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案设计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方案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方案一、背景水源地是指具有保护、产水、调节、净化等功能,为城乡供水安全提供水源的自然水体、人工水库及其周围的水土地域。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水源地的保护则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与保障。
因此,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印发〈国家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的通知》的要求,各地要按照地方情况,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计划,落实水源地保护、地下水保护、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和节水减排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水源地保护是各项措施中的重点内容。
因此,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明确其功能分区、保护对象、管理措施等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保障人民安全饮用水,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二、划分原则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应基于以下考虑:1.生态原则。
划分水源地保护区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按照生态环境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资水保区等不同保护区功能,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健康。
2.功能原则。
根据水源地的具体情况及利用价值,划分不同功能的水源地保护区。
这些功能包括:产水、补水、生态杂交、旅游等。
3.科学原则。
划分的水源地保护区必须经过科学评估,考虑自然现状、人文环境、资源利用等因素,科学合理、由内向外、由完善的保护措施逐层变松的原则。
科学的划分将保障水源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安全。
三、划分流程1.数据收集。
通过沟通水利行业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收集关于水源地的地形、水文、水质、土壤、人文等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分析。
2.水源地初筛。
初筛水源地,确定保护对象。
筛选方案包括:重点保护、一般保护的准则,初步确定优先设立保护区的水源地区。
3.功能分区。
将筛选后的水源地按照生态、水源涵养、利用等功能,划分不同保护区。
确定各保护区限制开发、限制建设、限定利用的具体内容、范围和措施。
4.保护区勾画。
将各功能区限制范围进行勾画,应考虑区位、地缘、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勾画的保护区与自然条件的契合,形成符合规划、科学、可操作的保护区划。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ppt 59)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讨会
四、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要点
〔1〕关于保护区划分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式饮用水水源地.由于分散式饮用水源由于 在地域分布、供水量大小,取水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若完全 按照本规范实施在操作上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分散式饮 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仅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讨会
三、法律的适用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 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 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护区.在生活饮用 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可以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 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可以划定一定的 水域和陆域为其他等级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当有明确的地理 界线.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讨会
六、河流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析疑
• 潮汐河段水源地,运用非稳态水动力—水质 模型模拟,计算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最大范围, 作为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
• 一级保护区上、下游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 规定的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的范围.
•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类比经验 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监 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得到,二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到一级保护区上 游边界的距离应大于污染物从 GB 3838-2002 Ⅲ类水质标准浓度水平衰减到 GB 3838-2002 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二维水质模型 及其求解参见附录B,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 水域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 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讨会
四、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要点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技术方案范文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技术方案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技术方案范文引言饮用水源地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基础性工程。
饮用水源地保护设计方案
饮用水源地保护设计方案
饮用水源地保护是保障人类健康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以下是一个饮用水源地保护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1. 划定水源保护区域:根据地质、地形、水质等因素,确定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域,并划定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
2. 禁止污染源设置: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或限制设置具有潜在污染风险的工业企业、农业种植区、垃圾处理场等,防止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3. 完善监测系统:建立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网络,对水源地周边的环境因素、水质状况、污染风险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强化管理制度: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对相关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惩罚违规行为。
5. 推广环保措施:引导和推广环保技术和措施,如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工业废水处理、生态修复等,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6.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校园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7.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应急预案,包括水质突变、污染事件等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应对方法,确保及时控制和恢复水源地的水质。
8. 国家政策和支持: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促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饮用水源地保护设计方案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三)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
二、工作原理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对水源地的地理、水文、生态、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水源地划分为不同的保护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定,以达到保护水源地的目的。
