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
[大学宏观经济学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
![[大学宏观经济学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d811d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f.png)
[大学宏观经济学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学宏观经济学论文篇1浅论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新古典经济学家发现了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薄弱,标志是一篇名为“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论文。
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创造的新版宏观经济模型成了这个领域的标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
但不同的是,它更强调所有的决策都是和最优化行为相一致的。
为了将失业和经济波动纳入分析之中,新古典经济学家首先是求助于不完全信息,而后是技术变革。
新的理论至少在一方面有了进展:价格和工资决策有了清晰的微观基础。
但是其中的行为假设过于原始粗糙,以至于至少有六种经济现象不能得到解释。
在一些情形中和新古典假设的矛盾导致了对这些现象的否认。
在其他的情形中,新古典的解释只不过是同义反复。
六种现象如下:(1)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新古典模型中,只要失业者接受只比市场出清水平低一点点的工资,他马上就可以找到工作。
所以非自愿失业不可能存在。
(2)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作用:在新古典理论中,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完全没有作用。
一旦货币供给被完全预期到,价格和工资就会相应地变化。
真实工资和相对价格是保持稳定的;实际经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3)高失业下通货紧缩并未加剧:由新古典模型可推导出自然失业率的菲利浦斯曲线。
如果失业率低于这一自然率,通货膨胀就会加速;反之通货膨胀会持续减速。
(4)普遍的退休储蓄不足:在新古典模型中,个人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数量已最大化其跨期效用函数。
这样的话私人的储蓄额应该是最优的。
但是人们却常常对他们的储蓄感到失望。
而且,如果没有社会保险计划的话,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会过少的储蓄。
“强迫储蓄计划”非常流行。
(5)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
(6)自暴自弃的低下阶层的长期存在。
我将从我的一个最早的尝试开始,这个尝试导致了对非对称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的发现。
一、非对称信息信息问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所有的市场中。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f1186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6.png)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外文期刊顶级论文
![经济学外文期刊顶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4621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7.png)
经济学外文期刊顶级论文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using a panel data set of 120 countries from 1990 to 2020.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with initial levels of income inequality having a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while further increases in income inequa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These results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view that income inequality is always harmful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suggest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more complex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driving these findings and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ers. Overall,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individual countries when designing policies to promote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 are several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itial high levels of income inequality may lead to social unrest,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decreased social cohesion, all of which can be detrimental to economic growth. High inequality can also lead to under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s those at the bottom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may not have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thus reducing overall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the economy.On the other hand, as income inequality increases further, it may create incentives for individuals to work harder and invest more in human capital, as they strive to move up the economic ladder.Moreover, higher inequality can lead to greater savings and investment by the wealthy,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dditionally, in some cases, income inequality can reflect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and skill level, and reward such differences may incentivize individuals to acquire higher skills and contribute more to economic output.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Addressing high levels of initial income inequality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economic growth. Policies that aim to reduce inequality through progressive taxation, social safety nets, and investments in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can help to create a more equal distribution of opportunities and outcomes, ultimately fostering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However, as income inequality increases further, the relationship with economic growth becomes more complex, and policymakers need to consider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each country. In some cases, measures to reduce inequality at extremely high levels may inadvertently stifle incentives for hard work,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Finding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reducing inequality and maintaining incentives for economic dynamism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uniqu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each country.In conclusion,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to move beyond a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relationship is essential for formulating effective policies thatpromote both equi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经济学涨价效应论文
![经济学涨价效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23bf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3.png)
经济学涨价效应论文在经济学中,涨价效应是指当产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减少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市场经济中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消费者常常会根据产品的价格来做出购买决策。
