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知觉

第二章 知觉
(1)最佳大小的对象被首先加工。
(2)最佳位置的对象被首先加工。


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 = ≠ 自下而上的加工?
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 = ≠ 自上而下的加工?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主要针对刺激的物理 特征而言;
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更多针 对意义特征而言。
第二节 模式识别
模式(Pattern):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 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 合。
A voter in municipal elections must be a local resident.
靶 子 词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 无上下文 • 4字上下文 • 8字上下文
disorder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靶 子 词 的 正 确 识 别 率
呈现时间
45
结论:
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下而上加工,又依赖于自
上而下加工,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有不同
的情况。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对于一个客体,
是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 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由此知觉其各部分?

认知心理学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CT技术;PET技术;ERP技术;(书P46-49)

第二章知觉

一、知觉失调:统合失认;联想失认(associative agnosia);面貌失认

知觉失调——指对于看到的事物不能理解和再认

•统合失认——指可以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身

•联想失认——指可以认出事物,但集中注意细枝末节

•面貌失认——指不能再认人脸

二、自下而上的知觉加工

1、模板匹配理论(书P106-111)

•基本思想:在个体的头脑中存在着许多与不同事物相对应的模板,当个体面对着一个未知的知觉模式时,他就将这个刺激模式与头脑中的模版一一比较,找出匹配程度最

高的那个模版,从而完成识别模式

•意义:确认了在人的头脑中应该存在于各种刺激相对应的表征

2、特征分析理论(书P111-113)

•基本思想:人的头脑中,各种模式是从它们分解后得到的一系列特征的形式来表征的,模相比较,找到最佳匹配

•实验证据1:视觉搜索试验(Treisman,1963)

•任务:从许多字母中搜索出目标字母

条件A:非目标字母都是直线字母

•结果:A条件Q容易找到;B条件Q不容易找到

•讨论:目标字母的识别不是依靠模板,而是依靠目标检测

•实验证据2:静止网膜像

3、特征整合论:错觉性结合;非对称性搜索

•什么是特征和客体?

特征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整合

•Treisman,1982 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的双加工阶段模型。

•Treisman认为,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错觉性结合——在注意分散或过载时不同个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第二章 知 觉
精选ppt
1
内容提要:
• 知觉理论与两种加工方式 •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 模式识别
精选ppt
2
第一节 知觉理论
一、认知心理学所理解的知觉
思考: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体系中没有感觉这 一章?
精选ppt
3
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直接、孤立
• 知觉:综合
知觉源于感觉
又高于感觉
• 总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感觉不能回 答客体“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属于更低
精选ppt
46
几点质疑:
(1)模板与外界刺激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计其数的模 板能都存贮在记忆中么?
(2)刺激与模板比较时,从记忆中搜寻类似的模板然后进 行比较,耗时较多,与人实际过程的快速加工不符合。
(3)最佳匹配困难
刺激
模板
精选ppt
47
2.修正理论
在模式识别的初期阶段,增加一个预加工过程,即
Eysenck(1984)认为,良好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 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逐渐增多;
这种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刺激物论和假设检验论的 分歧;
精选ppt
25
实验证据:Tulving, Mandler和
Baumal(1964)的字词识别实验P26-27
• 自变量?

认知心理学(知觉)

认知心理学(知觉)

12
三、特征说
塞尔弗里奇( Selfridge,1959 )的魔域模型 ( pandemonium model,泛魔模型,鬼蜮模型, 鬼域模型) 他认为人的识别模式有四个阶段和层次。 这四个阶段分别由一群有不同功能的 映像鬼” demon) “映像鬼”( image demon) 、 特征鬼” “特征鬼”( feature demon )、 认知鬼” demon)、 “认知鬼”(cognitive demon)、 决策鬼” demon) “决策鬼”(decision demon)组成。
10
二、原型说
11
2.2 模式识别
三、特征说
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 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 例: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A可以分解为下列 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 可以分解为下列 特征:两条斜线、一条水平线和3个锐角。 特征:两条斜线、一条水平线和 个锐角。 个锐角 个锐角实际上表明这些线段的关系。 这3个锐角实际上表明这些线段的关系。 个锐角实际上表明这些线段的关系
6
2.2 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模板说的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 的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 模板说的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而 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 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 又称模板式匹配。 又称模板式匹配。
7
一、模板说
8