三、实施计划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水源地的地理、水文、生态、经济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的基础数据。
2. 划定保护区域: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水资源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划定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包括核心保护区、缓冲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3. 制定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定:根据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定,包括限制开发建设、控制污染排放、加强监测和执法等。
4. 实施和监测:按照制定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定,组织实施保护工作,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四、适用范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适用于各类水源地,包括地表水源地和地下水源地。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细分,例如城市饮用水源地、农田灌溉水源地、工业用水源地等。
五、创新要点1. 综合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水源地的地理、水文、生态、经济等因素,全面了解水源地的特点和问题,为划分保护区提供科学依据。
2. 分级保护:根据水资源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将水源地划分为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定。
3. 持续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水源地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预期效果1. 提高水源地水质:通过划分保护区域和制定相应措施,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提高水源地的水质。
2. 保护水源地水量:通过限制开发建设和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源地的水量。
3. 促进可持续发展: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二)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一、实施背景水源地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源地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水资源的安全供应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必须进行产业结构改革,制定科学的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
二、工作原理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是在科学评估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将水源地划分为不同的保护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加强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科学评估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包括水质、水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健康等指标。
2.根据评估结果,将水源地划分为不同的保护区域,包括严格控制区、限制开发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3.针对不同的保护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开发、限制开发、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措施。
4.建立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加强水源地的监测、评估和管理,提高水源地保护的效果。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工作组织和领导机构。
2.开展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评估工作。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
4.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修改完善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
5.组织实施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并建立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
四、适用范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适用于全国各地的水源地,特别是城市周边的水源地。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和环境状况,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提高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水平。
五、创新要点1.科学评估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区划分方案。
2.针对不同的保护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效果。
3.建立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加强水源地的监测、评估和管理,提高水源地保护的效果。
六、预期效果1.提高水源地的保护水平,保障水资源的安全供应。
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设计规范方案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1 前言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源污染对策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1月09日发布.本标准自2007年02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1.3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以下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4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潮汐河段潮汐是海水受月球吸引力作用,出现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并产生涨潮流和落潮流.涨潮时潮水溯流而上,使河水水位升高,并出现溯河流;落潮时则使河水水位回落,并出现顺河流,通常把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称为潮汐河段.孔隙水孔隙水是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它主要分布于松散的沉积层中,也存在于半胶结的碎屑沉积岩中.裂隙水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根据岩层含水裂隙的产状,裂隙水一般可分为风化带裂隙水、层状裂隙水及脉状裂隙水三种类型.岩溶水岩溶水原称"喀斯特水",是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空隙<如溶洞、溶隙、溶孔等>中的地下水.潜水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相对于基准的高程称潜水位,地面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浅层水浅层水指与当地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1.5 基本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包括向城市自来水厂直接提供水源的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取水水域和密切相关的陆域,以及海水淡化厂取海水的海域.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上下游兼顾、共同协调,制定出入境的水质和水量要求,其保护区的划分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按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其上游地区必须保证达到出境水质要求,并应保证下游有合理水量.其上游地区排污不得影响下游<或相邻>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根据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是指地下水水源地的地表分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为地下水水源的补给、径流区<承压含水层单指补给区>.关于水质标准的要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Ⅱ类标准且补充项目和特定检测项目满足表2和表3限值要求.