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图腾 仡佬族的图腾有什么含义

合集下载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图腾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图腾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图腾文化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36期图腾信仰最早与祖先崇拜有关,在许多图腾神话中,人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本文刊载了部分民族图腾及其含义。

汉族:龙凤呈祥龙凤呈祥是汉族最喜爱的装饰纹样,象征高贵、华丽、祥瑞、杰出。

阿昌族:白象驮亭阿昌族以白象为民族的标志性图案。

白象驮亭以及飘洒的鲜花,象征阿昌族人们的生活吉祥、和平、繁荣兴旺。

白族:大理三塔与蝴蝶大理三塔和蝴蝶图纹是白族文化的象征,其中,蝴蝶象征忠贞爱情。

保安族:保安腰刀保安族腰刀刀把上镶嵌“逊奈提”寓意坚守信仰,乐观向上的精神等。

布朗族:三弦琴三弦琴凝聚着布朗族的历史和情感,象征着纯洁、乐观和吉祥幸福。

布依族:大楠竹布依族取大楠竹作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面盘绕双龙,象征布依族先民崇尚万物并生并茂。

达斡尔族:雄鹰昂首振翅的鹰意寓着这个民族的勤劳、勇猛和智慧,象征着达斡尔人民拚搏进取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傣族:金孔雀、竹楼与象脚鼓三者组成的图案,表达了傣族对自由、幸福、和平、美丽的向往与追求。

德昂族:龙阳塔龙阳塔青龙腾升,艳阳高照,象征德昂族人民奋勇向上,追求光明和幸福的精神。

东乡族:羊东乡人民将羊作为盼望吉祥、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侗族:鼓楼高耸寨中的鼓楼体现了民族团结、繁荣、进步、向上。

鄂温克族:驯鹿环形的驯鹿角与斜仁柱(一种锥状原始住屋)、篝火、彩虹共同组成的象征性图案,表达了鄂温克民族古老的文化和对兴旺吉祥的向往。

哈尼族:白鹇鸟和梯田白鹇鸟和梯田构成的图案,象征哈尼族智慧、勤劳和光明的前程。

赫哲族:白天鹅引颈高飞的白天鹅,凌空跳跃的鲟鱼以及三条江水,象征世世代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各项事业像振翅高飞的白天鹅一样腾飞向上。

景颇族:目脑桩目脑桩(目脑节中竖立的柱子)象征幸福长久,日月永照,人畜平安,丰衣足食。

黎族:人龙图人龙图表现了黎族人民勤劳、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

浅谈民族图腾古今文化

浅谈民族图腾古今文化

浅谈民族图腾古今文化摘要:图腾在最原始的人类社会就早已出现,原始人类群体把它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保护神,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

在56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图腾,图腾崇拜就是理所当然的。

了解一个民族的图腾对认识这个民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然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图腾的文化也随之淡然,但是它的精神内涵却根深蒂固在整个人类社会中。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他们以自己信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本民族的祖先。

图腾崇拜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部落图腾崇拜、家庭图腾崇拜、个人图腾崇拜、性别图腾崇拜、胞族图腾崇拜、婚姻级图腾崇拜等。

关于图腾的起源也有着很多种说法,大概有60多种起源的理论,根据学者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现有的各种理论可以相对的分为6类:名目论和标志论、社会-心理理论、生物-性理论、个体主义理论、庸俗经济理论、联合理论。

每个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图腾都有崇仰之情,在他们心中,图腾就是神,是保护他们、给他们带来幸运的力量,每逢节日的时候就会根据各地的习俗大摆宴席供奉他们心中的神灵图腾,直到今天也有少数民族保留着这个习俗。

图腾崇拜包括相信群体起源于图腾或与图腾结合的祖先;具有共同的群体图腾名称;图腾群体成员相信自己与图腾存在血缘亲属关系,因而崇敬图腾,完全或部分地禁止给图腾带来危害;相信图腾群体成员能够化身为图腾或图腾化身为人;统一图腾群体成员之间禁止通婚;图腾群体成员要共同举行与图腾有关的重要仪式。

另一方面,人对图腾的局部或完全禁忌是人对图腾采取的尊敬态度的表现。

比如不准杀害和食用图腾等,各个部落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禁忌,禁忌有严格的,也有不严格的,或是禁杀、禁吃图腾,或是可以杀害图腾,但不能吃图腾。

土家族人民比较普遍的图腾信仰是白虎图腾,有民间谚语:“白虎当堂坐,无灾也无祸”,人们家中都设有“白虎坐堂”,把白虎视作为家神。

从自然崇拜看贵州仡佬族的审美心理

从自然崇拜看贵州仡佬族的审美心理

从自然崇拜看贵州仡佬族的审美心理贵州仡佬族的自然崇拜包括山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其审美心理也正滋生和显现于一系列习俗化的崇拜活动中。

