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引言分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主张向西方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
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重点难点:1、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导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
问题1: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推荐下载】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摘要】高中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
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5、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6、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严复指出封建群主皆为大盗窃国。
第十五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1、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3、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4、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
5、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摘要】考点内容有什么变化?复习需要注意什么?高中频道小编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第十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1、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优秀课件)
近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技术) 地主阶级 代 中体西用(洋务派) 中 国 制度 的 君主立宪(维新派) 资产阶级 思 (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共和(革命派) 想 解 放 民主、科学(激进派) 思想 潮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传播 流 (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40年代,东西方先后两位君主走向绝境—— 17、17 18世纪 世纪中英两国力量对比: 一个(明崇祯 )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另 国家 中国 英国 一个(英查理一世)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而 政治 腐朽的封建制度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两人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我们看到:世 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 么会产生这种变化?(4分) 变化:由鄙夷到师夷。 原因: ①鸦片战争的影响;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根据材料二归纳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具体 内容是什么? 目的:抵御外敌。
内容:学习西方制造战舰、枪炮及练兵的方法等军事技术。
材料三: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 齐是已。第一要大炮,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 束手!” ——林则徐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共同点是 什么? 共同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4)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二、三思考:林则徐和魏源的 思想有何积极影响?有什么局限性? 积极影响: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由浅入深渐进过程,也 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
第14பைடு நூலகம் 法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2010年考纲要求:
(1)林则徐、魏源的主张和实 践;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 维新思想; (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与练
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与练【重点讲解】“师夷”与“制夷”的关系及相关认识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当时指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
后来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
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老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
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
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的“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又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非常进步的。
但是,魏源对“夷之长技”的认识只停留在科技层面上。
近代中国的落伍是全方位的,正是由于政治、经济的腐朽,导致军事技术的落后。
要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就要进行全方位外科手术式的改造。
高二历史必修3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参考学案4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主干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清朝君臣闭目塞听,对西方国家一无所知。
2.表现(1)林则徐:编译、《各国律例》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的思想。
3.引导者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的形势。
2.代表人物:曾国藩、、左宗棠。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挽救江河日下的。
5.实践:掀起一场运动,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等。
3.主张: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行动。
(二)康梁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发表《》,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想。
(3)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
2.实践:1898年的戊戌变法。
3.影响(1)起到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问题探究探究一:《海国图志》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 ——制度模仿
ks5u精品课件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康有为思想观点:Hale Waihona Puke 三世说 进化论康有为
据乱世 君主专制
生平世 君主立宪
太平世 民主共和
ks5u精品课件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 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 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 之国民,全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 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乎? ”“今变法维新,固为治强之 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 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 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2、含义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挽救 清王朝的统治。 奕訢 3、代表人物: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4、结果:失败
标志: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
ks5u精品课件
“
军 机 无 远 略 , 诱 佳 弟 子 拜 异 类 为 师 .”
ks5u精品课件
京师同文馆
鬼 计 本 多 端 , 使 小 朝 廷 设 同 文 之 馆 ;
5、 下列属于洋务派的观点有( ) D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A. 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 . ②③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师夷长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改革措施;(3)分析“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开展课堂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历史情感;(2)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师夷长技”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2)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改革措施及其影响;(3)“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异同;(2)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师夷长技”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提问:“师夷长技”是什么?它的出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师夷长技”的内容及其影响;(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之间的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入了解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改革措施;3. 思考:如何评价“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2)评价学生对“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理解程度,包括知识掌握、分析能力等。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教案范文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师夷长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认识到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师夷长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1. 对“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异同的深入理解。
2.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事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维新变法时期先进人士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师夷长技”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师夷长技”的内涵、内容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 讲解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异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师夷长技”与维新变法的异同,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其他重要的改革运动,拓宽知识面。
3.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6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
”这说明魏源( )“中体西用”思想束缚3.严复说:“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他认为西方各国“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
严复认为( )4.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亦茫然不解。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其意在( )5.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来的;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认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这两人有如此认识是基于( )“华夷之辨”的需要7.19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
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
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 )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致治固有本也……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了解、研究世界
人物 魏源
编写书籍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 技 情况 仿造西方战舰 以制夷” 公开号召“开眼看世界”,使介绍与 研究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
1、称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 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2、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实质是 A、了解西方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下一
康 有 为
《变法通议》
批判君权
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 梁启超
指出封建君主 皆为“大盗窃 国”,主张国 家属于人民。 严 复
思考讨论:试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主张的异同,并分析其不 同的根源? 同:两者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 武装中国,使中国富强。 异: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新 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不同原因:两派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二)实践:戊戌变法 (三)作用
维新变法思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
㈠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背景:资本主义侵略加剧,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 王韬 郑观应
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变革政治制度,设议会,行君主立宪制;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反对利用西方技术 不同点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 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先驱者试图攀越挡住 太阳的岩石高墙,探索山那边的事物。但是,山谷里的守 旧老人却厉声呵道:“他在嘲弄祖先的智慧,他在亵渎神圣, 给他应有的惩罚吧!他死有余辜!”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杀死了他,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 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山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 逝,年复一年。………… ——节选自房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洋务派 维新派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 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行君主 立宪制
器物阶段
制度阶段
1.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 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 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 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严复
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究竟起了 怎样的作用?
