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放线菌的基本形态是菌丝体。放线菌的菌丝体是由细长的菌丝组成,通常呈现为网状、分支状或直线状。菌丝体相对粗壮,通常直径为0.5-1.5微米。放线菌的菌丝在培养基表面上生长,并形成菌丝团或菌丝垫。有些放线菌的菌丝具有交叉连接的融合细胞,形成链状、排列整齐的孢子梗。放线菌的菌丝体通常呈现为白色、灰色或黄色,有些放线菌的菌丝体表面覆盖有颜色鲜艳的产孢器或孢子。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 目的
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
2 原理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
3.1 菌种
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
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
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
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5 步骤
5.1插片法
5.1.1倒平板
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
5.1.2插片
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5.1.3接种与培养
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姓名:贾晓霖
学号:201000140032
班级:生科10.1
同组人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
摘要: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
前言: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和掌握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及其特征。
2.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以链霉 属为例: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细(<1μm,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当其 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 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 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 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 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或称二级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 (spore-bearing mycelium),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 分生孢子(conidia,spore)。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孢子丝依 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钩状、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 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 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四、实验报告
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绘图并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1) 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
胞鉴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学习区分细胞的死活状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属于细菌的一种,具有很大的细胞大小差异,通常为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颜色、菌丝特征等。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多呈现出有规则的褶皱或丝状结构。
2.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单细胞有丝分裂生殖的真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态、菌落形态、颜色等。酵母菌的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常以单细胞或成链形式存在。
3.死活细胞鉴别:
通过酵母菌培养基中的亚甲基蓝染色来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浅,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深。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放线菌菌种:已提前分离培养好的放线菌
-放线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
-培养皿、显微镜、镰刀、牛津杯、显微镜载玻片
-无菌移液器、无菌吸管、火焰灭菌器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
-亚甲基蓝染液:浓度为1%
2.方法:
a.取一小块放线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放线菌菌落。
b.用无菌吸管将放线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c.让菌液干燥后,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d.取一小块酵母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酵母菌菌落。
e.用无菌吸管将酵母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
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茁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为了观察放线茵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实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扦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扦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苗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茵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苗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微生物,其形态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细胞形状:放线菌细胞呈现为直线状、分枝状、丝状或弯曲状。
2. 色素:放线菌通常会产生一种或多种颜色的色素。不同种类的放线菌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如黄色、红色、绿色等。
3. 枝节:放线菌细胞可以分枝成长,有些菌株的分枝呈单一直线形态,形成类似于放射状的分枝结构。
4. 孢子:放线菌通常会产生芽孢或分生孢子。芽孢通常位于多枝分枝末端,形成棒状结构,而分生孢子则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
5. 表面特征:放线菌的细胞表面通常呈现粗糙不平的纹理,这是由于细胞壁上的复杂多糖和其它结构物质导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会有
所差异,具体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不同菌株进行观察和描述。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及区分方法。
实验器材:
1.酵母菌: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2.霉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3.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
1.酵母菌的观察:
(1)取一片酵母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酵母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
(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霉菌的观察:
(1)取一片霉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霉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
