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国部分第一章先秦时期1.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序)和(校)商朝除继承已有的(庠)和(序)外,有创设了(瞽宗)和(学)2.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五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3.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4.六经;儒家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

内容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5.有教无类:是儒家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针对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6.稷下学宫:是齐国在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次相授受是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他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

7.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教育,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相当于政治伦理课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宗教礼仪等。

乐是与礼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内容,主要起到精神陶冶的作用。

射和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为传授语言文字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

西周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这是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对教育的要求。

8.西周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

二是督导性的视学。

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的内容都包括德行和道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查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一夏商西周教育管理体制有何特点:学在官府是这时期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由我国奴隶社会特点决定.六艺:是西周时期主要教育内容:肉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巨子:我国古代春秋战国墨家私学领袖的称谓。

下代巨子由上代指定。

门徒要绝对服从于巨子。

先秦儒家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等。

1文教政策思想(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关于教育对象思想(有教无类)。

3关于学制的构想(九年制大学)。

4关于视学制度5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6教师管理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及历史必然性:最直接表现是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

必然性:1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体要求。

2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

3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评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私学是如何进行管理的?:1招生原则(有教无类)2教学管理(启发诱导研讨)3经费管理(诸侯馈赠)墨家管理思想及管理特点:1文教政策思想(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或贤士)2关于教育内容,重视知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与技能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管理特点:1培养目标2教育对象与招生原则3教学管理4组织管理制度稷下学宫的管理特点: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在都城临淄门之下设立的一所高等学府。

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独具特色,属官学性质,但讲学研讨由私人主持。

办学原则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原则。

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遵守行为规范有全面详细规定。

《弟子职》是我国最早的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

1要求学生虚心求教,尊敬老师。

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有良好习惯3规定学习的规则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秦代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文教政策:1书同文2行同伦3设三老以掌教化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察举制:汉代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教育管理是指对学校、教育机构、人才培养计划和政策等方面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等活动。

教育管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教育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中外教育管理史角度切入,分别介绍中外教育管理史的发展过程。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中国古代的教育重视“传授经验”,注重以教代书、以言代灸的教育方式。

当时的老师都是由高峰留下的弟子担任,由于没有管理制度,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使得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逐渐开始完善,成为了一个集中教学、管理、评估、培训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二、西方现代化教育管理西方现代化教育管理起源于十九世纪,当时的欧洲国家开始在教育管理上进行改革,他们主要是做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育计划的编制,二是推广普及义务教育,三是设置效益评估机构,四是对学校进行评估。

这些措施使得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现代的教育管理制度中,这些措施仍然广泛应用。

三、中国现代化教育管理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法制的建设,二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的完善,三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激发,四是社会力量的参与,五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推进。

从整体上看,中国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比老的教育管理体系要更先进、更高效、更规范。

四、外国学校的教育管理外国学校的教育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政策与制度”和“职业素养”。

政策与制度主要指的是各类学校用于机构化管理、规范化办学的法规和制度,包括校务公开、资产审计、学科建设等。

职业素养则指学校从高层管理者到校内职员的综合素质,例如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管理效率等。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的核心是教育,而教育管理则是一个强调组织、分工、协调、监督和效果评价的过程。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