就山崇拜而言,仡佬族人将山看成是主宰一切的神灵,赋予山与人一样的形象、情感、性格,形成了审美心理的原生形态。

就植物崇拜而言,仡佬族从远古时期就产生了树木有灵的观念,树木演变成为一种庄严神圣的图腾。

而竹崇拜情结表达着仡佬族人对生命传承的一种敬畏和信仰,对生命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标签:仡佬族;自然崇拜;审美心理;民族习俗仡佬族是贵州古老的原生世居民族,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他们曾建立了西南地区闻名的古“夜郎国”。

据传仡佬族是古代百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魏晋后称“僚人”,“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

目前,仡佬族人98%聚居于贵州省境内,少量散居在云南、广西、四川三省区。

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贵州仡佬族人的审美意识也正发端于其所生存的独特地域风貌之中。

仡佬族人的精神信仰和审美心理萌发于先祖时期,由于其先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因而其审美意识也带有一种古朴混沌的特征,再加之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面对风云雷电、山川河谷、天地日月、草木怪石、野兽牲畜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形成了万事万物皆有灵性的“万灵观”,产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崇拜,并将这种崇拜活动以习俗的形式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成为一种隐形的架构和秩序,规约着今人的行为,对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影响和制约着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积淀与审美创造力的生发。

“形象是审美的心理活动所凭借的主要手段,而情感则是审美心理活动的最根本特征。

”[1],贵州仡佬族人正是以下具象化的自然物为崇拜对象,在一系列习俗化的崇拜活动中孕育了最为质朴的审美体验,投入了最为本真的审美情感,激发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想象,迸发了强大的审美创造力,抒写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演化史。

略述仡佬族的竹图腾崇拜

略述仡佬族的竹图腾崇拜

略述仡佬族的竹图腾崇拜
梅应魁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宗教》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古夜郎竹王传说,在《华阳国志》中早有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逐水,
有一女浣一水滨,有三节大竹流人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民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三郎神是也。

”1986年贵州民院潘定智、罗懿群教授承编的仡佬族文学资料汇编第一集《传说集》,在历史人物传说中,有魏文绪搜集整理流行毕节地区一带《竹王的传说》和《赛竹三郎》的故事,有仁怀县王义搜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梅应魁
【作者单位】道真自治县民宗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371
【相关文献】
1.从生育和丧葬仪式看布依族竹图腾崇拜 [J], 张建敏;张瑞良;李天强;刘钰
2.竹图腾崇拜: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核 [J], 李晓
3.钢琴作品《山歌的速度与激情》中仡佬族“竹”品格的艺术体现 [J], 李俊;黎尼斯
4.论竹的图腾崇拜文化 [J], 关传友
5.西南各民族先民竹图腾崇拜及其遗存 [J], 屈小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仡佬族的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

仡佬族的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

仡佬族的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仡佬族的节日习俗仡佬节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

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

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在农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备好米酒、猪肉、鲜鱼、糯米饭等供品,带着红纸鞭炮,以亲友关系相约上山拜树。

见树后先鸣鞭炮,然后选择高大粗壮的古树烧纸焚香跪拜。

拜毕给树喂祭品:一人执刀在树皮上砍3个口子,另一个喂些肉饭酒于刀口中,最后用红纸把刀口封住,给树除草培土。

喂饭时针对不同的树,要对答不同的词。

如对果树,要说:喂你饭,结串串;喂你肉,结坨坨,表示预祝果实累累。

喂树之后,人们欢聚宴饮。

有些地区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捧着牛心和新米饭祭拜寨旁的神树菩萨树,祈祝丰年。

吃虫节而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

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的风味的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

还有一些地区把祭树称为祭山,因为仡佬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热爱山、尊崇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祭山的具体对象也是村寨附近高大茂盛的一棵古树,它是顽强的生命力的体现。

祭祀以村寨为单位,只许成年男子参加。

除贡献祭品外,巫师要唱《祭山歌》求山神保佑村寨平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吃新节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粮,做好祭祀祖先。

有的地区还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

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不为基诺族的吃新节是在八九月间谷子成熟时举行。

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新粮、蔬菜来做,并杀鸡祭祀。

蒸饭时注意观看甑子里冒出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冒出预示子孙兴旺;从南方冒出预示丰收;从西方冒出象征狩猎顺利;从北方冒出则是不祥的征兆。

饭菜煮熟后,由家长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

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

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

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仡佬族崇拜祖先,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仡佬族有着很多的禁忌,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仡佬族的禁忌吧。

