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3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1.利用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解释某些地理现象1)对流层的天气多变、飞机飞行时颠簸
贴近地面
飞机颠簸
上冷下热
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厚度随季节和纬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1)季节:夏季厚,冬季薄.
(2)纬度:低纬度17-18km; 中纬度11-12km; 高纬度8-9km
2.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密度及____________的差异。(2)大气圈分层
温度
运动状况
地面至平均12千米左右
自对流层顶至50km高度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气压降低
密度减小
云、雨、雾、雪
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气温
对流层
热量源于地面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四层·考查内容
两年·命题统计
[必备知识] 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大气污染;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逆温的形成及影响;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及应用[关键能力] 综合分析逆温的形成,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的能力[学科素养] 解释大气的主要成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解释与大气保温作用相关现象[核心价值] 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使⑥_______增温
大气科学导论1章概论
3/31/2020
2
大气CO2浓度升 高的证据!!!
3/31/2020
3
Al Gore (2010)
水水星星 167° C
金金星星 +457° C
地地球球 15° C
3/31/2020
4
Al Gore (2010)
部分太阳辐射被地球以红 外辐射的形式反射回太空
太阳辐射多 数被地球吸 收,并使地 球变暖
3/31/2020
19
(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大气为人类生活和生物的生存提供环境条件,然而,人类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也不断影响着大气环境。
随着世界各国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燃烧有机 物、大量施用化肥、人类生活中大量使用冰箱和汽车、汽车尾气 大量是氯氧化合物、冰箱大量使用氟里昂,而氟里昂将会破坏大 气中的臭氧(O3),由于水稻种植和有机物的腐化会产生大量甲 烷( CH4 )。这就是说人类活动大量产生温室气体;
另一方面,由干工农业生产大量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大大减 少。
这样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当二氧化碳增加1倍时,全球气温将升高 1.5℃左右。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这将导致全球海平面升高,到2050年前后, 海平面平均将要升高 22 cm左右;并且,干旱化、荒漠化加剧, 水资源缺乏;此外,全球生态系统、人类居住的环境恶化、水资 源和空气污染等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地球的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其中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种:
1.氮气(N₂):氮气占据大气的主要部分,约占总体积的
78%,起到稳定大气压强的作用。
2.氧气(O₂):氧气是生命维持的必需气体,占据大气的约
21%。
3.水蒸气(H₂O):水蒸气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含量在不同地点和时间有很大的变化,通常占据大气的
0-4%。
4.氩气(Ar):氩气占据大气中的约0.93%,它主要是一个惰
性气体,不参与生命活动。
5.二氧化碳(CO₂):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但在近年来因人类
活动的影响而逐渐增加,目前占据大气中的约0.04%。
此外,还有其他气体和痕量气体,如氢气(H₂)、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₂)、臭氧(O₃)、甲烷(CH₄)、氟气(F₂)、氯气(Cl₂)等,它们的含量较低,但在大气化学和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气体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大气层,它们在大气循环、气候系统、空气质量和生物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②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④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大气中杂质的作用和影响不包括()
A.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
C.影响太空中的航天器
D.促进云雨的形成
,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作为凝结核有利于促进云雨的形成;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而太空中的航天器处于高层大气,对流层中的杂质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4.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A.迅速进行迫降
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保持原有高度
D.升至平流层
3题,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如二氧化碳比例的增加主要是人为原因。第4题,雷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对流层,飞机遇到雷雨天气说明还在对流层,对流层由于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大气不稳定,不适宜飞机飞行,飞机应升至平流层,以保证安全。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备战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分类汇编(新教材通用)(原卷版)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0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考点02大气受热过程
考点03大气热力环流
考点04大气的运动和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此次科考架设的自动气象站位于大气中的()
.此次科考对研究气候变暖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是(.发展重化工业
.增加煤炭使用量
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我国三名航天
.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
.太阳能C.风能D.生物能
.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位于()
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穿越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是()
.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
2023·云南)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表为“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C.平流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
(2023·浙江7月)2023年6月,我国在深圳西南约200千米的原油钻采平台上,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加压、回注至平台附近800多米深的海床下,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封存二氧化碳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A.能源资源B.生物资源C.空间资源D.化学资源
9.下列人类活动,与二氧化碳封存海底效果相似的是()
A.垃圾分类B.保护耕地C.植树造林D.净化水质