涨价效应对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首先,涨价效应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当产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的金钱才能购买同样数量的产品。
这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弱,从而降低了他们对该产品的需求量。
这种需求减少会对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生产。
其次,涨价效应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生产决策。
当产品价格上涨时,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售价,从而带来更高的利润。
然而,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减少,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产量或者寻求替代品,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种调整会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市场竞争产生影响。
最后,涨价效应也会对通货膨胀和经济稳定产生影响。
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到货币的购买力和市场价格水平。
因此,经济政策制定者需要密切关注涨价效应,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和市场调控措施,以确保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涨价效应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对消费者行为、企业决策和经济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理解涨价效应的机制和影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预测市场的变化,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涨价效应还会对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结构产生长期影响。
当产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改变其购买习惯,选择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或者减少购买量。
这种行为会对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一些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退出市场,从而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
此外,涨价效应还可能引发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博弈。
当产品价格上涨时,企业可能会试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或者进行市场营销来维持销量,而消费者则可能通过降低购买量或者转向其他产品来维持自身的福利水平。
这种博弈会对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产生复杂影响,需要通过经济学分析来理解和解释。
经济论文范文3000字
![经济论文范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74d2774284ac850ac02425a.png)
经济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经济学论文3000字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评析电子商务152 倪舒颖 2021014622摘要:作为一个大学生,同时在市场中也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消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了极大的比例,并且,能否合理的消费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所以对于《消费者行为》这一章节,我们将要来通论隐藏在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的动机,与此同时,研究如何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研究从而使得消费者效用实现最大化,进而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
并且进一步分析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学以致用,所以,最关键的是,还要来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来使合理理性的消费,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规避风险。
关键词:效用,序数效用论,风险,为了分析消费者在许许多多的不同的消费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的方式,经济学家提出了“效用”这个概念。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的时候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由于这句概念中的主语其实是有两个,消费者和某种商品,所以从中不难看出,其实效用不仅仅是取决于所消费的商品,同样取决于消费者。
因此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或者效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商品和服务是否具有满足消费的欲望的能力,也就是说,那个商品是否是消费者心仪的满意的,还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该商品或服务的欲望,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内心是否想要,以及消费者对其满足程度的自我感受。
所以,从中可以知道,效用很大程度上和消费者有关系,因为消费的心态的欲望都是主观的,都是取决于消费者的,而商品在选定以后,它的质量和形态大多是不发生变化的,所以影响效用的因素大部分在消费者身上。
例如:同样的一个冰淇淋,今天消费者吃的很高兴很满意,而第二天就不喜欢了,不再购买了。
难道一天的时间,冰淇淋的口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吗,不是的,很有可能是消费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了别的更好的选择,或者是因为身体原因,再或者是天气原因,等等等等,影响消费者的因素有很多。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经济学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f097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4.png)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经济学导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的学科。
它涉及到个体、企业和政府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利益。
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的消费和生产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经济学对于政府的决策制定、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个人的生活选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包括供给和需求、边际效用和成本、市场结构和竞争力等内容。
其次,我们将探讨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包括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环境政策以及劳动市场政策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分析经济学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包括消费决策、职业选择、金融投资以及家庭规划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将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深入地了解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中各种经济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能够对经济学有一个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经济挑战。
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更是对实际经济现象的分析和研究。
经济学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政策和经营战略。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市场供求关系的研究,预测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依据;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为政府提供就业政策的制定建议。
总之,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实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经济学还对于实现社会发展和公平分配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经济学可以帮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经济学也关注着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问题,通过调节税收政策、社会福利制度等手段,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经济学论文怎么写基本结构
![经济学论文怎么写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ce744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0.png)
经济学论文怎么写基本结构经济学论文基本结构1.引言在引言部分,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论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引言部分需要引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对论文的主题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研究的关注。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为论文的研究设定合理的研究目标和问题。
