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实录 人教版 教案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实录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内容《二项式定理》是高中《代数》下册最后一章(必学)的一个单元.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学习该课之前,同学们已基本上学习过高中数学的其它内容,特别是学习了与本课程有关的乘法公式中的平方、立方公式,多项式乘法,数学归纳法,排列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性质. 本节课主要通过归纳二次展开式的系数和字母结构的规律猜证二项式定理,并对二项式定理进行初步应用.1.2 地位与作用二项式定理是《二项式定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只有学习二项式定理,才能进而学习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和应用.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主要有:求二项展开式或求某特定项;求组合的和和证明组合恒等式;证明不等式;近似计算. 二项式定理与数列等知识可组成综合性题目. 近年高考试题中,不乏涉及到二项式定理的题目.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进一步掌握数学归纳法,感受体验数学美.1.3 重点、难点重点:猜证二项式定理.难点:求)(4b a +的展开式和归纳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掌握)(b a n+的展开式,知道二项式定理的数学归纳法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和掌握归纳思想和数学归纳法等数学思想和方法.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演绎能力,猜证能力,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由特殊到一般,内一般到特殊的哲学思想.2.3 感情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通过对二项展开式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等数学美.3. 教学方法3.1 教法 本课采用“过程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和经历全课的思维过程. 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便利师生交流,增大师生互动频率密度.3.2 学法 采用“导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规律.4. 教学过程与自我评述(以下T 为教师,S 为学生,C 为电脑显示) 4.1 复习引入C,T :4个容器中有红、白玻璃球各一个,每次从4个容器中各取一个球,有什么样的取法?各种取法有多少种?S,C :取法及取法种数——都不取白球(全取红球):)(4404C C =;取一个白球(1白3红):)(3414C C =;取2个白球(2白2红):)(2424C C =;取3个白球(3白1红):)(1434C C =;取4个白球(无红球):)(0444C C =. T :取法种数再次验证组合数性质:C C mn nm n -=. 顺便问一问,组合数的另一个性质是什么? S :+C m n=-C m n 1C m n 1+ T :不作多项式运算,用组合知识来考察,展开()b a +()b a +()b a +()b a +,展开式中有哪些项?各项系数是什么?S :都不取)(4a b ;取1个)(3b a b ;取2个)(22b a b ;取3个)(3ab b ;取4个)(4b b ,各项系数分别是C 04,C 14,C24,C 34,C 44. T :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取球”问题具体一点,4)(b a +的乘法抽象一点.T,C :4)(b a +=+404a C +b a C 314+2224b a C +334ab C 444b C =+4a +b a 34+226b a +34ab 4b评述:求4)(b a +的展开式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在二项式教学中,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里,通过设计学生比较熟悉的“取球”问题,联系、类比到4)(b a +的展开式,既分解了难度,又为二项式定理教学打下基础.4.2 点明课题T :我们学习过平方公式和立方公式,这两个公式以及4)(b a +的展开式就是今天学习的二项式定理的特殊形式.T,C :=+2)(b a +2a +ab 22b=+3)(b a +3a +b a 23+23ab 3b=+4)(b a +4a +b a 34+226b a +34ab 4b……?)(=+nba4.3 猜想二项式定理T:二项展开式各项由系数和字母组成,下面分别探究它们的规律.C:1. 系数的规律T:下面是2)(ba+,3)(ba+,4)(ba+各项的系数,试观察分析其规律.C: 1)(ba+ 1 12)(ba+ 1 2 13)(ba+ 1 3 3 14)(ba+ 1 4 6 4 1S1:每行的两端相等,都是1.S2:与首末等距离的两项也相等,中间一项或两项最大.T:上下两行有什么关系?S3:下一行的第二个数等于上行第一、二个数的和,第三个数等于上行第二、三个数的和……T:对. 下一行除1次外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 根据这两条规律,大家能写出5)(ba+,6)(ba+的系数吗?S: 1 5 10 10 5 11 6 15 20 15 6 1C: 1 11 2 11 3 3 11 4 6 4 11 5 10 10 5 11 6 15 20 15 6 1T:上面这个表称杨辉三角,它是宋朝数学家杨辉的杰作. 杨辉三角是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成就,它比欧洲人称为帕斯卡三角要早四百多年. 当幂指数较小时,应用杨辉三角非常简便. 但当n较大时,它就表现一定的局限性. 如10=n时,要依赖9)(ba+展开式的各项系数. 而且n ba)(+展开式的系数,也不好用类似的数字表达. 要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从4)(ba+展开式的系数得到什么启示吗?S,C:4)(ba+——C04,C14,C24,C34,C445)(ba+——C05,C15,C25,C35,C45,C55T:你能猜想nba)(+展开式的系数吗?S,C:nba)(+——C n0,C n1,C n2……C n nC: 2. 关于字母及其幂指数的规律T:同学们通过观察4)(ba+展开式,能否发现a、b的结构规律?S:a的指数由4逐一减少到0;而b的指数内0逐一增加到4. 每一项a、b的指数和都是4,即4a,ba3,22ba,3ab,4b.T:据此,请说出5)(ba+的展开式.S,C:=+5)(ba+55aC+b aC415+2325b aC+3235b aC+445abC555bCT:那么在nba)(+的展开式中,大家能猜想出a、b的指数规律吗?S,C:a、b的指数规律——a的指数,从n逐一减少到0,且等于组合数的下标-上标;b的指数,从0逐一增加到n,且等于组合数的上标. 每一项a的指数与b的指数之和等于n.T: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请大家大胆地猜想二项式定理.S,C:猜想:=+nba)(+nnaC0+-ba nnC11++-222ba nnC++-vvnvnbaC n n n bC.评述:1.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在这里,考察二项展开式的系数和字母结构,猜想二项式定理,就是这样的认识过程. 归纳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2.如何将杨辉三角表示的二项式系数转换到用组合数来表达,课前复习中导出的=+4)(ba+44aC+b aC314+2224b aC+334abC=444bC+4a+b a34+226b a+34ab4b起到了很好的联系作用. 有了这个转化,就可以进而猜想出二项式的系数.3.杨辉三角是我国数学发展史的一个亮点,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一个例证. 以光荣史实作为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任务.4.4 证明二项式定理T:大胆猜想,科学求证. 下面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二项式定理.T,C:证明:(1)略(2)假设当k n =时等式成立,即=+k b a )(+k k a C 0++- b a k k C 11++- r r k r k b a C k k kb C 则当1+=k n 时=++=++)()()(1b a b a b a k k +k ka C 0(++-b a k k C 11++- r r k r k b a C ))(b a b k kk C + T : 我们在变换之前,应该先明确证明目标:S,C :=++1)(k b a +++101k k a C +++ b a k k C 11+++-++ 111r r k r k b a C 1111+++++k k k k k k b ab C C T : 对,这是我们要证明的目标. 对照这个目标,需要作多项式的乘法.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乘法运算. 乘完后,看有什么情况?如何处理才能一步一步向证明目标靠拢?(待学生运算结束后) T : 大家发现有什么情况?S : b a k ,21b a k -,……,1+-r r k b a ,……,k ab 各有两项,1+k a ,1+k b 各有一项. T : 对,如何处理同类项? S : 合并同类项.T,C :=+k b a )(++10k ka C ++b a k k C 1+++-+ 11r r k r k b a C k kk ab C 1110+-+-++++++k kk k k k r r k r k k kb ab b a b a C C C C ++++=- b a a k k k r k kC C C )(010++++-+ 11)(r r k r k r k b a C C 11)(+-++k k k k k k k k b ab C C C T : 请同学们观察合并的系数与证明目标中的系数有什么关系? S,C :理应相等,即应有:C Ck k010+=,C C C k k k 1101+=+,……,C C C r k r k r k 111+++=+,……,C C C kk k k kk 11+-=+,C C k k kk 11++=T : 上面诸等式成立的依据是什么? S : 组合数性质——C C C mn m n mn 11+-=+T,C :应用组合数性质:C C C m n m n m n11+-=+以及C C k k 001=+,C C k k k k =++11则得到 +=++++1011)(k k k a b a C +++++-+++ 111111r r k k k k k b a b a C C 1111+++++k k k k k k b ab C C (以下证明略) 评述:1.在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在证明当1+=k n 时命题成立之前,往往先列出证明目标,这样做,目标明确,少走弯路.2.此处证明应用组合数性质:C C C mn m n m n11+-=+,在复习时已提到过,也算是前呼后应. 4.5 对公式的再认识T,S,C :1.通项公式:r r n r n r b a C T -+=1 2.规律:(1)项数:1+n 项(2)二项式系数:C r n ,即C n 0,C n 1,……,C n n,与首末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3)a 、b 的指数(略) 4.6 公式的初步应用【学生练习】1. 写出7)1(q +的展开式(解略)2. 写出n x )1(+的展开式(略)3. 写出n b a )(-的展开式(略)4. 求b b a )32(+展开式中的第3项解:2422242632160)9)(16(15)3()2(b a b a b a C T ===5. 求b a b )23(+展开式中的第3项解:424242634860)4)(81(15)2()3(b a a b a b C T ===T : 比较第3、4题的解法,求二项展开式的某一项时要注意什么? S : 公式中的a 、b 不能互换.T : 对. 求整个展开式,a 、b 可以互换,但求某一项时,a 、b 不能互换. T : 第4题中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是多少?该项的系数是多少?两者相同吗? S : 15,2160. 两者不同.T : 是的. “二项式系数”与“系数”不一定相同,这点要注意区别.4.7 小结T,C :1.本课我们用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归纳演绎的方法学习二项式定理. 2.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本课教学突出归纳思想和数学归纳法. 3.二项式定理的规律突出表现在二项式系数的规律和字母的规律. 4.二项式定理体现了数学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4.8 作业(略)。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二项式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二项式定理的概念,解释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完全平方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一般规律。