(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3.放线菌的观察:
(1)取一片放线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放线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
(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大小约为5-10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呈透明或微黄色,细胞表面光滑,没有
菌丝或分枝。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
2.霉菌的形态特征:
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丝状或孢子状,构成了菌丝体。在显微镜
下观察,可以看到菌丝呈无规则分枝状,菌丝上有许多孢子。菌丝和孢子
的颜色和形状有所差异,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霉菌。
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形态特征类似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
看到放线菌呈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时菌体呈分枝状。放线菌是严格需氧菌,所以通常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落。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灰黄色、红色或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其菌丝呈长管状、分支状或网状。霉菌的菌落 通常较大,质地疏松,颜色多样,如白色、灰色、褐色等。
03
真菌形态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的微生物,包括霉菌和酵母菌等。真菌的形态多样,
包括丝状、酵母状、子实体等。真菌的菌落通常质地较紧密,表面湿润,
有时具有绒毛状或颗粒状结构。
学习观察微生物形态的方法
霉菌的形态特征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的真菌,其菌落形态通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 样,包括白色、黄色、绿色、灰色等。霉菌的细胞壁由几丁质和纤维素组成,具 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渗透压能力。
分类依据
霉菌的分类主要依据其菌落的形态特征、菌丝的分支方式、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 基因组序列等。
真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依据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 态观察
contents
目录
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从外部形态看与霉菌近似,但细胞内的微细结构明显具有原核生物的特征,从细胞壁成分看也和细菌相同。广义的放线菌类是包含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的全部细菌;狭义的是把具有不能形成明显菌丝的,而可用抗酸染色法染色的分枝杆菌(结核菌、麻风杆菌)除外。放射菌类的菌丝可断裂,运动或不运动;有的产生球状或杆状细胞,形成分生孢子,有的常在菌丝顶部形成气生菌丝,并在该处形成许多分生孢子;还有的菌丝顶端膨大而形成孢子囊。在其中形成孢子(包括运动的或不运动的),因此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及群体特征放线菌形态观察
菌落表面呈干粉状。
菌体多产脂溶性或水溶性 色素。
小结:(作业)
• 一 名词解释:放线菌 • 二 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和功能不 同,一般可分为哪三种?其功能分别 是什么? • 三 简述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典型类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菌丝
许多交织在一起 的纤细菌体
菌丝的 分类: 孢子丝
1-1.4µ m
气生菌丝
0.2-1.2µ m
基内菌丝 基内菌丝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排泄废物。 气生菌丝传递营养物质和繁殖后代。 孢子丝主要繁殖结构,产生无性生殖的孢子。
复习上节内容:
简单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原理、操作步 骤
第二章 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
第四节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群体特征
耳聋
大多腐生、异养 有一定危害性
放线菌病
脱发
马铃薯疮痂病
有机肥料
用途广
放 线 菌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 陆生性较强的革兰阳性原核微生物。(单细胞、 多核分枝丝状) 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呈微碱性 的土壤中。 放线菌产生土腥味素(geosmin)。
孢子丝的形态以及排列方式 是放线菌的重要分类特征。
微生物学 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显微形态:单细胞菌丝体,菌丝内一般无隔膜。
菌丝体分为三部分: 1、基内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的营养型一级菌丝 (较透明、颜色浅色)。一般无隔膜,直径 0.2~0.8 µ m,可产生各种色素。 2、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从培养基向上伸展的 二级菌丝(颜色较深),直径1~1.4 µ m。
四、方法及步骤
1、印片。取2片干净的载玻片,用解剖刀无菌挖取一块 放线菌的菌落(注:带培养基切下),放在一块载玻 片的中央(注:菌落面朝上);用另一干净的载玻片 盖在这一菌落上轻轻按压,再小心取下这块载玻片 (注:不要使菌落移动)。 2、干燥固定。将取下的上面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高 处烘烤干燥(注:有菌落的面朝上);然后迅速通过 火焰2~3次,加热固定。
放线菌是呈丝状生长的同细菌简单染色法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吕氏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实验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的目的
1、学会用”印片法” 法制作标本片。 2、观察放线菌的群体形态及个体形态 特征。
二、实验原理
同细菌简单染色法,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 红或吕氏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 察其形态。 放线菌是呈丝状生长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 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基内菌丝和生 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 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孢子丝及孢子的 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由于孢子丝在菌落表面,可以采用印片法 把孢子丝印在载玻片上,从而可以看到完整的自 然状态下的孢子丝形态。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摘要:
本实验在实验室中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分析其结构与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同品种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实验对于深入理解放线菌的生产、利用与控制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放线菌;形态特征;显微镜;差异性
引言:
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微生物,其具有非常多样化的菌种,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环境中,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长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室中,对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探究其生存规律、研究其应用和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实验旨在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及其差异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为后续有关放线菌研
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放线菌、琼脂培养基、显微镜、盖玻片、显微摄
像机;
2.实验步骤:
