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对消毒剂的影响
低温消毒液防冻剂使用要点
![低温消毒液防冻剂使用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1f2e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9.png)
低温消毒液防冻剂使用要点
低温消毒是新冠疫情出现以来的一个新难题,市售大部分消毒剂以水作为溶剂,在冬季和冷链冷库等低温条件下易凝固。
一、解决防冻问题
可以通过向传统消毒剂中添加防冻剂来降低其冰点。
有研究实验表明氯化钙、氯化钠、乙醇、乙二醇可不同程度用于次氯酸钠、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季筱盐、酚类、醛类、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的防冻。
这些实验多以-18。
C左右抗冻研究为主,其它低温抗冻效果的研究较少。
二、消毒效果
绝大多数传统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都会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下降,低温可能会导致传统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
研究表明,・18。
C的低温对次氯酸钠、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苯扎漠镀、过氧化氢等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影响并不明显,以上消毒剂加入防冻剂(氯化钠、乙醇)后,在该实验温度下,次氯酸钠的消毒效果较常温有下降。
乙醇除了能有效降低冰点、对消毒效果没负面影响外,甚至对过氧乙酸及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有一定协同作用。
三、防冻剂使用注意事项
1床经进一步验证,不可随意将试验研究结果应用于低温现场消毒。
2)未经验证不可随意扩大低温温度使用范围
3)不可随意将防冻剂应用于未经验证的消毒剂
4)未经验证的防冻剂浓度不可随意使用。
5)防冻剂使用需注意安全
a、氯化钠等盐的大量存在会加重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及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对金属的腐蚀性;
b、低百分比的乙醇仍可能被点燃,大范围使用存在风险。
消毒剂 技术指标参数
![消毒剂 技术指标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384416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4.png)
消毒剂技术指标参数消毒剂是一种用于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水处理和日常生活中。
消毒剂的技术指标参数是评价其杀菌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关于消毒剂技术指标参数的详细介绍。
一、杀菌效果指标1. 杀菌谱:消毒剂应具有广谱的杀菌效果,能够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
常见的杀菌谱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
2. 杀菌速度:消毒剂的杀菌速度应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杀菌效果,一般在5分钟内能够使细菌杀灭率超过99%。
3. 最低杀菌浓度:消毒剂的最低杀菌浓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杀灭特定细菌的最低有效浓度,通常以最低杀菌浓度(MIC)来表示。
4. 抗菌残留时间:消毒剂在表面残留的抗菌时间,长期抗菌效果是评价消毒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安全性指标1. 毒性:消毒剂的毒性是指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通常通过LD50(半数致死量)来表示。
消毒剂毒性应低于安全标准,对人体和环境无明显危害。
2. 刺激性: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程度,包括刺激性、腐蚀性等。
3. 还原残留:消毒剂残留在环境或器具表面,是否容易还原为无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参数1. 生物降解性:消毒剂在环境中的降解速度和方式,生物降解性好的消毒剂在使用后能够迅速分解为无害物质。
2. 环境影响:消毒剂的生产和使用是否对环境有明显的影响,包括废弃物处理、排放物排放等。
四、其它参数1. pH值:消毒剂的pH值是指其酸碱度,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适宜的pH值以确保杀菌效果和安全性。
2. 安定性:消毒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温度、光照、氧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制定消毒剂技术指标参数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消毒剂在杀菌效果和安全性方面都能够得到满足。
消毒剂的技术指标参数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杀菌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第六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六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cff2bb50029bd64783e2c41.png)
一、名词解释灭菌:指采用某种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措施,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只利用某种较温和的方法以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不能引起疾病的方法;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
防腐:指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但又未完全致死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其他物质霉变,这是一种抑菌作用。
共生关系:两种微生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体,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在生理上有一定的分工。
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寄生关系: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
拮抗关系: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关系。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在一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纯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得到的培养物。
微生物纯种分离:将多种混杂微生物经某种技术或方法分离成纯种的过程。
混菌培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加以调节控制,不会互相干扰,生长不受抑制,生长在一起的培养方法。
二元培养: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的微生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
