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9ef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6.png)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语言的物理特性B. 语言的社会功能C.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D.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 语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语法结构B. 语言的词汇构成C. 语言的发音机制D. 语言的书写形式3. 下列哪个不是语言学的分支?A. 语音学B. 语法学C. 词汇学D. 化学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M. 词汇C. 语素D. 句子5. 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哪一方面?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意义C. 语言的书写D. 语言的语法6. 语言的词汇量是如何增长的?A. 通过新词的创造B. 通过旧词的淘汰C. 通过语言的混合D. 通过语言的简化7. 什么是语言的方言?A. 一种语言的书面形式B. 一种语言的口头形式C. 一种语言的地区变体D. 一种语言的官方标准8. 语言的同化现象是指什么?A. 语言的统一B. 语言的分化C. 语言的借用D. 语言的变异9. 语言的转换是指什么?A. 语言的翻译B. 语言的转写C. 语言的转述D. 语言的转换10. 什么是语言的语境?A. 语言的使用环境B. 语言的书写环境C. 语言的发音环境D. 语言的语法环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语言学的两大分支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 语言的音位系统是由________构成的。
13. 语言的语法规则包括词法规则和________。
14. 语言的词汇化是指________转化为词汇的过程。
15. 语言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________中的使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语言的交际功能。
17. 简述语言的规范性与变异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9. 论述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20. 请分析一种方言的形成过程,并讨论其对标准语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语言学概论的简答题与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8e8337b90d6c85ec3ac6a3.png)
语言学概论简答与论述题精选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别方言和语言答: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明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这种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如果单凭这一条标准来衡量,则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与英格兰人等彼此之间说话都可以理解,因此前者所说的话都就视为英语的方言才对。
另外,北欧瑞典,挪威,丹麦三个主权国家的语言差别很小,互相都能听懂,如按相互理解程度来处理,这三个国家爱使用的就是同一种语言,至少是同一个语言的各个方言,但人们又都认为这是三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只能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再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处理语言和方言的区分问题简述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答: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在人类的口头交际活动中包含两个不同质的因素: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的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语言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音色,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
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统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索绪尔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索绪尔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的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爱你个,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瞩目的研究成果,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载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言学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
2、语言学在普及基础教育,民族语言规范化以及制定语言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7a94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7.png)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1)1、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说话”一词,不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
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答:口语是转瞬即逝的,在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交际范围极其有限,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极其缓慢。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这种局限,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的速度和传播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现代生物考古学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书面语产生后大大地加快了。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3、论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答: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但是,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记录了词语,即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成分,同时,书面语是经过推敲的,因此更简练、精确。
另一方面,书面语为了补充口语交际时的语境等非语言成分,又不得不添加一些成分。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64f302bd64783e09122bf7.png)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简答与论述题(1)1、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说话”一词,不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
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答:口语是转瞬即逝的,在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交际范围极其有限,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极其缓慢。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这种局限,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的速度和传播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现代生物考古学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书面语产生后大大地加快了。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3、论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答: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但是,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记录了词语,即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成分,同时,书面语是经过推敲的,因此更简练、精确。
另一方面,书面语为了补充口语交际时的语境等非语言成分,又不得不添加一些成分。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精编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e1f9712fc77da26925c5b0cb.png)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简答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区别:①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口;③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④口语由于有语境影响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2)联系:书面语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和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言和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口头交际活动分不开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的流露。
3、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是抽象的、社会共同的;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使用,是具体的、个别的。
4、索绪尔的贡献:主要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化道路。
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5、语音的性质:①语音的物理属性;②语音和生理属性;③语音的生理属性;④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6、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①舌位——舌面隆起最高点的位置抬高或降低。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2f7884b9d528ea81c77960.png)
1为什么“说话”或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说话”或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1)说话的人要有想说什么的愿望和想说什么的内容,而这跟每一个人的全部生活经历、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当前需要处理的问题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涉及到大量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矛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2)大脑要有怎么组织“说话”和怎么分析理解对方说的“话”的机制和能力,这就要涉及很复杂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3)说活还需要一整套发音和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以及通过神经网络控制相应的器官协同发音、听音的机制和能力,这就要涉及很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
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文字产生后,就有了书面语形式),而这种行为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语汇系统中的词是经过主观上高度概括的,在客观的交际过程中则呈现出多样性。
又如,语法书里面讲句子,讲句子结构,都是很规整的。
而口头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句子大都是不那么规整的,有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乱七八糟。
