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6

合集下载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

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这说明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D.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2.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D.票拟批答,以备顾问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4.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5.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应为A.五口通商权B.领事裁判权C.最惠国待遇D.内地传教权7.袁南生在《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中写道:“《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4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4

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4)38.(26分)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

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倒逼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催化剂,而改革的成功与否,除改革自身的因素外,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崩溃,开始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三R”,即复兴、救济、改革。

材料二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

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悉以合作社为基础……(五)促进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调整金融……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哪些问题? (4分)针对这些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据材料二,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影响。

(8分)它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

(2分)(3)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4分)它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分)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

材料二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12分)(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4分)(26分)38.(26分)(1)问题: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滞销;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社会矛盾尖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2.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C.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3.下图所示模型为农业灌溉工具,其最早出现于A.秦汉时期B.曹魏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4.“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5.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A.景德镇B.佛山镇C.唐山D.苏州6.18世纪中期,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

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压制资本主义萌芽C.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7.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C.外国商品的冲击D.政府的打击8.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是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C.创办近代军事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9.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A.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B.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C.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D.标志中国照相业的诞生10.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11.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A.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C.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12.清远自行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北江市区段南岸绿道工程即全省一条全程一线江景的特色慢行绿道现已开通。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 D.皇帝制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

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汉代B.唐代 C.宋代 D.明代3.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资格的是()A.妇女B.奴隶 C.成年男子 D.外邦人4.下列国家中,19世纪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是()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5.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A.俾斯麦 B.华盛顿 C.查理一世 D.沃波尔6.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A.《共同纲领》B.《共产党宣言》C.《四月提纲》D.《权利法案》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A.西安B.天津C.北京 D.南京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9.“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它开始于()A.1956年B.1966年C.1976年D.1978年10.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1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共体1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苏联解体B.赫鲁晓夫改革C.不结盟运动兴起D.欧洲联盟成立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4.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是()A.丝织业B.造纸业C.制瓷业 D.冶铁业15.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1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A.汽车时代 B.网络时代 C.电气时代D.蒸汽时代17.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商王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D.夏朝的建立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AB. BC. CD. D3.下图中所示的政治制度是:A.夏朝的王位世袭制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4.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其中受到前朝影响的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6.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7.下图是秦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空缺部分应是:()A.太尉B.皇帝C.御史大夫D.丞相8.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

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1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写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2015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练习

2015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练习

( 3 )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 势与特点?中国是如何应对的?(8分)
(3)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区域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国际关系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4分,每点2分,其他 表述,可酌情给分) 中国应对: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1)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软实 力的表现。(6分)
文化价值:儒学发展到哲理花的理学; 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 化圈形成; 四大发明的传播推动着世界文明发展。 社会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中央集 权制(4分,任答两点每点2分)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 “重建文化自信心 的”在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践及其效果。(6 分) 维新变法运动:结果失败,但起到思想启蒙的作 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之初阶级共和 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或革命果实 被袁世凯所窃取,答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酌情给 分)
相似: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2分)
变化: 近代西方的冲击,使中国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每点2分, 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要素: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政治方面,新阶级 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 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军事方面:近代海军等; 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生活 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 分)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1月模拟调研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1月模拟调研试题

试卷类型:A2015年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5.01 本试卷共10页,共41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这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的强化 B.国君权力的加强C.郡县制的确立 D.儒学地位的提升13.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14.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

这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新式五味瓶15.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A .“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B .“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C .“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D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6.“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各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居住的地位和建立的国家。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材料中“中国”指的是()A.内陆地区B.周天子的直辖区C.中原地区D.华夏族的诸侯国2.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

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4.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5.关于分封制,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7.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2.下图文物启卣(yǒ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

此记载反映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燕国在历史上属于哪一类分封对象的封地A.功臣B.姬姓贵族C.商朝旧贵族D.夏禹后代4.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份观念5.“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

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

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

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

”这种现象说明当地①宗法观念盛行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7.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3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3

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3)38.(26分)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新世纪周刊》,2005.5 材料三: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

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

(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概要分析原因?(1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10分)39.(26分)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4分)(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8分)(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

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5分)(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广州市2015年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广州市2015年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

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B【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小农经济。

【解析】关键信息: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男耕女织是其基本模式。

B项正确。

13.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

据此可知当时()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统治者尊道礼佛【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唐代儒学的发展。

【解析】由“……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可知唐高祖的政策符合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反映统治者遵道礼佛,D项正确。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4.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

由此可见科举制()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答案】B【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科举制。

【解析】“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强半寒素之家”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使得下层民众有了跻身上流社会的机会,很好的促进了各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

A、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科举制是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不是推荐,D项错误。

【举一反三】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较多,比较重要的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察举制讲的是自下而上的推荐,九品中正制也是由地方世家大族掌握人才的选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不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

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上述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制度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嫡长子继承制2.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演变发展问题时,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相继的时代,即“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3.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4.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