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道真仡佬族禁忌较多,有的虽寓趋吉避凶之意,实多迷信之说。

偶遇不详,每怨禁忌不严,自增阴影,心情不畅,办事不顺,遂愈迷信。

社会交往,互尊互重,无礼犯忌,轻则不悦,重则引起争端。

1、忌凄清晨忌说鬼道种。

晚间忌家中嘘声。

正月初一忌扫地、向屋外倾水,忌捉虱,忌打骂孩子,忌见戳种。

惊蛰日忌犁牛。

春分田及三月初三忌上山砍柴。

三月初四及逢戊日忌动土,不耕锄。

七月十五忌儿童夜出。

除夕、春节忌推磨春难。

吃年夜饭忌头碗饭泡汤。

忌红沙日、杨公忌日外出办事。

男忌女跨“尿骚”、忌从晾晒的女裤下通过,忌女孩骑“马马肩”。

背女子过河忌女张腿骑腰。

新婚成礼时忌孕妇在堂。

忌毛脸姑娘(未婚女子)先坐新郎新娘的床。

妻孕夫忌打蛇和抬丧。

2、家有孕妇忌砍门槛、忌随意搬动物件和钉铁钉。

头年挂果忌孕妇采摘。

忌女儿回娘家分娩。

产妇未满月忌跨大门槛、忌串户、忌别人借物。

忌冷丧入宅。

丧家忌推磨。

给死者穿洗忌洗背。

着孝帕忌入他人宅。

晚辈取名忌犯尊长名讳。

对朋友忌言而无信。

忌入别人卧室。

忌打铁匠空砧。

忌打石匠空器。

忌跨木匠高竿尺。

3、忌语忌说人短处、隐私和生理缺陷。

忌直呼尊长姓名。

忌说有妇男子脑壳尖。

请妇女拿瓢忌说瓢(嫖)而说舀。

逢媒人忌说媒(迷)改呼“三百杯”。

翁媳忌耳语。

兄与弟媳忌笑德。

老人公在灶前忌说烧火改说燃火或传火。

乘车忌说翻。

过渡忌说磕、翻、沉、落、敬。

煮酒熬糖忌说酸。

烧砖瓦忌说红。

解放后,迷信禁忌渐次消失,边远乡村,尚有残存。

属于礼貌性的,仍多沿袭。

仡佬族的习俗节日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

仡佬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仡佬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仡佬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仡佬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图腾在最早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虽然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后来成为一个民族的徽号。

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

今天店铺为你介绍的是仡佬族图腾,它的图腾有哪些含义呢?来往下了解一下吧!
仡佬族的图腾是竹子。

仡佬族称竹子为“仡佬”,“仡佬”族意译为竹族是准确无误的。

仡佬族崇敬竹子的'习俗,早在1600多年前成书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和1500多年前成书的《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都记载有如下传说:夜郎者,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贵州西部北盘江)洗涤,有一段叁节长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两足之间,推之不肯漂走。

听到筒中有小孩的哭声。

剖开竹筒,见一男婴,抱回养大,有才有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在抛弃破竹筒的地方,生长出茂盛的竹林,后人建竹王祠祀奉。

关於竹王的传说,以及崇敬竹子的习俗,至今仍广泛留存在各地的仡佬族民间。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梅家寨的仡佬族,在生下第一个男孩时,父母要将其胎盘和一些鸡蛋壳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护佑。

春节,家家户户要到竹林去供献竹王钱。

有不少地方以竹筒装米祭祖或求丰收。

有学者认为,对竹子的尊崇源于竹图腾崇拜,而这种崇拜又源于竹子对仡佬族先民的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小结:仡佬族图腾是竹子,仡佬族最开始崇拜竹子,当地人认为竹子能够帮助他们平安。

后代还有竹筒做米饭祭祀,预祝来年丰收。

仡佬族图腾崇拜之社会价值探讨

仡佬族图腾崇拜之社会价值探讨

仡佬族图腾崇拜之社会价值探讨【摘要】务川仡佬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在其历史源头中,就蕴含着竹图腾与葫芦神鹰两种崇拜。

务川竹图腾崇拜中,包含了植物崇拜和祖先崇拜两种情愫。

其表现在生育子女、婚姻习俗等民俗文化之中。

而葫芦鹰崇拜,则体现了动物崇拜和神灵崇拜的感情特征。

它们是仡佬族人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在仡佬族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仡佬族;竹图腾;葫芦鹰;社会价值仡佬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商周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濮”和“僚”隋唐以后被称为“仡佬”。