因此,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口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的产生有何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人们在使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f08bae1eb91a37f0115c70.png)
一、简答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区别:①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口;③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④口语由于有语境影响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2)联系:书面语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和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言和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口头交际活动分不开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的流露。
3、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是抽象的、社会共同的;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使用,是具体的、个别的。
4、索绪尔的贡献:主要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化道路。
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5、语音的性质:①语音的物理属性;②语音和生理属性;③语音的生理属性;④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6、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①舌位——舌面隆起最高点的位置抬高或降低。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01bcd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f.png)
简答题:1.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个别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原理)(2)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不同,分为:历时语言学(又称动态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衍变及其规律)转化生成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某一部分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而不去考虑前因后果)(3)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对比语言学(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没有亲属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组合,分析语言片断)应用语言学:凡是关于语言学的应用研究都是应用语言学。
(1)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以及对有语言障碍者进行的语言整疗及其康复的治疗。
(2)广义:凡是将语言学原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解决相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问题的科学。
2.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指出联系与区别。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及结果。
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联系:相互依存,语言离不开言语,言语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组合。
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区别:语言——全民性、抽象性、非物质性言语——个人性、具体性、物质性3.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间所形成的关系。
.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4、语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10edb697c850ad02df80412c.png)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简,问)1、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
不同语言的发展和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2、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语言的发展是逐渐的,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3、语言发展的社会制约性: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社会性一.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受到社会的制约,它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制约,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其巨大作用。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其他动物无法掌握人类语言生成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人类语言的范围涉及人类所有经验,人类交际的话题具有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任何一种动物交际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还体现在地域的和社会的差异上1、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跟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2、社会的分化是导致方言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
落后的经济状况是方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社会方言是社会分化和职业分化的产物。
社会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社会环境。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语言的接触:指的是不同语言间的互相影响。
不同社会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形式的接触,必然导致不同语言的接触和互相影响。
语言的融合:指的是多种语言逐渐统一成一种语言,即某一个或几个民族逐步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他族语言。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的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的分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方言的形成。
第二阶段亲属语言的形成。
语言的统一: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进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
音节字母文字:日本的假名辅音字母文字:古犹太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伯文字和闪米特人的拼音文字音位字母文字:拉丁文、希腊文、英文、俄文四大古文字:甲骨文苏美尔文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由记事图画发展到图画文字是质的变化,标志着真正的文字产生了。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真题汇总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真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a48e0edf90f76c661371abe.png)
(1)语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 界限。如“大款”这个词,字典解释为很有钱的人,但多少钱才能称之为“大款” 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2)语义的模糊性不是词义的含糊,它出现在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其本质是 边界不明。 (3)词义的模糊性也会导致句子的模糊性,因为词组的句子都是由词语组合而 成的。因而由语义模糊的词语构成的词组和句子也会有意义的模糊性。 (4)语义的模糊性并不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到来不便,反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为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不会也没有必要时时、处处、事事都科学实验那样精 准的描述交际内容,因为那样反而会使交际活动无法进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什么是合作原则?简要说明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合作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主 要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 (1)质量准则: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和无根据的话。如:新闻发言人 (2)数量准则:提供的信息要适量,不多也不少。如:回答别人问路 (3)相关准则:要说跟话题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如:法庭辩论 (4)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了,简洁有条理且无歧义。如:领导讲话
论述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答: (1)组合关系是指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组合关系又叫句段关系,组合关系是 一种线性序列,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个语言单位或后—个语言单位,或 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互相关联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 中。组合关系一般又称为句法功能。 (2)在组合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 关系中,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
3.根据句子的基本结构,说明汉语句子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基 本特点。 答: 句子的句型类就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根据主谓词组的形式给句子结构进行分 类,就是句型类,有完全主谓句和不完全主谓句两种。 (1)完全主谓句: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汉语中完全主谓句又分为动词性主谓 句、形容词主谓句、名词性主谓句和主谓谓语句。 (2)不完全主谓句:也叫省略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 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 (3)非主谓句: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或 者说不需要依赖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就能完整表达意思的句子。
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e72905f12d2af90242e620.png)
2000年五、名词解释题1、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2、音标——标写音素的符号叫音标。
3、音位——是某种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集合体。
4、词法范畴——由综合手段(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是词法范畴。
5、语言的类型分类——根据词的结构特点对世界的语言进行的分类叫语言的类型分类。
六、分析题(略)七、论述题(14分)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答: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
语言是从社会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因此是属于全社会的。
(2分)言语总是具有某些个人的特点,但这种个人特点不能违反他所运用的语言的总规约。
(2分)语言和言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
