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的策略研究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目标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几何与图形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几何与图形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几何与图形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不佳。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4. 提高学生对几何与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内容1. 几何与图形教学现状分析(1)调查分析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的基本情况,如教学课时、教学资源等。

(2)分析学生在几何与图形知识学习中的兴趣、态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3)分析教师在几何与图形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足。

2. 几何与图形教学策略研究(1)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

(2)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4)加强几何与图形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教学建议与实施(1)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4)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背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知识往往是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与掌握的部分,也容易被忽略。

如何有效地教授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已成为目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深入挖掘其内涵和重要性,本文旨在对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研究,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项研究,也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工作。

最终目的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图形与几何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教学策略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指导他们更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探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探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 图形与几何的重要性图形与几何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是培养学生准确观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图形与几何,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之处,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图形与几何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它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掌握一些概念和定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2. 学生主体性: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能够逐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 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生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描述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2. 整合学科:图形与几何不仅仅是数学的一部分,它也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自然界中的图形与几何现象,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文将探讨图形与几何的核心素养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图形与几何的核心素养1. 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 分类和比较:学生能够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并能够比较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构造和变换:学生能够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图形的构造和变换,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4. 推理和证明: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发现图形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1. 引导观察和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可以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让他们描述这些图形的边数、角度、边长等特征。

2. 游戏和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可以设计一款益智游戏,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和要求进行构造和变换,通过游戏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

3. 定义和分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图形的概念框架。

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对正方形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将图形进行分类。

4. 培养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解欲望。

可以提问:“如何通过折纸将正方形变成等边三角形?”或者“如何通过变换图形,使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求解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实践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可以给学生一些纸片,让他们通过折叠和剪裁将纸片变成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结语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观察和描述、游戏和活动、定义和分类、培养问题意识、实践和探究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试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已从知识教授变为了能力培养,而图形与几何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极大影响,所以教师要对图形与几何教学进行创新,以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呢?本文简单介绍几种方法,广大小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一)动手操作实践机会不多几何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用到。

小到日用品的外形设计、房间设计,大到环境艺术、城市设计,都体现出了几何图形的重要性。

但是,几何图形的学习是需要实践的,是需要学生形成一定的几何感悟的。

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并未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感悟、体验,所以学生的抽象思维没有得到培养。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

为了教学进度,教师会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就被占用了。

此外,虽然有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操作时间,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采用了老套的方法,学生并未获得相关的锻炼[1]。

(二)空间能力未得到培养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年纪小,思维简单。

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思考浅显,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鉴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脑海中“画”出图形,并且学会图形解疑,不管图形怎么变都能看得出来。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重视这一点,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了教授,因此学生没有建立空间思维意识,无法看到图形的本质。

(三)学习程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衔接不紧密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逻辑紧密。

但是,小学生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弱,喜欢形象生动的事物,所以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不愿意听讲。

这就导致教师没办法对几何图形进行规范性教学。

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会将几何知识拆分开来。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教授新知识,就需要将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分析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创造等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分析几个常见的基本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一、观察图形观察图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活动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请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并在大屏幕或板书上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图形,学生可以感知图形的形状、边数、边长等特征,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知能力。

三、找规律找规律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活动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图形序列或图形组合,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进一步拓展规律的应用。

教师可以展示一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进一步推测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推理和创造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图形拼凑图形拼凑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活动之一。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已知形状的图形板块,让学生根据要求将这些板块拼凑成不同的图形。

通过图形拼凑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图形、描绘图形、找规律、分类图形和图形拼凑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推理和创造等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设计这些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设计适合小学学生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图形与几何的特点、小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困难、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及其实施。

一、图形与几何的特点:1. 图形与几何是一门具有空间性质的学科,涉及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2. 图形与几何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3. 图形与几何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适合通过视觉、感官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4. 图形与几何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需要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推理进行研究。

二、小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困难:1.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概念理解不深入,容易混淆和误解。

2.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名称和属性认知不全面,缺乏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

3.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变换和运动概念理解困难,缺乏直观的感知和准确的描述。

4.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缺乏系统性,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形状、大小、位置等。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操作和变换,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思维和几何直观。

4. 制定系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阶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图形与几何能力。

5.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包括图形模型、拼图、图形工具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如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实践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围绕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展开,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的结合,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能够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也将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和方法在传统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探究。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研究,因此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究和发现。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探索“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高,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讨论了“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意义,分析了教材内容和教学建议的实效性,提出了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师素质提高的建议。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初步探究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图形与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要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标准,必须引起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视:1.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对几何概念的形成;2.发挥几何图形本身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和理解几何概念;3.及时将所学概念纳入已有系统,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设计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据的条理性。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原则1.提供现实情境,激发研究兴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研究。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

