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海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重点 基岩海岸的侵蚀过程和海蚀地形 砂质海岸的侵蚀作用过程 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的平衡剖面 浅海的沉积作用
一.海水的运动及海洋环境分区
(一)海水的运动 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式有:
• 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
波浪(sea weave)
是海水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主要由风的摩擦 力带动。在风与水面之间磨擦力的作用下, 海水运动形成波浪。 波浪运动时水质点基本上绕某个平衡位置作 圆周运动,向前位移很小。(在海水中游泳)
溶解是由于海水中含较多的CO2等溶剂,可 对海岸及海底岩石产生溶解作用。
(一) 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
✓1. 基岩海岸:由坚硬的、未经移动的岩石 所组成的海岸
✓坡度相对较大,潮间带窄 ✓海岸线不平,多岬角和港湾。
基岩海岸——下龙湾
2 沙质海岸
➢沙质海岸:由松散的沙粒所组成的海 岸,地形较为平坦。
✓B 海蚀崖sea cliff:海蚀 凹槽上部岩石崩塌后形成 海蚀崖。
C 波切台 海蚀崖不断后退,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 向海微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波切台。
D 岩脊滩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差异,波切台表面会 残留许多几十厘米高的岩脊,称岩脊滩。
sea notch & wave cut bench
Leabharlann Baidu
海蚀洞sea cave:在岬角处,由于波浪的折射,在 岬角两侧受能量集中的波浪冲蚀而形成的洞穴。
2019《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重点1、复习指导下册子
重点2、《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一、地质作用
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3、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二、造岩矿物
1、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3、硬度:是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4、解理: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要点(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三、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压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
2、岩石软化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一种性质。衡量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它表示岩石在
海岸带的地质作用解读
海岸带的地质作用
海岸带Coastal Zones: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
自陆向海可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
海岸带
•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 狭窄的陆上地带。 • 潮间带:是高潮线与 低潮线之间的地带。 •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 以下直至波浪有效作用 于海底的下限地带。
波浪特征Wave Behavior
1、设置水工建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破浪堤:是设置在水下岸坡上、与岸线近于平 行的水下长堤。 丁坝:为垂直边岸的堤坝
•防波堤(breakwaters): 是一种防淤建筑物,相 当于一条人工的岸线, 利用纵向沉积物流的运 动规律,将泥沙截留在 港湾之外。
2、修建防护工程
• 护岸墙:是用木头、钢板或混凝土等材料构筑的垂直墙 抛石或砌石护岸
波浪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 Wav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侵蚀作用:巨大的海浪对海岸的冲击压力可达 0.6MPa,使岸边岩石破坏。
沉积作用:河流搬运、海洋侵蚀物质及海底火
山喷发物质沉积在海底的作用。距大陆越远,
颗粒越细,远洋为生物或化学物质沉积。
二、海岸地貌
①海蚀崖:波浪打击海岸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使海 岸形成凹槽,凹槽以上的岩石被悬空,波浪继续作用, 使悬空的岩石崩坠,促使海岸步步后退,形成海蚀崖。 ②海蚀台:在海蚀崖不断后退的同时,其前出现一个不 断展宽、微向海倾斜的平台
9.1.3海洋地质作用与地貌
9.1.3 海洋地质作用与地貌(下)
p海洋地质作用与地貌
海积地貌
•水下堆积阶地
•海滩
•水下沙坝
•离岸堤
•沙嘴
•拦湾坝
•连岛坝
水下堆积阶地
海滩
水下沙坝
海
沙坝
沙坝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离岸堤
沙嘴
拦湾坝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连岛坝
海洋的地质作用(考点精心整理)
海洋的地质作用(考点精心整理)1.海与洋的区别
1)时代新
2)基底多为陆壳
3)面积小,水深小
4)含盐度低,水温略高
2.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1)波浪:高低起伏的海水。
●波浪的起因
●①风摩擦海水
●②月球引力
●③海底地震
●④大气压变化
●波浪四要素
●①波长:相邻波峰间的距离。
●②波高: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
●③波的周期:相邻二波峰传经同一点所间隔的时间。
●④波速: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浪基面:1/2波长
●破浪:最后波峰超前并且翻卷破碎。
●激浪:破浪拍击海岸。
2)波浪的地质作用
●浪蚀:岸边岩石在巨大能量的海水作用下,节节后退。
●海岬:抵抗力强的岩巨突出成为海岬。
●海湾:抵抗力弱的岩石凹入成为海湾。
●治断裂带则形成海陆沟谷。
●海蚀平台发展停止后的海岸剖面叫海蚀平衡剖面。
●波浪运动使海水在岸边反复前进称进流,后退称回流。
●如果波浪运动与海岸斜交,可形成与岸平行的沿岸流。
●在海岸凹入处,沿岸流携带的物质沉淀成沙嘴。
●被沙嘴隔离在近陆的封闭海域称为泻湖。
3)潮汐:月球引力作用下造成海平面周期性升降现象。
4)潮汐影响小的地方河口形成三角洲,潮汐的作用大的地方,河口强烈冲刷,形成
三角港.