同步培养:使培养物中所有的微生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在一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恒浊连续培养: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方法。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cc045d328ea81c758f5784e.png)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方法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低温消毒规范标准最新
![低温消毒规范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f41782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b.png)
低温消毒规范标准最新低温消毒是一种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消毒方法,主要用于对热敏感材料或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高温消毒可能带来的损害。
以下是低温消毒规范标准的一些最新要点:1. 适用范围:低温消毒适用于对电子设备、精密仪器、某些医疗设备以及对热敏感的生物制品进行消毒。
2. 消毒剂选择:应选择对材料无害、消毒效果显著且易于去除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乙醇、碘伏等。
3. 消毒剂浓度:根据消毒剂的种类和消毒对象的不同,应调整消毒剂的浓度。
通常,消毒剂的浓度应符合制造商的推荐或相关卫生标准。
4.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应根据消毒剂的类型、浓度以及消毒对象的特性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消毒时间应不少于制造商推荐的时间。
5. 消毒方法:低温消毒可以采用浸泡、喷雾、擦拭等多种方式。
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消毒对象的具体条件和消毒剂的特性来决定。
6. 环境条件:进行低温消毒时,应确保环境温度控制在推荐的范围内,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影响消毒效果。
7. 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在进行低温消毒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消毒剂对皮肤和呼吸道的刺激。
8. 消毒效果验证:完成消毒后,应通过适当的方法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如使用微生物检测或生物指示剂。
9. 记录和追踪:应详细记录消毒过程的所有参数,包括消毒剂的种类、浓度、消毒时间、环境温度等,以便于追踪和质量控制。
10. 废弃物处理:使用后的消毒剂和相关废弃物应按照环保和卫生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1. 培训与教育:所有参与低温消毒工作的人员都应接受适当的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消毒流程、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12. 持续改进:应定期对低温消毒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行业标准的变化。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低温消毒过程既安全又有效,同时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健康。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9906d0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3.png)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在消毒与灭菌的过程中,大家确定会有疑问?如何才能更好的消毒或灭菌呢?其实消毒与灭菌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把握有关规律,实行措施避开干扰因素的作用,才能有助于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项。
一、处理剂量消毒处理剂量包括强度和时间。
强度泛指作用因子的量,在热力消毒中是指温度,在紫外消毒中指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在化学消毒中是指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时间是指所使用的处理方法对被处理物品作用的时间。
一般强度越高微生物越易杀灭,但醇类则例外,70%~75%乙醇或50%~80%异丙醇的效果最好,提高浓度杀菌力反而低。
时间越长微生物被杀灭的机率也越大。
消毒处理的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
在实际消毒工作中,必需明确并充分保证所需的强度与时间,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如苯扎溴铵、氯己定对革兰阳性菌的杀灭作用要大于阴性细菌,对芽胞只有抑制作用。
70%的乙醇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
老龄菌比幼龄菌反抗力强。
因此必需依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程度越高,消毒就越困难,由于微生物的数量多,彼此重叠加强了机械爱护作用;微生物的数量多,反抗力强的个体也随之增多。
因此,消毒污染严峻的物品,需提高能量(或药物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方能达到消毒合格要求。
三、温度热力消毒完全依靠高温的作用杀灭微生物,温度对其影响不言而喻。
其他消毒方法也受温度的影响,无论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一般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如含氯消毒剂温度每提高10℃,杀芽胞时间可减半。
5%的甲醛溶液,20℃杀灭炭疽杆菌芽胞需要32h,但37℃仅需要 1.5h。
不同的消毒剂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如过氧乙酸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3%的过氧乙酸在-30℃的条件下作用1h仍可达到灭菌,乙醇稀释过氧乙酸可防冻,适于0℃以下消毒。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臭氧水消毒,低温有利于臭氧溶于水,从而增加其杀菌效果。
1温度对消毒剂的影响
![1温度对消毒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84c08bac77da26925c5b094.png)
1.温度对消毒剂的影响多数消毒剂的最佳消毒效果都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多数消毒剂在低温下消毒效果较差,当气温低于16℃时,一般消毒剂对大部分病原体失去作用。
但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伤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提高温度可使常温下某些杀毒效果不大的消毒剂增强杀毒效力。
温度的变化对消毒剂的影响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温度提高10℃,其杀菌力可提高一倍以上。
同时应该注意,温度可改变消毒剂本身的溶解度,对消毒剂的稳定性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升温不可超过消毒剂本身能承受的极限,以免造成消毒剂有效成分的蒸发或分解,影响消毒效果。
如碘制剂和氯制剂由于本身具有较强挥发性,提高温度会加速挥发,反而导致杀菌力下降。
2.湿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湿度对消毒剂有着显著影响,不同消毒剂有其适应的相对湿度范围。
因为只有液体才能进入微生物体内,起到应有的消毒效果,固体和气体均不能进入,所以一般固体消毒剂必须溶于水,气体消毒剂必须溶于细菌周围的液层中,才有杀菌作用。
如在常用的甲醛蒸气消毒时,当提高室内的相对湿度,可以明显增强其杀菌效果。