现有97%居住在贵州省境内,少量散居于云南、广西等地。

仡佬族人有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念,从各种节日文化中就能见出这一特点。

除了节日文化,仡佬族的图腾崇拜也能展示这一民族特征。

在此笔者将分析仡佬族图腾文化中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并探讨其社会价值。

一、仡佬族竹图腾崇拜相传,务川仡佬族的祖先以竹为姓。

太古时代,仡佬族疆土上一条河流飘来一个竹筒,有一位浣纱的妇女听见竹筒里面有婴儿的哭声,她拾起竹筒将其劈开,里面睡着一个哭泣的婴儿,婴儿被抚养长大后,与女祖先仡英成婚繁衍后代,这就是传说中的竹王。

竹王骁勇善战,为了仡佬民族英勇抗战,为子孙后代开拓出一片天下,子孙繁衍生生不息。

这一段传说在《阿霹剎、洪水和人的祖先》中就有记载。

仡佬族文化中,竹图腾崇拜由此产生。

其中,包含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两种情愫。

竹图腾,象征着生命繁衍,多子多孙。

也寄寓了仡佬族人的感恩特质。

因为在仡佬族文化中,人类的祖先因竹而获救,竹成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仡佬族习俗中,妇女怀孕分娩之际,其丈夫和家人要到后屋竹林里去砍下一棵竹子做成竹筒,等孩子生下来以后,就把孩子的胎盘装进竹筒挂到竹林里,告慰祖先后继有人。

或者将胎盘埋到竹林根部,然后焚烧纸钱,祈求竹王保佑儿孙身体健康,生命力旺盛。

在妇女坐月子时,在月子期间,产妇经常会吃鸡蛋,吃的蛋壳要放入干净的竹篮里,最后由其丈夫或者本人将其倒在竹林旁,以求在竹神的见证下,孩子能不受日晒雨淋之苦,身体安康,一代接着一代,从而达到根基之稳固。

贵州仡佬族民居装饰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贵州仡佬族民居装饰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望。 总之, 从仡佬 族 民居装饰 图案上可 以看到他们从 最初 的图腾


要: 对 湖 北地 区的 老 河 口陈氏年 画 的
页 生 态 关学维度 的 解读 , 是 一种 用整 体式 的体验

消 除传 统二 元对 立的 审 美方式 , 分 析 民间 美术
中敏 锐 的地 域生 态信 息 , 以期探 索 出的生 态审
报, 2 0 1 2 ( 2 ) . [ 3 ] 吴 正光 . 多姿 多彩 的仡 佬 族 民居 . / J 、 城镇建设 , 2 0 0 6 ( 2 ) . [ 4 ] 杨 大 禹. 传 统 民居 及 其 建 筑 文 化基 因 的传 承 . 南 方建 筑 , 2 0 1 1 ( 6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ART EDUCATI oN R E SE A R C H
家族 的标 志 , 因此 , 从现存 的仡佬族 民居 图案 中, 可 以看到许 多以 鸟类作 为装饰 图案 的。在保 存至今 的清代 时期仡佬族 民居 中, 可 以看到在 许 多木雕 、 石雕 图案 中, 有许 多鸟类形状和 葫芦形状 , 可 见他们 对乌的 崇拜 。民居的木雕 窗花 和香 龛木雕 图案 中, 也有 不 同形状 的乌, 有 的像 鹰 , 表达 仡佬族人展翅 飞翔 , 共创 幸福 生活 的 美好 愿 望 ; 有 的和 石榴 在 一 起 , 表 达 主人 对 家庭 多子 多福 的愿
其关注 的题材 亦是一切具 有喜庆色 彩 的民间故 事和地 理 风俗 , 所 以常常 带有 明显且 浓 重 的地
仡佬 族人 常常把 生产 生活 的好 坏与幸 福是否 寄托于 祖先是 否保 佑。特别 是在祖先 的墓 葬上体现最为 明显 , 在现存 的许 多石

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贵州这种即将消失的少数民俗文化你见过吗)

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贵州这种即将消失的少数民俗文化你见过吗)

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贵州这种即将消失的少数民俗文化你见过吗)哭嫁是我国许多民族包括汉族曾经都有过的一种婚嫁行为。

这种婚嫁习俗是女儿出嫁时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兄弟姐妹、儿时玩伴的陪伴之情,对娘家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依依留念,以及对婚姻不满、未来惶恐、妇道矜持等多种因素杂陈而哭泣。

仡佬族是贵州的一个土著民族,古夜郎国就是由仡佬族人所建立,目前仡佬族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的务川县和道真县,总人口为550746人,少部分分散在贵州的平坝、六枝、清镇、石阡、平正等20多个县乡。