5)潮汐作用使海水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
6)潮汐条件:
●①狭窄的河道
●②向海张开的漏斗状河口
●③河口处的水下砂堤
●④强东南风
7)洋流:定向流动的广海海水。
8)等深流:沿陆坡等深线方向流动的深部洋流。
9)浊流:一种含大量碎屑物质因而密度大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10)浊流的地质作用:
●浊流的侵蚀可形成海底峡谷
海洋的地质作用
1.陆源物质; 2.生物物质; 3.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及宇宙降落的陨石、尘埃。
二、滨海沉积
滨海——是波浪和潮汐运动强烈的近岸水域,其下界为 浪基面。
8.3
海
在基岩海岸区较窄,低
水 的 沉 积
平海岸区很宽,可达数公里 以上。根据海水运动的特点, 滨海可分为三个带:潮上带、 潮间带、潮下带
主要来源于大陆溶蚀物和海底火山喷发。储
量丰富,约有十几万亿吨,是重要的矿产资
8.3
源,由于开采条件限制,目前只是在进行开
海 采工艺实验。
水
海底沉积物中Mn、Co、Ni、Cu金属的
的 储量,远远超出大陆上同类金属的储量。估
沉 计可供人类开采使用1 000-10 000年。
积 作
③深海冲击扇面——浊流形成的浊
用 积岩。近年来发现很多油田跟浊积
( 岩有关,因此加大了对它的研究。
深 海
浊流沉积是由砂、粉砂等细碎
沉 屑物与泥质物组成韵律交互层,具
积 )
有清楚的递变层理、印模等构造,
固结而成浊积岩。太平洋四周的海
沟中都充填着浊流沉积,并形成巨
大的海底平原。
8.4
第四节 海水的进退
海水面的升降是在地质历史中频繁发生的现象,它 与构造运动、海底扩张速度变化及海水量的变化相关。 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可能引起海水量的增加,冰川作用时 期则引起海水量的减少。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海底扩张、海底地震活动、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这些地质作用对海洋的形成、演化以及海底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等起着重要影响。
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作用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主要分布在洋中脊上,洋中脊是地球上新的地壳形成的地方。在洋中脊上,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填充了裂隙,形成新的地壳。这种地壳的形成导致海洋地壳的扩张,从而推动了板块的运动。海底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核心之一。
海底地震活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海底地震是指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活动。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活动不仅会引发海洋地壳的变形和破裂,还会产生海啸等灾害性效应。海底地震活动对海洋地质构造的演化和海底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海底火山喷发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类型。海底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到地壳表面,并在海底喷发的现象。海底火山喷发不仅会形成海底火山,还会产生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碎屑物质,丰富了海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景观。海底火山喷发还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密切相关。
而海底地质构造运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之一。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是指海洋地壳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的构造变形和运动。海底地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海洋地壳的变形,同时也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海底地质构造运动的研究对于认识海洋地质过程和理解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类型。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沉积物,包括碎屑物质、有机物质、化学沉积物等。这些沉积物在海洋中沉积、堆积和固结,形成了海底沉积岩。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它反映了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海底两万里》第八章:海底的奇观
《海底两万里》第八章:海底的奇观海底两万里第八章:海底的奇观
这篇文档将为你介绍《海底两万里》第八章的内容,名为“海底的奇观”。这一章中,主人公们在他们的船上继续探索海洋的神秘之处。
惊人的景象
在第八章中,主人公们发现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景象。他们目睹了海底山脉,这些庞大的山脉是由尖顶和峡谷组成的,在海底形成了独特的地貌。主人公们还发现了一些巨大的蘑菇状生物,这些生物在海底生活并且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小。
海底奇观的探索
在这一章节中,主人公们积极探索这些海底奇观。他们使用潜水装置,深入海底进行考察和研究。通过他们的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出这些海底奇观的壮丽景象。
海底生物的发现
在探索海底的过程中,主人公们遇到了一些特殊的海底生物。