研究语言必须从言语中获得语料;(2分)另一方面,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言语只是以语言为规范,才能成为有条理、可理解的东西。
(2分)总之,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基础,而语言则在言语运用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2分)2、简述词缀与词尾的区别。
答:区别有以下几点:①词缀一般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2分)而词尾表示的纯粹是语法意义。
(2分)②词缀有构成新词的能力;(2分)而词尾仅有改变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的作用,没有构成新词的能力。
(2分)③词缀可以处于词根之前,也可处于词根中间或词根之后;(1分)而词尾则只能处于词根(若有词缀还包括词缀)之后。
(1分)2001年三、名词解释32、[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这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上述四种基本类型。
33、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
语言学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
![语言学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6b411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0.png)
语言学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
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爸械牡ノ弧⒔峁购凸叵档哪持掷嗟母爬ǎ?┤嗣窃谒祷笆庇纱思氨耍?岳嘞啻樱?谟筛髦掷啾鸸菇ǖ牡ノ弧⒔峁购屠嘞档目蚣苣谘〕鲆痪湟痪浜细竦幕袄础?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
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 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 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
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 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 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 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 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 解释“核心语法”。
西南大学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西南大学语言学概论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614885700abb68a982fbd8.png)
《语言学概论》一、解释题:1、语法单位: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
句子中的一切音义结合体都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句子,比句子小的依次是:词组、词、语素。
2、语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复辅音:能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音义结合的片断。
4、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
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5、词: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其历史渊源而言的。
一个词有多项意义,多项意义中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
6、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7、组合关系: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8、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
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
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
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9、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10、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1、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2、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13、形态: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14、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15、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具有的某种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ce12d6c1c708a1284a44ac.png)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答:(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首先,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动物是没有语言的;其次,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若人类不需要语言,就不会产生语言;再次,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最后,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它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相互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2)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首先,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其次,语言离不开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就无所谓交际。
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
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思维水平高,语言发展的水平就高。
2、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答:社会现象是和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社会现象。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经济基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
很多社会现象都是具有阶级性的,比如属于上层建筑的法律、政治制度等,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色彩,而语言则不属于那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因此,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语言社会性的具体表现:a、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1)语言依附社会:它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社会消亡而消亡。
语言学概论解释简答题
![语言学概论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c0ba1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4.png)
语言学概论解释简答题语言学概论解释简答题名词解释1.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如,汉语普通话的电视,可以切分出d-i-a-n-sh-i五个单位,它们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所以它们都是音素。
2.基础方言:(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2)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
(3)例如,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多斯岗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3.语言迁移(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叫做“语言迁移”。
(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
(3)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4.语言获得、(1)儿童会说话虽然不是完全不需要学习,但更深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
儿童不可能先把词语和句子都模仿下来存在脑子里以后再说出来,也不可能在说出新的句子时先去学习规则,而完全可能说出许多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
(2)儿童说话能力的这种发展和创造过程叫做“语言获得”。
5,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这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上述四种基本类型。
6、语义指向: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
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7.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
语言学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
![语言学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08fd3610661ed9ad51f322.png)
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
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
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自考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自考语言学概论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61dfba1a37f111f1855b14.png)
简答题第一章总论□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
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
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
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
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
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答: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
语言学概论 简答题
![语言学概论 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311ddece2f0066f533223c.png)
语言学概论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简,问)1、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
不同语言的发展和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2、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语言的发展是逐渐的,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3、语言发展的社会制约性: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社会性一.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受到社会的制约,它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制约,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其巨大作用。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其他动物无法掌握人类语言生成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人类语言的范围涉及人类所有经验,人类交际的话题具有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任何一种动物交际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还体现在地域的和社会的差异上1、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跟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2、社会的分化是导致方言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