仡佬族是古代僚人的后裔,五代时期与蛮僚同源,后经历了百濮、夷濮、葛僚等称呼的变迁,而且族系分支较为复杂,后经民族识别并于1956年后统称为仡佬族。

乌江流域的仡佬族多以竹子为图腾,也有不同图腾的仡佬族,如石阡的仡佬族却以鹰为图腾。

正如其他具有哭嫁习俗的民族一样,乌江流域仡佬族在婚嫁的时候,准新娘在出嫁前三天就要开始唱哭嫁歌,而且这种唱哭嫁歌的习俗由来已久,不过至今还没有可靠的文献能查阅出这种习俗产生和传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也许还是骨肉分别、悲从心生,人性使然吧。

哭嫁原本就是亲人分别、悲切动容、不忍落泪,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抒发,但是如果把这种离别伤感表达变成了一种结婚必需的形式和过程,形成地方的婚嫁习俗,那么这就是一种地方的传统文化了。

用哭表现伤感,但是悲而不痛,用唱来表现喜悦,但喜而不张扬,正所谓悲喜交加、百感交集,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乌江流域唱哭嫁歌的时间一般是婚期前三天开始,由于女方的正婚时间比男方婚期要提前一天,所以实际上仡佬族的唱哭嫁歌应提前四天。

但比起其他有哭嫁习俗的民族一月两月甚至更长时间来说,仡佬族的哭嫁时间确实是比较短的了。

仡佬族的哭嫁开声时间不是其他民族说的黄昏,而是选择在凌晨鸡叫四更时,但是一般这个晚上出嫁女、闺蜜和领班(哭嫁主持人)不会睡觉,一直都在女方闺房里规劝和引导出嫁女儿开声哭唱,先哭爹娘,有些爹娘会陪哭,直到天亮。

少数民族图腾文化

少数民族图腾文化

图腾崇拜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图腾崇拜作为人类文明旅程最初的一个驿站,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记忆,但是,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它,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接纳了图腾这位至高无上的客人,并为它保存了永久的居留权,特别是在我国少数民族现存的一些服饰中,无论是色彩、样式,还是图案纹样,乃至款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其先民们图腾崇拜的遗迹,承载着各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层的文化意识。

一、色彩与图腾崇拜色彩是服饰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少数民族对某种色彩的选择除了受少数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支配外,更被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图腾文化内涵。

生活在滇西北宁蒗、丽江、兰坪等地的普米族,衣饰以白色为主,他们对白色的特殊情感,究其原委,与该民族的图腾崇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关于该民族作者胡文明曾撰文曰:白额虎之所以被视为普米族的祖先,并不仅仅是动物的,虎-代表了普米族人民的气质和面貌,更主要的还是在于虎的颜色——白颜色,可见普米族尚白之俗是源于本民族的图腾物“白额虎”与普米族毗邻的纳西族,同样也有尚白之俗,不过,在纳西族看来,白色具有更为深刻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纳西族史诗叙述的黑白部落战争中,白是光明和正义的象征,黑则代表着黑暗与邪恶,白与黑作为天上人间的善与恶力量的象征,自出现伊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天神的帮助下,白部落终于战胜了黑部落,此即纳西族以白为善,以黑为恶观念的缘由,另外,白族和土家族的服饰也以白为贵,男女老幼都喜欢穿白色服饰。

与之相反,彝、畲、阿昌、拉祜、傈僳等民族,则崇尚黑色,彝族以黑虎为图腾,以黑为贵,男女衣饰皆以黑色为主。

在彝族看来黑色象征庄重,严肃,深沉包含了高,大,强,尊之意故以黑为贵,玄鸟图腾或玄鸟崇拜在畲,阿昌,傈僳等十几个民族中存在,因为“玄”的本义是黑或黑中加赤色,所以畲族服饰也以黑,青,蓝色为主色调尤其是黑色,凡凤凰装等重要礼服必以黑布为主。

另外阿昌族已婚男女的包头是黑的男子多穿黑色对襟短上衣黑色宽管长裤头上插有红,绿色小绒球,姑娘们的主要服装也是黑的老年人则一年四季穿黑衣裤"拉祜族男女服饰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花布缀上各种花边和图案再嵌上亮丽的银泡,拉祜族妇女爱穿开叉很高的黑长袍,这一切也都与这些民族的图腾崇拜关。

56个民族图腾介绍精选

56个民族图腾介绍精选

56个民族图腾介绍精选56个民族图饰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下面是准备的56个民族图腾精选,希望大家喜欢!56个民族图腾介绍精选【汉族】象征图案:龙凤呈祥龙和凤是汉民族最喜爱的装饰纹样。

龙是古代传说的神异动物,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特征,有鳞有角,兴风降雨,被认为是能免除一切灾难的灵物。