他们发现了巨大的鱿鱼、海参、以及其他奇特的生物。这些发现对
于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
《海底两万里》第八章“海底的奇观”通过引人入胜的描写将读
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主人公们的探索与发现,让
我们对海洋的奇妙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就是《海底两万里》第八章“海底的奇观”的简要内容介绍。
海岸带的地质作用解读
2、海积地貌
(1) 泥沙横向运动 所形成的地貌 ①水下堆积阶地 ②海滩与滨岸堤 ③离岸堤与泻湖
凹 入 角 的 堆 积 滩 地
岸外屏障堆积滩地
④水下沙坝
海 岸 角 的 沙 嘴
三、沿岸建筑物的防护措施
护岸和护港的目的:一是防冲刷(scour);二是防 淤积(alluvial),防治措施有两大类
6.5
海岸带的地质作用
海岸带Coastal Zones: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
自陆向海可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
海岸带
•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 狭窄的陆上地带。 • 潮间带:是高潮线与 低潮线之间的地带。 •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 以下直至波浪有效作用 于海底的下限地带。
波浪特征Wave Behavior
1、设置水工建筑
破浪堤:是设置在水下岸坡上、与岸线近于平 行的水下长堤。 丁坝:为垂直边岸的堤坝
•防波堤(breakwaters): 是一种防淤建筑物,相 当于一条人工的岸线, 利用纵向沉积物流的运 动规律,将泥沙截留在 港湾之外。
2、修建防护工程
• 护岸墙:是用木头、钢板或混凝土等材料构筑的垂直墙 抛石或砌石护岸
波浪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 Wav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侵蚀作用:巨大的海浪对海岸的冲击压力可达 0.6MPa,使岸边岩石破坏。
海洋地质作用
泥坪:地形平坦,沉积物主要为潮流带来的悬浮物(泥 质),波浪作用微弱,由岸向海沉积物由细(泥)变粗(粉 沙、细沙),具反分带现象。干旱地区则可发育盐类沉积, 称萨布哈。
海洋地质作用
黄定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生物学系
海洋地质作用的学习要点
波浪,潮汐和洋流:分类,成因和运动 海洋分区:动力,特征,地质作用 滨岸带地质作用:类型,特征,产物
基岩海岸平衡剖面;沙质海岸平衡剖面; 波切台与海蚀阶地;潮坪,沙坝与泻湖 浅海沉积特征 海平面升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
1.海洋概述
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分 区和海水的运动等,这四方面的特征对海洋地质作 用的过程和产物有重要影响。
海水的物理性质
温度(光照;水深):与热传导方式有关 密度:(1.025), 比热容 (3.9):最大—s —
1m3海水降低1ºc可使3千m3空气升高1ºc
渗透压:与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密切相关
波切台
海蚀(洞)穴
波浪对海岸线的破坏与重建
海湾
海岬
海湾
2 1
波脊线
海蚀
海蚀
基岩海岸的侵蚀与海岸线后退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
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这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这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这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波浪的地质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约71%的地球表面。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以及地质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地质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海洋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是巨大的。海洋的存在使得地球的温度变化更加稳定,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传热能力,调节了全球的气候。海洋还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参与了水循环和气候系统的运行。它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着全球的气温分布。海洋的表层水体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导致了台风、风暴潮和沿海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其次,海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复杂,从微观生物到海洋巨兽,各种生物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食物资源,如鱼类、贝类和海藻等。此外,海洋还为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支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海洋也在地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主
要的水库之一,承载着全球水文循环的一部分。它接收来自河流和降
雨的淡水,并且通过蒸发和降水来维持水循环的平衡。水文循环是地
表和地下水系统之间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的分配和供应具有重
