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杀人案犯罪心理学分析(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为练“杀人技术”,两年杀了17人

为练“杀人技术”,两年杀了17人

为练“杀人技术”,两年杀了17人源:吐温导语:“我已经完全掌握了杀人技术,但是腻了,不想再杀人了。

那时,思想忽然开始转变。

为练杀人技术,杀了那么多人,想去自首,但没有勇气,不敢面对现实。

就想办法,想利用一个人去报案,可能会好点。

”——黄勇自述他,两年杀了17人。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因为什么样的“理想”,使得他变成一个杀人如麻的凶手?黄勇出生于1974年11月18日,平舆县是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村民,在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他的出生使得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所以从小他就觉得自己有点儿多余。

他喜欢画画,并且在这上面颇有天赋。

农村里很多人家都会养鸡,为了使得自己家的鸡不和别人家的混淆,黄勇就给自家的小鸡涂上斑斓的色彩。

十二三岁的时候碰巧赶上镇上的庙会,跟着朋友去赶热闹的黄勇那时并不知道,就是这场庙会上的一部电影把他推向了一条不归路。

不该实现的愿望正在他心中逐渐形成。

后来每次和人谈起理想,他总会想到那部电影,隐隐约约记得叫《自由人》,疯狂的念头折磨着黄勇稚嫩的内心。

他想成为一名杀手。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他只是觉得成为一名杀手很酷。

他很内向,不怎么爱和人交流,自然不会和人交流心中的想法,两个哥哥又都在外打工,能够见面的时间本就很短。

他的这个理想并没有因为时间而磨灭,反而在心里愈演愈烈。

长大以后黄勇仍旧喜欢画画,然而这不仅是个烧钱的兴趣,还不能以此谋生,这让黄勇产生了很强烈的挫败感。

黄勇中学毕业以后,去了一家电子技术学校读书。

在这之后几年,黄勇过着平淡的生活,这种平淡和他的理想,似乎背道而驰。

黄勇在歌舞厅当过音响师,也在建筑工地上干过苦力,但更多时候都在家务农,偶尔去帮在新疆打工的父母打打下手。

直到2001年的夏天,黄勇的父母兄弟到平舆县城帮人养猪,就黄勇一个人在家。

多年前那颗理想的种子开始萌芽——杀人!秋季的一天,百无聊赖的黄勇突然看见家里的轧面条机支架,就躺在上面试一试,刚好够一个人的空间,黄勇心中一喜,这是很好的作案工具啊。

黄勇杀人案犯罪心理学分析

黄勇杀人案犯罪心理学分析

A、从小扮演杀手的欲望就十分强烈 B、长期沉湎电子游戏
• 对于犯罪正是由于年少时候,模仿和学习 的不良模式以沉湎网络的不良行为内容最 终导致了错误的活动内容,将自己幻想为 可以杀人不眨眼的酷帅杀手。最终变成了 连环杀人狂魔。
犯罪心理因素
• 一、罪犯的性格过分得内向 • 二、自控系统的缺失
黄勇当过歌舞厅音响师 、建筑工 , 到过新疆 打过工、拾过棉花 ,此后一直在家务农 。他虽 然做过很多工作但是一事无成,没有突出成 就,也没有很多知心朋友,长期独居,为排 解寂寞长期流连于歌舞厅或者虚拟的网络世 界。最终导致了性格的内向。(不良的性格 倾向)
社会环境
• 黄勇的作案总是在他居住的乡村,而该乡 村较偏僻。
• 黄勇的乡村,执法机关也没有认真履行义 务。
尾声
最后罪犯黄勇在准备杀害第十八个罪犯的时 候却忽然心软了。他想放回他。等人在抓走 他。并且顺便把那些以前杀死的人尸骨带走。 他陷入了内心的疲倦和恐慌。 我在我的观点认为……
贪嗔痴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 嗔的反应。
在异常生物学方面,黄勇的智商显然高于文化 背景差不多的同龄人。
在精神类型方面,黄勇倾向于变态、偏执、妄 想型。
客观环境
• 一、居住环境 • 二、社会环境
• 居住环境
• 罪犯的家人长期外出打工,他在家务农或 也外出打工,他三十岁了还没有女朋友也 没有交到要好朋友,所以他的“长期独居” 这一个客观条件为他提供可能实施犯罪的 现场条件。并且其居住的房子又旧又破很 难引起他人注意。
• 在黄勇的供述中他说,在杀第一个人以后, 他自己感到了内心一点满足感,但又觉得 不够过瘾……所以他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他 忍不住杀了一个又一个。(自控系统缺失)

犯罪学——答案

犯罪学——答案

犯罪学试题一、简答1.简述犯罪黑数及形成原因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犯罪黑数的主要原因:①立案不实,警方不破不立、隐瞒不立、立而不统、立案不准等。

②受害不报,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担心名誉受损、害怕遭到报复、不信任警方等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

