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行为规律
个体行为规律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
行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弄清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人会更愿意投入工作,会更
愿意留在分派的岗位上,会工作得更有效率。行为管理还要求找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劳动者会把工作自己看作一种享受。行为管理,就是要造成这样一种尽可能理想的环
境,是人工作得更有效率。
第一节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讲解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反对自察法,倡议客观察见解,主张心理学应该有两种根本功能:一是正确
展望人的活动;二是依赖各种规律和原那么,组织控制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
1.见解认为:抛弃了心理学中认知、感情、意志对人行为的影响,人的行为受客观刺
激的影响,必然的刺激必然引起必然的反响。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响,复杂刺激带来
复杂反响。
公式 :S —R( 刺激—反响〕
2.意义 : 华生的这些见解关于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改变和调治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拥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个理论没有全面的说明人的行为的全过程,
把人看作是对外界其反响的机器人,所以致使了此后新行为主义的责怪。
二、新华生主义
主流内容:个体里面包括需要变因如认识变因。个体行为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
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情况不同样,表现出不同样的反响。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公式: S— O— R 中间增加思想加工系统。意即:输入刺激,在人脑中进行思想
加工系统办理,输出的是行为。这个思想加工系统即心理加工过程是行为科学研究的重
点。
三、勒温的见解
借用物理学“磁场〞见解,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看作是内在的心理
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作是外在的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
第二章个体行为与管理之一人性知觉归因PPT课件
环境与个体心理特征对个体行为的作用
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
简单
知觉
归因
人格
气质
能力
态度
复杂
价值观
个体行为的规律
图2-1 个体行为的一般规律
二、人性研究与假设
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的逻辑 起点。
组织行为学之所以重视人性研究,其原 因是:
(一)行为的概念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它包括人的欲望、动 机、感情、态度、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二)行为的基本特征 p-58
⒈目的性; ⒉ 社会性; ⒊自主性; ⒋ 连续性; ⒌ 持久性; ⒍ 可塑性。
大师的追求
➢大师年轻时在上海穷困潦倒,常常为一顿饭发愁。他的鞋 前面裂开一个口子,象鲇鱼的嘴。他既没钱买新鞋,也没钱 缝补。 ➢一日,大师画了一只虎,拿到街上卖。一个外国人看中了 这幅画,想买,就问:“多少钱?”大师说:“500美元。” 外国人觉得500美元太贵,便说:“能不能少点呢?”大师 说:“不能少!”一边说一边把画撕碎了。
1、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看,重视人性研 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管理实践的需要。
2、从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看,重视人性 研究是组织行为学对象研究的需要。
二、人性研究与假设
人性假设是西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是联系企业管理实际提出来的基本人性 观点,它包括“经济人”、“社会人”、 “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的假设, 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人性看 法的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规律
• 赫尔提出了6条假设及这些假设基础 上的11 条定理。
精选ppt
8
三、勒温的心理力场理论
• 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把人 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看成是内在 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 的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 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相互 作用影响的结果。因此.要测定人的心理 和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 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目标和价值观 – 鼓励和弘扬正确行为
精选ppt
20
第三节 人类行为的八大规律
1、目标律:人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 2、动机律: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动机“驱动” 3、强化律:如果某一行为达到了预期目标,
或者获得了预想不到的有利结果,则说明 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4、遗传律: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其 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
第二篇 个体行为
•第二章 个体行为规律 •第三章 管理者的人性观 •第四章 个体差异及管理 •第五章 知觉与管理
精选ppt
1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 第二节 个体行为规律 • 第三节 人类行为的八大规律
精选ppt
2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 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
组织行为学_第一章绪论
- 27 -
组 织 行 为 学
从心理学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 28 -
组 织 行 为 学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组织行为学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 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 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 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 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 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学研究的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组织行 为学则侧重于管理学当中领导这一模块。
- 14 -
组 织 行 为 学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
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 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 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 15 -
组 织 行 为 学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运 用规律,对组织中出现的行为进行预测、解释、控制 和引导。 预测
- 6 -
组 织 行 为 学
14.《管理学》(第7版),斯蒂芬•P•罗宾斯(美)、玛丽•库尔
特(美)著,2004年1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组织行为学》,张德 主编,2000年10月第1版,清华大学 出版社 16.《组织行为学 基本原则》,(美)Joseph E. Champoux 著, 宋巍巍、张薇译,2004年6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 17.《组织行为学 基础、现实与挑战》(第3版),2004年4月第 4版,黛布拉• L•纳尔逊(Debra L.Nelson)、詹姆斯•坎贝尔•奎 克 (James Campbell Quick)著,中信出版社
第二章知觉与个体行为
你看到有三個臉了嗎?
