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792dc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8.png)
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测定主要用于纤溶治疗的监测;过筛检测纤维蛋白原缺陷、循环中有肝素、类肝素的存在等。
(一)检验原理
凝血酶法: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二)检验方法学
1.试剂
凝血酶溶液用生理盐水调节至使正常血浆的凝固时间在16~18秒为宜。
2.标本采集
受检全血与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或0.1mol/L草酸钠溶液作9∶1抗凝,充分混匀,1500r/min离心10分钟,以此制备乏血小板血浆。
3.标本检验
取玻璃小试管1支,加入受检血浆0.1ml,置37℃水浴中,再加入凝血酶溶液0.1ml,立即启动秒表,轻轻摇动试
管,记录血浆凝固时间,重复上述检测,取平均值。
(三)方法学评价
离心时间及特殊的标本类型均会对检测构成影响(详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四)质量保证
1.正常对照
每次使用的凝血酶试剂的活性不尽相同,故应以正常人混合血浆作正常对照。
2.检验温度
水浴温度应恒定在36~38℃,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使凝血酶时间延长。
3.检验周期
应在采血后4小时内完成检测,否则可使凝血酶时间假性延长。
(五)参考范围
16~18秒。
(六)临床意义
TT延长指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主要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低(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及F(g)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TT)操作程序 TT-SOP
![凝血酶时间(TT)操作程序 TT-SOP](https://img.taocdn.com/s3/m/9c1d1e01fc4ffe473368ab90.png)
正常质控(混合)血浆时间:11~17秒;
重复性: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CV)≤5%;
瓶间差:瓶间相对极差≤6%。
【检验方法】
凝固法
【检验原理】
待测血浆加入适量的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
【检验试剂】
测定时的各组成成分
TT试剂:凝血酶、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TT缓冲液: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
试剂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版序:2015-5
页码:第2页,共2页
【所需仪器及材料】
仪器:血凝仪、台式离心机;
材料:TT试剂、TT缓冲液;
质控血浆;
试剂准备:TT试剂用规定体积的TT缓冲液复溶。
【检验标本】
类型:血浆
稳定性:﹣80℃保存,不宜超过30天。﹣20℃保存,不宜超过14天。2~8℃保存,不宜超过6小时。22~24℃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
检验室
文件编号:
TT-SOP-01-01
凝血酶时间(TT)操作程序
版序:2015-5
页码:第1页,共2页
【检验目的】
用于体外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测定,该实验系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检验摘要】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SLE,肝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病(纤维蛋白原机能不良血症),FDP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注意:
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必须使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不宜使用普通玻璃器,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凝血TT
![凝血TT](https://img.taocdn.com/s3/m/58fad871168884868762d6e9.png)
修改纪录:1目的本操作书的制定的目的是,为操作者进行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3定义凝血酶时间(TT)是一个快速而简易地评价纤维蛋白形成的试验,因子X III 缺乏时,TT保持正常。
当PT,APTT延长,不能解释结果时,在进行其他试验之前,应先测定TT,再做其他确诊测试。
4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4.1测定原理在过量的凝血酶存在下,被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可直接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4.2临床意义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减少和FDP的增多,可作为异常纤维蛋白原的筛选试验。
延长: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如DIC继发纤溶亢进、溶拴治疗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无纤维蛋白血症、严重肝脏疾病)等。
异常FDP(骨髓瘤,风湿性关节炎)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5实验室条件5.1实验场所中心实验室临检室5.2温湿度要求室温:15-30℃湿度:20-80%6标本要求6.1标本种类6.1.1标本种类血浆6.1.2标本量最适量:3ml最小量:2ml分析量:200ul不适标本的处理:采集量过少、抗凝剂错误、血液凝固等情况下,拒收标本,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好登记。
6.1.3容器枸橼酸钠抗凝管---9体积血采集到1体积0.109 M枸椽酸钠抗凝剂中(NCCLSH3-A3,H21-A21标准)6.1.4采集条件采集时间:检查对象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安静。
拒收标准:采血量不足、严重乳糜血、抗凝不充分、严重乳糜血、抗凝剂有误等采集部位:静脉采血。
6.2使用条件6.2.1保存条件---标本血浆在20℃保存8小时,如果采用肝素治疗,标本保存2小时。
* 不要将血浆置于2 - 8℃保存。
6.2.2保存事项必须及时检验,放置过久可影响检验结果。
6.2.3保存天数:1天6.2.4保存场所:临检室6.2.5特殊容器:无6.2.6预防措施标本为可感染性标本,应注意人员及环境的防护,防护措施请使用眼镜,口罩,手套等。
斯达高TT检测