但是湿度太大反而会影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例如,用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好。
对于纳米级干燥消毒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吸附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氨气、水分等达到减少病原体和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受湿度影响也较明显。
3.环境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环境pH值的改变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一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二是对消毒剂性质的影响作用。
例如,季胺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随着pH值升高而明显加强,苯甲酸则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减弱,戊二醛在酸性环。
消毒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消毒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8155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d.png)
消毒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试题一:1. 消毒的定义是什么?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消毒方法。
3. 消毒的原则是什么?4. 消毒物品的选择有哪些注意事项?5. 消毒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措施?6. 请简述医疗机构消毒操作的流程。
7. 温度对消毒效果有何影响?8. 请解释一下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考试试题二:1. 消毒剂分类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使用过期的消毒剂会有什么危害?3. 请列举一些医疗器械消毒的注意事项。
4.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高级消毒?5. 如何正确选择消毒剂?6. 请列举一些消毒不彻底的原因。
7. 请说明消毒剂的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8. 请简述消毒操作中的个人防护要求。
考试试题三:1. 环境消毒的目的是什么?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环境消毒方法。
3. 食品加工环节中应该如何进行消毒操作?4. 哪些地方是环境消毒的重点部位?5. 如何评价环境消毒的效果?6. 请说明应急情况下的消毒处理方法。
7. 家庭环境消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8.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的消毒设备?考试试题四:1. 请列举一些消毒操作中常见的错误行为。
2. 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会导致哪些问题?3. 消毒操作中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4. 哪些人员需要接受消毒培训?5. 如何正确清洁和消毒工作服?6. 请简述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7. 消毒操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8. 解释一下联合消毒的概念及作用。
考试试题五:1. 空气消毒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 病房环境消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 如何正确进行手部消毒操作?4. 护理用品消毒的步骤是什么?5. 消毒餐具的洗涤方式有哪些?6. 请列举一些消毒操作的监测方法。
7. 消毒剂残留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避免?8. 请简述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考试试题六:1. 可见光线对部分病原体有杀菌作用吗?为什么?2. 健康教育在消毒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3. 消毒工作中的误区有哪些?如何避免?4. 消毒操作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5. 如何正确存放已消毒物品?6. 请列举一些消毒操作中常见的卫生纠错行为。
医疗消毒灭菌的原则
![医疗消毒灭菌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b4f41e3a8956bec0875e35d.png)
医疗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概念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即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适用于医院地面、墙壁、医疗用品、家具等表面的处理和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
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人人体内部,包括进人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人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3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黏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黏膜密切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组织内,如内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人人体组织,不接触黏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
温度对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温度对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1135409b52acfc789ebc9db.png)
液 体 , 的溶 质浓 度 大 约 为 10 0mg L。 由 于 f 使 用 的 消 毒 它 0 / 临床 液 产 品 其 有 效 氯 含 量 > 5 , 此 临 床 上 为 保 证 消 毒 效 果 , 接 因 对 触 病 人 物 品 的消 毒 采 用 1 的 8 4消 毒 液 ( 效 氯 含 量 为 10 0 有 0 mg L , 使 用 时 效 统 一 规 定 为 2 _ 。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发 现 , / )将 4h】 ]
护 理 研 究 2 0 年 5月 第 2 09 3卷 第 5 中 旬 版 ( 期 总第 2 6期 ) 8
温度对 1 8 4消 毒 液 有 效 氯 含 量 的 影 响
I f e c o t m p a u e On e f c i e nl n e u f e er t r fe tv c l ie c n e tO h orn o t n f1% 8 sif c an O 4 di n e t tS —
门菌 属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绿 假 单 胞 菌 、 肠 埃 希 菌 较 少 见 。 而 铜 大
1 的8 4消 毒 液 由于 浓 度 高 、 定 性 差 , 别 是 温 度 的 变 化 使 其 稳 特
经 常 达 不 到 消 毒 指 示 浓 度 , 而 影 响 消 毒 效 果 。 就 此 现 象 进 行 从
按 文献 标 定 口 。 ]
1 13 仪 器 .. 12 方 法 .
