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2018版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章末过关检测(三)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章末过关检测(三)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Word版含答案

章末过关检测(三) 牛顿运动定律(限时: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B .田径运动员在110 m 跨栏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 .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D .公共汽车在启动时,乘客都要向前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2.(2016·宜春模拟)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2m 的球A 、B ,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的电梯内,细线承受的拉力为F ,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绳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小球A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2F 3 2F 3m +gB.F 3 2F 3m+g C.2F 3 F 3m +g D.F 3 F 3m+g 3.(2016·沈阳模拟)如图所示,ab 、cd 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b 点为圆周的最低点,c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若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将两滑杆同时从a 、c 处由静止释放,用t 1、t 2分别表示滑环从a 到b 、c 到d 所用的时间,则( )A .t 1=t 2B .t 1>t 2C .t 1<t 2D .无法确定4.(2016·衡水调研)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劈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在斜面上恰好保持与斜劈相对静止,已知斜劈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与斜面间的压力是mg cos θB .小球与斜面的加速度大小是g tan θC .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 +m )gD .地面与斜劈间的动摩擦因数是g (1+sin θcos θ)5.(2016·合肥模拟)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物块A 、B ,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沿倾角为37°固定的光滑斜面加速向上运动。

最新-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成套课时练习第三章牛顿运

最新-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成套课时练习第三章牛顿运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1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Array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图1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解析:因为受到阻力,不是完全失重状态,所以物体对支持面有压力,A错.由于箱子阻力与下落的速度成二次方关系,箱子最终将匀速运动,受到的压力等于重力,B、D错,C对.答案:C2.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 .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小D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解析:由惯性的特点知B 正确. 答案:B3. (2018·江苏高考)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M 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 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 度为g .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 )A .2(M -F g) B .M -2Fg图2C .2M -F gD .0解析:设减少的质量为Δm ,匀速下降时:Mg =F +kv ,匀速上升时:Mg -Δmg +kv =F ,解得Δm =2(M -Fg),A 正确.答案:A4.(2018·广东高考)建筑工人用图3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 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 的建筑材料以0.500 m/s 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g 取10 m/s 2) ( )A .510 NB .490 NC .890 ND .910 N 图3 解析:对建筑材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ma ,得绳子的拉力大 小等于F =210 N ,然后再对人受力分析由平衡的知识得Mg =F +F N ,得F N =490 N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间的压力为490 N ,B 对. 答案:B5. (2018·宿州模拟)2018年当地时间9月23日,在位于印度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一枚PSLV-C14型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携带七颗卫星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一箭七星”发射,相关图片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4 A.火箭发射时,喷出的高速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大于火箭对气流的作用力B.发射初期,火箭处于失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却越来越小C.高温高压燃气从火箭尾部喷出时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燃气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发射的七颗卫星进入轨道正常运转后,均不再受重力作用解析: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A错、C正确;火箭发射初期,因为火箭向上做加速运动,故处于超重状态,随着火箭距地球越来越远,所受的重力也越来越小,B错误;卫星进入轨道正常运转后,所受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此时各卫星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错误.答案:C6.如图5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θ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sinθ图5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解析:线烧断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等,B球受力平衡,a B=0,A球所受合力为mg sinθ+kx=2mg sinθ,故a A=2g sinθ.答案:B7.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6所示,则质点在( )A.第2 s末速度改变方向B.第2 s末速度达到最大C.第4 s末回到原出发点图6D.第4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解析:这是一个质点的受力和时间关系的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在前两秒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质点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过程,2秒末速度达到最大,从2秒末开始到4秒末,运动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而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反,质点又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过程,和前2秒的运动情况相反,4秒末速度为零,质点的位移达到最大,所以B正确.答案:B8.某同学利用如图7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平拉力F与物块加速度的变化关系.开始时他用一个水平拉力F拉着物块并使物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之后逐渐改变水平拉力F的大小,使物块做变加速运动,该同学画出了物块的加速度a随水平拉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结合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g 取10 m/s2,sin37°=0.6,cos37°=0.8) ( )图7A.该斜面的倾角约为37°B.该物块的质量为2 kgC.物块静止在斜面上时所施加的水平外力为15 ND.物块的加速度为5 m/s2时的速度为30 m/s解析:物块在光滑斜面上受重力、水平拉力和斜面支持力三个力作用,加速度沿斜面方向,所以将此三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由图乙知,水平拉力F为0 时,物块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6 m/s2,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6m,得sinθ=0.6,θ=37°,选项A正确;由图乙知,当水平拉力F为20 N时,物块加速度大小为2 m/s2,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0cos37°-mg sin37°=2m,得m=2 kg,选项B正确;物块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力平衡,F cos37°=mg sin37°,得F=15 N,选项C正确;物块做变加速运动,无法求出加速度为5 m/s2时物块的速度,选项D错误.答案:D9.如图8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一定变小B.一定变大图8 C.一定不变D .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cos θ=ma .若F 减小,则a 增大,所以选B. 答案:B10.如图9所示,质量为m 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固定在斜面上的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 个力F 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B .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C .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D .斜面对球的弹力不仅有,而且是一个定值 解析:球受力如图,则F N 2-F N 1sin θ=ma F N 1cos θ=mg由此判断A 、B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N 1、F N 2和mg 三力的合力 等于ma ,C 错误.根据F N 1= cos mg,D 正确. 答案:D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0分)11.(3分)如图10所示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 、B 、C 、D 、E 、F 、G 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 隔是0.1 s ,距离如图,单位是cm ,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 2.图10解析:a 的计算利用逐差法.a =(x DE -x AB )+(x EF -x BC )+(x FG -x CD )9T2=(x DE +x EF +x FG )-(x AB +x BC +x CD )9T2=(x AG -x AD )-x AD9T2=40.65-2×13.159×0.12×10-2m/s 2=1.60 m/s 2答案:1.6012.(7分)(2018·江苏高考)“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1 所示.图11(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12所示.计时器打点 的时间间隔为0.18 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 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2(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 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图13(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 -F 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解析:(1)a =Δx T 2=(3.68-3.52)×10-20.12 m/s 2=0.16 m/s 2或a =Δx T 2=(3.83-3.68)×10-20.12m/s 2=0.15 m/s 2.(3)小车、砝码盘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而表中数据 漏计了砝码盘的重力,导致合力F 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a -F 的图线不过原点. 答案:(1)0.16(0.15也算对) (2)见下图(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 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8分)如图14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 ,倾角为θ,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细绳竖直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当 烧断绳的瞬间,至少以多大的水平向右的力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才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 图14 解析:设小球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上,下落高度为h , 则斜面体至少水平向右运动的位移为:x =h ·cot θ 对小球:h =12gt 2对斜面体:x =12at 2由以上三式解得:a =g cot θ 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有:F -μMg =Ma 所以F =μMg +Mg cot θ=(μ+cot θ)Mg . 答案:(μ+cot θ)Mg14.(10分)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 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为m =50 kg 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 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全过程中,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 出了如图15所示的图象,已知t =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 共19层.g 取10 m/s 2,求:图15(1)电梯启动和制动的加速度大小. (2)电梯上升的总高度及该大楼的层高. 解析:(1)由图可知,第3 s 内电梯加速度 由F N1-mg =ma 1,可得:a 1=2 m/s 2第30 s 内电梯加速度由mg -F N2=ma 2,可得a 2=2 m/s 2. (2)电梯上升的总高度H =12a 1t 12+12a 2t 22+a 1t 1·t 匀=12×2×12 m +12×2×12m +2×1×26 m =54 m 故平均层高为h =H19-1=5418m =3 m. 答案:(1)2 m/s 22 m/s 2(2)54 m 3 m15.(10分)如图16(a)所示,质量m =1 kg 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 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 表示,物体加速度a 与风速v 的关系如图(b)所示,(sin37°=0.6,cos37°=0.8,g =10 m/s 2)求:图16(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 .解析:(1)由图象知v =0,a 0=4 m/s 2,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0μ=g sin θ-a 0g cos θ=6-48=0.25.(2)由图象知v =5 m/s ,a =0,得mg sin θ-μF N -kv cos θ=0 F N =mg cos θ+kv sin θ联立两式得mg (sin θ-μcos θ)-kv (μsin θ+cos θ)=0 k =mg (sin θ-μcos θ)v (μsin θ+cos θ)=6-0.25×85(0.25×0.6+0.8)kg/s=0.84 kg/s.答案:(1)μ=0.25 (2)k =0.84 kg/s16.(12分)质量为m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 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 =1.0 m .开始时两 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 =12 N ,如图17所示,经一段时间 后撤去F .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用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长时间.(g 取10 m/s 2)图17解析:撤力前后木板先加速后减速,设加速过程的位移为x 1,加速度为a 1,加速运动的 时间为t 1;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 2,加速度为a 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撤力前:F -μ(m +M )g =Ma 1解得a 1=43 m/s 2撤力后:μ(m +M )g =Ma 2 解得a 2=83m/s 2x 1=12a 1t 12,x 2=12a 2t 22为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应满足x 1+x 2≤L 又a 1t 1=a 2t 2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 1≤1 s 即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 s. 答案:1 s。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含解析 精品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含解析 精品

必修一第三章第3讲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4题为单选,5~8题为多选)1.(2018·河南周口西华一中等校联考)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

当此车加速上坡时,乘客导学号 51342327(B)A.处于失重状态B.处于超重状态C.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解析]当此车加速上坡时,整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乘客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所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乘客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B正确;对乘客进行受力分析,乘客受重力、支持力,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上,而静摩擦力必沿水平方向,乘客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所以受到向前(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

由于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上,故D错误。

2.(2018·吉林松原油田高中三模)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在第1s内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若力F1与F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导学号 51342328(B)A.在第2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B.在第3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C.在第4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D.在第5s末速度为零,运动方向与F1方向相同[解析]第2s内物体的合力不断变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不断变大,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大,故A错误;在第3s内合力逐渐变大,故加速度不断变大,合力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正确;在第4s内,合力逐渐减小,故加速度不断减小,合力与速度同方向,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故C错误;在第5s末,合力为零,故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此时运动方向与F1相同,故D错误。

3.(2018·河南郑州质检)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1、m2,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由静止释放。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A 卷——基础保分专练1.游乐场里有一种大型娱乐器械,可以让人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

其环形座舱套在竖直柱子上,先由升降机送至70多米高处,然后让座舱由静止无动力下落,落到离地面30米高的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座舱做减速运动,到地面时刚好停止。