(2023·浙江7月)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距地面大约10千米的对流层时会自动打开降落伞,保障其以安全速度着陆。下图为返回舱着陆时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_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3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2)“偏转”——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 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分布”——三圈环流位置
(4)“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 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高温多雨为湿季 高温少雨为干季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考点演练
(2018·浙江杭州模拟)下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读图,回答(1)~(2)题:
(1)②地盛行风向可能为( )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南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④西北风
解析:(1)B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气压带①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若该 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则②地为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若该气压带位于南半 球,则②地为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
气压带与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见考点三)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
考点一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 候的影响
真题剖析
(2017·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如 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第2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pe Rd T
1 0 3 0 3 0 1 0 0 2 8 7.0 5 3 0 2 7 3.1 5
1.1 4 kg / m 3
2.2 干洁大气
2.2.2 碳的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的化合物主要有:CO2 、 CH4 (甲烷)、CFC(氟氯烃化合物) 等 气体和含碳的气溶胶粒子。
2.1 行星大气和地球大气的演化
2.1.2 地球大气的演化
地球形成有46亿年的历史,过程漫长,只能依据地 层的化石结构和行星大气资料推算其不同时期的成分.
2.1 行星大气和地球大气的演化
2.1.2 地球大气的演化(★)
根据地层的化石结构和行星的大气资料来推断地
球大气的演化,三阶段:
原始大气 次生大气(还原大气) 现代大气(氧化大气)
2.2.5
硫的化合物
氮(nitrogen)的化合物
2.2.3
臭氧(O3)
什么是臭氧?
臭氧(O3),是氧气(O2) 的同素异形体; 在常温下,臭氧是一种有特 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0.2-0.29um),防止其到
达地球。
2.2 干洁大气
2.2.3 臭氧(O3)(★)
1、分 布: 主要集中在10~50km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 20~30km之间。 2、特 点: 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0.2~0.29μm)有强烈的吸收 作用.是最重要的微量成分之一。 3、作 用 一方面臭氧阻挡太阳紫外辐射到达地面,保护地球上 的生命.(生态学) 一方面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 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引 起对流层温度降低。如使地面平均温度降低1-2度。 (气象学)
(新教材)【中图版】2020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第2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答案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组成。2.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点)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氮气(N2):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2)氧气(O2):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CO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4)臭氧(O3):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5)水汽(H2O):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各层特征比较
(1)氧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组成气体。()
(2)臭氧层因强烈吸收红外线而对地表生物有保护作用。()
(3)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特征相似。()
(4)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的存在影响人类的无线电通信。()
(5)能够见到各种天气变化现象的大气分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
C.高层大气D.臭氧层
[提示](1)×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2)×臭氧层主要吸引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相反。
(4)√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影响无线电通信。
(5)A[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019年1月1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最新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中星2D”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问题1(区域认知)我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区的对流层厚度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来说是较厚还是较薄?为什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河北兴隆、云南 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 呈贡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1.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 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 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象,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 大气的温度。
凝结核
杂质作为凝结 核,是成云致 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中的水汽 和杂质含量, 因时因地而异。
人类活动排放的 污染物进入大气, 会影响大气的成 分和含量,产生 大气污染对生态 系统和人类生存 造成不利影响。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 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 空。根据温度、运动 状况和密度,大气自 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 流层、平流层和高层 大气。
海边防晒
一、除了太阳直射,海面对紫外线的反射率很高,海边紫外线远高 于其他地方 二、建筑物,植物树木稀少,玩耍时候会不自觉的暴露时间过长; 三、海边玩耍时,衣物较少,裸露皮肤面积大; 四、海水里浸泡时间长,角质层的含水量会上升,皮肤对紫外线的 反射能力也变差,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和杂质
大气科学概论课件(第二: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地球上的生命是何时才有的? 地球上的生命是何时才有的?