恒温恒湿箱 、 温计 、 析天平 、 杯 、 量瓶 等 。 水 分 量 碘 将8 4消 毒 液 按 1:5 O的 浓 度 配 制 数 份 , 闭 加 盖 密
红 色 塑料 桶 保 存 ; 温 分 别 控 制 在 ≤ 1 室 8℃ 、8℃- 2 1 - 8℃ 、9℃ ~ 2
水产养殖-消毒剂篇
![水产养殖-消毒剂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8b32bc9b6648d7c0c74636.png)
水产养殖-消毒剂篇消毒剂是水产动物养殖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用于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在水产养殖中,为了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通常需要对养殖水体、动物苗种、饲料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各种有害微生物,为水产养殖动物营造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醛类醛类消毒剂在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有甲醛、戊二醛和复方戊二醛。
戊二醛包括浓戊二醛(戊二醛含量20%),稀戊二醛(戊二醛含量5%,10%)。
1.戊二醛主要成分:戊二醛含量5%,10%,20%药理作用:戊二醛的杀菌灭毒机理是通过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使之烷基化,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蛋白变性,酶和核酸的功能发生改变而死亡,当PH为7.5-8.5时,杀菌作用最强,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适应症:用于水体消毒,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产品特性:戊二醛等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结合,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对细菌、芽孢、病毒、寄生虫、藻类、真菌均有杀灭作用,具有广谱、高效、速效、低毒等特点。
副作用:对水产动物刺激性和环境影响都较大,现多用于对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用法与用量:用水稀释300~500倍,全地均匀泼洒。
治疗每1立方米水体40mg (以戊二醛计),即每亩/米水体使用浓戊二醛约130ml,稀戊二醛依此类推,每2~3天1次连用2~3次;预防15天一次(剂量同治疗量)。
注意事项:1、勿用金属容器盛装;2、避免接触皮肤和粘膜;3、水质较清的瘦水塘慎用;4、勿与强碱类物质混用;5、使用后注意池塘增氧。
二、卤素类常见的卤素类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含溴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一直以来含氯消毒剂都占据着水产养殖消毒剂的重要位置,从漂白粉到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都是以“氯”来打天下,包括无机类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有机类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属于高效消毒剂。
热水消毒参数
![热水消毒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b01e6b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c.png)
热水消毒参数
热水消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热水消毒参数:
1. 温度:热水消毒的温度一般要达到70摄氏度以上,因为在这个温度下大部分微生物都会被杀灭。
一些更为耐热的病原体可能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有效消毒。
2. 时间:消毒的时间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和大小。
一般来说,热水消毒的时间应该在15分钟以上,以确保充分杀灭细菌和病毒。
对于特殊情况,如消毒需要彻底、需要高效灭菌的器械设备,可以延长消毒时间。
3. 消毒物品的准备:在进行热水消毒之前,应该将消毒物品彻底清洗干净,去除污垢和杂质。
消毒物品应该完全浸泡在热水中,确保整个物体都能被高温热水所覆盖。
4. 安全措施:在进行热水消毒时,要注意安全。
接触高温的热水可能会造成烫伤,所以应该戴上防热手套或使用工具进行操作。
同时,对于一些灼伤物品,如塑料、橡胶等,要注意避免热水温度过高造成变形或损坏。
需要注意的是,热水消毒虽然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但并不能杀灭所有的病原体,如孢子和病毒囊壳等。
对于特殊需求,如临床医疗领域,还需要根据具体要求使用更为强效的消毒方法。
最后,热水消毒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烫伤和其他意外,同时保持清洁和卫生,才能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01e7f3cbcd126fff7050baa.png)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3)已经紫外灭活微生物的光复活问题 在存在可见光的条件下,已被紫外线灭活的微生物会 有一部分又复活,称为光复活现象。因此在实际的紫外线消 毒剂量中应设有考虑光复活的余量,并使消毒后的回用水减 少与光线的接触,当然,对于外排的污水消毒,此条件无法 实现。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小结
在城市污水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中,一般采用紫外线消 毒和加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目前已经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消 毒工艺的首选技术。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谢谢!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 • • •
3、加氯消毒的副产物: (1)氯胺 当水中含有氨氮时,投氯后会生成各种氯胺。 氯胺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二氯胺的消毒作用比 一氯胺强,三氯胺消毒作用极差 ,这些无机副产物对人体健 康都不会产生危害。 • (2)三氯甲烷和卤乙酸 • 为有机副产物,三氯甲烷和卤乙酸,因其强致癌性已 成为控制的主要目标。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2)紫外线消毒设备 紫外线消毒设备分为管式消毒设备和明渠式消毒 设备两大类。其中管式消毒设备多用于给水消毒,明渠 式消毒设备多用于污水消毒。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管式紫外线消毒设备
管式消毒设备多用于给水消毒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明渠式紫外线消毒设备 明渠式消毒设备多用于污水消毒。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简述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简述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fd7433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6.png)
简述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版本1】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包括如下六种:(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各种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