知觉

知觉

2013-8-19
认知心理学 知觉
26
三、知觉加工
实验结果
2013-8-19
认知心理学 知觉
27
三、知觉加工
实验结论
1.听到的字母与看到的整体字母一致时,听觉的分 辨速度加快; 2.当二者不同时,听觉分辨受到干扰;
3.听觉分辨的速度不受小字母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 知觉
2013-8-19
28
三、知觉加工
2013-8-19
认知心理学 知觉
36
第二节、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疑问
识别某个特 定模式,事 先在记忆中 贮存与之对 应的模式
人的记忆中 贮存着不可 计数的模板
人在模式识 别中的高度 灵活性不一致
2013-8-19
认知心理学 知觉
37
第二节、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修正——预加工
在模板匹配模型增加了一个预加工过程,即 在模式识别的初期阶段,在匹配之前,将刺激的 外形、大小或方位等加以调整,使之标准化。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模板数量。
2013-8-19
认知心理学 知觉
16
三、知觉加工
两种加工方式
知觉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 而下加工,但在不同情况下各有侧重; Eysenck认为,良好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 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 工逐渐增多; 这种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刺激物论和 假设检验论的分歧;

认知心理学,第三部分第二章知觉

认知心理学,第三部分第二章知觉

(3)明暗、阴影
(4)运动视差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物体在运动速 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近物体运动的快,远物体运动慢。
(5)眼睛的调节作用
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可以通过眼肌的收缩 或舒张来进行调节,看近物眼肌收缩,晶体变凸,看 远物眼肌舒张,晶体变平,因此,根据眼肌紧张度来 判断远近。
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 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 看到从一个刺激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动景运动是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 制作原理。
• PHI现象与霓虹灯:
a
a b
b
当两条线段的时距过短 (低于30ms)时,看 到两线段同时出现;当 两线段时距增长,相继 出现。时距为60ms左 右时,一条直线向另一 条直线运动。
不同点
参与器官 某个分析器作用结果 多种分析器联合作用结果
知觉的基本特征
• 四大特征: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1、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 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 的整体的特性。 • 知觉的整体性体现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辩证的、互相依存的。一方面,人的知 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 整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个别(或部分) 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认知心理学】2知觉

【认知心理学】2知觉

Kinney, G.C., Marsetta, M., Showman, D.J., 1966. Studies in display symbol legibility, part XII. The legibility of alphanumeric symbols for digitized television. The Mitre Corporation, Bedford, MA
• Global features • the features that give a form its overall shape • Local features • constitute the small scale or detailed aspects of a given form
21
12
Template-Matching Models
Template-Matching Models
• Things can go wrong very easily with a template. A mismatch occurs when the image • falls on the wrong part of the retina • is a wrong size • is in a wrong orientation • is nonstandard letter’s • The fact that a very standardized character system is needed for template matching to work reduces the credibility of this process as a model for human pattern recognition • In human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very flexible