你是看到了一張臉,或是一個愛斯基摩人呢?
藍色那一面是在裡面的左後方或是外面的左前方呢?
你看到了一位樂器演奏家或是一位女孩的臉呢?
2. 知觉者
兴趣。 需要和动机。 个性。 经验和知识。
此外,个人的价值观、对未来的预期、身体状 况、自身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荷兰画家 M. C. Escher 因其擅长画意义暧昧的图形 /两可背景作品而闻名于世。
老 妇 人在 还这 是个 一插 个图 年中 轻, 的你 少看 女见 ?的 是 一 个
你 看 到 了 什 么 ?
在这幅图像中,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子, 对不对?
看清楚,上面的直线会相交吗?
双眼注视着中间的圆圈,头快速地不停地 上下左右晃动,你会看到......
2.社会知觉的范围
对他人的知觉。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对社会角色的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
财 上 平 如商 水道 ,即 人人 中道 直 似 衡
请帮助老师想象一下:具有如下这五种品质 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请再帮助老师想象一下:具有如下这五种品 质的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
这故事其实有结局的,加温做出了选择。于是加 温回答道:“既然你说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 的命运,那么就由你自己决定吧!”女巫终于热泪 盈眶??“我选择白天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因为我爱 你!” 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很自私?以自己的喜好去主 宰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别人是不是愿意。而当 你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时,得到的往往会更多。
第二章 个体行为分析
(三)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
在西方管理理论当中, 在西方管理理论当中,人性 几种假设: 几种假设: • 六、西方管理理论中 理论奠定了管理学的特殊性。 理论奠定了管理学的特殊性。 • 道德人假设 的人性假设 因为无论哪种管理理论都是 • 经济人假设 以人性理论为理论基础和前 • 社会人假设 提条件的。 提条件的。从管理实践和管 理理论的发展来看, 理理论的发展来看,无论管 • 自我实现人假设 理采取什么措施都反映出管 • 复杂人假设 理采取什么措施都反映出管 理者是如何看待人的。 理者是如何看待人的。 如何看待人的
三、有关人性的研究
(一)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
– 孔子的人性观 – 孟子的性善论 – 法家的性恶论 – 梁启超的个性中心论 – 告子的流水人性
人性善恶说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公 孔子 元前551---479 551---479) 论语》中说: 元前551---479)在《论语》中说: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与生俱来的 生理需求是相近的, 生理需求是相近的,而后天的生活环 经历、习惯、 境、经历、习惯、志向和兴趣等的影 响的不同,因而是人性产生理距离。 响的不同,因而是人性产生理距离。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性问题的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性问题的人:认 第一个提出人性问题的人: 为人性无善无恶说,通过教育可以教化改善人性。 为人性无善无恶说,通过教育可以教化改善人性。
第二讲:个体行为管理
2020/10/18
6
一、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
1、个体行为的涵义 克特·勒温(K·Lewin): B = ( P, E ) B—行为, P—个体特征及内在心理因素 E─外界环境
2020/10/18
7
一、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
2 个体行为的特征
(1) 自发性:任何行为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2) 因果性: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我不喜欢他;我不想认识他。
2020/10/18
35
三、影响行为的社会变量
(3)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 A、稳定性不同 B、反映的成分不同 价值观一般反映认知,是理性判断; 态度反映情感,受感性左右。
2020/10/18
36
三、影响行为的社会变量
(4) 组织中的态度
A、工作满意度
B、工作参与
B、麦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法
性格特点: 外向的E 或 获取信息: 领悟的S 或 决策行为: 思维的T 或 对待环境: 感知的P 或
内向的I 直觉的N 情感的F 判断的J
回答100道题 结论:13名大公司总裁都是NT型
2020/10/18
21
二、影响行为的基础变量
性格特点及与外界交往
外向的E
(4) 类型
类型
特点
理论型 经济型 审美型 社会型 政治型 宗教型
以批判和理性寻找真理 有效和实用 外型美与和谐、匀称 对社会和他人责任 拥有权力与影响力 对宇宙整体的体验与融合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讲义
《组织⾏为学》第⼆章讲义
第⼆章个体⾏为
教学⽬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体⾏为规律,从需要与动机、⽓质、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掌握个体差异及管理,了解五种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个体⾏为规律
2.个体差异及管理
难点:1.个体⾏为的⼏种解释
2.有关情绪的理论
教学⽅法与⼿段:讲授多媒体展⽰
学时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
⼀、⾸先利⽤案例引⼊认识研究组织成员个体⾏为的重要性。
案例:⽤⼈的艺术
某家电⼦计算机集团公司,⼏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两名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张某和李某,⼈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作。从⼯作申报表和⾯试等⼈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说话,喜欢独处。⼀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作,得⼼应⼿,成绩出⾊,⼯作局⾯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了,准备辞职。⼈事经理让他说出理由,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点,⼈事经理已经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对销售⼯作已经不感兴趣了。私下⾥,⼈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据说,他在中学时代,还获得过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意识他⼀直保持着。这样,⼈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吃完饭后与他谈了⼀次,最后决定调李某到研究开发部。在李某调动到调研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两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万元。