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需要介绍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同时对研究方法的选择进行解释和理由。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论文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4.研究结果研究结果部分需要详细描述研究的结果和发现,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在这一部分,需要清晰地呈现研究的结果,并对结果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5.结论结论部分需要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明确回答引言部分提出的研究问题,并指出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这一部分,需要强调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同时为读者提供对研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需要列出论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和资料,保证研究的可追溯性和学术的准确性。
以上即是经济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重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和论证严谨。
同时,也需要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和规范性。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提出清晰的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
研究问题的提出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需要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确保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对于定量分析的问题,可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或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此外,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是论文研究的关键。
在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误差和偏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经济学论文技术路线
![经济学论文技术路线](https://img.taocdn.com/s3/m/0b4c6fa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5.png)
经济学论文技术路线
经济学论文技术路线:
第一步:确定研究主题
首先要确定你感兴趣的经济学领域和研究主题。
可以选择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或其他领域。
第二步:收集文献
在开始实际研究之前,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彻底的文献综述。
收集相关研究论文、书籍、报告等资料,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现状。
第三步:确定研究方法
在确定研究方法时,要根据研究主题和问题选择适当的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等;定性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访谈等。
第四步:设计研究框架
设计研究框架是论文写作的基础。
要明确研究目的、问题、假设等,并确定研究的结构和逻辑。
第五步: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根据研究框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如果是定量研究,可以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果是定性研究,可以进行案例分析或访谈。
第六步:撰写论文
在撰写论文时,要按照学术规范和格式进行写作。
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等部分。
第七步:修改与修订
在完成初稿后,要进行反复修改和修订。
检查论文的逻辑性、连贯性、用词准确性等,确保论文质量。
第八步:提交与发表
最后一步是准备论文的最终版本,并提交给期刊或会议。
在论文发表后,还要及时回应审稿人的意见和改进论文。
经济学论文要求多少字左右
![经济学论文要求多少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e32d99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8.png)
经济学论文要求多少字左右经济学论文要求多少字左右不要标题,且文中不能有标题相同的文字在经济学研究中,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成果,对于学术界和社会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篇优秀的经济学论文应该具备严谨的逻辑、全面的数据支撑以及清晰的表达。
同时,论文的篇幅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合适的字数既能全面展示作者的研究成果,又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
就字数而言,一篇经济学论文通常在5000-10000字左右比较合适。
过短的论文可能无法完整呈现研究内容,而过长的论文可能会让读者失去兴趣。
因此,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深度,控制好篇幅,避免篇幅空洞或冗长。
在撰写经济学论文时,作者还应该注意避免在文中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这样做可以避免造成读者的混淆和误解,也有利于提高论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同时,在论文中还应该避免出现空洞的文字,尽量做到内容充实且贴近主题,用足够的事实和数据支持观点和结论。
总的来说,一篇优秀的经济学论文不仅需要严谨的逻辑和数据支撑,合适的篇幅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恪守学术规范,注意篇幅控制,避免标题相同的文字,做到内容充实、精炼。
此外,经济学论文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经济学论文应该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在每个部分中,作者需要清晰地陈述问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理论框架、实证分析和结论,确保论文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这样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研究内容,也能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除了篇幅和结构,经济学论文的语言表达也至关重要。
作者应该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观点和论证,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同时还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使用,确保文章通顺流畅。
在使用专业术语时,也要注意解释清楚,以避免读者产生理解障碍。
最后,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需要勤于反复修改和润色。
不断地修改可以让论文更加完善,消除逻辑和表达上的漏洞,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十篇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d718d6192e45361166f5e0.png)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十篇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一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自然垄断”的概念从1848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研究和发展,从早期只能认识到行业的“自然”基础特性,逐渐发展到认识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也就是对规模经济这一概念的认识。
当代自然垄断的研究否定了规模经济是其充分条件的论断,对自然垄断概念的界定越来越严谨,也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却没有带来理想的高效率,包括电力、运输、电信等公共事业出现垄断的现象,同时伴随着结构臃肿,效率低下,这些现实引发了对自然垄断概念的又一轮讨论。
电信产业是自然垄断研究中争论较多的产业之一,由于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最早的语音通话到现在的全业务运营,自然垄断的边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电信产业是否为自然垄断的研究也从未中断。
西方发达国家的电信产业也经历了从发展壮大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阶段,怎样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其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
国外学者通过多种方法来验证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和范围经济特性,但是各种验证方法却因为数据和方法选择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
尤其对中国的电信产业来说,由于中国的国家环境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对电信产业的放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数据的选择方面具有更多的困难,所以中国电信产业自然垄断的实证研究较少。
而由自然垄断所引申出来的政策建议,国内外众多学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