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Ⅲ类标准,并且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准保护区内的水质标准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二级>水质各项指标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Ⅲ类水水质标准的要求.1.6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1 水域范围1、一般河流<1>经验方法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的河道水域.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按5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作为保护区水域的宽度.通航河道一级保护区宽度以河道中泓线为界靠取水口一侧范围,非通航河道为整个河宽.<2>模型计算方法从取水口起算,一级保护区上游侧范围大于按二维水质模型<参见附录B>计算的岸边污染物最大浓度的衰减过程,即衰减到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允许的浓度所需的距离,但其上、下游范围不小于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划定的范围.一级水源保护区水域宽度确定,同经验方法.2、潮汐河段潮汐河段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上、下游两侧范围相当.确定方法与一般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相同..2 陆域范围1、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相应的一级保护区水域河长.2、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米.二级保护区.1 水域范围1、一般河流<1>经验方法在二级保护区长度,在一级保护区的上游侧边界向上游延伸不得小于2000米,下游侧外边界应大于一级保护区的下游边界且距取水口不小于200米.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包括整个河面.<2>模型计算方法二级保护区上游边界到一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的距离应大于污染物从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浓度水平衰减到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浓度水平所需的距离.<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B,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体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体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同经验方法.2、潮汐河段的二级保护区采用模型计算方法,潮汐河段的二级保护区上游侧外边界到一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的距离大于潮汐落潮最大下泄距离;采用模型计算方法,按照下游的污染水团对取水口影响的频率要求,计算确定二级保护区下游侧外边界位置.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包括整个河面..2 陆域范围1、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二级保护区水域河长,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不小于2000米.2、当水源地水质受保护区附近点污染源影响严重时,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必须包括污水集中排放的区域.3、当一级保护区外围以面源为主要污染源时,对于流域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小型流域二级保护区可以是整个集水范围.准保护区需要设置准保护区时,可参照二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准保护区的范围.1.7 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水源地分类考虑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库、湖泊规模的大小、周边地形地貌等,将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见表12-1.表12-1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表注:V为水库总库容;S为湖泊水面面积.一级保护区.1 水域范围1、模型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一级保护区边界至取水点的径向流程距离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的水质指标衰减到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允许的浓度水平所需的距离;但其范围不小于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划定的范围.2、经验方法<1>小型湖库水域范围为取水口半径100米范围的区域,必要时可以将整个正常水位线以下的水域作为一级保护区.<2>单一供水功能的湖库,应将全部水面面积划为一级保护区.<3>大中型湖泊水库水域范围为取水口半径200米范围的区域.<4>特大型湖库为取水口半径大于500米的区域..2 陆域范围<1>小型湖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陆域半径200米距离,必要时可以将整个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的陆域作为一级保护区.<2>大中型湖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陆域半径200米的陆域.<3>特大型湖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陆域半径200米的陆域.二级保护区.1 水域范围1、模拟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二级保护区边界至一级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从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允许的浓度衰减到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允许的浓度水平所需的距离.2、经验方法<1>小型湖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山脊线以内的流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2>大中型湖库一级保护区外半径1000米的水域为二级保护区.<3>特大型湖库以一级保护区外半径为2000米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2 陆域范围1、当面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时,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主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森林开发、地面径流的集水汇流特性、集水域范围等确定.2、当点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时,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应包括主要废水集中排放区.3、二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不超过相应的山脊线.4、如果条件有限可以通过经验方法确定:<1>对于小型湖库可将上游整个流域<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区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2>大中型湖库:平原型水库的二级保护区范围是正常水位线以下<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山区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3>特大型湖库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3000米的区域为二级保护区范围.准保护区划定1、小型湖库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可以设定为准保护区.2、大中型湖库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湖库流域面积可以划定为准保护区.3、特大型湖库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湖库流域面积可以划定为准保护区.1.8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范围应不小于卫生防护区的范围,边界与水源地间水质点迁移100天的距离外包线范围为一级保护区.1、经验方法不考虑水文地质条件,以固定的半径圈定面积,对于多井的水源地按外包线作为一级保护区范围<参见附录C图1>.以取水口为圆心,半径通常为300米的区域,对于泉水为一个半圆.岩溶区半径相应适当加大,细粒含水层和出水量小的水源地半径可以适当减小.2、模型计算方法<1>孔隙水充分利用水文地质资料,特别是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流向、补给等因素来确定保护区的范围<参见附录C图2>.一级保护区范围计算公式为:<1>式中, R——为一级保护区半径<m>;——安全系数<为了稳妥起见,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加上一定量<经常取50%>以防未来用水量的增加以及干旱期影响半径的扩大>;K——含水层渗透系数<m/d>;I——水力坡度<为漏斗范围内的水力坡度>;T——污染物水平运移时间,取100天.孔隙水一级保护区的范围通常为:<2>裂隙水:裂隙水通常取300米,也可以根据<1>式计算.<3>岩溶水在岩溶地区,由于岩层渗透性、地下水流速的不可预测性极大,保护范围的确定较困难,此时将整个集水区均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水源地集水区扣除一级保护区后的剩余部分为二级保护区,即水源地开采漏斗影响范围区.1、经验方法二级保护区范围推荐半径为1000米区域,岩溶地区、泉水和出水量较小的水井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改变.2、模型计算法<1>孔隙水<浅层非傍河型水源地>计算公式为:<2>式中: R——二级保护区半径<m>;Sw——开采井最大允许降深<m>;K——含水层渗透系数<m/d>;H0——含水层厚度〕m〔.