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代表美丽吉祥。

龙凤呈祥图案象征高贵、华丽、祥瑞、杰出。

【阿昌族】象征图案:白象驮亭阿昌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在佛教经典中,白象喻佛,象征吉祥。

阿昌族民间流传白象诞生和白象归来给人们带来好运的传说,并流行“百象舞”,象征白象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

白象驮亭以及飘洒的鲜花,象征阿昌族人们的生活吉祥、和平、繁荣兴旺。

【白族】象征图案:大理三塔白族居住的大理以崇圣寺三塔和蝴蝶泉的美丽蝴蝶闻名天下。

崇圣寺三塔建于唐代,是白族文化与佛教文化交融的体现。

白族有著名的蝴蝶泉的传说,蝴蝶象征忠贞爱情,常见于白族传统建筑、服饰或器物的装饰图案。

大理三塔和蝴蝶图纹,是白族文化的象征。

保安族制作腰刀的历史悠久,从元代开始制作木柄皮鞘刀发展到现在制作的金属工艺刀有近800年的历史。

保安刀由细腻光滑的铜片、铜条以及牛角、有机玻璃、焊银、赛璐格等叠合铆成。

经过精雕细刻、打磨抛光,显得五光十色。

【布朗族】象征图案:布朗三弦三弦琴是布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亦弦亦歌,亦弦亦舞是布朗族文艺的典型形式。

在布朗族民间流传的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多以三弦弹唱。

小小的三弦琴凝聚着布朗族的历史和情感,象征着纯洁、乐观和吉祥幸福。

【布依族】象征图案:大楠竹图腾柱竹子生长旺盛,古时被布依族先民奉为图腾,民间流传《竹王传说》。

在布依族的人生礼仪诸如“搭花轿”、“出生礼”、“老人逝世超度”等仪式中流传至今。

在布依族祖先崇拜的大型仪式“古夜王”中,取大楠竹作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面盘绕双龙。

浅析仡佬族信仰民俗文化中的生态存在论思想

浅析仡佬族信仰民俗文化中的生态存在论思想

浅析仡佬族信仰民俗文化中的生态存在论思想作者:周菁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年第07期仡佬族是聚居于云贵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境内毕节、遵义、务川、道真等地。

仡佬族历史悠久,曾是显赫的大族古代西南濮人的一个支系。

随着人类文化进程的发展,仡佬族沉积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自然的变迁、历史的演变,各种灾害和文化侵蚀不断弱化着仡佬族民风民俗。

有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在逐渐丢失。

目前对仡佬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变成了一件亟不可待之事。

一、仡佬族信仰民俗文化概述(一)仡佬族图腾文化仡佬族人对竹的情节深刻而饱满。

一妇女在河浣纱,忽听见婴儿啼哭之声从一根竹中传出,竹子漂到她两腿之间推之不去,妇女将其捞起劈开,里面睡着个娃娃,这就是仡佬族的先祖竹王。

这段传说在《华阳国志南中志》和《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都有记载。

在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生活当中,都常有竹的身影。

可以说,仡佬族竹图腾文化渗透在仡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印记。

除竹王传说外,仡佬族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葫芦仙翁的神话。

传说仡佬民族历史上发生过一次很大的瘟疫,一位仙翁经过此地,看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于是唤来神鹰用嘴叼着装满药草的葫芦去搭救,后来瘟疫平息了,人们把葫芦神鹰作为了民族的图腾。

(二)仡佬族节日文化仡佬族节日很多,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形成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之中。

仡佬族节日有“仡佬年”(又称祭山节)、“吃新节”、“拜树节”、“牛王节”等。

这些节日活动的核心是对各种自然生灵祭祀和敬拜,是仡佬族人民族信仰的体现。

以下是笔者列举的几个重要节日:仡佬年也称祭山节,举行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仡佬族男女在那一天,要穿着崭新的民族服饰上山去祭祀山神和秧苗土地,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仡佬民族有一句谚语:“山管人丁,水管财。