(1)接种放线菌,利用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
(2)在培养好的放线菌中,选择纯种菌体,取一定量的菌体;
(3)将放线菌菌体放到盖玻片上进行备用;
(4)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中的细芽和孢子的形态结构,进
行拍照记录。
结果:
通过显微镜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得到了如下结论:
1.不同的放线菌之间表现出彼此独特的形态特征,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
2.在显微镜镜头下观察,不同的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多样性;
3.通过观察发现,放线菌中不仅存在菌丝,还产生广泛的分生孢子,形态结构也因菌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讨论与分析:
放线菌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由于其环境适应性的结果。在自然环境中,它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水分、PH值等环境因素,因而其形态特征与结构也有所变化。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放线菌的生存规律和自身的适应性,对于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的生产和利用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真菌与细菌之间,但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 放线菌与细菌都属于原核微生物,没有核膜、核仁,DNA未形成染色体;而丝状真菌是真
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放线菌的细胞细小,宽度与细菌相似,通常为0.2~1.2微米,而丝状真菌的菌丝则较宽,
一般比放线菌宽几倍甚至几十倍。
(3)放线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均是肽聚糖,而丝状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
(4)放线菌与大部分细菌一样,适于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而丝状真菌一般适于偏酸性条件下生长。
(5)放线菌与细菌样,细胞可被溶菌酶溶解,也可被特异性噬菌体所感染,凡能抑制细菌的抗
菌素也多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菌素(如多烯类抗菌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6)放线菌的菌丝体无横隔膜,是多核的单细胞微生物,而丝状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微生物,而
细菌也是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与细菌的区别在于,放线菌有真正分枝的菌丝体,而细菌没有菌丝体。
另一方面,放线菌会形成纤细的、没有横膈膜的、多核的分枝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基
质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在气生菌丝的顶端会形成分生狍子等,这些特点与丝状真菌相似。
放线菌虽然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但是它在微生物的分类位置应在细菌
之中,而不属于真菌。
放线菌的菌体由菌丝体沟成。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分化成两部分。一部分菌丝体
在培养基内部扩展,吸取营养,称为基内菌丝,文称营养菌丝,一般没有隔膜,直径0.2~0.8
微米,另一部分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称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粗,直径1~1.4微米,直形或弯曲状而分枝。
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ppt
染),植物(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疮痂病)的疾病。
菌落质地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 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或挑起后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易破碎。
不能产生大量菌丝体的菌种 (如诺卡氏菌)
粘着力差,粉质,针挑起易粉碎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5.分布特点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 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 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制;此外,在甾醇转
知识点: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情境一:放线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任务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
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1.概念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 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2.形态与结构
•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 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 • 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 • 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按形态和功能分为营养、气生和
孢子丝三种。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放线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3.生长与繁殖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2.初步了解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相互区别。3.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对个体较小的细菌进行制片时采取涂片法,通过涂抹使细胞个体在载玻片上均匀分布,避免菌体堆积面无法观察个体形态,通过加热固定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面且不破坏细胞形态。
放线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取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面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在玻璃纸法中,采用的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放线菌菌种接种在覆盖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水分及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透过玻璃纸被菌体吸收利用,而菌丝不能穿过玻璃纸而与培养基分离,观察时只要揭下玻璃纸转移到载玻片上,即可镜检观察。由于孢子丝形态,孢子排列及形状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学指标,可采用印片法将放线菌菌落或菌苔表面的孢子丝印在载玻片上,经简单染色后观察。
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多数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同时,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还可以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成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胞内还原能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姓名:贾晓霖
学号:201000140032
班级:生科10.1
同组人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
摘要: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
前言: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一、实验目的
1.1学会正确的配置高氏I号培养基
1.2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
二、实验材料
1、菌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glaucus).
