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9种药用植物内生或附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杀虫、抑菌活性
抑制 真菌活性 测定 : 株发酵液 1 与9 融化 的 将菌 mL mL P A培养 基混 匀 , 入无 菌 的培养 皿 中制成带 药培 养基 平 D 倒 板 。待培 养 基凝 同后 , 每个 培 养基 平 面上 放 1 在 个供 试 菌
基平 板上 , 4 2 2 ~ 6℃ 下避 光培 养”。 ’ 表 1 内生 、 附生 真 菌 的分 离 结 果
植物样品
坐
内 菌 菌株 生真 /
株 编 号
1 . 菌株的纯化 _2 2
尖 端 蔺 丝 挑 取 法 对 所 分 离 的 内生 、 生 真 菌 进 附 行 纯 化 。 定 期 观 察 其 生 长情 况 . 新 长 的菌 丝 挑 取 将
本研究选用9种药用植物采用5种植物病原真菌5种病原细菌1种蚊幼虫进行系统的生物测定以期评价这些植物内生附生真菌的生物活性为筛选结构新颖的农药活性化合物和综合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第 4 卷第 4 8 期
农 药
AGR0CHE^ 缸CAL S
V . 8 NO 4 b1 4 . .
至
Ap . 09 1 20
挑取 少量 蔺落接种 于培养 瓶 巾 , 在转 速为 1 0 2 0r i 的 ~ 0 / n 8 a r
摇床 上于 2~ 8G培养 7 1 : 6 2 ( : ~ 2d 1 . 发 酵产 物 处理 _4 2 发酵终止后 , 滤 纸过滤发 酵产物 , 液备用 。 用 滤
125 生 物 活 性 测 定 _.
均 可 分 离 到 较 多 的 附生 真菌 或 内生 真 菌 , 比例依 次为 其
附生 真菌 的分 离培养 : 采 集 的新鲜 植物各 部分 组织 2 .4 3 .8 、 26 % 、95 %( 将 37 %、 40 % 2 .3 1 .5 见表 1 。 ) 用 来 水 冲洗 , 去表 面 附着 的泥 沙 , 内晾 干后 直接 在 除 室 超 净 T作 台上 j无 菌 刀片切 成小块 样品 , = } _ J 紧贴于 分离 培养
药用植物乌头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研究
药用植物乌头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研究摘要对从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植物中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其中59株内生真菌(占总菌数的35.98%)有抗菌活性,高活性菌株(抑菌圈直径>15mm)有42株(占抗菌活性菌株的71.19%),抗菌谱广的菌株有3株,它们分别是曲霉(Asp-ergillus)、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毛霉(Mucor),表明乌头植物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有抗菌活性的菌株。
关键词乌头;内生真菌;抗菌活性AntipathogenicActivityofEndophyticFungifromPharmaceuticalPlantof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LI Zhi-yingLI Shao-lanYANGLi-yuanCHEN You-weiWU Shao-hua(Institute ofMicrobiology,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1)AbstractScreening antipathogenic activity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59 straims(35.98% of total strains)endophytic fungi had antipathogenic activity,and 42 straims(71.19% of antipathogenic activity strains)had high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inhibitone zone diameter>15mm));3 straims of endophytic fungi had a broad antipathogenic spectrum,comprising Aspergillus,Chaetomium and Mucor.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were many antipathogenic strains distributed in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Key words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endophytic fungi;antipathogenic activity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莨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全株有毒,主要成分为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
云南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研究的开题报告
云南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地区,具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其中,药用植物中常含有大量的内生真菌,这些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可以作
为新型药物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云南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活
性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云南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代谢产物,并探究
其生物活性及药用价值,为深入开发利用云南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三、研究内容
(一)云南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本研究将选择云南常见的药用植物,通过表层消毒和分离培养的方法,从其根、茎、叶、花等部位上分离出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进行系
统学的分类和鉴定。
(二)真菌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本研究将从不同的内生真菌菌株中分离出各种代谢产物,并通过色谱分离、核磁共振
等多种分离技术进行纯化和鉴定。
(三)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评价
本研究将对从内生真菌中分离出的代谢产物进行活性评价,包括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分析其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深入了解云南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提供重要
数据支持,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云南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
从柏科植物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
从柏科植物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摘要最近的研究可以看出柏科植物体内分离的内生真菌的生物勘探情况。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健康寄主植物如柏木属、杉属、侧柏属体内高活性的内生真菌菌种。
本文中,内生链格孢菌、链格孢菌、链格孢属是从健康的桧柏球体内分离出的。
内生真菌生物活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生物地理学和主机标识。
我们同样研究了链格孢菌的代谢产物,突出了他们的抗增殖、抑制生长的能力以及对稻瘟、梨火疫病菌和丁香假单胞菌等模型目标菌的抗菌活性。
总之,自从链格孢菌被发现,它们总是作为致病性和致敏真菌被报道,我们的研究表明了它们在桧柏植物叶面组织的一个可能的其它生态位。
此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还报道了柏科植物家族之间内生链格孢属的显著的生物活性。