中外教育管理史上编中国教育管理史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1夏,商学校的名称;西周学校系统;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学在官府的含义2理解: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教育管理功能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稷下学官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2理解: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墨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稷下学官的管理特色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一秦汉的文教政策1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2理解: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建议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3应用: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给后人的启示二汉代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汉代地方官学职能及其管理的特点汉代私学的类型及管理的特点2理解:以儒术取士的教育管理意义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3应用:汉代太学和管理经验三汉代的宏观教育管理措施1识记:察举制度的含义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的含义察举的主要科目及其标准策问与对策的含义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2理解:察举制的教育管理功能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教的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2理解:魏晋南北朝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识记:九品中正制度的含义实施九品中正制度的条件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价值2理解: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2理解:隋唐采取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的背景师说问世的背景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1识记: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科举报考的程序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2理解:科举制主生的原因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隋唐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隋唐学校系统的特点隋唐官学管理完备的主要标志2应用:唐代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经验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一两宋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两宋文教政策的内容2理解:宋代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两宋时期官学管理的改革1识记:苏湖教法与分斋教学法的含义太学三舍法和积分制宋代官学管理发展的主要标志2理解: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胡瑗“明体达用”办学思想的内容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3应用: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三两宋时期书院的管理1识记:书院产生的时间书院的特质宋代着名书院的名称2理解:书院产生的原因3应用:书院和管理特点和经验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管理一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理解:辽金元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二辽金元时期官学与书院的管理1识记:辽金元官学的特点辽金元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辽金元书院官学化的主要表现2理解:辽金元书院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3应用:辽金元官学管理的制度或经验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管理一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内容2理解: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1识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严密的表现2理解:八股文取士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明清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明清时期教育行政机构或官员的名称明清官学学校管理体制的特点书院蜕变的主要表现倡导实学的着名书院明清私学的特点明清蒙学的类型蒙学教材发展的表现2理解:明清加强官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书院性质发生蜕变的原因倡导实学书院的管理特点第八章晚清的教育管理一晚清的文教政策1识记:晚清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中体西用”思想在晚清的演进过程2理解: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中体西用”文教政策对晚清教育的影响二近代学制的建立1识记:学制的含义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类型和主要学堂的名称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种类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系统科举制度刻除的时间2理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及其管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洋务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及其管理发展的意义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在管理上的特点私立学堂的创建对近代教育发展的意义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晚清教育宗旨的内容癸卯学制的半殖民地产封建性质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三晚清的教育行政1识记:晚清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和主要职能2理解:晚清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晚清创设视导制度的意义四近代学制颁布后的学堂管理1识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2理解:有关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一民国初年的教育行政体制1识记:教育部成立的时间2理解:教育部建制的时间二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与学制改革1识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的内容2理解: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壬子—癸丑学制较癸卯学制的进步性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宗旨的规定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1识记: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办学体制关于中小学教员职称的规定大学评议会和教授会的职能2理解:小学教师检定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较晚清教育管理的进步性第十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管理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完善1识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2理解:完善教育行政体制的意义二教育宗旨的演变和学制的进一步改革2识记:六三三学制对学校系统的规定2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宗旨的演变过程教育界人士和教育社团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3应用:正确评价六三三学制三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发展1识记:教授治校的内容大学管理体制进步的表现新学制对师范大学任务的规定2理解:普通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推行学生自治的意义北京大学的改革及其对近代高等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所起的作用和师范学校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教育管理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与重建1识记: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大学院制的内容重建的教育部较前有所进步的主要标志2理解:实行大学院制的背景和契机大学院制失败的原因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定和对新学制的修订1识记:国民党“党化教育”的内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内容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2理解:国民政府修订新学制的意义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1识记:普通学校领导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普通学校校长的任用制度2理解:对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资格的要求保证师资质量、稳定师资队伍的制度和措施推选导师制的目的实行中学和师范学校毕业生毕业会考制度的背景和动机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职业和师范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普通学校乱收费的规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3应用:正确评价国统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措施合理吸收及其管理经验第十二章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一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管理1识记:苏区最早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名称苏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及内部机构,职能苏区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和措施、2理解: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和具体政策3应用:苏区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和干部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管理1识记:抗战时期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过程各边区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2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各边区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学校管理的制度的措施3应用: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的基本经验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管理1识记:解放区的教育行政机构较抗战时期变化发展的表现2理解:解放区教育总方针和各解放区的具体政策解放区学校的管理制度3应用:解放区的基本经验下编外国教育管理史第一章古代的教育管理一文明古国的学校及管理1识记:最早学校的产生的年代、最早的学校类型2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3应用:学校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哲学王,自由教育,雄辩术原理2理解: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的特征和区别;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教育立法,自由教育提出的思想和历史基础亚里斯多德教育管理思想与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本质上的异同3应用:教育行政及其特征形成的历史条件,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三中世纪教育管理1识记:教会学校的类型世俗教育的类型学生大学、先生大学2理解:基督教教育的产生,特点及影响城市学校的兴起特征,管理及意义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意义第二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管理一文艺复兴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人文主义教育“快乐之家”2理解:人文主义教育的性质,特征及影响二宗教改革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教育民族化2理解:宗教改革运动在教育管理民族化,近代化中的贡献三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1识记:大教学论教学三原则2理解:夸美纽斯关于学校制度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夸美纽斯教学管理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夸美纽斯是近化教育管理思想的奠基者3应用:分析小教学和大教学分析班级授课制的利弊试析夸美纽斯“学校即智慧的工场”的历史内涵及意义第三章近化国民教育运动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一英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兰卡斯特—贝尔导生制;1983年工厂法2理解:英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意义;二法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法;基佐教育法费里法令2理解:法国近代教育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意义三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德国是世界最早实施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洪堡德教育改革2理解: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四美国公立学校运动1识记:公立学校运动2理解:公立学校运动的内容;性质;及意义五俄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1786年制订的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国民教育法令;1864年初等国民学校章程2理解:俄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特征师范教育与国民教育运动发展的关系六日本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明治维新的主要教育政策,1872年学制令2理解:日本国民教育运动发展较快的原因七国民教育思想1识记:要素教育论;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普通教育学;教学的教育性;四段教学法;2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在普及和发展教育中的作用第四章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延伸一近代中等教育及其管理1识记:公学国立学校实科中学高级国民教育寻常中学2理解:1868年英国提出的三类中学体现了教育的双轨制1898年英国“教育署”成立是中等教育发展的结果国立中学被称为“拿破仑式的中学”文实之争的意义德国近代文科中学的变迁洪堡德时期的改革3应用:中等教育发展的条件与时机二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1识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伦敦大学1806rh 帝国大学令柏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事件莫斯科大学东京大学2理解: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学位及考试制度在近代的主要发展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3应用:试析两个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特征第五章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一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1识记:阿波茨霍姆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劳动学校夏山学校新教育运动新教育原则2理解:欧洲新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自由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新式学校是如何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新教育运动对各国现代教育体制建立的推动作用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综合中学中等教育七项基本原则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步教育的七条原则昆西学校有机学校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表现主义游戏学校心理分析学校埃里奥特与哈佛大学的选修制葛雷学校林肯学校2理解: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的新式学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三杜威的教育管理思想1识记:民本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教育即生长纯粹性原则兴趣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芝加哥实验学校2理解:杜威发学校浪费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现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第六章现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美,法,德一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趋向1识记:社会化,终生化,民主化,理性化,专业化2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的内在规定性工业革命是现代教育本质特征的根本决定者3应用:试析义务教育制度的变化二英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巴尔福法巴特勒法案1988年教育改革法3A为基础的学制独立学校2理解: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及其形成确立和发展三法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六条改革原则郎之万—华伦法案高尔法案“方向指导原则”2理解:法国“中央集权”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四德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汉堡协定“文化部长会议”“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大学校长会议”“学校主权”“教师会议”2理解:国家精神与德国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形成帮助代替挑选的意义3应用:试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合理性第七章现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二美、日、俄一美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学区贺拉斯;曼史密斯—休士法案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今日美国中学克林顿提出的教育的七大首要任务2理解: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历史社会团体尤其是工商企业界在教育管理中的特征作用二日本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日本三次教育改革文部省临时教育审议会双重学校现象2理解:日本中央与地方合作的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历史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日本教育及教育管理发生的本质变化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模仿中走向成熟重视个性化原则三俄罗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1804大学章程和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第一个高等学校规程新的组织—经济机制2理解:俄罗斯是如何摘掉教育落后的帽子的俄罗斯目前正处于一场重要教育变革中;。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二讲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二讲