假设舱中某人用手托着一个重为50 N 的铅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45米高的位置时,球对手的压力为0B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45米高的位置时,手对球有支持力C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米高的位置时,球对手的压力为0D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米高的位置时,手对球的支持力小于50 N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座舱在落到离地面30米高的位置前做自由落体运动,之后座舱做减速运动,当座舱落到离地面45米高的位置时,人和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此时球对手的作用力为零,选项A 正确,B 错误;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米高的位置时,球做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球对手的作用力大于50 N ,选项C 、D 错误。

2.如图,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4m 和m ,开始A 、B 均静止,细绳拉直,在竖直向上拉力F =6mg 作用下,动滑轮竖直向上加速运动。

已知动滑轮质量忽略不计,动滑轮半径很小,不考虑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细绳足够长。

在滑轮向上运动过程中,物块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 )A .a A =12g ,a B =5g B .a A =a B =15g C .a A =14g ,a B =3g D .a A =0,a B =2g解析:选D 对滑轮分析:F -2T =ma ,又m =0,所以T =F 2=6mg 2=3mg , 对A 分析:由于T <4mg 故A 静止,a A =0对B 分析:a B =T -mg m =3mg -mg m=2g ,故D 正确。

3.(2019·汕头模拟)如图所示,将一手电筒竖直向上放置,接通电源开关,旋松后盖使小电珠恰能点亮。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三章 第3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三章 第3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含答案

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t图象、x-t图象、F-t图象、F -a图象等.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1.超重说明物体自身的重力变大了.(×)2.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3.物体失重时也有可能向上运动.(√)4.物体完全失重时,说明物体的重力此时变为零.(×)5.不论是v-t图象、还是x-t图象中两条图线的交点都表示两物体相遇.(×)1.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汽车驶过拱桥顶端时B.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时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时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解析:发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汽车驶过拱桥顶端时,其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下指向圆心,汽车处于失重状态,A错误;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加速度竖直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向上运动时,只受重力,运动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错误;体操运动员握住单杠在空中不动时,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B2.(20xx·哈尔滨模拟)20xx年1月23~25日,包括多名中奥冬季体育运动领域专家在内的约350位客人相聚在崇礼密苑云顶乐园,参加由奥地利驻华使馆商务处主办的的20xx奥地利滑雪比赛.比赛场地可简化为由如图所示的助滑区、弧形过渡区、着陆坡、减速区等组成.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且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助滑区加速下滑时处于超重状态B.运动员在弧形过渡区运动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运动员在跳离弧形过渡区至着陆之前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运动员在减速区减速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解析:运动员在加速下滑时加速度沿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A项错;由圆周运动知识可知,运动员在弧形过渡区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B项错;运动员跳离弧形过渡区到着陆前,只受重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项正确;运动员在减速区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D项错误.答案:C3.(2017·莱芜模拟)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则上下两图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图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 )解析:由F=ma可知加速度a与合外力F同向,且大小成正比,故F-t图象与a-t图象变化趋势应一致,故选项A、B均错误;当速度与加速度a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是定值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C4.(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v0滑到水平传送带上左端的A点,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已知物体能滑过右端的B点,经过的时间为t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则物体也能滑过B 点,且用时为t0B.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则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B点C.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用时一定小于t0D.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动,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一定向右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滑过B点,用时一定小于t0解析:传送带静止时,物体滑上传送带后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μmg,设到达B点的速度为vB.由v-v=2(-μg)L可得:vB=-2μgL),若传送带逆时针运行,物体仍受向左的摩擦力μmg,同样由上式分析,一定能匀减速至右端,速度为vB,用时也一定仍为t0,故选项A对,而B错;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将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至B端,因为匀速通过,故用时一定小于t0,故选项C对;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开始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做加速运动,运动有两种可能:若物体加速到速度v还未到达B端时,则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若物体速度一直未加速到v时,则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故选项D错.答案:AC一、单项选择题1.(20xx·保定模拟)如图所示,某同学找了一个用过的“易拉罐”在底部打了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向罐中装满水,然后将易拉罐竖直向上抛出,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拉罐上升的过程中,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越来越快B.易拉罐下降的过程中,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越来越快C.易拉罐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都不变D.易拉罐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水不会从洞中射出解析:易拉罐被抛出后,不论上升还是下降,易拉罐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都不会从洞中射出,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2.(20xx·烟台模拟)小刚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一观光电梯升降过程中的情况,如图所示的v-t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5~10 s内,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B.在0~5 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C.在10~20 s内,该同学所受的支持力不变,该同学的机械能减少D.在20~25 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解析:由图象可知,在5~10 s内,电梯匀速上升,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A正确;在0~5 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B错误;在20~25 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D错误;在10~20 s内,电梯减速上升,且加速度大小a=0.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支持力向上且大小不变,支持力做正功,故机械能增加,C错误.答案:A3.(2017·咸阳模拟)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压物体A,使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下列关于所加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x之间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由于弹簧弹力与弹簧压缩量成正比,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kx=ma,解得F=kx+ma,故所加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图D.答案:D4.(2017·郑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a、F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下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Ff1=μmgcos θ,加速度a1=g(sin θ-μcos θ),速度v1=a1t1,路程s=a1t,由此可知A、B、D错;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摩擦力Ff2=μmg,所以C正确.答案:C5.(2017·沧州模拟)带式传送机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搬运机械,又称连续输送机.如图所示,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上,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C.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D.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解析:木炭包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离为黑色径迹的长度,当放上木炭包后传送带相对于木炭包向右滑动,所以黑色径迹应出现在木炭包的右侧,选项A错误;设木炭包的质量为m,传送带的速度为v,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对木炭包有μmg=ma,木炭包加速的时间t==,该过程传送带的位移x1=vt=,木炭包的位移x2=vt=t=,黑色径迹的长度Δx=x1-x2=,由上式可知径迹的长度与木炭包的质量无关,传送带的速度越大,径迹越长,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短,选项C正确,B、D错误.答案:C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已知v1>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绳足够长.直到物体P从传送带右侧离开.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P一定先加速后匀速B.物体P可能先加速后匀速C.物体Q的机械能先增加后不变D.物体Q一直处于超重状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3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为10 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解析:由运动学公式v2-v=2ax可知,v2-x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为2a,所以在前5 m内,物块以10 m/s2的加速度做减速运动,减速时间为1 s.5~13 m的运动过程中,物块以4 m/s2的加速度做加速运动,加速时间为2 s,即物块在1~3 s内做加速运动,A错误,B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减速的过程中,F+μmg=ma1,加速过程中F-μmg=ma2,代入数据可解得F=7 N,μ=0.3,所以C 错误,D正确.答案:BD8.(20xx·枣庄模拟)某物体质量为1 kg,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物体所受的拉力总是大于它所受的摩擦力B.物体在第3 s内所受的拉力大于1 NC.在0~3 s内,物体所受的拉力方向始终与摩擦力方向相反D.物体在第2 s内所受的拉力为零解析:由题图可知,第2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所以A、D选项错误;第3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为1 N,所受拉力大于1 N,选项B正确;物体运动过程中,拉力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相同,摩擦力方向始终和运动方向相反,选项C正确.答案:BC9.(20xx·哈尔滨模拟)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如图甲所示,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一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整个装置开始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沙桶里缓慢倒入细沙,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2.5 s前小车做变加速运动B.2.5 s后小车做变加速运动C.2.5 s前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D.2.5 s后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解析:当倒入细沙较少时,M处于静止状态,对M受力分析有绳子拉力等于m对M的静摩擦力.在满足M静止的情况下,缓慢加细沙,绳子拉力变大,m对M的静摩擦力逐渐变大,由图象得出2.5 s 前M都是静止的,A、C选项错误;2.5 s后M相对于m发生滑动,m 对M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f=μmg保持不变,D项正确;M运动后继续倒入细沙,绳子拉力发生变化,小车将做变加速运动,B项正确.答案:BD三、非选择题10.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均匀直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为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如图甲所示.开启送风装置,有水平向右的恒定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在t1=2 s 时刻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忽略浮力.求:(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5 s内的加速度a2;(2)小球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风力F的大小.解析:(1)取沿杆向上为正方向,由图乙可知在0~2 s内:a1==15 m/s2(方向沿杆向上).在2~5 s内:a2==-10 m/s2(方向沿杆向下).(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对小球受力分析有Fcos θ-μ(mgcos θ+Fsin θ)-mgsin θ=ma1,停风后的上升阶段,有-μmgcos θ-mgsin θ=ma2.综上解得μ=0.5,F=50 N.答案:(1)15 m/s2,方向沿杆向上;10 m/s2,方向沿杆向下(2)0.5 50 N11.如图所示为上、下两端相距L=5 m,倾角α=30°,始终以v=3 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始终绷紧).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下,经过t=2 s到达下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多大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解析:(1)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由题意得L=at2,解得a=2.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α-Ff=ma,又Ff=μmgcos α,。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检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_含解析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检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_含解析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_,(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

(×)(2)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小于mg。

(×)(3)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4)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力。

(×)(5)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6)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7)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8)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完全由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9)整体法和隔离法是指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

(√)突破点(一)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还是向下的加速度,这也是判断物体超重或失重的根本所在。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