③犯罪知情人因为害怕打击报复,顾及连带责任而持与己无关、消极观望等不作为心态不报案。

④犯罪行为人为逃避刑罚制裁,隐姓埋名,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以对抗警方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等。

2.简述促成犯罪发生的主体因素一、心理学因素1、本能因素2、人格因素3、感情因素4、智力因素5、能力因素6、认知发展因素7、社会适应不良因素8、精神疾病二、心理学因素1、年龄因素2、性别因素3、体型因素4、遗传因素5、神经生理学因素6、生物化学因素3.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是在正常情况下,犯罪现象的总量以及增减幅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规律。

犯罪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其总量都是继续增长的,但各年度之间有升有降,呈波动式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累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

4.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P344)1、法制原则2、人道主义原则3、调动公众参与原则4、具体化原则5、统筹协调原则6、科学化原则7、动态性原则5.简述犯罪现象的3个层次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是三阶层递进式。

其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

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亦必须负有责任。

该理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该当性就是构成要件符合性)。

如果符合,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

通常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但有时也有例外,例如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就是不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法律知识黄勇智能木马杀人案

法律知识黄勇智能木马杀人案
有可能大家会疑问,为什么已经判处死刑了,还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我国《刑法》第 57 条第 1 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 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对被判处死刑的情况,认为罪 犯一旦被判处死刑,其生命都不存在了,再剥夺其政治权利没有意义。 终身
剥夺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罪犯的政治权利不是没有意义的。法律之所以这样规 定,是基于以下 4 点原因:1、政治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 既然剥夺了犯罪分子的生命或终身自由,就应当同时剥夺这些犯罪分子终身的政 治权利,以表示在政治上对这些犯罪分子的彻底否定评价;2、犯罪分子被判处 死刑后,从宣告、核准到实际执行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死刑罪 犯可能遇到赦免而不被执行死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可能因为假释而不被关押。 如果不对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些罪犯被赦免或被会进行危害;3、有些权利不以人的生命或终 身自由被剥夺而消失。比如其生前的立说著作,如不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就可 能再版或继续流传于社会。再比如犯罪分子生前若有荣誉称号、奖章等,如不剥 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在其被执行死刑后就仍享有这些权利;4、有些权利,即使 罪犯的生命或终身自由被剥夺了,但仍有可能被他人代为行使。比如其亲属或其 他人代替罪犯行使出版权,以此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剥夺了这些罪犯终身 的政治权利,就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 /被告人有法定从轻情节 一般不适用死刑 Ⅱ较轻情节: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死刑 在中国,死刑分为死刑并缓期 2 年执行(死缓)与死刑并立即执行两种死刑判决。
中国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 年满 75 周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若水谈教育之六(从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杀人案,看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若水谈教育之六(从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杀人案,看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我上高二那年,我们县城破获了一起特大系列杀人案,杀人凶手黄勇在两年时间内,先后作案16次,杀害17名青少年。

这起案件震惊了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因为这起案件,我们县公安局局长、教体局局长、文化局局长以及我们学校校长全部都被免职。

我们在学校听说之后,都感到很害怕,都不敢再出校门。

很多爱上网吧玩游戏的同学,都不敢去网吧了。

那段时间,整个县城都很恐慌。

谁都想不到,那两年失踪的17个孩子,竟然全都是被黄勇一个人所杀害。

当时,我们对于具体案情并不了解,只是听到一些传闻,就觉得这个人太邪恶、太可怕了,完全没有人性。

多年过去以后,当我在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时候,我再度遇到这个案子。

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想要去了解黄勇的犯罪心理。

在研究过程中,我越了解,越觉得黄勇其实也很可怜,他自己也是受害者。

如果他的父母懂得家庭教育,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他就不会走上这条路;如果黄勇上学的时候能够遇到一个优秀的老师,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也不至于走上这条路。

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他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其实,在我们当今这个社会上,像黄勇一样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不在少数,只是程度可能没有那么深,或者还只是心理问题,没有发展到行为问题。

但是,如果家长、老师没有去关注到这些问题青少年的心理,任其自由发展,很可能也会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或者选择自残、自杀。

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因此,今天,我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黄勇杀人案,希望能够给众多问题青少年的家长一些启发,避免悲剧再度上演。

黄勇27岁开始杀人,到29岁,两年时间,一共杀害17名青少年。

2001年9月份,黄勇以回家玩游戏为名,将在平舆县电影院录像厅认识的学生路XX(男,15岁,平舆县人),骗到家中,以要想得到钱,须过”智能木马”测试关为由,将路XX捆绑在”智能木马”上,用白布条将其勒死,分尸埋在后院内,将衣服全部焚烧。