引言目前正在对从许多寄主植物中分离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内生菌的生物活性进行调查。
最近的研究强调,柏科植物中寄宿了许多种类的内生菌。
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柏科植物内生菌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生物活性。
例如,抗真菌、抗细菌和抗增殖活动。
在最近几年,已经常证明寄主植物的内生菌可以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的生物活性分子。
柏科植物家族的物种广泛被用于药材中。
因此,由桧柏球植株体内的内生微生物生产的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可能与植物本身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类似。
因此,一些药物发现的项目表明,可以利用柏科植物体内的一些内生真菌来生物合成抗癌因子。
因此,研究柏科植物中内生真菌的定植可能会发现除真菌多样性之外的其他生物活性分子来源。
链格孢属的真菌(座囊菌纲、子囊菌门)广泛分布在植物,土壤,食品,环境和室内空气中。
链格孢属物种作为植物病原菌、弱兼性寄生菌、腐生菌以及内生菌已经适应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一些链格孢属菌已成为人体的病原体,它们是人类常见的过敏原。
其中哮喘,暗色丝孢霉病,灰指甲,鼻窦炎,溃疡皮肤感染,角膜炎,内脏感染骨髓炎都是由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其中链格孢是最常见的一种。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药用植物是一个重要的药源,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化学成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内生真菌的研究逐渐深入,逐步揭示了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中的作用机理及其药理学活性。
本文将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活性、内生真菌类药物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内生真菌属于真菌界的一支,是在植物的根际土壤中与植物形成一种特别的合生关系,形成菌根。
目前,已经确定了许多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根据不同的分类特征可被大致分成两类: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1. 外生菌根:外生真菌在植物根表面形成菌丝,在植物体内与根的皮层细胞相间穿梭。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活性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活性,其中一些物质甚至具有天然的药物活性。
具体来说,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产生生长激素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一些植物激素,如肽类激素和生长调和激素等。
这些激素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2. 制造抗生素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制造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抗生素。
例如,药用植物人参的内生真菌能制造一种重要的抗菌物质,它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许多疾病的传播。
3. 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产生许多有益的次生代谢产物,如黄酮、生物碱、苯乙醇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是值得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的珍贵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被提取出来,制成类似药物的产品,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保健等领域。
1. 菌丝体类药物菌丝体类药物是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的内生真菌中制备出来的。
它们的主要基质是内生真菌的菌丝体和细胞壁等。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
总之,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药源,在医药、保健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黄银芳;范志英;章方珺;刘幸;姚韶莹;王丽薇【摘要】目的筛选具有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株.方法以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包括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为指示菌,对分离自天南星、多花黄精、银杏三种药用植物的73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共有20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占总菌株数的27.4%;其中天南星内生真菌ZJCWF006茎点霉Phoma sp.、多花黄精内生真菌ZJCY610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与银杏内生真菌TMSFI69团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对四种指示菌均有较强抑制活性.结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5页(P94-96,102,封2)【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作者】黄银芳;范志英;章方珺;刘幸;姚韶莹;王丽薇【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药学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药学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药学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药学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药学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药学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植物内生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目前己研究过的植物内部组织中,由于内生真菌生境的特殊性,其次生代谢产物非常丰富[1]。
自从1993年Stierle等[2]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中分离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 以来,已经从不同植物的内生真菌中分离到多种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3]、抗菌[4]、免疫抑制[5]、抗氧化[6]等活性。
5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2 0 年 1 月 07 2
徐 州 师范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fXu h u No ma Un v Na u a ce c iin .o z o r l i.( t r lS in e Ed t ) o
摘 要 : 樟 树 、 贞 、 大 功 劳 、 股 蓝 及 荔 枝 草 的 叶 片 、 柄 、 和 枝 条 等 部 位 分 离 内 生 真 菌 , 以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从 女 十 绞 叶 茎 并
菌 、 草芽孢杆菌 、 枯 大肠 杆 菌 、 脓 杆 菌 为 试 验 菌 对 分 离 的 内 生 真 菌 进 行 了 抑 菌 活 性 筛选 . 果 从 5种药 用植 物 中共 分 离 绿 结