”在山水自然中,蕴含着民族兴衰的命脉。

因此,祭山节对仡佬族人来说非常重要,被作为仡佬年来过。

试析贵州蜡染图画中苗族图腾文化的内涵

试析贵州蜡染图画中苗族图腾文化的内涵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4, 2, 7-12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journal/cnc/10.12677/cnc.2014.22002Analysis of the Hmong Totem CulturalConnotation in Guizhou Batik PaintingsJintao Chen, Liling Zhao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Email: 21565710@Received: Jul. 22nd, 2014; revised: Jul. 29th, 2014; accepted: Aug. 4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As a product of ancient Hmong Totem culture, Guizhou Batik Art has kept its amazing vitality.They are all taken from nature, regardless of the pattern of butterfly, bird, fish, flowers and stripes, or dragons. They are worshiped by Hmong people as their clan totem entrusted with a primitive and positive view of life that can convey an idea of animism, homology, equality and harmony among all creatures. There are inextricable links between ancient Hmong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KeywordsGuizhou Hmong, Batik Painting, Totem Cultural Connotations试析贵州蜡染图画中苗族图腾文化的内涵陈金桃,赵丽玲湖北工业大学,武汉Email: 21565710@收稿日期:2014年7月22日;修回日期:2014年7月29日;录用日期:2014年8月4日摘要贵州古朴的蜡染文化是苗族图腾文化的产物,至今仍保持着惊人的生命力。

仡佬族示文稿课件

仡佬族示文稿课件

五月五
七月半
又称“端午节”,是仡佬族纪念祖先和祈 求丰收的节日,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同 时也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又称“鬼节”,是仡佬族祭祀祖先和超度 亡魂的节日,人们会在家中或寺庙进行祭 祀活动。
仡佬族的婚俗
提亲
男方请媒人前往女方家 提亲,女方家长若同意
则设宴款待媒人。
相亲
男方与女方在媒人的带 领下相见,若双方满意
则继续进行下一步。
下聘礼
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女方接受聘礼后表示
同意结婚。
迎亲
男方前往女方家迎娶新 娘,新娘在出嫁前要痛 哭表示不舍,婚后三天
回门。
仡佬族的饮食
01
02
03
04
糯米饭
仡佬族的主食之一,通常与玉 米、小米等杂粮混合食用。
油茶
一种用油、茶叶、生姜、食盐 等制成的饮品,也是仡佬族待
客的上品。
木结构
仡佬族的民居多采用木结构,以木材为主材,结构稳固,抗震性能好 。
装饰精美
仡佬族的民居在建造过程中注重装饰,如雕刻、彩绘等,使整个建筑 显得精美细致。
仡佬族的寺庙
供奉祖先
装饰华丽
仡佬族的寺庙是供奉祖先的地方,也 是族人祈福、祭祀的场所。
仡佬族的寺庙在建造过程中注重装饰 ,如雕刻、彩绘等,使整个建筑显得 华丽壮观。
仡佬族课件
• 仡佬族简介 • 仡佬族的习俗 • 仡佬族的建筑 • 仡佬族的艺术 • 仡佬族的影响
目录
01
仡佬族简介
仡佬族的历史
01
02
03
起源
仡佬族起源于古代濮人, 与彝族、苗族等有着密切 的渊源关系。
迁徙
历史上,仡佬族经历了多 次迁徙,逐渐形成了现今 的分布格局。

仡佬族民族图案再设计探究

仡佬族民族图案再设计探究

仡佬族民族图案再设计探究作者:吴霞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7期摘要仡佬族作为云贵高原上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民族图案是经历过漫长的历史积累逐步形成的,它是这个民族人们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是由这个民族长期的生活习性所形成的形象化的记录本民族历史的元素,它既具有审美意识的共性,也富于本民族自身的独特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针对仡佬民族文化正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并濒临消失殆尽的现状,本文将以仡佬民族图案的再设计为切入点对仡佬文化进行再探索,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仡佬族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仡佬族民族图案再设计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J302 文献标识码:A仡佬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主要聚居在贵州省,占总人口的96.49%。

其余分布在广西,云南,湖南等。

仡佬族作为一个古老民族,曾显赫一时,但是在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之后,已非常衰弱,其古老文化已经大部分褪色。

民族图案是民族文化构建的精神依托之一,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精神情绪的体现,表面仿佛胚胎一样没什么区别的各民族的民族图案,却隐含了如同基因一样影响其后发展的多样性的内在规定,由此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民族性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民众在经过长期的民间文化沉淀,将客观的纹样赋予主观的隐喻与象征,民族图案的装饰形态、表意都寄托着少数民族的神圣意涵。

仡佬族少数民族图案正是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形象和特点,用比喻、象征、寓意的手法赋予其约定俗成的吉祥意义。

1少数民族图案的发展规律及其寓意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需要某种精神的寄托和祈求食物的富足,因此他反应于文饰图样中,绘于器皿或织于衣物之上。

“视觉符号”是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形式,是能够使人产生心里复现并约定俗成的图形。

比如鱼的纹样,可以使人想到鱼本身,并延伸生殖的寓意。

少数民族的图案纹样就是把自然界中的客观对象逐渐固定化为客观的替代物,经过日久积累,成为特定的符号,如云纹、水纹、日月纹、浪卷纹、舞花纹等。

中国各民族图腾的含义

中国各民族图腾的含义

中国各民族图腾的含义
1、蒙古族
《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2、苗族
把蝴蝶作为图腾,认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妈妈”所生。