各水源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护区主要考虑开采井的水力影响半径,在降深小于10米时,其范围通常为:<2>孔隙水<傍河型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包括陆域和水域两部分,陆域范围确定方法与孔隙水<浅层非傍河型>水源地相同. 地表水域范围可按地下水流向取井群上游1000m内,下游100m内的河流长度,宽度为河流宽度.<3>裂隙水<承压水>裂隙水多为承压水,承压水不设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准保护区按水文地质条件的补给、径流区来划分边界范围.1、岩溶水可不划定准保护区.2、孔隙水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区范围和径流区范围,确定准保护区.3、裂隙水一般多为承压水,其准保护区范围只划定补给区作为准保护区范围.1.9 其它如果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或二级保护区内有支流汇入,应从支流汇入口向上游延伸一定距离的范围,相应作为水源地支流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可参照上述河流型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根据支流汇入口所在的保护区级别高低和距取水口距离的远近,其范围可适当减小.饮用水输水河<渠>道均应划为一级保护区,其宽度范围可参照河流型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在输水河<渠>道的支流口可设二级保护区,其范围参照河流型二级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以湖泊、水库为水源的河流饮用水水源地,其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包括湖泊、水库水域和陆域一定范围,保护级别按具体情况参照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划分办法确定.入湖、库河流的保护区水域和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为目标,参照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一、二级保护区的范围.1.10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最终定界为便于开展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依据保护区划分的分析、计算结果,结合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标、地物的特点,最终确定各级保护区界线.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如水分线、行政区界线、公路、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水库大坝、水工建筑物、河流汊口、输电线、通讯线等标示保护区界线,并应设置专门标志.最终确定的各级保护区坐标红线图、表,作为政府部门审批的依据,也作为规划国土、环保部门土地开发审批的依据.1.11 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延伸阅读:水源保护区计算方法保护区好文章上一篇:面积单位换算公式:土地面积单位换算在线面积转换计算器土地面积换算公式面积单位换算公式下一篇:[96112025]工行网银支付遇到问题:提交支付表单时间数据不在有效时间范围 96112025站长统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1 前言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源污染对策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1月09日发布.本标准自2007年02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1.3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以下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4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潮汐河段潮汐是海水受月球吸引力作用,出现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并产生涨潮流和落潮流.涨潮时潮水溯流而上,使河水水位升高,并出现溯河流;落潮时则使河水水位回落,并出现顺河流,通常把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称为潮汐河段.孔隙水孔隙水是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它主要分布于松散的沉积层中,也存在于半胶结的碎屑沉积岩中.裂隙水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根据岩层含水裂隙的产状,裂隙水一般可分为风化带裂隙水、层状裂隙水及脉状裂隙水三种类型.岩溶水岩溶水原称"喀斯特水",是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空隙<如溶洞、溶隙、溶孔等>中的地下水.潜水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相对于基准的高程称潜水位,地面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浅层水浅层水指与当地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1.5 基本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包括向城市自来水厂直接提供水源的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取水水域和密切相关的陆域,以及海水淡化厂取海水的海域.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上下游兼顾、共同协调,制定出入境的水质和水量要求,其保护区的划分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按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其上游地区必须保证达到出境水质要求,并应保证下游有合理水量.其上游地区排污不得影响下游<或相邻>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根据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是指地下水水源地的地表分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为地下水水源的补给、径流区<承压含水层单指补给区>.关于水质标准的要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Ⅱ类标准且补充项目和特定检测项目满足表2和表3限值要求.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Ⅲ类标准,并且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准保护区内的水质标准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二级>水质各项指标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Ⅲ类水水质标准的要求.1.6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1 水域范围1、一般河流<1>经验方法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的河道水域.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按5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作为保护区水域的宽度.通航河道一级保护区宽度以河道中泓线为界靠取水口一侧范围,非通航河道为整个河宽.<2>模型计算方法从取水口起算,一级保护区上游侧范围大于按二维水质模型<参见附录B>计算的岸边污染物最大浓度的衰减过程,即衰减到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允许的浓度所需的距离,但其上、下游范围不小于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划定的范围.一级水源保护区水域宽度确定,同经验方法.2、潮汐河段潮汐河段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上、下游两侧范围相当.确定方法与一般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相同..2 陆域范围1、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相应的一级保护区水域河长.2、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米.二级保护区.1 水域范围1、一般河流<1>经验方法在二级保护区长度,在一级保护区的上游侧边界向上游延伸不得小于2000米,下游侧外边界应大于一级保护区的下游边界且距取水口不小于200米.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包括整个河面.<2>模型计算方法二级保护区上游边界到一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的距离应大于污染物从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浓度水平衰减到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浓度水平所需的距离.<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B,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体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体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同经验方法.2、潮汐河段的二级保护区采用模型计算方法,潮汐河段的二级保护区上游侧外边界到一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的距离大于潮汐落潮最大下泄距离;采用模型计算方法,按照下游的污染水团对取水口影响的频率要求,计算确定二级保护区下游侧外边界位置.