步探讨 抑 菌活性 菌株 与其 宿主植 物 的某 些相 关性 , 我们 从 这 5种 药用 植 物 中分 离 了 内生 真菌 并 进行 了
其菌 株抑 菌活性 的研究 , 步发现 部分 菌株 具有 抑菌 活性. 初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植物 样品 来源
樟树、 女贞 、 十大 功劳 、 绞股蓝 、 枝草均 采 自徐州 师范 大学校 园. 材部位 为 叶片 、 荔 取
内生 真菌 (n o h t u g s 是指 那些 在其 生 活史 中某一 段 时 期 生活 在 活 的植 物组 织 内, e d p yi fn u ) c 对植 物 组织 不引起 明显 病 害症状 的真菌 , 包括 那些 在其 生活 史 中的某 一 阶段 营 表 面生 的腐 生 真 菌 和对 宿 主暂 时没 有伤 害 的潜 伏性病 原 真菌 和菌根 菌 . ] 已有研 究 表 明 , 可从 各 种 内生 真 菌 中发 现新 抗 生 素 . ] 近两
初探紫薇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
2 结果 与分 析
2 . 1 结果 统计 ( 表2 ) 2. 2 内生 真菌 的活 茵对 2 种真菌 的 抑制 作用 以青霉 菌 、 黑 曲霉 菌 为拮抗 作用 指示 菌 , 对从 紫薇树 中分 离得 到2 1 株 内生 真菌 进行 抑制 试验 。 由表可 见紫薇 2 1 株 内生 真菌 中有 1 8 株对 1 种 或多 种指 示菌 有抑 菌作用 , 占总分 离株数 的9 0 %。 其 中对 黑 曲霉菌有 抑 菌作用 的有 1 8 株, 对青 霉菌 有抑 菌作 用的 2 O 株。 以青 霉菌为 测试 菌 的活性 菌株 中 , 抗菌 活性 多 以中等 黑 曲霉菌
++ 上
表 1内生 真 菌抗 霉 菌 活性 结 果
编号
ZO I Z0 2
Nu mb e r s 活性 a c t i v i t y 青 霉菌 Qi n g Me i J u n
+++ +
As p e r g i U u s
活性为主 , 为9 株, 占总活性菌株数的4 5 %, 高涪 陛次之 , 为6 株, 占总活性菌株数
分 离所 用 材料 采 自某校 , 树体 健壮 , 无其 他病 虫 害紫薇 树 的茎 、 叶。
( 2 ) 培养 基 : P D A固 体培 养基 : 马铃 薯 2 0 0 g , 葡萄 糖2 0 g , 琼 脂2 0 g , 水1 0 0 0 mL , 自然 p H,
菌丝( 菌落) , 取切 口处菌丝 , 转接至新P D A培养基上培养, 编号并保存。
2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抑菌 活 性测 试
在1 2 1 ℃的 温度 下 灭菌 2 0 mi n ( 3 ) 菌种: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长在药用植物内部的真菌,与药用植物相互作用并相互补充,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着重介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包括内生真菌的物种、分离与鉴定方法以及与药用植物的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
已经证实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主要有以下几个物种:细菌属(Burkholderia)、丝状菌属(Streptomyces)、放线菌属(Actinomycetes)、拟青霉属(Aspergillus)、黄曲霉属(Penicillium)等。
这些菌株可以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有着一定的生物活性。
例如,Burkholderia物种可以产生一些有机酸、激素等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而Streptomyces物种则是天然产生的许多新药物的来源。
二、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是研究该领域的重要方面。
目前,常用的内生真菌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表面消毒法、体内钻孔法、均质法、泥土拍板法等。
其中,表面消毒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植物表面进行消毒,去除外部微生物的干扰,然后将植物分段切割并移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
鉴定方法则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形态学是最为直观的一种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内生真菌的形态、菌落、孢子等特征进行判断。
而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内生真菌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三、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药用植物的相互作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药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药用植物内生真菌领域的重点。
这种相互作用是一种共生关系,内生真菌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免疫力、产生各种有益物质等方式来帮助植物生长,而植物则为内生真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
一些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增加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抗病毒性能力等。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随着生物多样性的逐步发现和了解,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内生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体内或外周的真菌。
在药用植物内,内生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互利共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产生种类繁多的次生代谢产物,有些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多糖等)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因此,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引人关注。
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及其药用价值目前已经发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种类繁多,包括拟青霉菌、链霉菌、放线菌、灰色链格孢菌等。
这些真菌可以合成多种次生代谢产物,有些次生代谢产物被用于药物研发。
以拟南芥为例,拟南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欧洲、北非、亚洲等地区,其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
其中一种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产生抗氧化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
另外,拟青霉菌、放线菌等内生真菌还合成了大量酮酸、生物碱、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而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重要作用。
2.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态和代谢机制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对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内生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复杂的代谢网络,这种代谢网络不能简单地用“毒药/抗生素”形容,它更像是一种相互斗智斗勇的生态竞争过程。