![斯达高TT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9d47264e336c1eb91a375d44.png)
修改纪录:1目的本操作书的制定的目的是,为操作者进行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3定义凝血酶时间(TT)是一个快速而简易地评价纤维蛋白形成的试验,因子X III 缺乏时,TT保持正常。
当PT,APTT延长,不能解释结果时,在进行其他试验之前,应先测定TT,再做其他确诊测试。
4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4.1测定原理在过量的凝血酶存在下,被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可直接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4.2临床意义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减少和FDP的增多,可作为异常纤维蛋白原的筛选试验。
延长: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如DIC继发纤溶亢进、溶拴治疗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无纤维蛋白血症、严重肝脏疾病)等。
异常FDP(骨髓瘤,风湿性关节炎)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5实验室条件5.1实验场所中心实验室临检室5.2温湿度要求室温:15-30℃湿度:20-80%6标本要求6.1标本种类6.1.1标本种类血浆6.1.2标本量最适量:3ml最小量:2ml分析量:200ul不适标本的处理:采集量过少、抗凝剂错误、血液凝固等情况下,拒收标本,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好登记。
6.1.3容器枸橼酸钠抗凝管---9体积血采集到1体积0.109 M枸椽酸钠抗凝剂中(NCCLSH3-A3,H21-A21标准)6.1.4采集条件采集时间:检查对象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安静。
拒收标准:采血量不足、严重乳糜血、抗凝不充分、严重乳糜血、抗凝剂有误等采集部位:静脉采血。
6.2使用条件6.2.1保存条件---标本血浆在20℃保存8小时,如果采用肝素治疗,标本保存2小时。
* 不要将血浆置于2 - 8℃保存。
6.2.2保存事项必须及时检验,放置过久可影响检验结果。
6.2.3保存天数:1天6.2.4保存场所:临检室6.2.5特殊容器:无6.2.6预防措施标本为可感染性标本,应注意人员及环境的防护,防护措施请使用眼镜,口罩,手套等。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测定(TT)](https://img.taocdn.com/s3/m/03e2a7e6700abb68a982fbfe.png)
凝血酶时间测定(TT)一、测定原理:1、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纤蛋白原变位纤维蛋白。
当待检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多是,凝血酶时间延长。
二、标本要求: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充分混匀。
10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100ul血浆三、试剂: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THROMBIN®2、保存条件:2-8℃3、使用条件:使用前干粉与稀释液混匀,放入搅拌珠,以保持试剂为混悬液,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特定位置。
四、仪器和材料:1、STA全自动血凝仪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五、标准和质控:1、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2-8℃。
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即可使用,试剂开启后在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六、操作程序: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特定孔(带搅拌珠混匀功能)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根据每批试剂的标准曲线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则仪器会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
吸样针加100ul血浆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 TT试剂并开始计时。
秒数计算均由仪器根据曲线自动完成换算。
4、传送并核收结果。
5、注意事项:a、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结果。
b、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14-21秒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血凝四项注意事项
![血凝四项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c9b7a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9.png)
血凝四项注意事项血凝四项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饮食注意在检测血凝四项前,应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过于油腻、高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都可能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建议在检测前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
2.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例如,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以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过程。
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请在检测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相应的调整或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休息充足在进行血凝四项检测前,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过度疲劳和长时间熬夜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建议在检测前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采血时间血凝四项检测需要采集静脉血样,因此需要注意采血时间。