例如“你说我摆”、“观察与测量”、“有趣的图形”、“动手做游戏”等,在合作中进行研究,体验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和乐趣。

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

8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八章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8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八章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关系和度量关系。
• ①对图形形状的识别——直线型(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等);
曲线型(圆及扇形等)。
• ②对图形位置关系的识别——直线型(平行、相交、垂直等)。
• ③对图形度量的识别——长度、角度、面积、大小关系的辨认等。
• 2. 作图技能
• 运算、作图、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活动,因此“能算、
会作图和会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数学技能。
足,问雉兔各几何?”时,借助几何图形可以直观呈现各量及其数量
关系,能够帮助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灵活解决问题。
• 假设 35 个头全是鸡头, 那么脚的数量: 35×2 = 70(条),比实际少了:
94-70 = 24(条)。于是要把一些鸡换成兔子, 每换一次都要添2条脚。
• 因此换的兔子数: 24÷(4-2)= 12( 只) ,而鸡的数量: 35-12 = 23(只)。
C
B
C
A
C
(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
• 1.关注读图,培养几何直观的意识
• 2.重视画图,形成几何直观的思维方式
• 3.丰富模型,提升几何直观的水平
• 4.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几何直观的展示
二、图形的认识
• (一)平面图形的认识
• 1.角的认识
• (1)角的形成与发展
• 数学中角的概念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养
成随时画图、列表的习惯。
• 例,钉钉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的页
数比全书的1/4少10页,第二天看的页数
比全书的1/5多14页,最后还剩150页,这
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二)理解几何直观
1. 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探微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探微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探微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

在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与数学模型、数学思想与方法等多个方面。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思维培养方法。

一、培养几何思维1. 提倡几何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几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让学生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组织学生们进行几何图形的拼图、拼接等活动;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如尺、直尺、图钉等,让学生们参与到测量、作图等活动中去。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几何形状,提高他们对几何问题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开展几何问题的讨论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几何问题,鼓励学生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几何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者选取一些有趣的几何题目,进行小组比赛,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和解题能力。

3. 激发几何探究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几何问题或者游戏,来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寻找几何形状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感受几何的魅力;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几何实验,让学生们动手操作,体验几何知识的奥秘。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 通过观察图形认识图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图形。

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特点;或者设计一些有关图形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认识和记忆各种图形。

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图形的感知和认知,培养他们对图形的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研究引言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空间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本文将探讨几种适用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

一、直观教学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如电子白板、动画和视频)展示几何图形的变化和性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实物教学在课堂上使用实物(如几何模型、拼图等)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

例如,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从而加深他们对几何形状的认识。

二、探究式学习1.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学习几何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这种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思维碰撞与创新。

2. 游戏化学习将几何知识融入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设计一些几何相关的拼图游戏或竞赛,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在游戏中,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实际应用教学1. 生活中的几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家具、交通标志等),让他们将所学的几何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形状,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2.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几何知识。

例如,设计一个小型建筑模型,学生需要根据尺寸和比例进行计算,从而在实践中巩固几何概念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个性化学习1. 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图形与几何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导致学生对这一领域的数学知识产生排斥心理。

(1)课堂互动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如仅依赖黑板、粉笔等传统工具,而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应试教育倾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可能过分强调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2)缺乏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未能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引导,容易使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误区,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内涵理解不透:学生对图形与几何概念的内涵理解不透,容易混淆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2)概念外延掌握不全面:学生对图形与几何概念的外延掌握不全面,导致在实际问题中难以准确运用所学知识。

(3)缺乏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未能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将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且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全面理解教材的内在逻辑和目标指向。