教育行政组织的管理模式
直线式管理模式:强调统一指挥,组织结构简单,命令链明确 职能式管理模式:强调专业分工,组织结构复杂,命令链多层次 矩阵式管理模式:结合直线式和职能式,强调跨部门协作,命令链复杂 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增强组织灵活性
教育行政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教育行政组织:层级制、分工制、集权制 现代教育行政组织:扁平化、网络化、分权化 组织变革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教育普及化 组织变革的趋势:多元化、灵活性、适应性
汇报人:XX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案例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教育信息化概念: 利用信息技术促 进教育改革和发 展。
发展历程:从计 算机辅助教学到 在线教育、移动 学习等。
现状:信息技术 在教育领域广泛 应用,如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
挑战与机遇:教 育信息化面临诸 多挑战,但也带 来了许多机遇和 前景。
教育政策与法律的创新与改革
教育政策与法律的发展历程
教育政策与法律的创新实践案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当前教育政策与法律的改革重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育政策与法律改革的影响与展望
教育行政体制的演变
古代官学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现代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未来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学术贡献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晋升条件:包括学历、教学年限、职称等要求,以及学术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提 供持续的专业 发展和培训机 会,以提升教 师的教学水平 和教育能力。
专业发展:鼓 励教师进行学 术研究和专业 进修,以促进 教师的职业成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