第二章 知觉

第二章 知觉
现在一般都承认,知觉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也可有不同的侧重。Eysenck认为,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
Tulving,Mandler,Baumal在字词识别试验中,通过改变刺激呈现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加工,通过改变作为上下文的字词数目来研究自上而下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较长的刺激呈现时间更有利于无上下文的靶子词的识别,也即促进了自下而上加工,而上下文的作用这时却减弱了。以上结果说明,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下而上加工,又依赖于自上而下加工,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有不同的情况。
三、知觉加工 (重点掌握)
1.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只是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模板匹配假设比较容易在计算机上加以实现,例如银行使用的提款机卡、图书借阅卡、饭卡等就是根据模板匹配的原理设计的。
模板匹配假设过于朴素和简单,难以解释人的模式识别。从这一假设本身来看,它认为为了识别每一个在形状、大小和方位上稍有变化的模式,长时记忆中就应该具备一个相应的模板。从人识别模式实际情况来看,人能在模式的物理属性广泛变化了的情况下进行模式识别。比如说,人可以识别不同手写体的字,当字形在大小、方向、清晰度等方面出现某些变异时,识别似乎困难。按严格的模板匹配假设,这只有在头脑中事先存储了各种模式的模板,识别才能进行,由于模式的变异很大,因而建立了相应的模板,其数量必然很大,依靠这种方式来识别的模式不是经济的。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实验结论: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要优于结 构较差的图形的同一线段。结构严谨的图形易成为一个知觉 组织单元。
结构优势效应小结
• 1. 结构优势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知觉过程中的一些 重要问题;
• 2.对结构优势效应的解释很多,实验证据也有分歧,目前的 研究水平还无法肯定或否定某一种解释;
扩展的实验
(车轴)
• 实验结果说明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 依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 个词所缺音素恢复起来。这种因素恢复现 象是已贮存的知识作用的结果。
其它实验证据
• Miller和Isard(1963)。
• 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对知觉的影响;
• Biederman(1972)
• 有关自然景物空间关系的知识对知觉的引导 作用;
(2)Reed的实验1972
原型匹配模型
3.评价
优点:很好地解释了模式识别的灵活性和 适应性,减轻了人的记忆负担。
不足:模型只含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不含有 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 特征分析说
• 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 • 例如大写英文字母A • 特征:两条斜线、一条水平线和3个锐角。 • 关系:两条斜线相交和水平线与两条斜线
• 结果:证明后者。
(2)生理学证据
a.动物具有特征觉察器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含有 一些专门化的神经细胞,只对有一定特征 的刺激做出反应或有最大反应。这种专门 化的神经细胞被称作特征觉察器。p41

(完整版)认知心理学第2章知觉

(完整版)认知心理学第2章知觉

线条透视
结构密度
遮盖关系
线条透视线索
消失点
空气透视带来的深度感
浓淡远近法
纹理梯度线索
纹理变化带来的深度感
遮挡线索
遮挡
近处目标挡住远处目标
阴影线索
熟知大小线索
模糊线索
对两种知觉观的评论
建构知觉观——
强调人主观能动性 人的知觉常常是错误的吗? 大多数实验和演示都用了人工或非自然刺激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一、当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看法
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的过 程;(不可能图形)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见图)
第三,知觉依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是现 实刺激和过去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见图)
Does the brain really have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inputs?
❖应用:
模板匹配理论
❖评价:
简单直观 不经济 不灵活
目前,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板说没有完 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它只是模式识别过 程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二)原型匹配理论
1. 基本思想:
它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 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
模式识别就是在记忆中寻找原型的过程。
The Muller-lyer illusion

认知心理学 知觉讲解

认知心理学 知觉讲解

四、Marr 的计算理论 (computational theory)
• 初级素描 (primal sketch):这一表征对视觉输入的主 要光强变化进行二维描述,包括关于边缘、轮廓和墨 块的信息。
• 2 1/2 -D 素描 (2 1/2 -D sketch):这一表征通过利用由 阴影 (shading)、纹理(texture)、运动 (motion)、双眼 视差 (binocular disparity) 等提供的信息,对可视表面 深度和方位进行描述,此表征依赖于观察点。
• 自变量: – 句子的类型(正常的句子,异常的句子,非语法句) – 音噪比
• 因变量: – 句子正确知觉率
• 实验结果: – 随着音噪比的增大,句子知觉得到改善 – 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 子,而异常的句子又优于非语法句
实验材料示例:
正常的句子 – A witness signed the official document. 异常的句子 – A witness appraised the shocking company
(二)原型存在的证据
1、Posner等(1967)实验
2、Reed(1972)实验(略)
(三)基于原型的模式识别模型
三、特征分析说
(一)基本思想
特征分析说试图将模式分析为组成它们的各种特 征(feature),模式识别时需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 将之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 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得以识别。