2002年夏,黄勇以找工作为名,将在平舆县镇中对面游戏厅内认识的无业人员王XX(男,17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以想得到工作,须过”智能木马”测试关为由,将王XX捆绑到”智能木马”上,用白布条将其勒死,分尸埋在后院内,后将衣服全部焚烧。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罪犯侧写1、房门和窗户均没有撬动痕迹,受害者没有挣扎斗争痕迹,【凶手可能是受害者认识的人】;2、受害人一家平时门户谨慎随手锁门,且张某回家时用钥匙打开房门,λ凶手离开现场时可能把门关上,【表明凶手行凶后冷静】,把现场处理得较好;λ凶手如果把门锁上,可能是用周某的钥匙,或者自己的钥匙,【凶手可能是受害人的父母或胞兄】;λ排除激情犯罪的可能;3、凶手杀死受害人的手段残忍,头部共有五处击打伤,说明凶手反复击打死者,且屋内可能的凶器有两处:门口叠放的圆凳,小房间内的方凳,说明凶手可能分两次击打死者,λ【凶手极端仇视受害人】;4、受害人在张某回家后并未死亡,说明凶手没有确保受害人死亡,【无作案经验,排除杀手作案的可能】;5、打开的煤气阀可能是为了引起爆炸,根据现场门窗情况(大门关闭,窗帘拉起),凶手可能想等室内煤气到一定密度引发爆炸,λ说明凶手可能想利用爆炸销毁不能带走或当场销毁的证据;λ【说明凶手可能对这个家庭没有留恋和爱惜,毫无感情甚至充满仇恨】;6、爆炸、纵火倾向,随着年龄递增逐步递减,男性高于女性,且多数纵火犯心理变态,【凶手可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且有心理挫折】;7、如果凶手想利用爆炸销毁证据,说明他并不清楚张某的下班时间,或者不清楚张某当天将在五点下班;同时他又清楚张某肯定是五点以后回家,因为根据邻居证词,凶手可能在击倒受害者后谨慎的布置了现场;【说明凶手较为了解受害人家人作息】;综上,心理学专业同学给出的总述为【男性,受害人熟人,不排除其胞兄作案可能】;【身体瘦弱型,性格冷静内向,平时比较懦弱,嫉妒心强,记仇】;【童年有可能被虐待过,来自离异家庭或暴力家庭可能性大】;【智商中等偏高,可能高中文化程度,未接受高等教育原因可能和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家住在案发现场附近;可能有轻度强迫症,可能有心理障碍史】。

二、犯罪过程假设凶手是受害人认识的人,首先凶手在受害人信任的情况下进入房间,受害人等凶手进屋后还去做作业,凶手可能在屋内寻找某物,因为一些原因凶手决定袭击受害人。

黄勇犯罪心理透视

黄勇犯罪心理透视
“智能木马”和第一次杀人
2001年夏天,黄勇的父母兄弟到平舆县城帮人养猪,就黄勇一人在家住。
多年前的那颗种子开始萌芽。
“现在场所条件具备了,如果在市面上杀人,容易暴露。就想寻找一种工具,因为我体力有限,恐怕不能每次都取胜。为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想制造一种杀人工具,使人失去反抗能力。”这是黄勇的一段供述。
黄勇对记者说:“把现场处理之后,我心里有一种喜悦感,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接着又有一种恐惧感,心里害怕被发现,一直没有作案。”
杀人和得到钱财
随着时间的流逝,恐惧慢慢褪去。
黄勇对记者说:“第一次杀人时比较匆忙,没能真正感受到杀手的感觉,决定第二次杀人找回感觉。”他决定继续寻找目标。
黄勇家中有花生豆,还有别的零食当菜,过春节时还剩下一斤永乐仙和几瓶啤酒。黄勇便劝他们喝酒,自己不喝。李明喝了一杯白酒,三瓶啤酒。宋理喝一杯白酒,一瓶啤酒。两人当时就醉倒在地。
黄勇把他们分别抱到床上,一人一头,用被子裹紧。看他俩睡熟了,黄勇便拿出白布条,先把宋理勒死。勒宋理时,宋理想用手反抗,但被子紧,还没把手弄出来就死了。勒李明时,由于酒喝得多,李明没有反应。黄勇将他俩尸体挪到西间,扒光衣服,用菜刀将李明从腰部截成两段,双手截下。将他俩埋在灶屋南边,李明在下,宋理在上。
“我跟他说,杀一个人可以得6万元钱,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下面是他们的活了。目的是让张翔恼,激我生气,以便把他杀掉。结果张翔没恼,我也没有下手杀他。”黄勇说。
11月6日晚上,黄勇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我不相信任何人,想到放掉张翔,他肯定会去报案,我就得死。不放掉他,对不起死去的17个人。放掉张翔,起码可以让他们的尸骨回家。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放走张翔。”
11月5日夜里,张翔发烧,眼红,黄勇出去给他买药。

CCTV-12-2005 典型变态犯罪案例心理分析

CCTV-12-2005 典型变态犯罪案例心理分析

典型变态犯罪案例的心理分析01 色情杀人狂[案件]在甘肃省的白银市发生了一系列专门残害女性的案件,在1988-2002年的14年之间,白银市区发生了九起相似的疯狂案件,有9名女性惨遭强暴杀害,她们绝大多数是二十多岁女性。