最好在清晨空腹时进行采血,此时血液中的成分较为稳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血凝状况。
如果需要在其他时间段进行采血,应尽量避免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进行。
5.正常生理变化人体的凝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
例如,女性的凝血系统在月经期、妊娠期和更年期等时期可能会出现变化;而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或发育不完全,也可能出现凝血异常的情况。
这些都属于正常生理变化,无需过于担心。
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0cf90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5.png)
凝血酶时间(TT)测定1. 实验原理凝固法确定量的血浆样本(100μl),加入凝血酶时间(TT)反应试剂(50μl)经过一定时间(3min)加湿后,采用波长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时间。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 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公司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每瓶5ml(用配套稀释液溶解)共50人份,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7天。
6.2 Dade Citrol质控血浆.用蒸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
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
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xx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 仪器厂家:xx公司7.3 仪器型号:xxx CA-1500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efd0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c.png)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凝固功能测试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来评估机体血液凝固功能的状态。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血过程:当血管发生损伤时,凝血因子会依次激活,形成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聚集,最终形成血栓。
2. 血栓形成过程:凝血因子活化后,会生成凝血酶酶解纤维蛋白原,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
3.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该指标是衡量机体外系凝血功能状态的常用参数。
PT测定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原始凝血因子活化和共同凝血酶酶原的形成。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常规的凝血试剂和钙离子来模拟凝血过程,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得到PT的结果。
4. 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该指标用于评估凝血酶活性。
在实验中,通过加入甘露醇或其他抗凝剂来阻断凝血因子活化,然后观察血液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凝固,从而得到TT的结果。
5.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该指标用于评估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磷脂质激活剂和凝血因子活化剂来激活血液内部的凝血因子活性,并加入凝血试剂和钙离子来促使凝血过程进行,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得到APTT的结果。
总之,血凝实验通过模拟机体血液凝固过程和测定凝血因子活性,能够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监测指标。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6fc24f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0.png)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1. 实验原理:1.1方法学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
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ion Method法求得凝血时间。
1.2方法学溯源:37℃条件下,用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加入一定比例的凝血酶溶液,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凝固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再和正常对照血浆比较。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2.23.8%(w/v)枸椽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3. 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6. 实验材料:6.1. 凝血酶试剂(Test Thrombin): 每瓶加5ml蒸镏水溶解,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3天,14℃保存10小时6.1.1商标:德灵(DADE BEHRING)6.1.2包装规格:Pack for 10×5ml6.1.3代码:6.1.5成分:6.1.5.1 Test Thrombin 标准牛凝血酶,牛白蛋白,HEPES缓冲液6.2. 清洗液(Cleaning)6.3. 