此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液体不再产生压强和浮力等。

多角练通]1.(2017·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哪一种运动情景中,物体将会处于一段持续的完全失重状态()A.高楼正常运行的电梯中B.沿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滑行C.固定在杆端随杆绕相对地静止的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D.不计空气阻力条件下的竖直上抛解析:选D 高楼正常运行的电梯中,一般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故不可能一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沿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滑行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由于加速度小于g,故不是完全失重,选项B错误;固定在杆端随杆绕相对地静止的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会总是向下的g,故不是总完全失重,选项C错误;不计空气阻力条件下的竖直上抛,加速度总是向下的g,总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选项D正确。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课时作业(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课时作业(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课时作业(十)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基础训练]1.(2017·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摸底)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它的推出、地球引力的发现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得牛顿成为过去一千多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B.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C.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验证D.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定为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为“牛顿”答案:B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故A错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系,故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故B正确;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理想实验验证,故C 错误;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即1 N=1 kg·m/s2,但不是基本单位,故D错误.2.关于物体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难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因为物体受到的力越大,要使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到的力越大,惯性越大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这是惯性引起的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难以被推动的物体惯性较大答案:C 解析:惯性与物体速度大小及物体受到的力无关,选项A、B错误;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乘客向前倾,选项C正确;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被推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较大,但其质量不一定较大,即惯性不一定较大,选项D错误.3.冰壶在冰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A.冰壶的速度B.冰壶的质量C.冰壶受到的推力D.冰壶受到的阻力答案:B 解析:由于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来决定,故只有选项B正确.4.(2017·河北唐山一模)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答案:D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故A、C错误,D正确;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平衡力,B错误.5.(2017·上海黄浦区模拟)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B.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总相同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就是加速度D.力的国际制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答案:D 解析: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错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选项B错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选项C错误;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律定义的,选项D正确.6.(2017·云南昆明模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辆载有30吨“工”字形钢材的载重汽车由于避让横穿马路的摩托车而紧急制动,结果车厢上的钢材向前冲出,压扁驾驶室.关于这起事故原因的物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汽车制动时,钢材继续向前运动,压扁驾驶室B.由于汽车紧急制动,使其惯性减小,而钢材惯性较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C.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所受阻力太小,不足以克服其惯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D.由于汽车制动前的速度太大,汽车的惯性比钢材的惯性大,在汽车制动后,钢材继续向前运动答案:A 解析: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汽车制动时,钢材继续向前运动,压扁了驾驶室,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无关,A正确.7.(多选)伽利略被誉为“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成功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如图所示,让小球沿斜面AB由静止滚下,沿水平面BC向前运动,直到滚到另一个斜面CD.如果无摩擦力,无论BC多长、斜面AB比斜面CD陡些还是缓些,小球总会在斜面CD上的某点速度变为零,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设起点为p,终点为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小球在斜面上运动距离与斜面倾角的正弦值成正比D.小球在A、B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之比等于斜面倾角正弦值的反比答案:AD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B错误;由hsin θ=12g sin θt2得t=1sin θ2hg,故D正确,C错误.[能力提升]8.(2017·山东潍坊月考)关于惯性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也随之改变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让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无论多快,都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D.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滑动,速度较大时停下来的时间较长,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答案:C 解析: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唯一确定,A、B、D均错误;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必须有外力作用,而且要经历一定的时间,C 正确.9.如图所示,木块放在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A.立即停下来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D.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 解析: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左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木块将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10.(2017·福建六校联考)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二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关于这次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答案:A 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卫星吸引地球,地球吸引卫星,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11.(2017·江苏海门中学调研)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 解析: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当小球在虚线位置时,小球、车具有向左的加速度,车的运动情况可能为:向左加速行驶或向右减速行驶,A错,B对;当车匀速运动时,无论向哪个方向,小球均处于竖直位置不摆动,C、D错.12.(多选)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在云南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如图所示,解放军某部出动直升机救助被困受伤灾民,若不考虑悬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匀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才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B.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C.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大于悬索对飞机的拉力D.无论如何吊起,悬索对人的拉力都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答案:BD 解析:悬索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都相等,故A选项错误,B、D选项正确;悬索对飞机的拉力和飞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悬索中张力处处相等,故C选项错误.13.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a=1 m/s2的加速度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的大小;(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答案:(1)440 N (2)275 N 方向竖直向下解析:(1)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绳拉运动员的力为F.以运动员和吊椅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的大小为(M+m)g,向上的拉力为2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F-(M +m)g=(M+m)a 解得F=44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拉绳的力的大小为440 N,方向竖直向下.(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Mg、绳的拉力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F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 N-Mg=Ma,解得F N=275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275 N,方向竖直向下.。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时作业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时作业