歹徒手段非常残忍、令人发指,被害人除遭到强暴、杀害之外,身上多处留有刀伤,有的多达几十处刀伤,甚至,被害人的部分身体组织如双手、耳朵、乳房、性器官、头皮等,竟然被歹徒切割下取走。

办案的侦察人员通过对犯罪行为人现场留下指纹的比对,通过犯罪行为人遗留体液的DNA检验,以及犯罪手段的综合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案件是同一人所为,决定并案侦察。

由于案情重大,危害性极大,这成为了公安部督办的重大案件之一。

但是,因为作案凶手具有极强的计划性与隐蔽性,虽然侦察人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一(让当地市民闻之色变的“杀人狂”)系列杀人案至今未能告破,这给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

为了早日破案,白银警方:决定向社会公布案情,并公开悬赏(20万),希望市民有人能提供线索,争取早日破案,为民除害。

犯罪分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案件陈列:1、1988年5月26日17时许,居住在白银市白银区永丰街接177-1号的白银公司23岁的女职工白某被害于家中(以下简称88.5.26案件),警方勘验时发现,受害人“颈部被切开,上衣被推至双乳之上,下身赤裸,上身共有刀伤26处”。

案发六年之后,类似的案件再次发生:2、1994年7月27日下午2时50分许,白银供电局一名女性临时工石某被人杀害于其单身宿舍内(简称94.7.27案件),被害时19岁,现场勘验发现,受害人“颈部被切开,上身共有刀伤36处”。

又过了四年的1998年,疯狂的案件更加频繁地发生了:3、1998年1月16日下午4时许,家住白银区胜利街88-6号,29岁的女青年杨某被害于自己家中(简称98.1.16案件),调查证实杨某被害的时间为1月13日,现场勘验发现,受害人“颈部被切开,全身赤裸,上身共有刀伤16处,双耳及头顶部有13X24CM的皮肉缺失”。

犯罪心理报告

犯罪心理报告

犯罪心理报告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班级;111704 姓名;金豪学号;20132170404 问题;1、刻画出犯罪人的特征2、再现犯罪的过程3、写出你的推理报告1、凶犯可能的特征有;(1)、身体较为强壮,因为能够用钝器打死人不是个容易的事儿,并且能够把凳子砸成碎片儿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2)、犯罪嫌疑人极大可能是男性,因为在案发的那个年代,孤男寡女相处是一件很不自在的事情,被害人不大可能旁若无人的继续写作业(直至被害)(3)、犯罪嫌疑人一定是与被害人比较熟悉的人,如果在案发现场没有发现用过茶杯的痕迹,由此可推定范围缩小到与被害人年龄相近的人群,很有可能就是被害人的同学或者朋友。

(4)、被害人缺乏犯罪经验,心理素质不高,可能没有前科。

(5)、从作案动机推断,被害人与凶手之间之前不一定有仇。

2、作案的过程可能是案发之前,凶手来到被害人家里,得到允许后进入。

随后两人来到了案发中心现场。

凶手与被害人之间交谈几句。

随后,两人之间开始冷场。

被害人坐下来温习功课。

凶手突然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嫉妒、泄愤或者是某些要求被拒绝,临时起意,决定杀害被害人;随即操起圆凳,对准被害人头部猛砸。

被害人本能的抬手护住头部,但还是受伤倒地。

凶手见被害人倒下后,想想还是不保险,遂又拿起方凳对其继续实施打击,终于杀害了被害人。

杀人之后,凶手想过逃跑,或者想在现场找到某个特定的东西。

凶手着急的翻找,因此才弄坏了抽屉拉手。

然后凶手把皮箱搬到厨房查看了一下,没什么想要的东西,决定离开现场。

在走人之前,他想到了毁灭罪证,遂打开了煤气阀门,企图制造火灾烧毁证据。

3、推理报告(1)、实际上,虽然案件介绍信息中未曾提到门锁、窗户情况,个人感觉,凶犯采用的是软进门的手段,即:与被害人熟识,得到被害人允许后入内。

(2)、从伤痕位置、摊开的作业本判断,被害人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偷袭、钝器打击。

(3)、从打击伤痕来看,结合现场有两只或三只板凳有破损或沾染血迹的情况看,个人推测,被害人曾经经受了不止一次外力打击。

关于故意杀人的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故意杀人的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变态人格行为人故意杀人的原因及对策的思考何为故意犯罪,我国《刑法》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那么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它是故意犯罪中的一种形式。

故意杀人罪主观方面是研究故意杀人犯罪成因的中心内容。

包含了犯罪行为人的认识因素——会发生死亡的危害结果;犯罪行为人的意志因素——希望结果的发生,并且放任。

它受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的支配。

由此可见故意杀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行为人实施犯罪是在完全自觉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