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包括整个河面..2 陆域范围1、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二级保护区水域河长,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不小于2000米.2、当水源地水质受保护区附近点污染源影响严重时,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必须包括污水集中排放的区域.3、当一级保护区外围以面源为主要污染源时,对于流域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小型流域二级保护区可以是整个集水范围.准保护区需要设置准保护区时,可参照二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准保护区的范围.1.7 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工作计划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工作计划一、引言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全面、系统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工作计划,以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二、背景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基于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需求,通过科学方法划定一定范围内的保护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水量充足。
该工作计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三、工作目标确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目标是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水量充足,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1. 划定合理的水源保护区范围,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2.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
3. 确保水源地的水量充足,满足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
四、工作内容1. 水源地调查: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水质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收集。
2. 水质评估:通过水质监测,评估水源地的水质状况,确定是否存在水源污染问题。
3. 水量评估:对水源地的水量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满足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
4. 划分水源保护区:根据水源地的地理特征、水质状况和水量评估结果,制定划分水源保护区的方案。
5. 制定保护措施:根据水源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污染源设置、加强土地保护、推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等。
6. 监督管理:建立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巡查和监测,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五、工作计划1. 第一阶段(一个月):进行水源地调查和水质评估,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第二阶段(两个月):进行水量评估,确定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案。
3. 第三阶段(三个月):制定保护措施,完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4. 第四阶段(一个月):制定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六、预期成果1. 完成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详细调查和水质评估,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全国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细则
全国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细则一、总则1.1 目的为保护和改善城市饮用水源水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制定本技术细则。
1.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
1.3 基本原则保护区划分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保护优先原则。
二、保护区分类2.1 一级保护区指直接供水的水域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2.2 二级保护区指一级保护区外围,对水源水质有直接影响的区域。
2.3 三级保护区指二级保护区外围,对水源水质有间接影响的区域。
三、划分标准3.1 水质标准根据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确定不同级别保护区的水质要求。
3.2 地形地貌考虑地形地貌对水源水质的影响,合理划分保护区范围。
3.3 水文地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确保水源地的水文地质安全。
3.4 污染源分布识别并评估区域内的污染源,防止其对水源水质的影响。
四、划分程序4.1 现场调查开展水源地及其周边区域的现场调查,收集基础数据。
4.2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水源水质现状及潜在风险。
4.3 保护区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划分保护区。
4.4 方案论证对划分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5 方案审批将划分方案报请相关部门审批,确保方案的合法性。
五、管理措施5.1 污染源控制在保护区内实施严格的污染源控制措施。
5.2 环境监测建立保护区环境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水质和环境状况。
5.3 应急预案制定水源污染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5.4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水源保护,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六、技术支持6.1 技术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水源保护技术培训。
6.2 技术指导提供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6.3 技术研发鼓励开展水源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七、监督管理7.1 监督检查定期对保护区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2 违规处理对违反保护区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7.3 信息公开公开保护区划分和管理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方案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1保护区划分方案1.1划分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既要考虑目前,也要考虑长远发展。
2)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
对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也要兼顾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3)科学合理与可操作性的原则。
对于划分范围要科学合理,且划定的范围水质要达标,对于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染源整治措施要切实可行。
1.2划分方法水源保护区划分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经验法和水质模型法。
水质模型法是利用水质数学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的原理,以及水中污染物质的质量守恒,建立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扩散方程,研究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迁移、转化规律,对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对流扩散及沿程降解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根据空间分布情况,分析各级保护区水质达标情况,该法多用于地下水、河流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经验法划分是根据前人的工作经验和国家规定的水源地划分原则,直接给定保护区范围的一种方法,该法多用于湖、库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本报告在划分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时,以水库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并结合影响保护区划分的相关影响保护区划分的相关因素,由于缺乏数值法的相关资料,本次采用经验法的方法。