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1.夏学校的名称序、校;商宗、学.学在官府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2.学在官府的成因: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者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所有的教学工具都为其所占有,同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低,无力供养,也不许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和“器”.3.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在社会激烈变革的时候,各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为了争霸称雄,他们冲破世卿世禄制度,争相用士养士,委以重任等,使得社会上的许多人纷纷改行从学.4.稷下学宫的学生手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弟子职学生要虚心受教,尊重老师;饮食起居要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规定学生学习的规则.5.官学衰败私学兴起的原因: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又由于诸侯的用士养士,使得社会上许多人改行从学,是私学产生了广泛的生源.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治国安邦中将发挥重大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于是各家各派纷纷创办学校授徒讲学,从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6.先秦儒家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对象上倡导有教无类;学制上设计了“家有孰、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蓝图,并提出了一个九年制大学教育的计划;视学上提倡帝王要亲自视学,并主张教育行政要有视学制度;教育管理思想上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在教学的常规管理上儒家主张重视入学教育,懂得尊师重教;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儒家主张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因素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管理上,教师要充满仁爱之心,做到言传身教.7.儒家私学是如何进行管理的:招生原则,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教学管理孔子根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的原则设置课程,不仅重视书本知识,而且重视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注重启发诱导;经费管理主要来自诸侯的馈赠,所得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和师生的生活开支,也常资助出使学生的父母或赡养去世学生的老人.墨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在政治上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薄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其最高的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实现这一政治理想最重要的途径是教育,墨家主张积极主动的说教;教育内容,不仅重视“知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私学的管理:以培养“贤士”为目标;教育对象与招生原则:“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教育对象,墨家授徒仍沿用手工技师的收徒方法.8.教学管理: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重视教以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9.组织管理制度: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纪律严明.稷下学宫的管理特色: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10.教育体制:统治者对各家讲学的内容采取择善而从的原则,从不加以干涉和限制,各家在教学上仍保持着私学的传统按自家的管理制度管理学生,按自家的学法去讲学和进行学术研讨;办学原则: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的原则;学生管理: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但也有规矩,其弟子职是最早的学生守则.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1.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禁止私学,焚书坑儒;依法为教,以吏为师.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而采取的措施:设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严格的视学制度;汉武帝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内在联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重选举以选贤才.兴学养士、推行教化和选用贤才是为了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得以落实,兴学养士、推行教化不仅可以培养推行儒家思想的各级官吏,而且可以使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选举贤才以儒生为标准,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疑具有导向作用,会有效的促进儒家思想的贯彻和实施.3.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不仅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政策,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以儒术取士的管理意义: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官学有规模,私学较兴盛,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格局.5.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汉代教育行政由太常兼管,博士一直是太常的属官,太学博士的选任,以及太学生的选送、考试推荐任用都归太常管辖,此外皇帝也经常去往太学视察,或直接为太学征召博士,太常还通过审定地方选送的太学生和差距等环节,对地方官学和私学行使行政管理权.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中央官学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地方官学郡国一学、县道邑一校、乡一庠、聚一序.6.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汉初统治者无暇兴学设教,而各级官僚机构又需要大批的人才,便大力网络民间隐逸人才,一批从事私人讲学的人才及其弟子因而得到仕进,从而大大激发了中小地主求学和私人讲学的积极性,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中央官学院在京师,而地方官学未得到普遍发展,无法满足读书人的要求,于是私学更加兴盛.7.地方官学的职能及管理特点:职能一是传播儒家经典,培养郡国属吏,同时为朝廷或太学输送优秀学生,二是推行地方教化.管理特点是学、校置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负责地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8.汉代私学的类型及其管理特点:类型由初级的蒙学和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蒙学有较合适的教材,乡孰主要教学孝经和论语,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巩固书馆的识字成果,同时为专经研习作准备,并让学童学会做人.高级程度的研习专经的私学采用“此相授受”的教学方法,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9.察举制度的含义: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10.策问与对策: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进行提问,令被荐举者进行作答.答者是对时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是为对策.察举制度主要科目及其标准: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临时制定选士的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左11.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规定孝廉所举之人必须在40岁以上,而且对岁举的孝廉由朝廷进行考试,儒生考以儒家经典,要求必须遵守家法,文吏试以奏章律令,然后在端门进行复试.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1统一经学标准,西汉甘露三年,汉宣帝主持召开石渠阁会议,后宣帝最后作出定论;东汉建初四年,汉章帝主持召开白虎观会议,由班固撰成百虎观一书,从此经学有了统一的标准.2刊刻石经,由灵帝批准将经文刻于石碑之上,为学校和自学者提供了标准的教科书.3规定严守师法、家法,所谓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这样一祖师之下的徒子徒孙代代相传,即形成家法.12.察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如何理解其教育功能答:如何选拔见“察举制度主要科目及其标准”,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统一了教育标准.在此规范了教育内容.13.汉代为加强对教育的宏观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具体内容见“察举之的含义及差距制度主要科目及标准”2规范经学内容见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教育及其管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出现了许多新事物,选士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教育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隋唐建立完备的官学制度作了准备.2.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设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专门学校和综合学校的设置;私学和家庭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只是汉代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地主豪强垄断政权,形成了实力强大的门阀氏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利,这就对选士制度进行改革.3.九品中正制实施的条件:一是中正官的品德和识鉴才能;二是品评人才是否有明确的标准.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贡献:刘劭它不仅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高度的论述了善于知人用人的重要意义,而且详细地阐述了人才的各种不同类型,提出了人才的标准,分析了各类人才的心理特点、征象及优缺点,还论述了在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守的守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才学的巅峰之作.4.九品中正制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次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该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挫伤了读书人的积极性,使学校更加门庭冷落;促进了选士制度的发展.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1两宋时期文教政策的内容:1、兴文教,既是治国方针的一部分又是其文教政策的核心2、儒佛道三教并用.2北宋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三次兴学都是为了振兴官学,可以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为此每次改革都试图整顿学校教育与改革科举双管齐下,以克服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校育才与科举选材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整顿学校教育方面力图提高学校的地位加强培养人才这一环节的作用,并且尤其重视太学的改革和建议,以及对全国的教育发挥示范作用.