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的大国角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互联网的大国角力

一场由技术革新和商业资本驱动的卫星互联网发展浪潮席卷全球。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面临基础相对薄弱、业务统筹不够和产业生态有待优化等挑战,在卫星互联网这场“暗战”中还需要迎头赶上。

卫星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吸引了各方力量的加入,同时也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由于卫星互联网地位的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加快了卫星互联网的布局。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先进无线通信研究计划”中提出促进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

系统的无缝融合,推动新一代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和军民共用通信系统构建。2016年年底,美国白宫宣布投资5000万美元的创新基金用于推动小卫星的发展。英国于2017年1月发布了卫星和空间科学领域的空间频谱战略,并将对卫星宽带使用和普遍服务的进展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英国还计划放宽非同步轨道卫星的频谱使用,考虑引入新业务,提高卫星通信频谱利用率。澳大利亚则于2016年12月发布“超高速宽带基础设施”立法草案,内容涵盖了为国家卫星宽带网络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缅甸和智利等,也相继启动向边远地区、农村、岛屿提供卫星互联网覆盖的计划。

伴随着卫星互联网成为新的热点,该技术本身也在不断革新。自2014年以来,全球范围内至少提出了6个大型中低轨卫星星座项目。

卫星互联网的兴起,商业力量功不可没,多方都在拼抢这一互联网的新入口。

为了抢占未来发展先机,频率轨道资源成为关注焦点。面对有限的频率轨道资源和动辄上千颗的卫星星座部署,拥有频率和轨道资源成为发展的关键。

迎头赶上打造成熟产业生态

客观来看,我国卫星产业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在构建互联网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迎头赶上。

目前,我国卫星产业在卫星发射、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其一,我国卫星总数已居世界前列。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卫星总数超过了190颗,占地球卫星总数的13%,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其二,我国企业纷纷在宽带通信卫星领域进行布局。2015年9月,航天科工集团联合航天企业、通信设备企业等提出“福星计划”,构建天基互联网;2016年7月,航天科技集团启动建设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预计投资100亿元;近期,中国卫通成功发射Ka频段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并将逐步投入使用。

与国外相比,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卫星互联网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我国卫星通信网络建设以国土及周

边区域保障为主,尚无法实现全球网络覆盖;另一方面卫星平台制造、射频和终端等技术相对落后,快速实现技术突破存在难度。第二,卫星互联网业务开展需要统筹推进。由于卫星互联网覆盖“空天地海”,因此在我国开展业务需要涉及频轨申请、卫星发射、经营许可、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亟须统筹协调。与此同时,我国频率轨位资源申请尚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生态尚待优化。总体来看,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生态还处于相对独立状态,面向开放市场的推广方式和运营模式尚不成熟,融合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大举措加快卫星互联网前行

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已经迎来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已明确提出要“加快空间互联网部署,实现空间与地面设施互联互通”,并设立重大工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面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可综合采取以下四大措施加以推动。

第一,强化卫星通信统筹规划。具体来看,就是明确卫星通信发展路线,规划空间与地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网络协同和互补发展;加强频率资源超前规划,健全频率资源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加强卫星轨位资源协调,支持企业利用多种方式获取全球轨位资源。

第二,完善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机制。加强卫星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卫星研制、终端设备和信息服务领域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引导卫星研制、卫星运营、地面系统建设和终端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协同发展。

第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空间领域,鼓励各方可采用PPP

等方式参与到卫星互联网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信息服务等领域中,优先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试点,同时加强卫星与通信、互联网等融合领域人才培养。

第四,开展卫星互联网管理策略研究。在加快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同时,要同步关注其引发的新问题,超前考虑卫星网络资源、业务和设备等配套政策,制定管理策略,完善技术监管手段,切实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