内生真菌通过与植物形成真菌-植物共生体,可以生产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是影响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数量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植物自身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则可以影响内生真菌的生长,因此内生真菌与植物之间的代谢相互作用非常活跃且复杂。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应用潜力。
目前,拟青霉菌已经被开发为几类抗肿瘤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比如氟达拉滨等。
此外,基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者可以开发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的天然产物药。
药用植物白芷内生菌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白芷内生菌与禾谷镰刀菌的对峙实验
禾谷镰刀菌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
白芷内生菌与串珠镰孢菌对峙实验
串珠镰孢菌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
三、结论与讨论
1、白芷内生菌抑制病原菌生长 、 2、白芷内生菌与病原菌相互抑制 、 3、消毒过程不够彻底或者过于彻底 、 4、抗菌活性化学成分有待鉴定 、
致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唐俊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李树林 学长的帮助,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 学长的帮助,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唐俊老师都 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他治学严谨是我永远 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同时还要 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感谢生命科学学院提供了先进的试验仪器及良好的试验条件, 感谢生命科学学院提供了先进的试验仪器及良好的试验条件, 感谢周围同学的热心帮助, 感谢周围同学的热心帮助,这一切都是我最终完成这次实验 的重要保证。 的重要保证。 在此谨向唐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谨向唐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邓雪萍,杨博,等. 药用植物内生菌及其产生的活性成分研究现状[J] .安徽农学通报 邓雪萍,杨博, 药用植物内生菌及其产生的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安徽农学通报 邓雪萍 2010,16(1): 72-74. [2]官珊,钟国华,孙之潭,等.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官珊,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报,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报, 官珊 钟国华,孙之潭,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报 2005,18(1): ):61. ( ): [3]赵玉桥,王 姝,罗国坤,王莹,等.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赵玉桥, 罗国坤,王莹,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J].HeiLongjiang 赵玉桥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2010,12(1):46-48. [4]Namiki M.Antioxidant/antimutagens in food.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1990,29:273-292. [5]陈建华,刘佳佳,臧巩固,等.紫杉醇产生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调控 陈建华, 紫杉醇产生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调控[J].中南大学学 陈建华 刘佳佳,臧巩固, 紫杉醇产生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调控 中南大学学 自然科学版), ),2004,35(1): ):65-69. 报(自然科学版), ( ): [6]张玲琪,郭 波,李海燕,等.长春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产生药用成分的初步研 张玲琪, 李海燕, 长春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产生药用成分的初步研 张玲琪 究[J].中草药,2000, 31(11): 805-807. 中草药, 中草药 [7]李强,刘军,周东坡 植物内生菌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李强, 植物内生菌的开发与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6,( ): 生物技术通报, ,(3): 李强 刘军,周东坡.植物内生菌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33-37 [8]夏杰,方芳,赵会娜,张玥,曾超珍 鹅掌楸内生菌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夏杰, 夏杰 方芳,赵会娜,张玥,曾超珍.鹅掌楸内生菌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J].现代农业科学,2009, 10(1): 4-6. 现代农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学 ( ) [9]田小曼,吴云锋,张钰 青蒿内生菌的分离及抗病活性物质的筛选 田小曼, 青蒿内生菌的分离及抗病活性物质的筛选[J].西北农业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田小曼 吴云锋,张钰.青蒿内生菌的分离及抗病活性物质的筛选 西北农业学报 2008,17(4): ):186-190. ( ): [10]王美琴,陈俊美,薛丽,等.番茄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王美琴, 番茄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J].山西农业科学, 山西农业科学, 王美琴 陈俊美,薛丽, 番茄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山西农业科学 2007,35(2): ):55-58. ( ): [11]袁秀英,白红霞,白玉明,等.杨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袁秀英, 杨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J].林业科 袁秀英 白红霞,白玉明, 杨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林业科 学研究, ):713-717. 学研究,2006,19(6): ( ): [12]王娜娜,秦宝福,刘建党,等.香附子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检测 王娜娜,秦宝福,刘建党, 香附子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检测[J].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王娜娜 香附子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检测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08): ):46-49. ( ):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一种藏药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一种藏药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指在植物内部生长和繁殖的真菌,它们与植物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并能够通过代谢产物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对植物产生保护作用。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本文选取了三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研究,分别是苍术内生真菌、黄芪内生真菌和红景天内生真菌。