材料一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 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 陈独秀
材料二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 皆政府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 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1)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高中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是变革先师
依据
《变法通议》 《天演论》
抨击专制制度,
明确了变法的内
提倡民权,设议 立 容和目的,宣传
院,变法图强
变法思想
物竞天择,适者
用进化论思想解
生存
引 释变法的合理性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01
02
03
资要本不主要义兴思民想同要封不建要主废义八思想要的不正要面维交新锋
权、设议院, 股、改科举, 变法? 实行君主立 兴西学? 宪?
闭目塞听-开眼瀛寰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立译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 •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极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
成为
,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
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魏源与《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体:传统 纲常伦理道
德教化
西用:西方
先进的科学
中
与技术
体
(
根
本
)
目的: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维护清廷统治。
中体西用引发的争议
1867年,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向满汉举人各官招生。
这场朝堂之上的争论的实际
意义,在于通过主张引进西学和
壹
19世纪40、50年代
(地主阶级抵抗派)
1689英国权利法案
1765珍妮纺纱机 1787美国联邦宪法
1861农奴制改革 1868日本明治维新
世界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工业发展时期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3、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B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4、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 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思想的推动 下,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 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2)结果: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 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 快失败。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魏源等只是引导了人们关注世界,而没能付 诸实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 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 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 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 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 史的悲剧啊。
②早期维新思想的局限性 :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有哪些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1)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高二历史必修3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导学
界知识书籍的出版。
返回
[探究升华]
《海国图志·序》中说:“是书何以
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作者著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当时 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1)学习西方科技,抵御列强侵略。
(2)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 重要启迪作用。
返回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四海披图当泛槎”可知该著述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各国的历
史地理。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的《海国 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A正确;《资
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设想,B错误;《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 害和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的著作,C错误;
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返回
文中所提到的“破屋子”“裱糊匠”分别指什么?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提示:(1)“破屋子”指腐朽的清王朝。
(2)“裱糊匠”指洋务派。 (3)“材料”指西方的先进技术。
返回
三、维新变法思想
1.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资本主义 的产生而产生。 (2)代表:王韬、 郑观应 等。 (3)主张: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 内忧外患 的形势,清 政府内部形成了以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为代表的洋 务派。
2.思想
他们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 强 ”的思想。
返回
3.目的 挽救封建统治。 4.实践 创办了一批 近代企业 ,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5.影响
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 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 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 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 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 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 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 人深思,启蒙思想.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 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 《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 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 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 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 中国说》。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二鸦后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
2.含义: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 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 护清王朝统治。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5.实践: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工业(军用、民用)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 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 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 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 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 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
船坚炮利的直观刺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 势的发展。
自主学习 :
比较项目
活动 代表书籍 主要观点
影响
人物
林则徐
魏源
主持禁烟,设译馆、翻 译或编译外国书报
编写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
《海国图志》
了解、研究世界 提出“师夷长
情况
技
以制夷”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 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 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 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 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 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 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 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 责?”
(4)评价:
积极: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 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⑴ 背 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 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 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 国民。 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
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材料三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 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 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思想主张:
严复(1854—1921)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他借“ 物竞天择, 适 者生存”的原理,阐 明中国必须变法
(2)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论著
主要主张
影响
康有为
梁启超 伪 经 考 》 立宪法,开国 《孔子改制考》 会 , 建 立 君 主 立宪制
为变法提供理 论依据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1)
19世纪60年代以后: 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2)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 思想主张 4)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技;
政治: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阅读教材P68——P70,思考:
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西学东渐浪潮中, 涉及到哪些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 治派别?请列举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洋务派
地主阶级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
②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③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什么是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分解如下:
”?
