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3)
中国音乐史通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通史复习资料1、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的可考历史,依据是1986~1987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被测定的骨笛年代距今7920(+-150)年。
河姆渡骨哨比舞阳骨笛晚了1000年。
2、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的一只距今5000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
3、音乐教育形成于周朝,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4、孔子曾以《诗经》作为音乐教材向他的弟子传授,《诗经》共350首,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诗经》的精华。
5、西周时期使用的乐器已有70种。
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这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乐器科学分类法。
“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论说属于我国最早的“他律论”,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则属于情感美学。
7、“乐府”一词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是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8、汉代,北方兴起了一种称作“相和歌”的歌曲形式。
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以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
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
9、历代燕乐中,像隋唐燕乐那样建立起多部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和二部伎(坐部伎和立部伎)的宏大体制及其取得的高度成就,是绝无仅有的。
10、大曲的结构较为复杂,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中序(入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和破(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11、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郑(今山东郊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 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 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中国音乐史(第三章)
《伤逝》
《伤逝》是鲁迅写的一 篇爱情题材的小说,简 单、客观地概括其内容, 大致可以这样说:《伤 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 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 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 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 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 于社会的迫害。
《原野》
原野 歌剧 四幕歌剧《原野》由万方根据曹禺先生的同名 话剧改编,金湘作曲,1987年7月中国歌舞剧院首 演于北京。《原野》是第一部被搬上国外舞台的 中国歌剧,1992年1月,该剧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 中心艾森豪威尔剧院上演,剧中人物由旅美的华 裔歌唱家扮演,指挥、导演、乐队和合唱队员由 美方人员担任,演出获得成功。 《原野》本是青年农民仇虎的复仇与爱情的故事。 原著留给人们更多的印象是“复仇”的“恨”的 形象。而歌剧却省略了许多情节,把重点放在展 示人物深层的心灵和感情上。鲜明地揭示出仇虎 的恨来自他对被人霸占为妻的情人金子的爱和对 其惨死的父亲与妹妹的爱。歌剧作者们更借助音 乐,把剧情推入了更高的诗的意境,以泼墨的诗 情渲染了仇虎的怨恨与复仇。
二、声乐创作的繁荣
施光南
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 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曾任全 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 共十三大代表
代表作: 《在希望的田野上》 《周总理,您在哪里?》 《祝酒歌》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谷建芬
当代著名女作曲家
创办“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 致力于推动当时通俗音乐领域中 的创新。出自她门下的著名歌手 有:苏红、毛阿敏、万山红、那 英、段品章、解晓东、孙楠等。 代表作: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清晨:我们踏上小路》、 《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 妈》、《歌声与微笑》、《今天是你的生日——中 国》
卢炎
代表作: 管弦乐系列《忆江南I、 II、III》 《弦乐四重奏 “雨夜 花”》、 《弦乐十五重奏》 《钢琴前奏曲四首》 《洛夫歌曲五首》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六代乐舞:歌颂帝王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云门大卷》《大咸》《韶》《大夏》《大濩》《武》乐舞特点: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为现整,常有很少歌词加入感叹词,节奏突出但旋律性不强,是氏族成员集体创作。
音乐尚无阶段性,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传授物质生产知识。
组织生产活动,主要的音乐形式有乐舞和原始歌曲,诗,歌融合的乐舞形式居主要地位二、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可奏出完整的七音音阶。
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残存的诗歌:三易: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巫”出现的意义:它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艺术家和领导者表明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音乐组织的利用那个、国家设领导人负责音乐活动的历史由此开始。
雅乐——指郊庙祭祀、朝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
雅乐的性质:音乐有助于推广德行的教化,亦即向被统治阶级灌输封建论理,道德观念的作用,雅乐体系还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想过(通过)礼乐制度来显示对人民的威慑力量。
周公制礼作乐,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现:乐队王宫县,诸侯轩县,大夫判县,大特县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演机构——周王朝的音乐领导,机构是“大司乐”。
八音分类方法:金——钟,石——磬,土——缶,革——鼓,丝——琵琶、湖、木——梆子,匏——笙,竹——笛子意义:1、第一次乐器分类法。
2、器乐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3、音乐文化较高层次的反映。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群。
编钟15革,编磬32革,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琴12件,鼓4件,麓2件,排箫2件,笙2件。
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意义。
