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9课 对外开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九课《对外开放》,是人教版部编历史教材。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推进。

课程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以及对外开放的成果。

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重大变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深远意义,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和成果,掌握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搜集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变革。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时代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意义以及影响,可能还处于模糊的认识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时代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实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3、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4、认识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史料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让世界来到窗口。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使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要发展,就要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领导人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随后,中央授权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问题:1980年翁纯贤想要离开家乡,到中国大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去闯荡一番,她会选择哪里呢?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合作探究一1、经济特区特殊在哪儿?(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1980年来到深圳的翁纯贤要提高自己会选择去什么单位?(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深圳第一家外资企业香港开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蛇口凯达玩具厂)3、为什么要设立特区? (经济特区通过对外经济合作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为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成为知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窗口,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环节二让世界深入中国幻灯片展示深圳的变化:深圳本来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特区建立以后,“时间就是金钱。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等内容。

本课是学生学习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章节,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的意义。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改革开放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9课 对外开放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9课  对外开放

第9课 对外开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对外开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主要讲述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以及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实例,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和影响,掌握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和影响。

2.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外开放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和成果。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影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案例:准备一些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如经济特区、外资企业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在1978年以后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形式,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第9课对外开放-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成就。

3.能够分析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内容1.中国“改革开放”背景和时间背景。

2.中国对外开放的措施和成就。

3.对外开放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变化。

4.对外开放的反思与应对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国对外开放的措施和成就。

2.对外开放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变化。

难点1.对外开放的反思与应对策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1.讲述法2.图片解说法手段1.PPT课件2.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在课堂开始前,教师放映相关图片,让学生看图猜主题,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提出问题(10分钟)1.“中国对外开放”是什么?2.“对外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3. 介绍背景(10分钟)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时间背景,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

4. 介绍对外开放的措施和成就(30分钟)介绍中国对外开放的措施和成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并让学生通过图片和图表等形式加深记忆。

5. 分析对外开放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作用(30分钟)探究对外开放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分析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包括:出口导向型经济、吸引外资、科技引进和固化市场等。

6. 总结与课堂作业(10分钟)在本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一篇题目为“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作文,并提出展开思考的问题。

六、教学评估1.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评分;2.参考学生在问题解答环节中的表现;3.参考学生在认识分析环节中对于分析反应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堂历史课以“对外开放”为核心议题,通过主题讲授、图表解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外开放的概念、措施和成就,并探究了对外开放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变化,达到了对于历史知识的全面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交流和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一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展开,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和成果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内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用具: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引入一、导入新课方案一下列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来一探究竟。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方案二新华社北京2019年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师:播放图片,解说有关历史,创设情境。

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师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是正确的。

”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尝试,而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这一尝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的对外开放事业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要不要扩大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的扩大【问题1】结合教材第4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教材第44页第一个自然段,简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致经过。

【问题2】现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问题3】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过渡】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近现代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史料,展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外开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感悟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增强学生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2.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成效。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件、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部编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对外开放”,教材通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外开放这一部分内容较为复杂,涉及政策、事件、成果等多方面内容,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才能全面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有亲身感受,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献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

2.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事件为例,分析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和成果。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历史背景、重要举措、成果等方面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图文资料、视频等。

3.课堂活动准备: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如农村贫困、城市设施落后等,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如国际环境、国内形势等。

通过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初衷和目标。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等。

以案例形式呈现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成效,让学生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教学设计第9课 对外开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教学设计第9课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

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

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非常关心。

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

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阶段。

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教学设计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教学设计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探讨、识读地图、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目标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及作用,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目标3: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作用。

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圈”指的是什么?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开放的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八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教材上一节课介绍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成果。

而本节课介绍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他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也无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第9课对外开放一、备课标内容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备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贸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

经济特区作为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经济特区建立(2)难点:对外开放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备学情(一)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65%学生能够掌握(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改革开放这一名词学生普遍比较熟悉,但具体时间、内容范围等了解不深,但他们对于今天农村和城市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百姓生活等的变化,无论从电视还是身边的生活中都能捕捉的到,应该兴趣比较高涨,但是对于开放城市和开放的格局有些难。

四、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入世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五、备教学过程【构建动场】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集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春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 对外开放

春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 对外开放

春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对外开放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对外开放”,涉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基本国策及其意义。

教材通过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作用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的事例和详实的数据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基本国策及其意义,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基本国策及其意义,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作用。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具体成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好PPT,以便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面貌,如农村贫困、城市破旧等,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基本国策及其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成果,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时事,谈谈自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看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新人教版
4.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5.学生互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学生互评可以包括对作业的点评、对课堂表现的反馈等。通过学生互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5)实地考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对外开放前沿的企事业单位、外贸港口等。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对外开放政策的成果,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是否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是否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
3.测试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测试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测试内容可以涵盖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内容、成就和影响等方面。
3.素养培养:学生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时空观念,能够将对外开放政策放入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理解和评价。他们也将通过学习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学会搜集和分析相关史料,对对外开放政策进行客观评价。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9课 对外开放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9课 对外开放

第9课对外开放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问题: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

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 对外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中国代表签署加入WTO议定书
2.教师讲述: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提示: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对外开放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呢?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值得嘉奖。

但要深入地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方面还存在简单的记忆背诵问题,需要在深入浅出地讲解这部分内容上下一番功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