简称 “ 中体西用
① 体 : 主体、本质 ② 用 : 为主体服务的形式和手段 ③ 中学 :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④ 西学 : 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科技 ⑤ “ 中学为体 ⑥ “ 西学为用 ” : 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国家的根本 ” : 采用西方近代实用科技,挽救清王朝 采用西方近代实用科技,挽救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奕訢 中央: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地方 :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1:所谓 “体”是指事物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中 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 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表现形式。张之洞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 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 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在于没有 材料2:“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层面。 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 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 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 1、“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 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主体、本质;“西学为用” 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 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它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 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 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 责?” 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李鸿章语 1、结合材料一、二和教材,概括“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质和根本目的。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 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先进 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 学习本单元,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 睁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 系,了解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二要 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 与当时国内的政治经济内容相联系,了解政治 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 经济变化对思想的影响;三要与救亡图存相联 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系,注意分析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 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 想不断解放的历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 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 程中,先学西方的实用科技,后学社会政治学说。甲 午战争以前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学习西方政 治学说。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
第14课
1、背景: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 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民族危机 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
C
A
10、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 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 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中立党和维新党 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
11、历届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 的展台,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 的,比如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当时的中国人 把世界博览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反映了 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中国物产贫乏 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
3、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思想的推动 下,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 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2)结果: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 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 快失败。
(3)影响 :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 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的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 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 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通过材料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内容. 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 目的:“制夷”即抵抗外国的侵略,维护清 朝的统治
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魏源等只是引导了人们关注世界,而没能付 诸实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 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 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 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 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 史的悲剧啊。
1、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 界的是
A
2、有人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 A.林则徐、魏源等人 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C.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D.慈禧、光绪等
B
3、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4、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A
B
7、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 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 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这段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9、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 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 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间,人们才会感 到切肤之痛”。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 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 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 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 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①维新“新”在哪里? 这里指发展资本主义。 ②早期维新思想的局限性 :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有哪些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1)背景: 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要活动: ●康有为: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 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 合理性;③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 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译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 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开中国 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材料1: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 ——《海国图志· 叙》
; PP再生料 聚苯颗粒
有十三岁的小娃娃,能达到这种程度,很咯不起。对于小小年纪竟然有些真才实学的冰凝,他还是很公平地给予咯欣赏和赞许,这也是他并没 有对她过分苛责的原因。因此,虽然冰凝很不对他的心思,但是不过就是不对心思而已,偌大的王府又不是供不起她的吃喝。只是前两天的八 月节宫宴触动咯王爷的底线,拉响咯他的警报。壹切的壹切,都必须服从于他的夺储大计,不要说冰凝这么壹个格外不对他心思的诸人,就是 他最宠爱的淑清,他最魂牵梦萦的玉盈,都必须为他的宏图伟业让路。这壹次,王爷只是向他的侧福晋发出咯警告信号,惩戒是为咯防范,他 希望冰凝能够体会得到他的良苦用心。只要冰凝安分守已,恪守妇道,不妨碍他的夺嫡大计,他们两人各过各的,互不理睬,老死不相往来, 将是未来他们之间相处的最基本策略。但是冰凝如若再犯,他决不会再如这次壹样心慈手软,不是区区壹首闺房诗就能完成处罚的事情。王爷 在心中暗暗做好咯如此打算。第壹卷 第152章 心动西海茶楼的雅间里,坐着几个青年男子,壹边喝茶壹边闲聊。众人都是神采飞扬、谈笑风 生,唯有最年轻的壹个男子壹直没有开口。这个青年男子有着壹张冷峻而清瘦的面庞,仍带着些许的稚气,但更多的,是桀骜不驯的神情。他 只是极偶尔地轻啜壹口香茗,目光却是壹直飘向咯这窗外的壹湖秋水,任由其它几人时而高谈阔论,时而低声密语,仿佛坐在他身边的那些人 都不存在似的。坐在这个青年男子右侧的,是壹位高大健硕、面色黝黑的男子,他壹直与其它人在闲聊,但时不时地转过身来看看紧挨着坐在 自己身边的青年男子,终于,他实在是忍不住,用他那壹贯的大嗓门开口说道:“我说十四弟,今儿又是谁招惹你咯?怎么壹直都蔫头搭脑的? 自从进咯屋里,还没听见你说过壹句话呢!”“没有谁招惹愚弟,就是不想说话罢咯。”“呵,真是稀奇呢!还有你小子不想说话的时 候?”“十哥,您说这世界上,真有仙女吗?”“哈哈!哈哈!刚刚你不是还说不想说话嘛,怎么转眼就问起仙女来咯?告诉你,你十哥不知 道什么是仙女,就知道仙女,也还不是壹个鼻子两眼睛的诸人嘛!怎么,又看上谁家的姑娘咯?你这才被皇阿玛赐咯伊尔根觉罗氏,还没捂热 乎呢,就又……”“十哥,您可别乱说,愚弟只是问问而已,没看上谁家的姑娘。”“那你还是问九哥吧,九哥见过的漂亮诸人,比你吃过的 咸盐都多,要是九哥说是仙女,那就真的是仙女,也不枉你小子痴呆神经壹场。”九阿哥壹听这哥俩儿讨论起什么仙女来咯,极为纳闷儿:十 四弟家的那个穆哲,可真是壹个十足的醋坛子,当然咯,比起八嫂来,还是差远咯。虽然管不住十四弟娶妻纳妾,不过,倒也是能把十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