1、青铜铸造工艺和高律科学达到一定高度,体现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音乐才能2、用实物驳倒“中国音乐就是五声音阶的说法”,3、宣告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令现代人震惊,符合近代音乐音响学,乐律理论的一整套乐器4、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标志当时高度发展水平。
三分损益法:又叫五度相生法,是我国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求律的方法,是按振动体长度计算的。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音乐的起源:1照搬说2模仿说3数理说4凭空说5社会生活说6语言说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发现距今约4500余年,属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意义:1陶盆图像形象地反映了原始音乐舞蹈的面貌2首例乐舞研究鲜明的实物最早的证据3最早鼓乐舞的实物。
原始乐歌乐舞的内容:1朱襄氏之乐(求雨)2葛天氏之乐(八支歌: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3伊耆氏之乐(祈求丰收)4阴康氏之乐(古老健身舞)5弹歌(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反映狩猎活动)6黄帝时的云门(图腾)7尧时的箫韶(九韶.最高水平)骨笛-是在河南舞阳县发现的距今近8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吹奏乐器。
意义:文化至少有8000年历史的可靠数据;说明新石器时代的成就;说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使用七声音阶的高度发达器具。
骨哨:远古时期在浙江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近7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一种吹奏乐器.陶埙:新石器时代发现的用陶土烧制的闭口吹奏乐器.夏启《九韶》.歌颂夏禹治水功绩<大夏>乐舞.夏代的侈乐:夏桀夏纣.中国最老的情歌歌词:候人兮猗(南音)商代音乐:巫乐淫乐. 濩:商代著名的一部传统乐舞,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乐器:打击乐(鼓罄编磬钟编钟编铙)吹奏:埙.龠.说明商代已经出现的吹管变奏乐器,体现制作工艺进步.夏乐律的成就:1反映当时人们音高音列乐音形态方面形成了观念2已经存在五声和七声音阶3半音音程的出现,说明已具备发明十二律学说的前提西周时期的音乐概括:1形成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设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2乐器有系统化的分类法,称八音3乐律学产生十二律吕和旋宫转调4成为礼的附庸西周音乐等级:王的乐队-四面,诸侯-三面,卿和大夫-两面,士-一面;王的舞队-64人八佾;诸侯-36人六佾;卿大夫-16人四佾;士-4人二佾雅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雅乐指我国古代社会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使用的音乐.特点:典雅庄严;篇幅长而规整;节拍缓慢;齐奏为主;曲调简单.周代乐舞分类: 1六代乐舞-六乐:黄帝《云门大卷》尧时《咸池》舜时《大韶》禹时《大夏》商时《大濩》周初《大武》2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帗舞-执五彩丝织物裁成的条子、羽舞-手持鸟羽制成的道具,皇舞-由五彩全鸟羽,旄舞-执牦牛的尾巴,干舞-执盾牌,人舞-用长袖舞蹈.以上两种是用来教贵族子弟学习.3散舞4四夷之乐5宗教性乐舞-受重视:干旱求雨《舞雩》秋季驱除瘟疫《傩舞》周代推行音乐的目的:期望以音乐的和谐求得天地君臣上下人心的和谐,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民众心态的平和,天地人性的完美统一,长治久安.西周的乐器-八音(金-钟镛钲)石(罄.鸣球)土(埙.缶)革(鼓.建鼓.雷鼓.灵鼓)丝(琴.瑟.筑)木匏(簧.笙.和.芋.巢)竹(箫.褫.管)西周乐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 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教规范的崩塌破坏,礼乐一统的官学体系土崩瓦解,私学兴起,礼崩乐坏体现在王子朝奔楚.八佾舞于庭.郑卫之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各类音乐作品305篇,分为风-民间歌曲160篇,语言通俗自然,雅-大雅小雅,语言丰富篇幅较长.经过专业提高.颂-周鲁商颂,古老祭歌舞曲.楚辞:代表作离骚,实质是楚地原始祭祀鬼神的歌舞,延续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是《九歌》,共11首.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上古楚文化的魅力,融入巫术和宗教于一体的音乐,从侧面体现战国各诸侯国民间音乐蓬勃发展的景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成相篇》:荀子模仿民间音乐形式而填词的一首长诗.意义:说唱音乐的远祖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之际,正式确立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科学理论.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对我国音乐史有重大意义.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总音域达5个八度,十二律齐全;一钟双音三度音程,这套编钟的上层扭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音乐思想(论述)儒家:积极提倡音乐,肯定音乐,孔子提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与礼配合,赋予其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对于仁,主张使用礼乐手段,来贯彻仁(做人的道德)为核心的学说.墨家:对音乐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的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场音乐是错误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对音乐的态度也持否定的观点.老子的音乐观是大音希声,认为最美的音乐史一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该观点积极意义在于反对统治阶级的侈乐风气,其消极一面是反对一切欲望,这对音乐文化不利.庄子则不完全否定音乐,只是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只有天籁才是一种自然神化的音乐,具有自然朴素的一面,但否定人的主观作用,把音乐神秘化,具有消极的一面.《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由公孙尼子所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原理和音乐创作方法的基石.1谈论本质特征: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物动心感”说.2谈论音乐与政治艺术标准的关系:3谈论音乐的阶级化方面4谈论音乐的政治的关系5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乐记阐述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6对音乐美感认识,认为音乐应使人产生愉悦感受.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始于秦代,汉承秦制,其宗旨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同时还要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演奏和演唱等.汉乐府的领导人是协律都尉李延年.鼓吹:因受北方民族的马上之乐影响形成的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1黄门鼓吹-天子宴乐群臣时所用2横吹-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3短箫铙歌-社,庙,郊祀,校猎等场面盛大的活动4骑吹-用于卤薄,随行车驾相和歌:是两汉间对民间歌曲艺术加工或另填新词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发展过程:徒歌,但歌.