1.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完全平方公式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二项式定理的表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
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2.2 教学内容给出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解释各项的系数和指数的含义。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2.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
引导学生参与推导过程,加深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应用二项式定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进行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
3.2 教学内容解释二项式定理在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问题。
3.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在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拓展与深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二项式定理的拓展和深化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二项式定理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二项式定理的拓展内容,如多项式定理和整数定理。
探讨二项式定理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如组合数学、概率论等领域。
4.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二项式定理的拓展内容。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二项式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项式定理 》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二项式定理(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系列2-3第一章1.3节(大约需要2课时,本次只说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以及排列、组合的有关知识,将本小节内容安排在计数原理之后学习,一方面是因为二项式定理的证明用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作为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也为学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做准备;另外,由二项式定理导出的一些组合数恒等式,对深化组合数的认识也有好处. 总之,二项式定理是综合性较强的、具有联系不同内容作用的知识,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2.教学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2a b+的展开式,归纳得出二项+、()3a b式定理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3.教学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的规律.二、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定理的发现过程,直观了解二项式定理的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二项展开式,掌握其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A.揭示寻求二项式定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B.体会“由特殊到一般”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C.感受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的规律,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三、学法和教法分析1. 学法分析学法要突出自主学习、研讨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得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对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并让学生体会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教法分析素质教育理论明确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类比、引导、探索式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本节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猜想、探索新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教学程序设计分析五、板书设计附: 达标检测题1.()8x y +的展开式中,必不存在的项为( )(A )26x y (B )35x y (C )27x y (D )44x y2.()101x -的展开式中,第6项的系数是( )(A )610C (B )610C - (C )510C (D )510C - 3.()9m n +的展开式中,54m n 项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4. 用二项式定理展开4⎫-⎝.。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优秀三篇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优秀三篇回顾小结:篇一通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清晰的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内容,更体会到了二项式定理形成的思考方式,为后继课程(n次独立重复实验恰好发生k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二项式定理内容本身对解释二项分布有很直接的功效,因为二项分布中所有概率和恰好是二项式。
课后记:准备这节课,我主要思考了这么几个问题:1)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重要,还是“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重要?我反复斟酌,认为后者重要。
于是,我这节课花了大部分时间是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可以用组合数来表示二项式定理中各项的二项式系数?”2)学生怎样才能掌握二项式定理?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还是通过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来记忆?正如前面所说“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
我还是要求学生自主的去探索二项式定理。
这样也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3)准备什么样的例题?例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例题1是很直接的二项式定理内容的应用;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二项式定理形成过程中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我增多了例题,但难免还有一些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
谢谢!教材分析:篇21.知识内容:二项式定理及简单应用2.地位及重要性二项式定理是安排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内容后的一部分内容,其形成过程是组合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是自成体系的知识块,为随后学习的概率知识及高三选修概率与统计,作知识上的铺垫。
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密切的联系,本节知识的学习,必然从更广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初中学习的有关多项式变形的知识。
利用二项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例如近似计算、整除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
3.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使学生参与并探讨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2)能应用二项式定理对所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B、能力目标:1)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过程的参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及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c、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2)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在和谐对称美;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例3、在 的展开式中,求:
(1)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及第5项的系数。
(2)倒数第3项。
小结3。
题对点反馈练习:
1、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_______。
2、若二项式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84,则实数 =______。
(四)能力提升与题组探究:
典例:求 的展开式的常数项。
解法1)将三项式拆成二项式后利用通项计算。
解法2)通分因式分解后再算。
解法3)应用组合数法计算。
反思小结:解法1)过于复杂,计算量大。解法2)有命题的特殊性。解法3)为此类题的通解通法,需要熟练掌握分类分步计数原理。
题组拓展与探究:
探究一、 的展开式的常数项是_______。
探究二、在 的展开式中,含 的项的系数是________。
探究三、在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______。
例1、(1)求 的展开式。
(2)化简:
小结1。
题对点反馈练习:
1、求 的展开式。
2、化简:
2)通项的应用:
例2、(1)在 的展开式中,系数是有理数的项共有多少项?