第二编:个体行为
第四章:个体行为差异(个性 心理)
主要内容 1、个性概述 2、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 3、个性心理倾向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内涵 (一)个性的定义 (二)个性的构成: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三)个性的特点 1、社会性;2、独特性;3、相对稳定性; 4、整体性;5、倾向性;6、可塑性
二、个性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的、传性因素; (二)社会化因素
二、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的形成; 性格形成:生理因素 + 社会因素 (1)性格形成期(5-11岁):最初的个性倾向。经验缺乏、 爱模仿 (2)性格定型期(12-18岁):过度阶段,好奇心和可塑性 (3)性格成熟期(20-55岁):完整、稳定、鲜明 (4)性格更年期(56-65岁):性格强化、性格弱化
四、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外部表现、意义、 (二)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三)品质:广阔性;稳定性;分配性;转移性 五、记忆 (一)记忆的定义和过程 (二) 记忆能力的培养
六、思维 (一)思维的定义、过程 (二)思维的特点 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逻辑性;创造性 (二)创新性思维与行为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创造性品格及过程; 3、创造性行为技法; 七、想象
第二节:情感活动
一、情感活动 (一)情感活动的定义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三)情绪与情感不同于认知活动 (四)人的情绪与情感的产生是以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的 (五)人是情绪与情感是纷繁复杂的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饿、渴、倦、 •反胃、心跳
•外 部 •刺激物
•内、外感觉 •器官刺激
•神 经 •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大 脑 •感 觉
☺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
体属性或各个部分的反映。
•外部刺激物
•感觉——通过人的内、 •外感觉器官对外部刺
•激的直接反映
•认知——对感觉的信息 •进行翻译、判断、抽象
( 4)知识和经验
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差别。
知觉对象特征的影响
对象的组合方式: 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更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 被知觉。例如下图。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如鲜艳的颜色,醒目的标记,响亮的声音,均容易被人清 晰的知觉。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二者反差越大,愈容易被识别。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远。
第二节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 知觉的概念:什么是知觉?它与感觉有什么联系与区 别? ☺ 对人认知:什么是社会知觉? ☺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重点) ☺ 知觉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错误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重点) ☺ 归因理论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重点)
• 感知过程
• 观察
外在的
因
稳定性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第2章个体行为2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遗传 ——前提条件 遗传对人的个性有很大影响,一定程度是天生的。如身材、 相貌、性别、生物节律、气质等,50%的个性差异来自于 遗传,人的兴趣爱好30%也来自遗传。 环境 ——决定性因素 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影响和社会阶级和阶 层影响等。
个性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儿童时期、学生时期、走向 社会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个体行为
第一节 人的行为分析
组织中人的行为特征
人的行为类型
1.按行为主体的自然属性分类 从年龄看: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从性别看:男人、女人
2.按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分类 从不同职业看:工人、农民、商人、军人、科教人员、行政 管理干部行为表现不同 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看: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社会人们的行为表现不同; 同一个社会或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表现不同。
• 由于人的大部分决策是知觉决策,所以知觉直接影响决策的结 果。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 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去感知事物的整体 。
• 女人和鸟
知觉的特点
选择性
人总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 其他部分当成背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叫做知觉 的选择性。
a b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主观因素
个体行为规律
个体行为规律