校准质控血浆(Ci-Trol®): 用蒸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6.3.1 商标:德灵(DADE BEHRING)6.3.2 代码:Level 1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 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7.3 仪器型号:Sysmex CA-1500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 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7.4.4 所需样本量:50μl7.4.5 重复性:CV≤2%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8.1.3 添加清洁液试剂,清洗用蒸镏水等.8.2 开机先开打印机再开主机,开机后仪器自检,约15分钟,屏幕上方“Not Ready”变为“Ready”,表示仪器预热完成,进入系统准备工作状态,可进行测定.8.3 输入工作清单:从主菜单选,选个样本号→按相应实验项目名称键并同时输入此标本的其他测试项目,若选“凝血三项(PT、APTT、Fbg)”,可按,选完项目后按用↑↓键,同样输入其他标本编号项目。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6fe177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b.png)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1.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PT是凝血因子通路中凝血酶形成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为11-13秒。
如果PT延长,说明凝血功能异常。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APTT主要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通路的凝血功能。
正常情况下,APTT为25-35秒。
延长的APTT可能表示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
3.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血小板是促进止血的关键元素。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为150,000-450,000/μL。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4.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TT是在凝血酶形成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TT为15-17秒。
延长的TT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异常。
5.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降解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水平较低。
高水平可能表示存在凝血异常或血栓形成。
这些指标通常结合使用来评估凝血功能的状态和异常。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会进行其他进一步的凝血功能测试。
应该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和评估。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9e0a5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5.png)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凝血是机体对血管破裂、出血等损伤产生的生理反应,它包括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和血浆凝固3个主要步骤。
凝血项目检测是用于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常见的凝血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
这些项目的检测结果可以反映出机体凝血功能的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凝血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一种血浆凝血酶的形成和活化过程的常规检测项目,主要用于评估外源凝血途径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PT值在11-15秒之间。
P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Ⅶ、Ⅹ、Ⅴ、Ⅱ或纤维蛋白原缺乏,抗凝因子Ⅰ、Ⅱ、Ⅴ、Ⅶ、Ⅹ、ⅩⅢ过高,或者存在抗凝物质(如血友病、抗凝剂等)。
PT延长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抗凝剂使用、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相关。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内源凝血途径的功能的一种实验室检测项目,主要检测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和高分子量血凝酶原的活化情况。
正常情况下,APTT值在25-38秒之间。
APT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或存在抗凝物质(如抗磷脂抗体、抗凝剂等)。
APTT延长可能与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抗磷脂抗体综合征、DIC等疾病相关。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凝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在150-450×10^9/L之间。
血小板计数的下降可能与血小板过度破坏(如ITP、TTP)、血小板生成障碍(如骨髓疾病、化疗)或药物影响(如抗血小板药物)相关。
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肿瘤、感染等疾病相关。
4.凝血酶时间(TT)TT是评估纤维蛋白形成的一种实验室检测项目,主要表示凝血酶形成和活化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TT值在14-21秒之间。
T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Ⅰ、Ⅱ、Ⅴ、Ⅹ、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功能异常。
凝血酶时间(T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凝血酶时间(T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2aca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c.png)
凝血酶时间(TT)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待测血浆加入适量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在光学浊度仪器上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TT。