(2)设二项式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A,则A=______。
小结2。
题对点反馈练习:
1、已知在 的展开式中,第6项为常数项
(1)求n
(2)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
(一)新知引入:
问1: ,
上述三式有何共同点?
问2:请你用组合的观点解释 的展开式,并归纳总结使出 的展开式。
归纳反思上述三问,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系数
通项
二项式定理特例
定义反思及小结
(二)典例分类分析:
1)二项式定理的正用、逆用: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设计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设计引言: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二项式定理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在高中数学中广泛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将重点介绍二项式定理,并设计一系列活动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概念。
一、教学目标:1. 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形式;3. 掌握使用二项式定理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组合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背景和重要性。
2. 概念讲解:简洁明了地介绍二项式的定义、展开形式和展开系数。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互动活动,例如分组进行演练,利用抽签方式确定演算次序,两两配对进行交流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原理解析:通过解析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二项式定理和其应用。
5. 教学示范:设计一系列例题,带领学生逐步掌握使用二项式定理进行问题求解的方法和技巧。
6. 讲解概念应用: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二项式定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并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7. 练习操练: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各类问题。
8. 错题回顾:分析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9.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二项式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资源与评估:1. 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资料,包括讲义、习题、解答等;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练习软件等;3. 使用评估工具,如小测验、作业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1. 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2.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和指导;3.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材资源,及时关注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课题:§1.3.1二项式定理(人教A 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3)《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二项式定理》是人教A 版选修2-3第一章第三节的知识内容,它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在计数原理之后学习二项式定理,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作为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整除、近似计算、不等式证明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后面的数学期望等内容的基础知识,二项式定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由于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利用二项式定理可进一步深化对组合数的认识.总之,二项式定理是综合性较强的、具有联系不同内容作用的知识.二、教学目标设置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标要求:用计数原理分析2()a b +,3()+a b ,4()+a b 的展开式,归纳类比得到二项式定理,并能用计数原理证明.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学会讨论二项式系数性质的方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在二项式定理的发现推导过程中,掌握二项式定理及推导方法、二项展开式、通项公式的特点,并能运用二项式定理计算或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2.学生经历二项式定理的探究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从一般到特殊指导实践”的思想方法,获得观察、归纳、类比、猜想及证明的理性思维探究能力.3.通过二项展开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感受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内在的和谐、对称美及数学符号应用的简洁美.结合数学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具有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思维较活跃,初步具备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刚刚学习了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知识,对本节()+n a b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2.不利因素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重视定理、公式的结论,而不重视其形成过程.四、教法策略分析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 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课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二项式定理的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引入:通过“牛顿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历史引入课题.提出问题:2()+=a b ?3()+=a b ? 4()+=a b ?那么9()?a b +=……n b a )(+的展开式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遵循“历史发生原理”,把二项式定理发现的历史融入新课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新课程理念,还能提升课堂品味.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将“多项式展开有哪些项”包含其中,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二)体验感知 探究归纳1生:n 次式展开有n +1项生:展开式中每一项都是n 次式生:系数对称相等,第一项系数是1,第二项的系数是n生:杨辉三角师:我们主要从展开式的哪些方面来发现的这些规律?生:项数,项,系数.【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总结,离不开大量特殊实例的观察.只有将大量具体实例进行整体和局部多方面的分析,才能得到接近一般性规律的结论.也只有对得出各种结论进行整合,才能让学生顺畅的抓住展开过程的两个要点,即项的结构和项的系数,才能让学生有目的的进一步进行探讨和分析.2(学生叙述展开过程中各项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学生的叙述中没有说明从每个因式中取一个字母相乘得到展开式的项,老师提出预备问题:展开式的各项是由同一个因式中的字母相乘得到的吗?) 师: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na b +的展开式就是从每个因式中任取一项相乘得到展开式的项. 【设计意图】多项式乘法法则是展开式的运算基础,同时也为用组合数表示系数创设情境.而学生对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理论叙述不够顺畅.通过教师强调多项式乘法法则,让学生思维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为下面系数的确定做好铺垫.)()(*110N n b C b a C b a C a C b a nn n k k n k n n n n n n ∈+++++=+-- —— 二项式定理 证明:n b a )(+是n 个)(b a +相乘,每个)(b a +在相乘时,有两种选择,选a 或选b ,由分步计数原理可知展开式共有n 2项(包括同类项),其中每一项都是k k n b a -),1,0(n k =的形式,对于每一项k k n b a -,它是由k 个)(b a +选了b ,n -k 个)(b a +选了a 得到的,它出现的次数相当于从n 个)(b a +中取k 个b 的组合数kn C ,将它们合并同类项,就得二项展开式,这就是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的公式特征:①展开式中每一项的次数都是n ;②展开式共1n +项;③按照字母a 降幂排列,次数由n 递减到0,字母b 升幂排列,次数由0递增到n ;④k n k k n C a b -是展开式的第1k +项; k n k k n C a b -叫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1k T +表示. ⑤各项的系数(0,1,)k n C k n =叫二项式系数.【设计意图】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讨论.完成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训练学生的类比、联想、归纳的探究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要明确每一项的形式及相应的个数.【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二项展开式及其通项,区分二项式系数和系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设计题目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个题目设计的比较有梯度,逐渐加大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五)回顾反思 归纳总结知识方面:二项式定理,通项,二项式系数;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设计意图】小结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 (六)课下作业 思维延伸一、P 36: 1~3二、1.求x x-12()3的展开式的中间一项; 2.求x -101(1)2展开式中含x51的项的系数. 思维延伸: 探究()5a b c ++的展开式中22a b c 的系数. 【设计意图】通过课下作业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六、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高中数学的学科价值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传递初等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训练;培养学科精神.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死板的公式应用.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敢于放手,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着重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意识和发展数学的能力,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竭尽全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在这过程中,要努力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堂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为:创设情境、探究归纳、知识建构、巩固新知、归纳总结五个阶段.