它必然基于一定的内心推动,即诱发和促使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形成因素并发展到形成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直至实施犯罪行为的产生,也是故意杀人的直接原因。

因此犯罪成因不仅包括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还包括激发行为人犯罪的各种媒介,以及形成犯罪心理的社会环境因素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每年都要新增大量的人口,公民的就业压力与生存压力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突出,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由此对社会人群产生了种种压力,这些显见的外界压力使许多人的心理和人格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人群患有心理疾病。

而关键是这些心理问题,在没有很好的疏通渠道和消解方式的情况下,就随时可能蜕变甚至激化,因人格变态而导致的违法犯罪与日俱增,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

如近年来发生的河南省平舆县黄勇因幻想而诱杀17名网吧青少年案件、河北省石家庄市靳如超制造爆炸事件致死上百人案件、云南大学在校大学生马加爵因小事口角而在宿舍用铁锤杀害4名同班同学案件、福建南坪郑民生残杀多名小学生案件等等,都是因心理严重变态而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

这些案件虽然从总体上看数量并不多,但在当今这个生活多元化的社会引起了强烈的震荡,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反思。

变态心理及黄勇杀人案件心理分析

变态心理及黄勇杀人案件心理分析
精选课件
变态心理犯罪
司法实践中变态心理现象十分常见,除了 重性精神病以外,变态人格较为典型和突 出。变态心理有轻重之分。除少数极严重 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重度痴呆等)导 致人完全丧失自我意识、丧失处理日常生 活的能力、丧失社会交往的能力外,多数 的变态心理者并不影响其日常的生活能力, 包括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工作能力、学 习能力等。
精选课件
变态心理犯罪主体心理
1.缺乏良心或罪恶感。变态心理犯罪主体不能将 社会道德标准运用于实际行为中,不重视社会和 文化环境所允许做和禁止做的事,而且他们普遍 缺乏罪恶感。罪恶感是高尚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正常人做出违反社会道德准则的事情时,会 有罪恶感,会因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而感到愧疚和 不安,并谴责自己。此外,罪恶感还能起警告作 用或防止作用,使人避免违反道德准则。但对于 变态心理犯罪主体来说,罪恶感是个未知体验, 这使得他们随时进行反社会行为而无任何愧疚和 不安的感觉。
精选课件
变态心理犯罪
变态心理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存在辨认障碍 (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意志障碍)或控制障碍(包括情感 障碍、意志意向和行为障碍)的情况下实施 的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即指由于精神状 态不正常而导致的犯罪行为。变态心理犯 罪的根源是犯罪主体的精神异常。犯罪行 为的变态性特征是犯罪人变态心理在犯罪 过程中的表现。精神疾病与犯罪行为高度 相关。
精选课件
变态心理犯罪主体行为特征分析
4.精神发育迟滞引起的犯罪行为及其特点。精神 发育迟滞轻、中度者较多见犯罪行为,他们易于 受暗示,往往在别人的教唆或暗示下干坏事或犯 罪。因精神发育迟滞而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动 机比较单纯,对行为后果缺乏考虑,易受他人教 唆,且行为多带有冲动性,常在光天化日众目注 视的条件下实施,犯罪行为包括愚蠢性的抢劫、 偷窃、强奸或报复行为等。案后对其犯罪产生的 后果有不同程度的领会,大多表示愿意悔改,少 数有抵触情绪。

系列强奸杀人罪犯行为心理分析

系列强奸杀人罪犯行为心理分析

系列强奸杀人案件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并导致群众安全感降低。

一些犯罪行为人流窜多个省市,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疯狂作案,实施入室和拦路强奸杀人,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由于刑事破案技术与侦查方法现已为公众所熟悉,就连业余盗贼都十分清楚现场痕迹、物证的破案价值,所以如今的犯罪分子在掩饰其作案痕迹方面变得越来越狡诈。

于是,利用犯罪行为心理分析( 即心理画像) 技术就成为我们开展侦查破案的新的重要途径。

罪犯心理画像这个全新的方法能够有效揭示犯罪行为人的人格缺陷,解开无动机犯罪的谜团。

但是任何两件刑事案件和任何两个犯罪行为人也都不会完全相同,寻找犯案模式及提出犯罪行为人特征必须根据事实,并运用合乎逻辑的思考程序去分析。

系列强奸杀人案件中,犯罪行为人可分为两种: 事先目的性和非事先目的性。

事先目的性往往使行为人选择陌生人和离家相对远些的地方作案,并在进入现场时首先考虑如何能尽快逃跑,哪类被害人必须灭口等。

由于被害人多数被杀,少数幸存者和特殊受害群体又因种种原因而不愿报案,因此,侦查人员较难通过询问证人来获取更多的犯罪行为人的特征和线索。

非事先目的性的案件中,有时被害者与案犯无任何直接关系和选择关系,因此也难以从研究其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背景等具体细节入手侦破案件。