2、试剂:高式I号培养基200ml、二甲苯、香柏油
3、仪器和其他用具: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分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 试纸,棉塞,牛皮纸,记号笔,载玻片,盖玻片(3包 10个/包),培养皿(1包 10个/包),移液管,接种环,镊子2把
三、实验方法
一、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和溶解。
2、按配方先称取可溶性溶粉、放入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淀粉尽量溶解,再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使可溶性淀粉完全溶解。
3、称取其他各成分依次溶解。由于条件限制,对于微量成分FeSO4·7H2O,直接用分析天平称量,加入即可。
4、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 调节到7.2~7.4。
5、制平板培养基。
6、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用记号笔标记组号。取十个培养基,用牛皮纸包好,用记号笔标记大小面。同理盖玻片也用牛皮纸包好,再在盖玻片上加盖一层牛皮纸纸,用牛皮纸包好后,用记号笔标记,镊子也包好一起灭菌。将上述物品放入密封的加压灭菌锅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20分钟。
7、在无菌操作箱中的酒精灯旁,将三角烧杯中高氏I号培养基液分装到6个培养皿中,平放凝固。
二、插片法进行链霉菌的观察
1、接种无菌操作分别由青色链霉菌和弗氏链霉菌试管培养集中挑去菌种在高氏I号培养基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并贴上标签。
2、插片无菌操作用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约45°角插入平板琼脂并与接种线垂直,每个培养基在不同的位置插入三个盖玻片。
3、培养将平板倒置,于28℃培养。(如果担心玻片插得不够牢靠,也可以正面培养)
4、镜检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用纸擦干净一面,有菌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镜检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
3.结果分析
一、结果
1、显微镜下链霉菌的形态特征图
弗式链霉菌(10×40倍)
青色链霉菌(10×40倍)
手绘区域
弗氏链霉菌青色链霉菌
2、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青色链霉菌:孢子丝螺旋状,孢子卵圆形、长圆形,表面光滑。
2、弗氏链霉菌:孢子丝直,孢子卵圆形、长圆形、柱形,表面光滑。
二、实验结果分析
1、由图-1和图-2,放线菌呈分枝丝状,分支较多交错在一起,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部分组成,基内菌丝为透明,有较多的分枝;气生菌丝较暗。两种菌丝在不同的焦平面上,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分别进行观察。
2、由菌落特征,放线菌的细胞有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气生菌丝到成熟时又会分化成孢子丝并产生成串的干粉状孢子,这些气生菌丝或孢子丝伸展在空气中,菌丝间一般都不存在毛细管水。这就使放线菌获得其特有的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菌落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
3、从恒温箱拿出培养的链霉菌时,有一个平板上几乎什么也没有长,分析原因可能是接种时,接种环还未冷却的时候,就去取种,导致接种的菌因为温度过高而死亡,所以才导致没有菌落。
四、实验总结
1、接种时划线要密,插片时要有一定的角度且与划线相垂直,这样较容易是菌丝长在盖玻片上;实验
操作过程中,尤其是镜检时不要碰到载玻片上的菌丝,否则会污染镜头并且破坏了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
2、镜检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
3、镜检时,菌面应该朝上,不然,菌体会被压扁,不好观察。
4、实验过程尽量不要完全打开培养皿,防止吸入链霉菌的孢子。
5、链霉菌的孢子特征:孢子的形状多样,有球状、椭圆状、杆状、圆柱状、瓜子状、梭状和半月状等。孢子的颜色十分丰富,且与其表面的纹饰有关。孢子表面的纹饰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除表面光滑者外,还有褶皱状、疣状、刺状、发状和鳞片状。刺又有粗细、大小、长短和疏密之分。目前发现,凡直或波曲的孢子丝,都产生表面光滑的孢子(尚未发现带刺或毛发状的),若孢子丝为螺旋状的,则其孢子表面会因种而异,有光滑、刺状或毛发状的。
五、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