相和歌.相和歌可分为引,曲,大曲三类,大曲中分为艳-歌舞形象与动作有关,解-主体部分多次出现,趋-出现在结尾部分速度快属于高潮部分.百戏:民间舞蹈体现1巴渝舞(描写战争)2鞞舞(用有柄的单面鼓作为道具)3公莫舞-用巾或衣袖作为道具4铎舞-用铎作为道具5盘舞汉代统治者为发展百戏的四项措施:1设立国家乐舞机构-乐府2汉代载宫廷内还专门设置俳优部,集中优秀艺人进行节目的加工和演出3为了加强对乐舞.杂技的管理,汉代在雅乐以外,另设散乐专部,这是过去历朝没有的音乐专门机构4国家经常举办一些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汉代器乐发展:排箫.羌笛.笛.笳.角.筑.箜篌.琵琶.琴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的贡献1总结历代兴亡经验教训,突出强调礼乐是治国的必经路明确提出”礼乐教化之功也”的命题2强调音乐是”人心之动”蕴涵音乐的主体性原则3既强调文质相互依存,不可或缺,主张”先质而后文”清商乐:以相和歌为内容的北方民歌,与南方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当时较著名的《清商乐》,主要为清商三调,瑟调以角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主,其中的(和送)或在曲前,或在曲后,大致具有引子或尾声的含义.主要流行于建康.吴歌:最早是徒歌形式的,以后逐渐发展有管弦伴奏,吴歌歌曲内容细腻.代表作<黄鹄曲><团扇郎><大子夜歌>西曲:产生比吴歌晚,流传地区大体以今湖北江陵为中心,多是反映商人游女的生活,充满水上船边的情调代表作<乌夜啼><莫愁乐><那河滩>吴歌和西曲的共同点:大多是情歌,主要因为南朝统治阶级的腐朽造成.歌舞戏:指渊源于汉代百戏中情节性的歌舞和角觗,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代表作有:<代面-大面><钵头-拨头><踏谣娘-谈容娘>魏晋南北朝乐器发展:打击乐器:方响.锣.钹.星.拨弦乐器: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吹管乐器:筚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乐曲:1<酒狂>该曲据传为阮籍所作,音乐基本上由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高度上稍加变化重复.乐曲打谱为三拍子,并在弱拍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造成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感觉.2<石调-幽兰>我国目前最古老的,用文字谱记谱的琴谱,是唐人手抄本,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乐曲所表现出的内容.3<胡笳十八拍>蔡琰所作,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情感.4<广陵散>汉末出现,产于广陵描绘战国时期铸剑工匠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题.嵇康<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康四弄,<声无哀乐>声并不表现一定的感情,他与感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声只能触发已经形成于内心的哀乐之绪,而不能使人产生哀乐,因此声本身并无哀乐,并不表现哀乐之情,当然也没有哀乐之别,而只有大小单复高低舒疾猛静善恶的不同.都具有”和”的特性,这”和”的特性来自天地自然,为音乐自身所具有,不会因人的哀乐在心,心情并不平和,因此,音乐只能引起人的躁与静,而不能唤起相应的感情,乐曲能以其丰富的音调吸引人们,使人们心随音调的舒疾,高而起伏变化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感到心满意足,欢欣愉悦,以为声能给人快感和美.得出的总结性理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则是主观的东西,二者互不相干,音乐并不包含哀乐,也不能唤起相应的哀乐.新律和笛律:何承天的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字计算对于十二平均律的探索.荀勖的笛律:在于发现”管口校正”的规律,并制作出较为精确地律管十二支笛(竖吹)每笛吹一律,正应十二律隋唐宫廷燕乐:1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国伎-西凉乐.清商伎-清乐.高丽伎-朝鲜.天竺伎-印度.安国伎-中亚西亚.龟兹伎-古龟兹国音乐.文康伎-礼毕)2唐代九部乐.十部乐3坐部伎.立部伎-唐代创作乐舞.4大曲(唐代大曲结构:散序-节拍自由,不歌不舞,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舞蹈为主)5法曲-佛教法会6歌舞隋唐音乐机构:1大乐署: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主管雅乐和燕乐以及音乐艺人的培训和考核.2鼓吹署:也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还兼管百戏.3教坊(女乐):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而建立的音乐机构.职责是在宫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和管理宫廷音乐.4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以”丝竹之戏”的乐器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当.唐代民间俗乐:参军戏:在唐代的百戏中,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参军戏是一种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参军时当时的一官职名,以官职作为歌舞戏的名称,可见当时是以讽刺贪官污吏为内容的歌舞戏.参军戏是有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来扮演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演的参军这一角色与后来戏曲中的净有关联,而苍鹘与后来的丑角有关系.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也称之为小曲,根据曲子所填的词称为曲子词代表作有:敦煌歌辞总编中的<望江南>.变文与俗讲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为了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隋唐音乐著作:1隋代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保存许多古代音乐史料2《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成书于视元年700,是武则天召集元万顷等著作郎编撰的.对于认识唐代乐律宫调理论有参考价值.3《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所著.本书记述了教坊的起.源制度及轶闻4《羯鼓录》是一本有关乐器羯鼓的专著,由唐代羯鼓名手南卓所著.该书记载羯鼓由来,羯鼓名手及有关轶事5《乐府杂录》是唐昭宗乾宁年间国子司业段安节所著,是一部对唐代音乐追忆性的见闻录,保留许多珍贵史实.隋唐乐律学方面成就:1八十四调:八十四调理论是隋代音乐家万宝常.郑译根据龟兹音乐家苏袛破的”五旦七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也称’燕乐二十八调’隋唐乐器与乐曲:乐器有三百多种左右,其中琵琶.筚篥.笙.笛.羯鼓.等乐器占重要地位.乐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一首优秀古代歌曲.<梅花三弄>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古琴曲,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恒伊所作.<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一首琴曲.该曲最早见于明代<神奇密谱>隋唐记谱法:1古琴字谱2燕乐半字谱音乐家:歌唱-许和子.何满子.张红红.念奴.李龟年.乐手:段善本-琵琶.李凭-箜篌.唐玄宗.白居易。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1. 郑卫之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歌舞音乐,郑、卫二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留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后世儒家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新乐”以区别于代表古乐的雅乐。