此外,本文还选取了藏药中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并评估它们的药用活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苍术、黄芪和红景天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文化培养;2、对内生真菌进行代谢产物分离及结构鉴定;3、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估;4、对藏药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估。
三、技术路线1、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本研究选择苍术、黄芪和红景天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文化培养。
分离采用无菌操作法,将药材表面经过消毒后,取内部分离出的内生真菌。
鉴定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法。
2、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采用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
鉴定方法包括核磁共振谱、质谱及红外光谱等。
3、生物活性评估本研究将采用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评估方法,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估。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将进行苍术、黄芪和红景天中的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文化培养,并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评估其药用活性;同时,研究一种藏药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为传统草药的现代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是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药和新保健品,增加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此外,还有助于揭示药用植物与内生真菌之间的代谢关系及其生物学功能,扩展我国传统草药利用的思路和方法。
芦荟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研究结论
芦荟植物内生真菌具有抗真菌活性
01
研究证实,芦荟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抗真菌物质,对多种真
菌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
抗真菌机制研究
02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抗真菌机制主要包括
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代谢和繁殖。
药用价值潜力
03
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
可能性,如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
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 以存在于根、茎、叶等各个部位,并 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具有 重要影响。
芦荟植物及其应用价值
芦荟植物简介
芦荟是一种多肉植物,具有消炎、保 湿、抗氧化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化 妆品、食品、药品等领域。
芦荟植物的应用价值
芦荟不仅可以用于护肤、保健等方面 ,还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 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
01
02
03
表面消毒
将芦荟植物的叶片进行表 面消毒,以消除表面附着 的微生物。
组织研磨
将消毒后的叶片进行组织 研磨,以释放内生真菌。
培养分离
将研磨液进行培养,分离 出内生真菌。
内生真菌的鉴定方法
形态学鉴定
根据内生真菌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提取内生真菌的DNA,通过PCR等技术进行基因组分析,以确定其种类。
菌种培养
将待测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
药液制备
将提取的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离心、过滤等处 理,制备成药液。
抗真菌活性测定
将药液与待测菌种共同培养,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
渐危药用植物秦艽产活性成分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渐危药用植物秦艽产活性成分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的开题报告
题目:渐危药用植物秦艽产活性成分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及意义:
秦艽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止痛等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然而,由于野生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因素,秦艽的生长数量急剧减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之一。
在临床应用中,秦艽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玄参碱、新烟碱等生物碱类化合物,但其生物活性、药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稳定性,因此,寻求一种新的药用资源迫在眉睫。
而内生真菌作为植物共生及辅助代谢合成的重要功能微生物,能够提高植物的生物活性以及丰富化学成分,也许成为秦艽的一个新的活性成分来源。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秦艽的内生真菌,并初步探讨其可能产生的活性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1. 采集秦艽样品,分离其内生真菌菌株;
2. 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 序列分析;
3. 测定秦艽原植物和内生真菌的玄参碱、新烟碱含量;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秦艽内生真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寻找可能产生的活性成分。
预期研究结果与意义:
通过对秦艽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所产生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初步探讨秦艽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秦艽活性成分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为
秦艽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我国的中药资源。
三株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株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药用植物是传统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基础,而植物内生真菌是药用植物中的重要生物资源。
内生真菌不同于普通真菌,它与寄主植物共生共存,具有丰富的次
级代谢产物,包括类黄酮、鞣质、黄酮、生物碱、铁蓝素等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
重要的药理活性。
因此,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对开发新型药物