努力使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去设置问题.例如本节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需要对特殊情形进行观察归纳.要想提高归纳的准确性,就需要较多的实例进行观察.特别是“组合知识的运用”,当n 较小时,学生意识不到用组合的知识解释项的系数.只有当n 较大时,各项系数的确定才能凸显出组合知识的优势.因此,在题目设置时,准备了2()+a b ,3()+a b ,4()+a b 三个展开式让学生观察归纳,否则关于“组合知识的运用”就成了教师的告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设置“好”的问题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对问题设置如何,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深度,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由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结论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中.本节课在“多项式乘法法则”“组合知识的运用”两个方面,学生无法自主完成思维方法的提升,教师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维过程,为学生在理论层面总结提升.在探究的环节,教师的作用是“激活”而不是“告知”,要把隐藏在学生思想深处的思维方法引导出来.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活动实施的调控者,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课堂效果.本节课中,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学到很多数学经验:在二项展开式探究过程中,运用组合理解算理、利用数列知识理解通项、运用赋值法得到相关结论等,渗透数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在组织学生数学探究中,积极动手、动脑,实现思维建构、不断积累数学经验,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点评《二项式定理》作为一节命题课,更应该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生成.何磊老师深读课标和教材,清晰制定了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深刻挖掘了二项式定理的数学本质;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点,设计了层层递进数学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辨析研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何老师数学功底扎实,教学功底雄厚,教学有张有弛,当学生需要帮助时,给学生隐性的帮助,在关键时刻又有恰当和明确的概括提升.其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1.突出核心内容,深挖数学本质作为计数原理的应用,提示我们这是挖掘二项式定理数学本质的根源.但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很多老师规避这一教学难点,仅从外在形式上分析和记忆.导致学生在用二项式定理解决问题时,难以有效的迁移.何老师则是充分理解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计数原理分步、分类的教学思想,有效的化解了这一重点和难点.2.目标明确具体,问题层层递进高效率的课堂,必须有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可操作的数学问题.何老师的这节课主要围绕a b展开式中项的形式和项的系数,展开问题驱动,使学生始终围绕这一核心展开思考,使学生的()n思维始终处于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中,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3.关注学生主体,激发深层思考学生探究意识强烈,学习积极性高.何老师在这节课所设计的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所进行的铺垫,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通过让学生口述、板书、交流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4.高效驾驭课堂,适时概括引领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概括引领.何老师的教学设计高观点,教学展开低起点,教学概括明确适时.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位.何老师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问题为载体,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教给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使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植入学生数学思维体系.思维的升华从有价值的思考开始,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高水平的预设和高水平的驾驭生成.我觉得何老师很好的诠释了二项式定理,并带学生较好的领悟了二项式定理的本质,是一节好课.。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二.docx
二项式定理(第 1 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内容解析:本节是高中数学人教 A 版选修 2-3 第一章第 3 节的内容.二项式定理是多项式乘法的特例,是初中所学多项式乘法的延伸,此内容安排在组合计数模型之后,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之前,既是组合计数模型的一个应用,也是为学习二项分布作准备.由于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可以通过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概括,在归纳概括过程中还可以用到组合计数模型,因此,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素养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教学中应当引起充分重视.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目标:(1)能通过多项式乘法,归纳概括出二项式定理内容,并会用组合计数模型证明二项式定理.(2)能从数列的角度认识二项式的展开式及其通项的规律,并能通过特例体会二项式定理的简单应用.(3)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以及用二项式定理这个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目标解析:(1)二项式展开式是依多项式乘法获得的特殊形式,因此从多项式乘法出发去发现二项式定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归纳概括的结论,如果不加以严格的证明不符合数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用好组合模型不仅可以更自然地得到结论,还能为证明二项式定理提供方法.(2)由于二项展开式是一个复杂的多项式.如果不把其看成一个数列的和,引进数列的通项帮助理解与应用,学生很难短期内对定理有深入的认识.因此,通过一些特例,建立二项式展开式与数列及数列和的联系,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3)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每一堂课中寻找机会去落实.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从特殊的二项式展开式的特征归纳概括一般二项式展开式的规律是进行数学抽象教学的很好机会;同时利用组合计数模型证明二项式定理,以及利用二项式定理这个模型解决问题,也是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好机会.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发现并证明二项式定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学问题一:现在的学生字母运算能力普遍偏弱,多个多项式的乘法对运算要求又较高,而本节课又需要进行多个多项式的乘法去观察展开式的特征,因此,解决运算问题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问题.解决方案:运用图形计算器的代数运算功能,可以让学生快速得到正确结果,让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观察、发现规律上.2.教学问题二:怎样发现二项式展开式的规律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问题.这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解决方案:通过比较多项式( a1b1)(a2b2 )( a3b3 ) 展开式中项与项的异同点,得出( a b) n的展开式的项的规律,从而得到二项式定理的内容.3.教学问题三:如何证明二项式定理是第三个教学问题.学生很容易把发现二项式展开式的过程就当成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二项式定理的证明可以用数学归纳法,但难度较大.较为恰当的选择是把发现二项式定理过程中用到的组合计数模型来证明.解决方案:通过对 (a b)3的展开式项的分析,并用组合数进行刻画,由此用组合数对一般的展开式进行刻画.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发现及归纳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为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了启示.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到二项式定理,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TI -图形计算器.既可以解决多项式乘法的复杂计算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到主动学习状态中来.在教学设计中,采取问题引导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主线,通过自主探究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二项式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让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是数学抽象的基本过程,同时,定理的证明与定理的应用其实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的典范.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实施数学具体内容的教学与核心素养教学有机结合的尝试.五、教学过程与设计教学问题或任务环节[ 问题 1]有人说(1 x ) 70的展开式中有x47项,你认为对吗?若有,它的系数是多少?[问题 2]为了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 a b) n的展开,你认为这个展开式式会怎样呢?回顾前知引出猜想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 1:提出问题1.学生 1:学生思考.问题引入.教师 2:提出问题2.学生 2:学生思考.教师 3:观察( a b)1、 ( a b)2、 ( a b)3、(a b) 4、 (a b) 5的展开式,你能得到哪些规律?学生 3:利用图形计算器CAS 的 expand() 函数,提出问题.得出 (a b)3、 (a b)4、 ( a b)5的展开式.引导学生通过对特殊情形的观察,归纳猜想一般情形的基本特征.教师 4:根据你所计算的结果,填对应表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得具体的展开式,从展开式中的项数、项的次数、项的系数等角度进行归纳,并根据归纳所得猜想一般学生4:发现项数、项的次数、项的系数并猜的展开式的结果.想:学生体会由n n n 1n k k n特殊到一般(a b)0a1a b k a b n b的归纳猜想的过程.[问题 3] 猜想一:( a b)n0a n1a n 1bk a n k b k n b n 中的k?教师 5:提出问题3.学生 5:引起思考,并提出想法.教师 6:提出问题:在 ( a b )30 a 31a 2b2 ab 23b 3一般问题回1 ,1 3 ,2到特殊情形中,为什么“0 3 ,进行研究.3 1 ”?学生 6:展开式计算,寻找答案.教师 7:提出问题:( a b )3与( a1b1 )( a2b2 )( a3b3 ) 是什么把问题回到已知的结构关系?进行处理.学生 6:当a1 a 2 a 3 a , b1b2b3 b时, ( a1 b1 )( a2b2 )( a 3b3 )( a b ) 3.教师 7:提出问题:探探究 ( a1 b1 )( a2b2 )(a3 b3 ) 展开式的特寻规点.学生通过计律学生 7 :利用图形计算器的CAS功能中算器得到计expand()函数,得出 (a1b1 )( a2b2 )( a3b3 ) 的算结果.获得展开式.结论教师 8:引导学生分析(a1b1)( a2b2 )( a3b3 )展开式的各项,并提出问题在展开式中为什么没有 a1b1a2项, a1a2等项?