因为由女性表演,又称女乐。
春秋以来,这种音乐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2. 秧歌剧:1943年,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响应毛主席的”从工农兵出发”,”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的号召,走向社会,体验,挖掘根植于人民中间的民间音乐,在陕甘宁边区掀起了一场新秧歌运动,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了”秧歌剧”这种新型小歌剧。
”秧歌剧”的音乐吸收了戏曲和民歌中的某些因素。
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
题材大多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减租斗争等内容。
第一部秧歌剧是《兄妹开荒》(安波曲)。
其后产生了《一朵红花》《夫妻识字》《减租会》等秧歌剧作品,为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的产生积累了创作经验。
3. 聂耳: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他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两个方面,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聂耳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作为出发点。
具有民族的和大众的特点,富于时代特色。
聂耳创作体现了我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为“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4.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
创作领域包括大合唱、歌剧、管弦乐曲、器乐独奏和重奏,在他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合唱。
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群众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抒情歌曲《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器乐作品《中国狂想曲》等。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部分:填空(20分)历代音乐机构汉乐府隋太乐、清商(后罢)、鼓吹、教坊唐大乐署、鼓吹署、太常寺、梨园宋大晟府教坊历代音乐家周屈原荀况春秋战国王豹绵驹韩娥先秦师旷师文伯牙秦青汉李延年司马相如蔡邕蔡琰嵇康魏晋阮籍南朝丘明隋唐万宝常郑译李隆基念奴永新李龟年贺怀智段善本宋姜夔元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普明汤显祖程长庚乐律学家:朱载堉(新法密律)朱权(神奇秘谱)第二部分:连线题(40分)1 将音乐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阮籍——《酒狂》、《广陵散》屈原——《九歌》、《离骚》、《天问》、《招魂》李隆基——《霓裳羽衣曲》、《龙池乐》、《凌波仙》荀况——《战相篇》伯牙——《高山》、《流水》丘明——《碣石调·幽兰》李龟年——《渭洲曲》嵇康——《琴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杏花天影》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普——《西厢记》郭沔——《潇湘水云》汤显祖——《牡丹亭》2 音乐典故与主人公或曲名联系起来※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司马相如※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
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管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於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秦青※“余响绕梁,三日不绝”——韩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钟子期※聂政苦学10年用弹琴的机会刺杀韩王——《聂政刺韩王曲》3 观点和作者※“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大音希声”——老子※“非乐”——墨子※《声无哀乐论》:音乐史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嵇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发乎情,止乎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复习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由人们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鸟鸣、风声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成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两个方面。
宗教音乐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人们通过音乐来祭祀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宗教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咏史、祭文、祷歌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乐》,它是古代宗教仪式中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
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皇室和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宫廷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俗乐两个部分。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正统,它以《雅乐大全》为代表,包括乐曲、舞蹈和歌曲等形式。
俗乐则是宫廷音乐的衍生,它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民间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民歌、山歌、曲艺等。
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自然的,也有歌颂爱情的。
民歌的旋律简单易懂,深受人们的喜爱。
山歌是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是农民在田间劳作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期盼。
山歌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真实质朴,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曲艺是中国民间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形式。
它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多种形式,既有音乐的表演,又有戏剧的表演。
曲艺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音乐也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
现代音乐主要分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个方面。
古典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1.荀子成相篇:他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歌曲成相篇,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共56段,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2.成相:体裁形式的名字在周代劳动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的雏形。