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三株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包括当归内生真菌、黄芪内生真菌和党参内生真菌,通过液体发酵方式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筛选。
其中,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包
括葡萄糖、酵母粉、天冬氨酸、谷氨酸、蛋白胨等,通过对发酵液的pH、温度、时间等多个参数的调节进行液体发酵培养。
在液体发酵过程中,采用化学分离技术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采用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对分离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
并采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和药理活性实验。
三、预期研究结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液体发酵技术对三株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筛选,并通过化学分离和结构鉴定进行表征和分析,最终获得具有较高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同时,本研究也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拓展药物的来源和材料,为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同时,研究结果也为药物研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
药物来源和理论基础。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生活在植物内部的真菌,它们与植物共生共存,并且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理功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内生真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内生真菌的种类、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及其药用价值、内生真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内生真菌的种类内生真菌是真菌演化的一个独特分支,在植物内部形成与之共生的完整菌体,与植物共同生存和发展。
内生真菌种类众多,我们常见的有放线菌、木霉属、拟青霉属等。
这些内生真菌在植物的根、茎、叶等各部位都能发现,它们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密切的联系,通过共生关系促进植物养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
二、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及其药用价值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可以说是药用植物中的“药”用植物,在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药用活性,例如:青霉素、阿司匹林、阿魏酸等。
通过与植物的共生作用,这些内生真菌产生的活性物质与植物体内的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强了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
内生真菌还可以分解植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净化植物体内环境,保护植物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三、内生真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内生真菌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用活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内生真菌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上。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发现,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一些化合物已经成为了临床抗癌药物的主要原料或前体。
由蘑菇内生真菌产生的β-葡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功效。
在内生真菌化合物的研究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内生真菌中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内生真菌可能产生各具特色的次生代谢产物,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全面考虑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通过多种手段对内生真菌的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于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等部位。
过去,人们对这些内生真菌的研究往往局限在它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上,而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植物药用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植物内生真菌的药用潜力。
本文将探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指那些与药用植物共生的真菌,它们一般存在于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并通过共生关系与植物根系形成密切的联系。
这些内生真菌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青霉菌、木霉菌、次生代谢产生真菌等。
它们分布广泛,可以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被发现,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境条件下,其种类和数量也会有所不同。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成分。
据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以其生物活性成分而闻名,这些生物活性成分通常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某些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一些抗生素,如链霉素、青霉素等,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还有一些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药用成分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们在药用植物种植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内生真菌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抗逆性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内生真菌可以通过合成一些次生代谢产物来提高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强植物的药用效果。