☺原始和次生大气均没有O2。30亿年前O2很少,或只有 原始和次生大气均没有O 30亿年前 很少, 亿年前O 原始和次生大气均没有 由水汽光解作用产生极少量的氧气。 由水汽光解作用产生极少量的氧气。在无氧的条件下产 生的原始生命,既要躲避太阳辐射,又需光合作用, 生的原始生命,既要躲避太阳辐射,又需光合作用,因此 最初的生命是在10米下的海洋表面,一些厌氧生物产生O2。 最初的生命是在10米下的海洋表面,一些厌氧生物产生O 10米下的海洋表面 ☺6亿年前,大气O2浓度达到现在的1%,(生物史上第一 亿年前,大气O 浓度达到现在的1%,(生物史上第一 关键浓度),高空臭氧层增加,削弱了紫外线,生命到达水面。 ),高空臭氧层增加 关键浓度),高空臭氧层增加,削弱了紫外线,生命到达水面。 亿年前,大气浓度达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植物茂盛生长, 4亿年前,大气浓度达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植物茂盛生长,生 命由海洋到陆地, 更多。 命由海洋到陆地, O2更多。 ☺同时动植物的呼吸和死亡又会消耗O2产生CO2 ,这个演变过程 同时动植物的呼吸和死亡又会消耗O 产生CO 同时动植物的呼吸和死亡又会消耗 逐渐达到了一种平衡。 亿年前的3000ppm下降到280ppm 3000ppm下降到280ppm, 逐渐达到了一种平衡。CO2从3亿年前的3000ppm下降到280ppm, 生物也从海洋到陆地,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繁衍下去。 生物也从海洋到陆地,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繁衍下去。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前篇必备知识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组成成 分
占大气体 积
作
用
氮气 78%
氮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地球 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 洁
氧气 21%
氧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 物质
空 气
二氧 化碳
较少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表起着 保温作用
课前篇必备知识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在地理环境中各有何作用? 问题探究
植被与大气环境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课前篇必备知识 课堂篇探究学习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此图显示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2)此图中产生的氧气在地理环境中有何作用? 提示: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地面是对流层大 气主要的直接热 源
空气对流运动显 该层上部冷,下部
著
热
整个大气几乎全
天气现象复杂多 部的水汽、杂质
变
集中在该层;对流
运动易成云致雨
与人 类的 关系
人类 生活 在对 流层 底部, 与人 类关 系最 密切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及大气受热过程
响 ③对交通: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能力运用] 考向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2年河北石家庄模拟)2018年7月31日—9月4日,我国第9次北极科 学考察队员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对北极太平洋扇区某一区域 (73.5°N~85°N,150°W~170°W)开展了探空观测,研究北极低层大气 垂直结构特征。下图示意科考期间84次探空观测平均温度和风速垂直分 布状况。据此完成第1~2题。
(3)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4)逆温的影响。
有 利 影 响
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逆温出现在高空时,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 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冬可以免
受冻害等
不 利 影
①对环境: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大气两种作用的原理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的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
[能力运用] 考向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1年河南濮阳月考)2017年10月 4日中秋之夜,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 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 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而引 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可能有未 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下图为大气垂 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思维过程】
【尝试作答】(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答案】❶上升 ❷下沉 ❸日出 ❹低 ❺冷 ❻热 (1)C (2)D (3)B
水平运动有 利于高空飞 行;臭氧层 有保护地球
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无云雨现象,气流平稳 生命的作用
项目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高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15
80 ~ 500 千 米 有 若 干 □16
层 __降__低__后上升;大气 距地面远,受 电__离__层__,能反射无线电波,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教师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1.低层大气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连线。
3.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着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分层气温垂直变化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大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续表
分层气温垂直变化与人类关系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
要作用
二、大气受热过程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能量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增温过程
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
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比例也不同