学生 8:学生根据所得的计算结果,观察得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展开式各项构成的观察,得到项的构成.展开式的项的特点:展开式中的每一项是由每个括号中“取且只取”一个字母相乘得到的.教师 9:通过表格呈现特殊( a b) 3与并提出问题:( a b ) 30 a 31 a 2 b2 ab 23b 3中,为什么1 3 ?学生 9:(a b) 3展开式中的项 3a2b 是由(a1 b1 )(a2b2 )( a3 b3 ) 展开式中的项 a1a2b3,通过特殊与一般的项的a1b2 a3,b1 a2 a3去掉足码得到aab ,aba ,baa关系对比,后合并同类项得到.从三个括号中的一个括号得到对系数意义的理选择“ b ”剩余两个括号选择“ a ”构成的,解.因为从三个括号中的一个括号选择“ b ”,一旦确定哪个括号选“ b ”,剩余两个括号选择也就确定了,因为“ b ”有三种选择,所以对应同类项的个数就为 3 ,即“a2b ”的系数为3.根据展开式教师 10:能否用计数模型进行解释?系数即同类学生 10:“a2b”可以看成是从三个括号中选项的个数这择一个括号选“ b ”,剩余两个括号选择“a”,一结论,引完成这件事的所有可能,要做这件是,我们可导同学们通分成两步来完成:第一、从三个括号中选择一过一般到特个括号选“ b ”,有C31种选择;第二、剩余两殊,用组合计数模型对个括号选择“ a ”就 C22 1 种选法,故有各项系数进行研究.C31 1 C31种选法,所以,1C31.依此可以得到其它系数的组合数形式:(a b) 3C30 a3C31 a2b C32 ab2C33 b3.教师 11:根据所得(a b) 3展开式的规律,你系数的猜能否得猜想 (a b )n的展开式中想.[问题 3] 你能证明( a b)nC n0 a n C1n a n 1bC n k a n k b k C n n b n( n N )吗?证明定理明晰概念0 , 1, , k ,, n的值?学生 11:(a b)n C n0 a n C n1a n 1 b C n k a n k b kC n n b n教师 12:提出问题3.学生 12:提出想法.教师 13:你认为证明问题3,关键是几步?学生 13:(1)项的结构;(2)项的系数.教师 14:证明:()n是 n 个 (a b) 相乘,a b根据多项式的乘法,展开式每一项都满足a n kb k( k {0,1,, n} ).对项a n k b k( k{0,1,, n} )看成问题:从n 个括号中选择 k 个括号选“b”,剩余括号选择“ a ”,相乘而成.可这样设计计数模型,要做这件事,可分成两步来完成:第一、从n个括号中选择 k 个括号选“b”,有C n k种选择;第二、剩余括号选择“ a ”就 C n n k k1种选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有C n k1C n k种选法.所以,项a n k b k的同类项有C n k,故a n k b k的系数为 C n k(k{0,1, ,n} ).所以, ()n k n k ka展开式每一项满足nbb C a由归纳猜想到理论证明.引导提炼学生提炼证明要点.强调规范表达.( k {0,1,, n} ).教师 15:上述公式叫二项式定理,展开式共有n 1 项,其中各项的系数C n k( k {0,1, , n} )[ 问题4] 从数列的角叫做二项式系数.度看二项式展开式,你教师 16:提出问题 4.能获得什么认识?学生 14:二项展开式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列的和,数列的通项公式是C n k a n k b k,表示数列第k 1 项.教师 17: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是展开式中第学生从数列的角度获得对二项式展开式的再认识.k 1k n k k[问题 5]你能根据项: T k 1 C n a b .( a b) n的展开式得出学生15:根据二项式定理,把( a b)n化成( a b) n[ a( b)] n“”的展开式吗?的形式,把此式子中的 b 看成二项式定理中的“b ”即可得到结论(写出具体展开式).让学生体会利用二项式定理模型进行计算,感受数学模型的在数学应用中的价值.[课堂练习 1](1)求 (1 x)n的展开式;(2) 求(2 x1)6的展x开式.[课堂练习 2]求( x 1)9展开式中 x3 x的系数.[ 课堂练习1]教师 18:布置课堂练习1、 2.熟悉二项式学生 16:完成课堂练习,并通过计算器核对答定理模型.案.[课堂练习2]让学生体会用通项公式表示展开式的简洁性.[问题 6] 你从二项式教师 19:提出问题 6.定理的发现、证明与应学生 17:本节课获取二项式定理的过程:先由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特殊察 (a b)3、 (a b)4、 (a b)5的展开式猜些什么?想一般 (a b)n的展开式项的结构,再通过对特殊形式 ( a b)3展开式项的研究得到 (a b) n的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引领学生感悟数学认知的过程,体会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小结升[课后练习 ]华6的展开认1.写出( x 1)知式.2.写出( 3x1)n的2 3x展开式的第 r1项.[课后思考 ]1.(a b c)3的展开式为.2.请同学们观察下表(我国宋朝时期数学家杨辉所做的一个表),你有什么发现?展开式项的规律,最后进行理论证明;课堂展示了获取一个一般性结论的过程:首先要通过特殊到一般进行猜想结论,体现了数学抽象过程;其次,得到猜想后,要进行理论论证,体现了数学逻辑推理;最后,得到结论后,要以此为模型进行应用,体现了数学模型的应用.学生 18: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对定理巩固,思考练习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深化认识,同时也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知识落实为明线核心素养为暗线——课例《二项式定理》点评《二项式定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此定理规律的发现与证明很好的体现了获取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的基本过程.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
完整版二项式定理教案
1.3.1 二项式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项式定理,并能简单应用(2)能够区分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转化化归的意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问题,归纳假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 在思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式定理的应用2、教学难点:二项式定理中单项式的系数三、教学设计:三、典例分析例1例1、求(2 _)4的展开式x解:(2 -)4C:24C4 23(丄)C4 22(-)2C:2 (-)3C:』)x x x x x “32 24 8 116 2 3 4x x x x例2 (1)求(1 2x)5的展开式中第3项5 23 2 3解.(1 2x)的展开式的第3项疋T2 1 C5 1 (2x) 40 x,1 9 3例3.求(x -)9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x1解:••• (x -)9的展开式的通项是xT k 1 C9x9 k(1)k C9k x9 2k,x二9 2k 3 , k 3,二x3的系数C: 84课堂检测:1.(2a b)4的展开式中的第2项•解:T2 1 C4(2a)3b 32a3b,2.(x 1)10的展开式的第6项的系数(D )厂6 厂6 厂5 厂5A. C10B. C10C. C10D. C10x 5 23.(1 )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C )25A. 10B. 5C. -D. 12四、小结X二项式定理:通理J(灯+小『=Ctf+U十%+…彳U旷方*+…+6弟斤十]域的一,顼成乘数区别:展开式中第2项的系数,第2项二项式系数4思考:展开式中第3项的系数,第3项二项式系数通过例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二项式定理强调:通项公式的应用进一步巩固二项式定理学生应用二项式定理明确通项的作用板书设计:1.3.1 二项式定理一. 二项式定理:(a b)n C0n a n C1n a n 1b L C k n a n k b k L C n n b n(n N* )1.项数:n 1项;2•指数:字母a , b的指数和为n ,a 的指数由n 递减至0,b的指数由0递增至n ;3.二项式系数:C n0,C n1,C n2,L ,C n k L ,C n n (k {0,1, 2,L n})4.通项:第k 1项:T k 1 C n k a n k b k二. 典例三. 作业。
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二项式定理(一)[教学内容解析]在多项式的运算中,二项式定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带领我们进入微积分学领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只是在中学阶段还没有显示机会.本小节内容安排在计数原理之后,一方面是因为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及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另一方面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排列组合部分知识的深化认识有好处.另外,二项式定理也为学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做准备.二项式定理还可以解决近似计算、整除、不等式证明等问题,有着综合性强、联系不同知识点的特点。
[教学目标设置]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二)重、难点分析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的展开式,归纳得到二项式定理.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式各项的形成规律.[学生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掌握了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也初步形成,但要把二项式定理与排列组合问题联系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创设一个环境,从语言感知,文字感知及图形感知等各个方面构建学生的思维认知。
[教学策略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1.教法分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掌握数学知识只是结果,而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才是途径,通过这个途径,来挖掘人的发展潜能才是目的,结果应让位于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好过程性原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揭示每一个阶段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思维活动过程的暴露和数学创新活动过程的演变,使教学活动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由此来启发、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变教师是传授者为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想尽办法激发学生探究式、发现式学习的兴趣,并使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取知4)1(x +4)(x a +识,发展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2.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遵循“教必须以学为主立足点”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
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版⾼中数学《⼆项式定理》全国⼀等奖教学设计《⼆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析《1.3.1⼆项式定理》是《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章第三部分第⼀节的内容,这节课内容上只有⼀个⼆项式定理但它却是前⾯内容的继续,也是后⾯内容的开始。
在计数原理之后学习⼆项式定理,⼀⽅⾯是因为它的证明要⽤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看做为计数原理的⼀个应⽤。
另⼀⽅⾯也是为后⾯学习随机变量及分布做准备。
⼆项式定理具有较⾼应⽤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不仅能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问题的⼀种⽅法,并能解释集合的⼦集个数问题;再者,⼆项式定理不仅仅是初中多项式乘法的拓展,它⼜是学⽣进⼀步学习数学分析中函数级数展开式的⼀个特例,在组合理论、开⾼次⽅、⾼阶等差数列求和中有⼴泛的应⽤,因此这节课在⾼中数学中有着⼗分重要的作⽤。
通过本课的教学,进⼀步提⾼学⽣的归纳演绎能⼒,让学⽣感受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
教材中的⼆项式定理主要包括:定理本⾝,通项公式,⼆项式系数的性质等.通过⼆项式定理的学习应该让学⽣掌握有关知识,同时在求展开式、其通项、证恒等式、近似计算等⽅⾯形成技能或技巧;进⼀步体会过程分析与特殊化⽅法等等的运⽤;重视学⽣正确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
