由于人的认知具有综 合性,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 用思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
怎样改变不合群的性格
• 1.学会关心别人。不要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 • 2.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别把自己估计得太高,
也不要太低。
• 3.学会一些交际能力。交际也是一种技能。 • 4.学会保持人格的完整性。无论做什么都要
保持我们独立的人格。
• 5.学会和别人交换意见。学会换位思考,多做
自我评价。
如何对待与朋友争吵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人际关系是人之基本社会需求。
• 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自我了解。 • • 人际关系可以达到自我实践与肯定。 • 人际关系可以用于自我鉴定社会心理是否 健康。
自我开放
•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敞开心扉,适 当暴露自己,将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往往 较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在多数情况下,人 们总是喜欢和一些坦诚、真实的人交往。如 果对方勇于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反 而觉得他很坦率,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心里会感觉更加踏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 的隐秘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隔阂和 戒备,而自我暴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化这 层隔阂,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与接纳, 相处更加融洽、和谐。
1、适时沉默。在导火索已被对方点燃时你不 防冷静下来, 保持沉默。 2、及时修正。错了就是错了,不要明知错了 还强词夺理 3、克制情感。不要对朋友做一些不礼貌性的 动作。 4、以事论事。不要随便进行人工攻击。
如何对待与朋友争吵
5、不得无礼。如果你和朋友已经发生矛盾, 千万要理智,不要动手对对方进行人身攻 击。 6、幽默作用。如果能在对方火气初升时, 以幽默、பைடு நூலகம்谐的言语或行为来改变当时紧 张的气氛,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7、走为上策。当你与朋友争吵感到没有好 的办法解决时,不防采取三十六计,走为 上策的办法。等对方冷静下来后,双方再 交换意见和看法。
• 人与人在相互认知,因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斥,合 作或竞争,领导或服从等关系。 • 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 •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借由思想、感情、 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 •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广义的人际关系 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亦是社会关系。 •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 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斥、合作、 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 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
人际交往
• 容忍不同的观点。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于别人
• 倾听与反馈。倾听与反馈是表达对别人尊重的重
要信号
• 戴尔· 卡内基在《怎样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 》一书中提出的六条途径:真诚地对别人 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 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 符和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 人感到他很重要。
• 适度原则。行为要得体,合乎分寸,恰到好处。
人际交往
• 注意外表形象。良好的形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
机会
• 以诚相交。你的态度如何,别人总会感觉的到
• 积极主动交往。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
人产生兴趣
• 适当赞美别人。适度自然的赞美更容易让别人对
我们产生好感
• 学会换位思考。用别人的眼镜看待世界 • 树立开放态度。要了解别人,先让别人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