认知心理学-2-知觉

认知心理学-2-知觉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1(Navon,1977)
实验过程:STROOP效应 被试任务:听觉辨别,记录反应时
40ms 440msms
视觉刺激
260ms
40mss
听觉刺激
听觉刺激与视觉刺激的关系: 总体:一致、无关、冲突 局部:一致、无关、冲突
听觉辨别实验结果
当听到的字母与看到的 大字母一致时,听觉分 辨速度提高;两者不一 致时,听觉分辨速度降 低。不论哪种情况,听 觉分辨速度几乎不受小 字母的影响。且大多数 被试没有发现大字母是 由小字母构成的。 Navon认为,在一些情境 中进行的视觉加工有着 有限的深度,只有总体
感觉输入
2013/9/24 51
(二)两种加工的交互作用
拼图游戏
试想一下拼图游戏:最初阶段, 只有一些拼块的形状和颜色配合, 逐渐步地思考拼到哪里。几个拼 块相互拼接,在尝试错误中不断 尝试。 当知觉更多地依赖于感觉输入地直接作用时,自上而 下的加工作用就减弱;如果知觉更多地依赖于自上而下 地加工,那么对物体直接作用的依赖程度就下降。但, 更多情况下,两者交互作用
2013/9/24
61
视觉辨别实验结果

被试对大字母的识别快 于小字母,而且不受小 字母的影响; 对小字母的识别却受到 大字母的影响,当大、 小字母冲突时,对小字 母的识别速度最慢。 表明:知觉加工的整体 优先。

认知心理学-知觉

认知心理学-知觉

David Hubel 等人的研究
❖ Hubel等人通过单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了视觉 皮质中单个神经元的反应,并把这些神经元 与相应的视觉刺激相映射,以寻求它们在视 野中的特定位置。
❖ 动物的视觉系统含有一些专门化的神经细胞, 它们只对有一定特征的刺激作出反应或有最 大反应。这种专门化的神经细胞被称作特征 觉察器(Feature Detector)。
第二章 知 觉
本章学习内容
❖ 什么是知觉? ❖ 认知心理学如何解释知觉? ❖ 如何解释具有正常视感觉的人视知觉的却失?
什么是知觉(Perception)?
一般观点: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认知心理学观点: 知觉是人们对来自周围环境的感觉刺激进 行辨别、组织和理解的一系列加工。
被试对三边组成图形之间差异的辨别 比对线条之间差异的辨别更快。
知觉的计算理论
❖ Marr(1982)提出,来自视网膜的原始感觉信息可以通过三 种特征的利用而加以组织:边缘、轮廓和相似区间。
❖ Marr认为,人的大脑利用三步加工来计算所看到物体的三维 知觉:首先大脑创建一个初步的二维草图;然后,大脑创建 一个涉及深度线索和表面方位的二维略图;最后,大脑创建 一个三维图,表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知觉缺失
❖ 皮质颞叶区障碍可以导致同步失认症 ❖ 面部失认症与大脑右颞叶受损有关 ❖ 大脑顶叶受损导致空间失认症

第2章:知觉课件

第2章:知觉课件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证据之一
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二)知觉的刺激物说(Gibson知觉的生态学理论) 1.内容: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 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 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 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2.论据:(1)距离不是抽象的空间,它有着一定的 物理光线分布;(2)物体反射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人 们在不同点上可以看到不同的光线分布结构;(3)由于 光线分布的结构或表面质地的密度与物体的视网像都是按 照视觉规律而变化的,因此人可以直接知觉距离。(4) 知觉依赖外部刺激的直接作用。 (三)总结:两种知觉理论争论的焦点是现实刺激信息是 否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认知 心理学认为,知觉依赖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知觉信息是现 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问题