在改革科举方面,则努力探索如何才能使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脱颖而出;如何既能考出知识水平,又能考出能力高低,既能考出才学,又能考出品德;如何才能使科举选拔人才与学校育才有机结合,使其对学校教育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3理解“明体达用”办学思想的内容:所谓“明体”就是领会圣贤之遗意,理解六经等儒家经典的道理,掌握仁义礼智等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所谓“达用”就是在修身、治国、处世过程中,去实践这些精神、道理和内容.简单的说就是学以致用.4理解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整顿太学,实行“三舍法”,颁布太学令;严选学官,实行“教官试”.2、整顿地方官学3、明定教学内容,颁布三经新义为全国学校的教科书.4、增设专门学校5、改革科举制度.5识记“三舍法”和“积分制”:三舍法:学生初入太学为外舍生,学习一年,月一私试,岁一公试,参考簿记纪录的品行、学习成绩,合格者升入内舍.内舍学习两年,进行一次舍试,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学习两年进行毕业考试.教官试:地方官学的教师要通过考试决定录用与否.6宋代官学的管理较前代又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3、创行学田制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6、教学管理的发展.7书院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机构,宋代有那几所着名的书院书院的管理有什么特点书院是私学,宋代有“白鹿洞”“岳麓”“应天府”“嵩阳”“石鼓”“茅山”六大书院.管理特点:1、管理体制是由山长负责,下设管干、斋长等职2、书院管理的制度化:制定了条规加强管理.如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教条.3、书院的组织管理:课程设置以五经为主,后朱熹的四书注集逐渐取缔五经;教学组织形式一般由名师拟题,聚集生徒“升堂讲说”,书院有时还礼聘院外名师来作专题讲座,书院教学以自学为主,考课是书院教学的重要制度,展礼是书院教学的重要形式;4图书与经费管理:图书来源有四一是皇帝赐书二是官绅捐赠三是自行购置四是自行刊刻.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田田租.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管理1、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的特点:尊孔崇儒,兴学设教;维护民族文化传统.2、辽金元时期官学的特点:在学校管理体制与行政体制上吸收汉民族的办学经验,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了以学习儒经为主的各种类型的学校;教学管理,从教学内容上,辽金元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除本民族的语言外,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所用教材也多是唐宋以来的经史,元代在教学管理体制上,继承并发展了宋代的三舍法和积分法,实行分斋升学和考试积分制;教师管理方面辽代官学的教师主要由汉族知识分子充任,到了金代仍以汉人为主,同时契丹族、女真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已占有一席之地,汉代教师则蒙汉及其他少数民族兼用.从任用方式上元朝中央官学的教师有超体直接任命的,有的是进士被委以教职,地方官学的教师的任用方式有多种样式,集贤院、礼部、儒学提举司、地方政府官员都有权选用教师,元代对教师有严格的纠察制度;学生管理方面入学资格与学额三代官学的入学资格是由严格的等级限制的,元代具有强迫教育的性质.学生的待遇和学规学生在学校期间享受政府拨给的钱粮,并向有一些特殊的待遇.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管理1、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的内容:尊孔崇儒、推崇理学;网络人士、禁锢思想.2、明清文教政策的特点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明清两代在文教政策上对知识分子采取又打又拉德、恩威并施、软硬兼施的政策,最终的目的是实行文化专制,禁锢读书人的头脑,遏制他们的反抗精神.明清的文教专政政策严重的摧残了知识分子的身心,钳制了他们的思想,因此在明清之际就遭到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猛烈抨击.他们在对封建制度和为之服务的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制度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实学教育思想,这一思想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影响多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对近代旧民主主义的政治革命和教育革新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3、明清科举制度严密的表现------是由严格的考试制度.4、八股文取士的特点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考生作文一律采用八股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训练八股文,学校完全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读书人中日沉溺于八股的套数之中,严重败坏了学风.5、科举制度的僵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6、明清教育行政机构和官员的名称:礼部,地方官学由中央任命提学官.7、国子监内部设置了哪些机构,其职能是如何划分的国子祭酒1人为国子监最高行政长官;国子司业一人为祭酒之副职;之下设有五厅四堂:五厅包括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和掌馔厅.五厅为管理机构,分别设有监丞、博士、典籍、典簿、和掌馔等职,负责监督、教学和服务.六厅指帅星、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和广业六堂,有初中高三级.六堂为教学单位.8、明清时期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的管理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对教师的道德、学问和言行的要求很高;对教师的考核既有和其他官吏相同的考满、考察之法,也有特殊的“学官考课法”,还有平时的考核.教师的薪俸分等.教育对象的范围放宽,对监生以优厚的待遇,有严厉的学规,课程安排得当,教学和考核制度严格严密,并要求监生历事,地方官学的生员入学有严格的考试.9、书院蜕变的主要表现:明初重官学、倡科举,书院受到冷落,嘉靖以后科举僵化,官学有名无实,书院又纷纷建立,明中期以后由于文化专制书院受到了一些影响,清初统治者对书院采取抑制的态度,但仍有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在坚持讲学.后清又采取加以提倡加强管理的措施,加强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所以书院大致分两类:一是继承宋代自由讲学的传统,倡导实学为宗的书院;二是官学化了的书院.10、明清私学的特点:第八章晚清的教育管理1、晚清的文教政策的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提出;张之洞发表劝学说,“中体西用”文教政策的确立.2、中体西用思想在晚清的演进过程:魏源的师夷长以制夷的主张就有了西学为用的思想,1861年冯桂芬在校办庐抗议中进一步发展了魏源的思想,其后无论是洋务派,还是早期的改良派,以至资产阶级维新派,对阐述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作为清政府文教的确立缘于张之洞的劝学篇.3、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他所说的“中学”也成旧学,即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核心是中国君主专制整体和封建伦理道德;他所说得西学包括西艺、西政,即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至于西方国家的政体以及与政体有关的思想理论,则不在它所说得西学之列.他认为“中学”和“西学”各有其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应该新旧兼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为根本,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学中可以补我国之缺者和可以治我国之弊者,使其为我所用.4、中体西用对文教政策的影响:在“中体西用”文教政策的指导下,清末的教育及其教育宗旨,仍有浓郁的封建性,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是学习西方合法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5、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衔接的关系.6、洋务派创建新式学堂的类型及主要学堂名称: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军事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技术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7、维新派创建新式学堂的种类:兴办职业教育并扩大到农桑学校,大力兴办新式中小学,发展普通教育,建立综合性的大学堂.陆续创办一些师范学堂.万木草堂、湖南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8、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系统:直系为普通教育分三级七段,旁系为实业和师范教育.9、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10、晚清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学部是我国近代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正式的、单独的、专门的建制;学务公所是省教育行政机构,提学史是省教育行政的最高长官,劝学所厅、州、县的教育行政机关;教育视导制度的创设,设置了中央视学、省视学、县视学.11、晚清创设视导制度的意义:视导制度的创设可以及时地掌握各地的办学情形,并予以积极引导和严格规范.12、如何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和意义: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没落,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客居完全成了文化专制的工具,其历史的进步性与存在的合理性逐渐丧失,要求改革科举、废除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鸦片战争以后,科举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富国强兵的需要,所以许多人建立了许多新式学堂,许多人平时在新式学堂学习,而在科举考试是为了取得功名请假去参加考试,二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严重阻碍了新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废除宣告了封建的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为我国新教育的发展清除了一大障碍,这也标志着封建教育管理体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13、洋务派和维新派为近代学制的建立作了怎样的贡献洋务派勇于实践,率先在中国创建新式学堂,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又进一步促进了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并且撰文介绍西方的学校制度提出变更学制的意见;1898年康有为的请开学校折中也提出关于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近代学制的主张和设想,并且拟定新的教育体系.以上建议和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清代建立近代学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1、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的时间是2、教育部建制的特点:重视成人教育;注重初等教育的发展;教育总长的地位、权限有所提高;开始建立近代教育行政视导制度,总之民国初年的教育不的建制,比清代末年的学部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不同于封建官制,拥有一定的教育立法权利,其设置也有近代倡导的组织法作为依据,因此,可以称作是近代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3、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军国民教育,实利注意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成为民国初年制定教育宗旨的理论依据基础.4、民国初年教育宗旨的内容: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共道德.5、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办学体制:民国初年,初步建立了普通学校分级管理制.6、教员职称的规定:民国初年,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资格、任命和待遇等,都逐步地做了法规规定.如民初小学教员有正教员副教员之分,正教员有由本科正教员和专科正教员之分.凡是能够担任一个年级各。