⼆项式定理本⾝是教学重点,因为它是后⾯各种应⽤的基础.通项公式,⼆项式系数的性质,特殊化⽅法等意义重⼤⽽深远,所以也应该是重点。
⼆项式定理的证明是⼀个教学难点.这是因为证明中符号⽐较抽象、需要恰当地运⽤组合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已经学习了计数原理、排列组合及合情推理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了⼀定的归纳演绎和分析事件⽅法种数的能⼒。
但是学⽣对数学严谨性的把握还不够,研究问题的⽅法和能⼒有待提⾼,有些学⽣容易粗⼼,对细节知识的把握还不够好。
本节课⼆项式定理的推导运⽤了先猜想后证明,由特殊到⼀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法。
因此本堂课采⽤⼩组讨论学习,让学⽣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发展和演变过程,提⾼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docx
二项式定理(第 1 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内容解析:本节是高中数学人教 A 版选修 2- 3 第一章第 3 节的内容.二项式定理是多项式乘法的特例,是初中所学多项式乘法的延伸,此内容安排在组合数模型之后,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之前,既是组合计数模型的一个应用,也是为学习二项分布作准备.另外,由于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由二项式定理可以导出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这对深化组合数的认识有好处。
由于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可以通过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概括,在归纳概括过程中还可以用到组合计数模型,因此,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素养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教学中应当引起充分重视.二、学情分析这一堂课是面对高二学生。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多项式乘法,同类项合并,排列计数原理,组合数计数原理以及归纳推理等知识储备。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本节课中的推理演绎过程。
但是,学生的自我探究,归纳,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课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及推导方法,二项式展开式、通项公式的特点,并能利用二项式定理计算或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的参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化归意识及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在的和谐、对称美及数学符号应用的简洁美。
四、设计思想:本课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重点放在定理的形成、证明的探究及定理基本应用上,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目标解析:(1)二项式展开式是依多项式乘法获得的特殊形式,因此从多项式乘法出发去发现二项式定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归纳概括的结论,如果不加以严格的证明不符合数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用好组合模型不仅可以更自然地得到结论,还能为证明二项式定理提供方法.(2)由于二项展开式是一个复杂的多项式.如果不把其看成一个数列的和,引进数列的通项帮助理解与应用,学生很难短期内对定理有深入的认识.因此,通过一些特例,建立二项式展开式与数列及数列和的联系,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3)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每一堂课中寻找机会去落实.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从特殊的二项式展开式的特征归纳概括一般二项式展开式的规律是进行数学抽象教学的很好机会;同时利用组合计数模型证明二项式定理,以及利用二项式定理这个模型解决问题,也是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好机会.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发现并证明二项式定理.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定理;(2)能正确应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优秀3篇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优秀3篇1. 介绍本文档将介绍三篇优秀的高三数学教案,主题为《二项式定理》。
这些教案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讲解了二项式定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定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 教案一:《二项式定理初步认识》2.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二项式展开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应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1.二项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二项式的概念和表达形式–讲解二项式的性质,如二项式系数的对称性等2.二项式展开的基本方法–介绍二项式在展开时的基本方法–给出一些例题进行演示和练习3.实际问题的应用–利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等–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题和练习2.3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二项式的定义和性质,并用例题演示二项式展开的基本方法,加深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与巩固:给学生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4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3. 教案二:《二项式定理的证明与应用》3.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方法•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应用领域•提高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3.2 教学内容1.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方法–讲解二项式定理的组合证明方法,如二项式系数的递推关系等–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二项式定理的正确性2.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介绍二项式定理在组合数学、概率论等领域的应用–给出一些应用题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数学推理与证明–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通过解答证明题加深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3.3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方法,并演示具体的证明过程,加强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证明题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练习与应用: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理解3.4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4. 教案三:《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4.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的联系和应用•理解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2 教学内容1.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的联系和应用–介绍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分析二项式展开式的三角形式及其与三角恒等式的关系2.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的具体应用–给出一些具体的二项式展开题目,引导学生将其化简成三角恒等式形式–通过练习题,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例演示:通过讲解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的联系,并给出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和三角恒等式的理解•练习与应用:给学生一些练习题,锻炼学生将二项式展开式化简成三角恒等式形式的能力•问题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之间的更多联系4.4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指导学生改进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三篇优秀的高三数学教案,主题为《二项式定理》。
高中高三数学《二项式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详细讲解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形式,让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构成要素。
2.通过几何图形和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强调组合数公式的运用。
-例如:请简述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
5.课外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二项式定理相关的数学历史资料,了解数学家们在二项式定理研究过程中的贡献。
-例如:阅读《数学家与二项式定理》的相关文章,了解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
3.二项式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二项式定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几类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形式进行计算,巩固二项式系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x+y)^5展开式中x^3y^2的系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5个蓝球,随机取出3个球,求取出2个红球和1个蓝球的概率。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学策略: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数学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及公式。
2. 二项式定理的证明。
3.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证明。
2. 通过例题演示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求解特定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2. 讲解二项式定理:介绍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背景,讲解公式中的各项系数和指数的含义。
3. 证明二项式定理:引导学生跟随证明过程,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4. 应用二项式定理:通过例题展示二项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及时批改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合作能力和思维过程。
七、课后作业1. 复习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证明过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题。