例如表面活性剂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灭菌效果比对革兰氏阴性菌好,龙胆紫对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特别强。
同一种消毒剂的浓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样。
大多数消毒剂在高浓度时起杀菌作用,低浓度时则只有抑菌作用。
在一定浓度下,消毒剂对某种细菌的作用时间越长,其效果也越强。
若温度升高,则化学物质的活化分子增多,分子运动速度增加使化学反应加速,消毒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缩短。
(2)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因为微生物彼此重叠,加强了机械保护作用。
所以在处理污染严重的物品时,必须加大消毒剂浓度,或延长消毒作用的时间。
(3)微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状态:不同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同,细菌芽胞的抵抗力最强,幼龄菌比老龄菌敏感。
(4)环境因素:当细菌和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混在一起时,某些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可受到明显影响。
因此在消毒皮肤及器械前应先清洁再消毒。
(5)温度、湿度、酸碱度:消毒速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湿度对许多气体消毒剂有影响。
酸碱度的变化可影响剂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例如,季胺盐类化合物的戊二醛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杀灭微生物效果较好;酚类和次氯酸盐药剂则在酸性条件下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较强。
(6)化学拮抗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季胺盐类和洗比泰的消毒作用,因此不能将新洁尔灭等消毒剂与肥皂、阴离子洗涤剂合用。
次氯酸盐和过氧乙酸会被硫代硫酸钠中和,金属离子的存在对消毒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可降低或增加消毒作用。
【版本2】选用消毒剂时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及作用时间等一般消毒剂应是溶于水的,这样才能进入菌体而产生杀灭细菌的作用。
消毒剂的杀菌需一定的浓度,除酒精外,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浓度过低时,甚至能刺激微生物的生长。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附答案)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95931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0.png)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试题姓名:(职务/职称:得分:一、填空题 (2分/空)共计30分1.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I 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安全柜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试验对象不受污染。
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
5.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二、选择题(单项)每题4分,共计20分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2、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A、1人 B 、2人、3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副除3、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 ) 年。
A、3年B 、4年 C 、5年 D 、6年4、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 )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A、1名 B 、2名 C 、3 名D、4名5、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 ) 年。
A 、10B 、20C 、30D 、40答案:1、AB 2、B 3、C 4、B 5、B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何为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何为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1)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2)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3)pH 值;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副除(4)有机物;(5)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6)微生物的数量。
消毒清洁剂的注意事项
![消毒清洁剂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d006f4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5.png)
消毒清洁剂的注意事项
(1)适用性:选择时,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考虑对消毒物品的损坏、其次是经济、使用方便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2)消毒剂对物品、对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和毒性。
因此,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擦拭,可减少对物品的腐蚀性。
使用时应注意,并做好个人防护。
(3)消毒剂的浓度均以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一定要按照有效浓度配置,如过氧乙酸原液浓度10%~20%,而不是100%。
碘伏原液浓度0.5%,次氯酸钠原液浓度5%。
稀释使用时应该注意以保证消毒效果。
(4)消毒剂的杀菌有效成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因此,不宜大量存放。
要注意标签上的有效期。
(5)消毒剂使用液也能污染不同的微生物,随着存放时间延长,污染程度加重。
因此配置和存放消毒剂的容器也应清洗干净或消毒。
(6)环境温度对消毒剂杀菌效果有明显的影响,环境温度低消毒效果差。
环境温度对消毒剂使用的影响,环境温度较低时,消毒液冻结,影响消毒剂使用。
(7)多数消毒剂在常温下于阴凉处避光保存,但应存放于儿童不易触及到的地方。
也不能存放于冰箱中,以免腐蚀冰箱。
部分消毒剂易燃易爆,保存时应远离火源,如醇类、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
(8)合理选用消毒剂,避免大量使用污染环境的消毒剂,如酚类、含氯消毒剂等。
(9)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
例如,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时。
水温对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的影响研究