人类早在古代就开始思考和研究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行为规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形成了一套专门的行为科学体系。其中,个体行为规律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是以个体的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行为的原因、结果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推断出其中的规律。
在行为科学中,个体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行为,即基于个体学习中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可以在同一种情况下产生概率相同的行为;另一种是生物行为,即基于个体受到环境刺激或感知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行为,其行为可能受到个体的心理、智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从行为的原因和特点方面看,个体行为规律可以分为三类,即行为认知规律、行为情感规律和行为反应规律。其中,行为认知规律是思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基于个体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影响个体对某事物的认知水平,以及其对所处现实的理解能力等。行为情感规律指的是个体在面对情境或问题时所产生的情绪及情感,它会对其行为产生结果有从微到重大的影响。行为反应规律则指的是个体在某一情境或问题下所做出的反应,包括其表现、说话、举动等,它会受到个体知识、情绪、能力、能力以及素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行为规律,也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首先,个体的年龄对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年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
为特征。比如,幼儿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好奇、反复、循环、社交等;而成年人的行为则更加成熟,表现为理性和批判性思考。其次,个体的社会、文化等背景也影响着其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文化行为规律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组织中个体行为
2.2 个体行为的基础
年龄: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对员工的流动率、缺勤率、 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性别:与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与流动率 的关系有分歧,女性比男性缺勤率更高
婚姻状况:已婚员工比未婚员工缺勤率和流动率更低, 工作满意度更高
任职时间:与流动率关系最明显,呈负相关。与缺勤 率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任职时间不是 预测生产率的最好指标。
马基雅维里主义(权术主义)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的个体重视实效,淡薄情 感,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为了达到目 的可以不择手段”
wangym@mail.neu.edu.cn
2.3 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
自尊
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
wangym@mail.neu.edu.cn
2.3 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
wangym@mail.neu.edu.cn
2.1 关于人的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只要环境条件 有利,工作就会像娱乐、休息一样自然 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外来的控制、惩罚不是鞭策人们 为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 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会 自我调整,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成就,缺乏抱负、 逃避责任并非人的本性 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难问题的 创造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分析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 克·斯金纳(1904—1990)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 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经典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
3、勒温的“场理论”观点解释
库尔特.勒温 (1890.09.091947.02.12)德裔美国 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 的创始人 ,实验社会 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 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 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
本章教学目的与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和学习,让大家了解 个体行为的一般规律以及由此对组织管理者 的启示,并从需要与动机、气质、情绪、态 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掌握个体行为的差异 表现及管理应对方式。
第一节:个体行为规律
本节知识要点:
1、个体行为的内容 2、个体行为产生的几种解释 3、个体行为的特征 4、个体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三、个体行为的特征
1、目的性 2、社会性 3、自主性 4、连续性 5、持久性 6、可塑性
四、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一) 知觉对行为的影响 1、什么是知觉
(1)概念 所谓知觉,就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人 脑中产生的对这些食物的映像。或简单地说,知觉 是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知觉的分类 对物的知觉和社会知觉
—— 约翰·华生
观点:
华生认为:行为受客观外在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 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其用公式表示为:S——R(刺激——反 应)。即,其个体强调行为的变化,就是一个不断刺激——反 应——强化的过程。