产业所呈现出来的自然垄断特性与政府规制之间的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自然垄断产业由于垄断所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影响到了自然垄断学说的发展,政府如何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篇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43c4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e.png)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篇经济论文范文字篇一二十多年来,计量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以数学化和定量化作为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数学模型的应用仅仅是一种工具,不能作为研究经济学理论的本质。
但是正是这种工具,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现代经济学的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论证。
要实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这一目标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
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正是一个具体体现。
经济论文范文字篇二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产业结构变化带动要素投入扩大,进而拉动总量的扩张。
同时,由于市场体制改革导致要素效率特别是资本效率显著上升,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长久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制变化势必影响要素的效率,但对劳动和资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资本效率的提升是对劳动效率提升的9多倍。
这样,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中下收入人群相对收入减少,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投资,从而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固定投资过热。
过热的投资导致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过快、过猛发展,从而拉动日常消费品物价水平的上扬,人们则将更多的钱用于防止通货膨胀,减少了其他物品的消费,从而导致高的通货预期。
(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分配的公平。
针对劳动者因客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不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弱化由此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
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条件;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
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垄断。
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世界最出名的20篇经典经济学论文
![世界最出名的20篇经典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885bd758f5f61fb7366676.png)
《生产理论》(1928)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ALαK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
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
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1.01L0.75K0.25,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
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
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
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
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
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
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唯一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
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机制最显著的事实就是知识节约。
经济学类论文(5篇)
![经济学类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e6867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5.png)
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范文第1篇依据笔者多年的微积分课程教学体会,目前微积分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
课时少,内容多,老师受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约,往往忙于赶进度,不易照看到同学的感受。
课堂教学仍旧是老师讲、同学听的模式,同学没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同学与老师主客体倒置,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同学学学数学的爱好,肯定程度上挫伤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材偏向于纯数学的理论和计算,同学得到的是一大堆的数学定理、公式,缺乏直观的演示,导致同学对微积分这门课程产生畏难心情。
缺乏数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同学学习微积分的目的不明确,为学微积分而学微积分,很多同学学完微积分后不会详细应用,从而造成同学的学习爱好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微积分学习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
尤其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对高校毕业生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数学的教学工作必需跟上时展的步伐。
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的缘由。
2.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目前的微积分教材非常注意理论的严谨性。
微积分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长期以来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以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
从内容绽开的层次看,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例题'固定模式,过分强调了形式倾向严格化的东西,如极限的定义等,注意严密的规律推理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微积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应是直观化和形象化。
理论介绍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
课堂上同学的思维总是被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引导,往往重视理论学问而忽视了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
这使同学感到微积分课程特别抽象,特别难学,特别神奇。
2.2从教学方法方面看目前大多数微积分的教学,出于对理论性和学问体系的严谨性考虑,教学方法仍显得抽象而陈旧,讲课中往往过于注意学问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问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从直观(主要来自应用和美感)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0da4e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7.png)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经济学论文篇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经济学基础在当前经济管理类型专业中属于非常核心的课程,在其相关专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发挥关键重要作用,尤其现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对于经管类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必须加大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水平。
[1]同时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实践,但是其内容体系过于庞杂、知识偏重理论,但是日常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当前教学环境发展较为滞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经济学基础教学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实用性经管人才的培养。
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发展现状1.1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安排偏重理论,各院校致力于知识理论的研究,院校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研究以及论文的发表方面,忽略了对经济学基础中应用性教学的研究,而此类学科对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现在大多数教学只是单纯掌握了理论性知识,基本没有从事任何经济学实践活动,也没有开展过任何经济业务。