![水温对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4a753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1.png)
水温对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的影响研究吕鑫【摘要】目的:分析水温对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的影响.方法:用10~50℃的蒸馏水做溶剂,每隔10℃为1组,采用塑料容器盛放,充分溶解5 min后,采用消毒液有效氯含量试纸对有效氯含量进行测试.结果:浓度为1:1000的配比下,水温≤20℃有效氯浓度能达到消毒的要求,随着温度的增加,有效氯浓度逐渐下降,当温度>30℃时,有效氯浓度<0.05%,低于消毒要求;当含氯消毒液剂量为1.5:1000和2:1000后,分别在30℃和50℃的水温下,有效氯浓度能达到消毒的要求.结论:配制含氯消毒液的水温过高可使有效氯含量降低,影响消毒效果;经常测定消毒液有效氯含量,是保持消毒液有效浓度的重要措施之一.【期刊名称】《天津护理》【年(卷),期】2012(020)005【总页数】2页(P330-331)【关键词】水温;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作者】吕鑫【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在医院广泛使用含氯消毒液的同时,监测有效氯的含量是评价其消毒灭菌方法可靠的手段,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含氯消毒液可因使用不当引起有效氯含量的降低,而影响消毒效果。
本研究对不同水温下配置的含氯消毒溶液有效氯含量进行测试,分析水温及容器材质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2000mL带盖塑料容器5个;含氯消毒片采用硕康消毒片,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含量(500±50)mg;消毒片有效氯含量试纸(以下简称试纸);水温计1支;搅拌棒1根。
1.2 方法1.2.1 分组方法按水温不同分为10℃、20℃、30℃、40℃、50℃组。
84灭菌温度
![84灭菌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fc6b5c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6.png)
84灭菌温度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84 消毒液的简介
2.84 消毒液的灭菌温度
3.84 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4.84 消毒液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84 消毒液的简介
84 消毒液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在我国,它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消毒工作。
由于其消毒效果显著,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因此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二、84 消毒液的灭菌温度
84消毒液的灭菌温度为500mg/L,浸泡时间为30分钟。
在此条件下,84消毒液可以杀灭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达到消毒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灭菌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消毒液中
的有效成分分解,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三、84 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1.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清洗干净,去除污垢和有机物,以提高消毒效果。
2.将 84 消毒液按照 1:99 的比例稀释,即 1 份消毒液加入 99 份水。
3.将待消毒物品浸泡在稀释后的 84 消毒液中,浸泡时间为 30 分钟。
4.消毒完成后,将物品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即可。
四、84 消毒液的注意事项
1.84 消毒液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好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
2.84 消毒液不能与酸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可能导致失效。
3.84 消毒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适用于金属制品的消毒。
4.84 消毒液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总之,84 消毒液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消毒剂,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消毒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度对消毒剂的影响
多数消毒剂的最佳消毒效果都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多数消毒剂在低温下消毒效果较差,当气温低于16℃时,一般消毒剂对大部分病原体失去作用。
但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伤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提高温度可使常温下某些杀毒效果不大的消毒剂增强杀毒效力。
温度的变化对消毒剂的影响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温度提高10℃,其杀菌力可提高一倍以上。
同时应该注意,温度可改变消毒剂本身的溶解度,对消毒剂的稳定性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升温不可超过消毒剂本身能承受的极限,以免造成消毒剂有效成分的蒸发或分解,影响消毒效果。
如碘制剂和氯制剂由于本身具有较强挥发性,提高温度会加速挥发,反而导致杀菌力下降。
2.湿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湿度对消毒剂有着显著影响,不同消毒剂有其适应的相对湿度范围。
因为只有液体才能进入微生物体内,起到应有的消毒效果,固体和气体均不能进入,所以一般固体消毒剂必须溶于水,气体消毒剂必须溶于细菌周围的液层中,才有杀菌作用。
如在常用的甲醛蒸气消毒时,当提高室内的相对湿度,可以明显增强其杀菌效果。
但是湿度太大反而会影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例如,用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好。
对于纳米级干燥消毒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吸附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氨气、水分等达到减少病原体和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受湿度影响也较明显。
3.环境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环境pH值的改变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一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二是对消毒剂性质的影响作用。
例如,季胺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随着pH值升高而明显加强,苯甲酸则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减弱,戊二醛在酸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