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和利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随着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报道了一些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某些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某些内生真菌能够合成一些抗肿瘤活性成分,对某些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有一些内生真菌能够合成一些抗氧化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红树林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红树林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邓祖军;曹理想;谭红铭;;周世宁【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23)5【摘要】目的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红树林内生真菌.方法从红树林植物桐花树、海漆、秋茄、木榄、白骨壤、银叶树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检测,通过滤纸片法来检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共有35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细菌活性,占待侧菌株总数的58.3%,其中以不产孢类、青霉属、曲霉属、镰孢属为主,分别占活性菌株总数的51.4%、8.6%、8.6%、8.6%;共有49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真菌活性,占待侧菌株总数的81.7%,其中以不产孢类和盘长孢属为主,分别占活性菌株总数的44.9%、17.1%. 结论红树林内生真菌是抗菌活性物质的一个潜在的、丰富的资源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总页数】6页(P563-567,571)【作者】邓祖军;曹理想;谭红铭;;周世宁【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相关文献】1.老瓜头耐盐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筛选研究 [J], 刘悦;段海婧;刘成;吴秀丽;陈靖2.红树林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J], 邓祖军;曹理想;周世宁3.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J], 李桂玲;王建锋;黄耀坚;郑忠辉;苏文金4.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J], 武艳霜;陆悦;朱作斌;陈莹;李颖5.凤尾菇深层发酵液抗细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J], 曾志恒;郑怡;刘艳如;林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根真菌抑菌活性及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根真菌抑菌活性及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姓名:潘景芝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药学指导教师:王琦20070501吉林农业大学穰士学位论文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根真曹抑菌活性及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兜(2)菌丝体形态:细长,分枝,分隔,幼时无色,渐变为青褐色,褐色至暗褐色。
(3)分生孢子形态:孢子梗簇生或单生,淡褐色,直立,直或略弯,22.0—68.5X4.0—5.Opm;分生孢子短链生或单生,淡褐色至中度褐色,倒棍棒状(具明显假喙者),倒梨形或卵形(具短假喙或无喙者),具横、纵、斜隔膜,中部主横膜处明显隘缩,增厚,黑褐色,其他横膜处略隘缩,约30%的孢子无喙,无喙孢子卵形或倒梨形,23.0—34.OX8.0—12.Opm;大部分孢子向顶端渐细,延伸成喙,有些幼孢子已有明显的喙,成熟孢子倒棍棒形,基部钝圆(见图2-2)。
2.3.1.2菌种鉴定从桔梗根部分离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链格孢菌,根据其形态特征,按《中国真菌志》(链格孢属)分类描述,初步鉴定为桔梗链格孢(A抛砌砌p砌y∞咖西T.YZhang)o本实验所得之菌种与该描述相比,颜色、形状基本相同,分生孢子均多数保持中部1至数个主要横壁增厚,颜色渐深的特点,但原描述的分生孢子梗25.0—77.5×4.0—5.oum,分生孢子25.5—36.0x9.5~12.0pro,面本实验所得菌种的分生孢子梗为22.0—68.5×4.0—5.0pro,分生孢子为23.0—34.Ox8.0—12.Olam。
由此可见,原描述的分生孢子梗较本实验所得菌种的分生孢子梗要短,而且原描述的分生孢子也比本实验所得菌种的分生孢子要小。
田2—1桔梗内生菌撮真JGll02(桔梗链格孢)曹落形态FieflThecolonyofendomycorrhiza(Alternariap/ntycodonis)isolatedfromPlatycodongrandiflommJGll02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根真酋抑蕾活性及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圈2-2桔梗内生菌根真JGU02(桔梗链格孢)孢子形杏Fig.2-2The啪谴hofendomycorrhiza(AIternariaplatycodonislisolatedfrom只矿田哦f勋ⅢmJ611022.3.2防风内生菌根真莆FF0121—根链格孢2.3.2.1形态特征(1)菌落形态:通常等径生长,暗褐色至黑色,边缘整齐,呈波状或裂片状,在培养基表面可以看到有黑色的孢子堆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64#微生物学通报 2001年28(6)参考文献[1]MasatoshiGOTO,EijiKUWANO,WerasitKANLAYAKRIT,ShinsakuHAYASHIDA,BiosiBiotechB iochem,1995,59:16~20.[2]MASTOSHGOTO,TSUYOSHISEMIMARU,KENSUKEFURUKAWA,SHINSAKUHAYASHIDA,APPLENVIRONM I-CROBIOL,1994,60:3926~3930.[3]KeijiKAINUMA,HiroshiISHIGAMI,ShoichiKOBAYASHI,JJpnSoc.Starchsci,1985,31:136 ~141.[4]ShinsakuHAYASHIDA,andPerfectoQ.FLOR,AgricBiolChem,1981,45:2675~2681.[5]Cheor-lHoKim,Suk-TaeKwon,HajimeTaniguchi,Dae-SilLee,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1992,1122:243~250.[6]HiroshiMorita,KouheiMizuno,MayumiMatsunage,YusakiFujio,JApplGlycoci,1999,46 :15~21.[7]Jun-ichiABE,SusumuHIZUKURI,JJpnSocStarchSci,1988,35:p.43~47.[8]TomokoTAKAHASHI,KeikoKATO,YoshioIKEGAMI,MasachikaIRIE,JBiochem,1985,98:663-671.[9]KohsaiFukuda,YujiTeramoto,M.Goto,J.Sakamoto,S.Mitsuiki,Hayashida,BiosciBiot echBiochem,1992,56:556~559.[10]MittsuruMONMA,etal,AgricBiolChem,1989,53:1503~1508.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李桂玲王建锋黄耀坚郑忠辉苏文金(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厦门 361005)**摘要:从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172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共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如红色面孢霉(Neurosporasp.),木霉(Trichodermasp.),镰刀菌(Fusariumsp.)等有抑制作用,来自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和香榧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40%,5412%及5711%。
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15mm的高抗菌株有35株。