虽然系列强奸杀人案件的侦破有相当的难度,但是,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类案件也有很明显的规律,不同之处是作案方式,因为作案方式透露出个性,由此我们可进一步分析: 哪种人会做出这种事?传统杀人案件比较容易破案,是因为他们愤怒、贪婪、嫉妒、贪财、报复等犯罪的原因都极度夸张地呈现出来,但近几年出现的连续犯罪,其犯罪技巧由于不断从经验中学习而日益精进。

在所有重大刑事犯罪中,连续强奸杀人犯罪是最令人匪夷所思,对个人危害最大,也最难侦破的案件类型之一,因为他们的犯罪动机远比以上列举的传统刑事犯罪动机复杂得多,其犯罪模式也更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少有同情、内疚或悔恨等常人具有的感情,我们要抓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会他们的思考模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单元测试卷

思想品德学科第一单元学力检测(测试卷)第I卷(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答题表中。

每小题2分,共24分。

1.进入初中对同学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这里“新起点”主要指A新同学 B新老师 C学生自身成长的新起点 D新环境2.欣欣今年上初中了,他高高兴兴地去学校,但发现所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学校,如果你是他的新同学,怎样劝她A既然不喜欢这所学校,那就赶快转学B其实学校都是一样的,在哪儿都是读书,累死了C你慢慢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乐趣,你就会喜欢这个学校的D以上都可以3.下列行为,属于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是A遇到挫折,有朋友劝慰;享受欢乐,有朋友祝愿B争论问题,一定要争个你输我赢;受到批评,有朋友帮腔C同窗好友一起爬山登高,攀折花木,共同欣赏D同学之间开开玩笑,热热闹闹4.在新的学校里,有那么多新的面孔,可慢慢地也就成了朋友,每个人都需要朋友,这是因为A友情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和谐,更有助于我们快乐地成长B拥有朋友,可以显示自己的好人缘C友情可以满足我们爱与被爱的心理需求D友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用5.小刚在小学时,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是进入初中以后,成绩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和他自己都很着急,作为小刚的同学,你如何劝他呢?在下列的选项中,你认为哪个不能..劝导的语言A寻找自己落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B在学习的时候,多注重效率的提高,科学地安排时间C初中的课程和小学的课程比起来困难多了,成绩下降是很正常的D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你的成绩会提高的6.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班集体,不可缺少的是A每个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B只要部分同学努力C共同的奋斗目标 D把那些后进生剔除7.下面最能体现班级上进心的是A只管自己成绩,其他与我无关B只要把班集体搞好,学习好不好无所谓C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班级形象,我要做到“班级以我为荣”D我一个人不会影响班级8.七年级(七)班在军训会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名,这说明了什么,错误..的认识是:A、每个人都珍惜集体荣誉B、班集体具有凝聚力C、评委在评分中给予照顾D、团结就是力量9.当我们同学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叫朋友找他算帐B、向老师或班主任报告,请求协调处理C、请家长来找对方论理D、自认倒霉,忍了算了10.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应该是A要我学 B为老师学 C为父母学 D我要学11.进入中学后,随着科目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时间不够用,造成这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做事太拖拉,常常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动手,事情越积越多②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不能实现就心烦意乱③从来不制定学习计划,做事太随意,顾首不顾尾④不习惯花点时间去衡量哪些任务需要优先处理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2.在与朋友交往时,无需..注重的是A相互理解 B相互信任 C朋友的品行 D朋友是否有钱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最少有两个答案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答题表中。

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犯罪心理学是公安专业的专业课。

从课程性质而言,它是犯罪学同心理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犯罪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犯罪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犯罪心理学的跨学科视野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审视犯罪心理学的学科自身。

通过对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学科联系等的理论分析,提出单学科视野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犯罪心理学应确立跨学科视野。

心理学理论与刑事法学理论是犯罪心理学跨学科视野的两大主干。

心理学理论是犯罪心理学的依托和基础,是犯罪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源头,目前如何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树立整体的心理观和发展的心理观明显存在着不足;同时,应加强社会心理学的元素。

具体的应用领域的性质,决定了刑事法学对的重要性,这种跨学科视野要遵循法律的规范性,从应用领域的发展获得学科发展的动力。

跨学科视野要求广阔的知识背景,包括来自生活和实践的经验或启迪。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在跨学科视野下,不应该是划一的模式,可能会是多元的模式,具有多重选择和多重未来。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交叉学科;跨学科视野;知识背景我国犯罪心理学从重新创建至今,已有30年了。

为了犯罪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反思学科自身的一些理论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从学科性质谈起皮亚杰早在1979年的《心理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中写道:“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占有一个关键性的位置,它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其中的每一门科学,反过来又以不同方式阐明着每一门科学。

”现在,对心理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探讨渐渐成为一种共识。

例如,2007年12月在图宾根大学的学术会议上,来自各个学科的专家们尝试针对人类情感诸多现象(爱情和畏惧、渴望和节制、同情和憎恨等)的原因作出了不同学科的研究结论。