中外教育管理史2023年10月考试

中外教育管理史2023年10月考试

中外教育管理史2023年10月考试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过程。

自古以来,教育管理一直是各个国家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回顾中外教育管理史,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及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一、古代教育管理在中国古代,教育管理由皇帝及官员负责。

皇帝设立太学,选拔人才,培养人材。

官员负责具体的教育活动,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

教育管理具有高度集权的特点,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进行具体规定。

在古希腊,教育管理由城邦政府负责。

城邦政府设立学校,规定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教师具有较高的地位,被视为道德典范,负责培养学生的品格素质。

二、近代教育管理近代教育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发展。

在19世纪,欧美国家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学的发展也为教育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受到西方教育制度的影响。

兴办新式学校,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起适应现代国家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制度。

三、现代教育管理现代教育管理注重科学性和民主性。

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理论支持。

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建立了一系列的教育管理法规。

在中国,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管理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四、中外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中外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管理者可以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推动中国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

同时,中国的教育管理经验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中国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其他发展中国家。

五、教育管理的未来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教育管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合作,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的知识背景。

中外教育管理史 选择题

中外教育管理史  选择题

《中外教育管理史》1.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制度是。

( A ) A.选贤贡士制度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度D.科举制度2.汉代私学中,属于蒙学的是。

( A )A.书馆B.精舍C.经馆D.精序3.《师说》的作者是( B )A.司马光B.韩愈C.刘劭D.王安石4.宋代最为著名的书院有六大书院,下列不属于六大书院的是。

( D )。

A.白鹿洞和岳麓B.应天府和嵩阳C.石鼓和茅山D.遂宁和桂岩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宗旨是在。

( A ) A.《重定学堂章程折》B.《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C.《特定教育纲要》D.《颁定教育宗旨》6.民国初年,负责处理各学科之废置、讲座的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及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

( C ) A.教育部B.劝学所C.评议会D.教授会7.“六三三”学制规定中等教育。

( C )A.4年B.5年C.6年D.7年8.运用国家力量编辑大学教材,我国近代始于。

( B ) A.1935年B.1939年C.1942年D.1947年9.苏区各级小学建立的学生自治组织称( D )A.学生自治会B.学生委员会C.全校学生大会D.学生会10.柏拉图的和谐教育的本质是。

( B )A.维护封建领主统治秩序B.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C.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统治秩序D.维护基督教会统治秩序11.“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 B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夸美纽斯D.培根1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C )A.路德B.维多利诺C.夸美纽斯D.拉夏洛泰13.被尊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B ) A.爱默生B.贺拉斯·曼C.亨利·巴纳德D.杰斐逊14.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 B )A.《告德意志国民书》B.《林哈德与葛笃德》C.《教育学讲授纲要》D.《大教学论》15.最早开办实科中学的欧洲国家是。

( C )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16.日本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七讲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七讲

近现代的教育管理
国家主义的教育管理
近现代国家主义的教育管理以国家利益为核 心,强调国民教育和国家竞争力的培养。各 国政府通过制定教育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教 育的管控和管理。
社会化的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的主体逐渐多元 化,出现了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教育管 理的现象。这些主体通过合作、竞争等方式 影响教育政策和管理实践。
当代的教育管理
全球化的教育管理
全球化对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教育系统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和机遇。国际组 织、跨国公司和民间团体等主体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信息化的教育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数字化评估等 新型教育管理模式逐渐普及,提高了教育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教育管理的启示
01
教育管理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中外教育管理史中,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02
教育管理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育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中外教育管理史上的成功
案例都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03
教育管理应注重教育公平
中外教育管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表明,教育公平是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
05
03
历史性
中外教育管理史以历史事实为基础, 探究教育管理活动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规律。
04
综合性
中外教育管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等多个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 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中外教育管理史的重要性
深化对教育管理的认识
通过对中外教育管理史的研究,可以 深入了解教育管理的起源、演变和发 展,从而深化对教育管理的认识和理 解。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单选题1.夏朝教育内容的重点是()1-2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A.军事教育 B.宗教教育 C.文学教育 D.艺术教育2.西周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六艺”,这儿的艺是指()1-5A.艺术 B.手艺 C.艺能 D.文艺3.在先秦诸子中,主张“强说人”,要求主动施教的学派是()1-14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

其中天子的大学设立为中心的是【】1-3A.东序 B.成均 C.瞽宗 D.辟雍5.《大学》明确提出,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是“明明德”、“亲民”和【】1-10A.修己治人 B.格物致知 C.止于至善 D.修齐治平6.以培养“兼士”为目标的先秦时期的学派是【】1-15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7.苟子在稷下学宫因“最为老师”,曾多次被推为祭酒。

这儿的“祭酒”是指【】1-16A.祭祀时的主祭B.教师领袖 C.祭祀的操办者 D.行政官员8.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名称为【】1-3A.上庠B.頖宫 C.乡学 D.辟雍9.在教育对象方面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1-11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10.稷下学宫创办的时期是【】1-16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11.据历史记载,我国虞舜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名称是【】1-2A.庠 B.序 C.学 D.校12.“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而“学在官府”又主要表现为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和【】1-3A.官师合一 B.政教一体 C.学术官守 D.学校与官府合一13.孔子提出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和【】1-12A.游于艺 B.践于行 C.立于志 D.形于义14.据郭沫若、闻一多等先生考证,齐国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是【】1-17 A.《弟子职》 B.《学记》 C.《士礼》 D.《仪礼》15.夏、商、西周时期学校在性质上【】1-3A.都是官学 B.都是私学 C.官私并举 D.官学为主,私学为辅16.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1-2A.庠 B.塾 C.学D.校17.西周时期既是乡民政官员之首,也是各级乡学的最高行政长官,并负有向乡民宣教之责的是【】1-3A.大司乐B.大司徒 C.乡大夫 D.乡师18.孔子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1-9A.六经教育 B.道德教育 C.六艺教育 D.技能教育19.在先秦诸子各教育派别中,重视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是【】1-15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20.下面哪本书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1-11A.大学B.学记C.诗经D.论语21.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的学生守则是【】A.弟子职 B.学记 C.白鹿洞书院学规 D.东林会约22.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B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23.在先秦诸子中,被后世称为“亚圣”的人是谁?( )A.荀子B.孟子C.老子D.韩非24.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C】A.五帝时期 B.虞舜时期C.夏朝 D.商朝25.“瞽宗”是哪一时期的学校名称【C】A.虞舜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26.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学校称【B】A.成均B.频宫 C.辟雍 D.校27.下面哪一项最为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D】A.军事教育 B.宗教教育 C.知识教育 D.“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28.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是【A】A.选贤贡士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9.“有教无类”是哪一位思想家提出的教育管理思想【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30.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学派是【B】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1.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是【C】A.《大学》 D.《学记》 C.《弟子职》 D.《劝学》32.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A】A.成均 B.序 C.学 D.校33.夏朝创立的我国最早的学校有【C】A.庠 B.学 C.校 D.成均34.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大学不包括的组成部分是【C】A.辟雍 B.东序 C.学校 D.瞽宗35.西周时期,国家为了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而建立的制度包括【B】A.养士制度 B.选贤贡士制度 C.用士制度 D.察举制度36.关于墨家私学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以培养“兼士”或“贤士”为目标B.以“农与工肆之人”为主要教育对象C.不重视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D.具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纪律十分严明37.以培养“兼士”为目标的先秦学派是【】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道家38.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39.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三艺” B.“四艺”C.“六艺” D.“七艺”40.中国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A.《大学》 B.《中庸》 C.《论语》D.《学记》二、判断题1.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外教育管理史.doc