1.总体优先效应的大小乃至其存在依赖 于一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大小和 网像的位置。(1)最佳大小的对象被首先加 工。(2)最佳位置的对象被首先加工。 2.总体优先或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 是针对刺激的物理特征的,而不是说刺激的 意义和作用,这是整体和局部加工与自下而 上和自上而下加工的不同之处。


(一)知觉过程
现实刺激 引发 自下而上的加工 产生知觉 知识经验 促成 自上而下的加工

Cognitive Psychology Perception II 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Perception II 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 知觉 Perception
模式识别的早期理论 Early Theorie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一)模板匹配理论 (二)原型匹配理论 (三)特征分析理论 1. Template Matching theory 2. Prototype matching theory 3. The Feature analysis theory
3、优点 Advantages
(1)使模式的储存更 节约内存,减少记忆表 征负担。 (2)使模式识别过程 更多地带有学习色彩。

每一种类别包括哪些特 征,必须事先储存然后 再组合,但又不同于模 板。
(3)更符合平行分布加 工(PDP)的原理。
(1) Storage of this model is more economical for internal memory, reduces 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ve memory. (2) Pattern recognition process takes it to more plausible for color lear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ategory, must be stored in advance and then in combination, but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emplate. (3) more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PDP).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知觉

Reed的实验1972
第三节 模式识别 3.评价 优点: 1、很好地解释了模式识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减 轻了人的记忆负担。 2、只要找到原型,不熟悉的、新的模式也可以被 识别。 不足: 1、没有非常具体、详细地描述刺激与原型之间的 匹配过程; 2、只包含自下而上的加工。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三) 特征分析说 1.理论内容 特征说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 特征 ,外部刺激在 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
1 知觉加工——自下而上or自上而下
1.2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也称概念 驱动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 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 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 平。
实验支持一:Warren的音素恢复实验 自变量:句子的背景; 因变量:音素的恢复。
第三节 模式识别
几点质疑:
(1)模板与外界刺激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计 其数的模板能都存贮在记忆中么?
(2)刺激与模板比较时,从记忆中搜寻类似的 模板然后进行比较,耗时较多,与人实际过程的 快速加工不符合。 (3)最佳匹配困难
刺激
模板
不 同 形 状 的 椅 子
第三节 模式识别 2.修正理论
在模式识别的初期阶段,增加一个预加工过程, 即在匹配之前,将刺激的外形、大小或方位等加以调 整,使之标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式与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的种类:
面孔身份识别 右侧颞顶交界处出现损伤 会出现面孔失认症。 不能识别面孔身份, 但能识别面部情绪
面部表情识别 杏仁核受损伤会导致 面孔识别机能的选择性受损 不能识别面部表情 但能识别面孔身份
统合失认( apperceptive agnosia ):
可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身。有 些病人无法辨认部分轮廓缺失的图形,或者无 法辨认从较罕见的角度展示的图形。
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Navon通过实验认为知觉加工过程中
存在总体特征优先现象。即在知觉加工
的过程中,总体加工快于局部特征加工。
而且当人们注意局部特征时,也不能不
先知觉刺激对象的总体特征。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 被试任务 测验指标
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 被试任务 测验指标
实验结果:被试对原有的畸变模式分类的正确率 约为87%;对先前未看过的原型分类的正确率也与此 相当,而对新的畸变模式的分类则较差。
Posner等认为,这种实验结果说明,被试在实验
的第一阶段上,已经从一些畸变模式中有效地抽象出 原型。即被试对畸变模式进行分类是将它们与相应的 原型作比较的。
原型理论
(2)Reed的面部简图实验 P36
3,原型匹配模型:
原型
经验
4. 原型匹配理论的评论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容纳模板匹配理论, 灵活、有弹性,减轻记忆负担,与日常生活经验 相符。 缺点:理论不够清晰和直观,而且缺乏自上 而下的过程。
(三)特征匹配理论
1. 基本思想
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 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 进行分折,也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 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亿中的各种刺激的特 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 别了。 特征说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特征和特 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作用。
(2)大脑中的模板与客观事物很难呈一一对应 的关系,那么,对于一个客观事物来说,无法 确定模板的数量及其变式。(预加工 P32)
Antarctica
3.模板说存在的证据: P34
(1) Philips(1974)判断棋局模式的实验;
(2) Warren(1974)判断声音异同的实验。
模板匹配理论
线条透视
结构密度
遮盖关系
线条透视线索
消失点
空气透视带来的深度感
浓淡远近法
纹理梯度线索
纹理变化带来的深度感
遮挡线索
遮挡