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经济学案例,课程内容空洞无趣、枯燥无味,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知识,甚至极大消磨了学生的耐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实践性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案例的使用水平偏低众所周知,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论性太强,单纯照本宣科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内涵,加之该学科对实践性还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增加教学案例分量既是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众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安排较少,案例内容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生活,案例分析不到位、不合理,使得最终案例教学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涉及方方面面。
其一,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人数限制,理想的授课人数大约为30人,但是各大院校实行扩招,学生规模持续壮大,然而与学生对应的教学资源并没有都得到很好的满足,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加大了授课压力,普通教学班人数扩大到60人左右,甚至部分学校由于人数过多组织合班授课,班级人数超过百人,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
经济学论文研究方法
![经济学论文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8011c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3.png)
经济学论文研究方法
经济学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多样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
1. 理论模型:经济学论文中经常使用理论模型来推导出具体的经济理论和结论。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明确经济行为的假设和关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
一般使用统计数据或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然后通过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和验证。
3. 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评述,研究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提供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4. 实验研究:在经济学中,实验研究可以用来验证某个经济理论的有效性,或者评估某项经济政策的效果。
研究者通过设计实验条件和参数,观察和分析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结果。
5. 访谈和调查研究:经济学研究中,通过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调查,可以了解和收集相关经济主体的意见、态度和行为,从而推断和研究其经济决策和行为的原因。
6.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国家或时间段的数据和情况,来
研究经济问题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7. 实证模拟:通过使用经济学模型和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模拟分析,模拟和预测特定政策、策略或变量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和结果。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经济学论文研究方法,具体选择研究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问题、数据可获得性、研究目标和研究资源等来确定。
经济学专业导学课论文
![经济学专业导学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8c9c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6.png)
经济学专业导学课论文导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财富的学科,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它涉及诸如资源分配、市场运行、政府政策等广泛的问题,对于理解社会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设置与就业方向经济学专业是广泛应用的学科,学生在专业内接受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
毕业后,学生可以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市场研究等工作。
学科特色与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分析能力。
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了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未来发展与前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
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选择在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在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管理和投资分析工作,在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和战略规划工作等。
此外,许多学生还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一名经济学家或教育者。
结语经济学专业是一个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的学科,学生在专业内接受了全面的培训,毕业后将会面临众多就业和发展机会。
我们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经济学领域,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学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和研究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例如,学生们可以参与经济的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在职场上立足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经济学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日益紧密联系,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
因此,学校会邀请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来校授课,还会组织学生前往国外交流学习,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d746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9.png)
经济学导论论文六篇经济学导论论文范文1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体系中曾经是一枝独秀,特殊是在高校教育中一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改革滞后,加上同学共性不断彰显,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同学厌学,老师厌教”的尴尬境地。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必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本文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首先,政治经济学属于规范分析,解答的是“应当怎样的问题”,所以课堂教学很简单落入“说教陷阱”,使同学产生抵触心情和逆反心理,而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同学之间的争论和老师的引导,有利于消退同学在价值推断方面对授课内容的质疑,这对于消退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具有乐观的促进作用。
其次,政治经济学是规律严谨的科学体系,课堂教学过程要求同学始终保持留意力集中,而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使同学的思维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
每位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老师都知道,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随着讨论视角的拓宽揭示的问题越来越深刻,而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前面的学问作为基础,这就需要同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留意力集中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的问题在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将新旧学问有机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同学保持留意力集中,而且有利于同学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再次,政治经济学理论性很强,相对比较抽象,实际教学只能以老师讲授为主。
因此,如何对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边际调整成为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而言,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是由于:首先,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多少问题、在哪一章节设计问题、实行什么样的模式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都由老师掌控,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适合于对传统老师讲授法进行边际调整。
其次,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老师通过细心设计问题,引导同学思索问题、分析问题,可以促使同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转变传统讲授方法中同学被边缘化的弊端。