中外教育管理史.doc

中外教育管理史1.1“以法为教,以官为师”是()王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 .西周b .春秋战国c .秦d .汉答案:C2.问题2民粹主义教育管理思想认为,要真正使教育社会化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

a .城市b .大学c .乡村d .妇女答案:C标准答案:你的回答是:主题分数:1.0该问题的分数:0.03。

第三条规定,各级毕业生接受科举考试的教育制度是()。

非全日制教育系统b. sebmao教育系统c .非全日制教育系统d .非全日制教育系统答案:C标准答案:你的回答是:主题分数:1.0该问题的分数:蔡元培认为,新教育政策的制定应该采取()的立场,帮助他们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a .国家b .国家c .科目d .集体答案:B标准答案:你的回答是:主题分数:1.0该问题的分数:1964年10月,德国各州总理在汉堡签署了()协议,为德国各州的文化主权建立了联邦教育管理体系。

a .汉堡协议b .费里法案c .贝尔福教育法d .巴特勒法案答案:A标准答案:你的回答是:主题分数:1.0该问题的分数:蔡元培认为,新教育政策的制定应该采取()的立场,帮助他们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a .国家b .国家c .科目d .集体答案:B标准答案:你的回答是:主题分数:1.0该问题的分数:美国建国以来,教育与继续教育和就业并重,逐渐形成了以()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 .双轨b .单轨c .私立学校d .贵族学校答案:B标准答案:你的回答是:主题分数:1.0该问题的分数:美国心理学家桑德克主要从()和统计学上丰富了教育研究的科学运动。

a .心理学b .行政c .管理d .教育答案:A标准答案: 你的回答是:主题分数:1.0该问题的分数:柏拉图是()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a .古希腊b .古罗马c .中世纪d .古印度:A标准答案:你的回答是:主题分数:1.0该问题的分数:问题10洛克的《教育漫话》旨在强化()。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题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题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题《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题1、儒、墨私学的管理有何异同之处?答:儒学私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积极从政的贤才,以“有教无类”为招生原则,有来自各国诸侯赠予的经费,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组织管理不是凭借规章制度而是倡导道德理性;墨学私学以“爱利天下”的“兼士”为培养目标,在招生上更彻底地做到了“有教无类”,经费上相当部分来自自力更生,教学上重实践和创造,科学技术的教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墨家私学课程的特色,有严格的组织管理,纪律严明,既带有宗教色彩又有某些行业规矩。

2、稷下学宫管理的特点有哪些?答: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由养士制度发展而来,是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特点有四:稷下学宫由官方出资而由私家主持;实行自由讲学求学、自由择徒求师;无论是政治、人格和生活上,教师待遇很高;学生管理制度化,制定有学规,这是中国教育管理史上的第一次。

3、孔丘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答: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主要管理思想:(1)教育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教育引导社会的健康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管理手段具有独特功能);(2)以“仁”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主体观,基本内涵是关心人、重视人、爱护人;。

(3)以“仁”为原则的管理原则与方法:①治人之道,莫急于礼;②已所不欲,勿施与人;③使民也义;④择乎中庸;⑤学而优则仕。

孔子第一个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并给以理论表述,提出的不少教育管理原则奠定了儒家管理思想。

4、孟轲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答:孟轲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史以孔孟之道相称。

(1)基于“性善论”1的教育管理思想。

(2)“仁政”首重教育与管理。

(3)教育管理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4)不假外求的管理主体观—----道德自觉和认识自觉。

5、墨家提出了哪些教育管理原则?答:(1)“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原则。

(2)“尚贤”的用人原则。

(3)“尚同”的组织原则。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明朝地方官学有着严厉的学规,禁止生员结交地方宫、妄言军国政事等,其中于洪武年间颁布的“卧碡”是()。

A.《训士卧碑文》B.《卧碑八条》C.《学校禁例十二条》D.《训士八条》2.【单选题】我国古代私学兴起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3.【单选题】董仲舒在应对汉武帝的贤良策问时,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即独尊儒术、兴太学和()。

A.重察举B.重选举C.重视学D.举孝廉4.【单选题】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是()。

A.仁B.义C.礼D.智5.【单选题】日本明洽政府经过努力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所花的时间是()。

A.10 年B.20 年C.30年D.40 年6.【问答题】学在官府7.【单选题】既是京师大学堂的“校长”,也是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长官,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管辖,其官职称为()。

A.管学大臣B.总理学务大臣C.尚书D.侍郎8.【单选题】李鸿章奏设的中国第一所陆军学校是()。

A.天津武备学堂B.直隶武备学堂C.浙江武备学堂D.安徽武备学堂9.【判断题】苏维埃大学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委员会负责制)。

10.【判断题】苏区干部学校主要培养(各类干部和专门人才)。

11.【判断题】中央人民教育委员部也开始对教育经费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12.【单选题】英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44 年颁布的()。