3. 收集有关二项式定理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拓展学习。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九、课程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二项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概率计算、数据处理等。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数学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数学二项式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和幂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项式定理。
教学目标:1. 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含义;2. 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引入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示例(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项式的定义,并简单介绍二项式定理的概念。
2.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例如:展开(a+b)^2和(a+b)^3。
3.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巩固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
步骤二:探究和讨论(2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如何展开(a+b)^n?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给出二项式定理的表述。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给出二项式定理的表述。
3. 学生代表将自己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
步骤三:二项式定理的证明(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二项式定理。
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2. 教师给出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推导来说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3. 学生一起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巩固对证明过程的理解。
步骤四:二项式定理的应用(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何利用二项式定理来解决?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并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和结果写在纸上。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五:课堂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项式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1.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学生完成练习后,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
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课题:§1.3.1二项式定理(人教A 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3)《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二项式定理》是人教A 版选修2-3第一章第三节的知识内容,它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在计数原理之后学习二项式定理,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作为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整除、近似计算、不等式证明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后面的数学期望等内容的基础知识,二项式定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由于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利用二项式定理可进一步深化对组合数的认识.总之,二项式定理是综合性较强的、具有联系不同内容作用的知识.二、教学目标设置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标要求:用计数原理分析2()a b +,3()+a b ,4()+a b 的展开式,归纳类比得到二项式定理,并能用计数原理证明.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学会讨论二项式系数性质的方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在二项式定理的发现推导过程中,掌握二项式定理及推导方法、二项展开式、通项公式的特点,并能运用二项式定理计算或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2.学生经历二项式定理的探究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从一般到特殊指导实践”的思想方法,获得观察、归纳、类比、猜想及证明的理性思维探究能力.3.通过二项展开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感受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内在的和谐、对称美及数学符号应用的简洁美.结合数学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具有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思维较活跃,初步具备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刚刚学习了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知识,对本节()+n a b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2.不利因素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重视定理、公式的结论,而不重视其形成过程.四、教法策略分析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 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课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二项式定理的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引入:通过“牛顿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历史引入课题.提出问题:2()+=a b ? 3()+=a b ? 4()+=a b 那么9()?a b +=……n b a )(+的展开式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遵循“历史发生原理”,把二项式定理发现的历史融入新课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新课程理念,还能提升课堂品味.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将“多项式展开有哪些项”包含其中,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二)体验感知 探究归纳1.归纳特点总结规律.【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总结,离不开大量特殊实例的观察.只有将大量具体实例进行整体和局部多方面的分析,才能得到接近一般性规律的结论.也只有对得出各种结论进行整合,才能让学生顺畅的抓住展开过程的两个要点,即项的结构和项的系数,才能让学生有目的的进一步进行探讨和分析.2.项的结构特点.(学生叙述展开过程中各项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学生的叙述中没有说明从每个因式中取一个字母相乘得到展开式的项,老师提出预备问题:展开式的各项是由同一个因式中的字母相乘得到的吗?) 师: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na b +的展开式就是从每个因式中任取一项相乘得到展开式的项. 【设计意图】多项式乘法法则是展开式的运算基础,同时也为用组合数表示系数创设情境.而学生对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理论叙述不够顺畅.通过教师强调多项式乘法法则,让学生思维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为下面系数的确定做好铺垫.【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计数原理对展开式中各项进行分析.该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能准确地检验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方法的掌握,突出体现本节课的思维方法.(三)知识建构 形成定理)()(*110N n b C b a C b a C a C b a n n n k k n k n n n n n n ∈+++++=+-- —— 二项式定理 证明:n b a )(+是n 个)(b a +相乘,每个)(b a +在相乘时,有两种选择,选a 或选b ,由分步计数原理可知展开式共有n 2项(包括同类项),其中每一项都是k k n b a -),1,0(n k =的形式,对于每一项k k n b a -,它是由k 个)(b a +选了b ,n -k 个)(b a +选了a 得到的,它出现的次数相当于从n 个)(b a +中取k 个b 的组合数kn C ,将它们合并同类项,就得二项展开式,这就是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的公式特征:①展开式中每一项的次数都是n ;②展开式共1n +项;③按照字母a 降幂排列,次数由n 递减到0,字母b 升幂排列,次数由0递增到n ;④k n k k n C a b -是展开式的第1k +项; k n k k n C a b -叫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1k T +表示. ⑤各项的系数(0,1,)k n C k n =叫二项式系数.【设计意图】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讨论.完成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训练学生的类比、联想、归纳的探究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要明确每一项的形式及相应的个数.(四)巩固新知 提升能力【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二项展开式及其通项,区分二项式系数和系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设计题目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个题目设计的比较有梯度,逐渐加大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五)回顾反思 归纳总结知识方面:二项式定理,通项,二项式系数;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设计意图】小结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六)课下作业 思维延伸一、P 36: 1~3二、1.求x x-123()3的展开式的中间一项; 2.求x -101(1)2展开式中含x51的项的系数. 思维延伸: 探究()5a b c ++的展开式中22a b c 的系数. 【设计意图】通过课下作业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六、板书设计练习:请写出91()x 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 例2:求10(1)x -的展开式中第6项的二项式系数.想一想:求展开式第6项的系数.例1:请写出5(12)-x 的展开式.教学设计说明高中数学的学科价值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传递初等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训练;培养学科精神.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死板的公式应用.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敢于放手,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着重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意识和发展数学的能力,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竭尽全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在这过程中,要努力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堂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为:创设情境、探究归纳、知识建构、巩固新知、归纳总结五个阶段.