按Ainsworth等鉴定系统和方法进行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拟青霉属、镰孢菌属等18个属中。
关键词:内生真菌,抗真菌作用中图分类号:Q93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54(2001)06-0064-05STUDYONTHEANTIFUNGALACTIVITIESOFENDOPHYTICFUNGIISOLATEDFROMSEVERALPHARMACEUTICALPLANTSLIGu-iLing WANGJian-Feng HUANGYao-Jian ZHENGZhong-Hui SUWen-Jin(LifeSciencesInstituteof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Abstract:Onehundredandseventy-twostrainsofendophyticfungiwereisolatedfromTaxusmairei,CephalotaxusfortuneiandTorreyagrandiscv.merrillia.Theresultoftheantifungalassayshowsthatni netystrainsofthefungihaveantagonismagainstoneormorebotanicalpathogenicfungi,suchasNeurosporasp.,Tri chodermasp.,Fusar-iumsp.etc.Thepercentageofantifungalstrainstotestedstrainsareasfollows:40%Cephal otaxusfortunei,*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96038402)**通讯联系人收稿日期:2000-11-13,修回日期:2001-01-312001年28(6) 微生物学通报#65#5412%Taxusmairei,5711%Torreyagrandiscv.merrillia.Thirty-fivestrainshavehighantifungalactivities,andtheirinhibitionzonediameterisatleast15mm.Theactiveendophyticfungiwereidentifie das18genera,mostofwhichbelongtoPaecilomycesandFusariumetc.Keywords:endophyticfungi,antifungalaction真菌是由不同进化途径的类群组成的,现已发现69,000种,而且每年尚以1000余种的新种递增。
保守的估计,全世界真菌的总数可达150万余种[1],故真菌有/生物资源的宝库0之称。
真菌和植物的相互关系极其有趣和复杂,它们可以是寄生、共生或互生。
其共生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植物为内生真菌提供光合产物和矿物质;另一方面内生真菌的代谢物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业已证明,内生真菌能够参与植物活性成分的合成,或者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进行转化。
目前人们所利用的微生物资源仅是自然界存在微生物的一小部分,现存的微生物资源急需环境的有效保护、大量的分离和培养菌种才能有效地保存和利用。
但是环境资源保护并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天然产品,真菌资源的真正价值在于受到切实重视和有效的利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内生真菌的研究对于植物-真菌共生生态、天然产物的开发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分布于福建省的几种珍稀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确定抗真菌活性菌株的生态分布及其抗菌特性,从而为植物-真菌生态关系的研究以及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111 材料及来源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树皮样品:采自福建省尤溪县汤川和黄林两地及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树径为20~80cm,海拔800~900m。
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ei)树皮样品:采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树径为10~50cm,海拔800~900m。
香榧(Torreyagrandiscv.merrillia)树皮样品:采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树径为30~120cm,海拔900m左右。
112 拮抗测定指示菌红色面孢霉(Neurosporasp.),葡萄状穗霉(Stachybotryssp.),弯孢霉(Curvular-iasp.),轮枝孢霉(Verticilliumsp.),镰刀菌(Fusariumsp.),木霉(Trichodermasp.)。
2 方法211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平板倾注法[2,3]。
上述南方红豆杉、三尖杉、香榧植物样品(带有少量木质部的树皮)采集后即予处理分离。
即用无菌小刀去除外皮层和木质部,取内皮层及韧皮部用70%乙醇消毒3min,无菌水冲洗3min。
将大约015g的树皮加2mL的无菌水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后,取011mL的匀浆液于培养皿中,加入10~15mL的含终浓度50mg/L庆#66#微生物学通报 2001年28(6)大霉素的PDA培养基,25e培养,待菌丝长出后,经过纯化,挑出单菌落于斜面上。
212 内生真菌液体培养及发酵液处理液体培养采用PDA液体培养基,取菌丝块接种,25e,120r/min培养7d。
发酵液经冻融,匀浆后,4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过滤除菌。
213 抑菌实验采用滤纸片法[4~7]。
将斜面培养的指示菌用无菌水洗下其孢子,与适量培养基混匀(孢子终浓度约为106个/mL),倒平板。
待培养基凝固后,将无菌滤纸片( =5mm)用样品浸湿,贴放于培养基上,25e培养48h,测量抑菌圈直径。
214菌株鉴定按Ainsworth等真菌鉴定系统和方法进行鉴定[8,9]。
3 结果及分析311 植物内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从上述3种植物中共分离得内生真菌172株,其中红豆杉107株,三尖杉30株,香榧35株。
内生真菌拮抗实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72株供测菌株中,共有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数的5213%)。
3种植物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菌株所占比例都超过40%,香榧抗菌活性菌株所占比例最高,达5711%。
这表明,植物内生真菌中存在着广泛的抗真菌资源。
表1 内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及宿主分布宿主植物红豆杉三尖杉香榧总计供测菌株(株)1073035172抗菌活性菌株数(百分比)58(5412%)12(40%)20(5711%)90(5213%)抗菌活性菌株的分布(株)A 49 18 1582B92415C2091140D291535A:无抗菌活性,B:抑菌圈直径15mm.从表1还可以看出,3种植物内生真菌活性菌株的分布有较大差别。
红豆杉内生真菌抗真菌高活性菌株(抑菌圈直径>15mm)所占比例最高,三尖杉的最低。
而香榧内生真菌中,一般活性菌株(抑菌圈直径10~15mm)所占比例最高,低活性菌株(抑菌圈直径312 香榧内生真菌抑菌活性香榧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主要表现在对葡萄状穗霉的抗性上,35株供测菌株中,共有14株(占40%)对葡萄状穗霉有抗菌活性,对镰刀菌有抗性的菌株也较多,占供测菌株的2816%,但未发现对弯孢霉有抗性的菌株。
香榧内生真菌高抗菌株较少,5株抗真菌高活性的菌株主要对轮枝孢霉起抑制作用。
高活性菌株多数分布在隔指孢属(Dactylium)中。
313 红豆杉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红豆杉内生真菌中,对红色面孢霉有抗菌活性的菌株最多,共有28个菌株(占供测菌株的2614%),而对轮枝孢霉有抗菌活性的菌株最少,仅有4株(约占总供测菌株2001年28(6) 微生物学通报#67#的318%)。
其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及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高抗菌株也主要为拟青霉属的菌株,且多数可以抑制红色面孢霉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