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R1:TT试剂:牛凝血酶、稳定剂;R2:TT复溶液:缓冲液。
3.样本要求3.1.采集静脉血,立即按9份血:1份抗凝剂比例与0.109mol/L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均匀。
室温3000rpm离心12分钟,上层淡黄色液体为待检的乏血小板血浆。
3.2血浆室温放置,宜在2小时内检测。
3.3血浆若不能及时检测,用塑料吸管分离,-20℃可保存2周。
测定前37℃快速融化,轻微混匀后立即检测。
4.检验方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详见雷杜RAC-1830标准操作规程)5.参考区间:11—17秒6.检验结果的解释:报告TT秒数(S),检验结果与各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相关。
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凝血过程中从因子激活到纤维蛋白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一系列反应。
因此,检验结果可能受到治疗药物(干扰物)、检验操作、检验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应考虑这些因素。
7.2试剂被污染,或者样品杯、吸管等被凝血试剂污染,会导致凝血异常,需严格控制。
8产品性能指标8.1重复性:用质控血浆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0%。
8.2瓶间差:用质控血浆测试,瓶间差应不超过6.0%。
9临床意义凝血酶时间延长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浓度通常为0.9g/L或更低。
(2)血中存在肝素或类似肝素的抗凝物质,如SLE、肝病、肾病等。
(3)在纤溶状态下,纤维蛋白原的功能降低。
(4)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
(5)如果患者和正常质控血浆混合液的凝血酶时间值更接近于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时间值,并且如果该患者在抽血测定前6h内并没有摄入肝素,则该患者血浆中很可能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和巨球蛋白血症,有造成凝血酶时间缩短的可能。
TT测定
![T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e8e870cf50e2524de4187e09.png)
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试剂盒[目的] 保证测定凝血项目的正确性。
[适用仪器范围]血凝仪。
[该SOP变动程序的改动,可有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试剂产地: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上海太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保存温度:2-8C,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测原理待测血浆加入适量的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
该实验是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本试剂盒式用于体外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测定。
试剂盒组成及主要成分1.TT试剂10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2.TT缓冲液:1瓶(内含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3.说明书一份规格2.5ml样本采集与保存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掾酸钠抗凝液(1分抗凝剂+9份全血)的真空采血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min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80度冻存,不宜超过30天。
-20度保存不宜超过14天。
2-8度保存不宜超过6小时。
22-24度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测定。
使用方法1.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TT试剂加入2.5ml缓冲液,静置5-10分钟,轻摇溶解。
得到约5u/ml凝血酶溶液。
注意:试剂溶解后2-8度可保存7天。
4小时内-20度冻存可保存30天。
复溶时请于37度迅速融化。
2.半自动血凝仪、手工测定取37度预温待测血浆0.1ml,加入TT试剂0.1ml,记录凝固时间。
注意:TT试剂不需要37度预温,15-25度室温直接使用。
适用仪器血凝仪正常值8-16秒主要技术指标1.重复性:CV≤5%2.瓶间差:≤7.5%注意事项1.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或硅化玻璃注射器,储血必须使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
不宜使用普通玻璃器,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2.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不应超过5分钟,否则导致凝血及纤溶因子活化。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691c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a.png)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是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过程有无异常的筛检指标之一。
2、TT 延长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浓度减少或功能异常以及血液中存在相关的抗凝物质(肝素、类肝素等)。
二、实验原理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是凝血的共同途径。
在37℃条件下,在待检乏血小板血浆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化”凝血酶后直接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发生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 TT。
三、检测方法(一)试剂1、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
2、凝血酶溶液:可将浓凝血酶液加生理盐水直至正常人对照血浆的凝固时间为16~18秒。
3、健康人对照血浆。
(二)器材离心机、37℃水浴箱、微量加样器、注射器、试管、秒表或全自动血液凝固仪等。