3.戏曲:周代优梦模仿孙叔敖,是戏曲表演的萌芽。
4.八音分类:周代以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瑟,木,匏笙,竹箫。
5.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用于演奏的有64枚,另一种为鎛钟,它的发现弥补了我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高度发展的水平。
6.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因数学方法计算各音弦长的比例的科学理论,最早记载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7.儒家:孔子 a.他确立了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他极其推崇韶乐,认为他尽善尽美,评价大武时认为它尽美未尽善,音乐情绪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的,都要有节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颂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郑声之乱雅,认为淫声是乱国的;c.强调音乐的会功能,推崇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d.诗歌可以让人兴观群怨;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轮,标志着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
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倡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非乐;a.音乐对于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b.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墨子认为王公大人要欣赏音乐必须制造乐器,请乐师,还要花时间去欣赏,既浪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他以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道家:老子;老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知无欲,五音令人耳聋,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恰恰是有声音乐的本源。
庄子:提倡人籁,天籁与地籁;A.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工具的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B.推崇自然之乐。
C.倡导适性之乐。
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声无哀乐论:三国魏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著有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
提出“音声有自然之积,而无亲于人情。
其因无变于昔,而欢戚并用,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强调音乐的客观自在与人的主观审美。
其目的则是对现实的否定和对传统儒家名教观念的挑战。
公开与司马氏集团公开决裂。
2、诸宫调:宋代的一种大型说唱音乐,多连唱,善描写大型场面,创始人为孔三传,保留下来的是《西厢记》诸宫调(金代说唱本)后由明代王实甫改为戏曲。
3、姜夔: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音乐家。
他精通音律,写有不少词调音乐作品,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是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
其中以《鬲溪梅令》《扬州慢》《疏影》《暗香》《杏花天影》等词曲最有代表。
姜夔在词乐创作上讲究词藻音律,或陶醉于自然景物、或藉此抒发个人离愁别恨伤感情绪。
王国维称其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4、白毛女: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民歌戏曲的灵活运用,作曲家们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
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使用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方面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
5、流水:两曲从明初以来,又有演变,朱权(神奇秘谱》写在前半部称为《太古神品》的一类中,《高山》短些,《流水》长些,都不分段,证明他是暗示他所辑的是唐代的曲谱,指法也确有晚唐和宋初的痕迹。
6、:王光祈: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字润玙,笔名若愚,四川温江人。
1920年赴德国留学,研习政治经济学,1923年转学音乐。
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代表作《东方民族之音乐》、《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7、昆山腔:又名昆曲、昆腔,是剧种与声腔的统一。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古代部分: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的起源: 仿照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早期的音乐经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因为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头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XXX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自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二,周秦时期的音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
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导: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
“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中国音乐史复习
1.传统音乐: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
2.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新音乐: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
1.近代传统音乐发展的传统类型:①吸收新文化,新音乐的成分,对传统音乐形式,构成有较多改进。
创新,有较大发展者,如越剧、评剧②保持传统音乐原貌而没有改革者,如古琴音乐和一些传统乐器合奏音乐,宗教祭祀音乐2.怎样认识青主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6.简述青主的音乐理论创作和音乐思想?①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中②“上界”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或“感情世界”。
《乐话》是一部以书信体写成的音乐美学著作,这部著作中,青主非常推崇当时西欧“表现派”理论家赫尔曼•巴尔的主张,仍未音乐史一种“上界的语言”(即“灵魂的语言”),“是最高、最美的艺术”。
《音乐通论》是一部系统论述他的美学观点的理论著作。
他在这里的基本论点是与《乐话》一致的,但又作了新的阐发。
他认为利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现象必须通过典型概述过程,音乐必须通过无形音响来构成形象。