对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来说,这一核心素养包括空间想象力、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方面。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探究谢秀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实验小学ꎬ福建莆田351200)摘㊀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ꎬ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ꎬ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当前ꎬ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逐渐突显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ꎬ根据实际学情ꎬ适当地渗透数学文化ꎬ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㊁有趣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键词:小学数学ꎻ图形与几何ꎻ渗透ꎻ数学文化ꎻ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2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5-0065-03收稿日期:2023-11-15作者简介:谢秀华(1978.11-)ꎬ女ꎬ福建省莆田人ꎬ本科ꎬ小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 十四五 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 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PTJYKT23077)㊀㊀数学文化主要包含数学史㊁数学思想㊁数学观点㊁数学方法等等ꎬ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ꎬ教师逐渐认识到数学文化渗透的必要性ꎬ但在实践教学中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ꎬ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ꎬ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和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ꎬ有效渗透数学文化ꎬ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本文就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开展具体研究.1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文化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数学中的语言㊁符号㊁思想㊁方法等ꎻ二是数学史㊁数学家㊁数学观点等等.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ꎬ对数学的认识不足ꎬ如果教师不向学生传授数学文化ꎬ则会使他们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符号与数字的运算ꎬ不利于正确学习态度和学习观的树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ꎬ可以使数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ꎬ为数学课堂添加更多的色彩ꎬ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ꎬ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ꎬ促使他们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探究热情.根据当前的数学教育发展趋势来看ꎬ数学文化需要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ꎬ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进行充分把握ꎬ实现数学文化育人效益最大化ꎬ从而推动数学教育事业创新发展.2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ꎬ教师通常利用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ꎬ指导性过强ꎬ缺乏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从教学内容来看ꎬ单纯以教材知识为主ꎬ缺乏教学拓展ꎬ尤其在文化渗透方面ꎬ难以落到实处ꎬ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虽然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ꎬ但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ꎬ常常忽视了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ꎬ只关注学生的成绩ꎬ未对学生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进行挖掘ꎬ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ꎬ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ꎬ进而影响学56生的学习效率.2.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研究发现ꎬ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数学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ꎬ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ꎬ同时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具有不良影响.目前ꎬ填鸭式教学法比较盛行ꎬ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ꎬ导致学习过程比较枯燥ꎬ很难发现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ꎬ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学生是教学主体ꎬ如果他们缺乏学习兴趣ꎬ自主学习性不高ꎬ那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下ꎬ即使教师渗透了数学文化ꎬ学生也很难理解ꎬ难以将文化知识内化ꎬ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1].2.3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ꎬ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落后ꎬ不能适应人才培养需求ꎬ需要得到切实的改进.但是ꎬ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ꎬ在教学实践中ꎬ很少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ꎬ而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成绩上ꎬ一味地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ꎬ难以促进学生深层学习.2.4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以分数为评价标准ꎬ这种简单的量化方法ꎬ无法准确地分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发展情况.与此同时ꎬ教学评价中也忽视了对数学文化的应用情况ꎬ一方面无法引起教师对数学文化教育的重视ꎬ另一方面更无法了解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3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实践方法3.1借助数学图形ꎬ感受数学魅力几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图形ꎬ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学科ꎬ通过有效教学指导手段ꎬ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ꎬ而且还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ꎬ对具体的教学指导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ꎬ引导学生在几何图形学习中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2].例如ꎬ在学习 轴对称图形 时ꎬ虽然学生对很多图形都有所认识ꎬ但在寻找对称轴的时候依旧会出错ꎬ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不高ꎬ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所以ꎬ教师可融入生活化素材ꎬ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链接ꎬ创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ꎬ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生活素材直观㊁清晰地展示出来ꎬ让学生结合图片㊁视频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ꎬ比如汽车㊁扇子㊁窗子等都具有轴对称性ꎬ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ꎬ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ꎬ飞机之所以是轴对称的ꎬ是由于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ꎬ必须维持相对的平衡ꎬ所以才会采用轴对称的设计方案.