1.3划分方案在《xx县水环境功能区划》(报批中)中,xx水库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采用经验法确定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如下:xx水库(小型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4410000m2。
一级保护区:总面积722906m2。
水域范围为正常水位下的全部水域范围,水域保护面积为150105m2,水质保护目标为II 类。
陆域范围为水域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 范围内的陆域,不超过分水岭,陆域保护面积572801m2。
二级保护区:总面积3687094m2。
陆域范围包括集雨区范围内除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所有陆域,陆域保护面积为3687094m2。
湖北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湖北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湖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工业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饮用水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为了保障饮用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划分湖北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非常有必要的。
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有助于限制污染源的发展,防止劣质水源污染,确保人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划分原则1.科学性原则:划分水源保护区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水源特点、地质构造等因素,确保划定的区域科学合理。
2.综合性原则:划分水源保护区要兼顾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利益,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方便性原则:水源保护区划分要考虑区域内的地方条件,方便管理和实施。
三、划定水源保护区的具体方案1.确定水源保护区划定的范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应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供水区域,覆盖面积不小于水源地的实际供水范围。
2.划定水源保护区的临时围护措施:为了保证水源的安全,应制定一系列的临时围护措施,包括限制工业和人类活动、禁止有害物质的排放等。
3.划定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规范: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水源保护区进行定期检测,评估水源地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划定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单位:设立专门的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四、实施步骤1.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统计汇总饮用水水源地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包括地理环境、水文地质、饮用水水源污染情况等。
2.分析评估水源地的脆弱性和风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确定水源地的脆弱性和风险,为划分水源保护区提供依据。
3.划分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和等级:根据水源地的脆弱性和风险,划分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和等级,确定临时围护措施。
4.制定管理措施和政策:根据划分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5.监测和评估水源保护区的效果:定期对水源保护区进行监测和评估,检查管理措施和政策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
江苏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8年7月目录1 保护区划分的概况 (1)1.1划分的目的意义 (1)1.2划分范围 (1)2划分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 (1)2.2相关规划、规范和标准 (2)3 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方法 (2)3.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核定与划分 (2)3.2湖泊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核定与划分 (3)3.3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核定与划分 (3)3.4几种情况的说明 (3)4保护区的环境监督与管理 (4)4.1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相关规定 (4)4.2各地各部门职责分工 (4)5保护区划分(见附表) (5)附表江苏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6)1 保护区划分的概况1.1划分的目的意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让群众喝上干净水的目标,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饮用水水源,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依据。
1.2划分范围全省13个市县级以上(含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备用水源地、省区域供水规划中规划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具有集中供水能力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共102个水源地。
2划分依据2.1相关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实施);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⑸《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5年6月5日起实施);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07年9月27日修订,2008年6月5日起实施);⑺《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年1月16日修订,2007年3月1日起实施);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决定》(2002.12.19);⑼《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2008.1.19)2.2相关规划、规范和标准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2007年)⑵《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03);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⑷;《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卫监发[2001]161号文);⑸《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四)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水源地,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结构改革在水源地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水源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二、工作原理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水资源评估:对水源地进行全面的水资源评估,包括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指标,为后续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水资源评估结果,确定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4. 产业调整计划:根据水资源评估和保护区划分结果,制定产业调整计划,包括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的产业的发展。
5. 实施措施:根据产业调整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经济激励等,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 监测与评估: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监测水资源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
三、实施计划步骤1. 水资源评估:对水源地进行全面的水资源评估,包括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
2. 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水资源评估结果,确定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3. 制定产业调整计划:根据水资源评估和保护区划分结果,制定产业调整计划,包括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的产业的发展。