(三)操作1、试管法①标本采集和处理常规静脉采血1.8ml加人含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0.2ml的试管中,充分混匀,3000r/min离心20分钟,分离乏血小板血浆。
②预温将正常对照血浆和待测血浆0.1ml分别加人试管中,放置37℃水浴预温5分钟。
③测定试管中分别加入0.1ml凝血酶溶液,立刻混并启动秒表计时。
④观察计时在明亮处观察试管内液体的流动状态,当液体流动减慢或出现混浊时,停止计时,记录凝固时间。
重复测定2~3次取平均值作为正常对照TT值。
⑤采用同样方法测定受检血浆的TT值。
2、血凝仪法: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参考区间16~18 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异常。
由于试剂中凝血酶浓度不同,其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因此每个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五、注意事项1、标本需用枸橼酸钠抗凝, 肝素或 EDTA抗凝血浆不宜作本试验。
2、采血后宜在1小时内完成检测,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3小时,4℃下保存不超过4小时。
3、已稀释好的凝血酶溶液要尽快使用,若置于4℃下须在3天内使用。
4、TT测定时,所加入血浆的凝血酶试剂的浓度对其结果影响极大,将对照血浆的TT值调在16~18秒,再测标本较为合适。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92a018acc22bcd126ff0cc0.png)
出凝血4.1凝血酶时间(TT)测定(第四版)出凝血4.2原理:在37℃条件下,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出凝血4.3标本处理: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
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
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
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
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
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0.5~1.0ml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会不准确。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4.4 试剂:TT试剂购于天津威士达公司:德灵Test Thrombin Reagent试剂(试剂盒代号OWHM13)。
内含凝血酶测定试剂冻干品:标准浓度的牛凝血酶,牛白蛋白;凝血酶测定试剂缓冲液(25mmol/l,PH7.4)。
按要求的量用缓冲液溶解小瓶中的试剂,测试之前必须将试剂溶解液预温到37℃。
复溶的试剂从冰箱中取出后室温平衡15min后上机分析。
出凝血4.5 仪器:使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
出凝血4.6 操作:按仪器操作步骤执行标准操作。
出凝血4.6.1开机:按下机器侧面的POWER 按钮。
开机后机器进行自检,当屏幕上边显示“Ready:”时可以进行试验。
出凝血4.6.2检查消耗品:1、准备反应杯:打开仪器上盖装反应杯的盖子查看反应杯是否够量,不足时,需及时添加。
(一次性最多可放1000 个杯子)2、准备试剂:按照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把试剂准备好,放到仪器内相应位置,注意查看试剂的量和有效期。
医学检验 APTT、TT、PT、分别是用什么检测的_
![医学检验 APTT、TT、PT、分别是用什么检测的_](https://img.taocdn.com/s3/m/f0c662af7e21af45b207a84d.png)
医学检验 APTT、TT、PT、分别是用什么检测的?近几年,我国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以及检验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以及预测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发展状况。
与血常规检查比较,凝血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被广泛用于临床。
但大部分人群并不了解APTT、TT、PT的测定原理及意义,尤其是不知道APTT、TT、PT是用什么检测的。
为此,我们结合部分专家的观点、看法,针对APTT、TT、PT的原理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1、APTT、TT、PT的测定原理1.1APTTAPTT,中文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一般情况下是在37℃条件下,将受检者的血标本中加入APTT试剂、钙离子,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的过程。
该项指标普遍用于诊断内源、共同凝血途径中遗传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以及评估肝素抗凝治疗,同时对除了Ⅶ因子之外的全部凝血因子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当然了,也可以解释为试剂中有磷脂但没有组织因子。
APTT试验的开展期间,先准备硅酸盐、高岭土、硅藻土等血浆接触表面激活剂,将其加在血浆中,然后继续添加稀释磷脂、钙剂,完成所有操作后开始计时,当见到血凝块形成,即可停止计时。
1.2TT采集血标本,确定一定量后,加入凝血酶时间反应试剂,共50μl,经过加温处理3分钟后,选择使用波长660nm光照射样本,通过观察、测定散射光光强度,判断凝血期间的血浆混浊度,再通过标准曲线,即可求出凝血酶时间。
1.3PTPT,中文全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在受检者血标本中加入组织因子、钙离子,促使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转化,然后观察血浆凝固时间即可。
注意的是,在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过程中,组织因子的使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目前,该项指标在外源凝血系统中已成为一项灵敏度较高的指标。
目前,针对APTT、TT、PT的监测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例如手工法、半自动、全自动,但这些方法的施行需要配合当下条件才行。
为此,结合部分专家提出的部分内容,学习一下APTT、TT、PT是如何检测的。
凝血酶时间TT测定作业指导书
![凝血酶时间TT测定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49198158f5f61fb73666ef.png)
凝血酶时间TT测定作业指导书