在数学教学中ꎬ教师可让学生从各个层面感受到数学的魅力ꎬ也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与此同时ꎬ强化文化引导ꎬ开拓学生的视野ꎬ促进数学知识延伸ꎬ帮助学生从生活层面去体会数学的魅力ꎬ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ꎬ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3.2创新教学理念ꎬ渗透数学文化在几何教学内容中ꎬ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点ꎬ并且具有很多可拓展资源ꎬ无论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ꎬ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ꎬ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渗透数学文化ꎬ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ꎬ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ꎬ适当地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ꎬ可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ꎬ在学习 长方体的体积 时ꎬ可以添加一些相关的数学故事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向学生讲述阿基米德测王冠体积的故事ꎬ并利于多媒体展示相关动画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ꎬ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开展知识探究活动.此外ꎬ教师要遵循 以生为本 的原则ꎬ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ꎬ利用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的资源ꎬ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ꎬ促进核心素养高效发展.在阿基米德测皇冠体积的实验中ꎬ包含了许多数学知识点ꎬ能够很好启迪学生ꎬ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体积知识的重要性ꎬ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3.3借助数学文化ꎬ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相对简单ꎬ而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ꎬ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ꎬ选66择合理的教学方法ꎬ保证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模式中进行学习ꎬ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ꎬ在学习 长方形的面积 时ꎬ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ꎬ教师可先讲述«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小欧拉的父亲想要扩建羊圈ꎬ由于面积没有算好ꎬ导致材料准备得不够充足ꎬ还需要再添加一些材料ꎬ否则只能将羊圈缩小ꎬ这会对羊群行动造成很大的不便.不过ꎬ在小欧拉的计算下ꎬ他把羊圈长边缩短ꎬ宽边延长ꎬ终于将材料用完ꎬ而羊圈的面积也没有减小.在理解了这个故事之后ꎬ学生在解答只知道长方形周长去求面积的问题时ꎬ就可以很快地找到解题方法.3.4在实际应用中带领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ꎬ引导学生利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文化渗透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ꎬ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技能具有重大意义.例如ꎬ在学习 垂直与平行 时ꎬ可介绍数学家发明了角㊁丁字尺等一些用具ꎬ方便了人们的生活ꎻ在学习 圆的认识 时ꎬ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ꎬ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行车车轮设计为圆形的原因等等ꎬ这些都与数学文化紧密相连ꎬ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ꎬ引导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ꎬ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当前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ꎬ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ꎬ实现数学文化重要价值的主要方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理融入.唯有在文化观的指导下进行教学ꎬ才能将数学史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ꎬ让学生在数学文化中获取更多的信息ꎬ并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3.5巧用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文化教师给学生讲解数学故事ꎬ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ꎬ还可以优化教学方式ꎬ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ꎬ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例如ꎬ在学习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时ꎬ以 曹冲称象 作为课前导入素材ꎬ教师提前搜集相关材料ꎬ并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开展实践操作活动ꎬ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ꎬ让学生用实践的方法领悟数学知识.这一导入活动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吸引力ꎬ从而为学生以后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打下基础.再比如ꎬ在学习 观察物体 时ꎬ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ꎬ让学生直观感受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ꎬ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ꎬ从而让学生明白ꎬ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ꎬ要全面看待事情ꎬ不能片面下结论.3.6增强教师的文化涵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ꎬ要想保证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教学中的有效融合ꎬ首先就应保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涵养ꎬ以便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学校需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养ꎬ可通过培训活动㊁讲座等方式ꎬ向教师渗透先进的教育思想及科学的教育理念ꎬ激励教师自觉研读数学文化知识ꎬ使其能够在课堂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渗透数学文化ꎬ丰富课程内容.同时要进行实践培训指导ꎬ帮助教师掌握正确的实践教学方法ꎬ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其次ꎬ教师需树立自省精神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ꎬ积极通过各种途径研学数学文化历史ꎬ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和学识ꎬ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ꎬ与其他教师开展教研活动ꎬ相互借鉴优秀的经验ꎬ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法ꎬ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学情ꎬ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ꎬ保证教学活动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4结束语在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ꎬ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ꎬ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ꎬ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活动.在提升自身教学综合素养的基础上ꎬ开展教学方法探究活动ꎬ将优质的数学文化资源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ꎬ丰富教学内容ꎬ深化知识内涵ꎬ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高效发展.参考文献:[1]罗明春.例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ꎬ2022(20):137-139.[2]周彦利.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 图形与几何 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ꎬ2020.[责任编辑:李㊀璟]76。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在图形与几何方面的核心素养对于其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理论依据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数学理解与数学应用、数学推理与数学沟通等方面。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概念和几何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观念和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示范、探究、实践等,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