3.歌剧探索阶段的中国歌剧主要哪些类型?①对吸收西洋歌剧形式的探索,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观音》,陈田鹤《荆轲》《牧歌》②对改良传统戏曲形式的尝试,山东省立剧院的《岳飞》《苏武》③小歌剧类型的探索《指子江暴风雨》《孟姜女》《夫妻识字》《兄妹开荒》4简述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合唱作品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广的一部成功典范。
是现代中国音乐史中一部“里程碑”式的合唱作品。
这部作品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瑶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以力量、崇高和苦难三个主题贯串全曲。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第一篇: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简述题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龠、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
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
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
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
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
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
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
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
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
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
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
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音乐史 (3)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二、填空题每题分共计18分1、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诗经》中的“国风”是指。
3、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着作《管子·地陨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律学理论;4、六代之乐是指《》、《大咸》、《九韶》、《》、《大濩》、《》。
5、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汉承秦制”,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一篇有关于音乐美学的着作,作者是,全文是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式写成;7、《》是唐朝着名的歌舞大曲。
8、姜夔的自度曲现保存有首,这些作品都附带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词乐曲谱,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9、明代四大声腔是:海盐腔、余姚腔、。
三、连接相应的乐器与类别共计10分金镈钟石缶土敔革磬木鼓四、名词解释共计20分1、清商乐:2、相和歌:五、简答题共计32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代表性的人物及音乐思想是什么( 14分)二、填空题每题分共计18分1、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乐器是距今已有7000-8000余年年的历史。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以及“大音希声”这是的音乐思想观点。
3、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着作《管子·地陨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律学理论;4、八音分类法是:金、、土、、丝、、匏、竹。
5、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汉承秦制”,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楚辞中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九歌,共有首歌组成。
7、《》是唐朝着名的歌舞大曲。
8、姜夔的自度曲现保存在《》,这些作品都附带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词乐曲谱,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中国音乐史复习
蜡辞:古代部落岁末祭祀万物唱的歌,希望来年不要发生自然灾害,反映了先民祭祀神灵气球丰收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神话传说中的乐舞。
是说刑天氏和炎帝部落打仗被杀后化作精灵拿着斧头盾牌跳舞,是远古祭祀战神的月舞。
伶伦:是皇帝时代的乐官。
皇帝令伶伦作律,伶伦到昆仑截竹听到奉还鸣叫制作了“十二律”,是我国最早关于乐律的记载。
大夏:是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著名乐舞。
形式是在编管乐器伴奏下吗,由64人表演富有劳动气息治水场面的月舞。
虎纹特磬:商代乐器,通体虎纹,是商代乐器中的精品。
反映了统治者达到冥界观念和享乐意识。
乐悬:周代选怪和使用乐器的规格制度。
规定天子诸侯秦代夫和士悬挂钟磬分别为四面三门两面和一面。
三分损益法:我国春秋时期的生律法,用增加或减少弦长三分之一反复求律的方法。
曾侯乙编钟:属于我国战国初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套编钟。
共65件,总音域夸五个八度,可在三《乐记》:我国最早一部音乐理论著作。
内容主要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同时论述个八度内构成完整半音阶。
代表着先秦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发展水平。
了音乐的本质音乐和政治的关系。
主要反映了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洛阳汉墓乐器群:发现于济南,编钟音域达四个八度,是我国今年来中大考古发现,为研究汉代宫廷音乐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打谱:古琴术语。
指将琴谱转化演奏过程中对节拍节奏和理解,演奏者在弹奏时加进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清商乐:我国魏晋时期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
包括相和歌、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三种。
享有“华夏正声”之美称。
何承天新律:南朝宋人何承天创造的一种律制。
反映了我国心律事情乐律研究的重要成就。
《宋书乐志》:南朝梁时人沈约的著作。
在我国音韵学的星辰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燕乐大曲:唐代音乐形式之一,又称唐大曲。
是综合器乐、歌曲和舞蹈大型歌舞音乐。
结构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
音乐风格主要有“清商大曲”“龟兹大曲”和“西凉大曲'弦索谱:唐代燕乐半字谱的一种,为弹弦乐器使用的曲谱与记谱法,属于因为谱系统。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上海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
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李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上海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