材料反映汉武帝推行的哪一政策?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消除藩镇割据C.附益之法D.推恩令5.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一组应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6.君权和相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①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如右图所示,该场景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它在当时主要的历史作用体现在A.促进雅典文化走向繁荣B.成为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C.对公民的言行具有强烈威慑作用D.不利于城邦的政治稳定8.下列改革措施中,不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权力C.组建陪审法庭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9.《世界文明史》中有这样一段对罗马帝国的表述:“……后来,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法律,皇帝所颁布的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于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5.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发展B.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C.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提高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8.杜甫在他的诗中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描写的是()A.青瓷B.青花瓷C.彩瓷D.白瓷9.26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犁是农耕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出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由人来耕作的石犁。

B.战国时期的铁犁没有犁壁,能松土、翻土、作垄,但构造比较简单C.秦朝统一岭南后,犁耕方法随即推广到珠江流域D.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和犁壁,可自动调节以适应深耕浅耕需要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千耦其耘D.集约经营3.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

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白渠④芍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A.井田制B.分封制C.租庸调制D.初税亩5.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6.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7.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徭役”。

唐贞观初年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

”明朝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

以上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①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②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③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着④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唐代中叶以前,人们讲地理、论食货必首推关中地区的情况;明末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在篇幅上华北、江南地区居多,浙江、广东、四川、湖广次之。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广州市2015年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综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广州市2015年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综

2015年广州市高三级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考点:宗法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清明时节祭祀自己的祖先的习俗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所以本题答案是D。

13.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贸易 B.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C. 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 北宋的赋税逐年加重【答案】B【解析】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北宋商业方面的税收逐年的增多,这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

AC项从材料无法得出;D项是片面的理解。

14.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然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D.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中国工业化。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3.《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这一说法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4.《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

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B.重视诸侯的态度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5.“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7.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AB.BC.CD.D8.《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广东2015届高三5月复习历史主观题训练(6)

广东2015届高三5月复习历史主观题训练(6)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1.(2014·肇庆二模)1786年,《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问世,里面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鸦片战争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工业革命【解析】选D。

新航路开辟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鸦片战争是18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错误;结合题干时间1786年以及材料中“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的关键信息,可以说明与工业革命有关,故D 正确。

2.(2014·福建高考·T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选C。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发现,铁路火车把乡村的人们不断地带入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的城市,这正是城市化的表现。

故选C。

3.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一书写道:据统计,1886—1914年,265个新头衔获得批准,200名是首次进入贵族圈子者。

其中,70名是工业新财富的代表,占总数的1/3;另外1/3是职业者的代表,包括律师、外交人员、殖民官员、军人;另外有1/4是旧土地家族的家长。

这种变化的实现主要是通过( )A.颁布《权利法案》B.建立内阁机构C.改革议会制度D.健全工会制度【解析】选C。

《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力,提高议会的权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A错误;内阁机构的建立是政府行政的运行方式,与议员选举关系不大,故B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下议院议会席位进行重新分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会制度相关信息,故D错误。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8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8

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8)38.(24分)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表以哪一年作为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6分)(2)18—19世纪英、美、俄三国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是如何解决所需要的劳动力问题?(6分)(3)分析1950年代以来世界处于人口爆炸时期的原因。

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开始减缓,这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12分)39.(28分)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

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人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

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

在众多版本中,Von Glahn的估讦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1/30。

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材料二:1935年,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白银国有,统一发行法币,以法币代替银元,作为市场唯一流通货币。

(1)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8分)(2)1800—1838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

(6分)(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二中改革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8分)(4)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新增面额50元、100元人民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上述货币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6分)38.(24分,给出的只是参考答案,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6分)时间:1770年(2分)依据:1770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4分,答出工业革命开始给3分,答出工业文明时代给2分,总分不超过4分)(2)(6分)英国:通过圈地运动,驱使农民流向工厂;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内战),解放黑人奴隶;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6分,各2分)(3)(12分)原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在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没有出现新的世界大战;各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立;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人口素质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15年高考主观题专项练习
(6)
38.(28分)孔子研究是建国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

……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

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

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等材料三: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反孔还是尊孔成为革命与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1976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

1989年以来,学术界先后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及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等组织。

——据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4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

(10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来学术界“孔子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10分)
(4)当今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谈谈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积极意义。

(4分)
39.(24分)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

又正是17世
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材料二: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

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

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

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

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

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

(8分)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

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

(6分)
38.(28分)
(1)孔学“政治化”:“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皇权“理论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态度:革新、改造和利用。

(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背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发展资本主义;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8
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研究国际化。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为重新评价孔子创造了社会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双百方针”恢复,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思想基础;教育改革步伐
的加快,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人才与学术基础;对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为重
新评价孔子提供了学术支持。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4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

(1分)
第二层次:能结合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当今世界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分)
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

(1分)
39.(24分)
(1)具体表现: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社会出现“商业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
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推动了议会改革;无产阶级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

(4分,每点2分,答
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业
革命,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
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积极影响:为世界各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特点:移民的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认识:从新浪潮的形成背景、影响等角度回答。

(2分,回答一个角度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