近处目标挡住远处目标
阴影线索
熟知大小线索
模糊线索
对两种知觉观的评论
建构知觉观——
强调人主观能动性 人的知觉常常是错误的吗?
大多数实验和演示都用了人工或非自然刺激
直接知觉观——
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 被试任务 测验指标
判断听到的刺激是哪个字母,H 还是S,并按键做出反应
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 被试任务 测验指标
RT
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 被试任务 测验指标
实验结果
听觉辨别的反应时依赖于听觉刺激与视觉刺 激的总体的一致性关系,整体的作用大于局部
实验结果表明,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
以依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个
词所缺失的字母(音素)恢复起来,上下文不同,
所恢复的音素也不同。
这种音素恢复现象是已贮存的知识作用的
结果,依赖于现实刺激的信息和已贮存的信息
的相互作用。
3. Miller和Isard的实验
P21
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 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子,而异常的句 子又优于非语法句。
第二节 模式识别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一、当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看法
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的过 程;(不可能图形)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见图) 第三,知觉依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是现 实刺激和过去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见图)
Does the brain really have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inputs?
局部冲突 局部无关 局部一致 A1 A2 A3
A
整体冲突
S
B1 C1 B2 C2 B3 C3
B
整体无关
局部冲突 局部无关 局部一致
C
整体一致
实验结果
局部冲突 局部无关 局部一致
整体的一致性关系
局部的一致性关系
局部冲突
实验材料 整体冲突 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 整体无关 被试任务 测验指标 整体一致
局部无关 局部一致 局部冲突 局部无关 局部一致 局部冲突 局部无关 局部一致
强调环境信息 真的不需要假设内部表征来理解知觉吗? “看见”与“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三、知觉信息加工过程
(一)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加工
1.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
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
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
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
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第二章 知觉
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传感数据)转化为对目
标、事件、声音和味道等的体验的过程。(Roth, 1986)
视知觉的复杂性:看起来相当简单,似乎不需要
任何意志努力。在试图模拟该功能时遇到了巨大的障 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认知速 度与能力能与人的视觉系统相匹敌。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上而下加工的参与也逐渐增多。
Tulving, Mandler和Bauumal(1964)的字词识别 实验,证明了字词识别既依赖自下而上加工,也依赖 自上而下加工。 P26
(二)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整体加工: 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
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 。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
实验程序: (1)先让被试看其中3种原型的畸变模 式(共12个),这些畸变模式一个个地随机呈现, 要求被试将所呈现的每个畸变模式划入某个范畴(原 型),对他们的每次分类操作均给予反馈。在这个阶 段,不给被试看任何一个原型。 (2)给被试看一系列的模式,其中包括先前看过的 畸变模式、新的畸变模式和原型本身,要求被试将 这些模式分别划入上述3个范畴。
原型:是指一类客观事物的抽象物,是一 类客观事物所共有的关键性特征。
不 同 形 状 的 椅 子
2. 实验证据:
(1)Posner和Keele的九点图实验 实验材料:9个点构成几种基本的模式,如三角形、 字母M或F以及随机点模式,这些基本的模式在实验中 被看作原型。然后对每一个原型中的某些点加以移动 (移动的距离决定了畸变程度),分别构成4个畸变的 模式。 (见图)
(一)模板匹配理论 1.核心思想
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
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它们 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 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 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 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
联想失认( associative agnosia): 可
缓慢地认出事物,但是集中注意于细枝末节。
面貌失认(prosopagnosia)指不能再 认人脸(无论是亲戚的、名人的,还是 自己的镜像或照片)。
(prosopagnosia)
面貌失认
二、模式识别过程
模式识别过程的简单模型
三、模式识别理论
正常句子和异常句子在知觉上的差别说
明人可应用句子的意义,而异常句子与非语
法句的差别则说明人可将语法应用于知觉,
两者都表明人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知觉的作用。
4. Biederman的不同场景照片的研究 P22
实验结果清楚地说明,人在知觉自 然环境中的对象时,是以已有的关于自 然环境中诸景物的知识为依据的,有关 诸景物的自然的空间关系的知识引导我
第二节 模式识别
知觉与模式识别
联系
对一个熟悉模式的知觉,就是模式识别
区别
知觉:觉察、分辨、确认; 模式识别:分析、比较、决策 研究范围不同(知觉广,模式识别窄)
一、模式识别概述
模式:刺激的整体结构 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 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当人们把输入刺激的信息,与 大脑中长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 辨认和确定该刺激信息意义的过程。 确认所知觉到的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 其他模式区分开来。
图片里有几个人?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1. 斑点图
2. Warren等的音素恢复实验
让不同的被试分别听一个句子,句子如下: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sho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orang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table. 结果发现,被试倾向于将*eel分别听为wheel、heel、 peel和meel。
表1 英文字母的7种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垂 直 线 A 水 平 线 1 斜 线 2 直 角 锐 角 3 连 续 曲线 非 连 续 曲 线
B
C D E F G
1
3
4
2
1
1 1 1 1
2 3 2 1
2 4 3 1
1
1
2.特征匹配理论与模板匹配理论的区别:
想一想:
这一错觉是怎样产生的?
(二)直接知觉观(以Gibson 为代表)
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 的作用; 认为自然界的刺激信息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 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 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 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 考验。
视觉识别作业
被试分组 实验过程
反应时和正确率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视觉识别作业 00
被试分组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注意局部组会受到干扰,而注意整体组不会受到干扰 总体特征的知觉优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Kinchla和Wolfe(1979)进行重复实验 研究,认为小字母达到8度视角时,它比 总体特征(大字母)更易识别。由此他们 认为:有着最佳大小的对象首先被加工.