努力使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去设置问题.例如本节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需要对特殊情形进行观察归纳.要想提高归纳的准确性,就需要较多的实例进行观察.特别是“组合知识的运用”,当n 较小时,学生意识不到用组合的知识解释项的系数.只有当n 较大时,各项系数的确定才能凸显出组合知识的优势.因此,在题目设置时,准备了2()+a b ,3()+a b ,4()+a b 三个展开式让学生观察归纳,否则关于“组合知识的运用”就成了教师的告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设置“好”的问题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对问题设置如何,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深度,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由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结论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中.本节课在“多项式乘法法则”“组合知识的运用”两个方面,学生无法自主完成思维方法的提升,教师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维过程,为学生在理论层面总结提升.在探究的环节,教师的作用是“激活”而不是“告知”,要把隐藏在学生思想深处的思维方法引导出来.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活动实施的调控者,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课堂效果.本节课中,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学到很多数学经验:在二项展开式探究过程中,运用组合理解算理、利用数列知识理解通项、运用赋值法得到相关结论等,渗透数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在组织学生数学探究中,积极动手、动脑,实现思维建构、不断积累数学经验,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点评《二项式定理》作为一节命题课,更应该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生成.何磊老师深读课标和教材,清晰制定了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深刻挖掘了二项式定理的数学本质;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点,设计了层层递进数学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辨析研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何老师数学功底扎实,教学功底雄厚,教学有张有弛,当学生需要帮助时,给学生隐性的帮助,在关键时刻又有恰当和明确的概括提升.其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1.突出核心内容,深挖数学本质作为计数原理的应用,提示我们这是挖掘二项式定理数学本质的根源.但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很多老师规避这一教学难点,仅从外在形式上分析和记忆.导致学生在用二项式定理解决问题时,难以有效的迁移.何老师则是充分理解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计数原理分步、分类的教学思想,有效的化解了这一重点和难点.2.目标明确具体,问题层层递进高效率的课堂,必须有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可操作的数学问题.何老师的这节课主要围绕展开式中项的形式和项的系数,展开问题驱动,使学生始终围绕这一核心展开思考,使学生的a b()n思维始终处于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中,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3.关注学生主体,激发深层思考学生探究意识强烈,学习积极性高.何老师在这节课所设计的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所进行的铺垫,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通过让学生口述、板书、交流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4.高效驾驭课堂,适时概括引领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概括引领.何老师的教学设计高观点,教学展开低起点,教学概括明确适时.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位.何老师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问题为载体,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教给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使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植入学生数学思维体系.思维的升华从有价值的思考开始,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高水平的预设和高水平的驾驭生成.我觉得何老师很好的诠释了二项式定理,并带学生较好的领悟了二项式定理的本质,是一节好课.。
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课件全国一等奖
展开式的每一项都是从 这两个因式中各取一个 字母相乘得到.
各项是关于 a, b 的二次单项式
问题2:展开式中各项是如何得到的?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问题2:展开式中各项是如何得到的?
(a b)3
(ab )(ab )(ab )
a3
问题2:展开式中各项是如何得到的?
(ab)(ab)
a2 ab ba b2 1个a2 2个ab 1个b2
展开式的每一项都是从 这两个因式中各取一个 字母相乘得到.
问题3: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是如何确定的?
(a b)3
(ab )(ab )(ab )展开式的每一项都是从
这三个因式中各取一个 字母相乘得到.
a3 1个a3
问题3: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是如何确定的?
(1)展开式共有n+1项. (2)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次数n;
字母a按降幂排列,次数由n递减到0; 字母b按升幂排列,次数由0递增到n. (3)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Tk1Cn kankbk 其 中 k {0,1, ,n}
(4)二项展开式中,系数 Cn k(k0,1, ,n)叫作二项式系 数,即 Cn 0,C1n,Cn 2, ,Cn n
2.求 (1
1 )10 2x
展开式中含
1 x5
的项的系数.
思维延伸:
探究 (a b c)5 的展开式中 a2b2c 的系数.
谢 谢!
谢谢
(ab )(ab )(ab )展开式的每一项都是从
这三个因式中各取一个
a3 a2b ab2 b3 字母相乘得到.
各项是关于 a, b 的三次单项式
问题2:展开式中各项是如何得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项式定理(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内容解析:本节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二项式定理是多项式乘法的特例,是初中所学多项式乘法的延伸,此内容安排在组合数模型之后,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之前,既是组合计数模型的一个应用,也是为学习二项分布作准备.另外,由于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由二项式定理可以导出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这对深化组合数的认识有好处。
由于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可以通过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概括,在归纳概括过程中还可以用到组合计数模型,因此,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素养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教学中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二、学情分析
这一堂课是面对高二学生。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多项式乘法,同类项合并,排列计数原理,组合数计数原理以及归纳推理等知识储备。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本节课中的推理演绎过程。
但是,学生的自我探究,归纳,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课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及推导方法,二项式展开式、通项公式的特点,并能利用二项式定理计算或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的参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化归意识及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在的和谐、对称美及数学符号应用的简洁美。
四、设计思想:
本课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重点放在定理的形成、证明的探究及定理基本应用上,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目标解析:
(1)二项式展开式是依多项式乘法获得的特殊形式,因此从多项式乘法出发去发现二项式定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归纳概括的结论,如果不加以严格的证明不符合数学的基
本要求.因此,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用好组合模型不仅可以更自然地得到结论,还能为证明二项式定理提供方法.
(2)由于二项展开式是一个复杂的多项式.如果不把其看成一个数列的和,引进数列的通项帮助理解与应用,学生很难短期内对定理有深入的认识.因此,通过一些特例,建立二项式展开式与数列及数列和的联系,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3)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每一堂课中寻找机会去落实.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从特殊的二项式展开式的特征归纳概括一般二项式展开式的规律是进行数学抽象教学的很好机会;同时利用组合计数模型证明二项式定理,以及利用二项式定理这个模型解决问题,也是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好机会.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发现并证明二项式定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定理;
(2)能正确应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 (1) 二项式系数与组合数之间的联系;
(2)二项展开式的应用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
六、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是最好的途径。
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之。
”本节课的教法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求为主,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教与学的情境,采用引导发现法,由学生熟悉的多项式乘法入手,进行分析,又可利用组合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归纳,通过对二项展开式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经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证明)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归纳能力。
不仅重视知识的结果,而且注重了知识的发生、发现和解决的过程,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培育了本节课内容最佳的“知识生长点”,这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是有积极意义的。
七、教学过程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