1. 实验原理: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标定的凝血酶溶液,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当待测血浆中的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含量异常时,凝血酶时间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2. 标本采集:
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
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0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
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主要成分由液态凝血酶试剂组成。
其中凝血酶的主要成分为猪凝血酶。
7. 仪器设备:。
PT APTT TT
![PT APTT TT](https://img.taocdn.com/s3/m/e7e206f9aef8941ea76e05e1.png)
【评价】 评价】 1.用凝血酶时间检测了解纤维蛋白 . 原含量和凝血作用有时也会出现误差。 原含量和凝血作用有时也会出现误差。 如低Fg可造成凝血酶时间延长 可造成凝血酶时间延长, 如低 可造成凝血酶时间延长,过高 Fg因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交联也会造成 因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交联也会造成 类似结果;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 类似结果;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 既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既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2.凝血酶时间延长也可见于肝素增多 . 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 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 3.凝血酶时间缩短极为罕见,主要见 .凝血酶时间缩短极为罕见, 于某些异常蛋白血症或巨球蛋白血症 此外,较多的是技术原因, 时,此外,较多的是技术原因,如标 本在4℃环境中放置过久, 本在 ℃环境中放置过久,组织液混入 血浆等。 血浆等。
【参考值】 参考值】 试管法和仪器法的参考值无差别, 试管法和仪器法的参考值无差别, 一般在(37土 一般在 土3.3)s,超过正常对照 ,超过正常对照10s 以上有意义。 以上有意义。
【评价】 评价】 APTT是一个十分灵敏而简便的 是一个十分灵敏而简便的 试验,能检出因子Ⅷ 试验,能检出因子Ⅷ<25%的轻型血友 % 病,可代替普通试管法凝血时间或血 浆复钙时间测定, 浆复钙时间测定,是检测内源性凝血
【评价】 评价】 试管法为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的手工方法之一, 的手工方法之一,其准确度比仪器法 差,但多次重复测定也可得到较准确 的结果。 的结果。仪器法测定由半自动或全自 动血凝仪完成, 动血凝仪完成,全自动血凝仪的准确 性和精密度高。 性和精密度高。不同仪器及试剂测定 同一血浆, 也有一定差异, 同一血浆,其PT也有一定差异,但 也有一定差异 INR应一致。 应一致。 应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凝血凝血酶时间(TT)测定(第四版)
出凝血原理:
在37℃条件下,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出凝血标本处理:
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
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
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
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
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
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会不准确。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试剂:TT试剂购于天津威士达公司:德灵Test Thrombin Reagent试剂(试剂盒代号OWHM13)。
内含凝血酶测定试剂冻干品:标准浓度的牛凝血酶,牛白蛋白;凝血酶测定试剂缓冲液(25mmol/l,)。
按要求的量用缓冲液溶解小瓶中的试剂,测试之前必须将试剂溶解液预温到37℃。
复溶的试剂从冰箱中取出后室温平衡15min后上机分析。
出凝血仪器:使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
出凝血操作:按仪器操作步骤执行标准操作。
出凝血4.6.1开机:按下机器侧面的POWER 按钮。
开机后机器进行自检,当屏幕上边显示“Ready:”时可以进行试验。
出凝血4.6.2检查消耗品:
1、准备反应杯:打开仪器上盖装反应杯的盖子查看反应杯是否够量,不足时,需及时添加。
(一次性最多可放1000 个杯子)
2、准备试剂:按照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把试剂准备好,放到仪器内相应位置,注意查看试剂的量和有效期。
如还不熟悉试剂位置时,可在主屏幕上选Reagent Setting,按屏幕显示放置试剂。
3、查看仪器的洗液瓶和废液瓶
出凝血4.6.3准备标本:将样本放入样本架,再将样本架放到仪器进样器上。
出凝血4.6.4输入检测项目:主菜单上按下Work List 键,进入工作菜单,输入TT项目。
出凝血4.6.5输入样本号:按屏幕下菜单的ID No.键,按顺序输入样本的序号。
出凝血 4.6.6开始检测:录入完所有测试信息,按下屏幕右上角START 键,开始检测。
出凝血质量控制:使用德灵公司的leve11质控品做质量控制。
每批质控品的值不超过2SD。
(详见出凝血1质量控制)
出凝血计算:仪器自动计算出结果。
出凝血参考值:~,是由DADE BEHRING公司推荐。
出凝血临床意义: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DP增多等。
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出凝血参考文献:
1)主编王鸿利.止血与血栓检验技术.(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主编李家增王鸿利韩忠朝.血液实验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主编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临床血液学.(第一版198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主编邓家栋杨天楹杨崇礼.血液学实验诊断.(第一版1985)天津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一版 1991).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