要影响。
其次,海洋还参与了地质的造山作用。海洋中的板块运动和构造
变形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海底地壳的扩张和收缩使得板块的运动
和相互碰撞成为可能。例如,太平洋火山带中的火山活动就与太平洋
板块和其他板块之间的俯冲带有关。这些地质活动不仅对于地球的地
貌和地质构造产生影响,还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海洋沉积物的地质作用
海洋沉积物的地质作用
沉积物是指海洋流体中悬浮或沉淀的物质,主要包括矿物质和生物体,可以是有机的,也可以是无机的,来源于火山灰、风沙、冰川等气候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也可以是来自地表的河流携带而来的物质。沉积物可以形成海洋沉积层,具有重要的地质作用。
沉积物的地质作用主要体现在海底地质过程和海岸地质过程中。在海底地质过程中,海洋沉积物可以结合地层结构的变化,形成一层又一层的地;海洋沉积物也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包括火山岩、碳酸盐岩、砂岩以及火成岩等,这些岩石具有影响全球环境的作用。另外,海洋沉积物在海岸地质过程中,可以形成滩涂、潮汐沟、海岸棱以及河口等特殊地形。
海洋沉积物不仅具有影响地质过程的功能,还可以把大量古生物遗骸和生物化学影响的化石封存于海底,从而对地质学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除了地质作用外,海洋沉积物还有重要的环境作用,可以作为海洋及其海岸的过滤器,沉淀过滤掉非法排放的有毒物质,减少水污染;沉积物还可以作为潮汐能量的储存器,激发细沙地形,可以改善海岸环境;此外,沉积物还有助于海岸地质物理过程的稳定,能够有效防止洪水冲刷造成破坏。
从上面可以看出,海洋沉积物具有重要的地质作用和环境作用,对海洋及其海岸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如今,随着环境恶化,遭受水污染和泥沙搬运等干扰,海洋沉积物的质量变差,失去了原有的上述
功能。由此可见,保护海洋沉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改善海洋环境,提高海岸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地质过程的持续发展。
因此,应重视海洋沉积物的研究,积极改善海洋环境,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建立和完善海洋沉积物的有效保护机制,维护好海洋沉积物的质量,以及为科学研究开展系统的实地考察,以保护海洋沉积物的结构,维持海洋地质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天天学普地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天天学普地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海水以波浪、潮汐、浊流与洋流四种形式进行着运动,成为海水地质作用的基本途径。
波浪
一般特征
波浪(wave)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也可因潮汐、海底地震以及大气压的剧烈变化而产生。波浪的大小依风速和传播时间而定,如风速达到1.1m/s,且持续吹动,便产生波浪。
在外海,波浪发生时,波形沿水平方向向前传递,而水的质点则是在原地做上下旋转运动而无实质性位移,有如在风的吹动下滚滚向前的麦浪。
波浪外形有高低起伏,波形最高处,称为波峰( wave crest);最低处,称为波谷(wave trough);相邻两波峰间的距离,称为波长( wave length);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称为波高(wave high)。第一波过去,次一波来到同一地点所需时间,称为周期,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前进的距离,称为波速( wave velocity)。波长、波高、波的周期和波速是波浪的四要素。
一般情况下,波高不超过4m,波长不超过数十米。大风暴时,波
高可达15-30m,最大波长可达8多米。由于水的内摩擦作用,水质点的圆周运动半径是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乃至消失的。波浪向深部传导一般不超过波长的1/2。在深度达1/2波长时,波浪运动几乎停止,这一深度界面称为波浪基面( wave base),或浪基面。
当波浪由外海向浅水带传递时,由于水深逐渐变小,波浪的运动便能到达海底。当水深小于1/2波长时,波浪下部的水分子运动受到海底阻碍和摩擦变为椭圆形,愈近海底其扁度愈高。及至海底,水分子只做前进后退运动。这时,上层水体的运动速度大于下层,致使波长缩短,波高加大波峰变尖。波浪愈接近海岸,波浪的变形愈明显。最后波峰超前并且翻卷破碎,称为破浪( breaker)。破浪涌向海岸,拍击海岸,称为激浪(surf)。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海洋中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海底地壳和地形的改造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
1. 构造作用:主要包括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板块构造演化以及构造构造物的形成。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包括海底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地壳断裂和隆起,这些运动导致海底地形的巨大变化。板块构造演化指的是海底板块的相互作用和移动,如板块的碰撞、俯冲和扩张,这些过程形成了海沟、海脊、弧形岛弧等特殊地形。构造构造物是指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例如海山、边缘山脉和隆起地带。
2. 沉积作用:海洋中的沉积作用主要是指沉积物在海底堆积形成海底地层和沉积物的分布格局。海洋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陆地的河流、风化物质、火山喷发和生物骨骼等,它们经过水的冲刷和重力沉积在海底。沉积作用形成了海底的泥、沙、石和泥石流等沉积物,同时还形成了各种沉积地貌,如海底冲积扇、沉积盆地和海啸沉积。