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
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范科与选课,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
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李惟宁和原在广州后到音专的陈洪,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笔记上:1920年郑觐文成立于上海,以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①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①改编演奏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大同乐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
大同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
从“五四”前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音乐史(三)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神奇密谱》的编者是________。
A、朱权B、徐祺C、汪芝D、张孔山答案: A2.孔子在观看_____________的演出后曾经"三月不知肉味”。
A、葛天氏之乐B、云门C、咸池D、箫韶答案: D3.“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治史方法是由_______提出来的。
A、王光祈B、缪天瑞C、许之衡D、孔德答案: A4.“新律”由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提出。
A、钱乐之B、荀勖C、何承天D、京房答案: C5.《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________。
A、李叔同B、沈心工C、王光祈D、王国维答案: D6.琴曲《离骚》是琴家___________所作。
A、颜师古B、蔡琰C、董庭兰D、陈康士答案: D7.元杂剧《汉宫秋》是__________创作的。
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白朴答案: B8.《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用俗字谱记载的词调歌曲_______首。
A、15B、16C、17D、18答案: C二、判断题1.被田青评价为中国佛教音乐史上第一位杰出的中国佛曲作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萧衍。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2.曾侯乙墓葬位于湖南省。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3.墨子提出了“非乐”的思想。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4.伶州鸠是周穆王时期著名的乐官。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5.晋代荀勖提出了"笛律”,他还发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6.琴曲《酒狂》相传为三国时期的阮籍所作。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7.《山门六喜》是一首苏南牌子小曲。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存了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9.牌子曲这种说唱形式以渔鼓和简板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10.一般认为陶真是弹词的前身。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三、名词解释1.鼓词答案: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
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
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
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短箫铙歌?四类。
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
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
17. ??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
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
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
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
22.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
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
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
(×)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
(×)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商代。
(错)6.五音孔埙最早见于周代。
(×)7.西周时期已出现了转调的理论。
(√)8.“六代乐舞”在周代各类乐舞中地位最高。
(√)9.《诗经》中涉及到的我国古代乐器有28种。
(×)10.《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11.先秦道家的音乐主张表现为提倡音乐。
(×)2.相和大曲还没有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
(×)13.“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
(√)14.卧箜篌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
(×)15.“阮”这一乐器名称是因阮籍善弹此乐器而得名。
(×)6.汉代律学家何承天推算出了“六十律”的乐律理论。
(×)17.琴曲《广陵散》又被称为《聂政刺韩王曲》。
(√)18.北方音乐是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19.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一部佳作。
(√)20.京房找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
(×)21.曲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22.民间音乐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23.隋代多部乐中,文康伎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
(√)24.参军戏是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
(√)25.段善本是唐代演奏筚篥的名家。
(×)1.八音:周代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八个类别,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
八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这种乐器分类法的产生,表明周代乐器种类的繁多、乐器制造的繁荣,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2.乐府:我国古代的一个管理音乐的机构,设立于秦代,在汉武帝时期发展最为兴盛,至汉哀帝时被裁撤,此后,乐府由盛转衰。
乐府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同时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以及演唱、演奏等。
后来,“乐府”的含义除了表示音乐机构外,还可表示一种诗体名称,以及包括词曲、戏曲在内的音乐文学。
《碣石调·幽兰》: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用文字谱记录的古琴谱,同时也是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