第三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A 组·基础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运动距离h 时B 与A 分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B .B 和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D .在B 与A 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运动解析:在施加外力F 前,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可得2mg =kx 1,A 、B 两物体分离时,B 物体受力平衡,两者加速度恰好为零,选项A 、B 错误;对物体A ,mg =kx 2,由于x 1-x 2=h ,所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mg h,选项C 正确;在B 与A 分离之前,由于弹簧弹力逐渐减小,它们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答案:C2.(2017·湖南衡阳一中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 2的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 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斜面与水平面成θ角),最后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在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线上拉力的大小( )A .由大变小B .由小变大C .始终不变且大小为m 1m 1+m 2F D .由大变小再变大解析:在水平面上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 1+m 2)g =(m 1+m 2)a 1,对m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μm 1g =m 1a 1,联立解得F 1=m 1m 1+m 2F ;在斜面上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 1+m 2)g cos θ-(m 1+m 2)g sin θ=(m 1+m 2)a 2,对m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μm 1g cos θ-m 1g sin θ=m 1a 2,联立解得F 2=m 1m 1+m 2F ;在竖直方向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1+m 2)g =(m 1+m 2)a 3,对m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3-m 1g =m 1a 3,联立解得F 3=m 1m 1+m 2F .综上分析可知,线上拉力始终不变且大小为m 1m 1+m 2F ,故C 正确. 答案:C3.(2017·陕西咸阳兴平质检)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20 N/m 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 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挡板A 以4 m/s 2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g 取10m/s 2,则( )A .小球向下运动0.4 m 时速度最大B .小球向下运动0.1 m 时与挡板分离C .小球速度最大时与挡板分离D .小球从一开始就与挡板分离解析:球和挡板分离前小球做匀加速运动;球和挡板分离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小球所受合力为零,即kx m =mg sin 30°,解得x m =mg sin 30°k=0.5 m .由于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所以速度最大时,小球向下运动的路程为0.5 m ,故A 错误.设球与挡板分离时位移为x ,从开始运动到分离的过程中,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 N ,沿斜面向上的挡板支持力F 1和弹簧弹力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0°-kx -F 1=ma ,保持a 不变,随着x 的增大,F 1减小,当小球与挡板分离时,F 1减小到零,则有mg sin 30°-kx =ma ,解得x =m g sin 30°-a k=0.1 m ,即小球向下运动0.1 m 时与挡板分离,故B 正确.因为速度最大时,运动的位移为0.5 m ,而小球运动0.1 m 与挡板已经分离,故C 、D 错误.答案:B4.(2017·吉林省吉林一中质检)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快速变化的力的大小.实验时,把图甲中的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 处,然后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获得弹性绳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t 2时刻小球的速度最大B .t 2、t 5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小C .t 3、t 4时刻小球的运动方向相同D .t 4-t 3<t 7-t 6解析: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 处,让小球自由下落,t 1时刻绳子刚好绷紧,此时小球所受的重力大于绳子的拉力,小球向下做加速运动,当绳子的拉力大于重力时,小球才开始做减速运动,t 2时刻绳子的拉力最大,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速度为零,所以t 1与t 4时刻绳子刚好绷紧,小球速度不是最大,t 2时刻小球的速度为零,故A 错误;t 2、t 5时刻小球都到达最低点,速度为零,动能都为零,最小,故B 正确;t 3时刻小球速度方向向上,t 4时刻小球速度方向向下,t 3、t 4时刻小球的运动方向相反,故C 错误;t 4与t 3时间内与t 7与t 6时间内小球都做竖直上抛运动,由于t 3时刻的速度大于t 6时刻的速度,由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 =2v 0g知,t 4与t 3之差大于t 7与t 6之差,故D 错误. 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5.(2016·山东潍坊青州模拟)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个木块P 、Q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P 、Q 接触面的倾角为θ,现在Q 上施加一水平推力F ,使P 、Q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块Q 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为2mgB .若Q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μ=F 2mgC .若P 、Q 之间光滑,则加速度a =g tan θD .若运动中逐渐减小F ,则地面与Q 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减小解析:以P 、Q 整体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故F N =2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Q 对地面的压力为2mg ,故A 正确;因P 、Q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μ=F 2mg,在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2mg =ma ,解得a =0,故不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若P 、Q 之间光滑,对P 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tan θ=ma ,故a =g tan θ,故C 正确;Q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故F f =μ·2mg ,摩擦力不变,故D 错误.答案:AC6.(2017·安徽合肥质检)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一理想定滑轮,一轻绳跨过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 和B .保持A 的质量不变,改变B 的质量m .当B 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 的加速度a 随B 的质量m 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9.8 m/s 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θ已知,可求出A 的质量B .若θ未知,可求出乙图中a 1的值C .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a 2的值D .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m 0的值解析:由图乙知,m =m 0时,A 的加速度a =0,则此时受力平衡,对A 、B 分析得m 0g =m A g sin θ,由于m 0未知,所以不能求出m A 的大小;m A 未知,m 0不可求,故A 、D 项错误.设加速度大小为a ,m 为任意值时,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A g sin θ=(m +m A )a ,a =m -m A sin θm +m Ag ,当m 趋向无穷大时,a 趋向于g ,所以a 1=g ,即a 1与θ无关,故B 项正确.a =a 2时,m =0,即绳对A 的拉力为零,有m A g sin θ=m A a 2,解得a 2=g sin θ,θ已知,所以可以求出a 2的值,故C 项正确.答案:BC7.(2017·内蒙古包头测评)将一质量不计的光滑杆倾斜地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现在杆上套一光滑的小球,小球在一沿杆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沿杆向上运动.该过程中小球所受的拉力以及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B .小球质量为2 kgC .杆的倾角为30°D .小球在0~4 s 内的位移为8 m解析:由图象得: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a =v 2-v 1t 2-t 1=0.5 m/s 2,则A 正确;在0~2 s 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沿杆向下的分力等于5 N ,在2~4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2-F 1=ma ,解得m =1 kg ,则B 错误;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则F 2-mg sin α=ma ,解得α=30°,则C 正确;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0~4 s 内小球的位移为5 m ,则D 错误.答案:AC8.(2017·湖北八校联考)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小球在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后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 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时刻小球的加速度为gB .在速度达到v 1之前小球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C .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1+v 0v 1)gD .小球加速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 12解析: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则该时刻速度为零,则阻力为零,此时只受到重力作用,故此时刻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故选项A 正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速度达到v 1之前,图象的斜率减小,故小球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故选项B 正确.由图可知,速度为v 1时球匀速,说明重力等于阻力,故有kv 1=mg ,得k =mgv 1,故抛出瞬间的加速度为a =mg +mgv 0v 1m =(1+v 0v 1)g ,故C 正确.下降过程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v 12,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面积,即图中位移大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故其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即大于v 12,故D 错误. 答案:ABC[B 组·能力题]一、选择题9.(2017·福建漳州八校联考)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从零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3 s 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 )A .F 的最大值为12 NB .0~1 s 和2~3 s 内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相反C .3 s 末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8 m/sD .在0~1 s 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2~3 s 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解析:第1~2 s 内物体加速度恒定,故所受作用力恒定,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知合外力为12 N ,由于物体在水平方向受摩擦力作用,故作用力F 大于12 N ,故A 错误;物体在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为正,与速度方向相同,故物体在前3s 内始终做加速运动,第3 s 内加速度减小说明物体速度增加得慢了,但仍是加速运动,故B 错误;因为物体速度始终增加,故3 s 末物体的速度最大,再根据Δv =a ·Δt 知速度的增加量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在a -t 图象上即为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Δv =12×(1+3)×4 m/s=8 m/s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故最大速度为8 m/s ,所以C 正确;第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0~1 s 内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2~3 s 内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D 错误.答案:C10.(多选)(2014·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解析:对A 、B 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2×3mg =3ma ,对B ,在A 、B 恰好要发生相对运动时,μ×2mg -μ2×3mg =ma ,两式联立解得F =3μmg ,可见,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才能滑动,C 对;对A 、B 整体,地面对B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2μmg ,当0<F ≤32μmg 时,A 、B 都静止,当32μmg <F <3μmg 时,A 、B 相对静止,但两者相对地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当F =52μmg 时,A 、B 相对静止,对整体有52μmg -μ2×3mg =3ma ,a =13μg ,故B 正确;无论F 为何值,B 所受最大的动力为A 对B 的最大静摩擦力2μmg ,故B 的最大加速度a B m =2μmg -12×3μmg m =12μg ,可见D 正确. 答案:BCD二、非选择题11.(2017·江西九江三十校联考)为了测定木板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木板上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质量不计),弹簧测力计下端固定一个光滑小球,将木板连同小球一起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住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测得斜面倾角为θ,由测得的数据可求出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解析:设小球的质量为m ,木板的质量为M .静止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有F 1=mg sin θ. 下滑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有mg sin θ-F 2=ma .下滑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 +m )g sin θ-μ(M +m )g cos θ=(M +m )a .联立解得μ=F 2F 1tan θ.答案:F 2F 1tan θ12.(2017·安徽芜湖、马鞍山质监)两物体A 、B 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体接触面为竖直面,现用一水平推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A 、B 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a)所示,在A 、B 的速度达到6 m/s 时,撤去推力F .已知A 、B 质量分别为m A =1 kg 、m B =3 kg ,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B 与地面间没有摩擦,B 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b)所示.取g =10 m/s 2,求:(1)推力F 的大小.(2)A 物体刚停止运动时,物体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1)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设物体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由B 物体的v -t 图象得a =3 m/s 2.对于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 A g =(m A +m B )a ,代入数据解得F =15 N.(2)设物体A 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撤去推力F 后,A 、B 两物体分离,A 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运动,对于A 物体有μm A g =m A a A ,a A =μg =3 m/s 2, v t =v 0-a A t =0,解得t =2 s ,物体A 的位移为x A =v t =6 m ,物体B 的位移为x B =v 0t =12 m ,所以,A 物体刚停止运动时,物体A 、B 之间的距离为Δx =x B -x A =6 m.答案:(1)15 N (2)6 m。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_第三定律试题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_第三定律试题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其本章是高考的重点, 超重和失重单位制 第一节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判断正误(1)亚里士多德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4)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 )提示:(1)×(2)√(3)√(4)×二、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2.如图所示,图甲中公交车减速行驶,图乙中公交车加速行驶.(1)由图甲可知,公交车在减速,乘客由于惯性,相对车厢有________________,故乘客向前倾;由图乙可知,公交车在加速,乘客由于惯性,相对车厢有________________,故乘客向后倾.(2)“图甲中公交车速度越大,急刹车时人倾斜越明显”,说明人的惯性和速度有关吗?提示:(1)向前运动的速度向后运动的速度(2)与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三、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3.(1)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作用效果可以抵消,合力为零,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不对.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可相互抵消.(2)不对.两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知识提炼】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时(实际上不存在),与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表现是相同的.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典题例析】(2017·北京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解析]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也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 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C错误.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错误.[答案] B对惯性和惯性定律的两点提醒(1)惯性不是一种力,对物体受力分析时,不能把“惯性力”作为物体实际受到的力.(2)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无关,其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选AD.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受太阳的引力作用,不是由于具有惯性,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知识提炼】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2017·乐山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审题指导] 由于是在冰面上“拔河”,冰面可看成是光滑的,不考虑摩擦力;又因绳子质量不计,则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再用运动学关系来分析求解.[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A错误;绳静止时,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选项C正确;收绳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选项D错误.[答案] C应用牛顿第三定律需注意的三个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涉及第三个物体.【跟进题组】考向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2016年10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11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组成组合体.关于这次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解析:选A.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飞船进入轨道之后,飞船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飞船吸引地球,地球吸引飞船,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考向2 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2.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A.(M+m)gB.(M+m)g-maC.(M+m)g+maD.(M-m)g解析:选B.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 f,由mg-F f=ma得F 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 N,有Mg+F′f=F 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F′N=Mg+F′f=(M+m)g-ma.B项正确.1.(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巧合的是牛顿就出生在伽利略去世后第二年.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他们观点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析:选D.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以及逻辑推理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B、C项不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2.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解析:选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受力情况和所处位置均无关,故C正确.3.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解析:选D.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A项错;压力和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B项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故人对车的作用力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C项错;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D项对.4.(2017·台州模拟)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A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 )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C.B对A的作用力小于A对B的作用力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选A.A推B时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5.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解析:环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其受重力mg和杆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故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其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及环对它的摩擦力F′f.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F N=F′f+Mg=F 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则F′N=F N=F f+Mg.答案:F f+Mg一、单项选择题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解析:选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逐渐停下来,故A、B、C项均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有D项中说法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2.2015年4月25日在西藏定日发生5.9级地震,如图所示,解放军某部出动直升机救助被困受伤灾民,若不考虑悬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匀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才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B.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人的拉力大于人对悬索的拉力C.当加速吊起时,悬索对飞机的拉力大于飞机对悬索的拉力D.无论如何吊起,悬索对人的拉力都等于人对悬索的拉力解析:选D.悬索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都相等,故A、B错误,D正确;悬索对飞机的拉力和飞机对悬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悬索中张力处处相等,故C错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受力的物体一定运动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D.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有惯性,运动状态改变时没有惯性解析:选B.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匀速运动,故A错误;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故B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C、D错误.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人所用绳子相同,甲拉住绳子悬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乙拉住绷紧绳子的中点把绳子拉断了.则( )A.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小于甲的重力大小B.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大于甲对绳子的拉力大小C.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小于乙的重力大小D.乙拉断绳子前瞬间,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乙的重力大小解析:选D.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等于甲受到的重力大小,A错;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等于甲对绳子的拉力大小,B错;乙能把绳子拉断,对于具有同样承受能力的绳子,说明乙拉断绳子前的瞬间绳子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绳子的承受力,而甲拉的绳子能承受甲的重力,甲、乙质量相等,因此乙拉的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乙的重力大小,C错,D对.二、多项选择题5.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选BC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牛顿根据选项B中伽利略的观点和选项C中笛卡儿的观点,得出了选项D的观点,选项B、C、D正确.6.(2017·昆明模拟)如图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解析:选BD.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可以不同.甲加速前进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于绳子对甲的拉力;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绳子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B、D正确.7.(2017·潍坊模拟)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解析:选BD.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于碗向右洒出,故B、D正确.8.(2017·唐山模拟)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解析:选AB.运动员起跳的瞬间向上做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g=ma,故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选项A、B正确,C、D错误.三、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两块小磁铁质量均为 0.5 kg,A磁铁用轻质弹簧吊在天花板上,B磁铁在A正下方的地板上,弹簧的原长L0=10 cm,劲度系数k=100 N/m.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长度为L=11 cm.不计地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和磁铁与弹簧间相互作用的磁力,求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g取10 N/kg)解析:A受力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得:k(L-L0)-mg-F=0解得:F=-4 N故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4 N,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B的作用力F′=-F=4 N,方向竖直向下B受力如图2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N-mg-F′=0解得:F N=9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9 N.答案:9 N10.如图所示,在台秤上放半杯水,台秤的示数G′=50 N,另用挂在支架上的弹簧秤悬挂一边长a=10 cm的正方体金属块,金属块的密度ρ=3×103 kg/m3.当弹簧秤下的金属块平稳地浸入水中的深度b=4 cm时,弹簧秤和台秤的示数分别为多少?(水的密度ρ水=1×103 kg/m3,取g=10 m/s2)解析:由于金属块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弹簧秤的示数减小.浮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水,从而使台秤的示数增大.金属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因金属块静止,根据受力平衡,有:F T=G-F浮又因G=ρa3g=30 NF浮=ρ水gV排=ρ水ga2b=4 N,故F T=30 N-4 N=26 N,即弹簧秤的示数为26 N,台秤的示数由于浮力的反作用力增加了F′=4 N,所以台秤的示数为:F N=G′+F′=54 N.答案:26 N 54 N四、选做题11.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解析:选A.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右运动.12.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特伍德设计的装置,不考虑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轴承、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初始时两人均站在水平地面上,当位于左侧的甲用力向上攀爬时,位于右侧的乙始终用力抓住绳子,最终至少一人能到达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的质量较大,则乙先到达滑轮B.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甲、乙同时到达滑轮C.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先到达滑轮D.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先到达滑轮解析:选A.由于滑轮光滑,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若甲的质量大,则由甲拉绳子的力等于乙受到的绳子拉力,得甲攀爬时乙的加速度大于甲,所以乙会先到达滑轮,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若甲、乙的质量相同,甲用力向上攀爬时,甲拉绳子的力等于绳子拉乙的力,甲、乙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所以甲、乙应同时到达滑轮,选项C、D错误.。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试题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试题