4. 实施措施:根据产业调整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经济激励等,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5. 监测与评估: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监测水资源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地水源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1. 科学评估:通过全面的水资源评估,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饮用水源地划分方案
饮用水源地划分方案一、为啥要划分饮用水源地。
咱每天都得喝水,这水要是不干净,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呢,得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作为饮用水源地,就像是给咱们的饮用水找一个超级安全的老家一样。
这个地方要是保护好了,咱们喝的水就干净、健康,身体也能棒棒哒。
要是不划分好,啥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能影响水源,那水的质量就没法保证啦。
二、划分的依据是啥。
1. 水源的类型。
首先得看看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
地表水就是那些河流、湖泊里的水,地下水呢,就是藏在地下的水。
不同类型的水源有不同的特点,保护起来的方法也不太一样。
比如说地表水,要是河流旁边有很多工厂乱排污水,那河水肯定就脏了。
而对于地下水,要是地上到处乱扔垃圾,垃圾里的有害物质可能就会慢慢渗到地下水里去。
2. 周边环境。
水源地周边的环境也很重要。
如果周围都是农田,那得小心农药、化肥啥的会不会流到水源里。
要是周边有居民区,那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就得特别注意。
还有像一些工业区域,那更是要离水源地远远的,不然那些工业污染可就像小恶魔一样钻进水里去了。
3. 水量和水质的现状。
要知道这个水源现在有多少水,水的质量咋样。
要是水量本来就不多,还不保护好,以后咱可就没水喝啦。
水质要是已经有点差了,那划分的时候就得更加严格,想办法让它变好。
三、具体的划分范围。
1. 一级保护区。
这可是水源地的核心保护区域,就像皇宫里最核心的内殿一样。
对于地表水的一级保护区,一般是以取水口为中心,向周围画一个圈。
这个圈的大小呢,河流可能是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这样的范围,湖泊可能是半径500米的范围。
在这个区域里,那可是超级严格的,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取水设施,啥都不能有。
不能有工厂,不能有养殖场,人也不能随便进去搞破坏。
对于地下水的一级保护区,就是以开采井为中心,半径可能是50米左右的一个圆形区域。
这里面同样不能有污染源,要保证地下水源的纯净。
2. 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就像是一级保护区的外层保护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1 莲峰河水源地周边采沙场图3-2 莲峰河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田图3-3莲峰河水源保护区污染源分布图第五章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5.1 建立水源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的相关规定,由县环保局会同县水务局、卫生局等部门提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报请县政府、市政府审定后,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水源保护区地理界线,并责成相关部门在一、二级保护区设置标志牌、警示牌、界碑、界桩等。
5.1.1 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如下图5-1所示,其具体尺寸比例见下图5-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缩放。
图5-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图5-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志尺寸比例示意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是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理边界设立的标志。
标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并警示人们需谨慎行为。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警示车辆、船舶或行人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或航道,需谨慎驾驶或谨慎行为的标志。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又分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警示牌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航道警示牌。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根据实际需要,为保护当地饮用水水源而对过往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所设立的标志。
5.1.2 水源保护区标志内容(1)界标内容界标正面的上方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
中下方书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称,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
下方为"监督管理电话:XXXXXXXX"等。
监督管理方面的信息,监督管理电话一般为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系电话。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正面内容的示意图如图5-3。
图5-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正面示意图图5-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背面示意图界标背面的上方用清晰、易懂的图形或文字说明根据HJ/T338-2007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以标明保护区准确地理坐标和范围参数等为宜。
中下方书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具体的管理要求,可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中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条款和内容。
最下方靠右处书写"XX 政府 XX 年设立"字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背面内容的示意图如图5-4。
(2)交通警示牌内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警示牌:一般公路如图5-5,高速公路如图5-6。
图5-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警示牌示意图(一般道路)图5-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警示牌示意图(高速公路)在驶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路侧,可设立驶离告示牌,一般公路如图5-7,高速公路如图5-8。
图5-7 驶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告示牌示意图(一般道路)图5-8 驶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告示牌示意图(高速公路)(3)宣传牌内容各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宣传牌上的图形和文字,如介绍当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貌、划分情况、保护现状、管理要求等。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宜在明显位置采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
5.1.3 水源保护区标志的设立位置(1)界标设立位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的设立位置应以根据 HJ/T338-2007最终确定的各级保护区界线进行设置,应充分考虑保护区地形、地标、地物的特点。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一般设立于保护区陆域界线的顶点处。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为矩形或接近矩形时(如某些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宜在陆域外侧两顶点处设置界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为弧形或接近弧形时(如某些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宜在陆域两个弧端点及弧顶处设置界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为圆形或接近圆形时(如某些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宜在陆域四个方向的端点处设置界标;如果地下取水口为多个水井形成的井群,划定的保护区范围为多边形区域时,宜在多边形的各顶点处设立界标,也可结合水源地护栏围网等隔离防护工程设立界标。
在划定的陆域范围内,可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在人群易见、活动处(如交叉路口,绿地休闲区等)设立界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的设立应综合考虑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界标设立数量和分布而进行设置。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的设立位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设在保护区的道路或航道的进入点及驶出点。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警示牌设置于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内的主干道、高速公路等道路旁。