我国犯罪心理学的许多著作通常都主张犯罪心理学是综合性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它不仅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属于刑事科学的一个分支。

犯罪心理学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 第二章
无道德型——乳儿期 权宜道德型——幼儿期 遵从道德型——儿童时期 不合理的良心型—— 合理的利他主义者

社会失范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

权威失范
社会主导价值混乱
角色失范

│年代 │与榜样有关的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 │ ├─────┼───────────┼──────────────────────┤ │六十年代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雷峰、保尔 柯察金、“铁人”土进喜、邱少云等 │ ├─────┼───────────┼──────────────────────┤ │七十年代 │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陈景润、邓丽君等 │ ├─────┼───────────┼──────────────────────┤ │八十年代 │从单一走向多元 │张海迪、赖宁、中国女排、朦胧诗人、港台明星等│ ├─────┼───────────┼──────────────────────┤ │九十年代 │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罗人佑、崔健、土朔、周星弛、王、周杰伦等 │ └─────┴───────────┴──────────────────────┘
(一)反社会意识
与现行的国家制度、思想体系相背离,与 正常的社会生活相对立,以损害公众利益 满足一己私利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各种错 误观念的总称。 如错误的社会态度、社会动机;对社会秩 序、社会规范的否定与蔑视等。 一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

青少年出现反社会意识、反社会行为的原 因——社会化缺陷 日本学者森武夫——社会化病理 不完全的社会化 不适当的社会化 矛盾情绪的社会化 英国学者詹金斯——少年犯社会化三种类 型 反社会的攻击性、过度压抑型、不当社会化 或假社会化
财物动机——57%—60% 性动机 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 “友情”动机、报复动机、嫉妒动机 为满足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动机 虚荣心动机、好奇心动机、戏谑动机、恐 惧动机

黄勇案引发的一些思考

黄勇案引发的一些思考

2011级在职法硕张阳阳20113011黄勇案引发的思考——分析河南平舆“11·12”特大杀人案案情简介:黄勇杀人案,又称河南平舆“11·12”特大杀人案,是指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期间,发生在河南省平舆县一起恶性连环杀人案件。

黄勇(1974年11月18日至2003年12月26日),男,该案被告,河南省平舆县人[1]。

2001年,黄勇将轧面条机机架改装成杀人机械,取名为“智能木马”[2]。

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黄勇先后从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以资助上学、提高学习成绩、外出游玩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青少年骗到自己家中,以其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经过“智能木马”测试为由将其绑在木马上,或先把其用酒灌醉,然后用布条勒死。

至案发时,黄勇总计杀死无辜青少年17人,轻伤1人[2]。

2003年11月,黄勇放弃杀害最后一名被害人张某,释放其回家[3],并写好遗书[4],后者随即报警。

2003年11月12日,因涉嫌故意杀人犯罪,黄勇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22日被逮捕[2]。

2003年11月26日,驻马店市公安局、平舆县公安局联合侦查终结,以黄勇涉嫌故意杀人罪,向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移交起诉[5]。

起诉书中声称“被告人黄勇自小受反映暴力题材影视剧影响,梦想成为一名杀手。

2001年夏,被告人黄勇将家中面条机架改装为杀人器械,取名为‘智能木马’。

精心策划后,决定向出入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的男性青少年下手,实施杀人计划,实现自已的杀人梦想。

”[5]2003年11月28日,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至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2]。

12月9日,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河南省平舆县公开审判该案,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黄勇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

对黄勇具有自首情节的辩护主张,法庭经审理后驳回[6]。

庭审过程中,本案17名受害者的家属表示放弃全部经济赔偿,只求严惩凶手[7],约有两千余名群众旁听了该案[2][8]。

黄洋事件等校园凶杀案警示22页PPT

黄洋事件等校园凶杀案警示22页PPT
受害人牛某、李某、石某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3名学生铊中毒。
事件2:2019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 2019年马加爵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19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
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3月1日,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 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3 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4月22日,昆明中院公开审理了马加爵涉嫌故意杀人、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并于4 月24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宣判后, 在法定期限内,马加爵没有提出上诉。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此外,有些仇恨,源于另外一种特殊的教育,这就是“冠军 教育”。望子成龙,问题是龙种太少,龙袍、龙冠太少。千 军万马争夺第一,家长、老师和孩子,以追求第一为直接目 的。一旦有人超过自己,竞争对手就成为自己的绊脚石。个 别人为扫清自己的路障,不惜铤而走险,磨刀霍霍向室友, 只为铲除所谓的异己。黄洋的遇害,其室友是不是如此,应 该说基本具备符合这样的险恶动机。“教育到最后都是争夺。 也是这个唯独,最,的社会的罪恶。”问题是,这样的动机, 恐怕已经不是孤立的个案,这才是最危险的。难怪有人说, “有文化版马加爵”。将导致在校生不得不“防火防盗防室 友”了。倘若连“未来的医生连自己都救不了自己,这是个 怎样的环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 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 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 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 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 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 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 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学 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 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 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 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 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 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黄勇案引发的一些思考