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先民还以盘瓠为图腾,至今这一带还保留了不少盘瓠庙、辛女宫。

而贵州西部苗族则以鸟为图腾。

3、汉族
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 *** ,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思想。

4、塔塔尔族
塔塔尔先民曾把苍狼作为民族的图腾,相信其具有非凡的超自然力。

至今,塔塔尔民间还保留着佩戴狼牙饰物,珍藏狼的后脚踝骨等习惯,相信它们具有避邪的非凡超自然力。

5、高山族
高山族生活在蛇类出没的亚热带地区,对蛇的属性、特点有较多的了解,他们把"百步蛇"当作神灵的化身,认为是祖宗的灵魂附在上面,因而不能杀害,并把它作为神灵加以崇拜。

仡佬族

仡佬族

白衣为主祭司
民族建筑 黔西、大方、毕节、织金等地 的仡佬族,房屋为木结构,但 不是吊脚楼,过去多以茅草盖 顶,砂土夯墙,这与经济条件 和高寒山区保暖防雹的髹要有 关,茅草房屋建得特别厚实、 整洁。屋脊和屋檐相当讲究, 檐下收篡处精心编织造型。各 异状结,如词盖瓦屋面的封檐 板样,具有很好的艺术装饰效 果,被入誉之为“贫女巧梳 头”。这一带。木材较少,通 常只有朋间两端木构架,次间 两极为土墙。
过年: 清代以来,仡佬族人渐仿汉人以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一为过年,原先十月为岁首 的习俗渐渐废止。
仡佬节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 三月初三过。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 “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 (大树)崇拜。
由于受地理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各地仡佬族民居差异很大。仡佬族多数住在山 区民谚说:“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岩旮旯。”仡佬同胞因地制宜,以石 建房。石头奠基。石块砌石板盖顶。卡内部却是木结构吊脚楼。
民族服饰 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布一幅图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 谓之“桶裙”。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长衣,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后长之袍。 质料有葛、麻、羊毛、丝、棉布等。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花布一块 盖顶。 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 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桶裙, 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 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 色条纹,外罩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 均绣有花纹,穿时从头上套下,脚穿钩尖鞋。 男子多穿对襟衣,男女均以长帕包头。大约 在三、四十年前,仡佬族服饰大多与邻近汉 族或其他民族相同了。
宗教信仰 仡佬族崇拜祖先,奉祀蛮王老祖;认为万物有灵,故信奉多种神灵。清代渐习汉俗,崇奉 佛、道、儒三教,并信巫术。每家堂屋均设神龛,书供“天地君亲服、左昭在穆、古圣先 贤、观音、牛王、财神等香位。老人亡故,要做“亡斋”超度。逢节庆给祖先烧纸时,要 给“地盘业主、早老先贤”烧袱纸一封。如遇灾祸病痛,则许愿还愿,即或清平,亦祈福 延年。请巫师(俗称“端公”、“道士”)至家“打保福”、“冲滩”,或设“坛”敬 “坛”,或“还梅山”,或“送瘟神”,或“打粉火”。相信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消灾 免祸,益寿赐福。有寄拜奇石、古树之俗。还相信“烧胎”、“叫魂”、“观花”、“顿 水碗”、‘界八字”、“看相”、“看风水”、“占卜”、“问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仡佬族图腾仡佬族的图腾有什么含义
导语: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也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
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也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我国少数民族也都有本民族的图腾,那么,你知道仡佬族的图腾是什么吗?它的图腾又预示着什么呢?
仡佬族的图腾是竹子。

仡佬族称竹子为“仡佬”,“仡佬”族意译为竹族是准确无误的。

关于仡佬族崇敬竹子的习俗,早在1600多年前成书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和1500多年前成书的《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都记载有如下传说:夜郎者,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贵州西部北盘江)洗涤,有一段叁节长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两足之间,推之不肯漂走。

听到筒中有小孩的哭声。

剖开竹筒,见一男婴,抱回养大,有才有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在抛弃破竹筒的地方,生长出茂盛的竹林,后人建竹王祠祀奉。

关於竹王的传说,以及崇敬竹子的习俗,至今仍广泛留存在各地的仡佬族民间。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梅家寨的仡佬族,在生下第一个男孩时,父母要将其胎盘和一些鸡蛋壳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护佑。

春节,家家户户要到竹林去供献竹王钱。

有不少地方以竹筒装米祭祖或求丰收。

有学者认为,对竹子的尊崇源于竹图腾崇拜,而这种崇拜又源于竹子对仡佬族先民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