A.《巴特勒法案》B.《费舍教育法》C.《巴尔福法》D.《l944 年教育法》13.【单选题】明朝规定,要取得地方学校生员的资格,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这种考试称为()。

A.乡试B.会试C.童试D.殿试14.【单选题】汉代察举制由推荐发展为推荐与考试相结合,其重要转折的标志是东汉顺帝时期的改革,通常称之为()。

A.阳嘉改制B.元嘉新政C.熙元新政D.嘉佑变法15.【问答题】“九品中正”选士制度16.【判断题】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六讲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六讲

现代教育管理的萌芽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现代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 科学、理性和个人自由,推动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社会变革,现代教育管理制度逐渐建 立起来,包括学校教育系统、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法律法规 等方面。
02 中外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
感谢您的观看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六讲
目 录
• 中外教育管理史的起源 • 中外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 • 中外教育管理的现状与趋势 • 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教育管理的案例分析 • 教育管理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中外教育管理史的起源
古代教育管理
古代中国教育管理
古代中国教育管理以儒家思想为 核心,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公共选择理论
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管 理,通过竞争和选择来 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
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
注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 质量,强调结果导向、 顾客至上和市场化运作。
教育管理的实践应用
学校管理
学校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 ,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教职工管理等多个方面。
区域教育管理
包括对特定地区内的各类教育 机构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 控制,以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 衡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外教育管理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也将进一
步加强,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04 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科学管理理论
强调效率、标准化和规 范化,通过科学的方法 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
置。
组织行为学理论
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际关 系、沟通、激励和领导 力等方面,以提高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外国教育管理史部分
• (一)发达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 •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P34-36) • 2.近代欧洲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变化 • 从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开始兴起的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贫民, 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贫民教育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一起 构成了近代欧洲教育的双轨制。 • 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在教育管理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当教育由“私人”的占有变成公共的事业后,国家及 其政府才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管理。国民教 育运动是教育由“私人”的事变成公共事业的重点转折点。
• 5.赫尔巴特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管理的作用 (P121-122)
•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儿童进行外部 的领导,维持教学和教育的秩序,为给实施教学 与教育创造条件,赫尔巴特写道:“这种管理并 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创造 一种守秩序的精神。” • 赫尔巴特认定儿童都有“盲目的种子”和“处处 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 4.学在官府(P18) • 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 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 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 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 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 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 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 5.“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本质 区别(P52-53) • 6.1922年学制(P77)
《中外教育管理史》
考前辅导
一、考试题型及要求
• 单项选择题(选择其中的正确选项。)
• 名词解释题(正确阐述该概念的基本内容, 包括定义、基本内容及简要评价。) • 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的要点。) • 论述题(除了回答基本要点外,还要根据 提问展开论述。)
二、中国教育管理史部分
• • • • (一)中国古近代国家教育机制的演变 1.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特点(P16-17) 2.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宗旨的评价(P65) 3.1922年新学制七项标准的借鉴意义(P78)
• 7.察举制(P28) • 8.科举制度取代选举制度的进步意义 (P32) • 9.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影 响(P38-39)
(二)中国古近代教育管理思潮
• 1.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P220) • 2.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齐之以礼”的教 学管理原则(P229—231) • 3.中国古代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评价(P244245) • 4.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P254) • 5.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P270) • 6.中国近代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评价(P303)
• 6.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P122) • 7.杜威(P188) • 杜威(1859-1952)是现代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 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杜 威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 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杜威不但强于教育理论, 而且富于教育经验,他把理论和实际贯穿起来了。 • 8.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 (P189-190)
• 4.《爱弥儿》(P96)
•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代表作。他在书中虚构 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尔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 教育。《爱弥儿》一书分为五卷,其主线索是回 归自然,发展天性。前四卷指出当时男子教育的 荒谬,提出自然主义的改革方案;第五卷提出女 子教育改革的设想。卢梭认为,在教育中,应该 把儿童看作儿童,而不能看作成人,要尊重儿童 的天性,要启发诱导,对儿童的错误应该用自然 后果法进行教育等
• 学校、社区和社会之间的界限是可以渗透的和相 互作用的。两种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规定着学校 内部安排的性质:1.社会对学校的一般规定; 2.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处理组 织问题时没有一套放之各种组织而皆准的方法。 • 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环境,学校应当注意改变 自己的内部行为从而对环境作出独特的反应。学 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含着四个有着内在 联系的组织因素——任务、结构、技术和人,它 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注意这些因 素的动态联系。
• 他主张在儿童尚未树立道德观念之前,说教是无效的,必 须采取强制手段,包括威胁(具体规定、禁则、惩罚簿)、 监督、惩罚(批评、警告、站墙角、禁食、禁闭、打手) 等管理儿童,维持学校的纪律。另一种管理办法是安排紧 凑而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没有空闲时间做不好的事,即无 事生非。他强调指出:“如果不坚强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 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普通教育学》 第21至22页)他分析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说明了为什么要 首先进行管理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管理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教育者应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形象,受到他们 的爱戴。树立权威的核心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爱戴的 根本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人际关 系。
• 发生在教育组织某一部分的情况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他部分,但组织中某一 部分的故障也有可能被封锁起来而不致殃 及其余,这有利于局部适应。为学校具有 更多自主权提供了依据.民主人际关系学说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P249-251) • 重视教师的参与 • 重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一理论促成了“行为科学”的产生 • 10.开放系统学说对教育管理的影响(P260-262) • 开放组织系统具有两个特性:组织内部各个系统 间的统一协调性和相互依赖性;组织必须具有高 度的适应性,以应付系统环境中许多无法预料和 控制的突发事件和情况。
(二)西方教育管理思想的演变
• • • • 1.柏拉图的教育管理思想(P16-17) 2.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贡献(P40-45) 3.洛克(P64)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 家、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 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 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 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 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 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 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 主要著作有《教育漫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