道路警示牌的具体设立位置应符合GB5768的相关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航道警示牌的具体设立位置应符合GB5863的相关要求。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的设立位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的设立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宣传牌,但应符合GB/T15566和GB5768 的相关要求。
5.1.4 水源保护区标志的构造(1)颜色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的基本色为蓝色,"两滴水"为绿色,"饮用水杯"为白色,文字为蓝色。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警示牌的颜色一般道路为蓝底、白边,图案背景和文字为白色;高速公路为绿底、白边,图案背景和文字为白色。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航道警示牌的颜色为黄底、黑边、白色图案背景,黑色文字;立柱为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斜向条纹。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颜色由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尺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尺寸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附录B。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缩放。
(3) 支持方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宜采用双柱式的支持方式,尺寸可参考GB576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的支持方式形式可多样,但必须符合GB5768和GB5863 的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的支持方式由地方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标志柱的结构设计可参考GB576中交通标志柱的结构设计进行。
(4)材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应遵循耐久、经济的原则,宜采用铝合金板、合成树脂类板材等材质。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如有必要,也可采用大理石等材质。
标志表面宜采用反光材料。
道路警示牌的反光性能按照 GB5768 执行。
5.1.5 水源保护区标志的制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
标志的加工要求、外观质量及其测试方法可参照JT/T279的有关规定执行。
5.1.6 水源保护区标志的管理与维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由各级地方政府或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
5.2 制定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为保证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人体健康,防止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对水源地造成污染和破坏,县环保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牵头制定《静宁县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报请县政府审批后实施。
(1)水源地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①禁止利用渗坑、渗井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
②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③未经批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打井开采地下水资源。
(2)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①禁止修建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②禁止从事牧业活动或集中式养殖业。
③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④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
⑤禁止修建油库。
⑥禁止建立墓地。
(3)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①禁止修建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它有严重污染的企业。
②禁止设立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
③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漏措施。
④严禁石油勘探、钻探及开采。
预防由于油井施工造成的原油对水质的污染及由于油井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止水措施不当,造成上下水体互相串通,高矿化度水对可开采淡水资源的污染。
5.3 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监督管理机制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一个由县环保局、水务局、自来水公司、卫生局等,具有政府行为能力或相关监测资质的部门参加的监督管理机构。
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桥梁两端、水源地附近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活动接近水源地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公告牌,明确水源地各级保护区边界,公布监督危害水源行为的举报电话等。
同时,在交通干线进出口设置运输有毒有害化学品车辆绕行标志,禁止装载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车辆通过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在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道路、桥梁、界碑上设置警示标牌,公布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报警电话等。
5.4 建立水源地监测预警系统(1)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网络系统由县政府责成县水务局、自来水公司等相关部门在甘泉水源地、五台山水源地、东峡水源地3个集中式水源地周围设立监测井,并由具有水质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对其实时监控水源地水质变化。
对地下水源补给区以及上游甘渭子河选取监测断面,进行长期水质动态观测,防止地下水被污染。
(2)水源监测网建设为了加强对水源地水质的监控,需要建立静宁县水源地监测系统。
地下水水源地监测井网的布设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之规定,考虑到静宁县水源地地下水径流场的流动方向,水源地地下水监测井数目布设应不少于4眼为宜,布设位置应在水源地地下水径流场的上游和旁侧。
这些监测井对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实时监控的同时,还应建立专门进行水源地水质监测的实验室,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所规定的检测项目。
5.5 建立健全水源地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县环保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水源地供水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落实处置措施。
认真执行水源地安全值班、报告制度和有效的预警、应急救助机制,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监测、紧急处置、信息发布等各项程序,措施落实要到位。
5.6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与教育新闻宣传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市供水部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参与水源地保护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6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应急措施建设6.1 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按《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严格对定西市陇西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进行管理。
采取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工程的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确保定西市陇西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水质各项指标不得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