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怎么写
![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c4395c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a.png)
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怎么写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通常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一般会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突出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在文献综述部分,研究者需要回顾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研究问题部分,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假设或研究假设。
在研究方法部分,研究者需要描述自己采取的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等内容。
在研究结果部分,研究者需要呈现和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最后,在结论部分,研究者需要总结研究的发现,讨论研究的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总的来说,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需要清晰地阐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以及对前沿研究的批判性思考。
此外,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还应包括相关理论框架的介绍和应用。
研究者需要清晰地说明所采用的理论模型或框架,以便读者能够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论文分析框架中,研究者还可以包括变量定义和假设的建立,以对研究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此外,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还应包括对研究结果的合理解释和对实证研究结果的验证。
研究者应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说明其对理论框架的支持或挑战。
同时,还应对实证研究中的可能偏误和不确定性进行讨论,以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此外,在结论部分,研究者还应对研究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为读者提供对研究价值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最后,在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中,研究者需要注意论述的逻辑性和标准化。
论文分析框架应该严谨而有条理,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研究的逻辑结构和技术路径。
在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部分,研究者需要对已有研究和自身研究的细节进行详尽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研究的基础和方法。
在研究结果和结论部分,研究者需要精炼地总结研究的发现和结论,并展望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得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际价值。
综上所述,经济学论文分析框架是论文的骨架和灵魂,对于研究的设计、实施和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济学论文-影响GDP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学论文-影响GDP增长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f3b8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1.png)
影响GDP增长因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收集过去30年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主要因子的数据,并对此作计量经济分析,明确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主要因子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并作出计量经济模型。
关键词 GDP、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就业人员、能源消耗总量、增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DP增速每年在8%以上,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作为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言而喻,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到底国内生产总之于这些因子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们没有一个定量的概念,为了明确我国GDP增长的因子和这些因子对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为以后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对我国过去30年的GDP增长因子做计量经济分析。
(影响GDP增长的因素很多,下面只把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就业人员、能源消耗总量作为最主要的因子进行分析。
)下表是下表提供我国1980—2010年的GDP总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
其中Y=GDP(亿元);X1=居民消费水平(元);X2=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X3=进出口总额(亿元);X4=就业人员(万人);X5=能源消耗总量(煤万吨)obs Y X1 X2 X3 X4 X5 1980 4545.620 238.0000 910.9000 570.0000 42361.00 60275.00 1981 4889.460 264.0000 961.0000 735.3000 43725.00 59447.00 1982 5330.450 288.0000 1230.400 771.3000 45295.00 62067.00 1983 5985.550 316.0000 1430.100 860.1000 46436.00 66040.00 1984 7243.750 361.0000 1832.900 1201.000 48197.00 70904.00 1985 9040.740 446.0000 2543.200 2066.700 49873.00 76682.00 1986 10274.38 497.0000 3120.600 2580.400 51282.00 80850.00 1987 12050.62 565.0000 3791.700 3084.200 52783.00 86632.00 1988 15036.82 714.0000 4410.400 3821.800 54334.00 92997.00 1989 17000.92 788.0000 4517.000 4155.900 55329.00 96934.00 1990 18718.32 833.0000 4753.800 5560.100 64749.00 98703.00 1991 21826.20 932.0000 5594.500 7225.800 65491.00 103783.01992 26937.28 1116.000 8080.100 9119.600 66152.00 109170.0 1993 35260.02 1393.000 13072.30 11271.00 66808.00 115993.0 1994 48108.46 1833.000 17042.10 20381.90 67455.00 122737.0 1995 59810.53 2355.000 20019.30 23499.90 68065.00 131176.0 1996 70142.49 2789.000 22913.50 24133.80 68950.00 138948.0 1997 78060.85 3002.000 24941.10 26849.70 69820.00 137798.0 1998 83024.33 3159.000 28406.20 26967.20 70637.00 132214.0 1999 88479.16 3346.000 29854.70 29896.20 71394.00 133831.0 2000 98000.48 3632.000 32917.70 39273.20 72085.00 145530.9 2001 108068.2 3887.000 37213.50 42183.60 72797.00 150405.8 2002 119095.7 4144.000 43499.90 51378.20 73280.00 159431.0 2003 134977.0 4475.000 55566.61 70483.50 73736.00 183791.8 2004 159453.6 5032.000 70477.43 95539.10 74264.00 213456.0 2005 183617.4 5596.000 88773.61 116921.8 74647.00 235996.7 2006 215904.4 6299.000 109998.2 140974.0 74978.00 258676.3 2007 266422.0 7310.000 137323.9 150648.1 75321.00 280507.9 2008 316030.3 8430.000 172828.4 166863.7 75564.00 291448.3 2009 340320.0 9283.000 224598.8 179921.5 75828.00 306647.2 2010 399759.5 10522.00 251683.8 201722.2 76105.00 324939.2 一设估计模型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U i运用OLS估计法对上式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6/13 Time: 22:44Sample: 1980 2010Included observations: 3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8621.314 8349.478 1.032557 0.3117X1 22.10706 2.137336 10.34328 0.0000X2 0.471963 0.064007 7.373655 0.0000X3 0.225350 0.193125 1.166863 0.2543X4 -0.282131 0.333525 -0.845904 0.4056X5 0.039960 0.164561 0.242828 0.8101R-squared 0.998855 Mean dependent var 95594.02Adjusted R-squared 0.998626 S.D. dependent var 109250.3S.E. of regression 4050.24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62293Sum squared resid 4.10E+08 Schwarz criterion 19.90047Log likelihood -298.1554 Hannan-Quinn criter. 19.71340F-statistic 4360.504 Durbin-Watson stat 2.191273Prob(F-statistic)0.000000回归分析结果:从经济意义上讲,就业人口X2的系数为负,可初步认为国民经济在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发展。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f138b0524de518964b7d78.png)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篇一摘要:文章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提出了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商业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这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期。