第二章个体行为《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2.1.1 组织中人的行为类型和特征
1)人的行为类型 (1)按行为主体的自然属性分类。 (2)按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分类。
2)人的行为特征 尽管人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人的行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属于 哪个民族或哪个社会阶层,却都有其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
(1)自发的 (2)有原因的 (3)有目标的 (4)持久性的 (5)可改变的
3)关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Y理论假设认为: (1)工作中消耗体力和脑力,正如游戏或休息一样是自然的。 (2)外力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都不是促使人们为组织目标作出努力的唯一手段,人们在实 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3)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后所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 (4)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一般来说, 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强调安全感是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天性。 (5)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 造性的能力。 (6)在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在智能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4)关于复杂人性的假设 薛恩于是提出了关于复杂人的假设,他认为: (1)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 的变化而变化。 (2)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 、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在人的生活的某一特 定阶段和时期,其动机是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组织行为学 第2章 个体行为基础(西北大学)
高分特质
外向、乐观 聪慧、富有才学 情绪稳定 固执、支配 轻松、兴奋 有恒、负责 勇敢、冒险 敏感、感情用事 怀疑、刚愎 幻想 世故、遮掩 忧虑、紧张 激进 专断、自主 自律严谨 紧张困扰
20
(3)个性形成理论
在个性的形成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观点,大致可分以下 四种理论: 个性的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强调个性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
2
2.1 关于人的理论
2.1.1 中国学者的人性观点
(1)先秦时期的人性观
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之善是先天赋予的,善是人的内在本质, “我固有之”,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 让之心”、“是非之心”
荀子明确提出“性恶论”,他认为性恶乃自然本性 。
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兴利除害是善恶的根 本尺度,提倡重公利。
第2章 个体行为基础
2021/7/9
1
【重点】:
西方学者对人性的看法的变化是管理思想发展变化的前提。
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 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
气质虽然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能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着 核心作用,是个人区别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斯金纳(B.F.Skinner)
斯金纳箱
(迷箱)白鼠按压杠杆取食实验
小资料
•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 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 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 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 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 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 的动作。 •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 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 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 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 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 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 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5、能力与行为
(二)个体行为的特征
• • • • • 目的性 社会性 自主性 持续性 可塑性
(三)个体行为的疏导
• 个体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积 极行为是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行为,消极 行为是与组织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 如何引导积极的个体行为,使之与组织 目标相一致,纠正消极行为,是组织行 为学要研究的问题。
技能练习
• 从6个月前开始,你发现桑德拉的行为发 生了改变。她开始偶尔迟到,你已经记 不起来上次她工作到5点之后的情形了。 她还提出了许多抱怨,其他员工开始躲 开她。因为她总是情绪消沉,你怀疑她 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了。
练习
• 假如因为你最近提拔了一位员工,而桑 德拉认为这次应该提升她,请撰写一份 简短的案例解释桑德拉行为的改变。 • 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否解决桑德拉的问 题。
华生 白色皮毛动物恐惧实验