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1.判断正误(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 )(2)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力.( )(4)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5)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完全由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提示:(1)×(2)×(3)×(4)×(5)√二、解答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1.整体法:当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物体的质量之和,当整体受到的外力已知时,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2.隔离法:当求解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常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3.外力和内力(1)外力:系统外的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2)内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2.(多选)(2017·大同模拟)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运动,用F 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则( )A .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F AB =F B .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F AB =F2C .若地面是有摩擦的,F AB =FD .若地面是有摩擦的,F AB =F2提示:BD超重与失重现象 【知识提炼】1.对超重、失重的理解: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2.判断方法(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不是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2)尽管不是整体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典题例析】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 ( )A .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B .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C .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D .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审题指导]下蹲过程:静止→向下加速→向下减速→静止 起立过程:静止→向上加速→向上减速→静止[解析] 在一次下蹲过程中,该同学要先后经历失重状态和超重状态,所以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先小于自身重力后大于自身重力,而在一次起立过程中,该同学又要先后经历超重状态和失重状态,所以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先大于自身重力后小于自身重力,所以题图记录的应该是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答案] B如图所示,台秤上有一装水容器,容器底部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线系住一个乒乓球.某时刻细线断开,乒乓球向上加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关于台秤的示数与线断前相比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乒乓球仍在容器中,所以示数与细线断前相同B.细线断后不再向上提拉容器底部,所以示数变大C.细线断后,乒乓球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示数变大D.容器、水、乒乓球整个系统的重心加速下移,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示数变小解析:选D.乒乓球加速上升,整个系统重心加速下移,处于失重状态,故D正确.动力学观点在连接体中的应用【知识提炼】1.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由细绳、细杆或弹簧等连接或叠放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常见的连接体如图所示:2.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是隔离法,二是整体法.(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①若求解整体的加速度,可用整体法.整个系统看成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受外力情况,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②若求解系统内力,可先用整体法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用隔离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同,一般应采用隔离法.以各个物体分别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并注意应用各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联立求解.3.充分挖掘题目中的临界条件(1)相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接触处的弹力F N=0.(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接触处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3)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绳子中的张力达到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4)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张力为0.4.其他几个注意点(1)正确理解轻绳、轻杆和轻弹簧的质量为0和受力能否突变的特征的不同. (2)力是不能通过受力物体传递的受力,分析时要注意分清内力和外力,不要漏力或添力.【典题例析】质量为M 、长为3L 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 、B 系着长为3L 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 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影响.(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正下方,如图乙所示.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外力,方向如何?[审题指导] (1)题图甲中杆和环均静止,把环隔离出来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列方程可求出绳中拉力.(2)题图乙中,杆与环一起加速,把环隔离出来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可求出环的加速度,再对杆和环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施加的外力.[解析] (1)环受力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2FT cos θ-mg =0由图1中几何关系可知:cos θ=63联立以上两式解得:F T =64mg . (2)①小铁环受力如图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sin θ′=maF ′T +F ′T cos θ′-mg =0由图2中几何关系可知θ′=60°,代入以上两式解得:a =33g .②杆和环整体受力如图3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 +m )a F sin α-(M +m )g =0解得:F =233(M +m )g ,α=60°.[答案] (1)64mg (2)①33g ②外力大小为233(M +m )g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1.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或关联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需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跟进题组】考向1 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 的小球,M >m ,用一力F 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细线的拉力为F 1.若用一力F ′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其一起以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θ角,细线的拉力为F ′1.则( )A .a ′=a ,F ′1=F 1B .a ′>a ,F ′1=F 1C .a ′<a ,F ′1=F 1D .a ′>a ,F ′1>F 1解析:选B.当用力F 水平向右拉小球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有F 1cos θ=mg ① 水平方向有F -F 1sin θ=ma ,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 =(m +M )a , 解得a =mMg tan θ②当用力F ′水平向左拉小车时,以球为研究对象, 竖直方向有F ′1cos θ=mg ③ 水平方向有F ′1sin θ=ma ′, 解得a ′=g tan θ④结合两种情况,由①③有F 1=F ′1;由②④并结合M >m 有a ′>a .故正确选项为B.考向2 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2.一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地面上,Q 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为一重物,已知P 的质量M =10.5 kg ,Q 的质量m =1.5 kg ,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 =800 N/m ,系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 内,F 为变力,0.2 s 以后,F 为恒力.求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 =10 m/s 2)解析: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t =0.2 s 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2,物体P 的加速度为a ,则有kx 1=(M +m )g ① kx 2-mg =ma ② x 1-x 2=12at 2③由①式得x 1=(M +m )gk=0.15 m ,④由②③④式得a =6 m/s 2F 小=(M +m )a =72 N ,F 大=M (g +a )=168 N.答案:168 N 72 N考向3 连接体中的临界、极值问题3.(多选)(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 .现对 A 施加一水平拉力 F ,则( )A .当 F <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 F =52μmg 时, 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 F > 3μmg 时,A 相对 B 滑动D .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解析:选BCD.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μmg ,B 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2μmg ,对A 、B 整体,只要F >32μmg ,整体就会运动,选项A 错误;当A 对B 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时,A 、B 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故A 、B 一起运动的加速度的最大值满足2μmg -32μmg=ma max ,B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 max =12μg ,选项D 正确;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max ,则F >3μmg 时两者会发生相对运动,选项C 正确;当F =52μmg 时,两者相对静止,一起滑动,加速度满足F -32μmg =3ma ,解得a =13μg ,选项B 正确.传送带问题的分析技巧 【知识提炼】1.模型特征 (1)水平传送带模型(1)传送带模型问题的分析流程(2)判断方法 ①水平传送带情景1 若v 22μg ≤l ,物、带能共速;情景2 若|v 2-v 20|2μg ≤l ,物、带能共速;情景3 若v 202μg ≤l ,物块能返回.②倾斜传送带情景1 若v 22a ≤l ,物、带能共速;情景2 若v 22a≤l ,物、带能共速;若μ≥tan θ,物、带共速后匀速; 若μ<tan θ,物体以a 2加速(a 2<a ).【典题例析】(2017·四川成都模拟)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 到B 长度为L =10.25 m ,传送带以v 0=10 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 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m =0.5 kg 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已知sin 37°=0.6,g =10 m/s 2,求:(1)煤块从A 到B 的时间;(2)煤块从A 到B 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痕迹的长度.[审题指导] (1)煤块刚放上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计算加速度.(2)判断煤块能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若不能,煤块从A →B 加速度不变,若能,则要进一步判断煤块能否相对传送带静止.(3)达到相同速度后,若煤块不再滑动,则匀速运动到B 点,形成的痕迹长度等于传送带和煤块对地的位移之差.煤块若相对传送带滑动,之后将以另一加速度运动到B 点,形成的痕迹与上段留下的痕迹重合,最后结果取两次痕迹长者.[解析] (1)煤块刚放上时,受到向下的摩擦力,如图甲,其加速度为a 1=g (sin θ+μcos θ)=10 m/s 2,t 1=v 0a 1=1 s ,x 1=12a 1t 21=5 m <L ,即下滑5 m 与传送带速度相等.达到v 0后,受到向上的摩擦力,由于μ<tan 37°,煤块仍将加速下滑,如图乙,a 2=g (sin θ-μcos θ)=2 m/s 2,x 2=L -x 1=5.25 m ,x 2=v 0t 2+12a 2t 22,得t 2=0.5 s ,则煤块从A 到B 的时间为t =t 1+t 2=1.5 s.甲 乙(2)第一过程痕迹长Δx 1=v 0t 1-12a 1t 21=5 m ,第二过程痕迹长Δx 2=x 2-v 0t 2=0.25 m , Δx 1与Δx 2部分重合, 故痕迹总长为5 m. [答案] (1)1.5 s (2)5 m【跟进题组】考向1 水平传送带模型1.(多选)(高考四川卷)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解析:选BC.①若v 2>v 1,则P 、Q 先一起做匀减速运动,且加速度大小a 1=m Q g +f Pm Q +m P. 若P 能减速到v 1,当f P ≥m Q g ,P 、Q 共同匀速,速度大小为v 1, 当f P <m Q g ,P 、Q 继续减速,加速度大小a 2=m Q g -f Pm Q +m P,a 1>a 2,故A 错误. 若传送带足够长,P 、Q 减速到零后,反向加速,加速度大小为a 2. ②若v 2≤v 1.当f P ≥m Q g ,P 、Q 先共同加速,后以v 1共同匀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f P -m Q gm Q +m P当f P <m Q g ,P 、Q 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到零,后反向加速,加速度不变. 综上,B 、C 正确,D 错误.考向2 倾斜传送带模型2.如图所示,与水平面成θ=30°的传送带正以v =3 m/s 的速度匀速运行,A 、B 两端相距l =13.5 m .现每隔1 s 把质量m=1 kg 的工件(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工件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5,取g =10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1)相邻工件间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2)满载与空载相比,传送带需要增加多大的牵引力? 解析:(1)设工件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则 μmg cos θ-mg sin θ=ma 代入数据解得a =1.0 m/s 2刚放上下一个工件时,该工件离前一个工件的距离最小,且最小距离d min =12at 2解得d min =0.50 m当工件匀速运动时两相邻工件相距最远,则d max =vt =3.0 m.(2)由于工件加速时间为t 1=v a=3.0 s ,因此传送带上总有三个(n 1=3)工件正在加速,故所有做加速运动的工件对传送带的总滑动摩擦力f 1=3μmg cos θ 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工件移动的位移x =v 22a=4.5 m 传送带上匀速运动的工件数n 2=l -x d max=3 当工件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后,每个工件受到的静摩擦力f 0=mg sin θ,所有做匀速运动的工件对传送带的总静摩擦力f 2=n 2f 0与空载相比,传送带需增大的牵引力F =f 1+f 2联立解得F =33 N.答案:(1)0.50 m 3.0 m (2)33 N解答传送带问题应注意的事项(1)比较物块和传送带的初速度情况,分析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主要目的是得到物块的加速度.(2)关注速度相等这个特殊时刻,水平传送带中两者一块匀速运动,而倾斜传送带需判断μ与tan θ的关系才能决定物块以后的运动.(3)得出运动过程中两者相对位移情况,以后在求解摩擦力做功时有很大作用.滑板——滑块模型分析【知识提炼】1.模型特征滑块——木板模型(如图a),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相互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故频现于高考试卷中,例如2015年全国Ⅰ、Ⅱ卷中压轴题25题.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2.思维模板【典题例析】质量M =4 kg 、长2l =4 m 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木板中点为界,左边和右边的动摩擦因数不同.一个质量为m =1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左端,如图甲所示.在t =0时刻对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滑块和木板均由静止开始运动,t 1=2 s 时滑块恰好到达木板中点,滑块运动的x 1-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1)求滑块与木板左边的动摩擦因数μ1和恒力F 的大小.(2)若滑块与木板右边的动摩擦因数μ2=0.1,2 s 末撤去恒力F ,则滑块能否从木板上滑落下来?若能,求分离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则滑块将停在离木板右端多远处?[解析] (1)滑块和木板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t 1=2 s 时木板的位移x 2=12a 2t 21① 滑块的位移x 1=4 m 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μ1mg M③ 由位移关系得x 1-x 2=l 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μ1=0.4⑤滑块位移x 1=12a 1t 21⑥ 恒力F =ma 1+μ1mg ⑦联立②⑤⑥⑦解得F =6 N.(2)设滑块到达木板中点时,滑块的速度为v 1,木板的速度为v 2,滑块滑过中点后做匀减速运动,木板继续做匀加速运动,此时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μ2mg m =μ2g ,a ′2=μ2mg M设滑块与木板从t 1时刻开始到速度相等时的运动时间为t 2,则v 2=a 2t 1,v 1=a 1t 1,v 1-a ′1t 2=v 2+a ′2t 2解得t 2=1.6 s在此时间内,滑块位移x ′1=v 1t 2-12a ′1t 22 木板的位移x ′2=v 2t 2+12a ′2t 22 Δx =x ′1-x ′2联立解得Δx =1.6 m<2 m因此滑块没有从木板上滑落,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距木板右端的距离为d =l -Δx =0.4 m.[答案] 见解析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的木块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 kg 的铁块B (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块长L =1 m .用F =5 N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 取10 m/s 2.(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两物块间是否发生相对滑动.(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 解析:(1)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 >μ1mg =0.3×1×10 N =3 N假设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A 、B 整体:F =(M +m )a对A :f AB =Ma解得:f AB =2.5 N因f AB <f m ,故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对B :F -μ1mg =ma B对A :μ1mg -μ2(M +m )g =Ma A据题意有:x B -x A =Lx A =12a A t 2x B =12a B t 2解得:t = 2 s.答案:(1)见解析 (2) 2 s1.(2017·武汉模拟)如图所示,两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方向如图所示的水平推力F a 和水平拉力F b ,已知F a >F b ,则a 对b 的作用力( )A .必为推力B .必为拉力C .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 .不可能为零解析:选C.将a 、b 看做一个整体,加速度a =F a +F b m a +m b ,单独对a 进行分析,设a 、b 间的作用力为F ab ,则a =F a +F ab m a =F a +F b m a +m b ,即F ab =F b m a -F a m b m a +m b,由于不知道m a 与m b 的大小关系,故F ab 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等于0.2.(多选)两个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m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上滑下,滑块B 受到的摩擦力为( )A .等于零B .方向沿斜面向上C .大小等于μ1mg cos θD .大小等于μ2mg cos θ解析:选BC.把A 、B 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 +m )g sin θ-μ1(M +m )g cos θ=(M +m )a得a =g (sin θ-μ1cos θ).由于a <g sin θ,可见B 随A 一起下滑过程中,必须受到A 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设摩擦力为F B (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F B =ma得F B =mg sin θ-ma=mg sin θ-mg (sin θ-μ1cos θ)=μ1mg cos θ.3.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 、B 两端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粮袋到达B 端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可能小或也可能相等B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若L 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C .若μ≥tan θ,则粮袋从A 端到B 端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D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 端到B 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 ≥g sin θ 解析:选A.若传送带较短,粮袋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 端时的速度小于v ;若μ≥tan θ,则粮袋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 端时速度与v 相同;若μ<tan θ,则粮袋先做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端时的速度大于v ,选项A 正确;粮袋开始时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是沿传送带向上,所以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mg sin θ+μmg cos θm=g (sin θ+μcos θ),选项B 错误;若μ≥tan θ,粮袋从A 到B 可能一直是做匀加速运动,也可能先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选项C 、D 均错误.4.(2017·郑州模拟)如图所示,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在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B .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C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D .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解析:选D.木炭包的初速度为零,放在传送带上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开始一段时间里,木炭包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与传送带共速后,摩擦力消失,不再相对运动,A 错误.对木炭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at ,x 1=12at 2;对传送带有x 2=vt ,则径迹长度为L =x 2-x 1=v 22μg.由此可知,径迹长度与木炭包质量无关,传送带速度越大或动摩擦因数越小,径迹越长,B 、C 错误,D 正确.5.有一项“快乐向前冲”的游戏可简化如下:如图所示,滑板长L =1 m ,起点A 到终点线B 的距离s =5 m .开始滑板静止,右端与A 平齐,滑板左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对滑块施一水平恒力F 使滑板前进.板右端到达B 处冲线,游戏结束.已知滑块与滑板间动摩擦因数μ=0.5,地面视为光滑,滑块质量m 1=2 kg ,滑板质量m 2=1 kg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滑板由A 滑到B 的最短时间可达多少?(2)为使滑板能以最短时间到达,水平恒力F 的取值范围如何?解析:(1)滑板一直加速,所用时间最短.设滑板加速度为a 2, F f =μm 1g =m 2a 2a 2=10 m/s 2,s =a 2t 22t =1 s.(2)刚好相对滑动时,F 最小,此时可认为二者加速度相等, F 1-μm 1g =m 1a 2F 1=30 N当滑板运动到B 点,滑块刚好脱离时,F 最大,设滑块加速度为a 1,F 2-μm 1g =m 1a 1 a 1t 22-a 2t 22=L ,F 2=34 N则水平恒力大小范围是30 N ≤F ≤34 N.答案:(1)1 s (2)30 N ≤F ≤34 N一、单项选择题1.(2017·南京模拟)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接触面粗糙,现将它们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 ( )A .只受重力B .受重力和A 对它的压力C .受重力和A 对它的摩擦力D .受重力、A 对它的压力和摩擦力解析:选A.两个物体A 、B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水平抛出,由于不计空气阻力,两个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 、B 都只受到重力,B 、C 、D 错误,A 正确.2.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把木块向上提起,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为 ( )A.2F f (m +M )M B.2F f (m +M )m C.2F f (m +M )M -(m +M )g D.2F f (m +M )M +(m +M )g解析:选A.对木块:2F f -Mg =Ma对整体:F -(M +m )g =(M +m )a .联立解得:F =2F f (m +M )M,故A 正确. 3.质量为M 的光滑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其上促使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在圆槽上,如图所示,则( )A .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MF m +M B .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mF m +MC .水平恒力F 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增加D .水平恒力F 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减小解析:选C.利用整体法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为a =F M +m ,对小球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球受到圆槽的支持力为 (mg )2+m 2F 2(M +m )2,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只有C 项正确. 4.(2017·河南安阳模拟)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猫的质量是木板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 .3g sin αB .g sin α C.3g sin α2 D .2g sin α解析:选A.猫与木板加速度不同,分别对其受力分析是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法.猫受力平衡,设猫的质量为2m ,其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F f =2mg sin α,则木板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木板的加速度为a =2mg sin α+mg sin αm=3g sin α,正确选项为A. 5.如图所示,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 作用下,先沿光滑水平面,再沿粗糙的水平面运动,则在这两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张力的大小情况是( )A .由大变小B .由小变大C .始终不变D .由大变小再变大解析:选C.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设细线上的张力为F 1,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 1a 1①F =(m 1+m 2)a 1②联立①②解得:F 1=m 1F m 1+m 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时,设细线的张力为F ′1,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1-μm 1g =m 1a 2,③F -μ(m 1+m 2)g =(m 1+m 2)a 2④联立③④解得:F ′1=m 1F m 1+m 2综上可得,无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还是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时,细线上的张力都是m 1F m 1+m 2,故C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6.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 2>v 1,则( )。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检测: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检测: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