无关因素:被试的关注点
进一步论证:视觉识别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视觉识别作业
被试分组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注意整体组(要求被试指出他看到的大字母 是H还是S) 注意局部组(要求被试指出他看到的小字母 是H还是S)
视觉识别作业
被试分组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视觉识别作业
被试分组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判断看到的刺激是哪个字母,H还是S,要 尽快,并尽量少犯错误
2.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
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
平,从调整感受器官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现在一般认为,知觉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自下而
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但是,在不同情况下,知觉
过程对这两种加工有不同的侧重:在良好的知觉条件 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加工,随着条件的恶化,自
模式的识别需要刺激与模板相匹配,而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 最大程度的重叠。
模板匹配理论
匹配状况 完全匹配或重叠 识别状况 成功识别
大小或方向上不完全吻合
完全不重叠
调整,使之正常化
被拒
2.模板说面临着两大困难:
(1)人有大脑中到底贮存有多少模板,这些模 板的检索方式与速度如何?(串行加工还是平行 加工?)
们的知觉活动。
二、知觉理论 (一)假设考验说(建构知觉观)
1)强调知识经验的作用 2)强调知觉过程的主动性、建构性 3) 知觉也会发生错误(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的影响)
The Muller-lyer illusion
Ames房间
错觉:不同高矮的孪生姐妹
The Ames room illusion
应用:
模板匹配理论
评价:

简单直观 不经济


不灵活
目前,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板说没有完 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它只是模式识别过 程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二)原型匹配理论
1. 基本思想:
它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 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
模式识别就是在记忆中寻找原型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