• 该实验以一名婴儿(小阿尔伯特)为被试。实验开始时,实验者 给他呈现狗、猴子、白色绒棉以及白鼠,被试对这些动物和物体 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丝 毫的恐惧。当他的手刚触摸到白鼠时,响起钢条敲起的巨大的声 响,他停止动作,但并没有哭。当他再次去触摸白鼠,第二次响 起敲击钢条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并张口大哭。他第三次去 触摸白鼠,同样又响起敲击钢条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张口 大哭,并试图爬开。接下来,实验者将一只兔子呈现在他面前, 他大哭并试图爬开。然后,实验者又将毛衣呈现在被试面前,被 试并无接近倾向。最后,被试看到带毛发的面具,反应剧烈,大 哭,立即向相反方向爬去。 • ——条件反射理论同样适用于人
2、研究基础:生物学、心理学
•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图
小资料
• 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的, 该实验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巴氏在实验中 先摇铃再给狗以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如此 反复。反复次数少时,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液; 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 唾沫。但是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声音1到2秒 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在这里,食物是非条件刺 激——即已有的一种反应诱因;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 应——对非条件刺激的非条件反应。铃声是条件刺 激——一种被动引起的非条件刺激的反应。巴氏实验 中,食物和铃声之间的联系重复,最终导致狗将食物 和铃声联系起来,并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这种由 铃声一种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映叫做条件反射。
二、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 华生的传统行为主义 • 新华生主义 • 勒温的观点
(一)华生的传统行为主义理论
约翰.布鲁德斯 .华生
1、华生(J.B. Watson)简介
• 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 1913,著有代表作《行为主义观点 的心理学》,1928年他的观点发展成为 完整的行为主义思想体系。
4、缺陷
• 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把人看作是对外 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忽视了人的主 观能动性。
5、说明的问题
• 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 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以提高 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华生主义
• 人的行为表现虽然和刺激有关,但是面对同样的刺激, 又会做出不同反应,即使反应类似,强度或多或少也 会不同。 • 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及个体身心情况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1、个体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 实现目标的行为分为两个阶段:目标导 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 它们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要把 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水平,有效的 方法就是交替使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 行为。
2、个体行为的引导
• 通过改变个体心理从而改变个体行为。 引导个体知觉:全面看待事物。 引导个体树立正确态度
第二章 个体行为规律
劳伦斯.M.密勒尔
行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搞清楚,在什么样 的环境中,人会更愿意投入工作,会更愿意留 在分配的岗位上,会工作得更有效率。行为管 理还要找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劳动者会把工 作本身当作一种享受。行为管理的目的,就是 要造成这样一种尽可能理想的环境,使人工作 得更有效率。
人和人的差异
• 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家设计公司,拥有 雇员300多人,公司的领导者总是对管理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投入极大的关注。最 近,该公司着手创造一种业绩导向的工 作文化,强调团队合作,试图建立一种 “无边界”组织,并对原有工作团队进 行重新整合。 • 琼斯和杰克是公司两个团队的领导人。
人和人的差异
勒温场论的运用
• 招聘考试中的情景模拟测验。 • 它通过创设一种逼真的模拟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 被测试人纳入该环境系统中,使其完成系统环境下对 应的各种工作,主试人观察和分析被测试人的心理、 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以评价被测试人的管理能力 和潜力。
案例:谁是最合适的百货公司总 经理?
三、个体行为规律
• 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他认为,机体的需 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动有机体的行为。 • 内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 驱力。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性需要状态相伴随, 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内驱 力 产生于机体组织的需要状态,如饥、渴、空气、 体温调节、大小便、睡眠、活动、回避痛苦等。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 而言,这种情境伴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降低, 结果就成了一种内驱力。
白鼠走迷津实验
• 他的另一个实验是一个堵塞途径的实验。白鼠有三条 通向食物的途径,途径一最短,途径二次之,途径三 最长。在一般情况下,白鼠选择较短的途径。当途径 一被阻塞点A阻塞后,白鼠就选择了途径二;当途径二 被阻塞点B阻塞时,改由途径三奔目标。白鼠能顿悟阻 塞点B将途径一与二同时关闭起来了。
主要观点
• 了解行为的含义、类型; • 理解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关于个体行 为的解释; • 掌握如何利用行为主义理论矫正个体行 为; • 了解个体行为的模式。
一、个体行为概述
• 行为的含义 • 行为的分类
(一)行为的含义