第三章 ⎪⎪⎪ 牛顿运动定律全国卷考情分析]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__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1)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突破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多角练通]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析:选BD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A错误;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而惯性定律即为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故C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必须有力的作用,故B、D均正确。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1342312 ( D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质量没变,重力减小了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拉力小于重力 C.宇航员在飞船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正在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在飞 船外则处于平衡状态 D.电梯加速上升时,处在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 力
(4)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
(5)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6)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无关。(
(7)站在台秤上的人下蹲过程,台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
答案:(1)×
不管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本身重力并不变。 (3)√ (6)√ (4)× (7)×
[ 解析 ]
物体 A 向上加速运动,物体 B 向下加速运动,因此 A 处于超重状
态,T>mAg,B处于失重状态,T<mBg,故B正确。
4.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1342311 ( A )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 A 对 B 的压力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大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小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都等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
拉力 ② 视 重 大 小 等 于 弹 簧 测 力 计 所 受 物 体 的 _________ 或台秤所受物体的 压力 。 _________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力(或对悬挂物的 拉力)_________ 大于 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第三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

1~4题为单选,5~8题为多选,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2016·河南郑州二模)图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中间的·表示人的重心。

图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时间图象,两图中a-g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根据图象分析可知导学号 51342349( B )A.人的重力为1500NB.c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C.e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D.d点的加速度小于f点的加速度[解析] 分析图象可知:a点,人处于静止状态,重力等于支持力,所以G=500N,A错误。

c点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其重力,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

e点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其重力,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

在f点,人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在d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ma,得a=20m/s2,d点的加速度大于f点的加速度,D错误。

2.(2016·四川绵阳一诊)如图,带有竖直支柱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被轻质细线和轻弹簧系住静止于斜面上,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现剪断细线,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导学号 51342350( B )A.弹簧达到自然长度前加速运动,之后减速运动B.弹簧达到自然长度前加速运动,之后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加速度一直减小[解析] 在未剪断细线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故弹簧对小球有向下的弹力,故剪断细线后小球先加速向下运动,加速度减小,当弹簧的弹力等于小球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速度达到最大、球继续向下运动,此后弹簧的弹力大于小球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球做减速运动,并且加速度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