大气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2.18)
中间层
中间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高度 km
12 0 10 0 80
60
高
层
电离层(热层)
大
气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 0 50 10
℃
50
0
高度 km 120
100
80 60
高
层
电离层(热层)
大
气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 0 50 10
℃
50
0
归纳中间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a. 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 高空。
b.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 臭氧层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 气增温。
d.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 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e. 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 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 飞行。
平流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高度 km
水汽和杂质 含量很少,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同时吸收和释放热量, 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水汽(H₂O)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沙漠 和极地地区的大气中,水汽含量极少,而在热带雨林地区,水汽在大气中 的比重占到5%。水汽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当大气中的水汽以固体 微粒为凝结核凝结成液体微滴或者凝华成冰晶时就形成了云。如果这些小 颗粒变得足够大,它们就以雨、雪等形式降落。
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问题探究】 探究 1 概括银川市 2015-2019 年的逆温时间分布特征。[综合思维] 探究 2 分析银川市逆温在秋冬季节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综合思维] 探究 3 说出逆温现象对银川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提示] 1.总体上冬半年逆温强度和厚度大于夏半年;逐月逆温强度变化 差异较大;8 时逆温厚度始终大于 20 时逆温厚度。 2.秋冬季节多晴天,傍晚后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降低,上层空气温度仍 然较高,因此形成逆温层;冬季银川市夜长而昼短,使得日照增温不足, 辐射降温时间更长,使逆温层难以被破坏;银川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迟秋早、夏热而无酷暑、冬长而无奇冷,因此逆温层在秋冬季节发生的 频率较高且厚度大、强度高;秋冬季节,银川市植被覆盖率较低,近年来,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全区植被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导致地面保 温能力不足,逆温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2.水汽和杂质 (1)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 _吸__收__和_释__放__,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_温__度__。 (2)大气中的杂质作为__凝__结__核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__成__分____和含量,产 生大气污染,对_生__态__系__统__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1)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大气中臭氧减少。 (2)城市中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比较密集,使大气中的杂质增多。 (3)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点虽然是温度,但露点差T – Td 却反映了湿度的大小: T – Td越大,空气越干燥;
T – Td越小,空气越潮湿, T – Td=0时,空气达到饱和。
2、霜点Tf
对于一定质量的空气,若令其定压冷却, q,r,e都将保持不变,而esi(T)却因温度的降低而 减少。当esi(T)=e时,空气达到饱和。
小知识:同是气态物质,却称为氧气、氩气等 称“气”,而水汽却称成“汽”? why?
总之,由于水对于地球上生命的意义以及水 在地球大气条件下的三相变化,使水汽不同于 其他微量气体而更具重要性。
2.3.2 大气湿度的表示法
水汽和干空气的混合气体称为湿空气。
表示湿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称为 空气湿度。
测量水汽含量的物理量的最基本方法是称重法, 直接称出一定体积湿空气的水汽和干空气的质量。 最基本的大气湿度物理量是混合比r与比湿q,其他湿 度参量是导出量。
空气湿度可用多个物理量表示:
一、混合比r与比湿q
气 设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水汽质量mv克,干空 的质量md克。
定义混合r比rm为v 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比:
即
md
定义比湿q为水汽与湿空气的质量比:
即
q = mv mv + md
上式分子分母同除以md,
r和q的关系:
q r 1 r
因大气中的r,q都小于0.4,可以认为r≈q,单
如果是对于冰面饱和,则湿空气定压降温 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霜点Tf。
例3:温度为15oC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气压 p 为1010hpa,该空气的Td、Tf、r、q,e,es,
总结各湿度参量:
各湿度间的相互关系:
q r 1 r
q 622 e P
r 622 e Pe
at es = es0 ×10 b + t
位都是g/kg,g/g。
r,q与e的关系: q 622 e
P
单位:g/kg
r 622 e 单位:g/kg
Pe
二、水汽压e和饱和水汽压es 1、水汽压e
水汽压e是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分压强。 单位:hpa。
显然,它是大气压强的一部分,不容易测量, 因此必须通过间接计算出来。
2、饱和水汽压es
计算es:
at
es es0 10 bt
式中t是摄氏温度, a和b是常数:对水面:a=7.5,b=237.3
对冰面:a=9.5,b=265.5
练习1:分别求温度为-5°的水面和冰面的 饱和水汽压,并与表中数值比较。
由上经验公式可知,
同温度下, es水面>esi冰面,
且在t=-12℃ 时, es-esi最大。
四、相对湿度f (Uw)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压和饱和 水汽压之比成为相对湿度。
f e 100% E
同样, f=r/rs , f=q/qs 单位%
练习2:温度为15oC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该空 气
的实际水汽压e和水汽密度ρv又为多少?