3.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海洋中的水流、波浪、潮汐等力量对海底地形的侵蚀和破坏作用。海洋中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海岸侵蚀、海床侵蚀和海岛侵蚀。海岸侵蚀是指海岸线受波浪冲击和潮汐作用而被侵蚀和改变,导致海岸线后退和海峡、海湾的形成。海床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水流和波浪对海底地貌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形成了海底沟壑和河道。海岛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入侵和波浪冲刷等力量对海岛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导致海岛退化和消失。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1.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海洋中碎屑物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在海底或海洋地壳表面沉积形成新的地层。这些碎屑物质可以是岩屑、泥沙、矿物颗粒或有机物等。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沉
积岩,如沙岩、泥岩和砾岩等。沉积作用是构造埋藏的主要过程之一,通
过沉积作用可以对构造和岩石性质进行解析和研究。
2.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海底扩张是指海洋中新的地壳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岩石的熔融和上
涌形成了新的海洋地壳,进一步推动了古老的地壳向两侧扩张。这个过程
被称为海底扩张,它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
3.地壳运动作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中各种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变形和
应力释放的过程。在海洋中,地壳运动表现为地震、断裂和地壳抬升等现象。地壳运动对海洋地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改变海底地貌,形成海
底山脉和洋中脊,并引起海底地壳的断裂和抬升。
4.拉开作用:拉开作用是指地球板块之间相对移动引起两个板块之间
出现空隙的过程。在海洋中,拉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
当两个板块相对移动时,海底地壳被拉伸,形成了裂谷和断裂带。拉开作
用是海洋地壳形成的重要机制,通过不断的拉开作用,海底地壳得以向两
侧扩张。
5.海洋腐蚀作用:海洋腐蚀作用是指海洋中水体和波浪对海岸线和海
底地貌的冲刷和侵蚀作用。海洋的波浪和潮汐运动可以持续对海岸线进行
侵蚀,形成海岸崖、海蚀地貌和沙滩等地形。在海底,水体和波浪的作用
可以抬升泥沙,形成悬浮质。海洋腐蚀作用是造成海岸线持续变化和海底地貌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海水的地质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运动方式及海洋生物;掌握波浪、潮汐、洋流、浊流的剥蚀、搬运作用,熟练掌握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的沉积作用。了解海水进退的原因、意义及其形成的地质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海水的沉积作用;难点是海水的运动。
第一节海洋概况
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地球上的水约有97%存在于海洋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占陆地表面75%的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一、海与洋
海和洋构成了海洋。一般来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水体相同,均为海水。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而连续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洋底地貌可以分为大洋中脊和深海盆地。海底地貌单元有: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和弧后盆地。
但两者有着根本性区别:
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而连续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为主。世界各大洋的一般含盐度为33-38‰,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盐分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在海水中都呈溶解状态。海水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约有80余种,其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最后,所以海水是咸的。
2.海水中含有Au、Ag、Ni、Co、Mo、Cu等数十种微量元素,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提取开发实验。
3.此外,海水中还溶解有多种气体。其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是O2与C02,它们来自于空气以及海中生物的生命活动。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
1.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略大于蒸馏水,一般为1.02-1.03g/cm3随各地海水的盐分、温度变化而变化。