3.(2016·河北冀州中学月考)在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作用下,物体沿倾斜角度为θ的斜面向上运动;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0~7s内拉力F和物体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导学号 51342351( B )A.物体的质量m=1kgB.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C.斜面倾斜角度sinθ=110D.7s后若撤去力F,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 由题意及图象可得:0~5s,拉力F方向沿斜面向上,有F1-mg sinθ-μmg cosθ=ma1①5~6s,拉力F方向沿斜面向下,有F2-mg sinθ-μmg cosθ=ma2②6~7s,拉力F方向仍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有F3-mg sinθ+μmg cosθ=ma3③由v-t图象得a1=1m/s2,a2=-5m/s2,a3=-3m/s2,由F-t图象得F1=3N,F2=F3=-3N,由①②式得m=1kg,由②③式得sinθ=110,A、C正确。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0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0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课时跟踪检测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基础过关】1.(多选)(2017届山师大附中月考)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解题思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阻力.物体绝对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得到一个无阻力的表面,让小车运动得无限远只能靠理论推理.解析:“伽利略斜面实验”是一理想实验,但是建立在真实的实验基础之上,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选项B正确,A错误;该实验说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选项C错误;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选项D正确.综上本题选B、D.答案:BD2.(2016届甘肃定西通渭县马营中学期末)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解题思路: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共同的特点:二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描述的是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二力平衡描述的是一个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在平衡状态.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地球对其的重力,细线对其向上的拉力,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加速度为零,合力为零,故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的反作用力是小球对细线的向下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答案:C3.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所示,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题思路:通过简单的斜面实验:让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后,再滚上另一斜面.若斜面没有摩擦,则小球会达到原来高度.然后改变另一斜面的倾角,观察小球的运动.最后让另一斜面平放,则小球要达到原来高度,但又不可能达到,所以它将一直运动下去,这就是理想实验.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可知,伽利略斜面的事实是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将滚下另一个斜面,故②为事实,其余的是推论,选项B正确,A、C、D均错误.故选B.答案:B4.(2016届广东湛江一中月考)马拉着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力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同一个力C.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马拉力的力作用在车上,车拉马的力作用在马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正确.综上本题选D.答案:D5.(2017届福建月考)一根轻绳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挂一灯泡,则( ) A.灯泡受的重力和灯泡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综上本题选C.答案:C【提升过关】一、单项选择题1.(2017届天水一中期末)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它的推出、地球引力的发现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得牛顿成为过去一千多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验证C.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D.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定为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为“牛顿”解题思路: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是基础,说明力不需要运动来维持,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具体关系.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揭示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合力为零情况下物体所处的状态,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实验加逻辑推导出来的,不能通过实验验证,A、B错误;牛顿第二定律适用范围是在惯性系中,C正确;力不是基本物理量,D错误.答案:C2.(2016届山东潍坊中学月考)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标枪靠惯性向远处运动B.完全失重时物体的惯性将消失C.球由静止释放后加速下降,说明力改变了惯性D.物体沿水平面滑动,速度越大滑行的时间越长,说明速度大惯性就大解析: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抛出去的标枪靠惯性向远处运动,选项A正确;完全失重时物体的惯性不会消失,选项B错误;球由静止释放后加速下落,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不变,选项C错误;物体沿水平面滑动,速度越大滑行的时间越长,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选A.答案:A3.(2016届青海平安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碰石头,虽然鸡蛋碎了而石头完好无损,但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完全相同的B.只有能运动的物体才会施力,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力而不会施力C.“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可以存在的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解析:鸡蛋碰石头,虽然鸡蛋碎了而石头完好无损,但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有力存在,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所以选项B错误;“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是风对草的作用,所以选项C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所以选项D正确;综上本题选D.答案:D4.甲、乙两人质量相等,分别站在质量也相同的两条小船上.如图,开始时两船均静止.甲的力气远比乙的力气大.让甲、乙二人各自握紧绳子的一端,并用力拉对方.两人均相对船静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船先到达中点B.乙船先到达中点C.两船同时到达中点D.无法判断解题思路: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人受到的拉力相等,因为两人质量相等,故加速度相等,相同时间内位移相等.解析:甲对绳的作用力与绳对甲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乙对绳的作用力与绳对乙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总是等大反向.而由轻绳状态可知,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处处相等,由此可知绳对甲、乙两人的力等大,两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时刻相等,因而只能是同时到达中点.综上本题选C.答案:C5.如图所示,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正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解析:旋转时,吊扇对下方空气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受到下方空气对它的向上的反作用力,根据平衡条件,此时悬挂点对吊扇的拉力减小,又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也减小,选项B正确.答案:B6.2016年3月30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关于这次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卫星吸引地球,地球吸引卫星,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7.(2016届福建月考)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综上选项A、D正确.答案:AD8.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物体总有保持原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选项A正确,C错误;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D正确.答案:AD9.(2017届广东廉江一中月考)木箱重G1,人重G2,人站在木箱里用力F向上推木箱.如图所示,则有( )A.人对木箱底的压力大小为G2+FB.人对木箱底的压力大小为G2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2+G1-F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G2解题思路:分别对人和整体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求出人对木箱的压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解析:对人隔离受力分析有:竖直向下的重力G2、向下的作用力F、向上的支持力N,可得N=G2+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木箱底的压力大小为G2+F,选项A正确,B错误;将人与木箱看成一个整体,可得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G2,选项C错误,D正确.综上本题选A、D.答案:AD10.关于物体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所受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C错误;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选项D正确.答案:BD三、计算题11.皮划艇选手与艇的总质量为100 kg,皮划艇冲刺时的加速度可达10 m/s2,求此时桨对水的推力是多少?(设水的阻力可忽略)解析:以皮划艇和选手为研究对象,设水对桨的推力为F,由F=ma有F=ma=100×10 N=103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桨对水的推力与F等大反向,所以桨对水的推力大小为103N.答案:103 N12.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求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解析:对竿上的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竿对人的摩擦力f对竿由平衡条件得:Mg+f=N解得:N=(M+m)g-ma.答案:N=(M+m)g-ma。

最新-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第3单元 牛顿

最新-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第3单元 牛顿

2018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精品单元测试第3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B .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进行110 m 栏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 .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D .公交汽车在起动时,乘客都要向前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解析】由于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易得C 正确.【答案】C2.如图所示,物块A 和B 的质量均为m ,吊篮C 的质量为2m ,物块A 、B 之间用轻弹簧连接.重力加速度为g ,将悬挂吊篮的轻绳烧断的瞬间,A 、B 、C 的加速度分别为( )A .a A =0B .a B =g 3C .a C =gD .a B =2g【解析】将悬挂吊篮的轻绳烧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所以a A =0,B 和C 的加速度相同,为a B =a C =43g ,所以只有A 选项正确. 【答案】A3.在静止的小车内,用细绳a 和b 系住一个小球,绳a 处于斜向上的方向,拉力为F a ;绳b 处于水平方向,拉力为F b ,如图所示.现让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小球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仍保持不变,则两根细绳的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A .F a 变大,F b 不变B .F a 变大,F b 变小C .F a 变大,F b 变大D .F a 不变,F b 变小【解析】设a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有F a cos θ=mg ,F a sinθ-F b=ma,可知D正确.【答案】D4.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对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并使F的大小随v的大小变化,两者的关系为F=kv,其中k为常数,则环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解析】当v0较大时,F>mg,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趋于匀速直线运动;当kv0=mg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v0较小时,F<mg,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所以A、B、D正确.【答案】ABD5.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沿顺时针转动,传送带右侧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块以初速度v2沿直线向左滑向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此时其速率为v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v1=v2时,才有v3=v1B.若v1 >v2,则v3=v2C.若v1 <v2,则v3=v1D.不管v2多大,总有v3=v1【解析】注意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方向的判断.物块向左减速运动:位移L=v222μg;物块减速到零后向右做加速运动:若v1>v2,物块一直匀加速到返回水平面,则v3=v2;若v1<v2,物块加速到速度等于v1后,匀速运动到水平面,则v3=v1.此题也可用v-t图象求解.【答案】BC6.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在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电梯运行的v-t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解析】由图甲可知,在t0~t1时间内,弹簧秤的示数小于实际体重,则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在t1~t2阶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实际体重,则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在t2~t3阶段,弹簧秤的示数大于实际体重,则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若电梯向下运动,则在t0~t1时间内向下加速,在t1~t2阶段做匀速运动,在t2~t3阶段减速下降,A项正确;B项在t0~t1内超重,不符合题意,C项在t0~t1内超重,不符合题意,D项先减速上升,后静止,再加速上升,故D项也正确.【答案】AD7.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与横杆固定,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一小铁球.当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重力加速度为g.若θ<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B.此时轻杆的形变包括拉伸形变与弯曲形变C.若杆的弹力沿杆,则小车的加速度a=g tan θ,方向水平向右D.若小车匀速运动,则θ=α【解析】由于整体有相同的加速度,细线吊的球与轻杆下端连接的铁球合外力方向必相同,即水平向右,故杆对球的弹力与绳对球的弹力方向相同,绳的弹力必沿绳,由于θ<α,所以杆的弹力不沿杆,轻杆会发生拉伸形变与弯曲形变,A、B均正确;若杆的弹力沿杆,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g tan θ,方向水平向右,C正确;若小车匀速运动,两球均平衡,由平衡条件知绳处于竖直状态,α=0°,而由于杆固定所以θ角不变,杆的弹力与球的重力相平衡,方向竖直向上,D错.【答案】ABC8.如图所示,一个箱子中放有一物体,已知物体与上下底面刚好接触,静止时物体对下底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现将箱子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已知箱子所受空气阻力与箱子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上升和加速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对箱子的下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大B.在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对箱子的上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小C.在加速下降的过程中,物体对箱子的下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大D.在加速下降的过程中,物体对箱子的上底面有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小【解析】在上升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a1=m+M g+kvm+M,方向向下,因为v越来越小,所以加速度越来越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箱子的上底面对物体有向下的弹力,且越来越小,所以B选项正确;在下降的过程中,加速度a2=m+M g-kvm+M,方向向下,因为v越来越大,所以加速度越来越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箱子的下底面对物体有向上的弹力,且越来越大,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B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9.(10分)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铁块A 与金属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 A=1 kg,金属板B的质量m B=0.5 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向左运动,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________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该同学还将纸带连接在金属板B的后面,通过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一系列的点,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可求得拉金属板的水平拉力F=________N.(g取10 m/s2)【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A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故A、B之间的摩擦力为2.50 N,动摩擦因数μ=fF N =fm A g=0.25;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纸带上的数据,用分组法可求出纸带的加速度a=+9.50+-+3.50+-22m/s2=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μm A g=m B a,解得F=3.50 N.【答案】2.50 0.25 3.510.(15分)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 ,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 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和t 2.(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 的宽度d (已知l ≫d ),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t 2,则窄片K 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表达式为v 1=____________. (2)用米尺测得两光电门的间距为l ,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______________.(3)该实验中,为了把沙和沙桶拉车的力当做小车受的合外力,就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有位同学通过测量,把沙和沙桶的重力当做小车的合外力F ,作出a -F 图线,如图丙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答案】(1)dt 1 (2)d t 22-d t 122l(3)在不挂沙桶的情况下,抬高P 端推动一下小车使小车能匀速下滑(4)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得太高 沙和沙桶质量太大,不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沙和沙桶的总质量11.(13分)如图所示,长L =1.5 m 、质量M =3 kg 的木板静止放在水平面上,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 ,取g =10 m/s 2.(1)求使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F 0(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如果拉力F =21 N 恒定不变,则小物块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解析】(1)物块刚好不掉下去,则物块与木板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且具有相同的最大加速度a 1.对物块,a 1=μ1mg m=μ1g =1 m/s 2 对整体:F 0-μ2(M +m )g =(M +m )a 1故F 0=μ2(M +m )g +(M +m )a 1=12 N.(2)当拉力F =21 N>F 0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对木板,加速度a 2=F -μ1mg -μ2M +m g M=4 m/s 2 设小物块滑离时经历的时间为t ,则:12a 2t 2-12a 1t 2=L 故t =1 s此时v m =a 1t =1 m/s.【答案】(1)12 N (2)1 m/s12.(14分)图甲所示为机场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L =8 m ,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h =0.45 m .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 0=10 m/s 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求:(取g=10 m/s 2)(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 端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从B 端滑落,则包的落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2)设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且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仍为8 m ,旅行包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恒为10 m/s ,当传送带的速度值在什么范围内,旅行包落地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始终为(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若传送带的速度为8 m/s ,旅行包落地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3)设传送带以不同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在图乙中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s 随传送带速度的变化规律的图象.【解析】(1)旅行包做匀减速运动,有μmg =ma ,解得:a =6 m/s 2设旅行包到达B 端的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aL ,解得v =2 m/s旅行包落地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s =vt =v 2h g =0.6 m. (2)旅行包在传送带上须做匀减速运动,旅行包落在(1)中水平距离的临界速度v 0=2 m/s ,即传送带的速度范围v ≤2 m/s若传送带的速度为8 m/s ,当旅行包的速度也为v 1=8 m/s 时,在传送带上运动了s 1=v 20-v 212a=3 m<8 m即以后旅行包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旅行包到达B 端的速度v 1=8 m/s旅行包落地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为:s 1=v 1·t =v 1· 2h g=2.4 m.(3)如图丙所示,当v ≤2 m/s 时,落地点距B 的水平距离s =0.6 m当2 m/s≤v≤14 m/s时,落地点距B的水平距离s与速度成正比,当v≥14 m/s时,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4.2 m.【答案】(1)0.6 m (2)传送带的速度范围v≤2 m/s 2.4 m (3)如图丙所示。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模拟演练 第3章 牛顿运动定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模拟演练 第3章 牛顿运动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其中1~6为单选,7~10为多选)1.如图所示,一些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动电梯,当有乘客乘用时自动电梯经过先加速后匀速两个阶段运行,则电梯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 )A.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B.乘客经历先超重再失重的状态C.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D.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先指向前上方,再竖直向上答案 D解析乘客先斜向上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故乘客先超重后处于平衡状态,选项B 错误;匀速运动阶段乘客受竖直方向的重力与支持力作用而平衡,不受摩擦力,选项A错误;乘客在加速运动阶段受电梯的作用力与重力,合力沿平行电梯斜面向上,重力竖直向下,故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斜向前上方,选项C错误、D正确。