五、露点Td和霜点Tf
1、露点Td
对于一定质量的空气,若令其定压冷却,q,r,e 都将保持不变,而es(T)却因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当es(T)=e时,空气达到饱和。
2、水汽能强烈吸收和放出长波辐 射,直接影响地面和空气的温度。
水的相变和水分循环不仅把大气圈、海 洋、陆地和生物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 且对大气运动的能量转换和变化,以及对地面 和大气温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水汽是自然条件下,大气中唯一可以发生 相变,能以固、液、气三种相态存在的成份。
定义虚温Tv: Tv= T(1+0.608q) =T (1+0.608*0.622e/p) =T (1+0.378e/p)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可以写出:
e P = ρRdTv = ρRdT ( 1 + 0.378 p )
虚温Tv的物理意义:
湿空气因水汽的存在,它比同温度下的 干空气密度要小,如果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 升高干空气的温度,以代替水汽对空气密度 的影响,使其密度与湿空气密度相等。这个升 高后干空气的温度称为虚温Tv。
冰水饱和水汽压的不同,在云雾降水的形成发展中具 有重要意义。如有名的贝吉龙过程。
三、水汽密度(ρv)
水汽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 水汽质量,也称为绝对湿度。
在常温常压下,纯水汽可以看成理想气体,由状态 方程得:
e=ρvRv T
即
e ρv = RvT
Rv=R*/Mv Mv为水的比气体常数,单位g/m3
Md Mv
上式分子分母同除md+mv,
Ma
1
1 q
q
Md
Md
1 q M d q 1 0.608 q
Md Mv
Mv
由上式可计算湿空气的比气体常数:
R*
R*
R Ma
Md
Rd (1 0.608q)
1 0.608q
则湿空气的状态方程可写成: P=ρRT= ρRd(1+0.608q)T
假设在一个密封容器中,下部盛放纯液态水, 上部为空气,其压强为p,纯水和空气具有相同 的温度。设最初容器中的空气是干燥的,则液态水 开始蒸发,有水汽不断进入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空 气压强会因水汽的分压强e的增大而升高。
显然,当水汽压e增大到某一限度值es,气态 水和液态水就不会增加减少,水和水汽达到动态 平衡,蒸发停止。这种平衡称为相态平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虚温与湿空气的实际温度之差称为虚温差 △Tv=Tv-T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虚温差大小表征 了大气的含水量的多少:
△Tv越大,湿空气水汽含量多; △Tv越小,湿空气水汽含量小; △Tv=0,湿空气中不含水汽。
ρv=e/ Rv T f=e/es e=es(Td) e=esi(Tf)
2.2.2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
上节提到,水汽和干空气组成的混合理想气体 称湿空气。
根据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公式
M m m / mi 1/ mi 1
n
Mi
m Mi
湿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a
md mv md mv
克拉柏龙—克劳修斯方程
利用热力学定律和态函数可以推导克拉柏龙—
克劳修斯方程:
L 11
es es0 exp
( )
ARv 273 T
对于水面上的饱和水汽压es而言:
L是水的汽化潜热,A为热功当量,Rv为水汽的比气体常数,
es0=6.11hpa, 表示T=273K时的饱和水汽压。
经验公式
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时,可采用经验公式来
2.3 大气中的水汽
水汽含量虽不多,来自百度文库仅占大气成份的 0.1%--3% ,却是大气中最活跃的成份。
2.3.1 水汽的特性 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江、河、湖、海及潮 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
作用:
1、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它可以 凝结或凝华为水滴或冰晶,成云致雨,落 雪降雹(云、雾、露、霜、雨、雪、雾凇、雨凇、 冰雹…),是天气变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定义:达到相态平衡时空气中的饱和 水汽产生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s。
当容器中的水温增加时,上方空气能容纳的水 汽也增加,即饱和水汽压es随温度增加。
也就是说,饱和水汽压es表示在一定温度下空 气中水汽的最大容量,其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且es和t是一一对应关系。(见下表)
气象上常用两种公式来表示饱和水汽压es 和温度T或(t)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