1.问题导向的教学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可以给学生一个几何图形,让他们观察和分析,提出一些关于该图形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示范、探究、实践等,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

可以用示意图或实物模型演示几何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直观地理解几何原理。

3.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化元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设计一些几何迷宫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迷宫问题来巩固和应用几何知识。

4.拓展应用的教学策略: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几何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将几何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几何问题,让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

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作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文章将阐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这些原则与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核心素养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它包括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学抽象的概念,如点、线、面、体等,这是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抽象能力的重要体现。

“图形与几何”中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是数学核心素养中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这些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近年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图形与几何”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形状、方位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形、给学生提供观察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注视细节,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对图形准确的观察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力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学生发展几何思维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拼图游戏、搭积木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空间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图形与几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供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图形与几何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探究等,增加学生对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兴趣。

图形与几何新课标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新课标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新课标小学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空间概念的重要部分。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来学习图形与几何,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 认识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通过拼图、剪切和折叠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图形的分类与比较:学生学习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边的数量和形状、角度的大小等。

通过比较不同图形,学生能够理解图形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图形的变换:学生探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变换方式,理解图形在变换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性质,如面积和周长。

4. 图形的测量:学生学习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图形的长度、角度和面积,理解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5. 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学生通过组合和分解图形,理解图形的构成和结构,如将一个复杂图形分解为几个基本图形的组合。

6. 空间图形的认识: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逐渐引入立体图形的学习,如立方体、圆柱体等,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7. 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规划空间布局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8. 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9.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辅助学生进行图形的绘制、变换和分析,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10. 跨学科的整合:将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和体验数学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和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能力和数学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忠州四小吴娟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图形与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图形与几何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标准》对传统的几何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设置了“图形与几何”的领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学习和应用相应的图形与几何的有关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的基础上,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几何知识来源于生产劳动,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3、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拼一拼、量一量等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体验研究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数学直觉。

《标准》把数学定义为理性的艺术。

数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才能的发展。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要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标准,必须引起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视:第一,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对几何概念的形成;第二,发挥几何图形本身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和理解几何概念;第三,及时将所学概念纳入已有系统,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四,设计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据的条理性。

三、图形与几何的教与学1.教师的角色定位(决定课的设计和组织)2.学生学法指导——看(观察)、思(寻求解决之路)、议(与同学探讨、辩解)、做(动手实践)、说(获、惑)。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四、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原则1.提供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

如“你说我摆”、“观察与测量”、“有趣的图形”、“动手做游戏”等,在合作中进行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乐趣。

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

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不应简单地、机械地让学生模仿、记忆教师和书本上的语言。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提出:“你能和同学一起完成下面的测量和计算吗?①计算《中国少年报》的面积;②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③你还能计算什么面的面积?”3.注重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图形与几何的四个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中应注意互相渗透。

如《标准》中指出的“描述物体的相互位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又如“周长”一课,结合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等知识来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加强直接感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方面的一个重要目标。

如“位置与顺序”一课,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又如“认识物体”一课中的练习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得到自由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教《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观察与测量”一课中,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他们可能不用标准的测量工具,而是用铅笔、绳子……作为测量工具,于是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不仅要关注测量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能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又如,一位教师在第一次上“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用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火车与直升机的运动,并问学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回答:火车是直着向前走的;车轮带动车走;火车是靠燃料推动走的等。

这时教师慌了,不知如何引导下去。

课后这位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尽量排除非本质的干扰,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于是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

这次多媒体显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和吊扇,学生观察。

老师问: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学生答:不同。

师: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生:缆车、升降电梯的运动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平平地直走;而风车和吊扇又是一类,因为它们是在固定地旋转。

这次改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对平移与旋转的感知当中。

6.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动态情境,优化教学效果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

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优化教学效果。

7.注意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新课程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而不是直白的说教。

如“左右”一课中,渗透走路要靠右侧通行,上课举右手发言。

“认识图形”中,有一个十字路口的场景,渗透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这些内容通过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五、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注意些什么。

(一)、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凸显现实性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用于现实”。

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表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将头脑中已有知识“再加工”,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探究发现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后,紧接着创设学生熟悉的投篮游戏,提出了“玩投篮游戏时同学们应站成什么队型?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学到的新知,回答:“站成圆形,因为这样公平,每个人离篮筐的距离相等。

”接着又问:“车轮为什么都要做成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呢?”学生结合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的知识推理出:用圆形做车轮,车子行驶时平稳,而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中心到边上的距离不等,车子行驶时不平稳的结论。

把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数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学生身边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操作性《新课标》突出了将“过程”作为数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非常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的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经历过程与体验实例”,强调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强调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学生或许会相信你所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切创造探索的机会。

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我用3根1米长的铁丝借助墙角搭建了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让学生蹲到里面感受一下大小,钻进去两个学生,孩子说里面空间还很大,最后里面容纳了六七名学生,学生在体验中自然感受到1立方米的大小。

1立方米的空间大约能容纳六七名学生的情境将深深地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帮助他们形成了关于1立方米的表象。

再如教学《角的度量》的时候,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活动一: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所有的角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变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活动二:穿针引线.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 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 "学生很聪明,立即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一直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在里面!"……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活动三: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 "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慢慢展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0度而慢慢展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准确读出.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说:"一定要从0度开始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聪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0开始,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相信熟练后就会快起来.(三)、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重视探究性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