2、海水的压力
海水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海底深部压力极大,可达108Pa。
3、海水的温度
①海水表层温度:赤道附近为25-28℃,两极地区为0℃左右。
②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强而降低,到300米以下变化极小,一般为-1~5℃。
4.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
大洋为蓝色,透明度较好,光照可达200米。
海的颜色变化较大,以蓝色为主,常受悬浮物质和藻类影响,透明度也受到影响。
四、海洋中的生物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生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
1.浮游生物
2.游泳生物
3.底栖生物
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侵蚀、搬运作用海水的运动是重要的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有波浪、潮汐、蚀流和洋流四种运动形式。
一、波浪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的,也可因潮汐、海底地震、大气压剧变而产生。
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起伏运动,由一个凸起的部分(波峰)和一个凹陷的部分(波谷)组成。波峰、波谷、波长、波高是波浪的四要素。
波浪作用的深度不超过波长的一半,此时的深度界面就是波浪底部,称为波(浪)基面。正常浪的作用范围大致在水深20米左右。波浪在向海岸方向传播时,当海水的深度小于一半时水质点的运动受到海底摩擦的影响,使波高逐渐加
大,而波长逐渐减小,波峰逐渐变尖,圆周运动变成了椭圆运动,逐渐形成不对称的破浪形态。最终形成翻卷浪和拍岸浪。
进流、退流和沿岸浪都在搬运泥沙,并不断对海岸进行改造。
1、波浪的冲蚀作用
一般发生在海岸带,形成特有的海蚀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阶地)
2、海浪的磨蚀作用
主要发生在海水几米至几十米深的地方。拍岸浪破坏的岩块随着退流带到滨海底部来回滚动,即对海底进行磨蚀,本身相互见磨擦磨圆,成为磨圆度很好的砾石和砂粒。
3、浪波的搬运作用
能引起近岸带沉积物的搬运和再沉积。进流就将水下的砂、砾向岸上搬运。形成砾滩、砂滩或砂坝;回流又搬回水下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水下沉积,成长为平行海岸的砂堤或砂坝。如果波浪斜击海岸形成沿岸流,常形成砂咀或砂坝将近陆的一部分水域与外海隔离开来使其转变成湖泊,称为澙湖。
二、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共同努力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在平坦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影响到相当宽阔的范围,对于沉积物起着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的作用,控制着沉积物的性质和特征。
在狭窄的河口地带,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特别强烈。因而河口被强烈冲刷,不形成三角洲,相反河口向外海呈漏斗状展开,称为三角港。如钱塘江、恒河、叶尼塞河、亚马孙河、泰晤士河、易比河等河河口即为强潮形成的三角港。
三、洋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有规律的流动,称为洋流(海流)。
1.洋流的特征
①洋流的宽度从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长达数千公里。
②流速较慢,一般仅为每小时数公里。
③有表层洋流(一般不超过100米),也有深部洋流。
2.洋流的成因
①表层洋流主要是由定期而来的信风产生的,其次为海水温差产生暖流和寒流。
②深部洋流主要是海水密度差并引起的密度流,其流向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环流。
3.洋流的地质作用
主要是搬运作用和轻微的海底侵蚀作用。
四、浊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是一种含有大量悬浮物质(砂、粉砾、泥质物质)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1.成因浊流的成因至今还不太清楚,推测可能是由暴风浪、地震、火山以及海底滑坡引起的,往往能在海底进行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
2.浊流的侵蚀搬运作用
大陆坡上普遍发育着“V”字形峡谷,其底部常有扇形、锥形碎屑堆积物、生物碎屑堆积物,称为深海冲击扇(锥),推测为浊流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的。许多深海平原上的沉积物也认为是由浊流搬运而来的。
总的说,海水的搬运以波浪搬运作用为主。一般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较粗、重的颗粒搬运距离近(在近岸沉积),较细轻的颗粒搬运距离远,化学溶蚀物质搬运更远。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的粗细、轻重分析当时距离海岸的远近。
第三节海水的沉积作用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广阔的沉积场所,为什么说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就是因为大海的肚量之大,是最大的大肚罗汉。因此海水的沉积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海洋沉积物的来源
1.陆源物质
2.生物物质
3.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及宇宙降落的陨石、尘埃。
二、滨海沉积
滨海——是波浪和潮汐运动强烈的近岸水域,其下界为浪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