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v0=2 m/s的速度匀速运行。

t=0时,在最左端轻放一个小滑块,t=2 s时传送带突然制动停下。

已知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10 m/s2。

在下图中,关于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答案 D解析 滑块放在传送带上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a =μg =2 m/s 2,滑块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需要的时间t 1=v a =1 s ,然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时间t 2 =t -t 1=1 s ,当传送带突然制动停下时,滑块在传送带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a ′=-a =-2 m/s 2,运动的时间t 3=1 s ,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对应D 选项。

3.如图所示,一固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将一质量为m 1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 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若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a 一起运动,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且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 )A .沿着杆减速下滑B .沿着杆减速上滑C .沿着杆加速下滑D .沿着杆加速上滑答案 B解析 由于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故小球加速度方向沿杆的方向,由小球的受力分析可知,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高三物理复习 跟踪演练 强化提升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021年

高三物理复习 跟踪演练 强化提升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021年

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跟踪演练强化提升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跟踪演练强化提升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跟踪演练强化提升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的全部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跟踪演练·强化提升【课堂达标检测】1。

(2017·怀化模拟)如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解析】选B。

对整体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a=。

则m1的加速度为a=。

故B正确,A、C、D错误。

2.(2017·德州模拟)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电梯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他们将体重计放在电梯中。

电梯启动前,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如图1所示。

然后电梯由1层直接升到10层,之后又从10层直接回到1层。

图2至图5是电梯运动过程中按运动顺序在不同位置体重计的示数。

根据记录,进行推断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根据图1、图2可知,图2位置时电梯向上加速运动B.根据图1、图3可知,图3位置时人处于超重状态C.根据图1、图4可知,图4位置时电梯向下减速运动D。

根据图1、图5可知,图5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解析】选A。

图1表示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图2示数大于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所以电梯是加速上升,A正确;图3示数小于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图4示数小于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加速度方向向下,电梯在向下加速运动,故C 错误;图5示数大于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加速度向上,速度向下,人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对点训练: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1.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一位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个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

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选D 人在压力传感器上下蹲时,先加速下降,然后减速下降,即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人先失重后超重,故选项D正确。

2.(2015·重庆高考)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可能是( )解析:选B 根据v­t图像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判断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

3.(多选)某同学用台秤研究电梯中的超重、失重现象。

地面上其体重为500 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测其体重。

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11 s时停止,得到台秤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

则( )A.电梯为下降过程B.在10~11 s内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F3的示数为550 ND .电梯运行的总位移为19 m解析:选ABD 0~2 s 该同学所受的支持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由于电梯初始为静止状态,所以0~2 s 内电梯匀加速下降,2~10 s 内该同学所受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此时为平衡状态,所以2~10 s 内电梯保持2 s 末的速度匀速下降,10~11 s 内该同学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由于之前的速度向下,所以此阶段电梯匀减速下降,选项A 正确;匀加速阶段加速度a =G -F N G g=1 m/s 2,2 s 末的速度v 2=at =2 m/s ,此阶段位移x 1=12at 2=2 m ;匀速阶段位移x 2=16 m ;匀减速阶段时间t ′=1 s ,初速度为2 m/s ,末速度等于0,所以此阶段加速度a ′=v 2t ′=2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N ′-G =ma ′=G ga ′,解得此时的支持力F N ′=600 N ,即F 3=600 N ,此阶段位移x 3=v 22t ′=1 m 。

总位移x=x 1+x 2+x 3=19 m ,故选项B 、D 正确,C 错误。

对点训练:动力学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4.(多选)(2017·上海十二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 2的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用轻质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

当用水平力F 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若用水平力F ′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 ′=2a 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2FB .x ′=2xC .F ′>2FD .x ′<2x解析:选AB 取m 1和m 2为一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1+m 2)a 。

弹簧的弹力F T =m 2F m 1+m 2=kx 。

当两物块的加速度增为原来的2倍,拉力F 增为原来的2倍,F T 增为原来的2倍,弹簧的伸长量也增为原来的2倍,故A 、B 正确。

5.(多选)(2017·哈尔滨三中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四个相同的木块,其中木块B 与C 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轻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现用水平拉力F 拉B 木块,使四个木块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加速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起加速过程中,C 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 .一起加速过程中,D 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 4C .一起加速过程中,A 、D 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相同D .当F 撤去瞬间,A 、D 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解析:选BC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四个木块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加速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整体有F =4ma ,对A 、D 木块有f A =f D =ma ,解得A 、D 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f A =f D =F 4,方向均水平向右,故B 、C 正确;一起加速过程中,C 木块受到重力、D 木块对其的压力和静摩擦力、地面对其的支持力及弹簧对其的弹力,共五个力的作用,故A 错误;当F 撤去瞬间,D 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A 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但反向,故D 错误。

6.(2017·黄冈质检)如图所示,bc 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 M 串在杆上, 靠摩擦力保持相对杆静止,M 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球 m, 此时小车正以大小为 a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 M 、m 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

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加, M 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 2a 时( )A .横杆对M 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B .横杆对M 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 .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D .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解析:选A 对小球和物块组成的整体,分析受力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F f =(M +m )a ,竖直方向:F N =(M +m )g ,则当加速度增加到2a 时,横杆对M 的摩擦力F f 增加到原来的2倍,横杆对M 的弹力等于两个物体的总重力,保持不变,故A 正确,B 错误;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θ=ma ,解得tan θ=a g ,当a 增加到两倍时,tan θ变为两倍,但θ不是原来的两倍。

细线的拉力F T =mg 2+ma 2,可见,a 变为两倍,F T 不是原来的两倍,故C 、D 错误。

7.(2017·潮州朝安区高三模拟)粗糙的地面上放着一个质量M=1.5 kg 的斜面体,斜面部分光滑,底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倾角θ=37°,在固定在斜面的挡板上用轻质弹簧连接一质量 m =0.5 kg 的小球,弹簧的劲度系数k =200 N/m ,现给斜面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整体向右以加速度a =1 m/s 2做匀加速运动。

已知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

(1)求F 的大小;(2)求出弹簧的形变量及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

解析:(1)整体以a 匀加速向右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μ(M +m )g =(M +m )a ,解得F =6 N 。

(2)设弹簧的形变量为x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 N对小球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kx cos θ-F N sin θ=ma在竖直方向:kx sin θ+F N cos θ=mg解得:x =0.017 m F N =3.7 N 。

答案:(1)6 N (2)0.017 m 3.7 N对点训练: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8.(2017·晋城月考)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m 。

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拉力F 的最大值是( )A.35f m B.34f m C.32f m D .f m解析:选C 当下面的质量为2m 的木块所受摩擦力达到最大时,拉力F 达到最大。

将4个木块看成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 +6mg sin 30°=6ma ①将2个质量为m 的木块及上面的质量为2m 的木块看做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 +4mg sin 30°=4ma ②由①、②解得:F =32f m ,故选C 。

9.(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足够长的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 =5 kg ,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 =1 kg的木块,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水平恒力F 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 m 和小车的加速度a M ,可能正确的有( )A .a m =1 m/s 2,a M =1 m/s 2B .a m =1 m/s 2,a M =2 m/s 2C .a m =2 m/s 2,a M =4 m/s 2D .a m =3 m/s 2,a M =5 m/s 2解析:选AC 当M 与m 间的静摩擦力f ≤μmg =2 N 时,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且加速度相等;当M 与m 间相对滑动后,M 对m 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m 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当M 与m 间的静摩擦力刚达到最大值时,木块的加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m =μmg m=μg =0.2×10 m/s 2=2 m/s 2 此时F =(M +m )a m =(5+1)×2 N=12 N当F <12 N ,可能有a M =a m =1 m/s 2。

当F >12 N 后,木块与小车发生相对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于木块的加速度,a M >a m =2 m/s 2。

故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

10.(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质细绳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

斜面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系统稳定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T 和F N 。

若T ­a 图像如图乙所示,AB 是直线,BC 为曲线,重力加速度为g =10 m/s 2。

则( )A .a =403m/s 2时,F N =0 B .小球质量m =0.1 kgC .斜面倾角θ的正切值为34D .小球离开斜面之前,F N =0.8+0.06a (N)解析:选ABC 小球离开斜面之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T cos θ-F N sin θ=ma ,T sin θ+F N cos θ=mg ,联立解得F N =mg cos θ-ma sin θ,T =ma cos θ+mg sin θ,所以小球离开斜面之前,T ­a 图像呈线性关系,由题图乙可知a =403m/s 2时,F N =0,选项A 正确;当a =0时,T =0.6 N ,此时小球静止在斜面上,其受力如图1所示,所以mg sin θ=T ;当a =403m/s 2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其受力如图2所示,所以mg tan θ=ma ,联立可得tan θ=34,m =0.1 kg ,选项B 、C 正确;将θ和m 的值代入F N =mg cos θ-ma sin θ,得F N =0.8-0.06a (N),选项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