黄勇案引发的一些思考

2011级在职法硕张阳阳20113011黄勇案引发的思考——分析河南平舆“11·12”特大杀人案案情简介:黄勇杀人案,又称河南平舆“11·12”特大杀人案,是指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期间,发生在河南省平舆县一起恶性连环杀人案件。

黄勇(1974年11月18日至2003年12月26日),男,该案被告,河南省平舆县人[1]。

2001年,黄勇将轧面条机机架改装成杀人机械,取名为“智能木马”[2]。

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黄勇先后从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以资助上学、提高学习成绩、外出游玩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青少年骗到自己家中,以其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经过“智能木马”测试为由将其绑在木马上,或先把其用酒灌醉,然后用布条勒死。

至案发时,黄勇总计杀死无辜青少年17人,轻伤1人[2]。

2003年11月,黄勇放弃杀害最后一名被害人张某,释放其回家[3],并写好遗书[4],后者随即报警。

2003年11月12日,因涉嫌故意杀人犯罪,黄勇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22日被逮捕[2]。

2003年11月26日,驻马店市公安局、平舆县公安局联合侦查终结,以黄勇涉嫌故意杀人罪,向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移交起诉[5]。

起诉书中声称“被告人黄勇自小受反映暴力题材影视剧影响,梦想成为一名杀手。

2001年夏,被告人黄勇将家中面条机架改装为杀人器械,取名为‘智能木马’。

精心策划后,决定向出入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的男性青少年下手,实施杀人计划,实现自已的杀人梦想。

”[5]2003年11月28日,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至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2]。

12月9日,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河南省平舆县公开审判该案,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黄勇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

对黄勇具有自首情节的辩护主张,法庭经审理后驳回[6]。

庭审过程中,本案17名受害者的家属表示放弃全部经济赔偿,只求严惩凶手[7],约有两千余名群众旁听了该案[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50×80积的末尾有( ) 个0,594÷8商是( )位数。
5.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25平方分米,周长是2米。
6.80800080这个数读作 ( )。
一亿四千零四十万九千五百写作 ( )。
7. 24时表示今夜( 凌晨(
)或明日
)。
8.请说出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 位置看到的。
4 安居工程要为432户居民解决住 房问题。如果每栋楼有2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24户。一共需要盖多 少栋这样的楼?(7分)
5 商店里有三种笔记本,价格如 下
类别
A B C
价格
5.40元 4.90元 4.70元
哪种最便宜?哪种最贵?它们之 间相差多少元?(7分)
B.3倍
C.4倍
5.一个农业展览馆每上午8时开 馆,下午5时闭馆。每天展览 ( )小时。
A.9
B.13
C.8
6.把6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 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 )。
A.射线
B.直线 段
C.线
7.过A点能画( )条直线l的 垂线。

l
A.无数
B.三条 条
C.一
8.组成一个角的两条边是 ( )
A.射线
B.线段 线
C.直
9.□28÷28,要使商为两位数, □里可填( )。
A.比2大的数 B.任何数 C.比3小的数
10.将84700000000改写成以 “亿”为单位的数,是( )
A.850亿 B.0亿 C.847亿
三. 计算题。
1.口算题。(每题1分,共10 分。)
4.2 + 0.5 = 5.6 - 3.2 = 10 + 0.45 =

( )

9.3081094200这个数中的“9”在 ( )位上,表示9个( )。
10.19×302,可以这样估算,把19 看作20,把302看作( ),估 算结果是( )。
二. 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 面积和周长的关系是( )。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 学期末试题
芝罘区黄务小学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今年的2月是( )天。一年中 八、九、十月共有( )天。
2. 两个数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 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是 ( )。
3.商店上午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 半停止营业,全天营业时间是 ( )。
A.相等 B 面积比周长的值大 C 周长比面积的值大
2.李明到南方旅游,计划在四月底 赶回来,他最晚要在( )这天 赶回。
A.4月31日 B.4月30日 C.4月29日
3.350×12,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个
B.1个 个
C.3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 面积就扩大( )倍
A.2倍
四.解答题。(共32分)
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 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0千米, 这架客机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 米? (7分)
2.一台磨粉机6小时磨面粉750 千克.照这样计算,磨3000干克 面粉,需要多少小时?(6分)
赛。第一组16人共夹了480颗, 第二组15人共夹了465颗。第一 组和第二组每人各夹了多少颗? (5分)
5 × 40 = 12 × 30 = 40 × 3 0=
450 ÷ 9 = = =
404÷4 880÷80 345 + 155 =
2.列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 9分。)
312×57=
561÷43=
43×150=
3.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9 分。)
370-864÷36×5 12×15+ 567÷21 (35000-25×125)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