• 简言之,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 一切动作。
学习
工作
运动
(二)行为的分类
• • • • • 政治行为 经济行为 文化行为 管理行为 战争行为
• 托尔曼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 第一,整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对 象。 目的性 • 第二,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 行为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 认 • 第三,整体行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 知 性 象,总是选择那些较短的路线或者较容 易的手段,即遵循最小努力原则 。
主要观点
• 托尔曼是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明确 指出整体性行为的决定因素就是目的性 和认知性。 • “目的和认知是行为的血和肉,是行为 的直接特征”——托尔曼
3、华生的主要观点
公式:S(Stimulate)—R(React) 刺激————-反应(行为) 观点: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 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简单刺激 带来简单反应,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应。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 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 一个,不论他的才能、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 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方面的 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是商界首领、乞 丐或窃贼 。
人和人的差异
• 约翰如鱼得水,但乔恩显然不适应,甚 至抵触。 • 杰克说:“对于公司的变革和调整,我 们是否真正了解员工,了解他们的个人 特质。为什么在处境相同时,人和人的 行为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本章学习目标
• 一、个体行为概述 • 二、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 三、个体行为的规律
本章学习要求
• 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公司的咖啡厅 讨论各自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和由此带 来的困惑。琼斯说:“今天弗兰克又歇 斯底里地抱怨起来,原因是他对自己的 工作不满意,甚至扬言要辞职。自从团 队整合后,他就无法与团队成员相处。 很难想象一个踏实的员工,怎么会在调 整后出现这么大的适应问题。”
人和人的差异
• 杰克说:“菲比已经多次提出再也承受 不了偶尔的加班工作,每次加班后,她 都要去医院接受治疗,但是整个团队都 是一样的工作强度,其他人没有什么抱 怨。” “是啊,类似的差异也出现在我们的团队 。约翰和乔恩是今年加州大学的毕业生, 两个人对于新文化做出了不同反应,
3、个体行为的协调
• 信息沟通方式 • 文化娱乐方式 • 塑造培养共同价值观
思考题
• • • • 1、华生主义与新华生主义各有什么特点? 2、勒温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个体行为有何特征? 4、个体行为有何规律?如何应用人的行 为规律?
参考书
•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 罗杰斯:《个性形成论》(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 勒温:《拓扑心理学· 原理》,浙江教育 出版社,1997
(三)勒温(kurt Lewin)的观点
人类行为模式
• 勒温认为,人生活在一定的生存空间(场)中。他把 人的内在需求看成内在心理力场,把外在环境看成外 在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 理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
人类行为模式
• 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特征和他的环 境的相互作用。 • B=f(P.E) • B----人的行为 • P-----个体特征 • E----环境特征 • P和E是相互作用的。个人情绪的好坏对 同一环境会产生不同感觉,不同环境又 会影响个人情绪的变化
讨论:所有的组织都会因为招募 到优秀员工而受益。
•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技能练习
• 桑德拉.巴立克已经在你的部门工作了几 年时间,直到最近为止,她都是一名模 范员工。她总是按时上班或者早到,只 要工作需要就会自觉加班。她乐观、和 善、工作努力,经常说这家公司是她工 作过的最好的地方,而你则是完美的老 板。
人的行为模式
刺激
输入
思维加工系统
来自百度文库
输出
行为
S
O
R
1、托尔曼(Edward C.Tolman)
白鼠走迷津实验
• 托尔曼的实验之一所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开始 时,白鼠被置于起点处,食物放在其中一条通路的一 端。白鼠从起点至食物放置处为一次尝试。托尔曼在 实验中发现,若干次尝试之后,白鼠从起点到达食物 处的速度明显提高,结果如右图所示。
强化理论
• 该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 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 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 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 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 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3、赫尔
主要观点
(一)个体行为模式
刺激
个体心理 特征
对刺激的 个人解释
行为 反应
刺激反应模式
美国肯塔基大学家教授华莱士的个体行为和绩效模式
1、知觉与行为
• 同样的事物会使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知 觉,知觉对人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2、学习与行为
3、个性与行为
4、动机与行为
• 人的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则由需要引 起。行为的导向是寻求目标,满足动机。 动机是指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和 想法,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人们 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 • 动机分为个人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 如何培养人们高尚的动机,是组织行为 学研究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