此后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新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
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它具备了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和可持续化几大特征。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人才资源成为新经济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所需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一般需要如下几个类型:(一)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
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
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科学家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 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o年代为开放、头脑灵活、技术专精、自信自强、流动性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经济与生活密切相连。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经济学无疑是每位在校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必备课程,对其择业、就业、创业有较深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学市场生活就业创业指导关系密切
在机电系,每天与汽车机械生活在一起,浑身沾染着浓厚的理工味,我本是文科生出身,没有才华但渴望文学,酷爱文学,文学可以让我似乎徜徉在一个隐逸的无比平静的世界。
但大二开设经济学与生活这门课程后,才感觉到要融于当今的现实社会,真正感触现代生活,不能追求陶渊明一样的隐逸,说这些并不是不在喜欢文学,只是要同时注意投资理财、就业创业、个人发展这些词汇,做一个德才兼备,适应社会的当代大学生。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
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当今社会是个经济时代,经济学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消费、投资、理财、谈判、营销、管理乃至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爱情婚姻…无时无处不与经济有关。
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小到个人日常消费的计划。
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
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
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
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
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
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经济学与生活》全面剖析了经济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学规律对社会经济、企业发展、个人生活的巨大作用,揭开了表象之后的真实世界。
通过《经济学与生活》,读者可以轻松、快速地学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提高自己的经济学水平,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少受损失,少走弯路,创造财富,获得幸福。
然而,漫步街头巷尾的大小书肆,以经济命名的“大全”、“读本”、“丛书”挤满书架,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然而对这些出版物中所述种种,即便是著作者本人,心中也是不大有把握的。
人们在百忙之中,选中几本去读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可读后常大失所望。
用抽象理论来阐述简单事实的做法往往是著作者为评定职称而加重砝码。
这类书籍文章通常是写给学者们和校园里的莘莘学子看的,而不是写给大众百姓看的。
即使硬着头皮耐心地看过了,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也毫无帮助,除了花费时间几乎别无所获。
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学术研究,但更需要对社会公众的启蒙教育和应用。
纵观世界各国,国民的经济学素养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
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经济学从经济学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用最少的消耗创造出最多的财富,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研究经济学,首先要知道经济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其次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本质。
经济学就是对真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提炼出一些普遍存在的规律,并从具体现象出发,指导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短暂的200多年中,经济学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的逻辑系统。
一组初始概念,一套公理体系,精确的定义,严密的逻辑,以至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经济学论文,特别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人们不要指望能看懂那些权威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的论文。
经济学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阳春白雪”而难以普撒寻常巷陌人家。
学习经济学之后,了解了如何选择生产成本,似乎每个企业都希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创造出最高的利润,但经济学却告诉我们真正的盈利是零利润。
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市场活动的表现也是很明显的。
如前两年通货膨胀,国家提高了存款利率,以吸收资金回笼,减小经济压力。
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规律是相互补充、密不可分的。
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投资理财应避免盲从,认真分析。
其次,应认识到个人长处,将其发展为竞争中的一种优势,也要弥补自身不足,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敢于接受挑战,勇于面对社会上的竞争,为将来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这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学习经济学的意义是很明显的。
比如在世纪之交之际,经济改革成为全球性流行思潮。
而随着原计划经济国家大幅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一思潮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行动。
学习、研究、传授和应用经济学则成了这一社会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学人认真钻研经济学、大胆实践经济学、不遗余力地传播经济学,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经济管理人才,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跨世纪的市场经济主体。
国内近百所大学开设经济管理专业,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各级各类的研究机构对经济理论的潜心研究和深入探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理论宝库,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济学中的一些原则对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有很深的影响。
例如,了解国家如何改革、如何设定制度、如何针对市场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对我们以后的人生规划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市场行为中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深深影响着个人价值观。
总之,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提高自己的经济学水平,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指导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少受损失,少走弯路,创造财富,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