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论述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邓小平,他们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一问题有很多观点鲜明的论断,显示出各自富有时代特征的市场经济思想。同时也表明了社会主义从否认市场经济到逐渐承认市场经济,再到必须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一段历史进程。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与开放性特征的,不是僵死的教条,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存在

出于严谨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专门的著书立说来对未来的社会进行专门的描绘,只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偶尔勾画一下未来社会的轮廓。马克思曾明确表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市场经济的思想,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说设想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鲁滨逊的劳动的一切规定又重演了,不过不是在个人身上,而是在社会范围内重演。鲁滨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这个时候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者各种劳动只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没有了商品货币关系,也没有市场存在的必要,自然也就没有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必要。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观点一致,在《反杜林论》中,他写到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个人的劳动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那时,一件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件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社会可以简单地计算出:在一台蒸汽机中,在一百公升的最近收获的小麦中,在一百平方米的一定质量的棉布中,包含着多少工作小时。

可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中,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存在商品、价值、货币、竞争等等市场经济必然的因素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市场经济。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有计划的组织生产、以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按照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现全社会有计划按比例的生产。如果我们设想一个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就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的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任何损害。

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作理论上的分析和实践上的指导,他们更多的是在分析、论述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合理性和原因。同时,也和他们认为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联系在一起的。

二、列宁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断及实践

列宁是是最早对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最早肯定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生产的,实际是列宁。并且他第一个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

在1918年正式实施战时共产主义以前,列宁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实施市场经济都处在探索阶段,虽然他觉得俄国的经济建设道路应该跟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有所不同,但是大

多数时候还是局限在马克思恩格斯当初的一般设想上。1918年夏天,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俄国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商品、货币、市场在俄国消失殆尽。列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面对1920年农业歉收、国民经济状况急剧恶化,以及群众的普遍不满情绪时,果断地指出应当根据客观事实迅速改变自己的策略,结束直接过渡政策。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显得不适当或行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他第一次提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就是迂回过渡的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次会议上,他阐述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贸易自由;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等等。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问题。列宁的市场经济思想,是从新经济政策的需要出发的,但是,它的理论意义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实际上是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俄国保持了将近十年从1921到1929年的经济增长,而新经济政策也是列宁对俄国现实经济条件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当时俄国的国情的。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曲折和漫长,但是正如列宁自己所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三、斯大林模式与市场经济

列宁逝世以后,关于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计还是一项长期的政策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分歧。因为虽然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却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出入很大,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新经济政策被停止,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随之建立。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了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区别,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必然还存在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客观依据,从而把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联系在一起。斯大林说:现今在我国,存在着社会主义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国家的即全民的形式,一种是不能叫做全民形式的集体农庄形式。在国家企业中,生产资料和产品是全民的财产,在集体农庄这种企业中,虽然生产资料(土地、机器)也属于国家,可是产品却是各个集体农庄的财产。第二,把商品生产和社会基本制度区别开来,看到了商品生产具有一般的性质,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运用商品生产为自己服务,社会主义也可以运用商品生产为自己服务。斯大林认为我国的商品生产是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根本不同的。区分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不同特点。第三,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即消费资料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同时初步认识到生产资料和商品也沾了边,具有商品形式,即商品外壳。第四,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有商品和商品生产存在,价值规律就要发生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