“碣石调”应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则是乐曲表现的内容,当是借喻深山空谷里寂寞的兰花,表现文人不得意的幽怨心情。
4.《秦王破阵乐》:唐代宫廷燕乐的一部着名的乐舞,创作于初唐时期。
这部乐舞产生的背景是:秦王李世民率军击败叛将刘武周后,人们将隋末军中流传的一首歌曲《破阵乐》填入新词,以歌颂李世民的战功。
这部作品在音乐上,以汉族音乐为基础,并吸收了龟兹乐的成分。
1.《周礼·春官·大司乐》载:“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春秋·公羊传》亦载:“天子八,诸公六,诸侯四”。
答:周代统治者从政治到文化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他们深知音乐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作用,将“礼”和“乐”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行礼乐制度,以此巩固国家统治。
礼乐制的核心是区别等级的规范。
在使用音乐的各方面都有等级森严的规定。
礼乐制把贵族和人民分成许多等级,根据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礼乐,严格规定各个等级应用音乐的制度,任何人不得随意逾越和破坏(3分)。
如对于乐队的排列和使用乐器的多少,规定王的乐队和使用的乐器,可以排列东西南北四面,诸侯的可以排列三面,卿和大夫的可以排列两面,士的只可以排列一面。
对于舞队所使用的人数和排列的规定则为:王的舞队可由64人组成,诸侯的可由36人组成,卿大夫的可由16人组成,士的只可以由4人组成(3分)。
坐立部伎答:这张图片的左边有3行共12人跪坐着演奏,右边则是3行共12人站立着演奏。
从表演形式上看,分坐、立两种。
此图是对唐代宫廷燕乐中二部伎表演场面的描绘。
二部伎奠定于武则天时期,确立于唐玄宗时期。
二部伎分坐部伎和立部伎。
坐部伎在堂上坐奏,立部伎在堂下立奏(3分)。
坐部伎幽雅抒情、表现细腻,立部伎场面宏伟、气势磅礴。
二部伎中最流行的音乐是以龟兹乐为主,并具有一种西凉乐和中原音乐相结合的崭新风格。
从图中所绘乐器品种来看,其中多数是龟兹乐中常用的乐器,如曲项琵琶、筚篥、腰鼓、竖箜篌等,也包括中原传统的乐器,如琴、横笛等。
其乐器品种,亦展现了二部伎中,以龟兹乐为主,并与中原乐器相结合的特点。
试述大曲在汉唐时期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答:大曲在汉唐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发展:1.汉魏的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
⑴相和大曲。
汉代的相和歌进一步发展,与舞蹈等因素相结合,构成了汉魏时的相和大曲。
相和大曲最完备的结构包括艳、曲、趋(或乱)3部分。
艳一般用于曲开始,偶尔也用在曲中间,音乐婉转抒情,舞姿优美。
曲为大曲的主体,是多个唱段的连缀,歌唱缓慢,每个唱段之后有间奏,较急促,称“解”,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趋或乱是紧张、急促、热烈的结束部分(艳、趋或乱有的没有)。
这种三段式的大型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对后来的“清商大曲”乃至隋唐歌舞大曲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和大曲是一种歌唱、舞蹈、器乐相结合的大型歌舞套曲,是汉代宫廷艺术中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艺术形式。
由此进入以大曲作为最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的阶段,持续近千年。
⑵清商大曲。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清商乐的发展,出现了清商大曲。
清商大曲与相和大曲相比,又有新的发展。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引子、歌弦、送歌弦。
引子一般由4至8段器乐曲组成,称“四部弦”或“八部弦”。
歌弦是大曲的主体,以歌为主,器乐伴奏为辅。
送歌弦是若干段器乐曲,也称契或乱(5分)。
2.隋唐的燕乐大曲。
燕乐大曲的基本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①散序: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不歌不舞;②中序、拍序或歌头:入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有器乐伴奏;③破或舞遍: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燕乐大曲的结构庞大,而且3个部分在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富于变化,是一种很精致、很发达的艺术形式。
隋唐燕乐大曲继承了汉魏相和大曲、清商大曲的传统,并有着更大的发展。
这种有歌有舞、,结构庞大、有复杂的节奏与速度变化的艺术形式,无论在隋唐时期的雅乐、清乐、胡乐,或是在坐、立部伎中,都能见到它的存在。
隋唐燕乐大曲,体现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也代表了我国古代歌舞音乐发展的最高水平。
??1.酒狂,三国时期,相传为阮籍所作;梅花三弄,唐代,相传为东晋桓伊所作1.《吴越春秋》记录了一首反映远古狩猎活动的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2.《咸池》是尧时期代表性的乐舞。
3.在节奏、旋律、和声三要素中,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
4.据史料记载,?夏桀大量使用侈乐,他蓄养的女乐达到了三万人之众。
5.《?濩?》是歌颂商汤武功的乐舞。
6.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墟出土的埙已经具有?5 个音孔。
7.西周礼乐制对各个阶层的用乐有严格的等级化的规定,“诸侯轩县”指诸侯使用的乐队可以排列?三?面。
8.周代形成了乐器的科学分类法“ 八音?”,这一方法是依据乐器的??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的。
9.《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风是《诗经》的精华。
10.《荀子》中的《?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是?周代建立的。
12.老子所持的音乐观是“ ?大音希声??”。
13.1976年在秦始皇陵遗址出土了一枚错金银钮钟,上有铭文“ ?乐府?”二字。
14.竖箜篌这一乐器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
15.“阮”这一乐器的得名是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此乐器。
16.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保留了目前所知最早的谱式记载。
17. 《碣石调·幽兰》是目前所见唯一用?文字谱?记录的琴谱,而中唐曹柔所创的古琴记谱法是?减字谱?。
18. 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堪称我国古典音乐的一部佳作。
19.南朝乐律学家??何承天?的“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学计算对十二平均律的探索。
20. ??宫廷燕乐???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21.以颂扬李世民战功为内容的《秦王破阵乐?》是创作于初唐时期的一部着名乐舞。
22.唐大曲的基本机构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散序——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
23.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是?梨园?。
1.鲁迅先生发表文章赞同音乐起源于语言的说法。
(×)2.河南舞阳县出土的贾湖骨哨,证明我国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 )3.远古时期的音乐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 4.“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龠这一乐器可能是今天管子的前身。
(×)6.商代的人已经有了绝对音高的概念。
(√)7.音乐华美、艺术性强是雅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