落后的经济状况是方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社会方言是社会分化和职业分化的产物。
社会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社会环境。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语言的接触:指的是不同语言间的互相影响。
不同社会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形式的接触,必然导致不同语言的接触和互相影响。
语言的融合:指的是多种语言逐渐统一成一种语言,即某一个或几个民族逐步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他族语言。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的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的分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方言的形成。
第二阶段亲属语言的形成。
语言的统一: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进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
音节字母文字:日本的假名辅音字母文字:古犹太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伯文字和闪米特人的拼音文字音位字母文字:拉丁文、希腊文、英文、俄文四大古文字:甲骨文苏美尔文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由记事图画发展到图画文字是质的变化,标志着真正的文字产生了。
文字的起源:实物记事,图画记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有声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
句法分析的方法:句子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句型:具体语言中为大量句子所共有的结构模式常见的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式、态人称、级(前三主要与名词相联系,中四主要与动词相联系)语法范畴:具体语言中由词本身的语法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同性质的语法意义构成的类别。
语法手段:语法形式的构成方式1词序2辅助词3语调4重叠5附加法6零形态7内部屈折8异根9量位10调位(前三分析性手段)与其余综合性手段131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小言语单位。
句子是言语的最小单位,是语言的最大单位,也是语法分析的最大单位词组是比词高一级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组包括固定词组和自由词组。
固定词组是现成的材料单位,自由词组是说话人味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而临时组织的。
内向结构和外向结构:根据词组的整体性功能和成分功能之间的关系,可将词组分为内向结构和外向结构两种类型。
P130形位(语素):是具体语言中特定的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相结合的最小符号,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构成单位。
确定形位的原则(对立性,互补类似性)形位的种类:自由形位与黏着形位;词根形位与附加形位;连续性形位与非连续性形位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什么是符号P211.符号是用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具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二重性2符号的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联系,符号的这种性质称为任意性3.在种种符号系统中语言处于独特的地位。
语言建立在纯粹的任意的习惯基础上,而且只有语言才能把它的符号跟任何人类的经验联系起来,跟天地间一切事物联系起来,由于这个原因,其他一切符号系统都得用语言来解释。
语言学的功用1.它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2.它能指导语言研究工作3.它能帮助研制有关的先进的机器4.语言学对于文学的学习与研究也是必要的。
5.语言研究对于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与言语的关系:1.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它作为言语的表现形式而存在,特定的言语内容主要是靠语言来表达的。
2.语言与言语时紧密相连而且互为前提的,从历史上看,言语的事实总是在先的,促成语言演变的也是言语。
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3.语言的存在只是在于它的运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中,更确切的说,语言存在于某一语言社会全体成员的言语总和中。
语言符号的特点:(简答,论述)P22首先,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一般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二重性: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物。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其次,语言符号又有几个特性:(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如同样代表“狗”这一动物的语言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英语,汉语等)语音形式不同)(如同音词的存在,正因为语音与语义结合的任意性,相同的语音形式才有可能跟不同的语义(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与层次性:即它的能指的线条性和符号组合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使得语言要素能够一个挨着一个地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组合体。
但是任何一个语言片段,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排列相加,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次序逐层组织起来的,具有语言结构内在的层次性。
(3)语言符号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之间的的关系是任意。
但是语言符号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是社会所必需的,是由它作为交际工具的职能规定的。
处于一定阶段的语言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强制性。
但是历史地看,语言符号乃至整个体系又是可变的。
语言无法抵抗那些随时促使语音和语义内容之间关系发生转移的因素。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演化。
语言在一代代流传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人们使用语言的创造性促使语言变化。
语言的层级体系P271、语言是个统一的整体,是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符号体系。
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多层次的综合体系。
2、语言层次相套关系紧密,同时各层次又保持着自身相对的独立性。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单位范畴,都有自己的内在联系和结构。
3、语言体系分为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四个基本层次。
音位、义位、形位、词位、词组、句子是组成语言结构层次的基本单位。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
语言的上层是语言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体。
4、语言体系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使语言成为一种经济而又富有弹性的装置。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1、在语言体系中一切成分都以关系为基础,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两个不同的范围内展开的,这就是横向组合和纵向组合。
语言的二层关系是相对于语言系统的整体来说的,至于这一系统是如何运作,使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所依靠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组合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
3、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4、组合关系所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
组合关系和类聚关系是语言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不但所有的语言符号和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1.编码就是发话人按语言规则编排相关词语;2.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3.传递就是通过空气等媒介传递,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4.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5.解码是“还原”说话人的信息,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
简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P34语言和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主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2、区别: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从范畴上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表现形式,属物质范畴;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属精神范畴。
从功能上说,语言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语言有民族性特点,而思维能力全人类共有。
简答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与日常语言迥异,对于自然语言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同样是社会分化(虚实空间分化)的产物。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流的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词语缩略型。
例如:“B4”代表“Before”,“MM”代表“美眉”图形符号。
例如“^_^”是一张普通的笑脸,表示高兴的意思。
谐音型。
例如:“9494”(就是就是)童语型。
例如“东东”(东西)区别性(语音)特征:在具体音系中能将一个音位同别的音位区分开来的语音特征就是区别性特征,不同的音位互相间至少有一个区别性特征相区别。
例如英语音位/p/(pill/pil/“药丸”)包含的区别性特征:P60口音性鼻音性/m/ (mill/ mil 磨坊)词义的含义问答简答P95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
词义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抽象概括的反映。
词义的形成要受词汇,语义系统的制约。
词义的特点(性质)问简1.词义的概括性:词义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抽象概括的反映。
概括性是词义最基本的特征,概括性也是语言的交际职能所要求的。
(比如“房子”指的是“供人居住或做其他用途的建筑物”并不能单指某幢房子)2.词义的客观性:词义反映客观对象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的。
实词的理性意义是由概念来体现的,而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词义和概念都具有客观性。
有些词所表示的事物不是客观实在,但是是人们对某些客观现象认识加工的产物(如寺庙里的塑造的神,有的是人的模样,有的是兽的模样)3.词义的模糊性:词义的模糊性是就词语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而言的。
通常一个概念所指对象的范围往往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就是词义产生的根源。
(如“大”与“小”,“深”与“浅”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都只能是相对而言的。
)词义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使语言成为方便灵巧的工具。
词义的模糊性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