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自明以后就被误读了-我对中国文化密码的解读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概说

中华文化概说

名词解释1.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神灭论》: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

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

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

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本草之学: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

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

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4.中体西用论: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

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

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31.文化政策答案:文化政策是指一定时代。

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2.“大一统”意识答案:天在大一统的观念是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统治者追求统一而逐渐形成的。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在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论,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33.血亲五服制答案:血亲五服制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31.引经注律答案: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

大班科学中国味儿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中国味儿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中国味儿教案反思在为大班孩子教授“中国味儿”的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 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主题选择:我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如春节、中秋节、京剧、书法等,这些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既有认知度又有吸引力。

◦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讲故事、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资源:我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和相关书籍,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反馈:•课堂互动: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积极的互动态度,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好奇。

◦反馈:课后,许多孩子主动表达了对这节课的喜爱,他们表示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感到自豪和骄傲。

3. 教学效果:•知识掌握:孩子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并回答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情感培养: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很多孩子表示他们为祖国的文化感到骄傲。

4. 改进空间:* 更多实践机会: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希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如让他们亲手制作一些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这样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 文化差异讨论:可以设计一些环节,让孩子们探讨不同地区或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

总的来说,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孩子们积极参与并从中了解和喜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祖国的文化遗产。

中国书法中的“文化密码”——读《隶楷之变》有感

中国书法中的“文化密码”——读《隶楷之变》有感
是 隶 书 的 经 典 之 作 ,这 些 作 品 其 各 自的
史 赋 予 时代 的 文化 之责 。 中国古 代有
“ 字 好 一 半 文 ” 的 说 法 .无 论 你 的 诗
词写得何等优秀 ,若字写得一塌糊涂 , 那注定存主流文化圈 的边缘徘徊 。事实 上 ,中同传统社会中的饱学之十 ,也都 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家 。当现代教育体 系 建立起来之后 ,人们的文化知 识越来越
性 化 的 忙1 ,பைடு நூலகம் 至 成 为 作 为 独 有 的 艺 术 彤 式 ,这 r 界上 是 少 I 见的 。 书 中 。
诀。如 :藏锋 落笔 ,节奏 自然。方劲头 拙, 如龟似鳖。 蚕头燕尾 , 一波 折…… 而楷 ,尤其 是 唐 朝 的楷 书 ,结
小 町替代的功劳。 义字 小 表情 达 意 的一 种特 殊符

陋不堪 ,这是现代教育的败笔 和痛点 。 眼 下 ,电脑键 盘 成 为普遍 的 书写
咖 …



中国书法 中的 “ 文化 密码”
— —

i之
;变
读 隶楷之变 》有感
■陈华文 丁振国
导读 诳 : 文字 本 是 表 情 达 意 的 一
强调 :应将这一历史时期 L { J 现 的大量亦 隶亦楷 的书法作 品称其 “ 隶楷 ”书法 ,
楷书笔嘲平正 ,字体结构有规律可循 ,
家 ,楷 书功底都令人折服 。然而 ,在后 现代 主 义 以及 西疗 各种 艺 术思 潮 的 冲 击下 ,…些 书法家完全与传统 “ 绝交 ”,
试 图 创 造 一 种 全 新 的书 法 样 态 。书 法 的
书法是境 界最高 的抽 象艺术 ,同时也

“文化”二字竟无权威定义

“文化”二字竟无权威定义

“文化”二字竟无权威定义“文化”二字竟无权威定义2016-06-23 08:57 新浪体育“文化”二字到底应该如何解读?新浪棋牌原创内容谢绝转载幸福之余,想到还有那么多的棋友也许如二十年前的我那样对于围棋文化正在饥渴,于是不敢再乐,乃殚竭心智,著此文与同好品味围棋文化。

第一章对于围棋文化的思考本书旨在追寻着围棋历史的痕迹,细细品味围棋文化的甘甜,那么,首先要搞清何为“文化”。

文化一词的出现,最早大致是在汉代,西汉时刘向之《说苑。

指武》中,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意思是指治天下当以文教化,教化不成,然后加诛。

其实以文教化的意思,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此语出自易经《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易经》文化二字分而析之,文。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汉末刘熙的《释名》释为:文者,会集众綵,以成锦绣。

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

说明文的本意是指纵横交错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人不断给文字以更多的引申意义,司马迁就大大丰富了文的释义《史记·諡法》曰: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史记·礼书》进而说: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

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

将文提到以归太一的高度。

《史记》汉代许慎的《说文》解释为:“匕,变也”。

段注曰:“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周易·系辞·上开篇第一章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系辞传》也称:“知变化之道”,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曰:“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中华文化概说》机考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解析

《中华文化概说》机考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解析

《中华文化概说》机考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

(1)自然界的“人类化”(2)哲学(3)语言文字(4)人类活动及其结果的人化性质(5)人类世界区别于自在世界的本质特征2.文明与文化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是指()。

(1)先有文化,后有文明(2)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志和尺度(3)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4)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5)文明的外延大于文化3.构成文化基本形式结构的一些必要成分,称之为文化要素,它们是()。

(1)器物体系(2)认知体系(3)符号体系(4)关系体系(5)规范体系4.学者们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一般依据的最主要因素是()。

(1)社会群体(2)时空(3)要素结构(4)功能(5)心态5.按文化圈的特征分类,中国文化可划分为()。

(1)中国中原地域文化(2)中国周边地域的文化(3)中国大陆文化(4)中国民间文化(5)中国下层的历史文化6.“中国”一词在古文献中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含义还有()。

(1)中原的诸侯国(2)中华(3)“居四方之中”(4)国号(5)天子的畿辅7.中国文化又可称为()。

(1)中华文化(2)华夏文化(3)炎黄文化(4)中原文化(5)中州文化8.中国传统文化实际是指()。

(1)中国历史文化(2)与中国当代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3)中国文化传统(4)对中国文化不同时代的一种划分(5)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存在9.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含义有所不同(2)文化传统不如传统文化广泛(3)文化传统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4)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5)传统文化不如文化传统广泛10.关于中华大地的整体地势,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西高东低(2)分三级阶梯式逐级下降(3)盆地和平原约1/3(4)大多的河流都由西往东流(5)大多的河流都由北往南流11.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特征有()。

(1)降雨量由东南往西北递减(2)农业与牧业的明显分野(3)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4)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文化(5)漫长的海岸线决定中国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12.中国万里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

读书心得——安乐哲译介《道德经》考论

读书心得——安乐哲译介《道德经》考论

读书心得——安乐哲译介《道德经》考论一、引言米切尔·拉法各(Michael Lafargue)和朱丽安·帕斯(Julian Pas)以“一瓶精致而神秘的陈年葡萄酒”来比喻《道德经》对西方世界的巨大吸引力。

早在16世纪,作为道教经典的《道德经》就被译成西方文字,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道德经》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到西方世界,成为先秦诸子中翻译最多且影响最大的典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经典名著。

最早的英译本是1868年伦敦图伯纳出版社出版的约翰·詹默斯(John Chalmers)翻译的《老子玄学、政治与道德律之思辨》(The Speculations on Metaphysics,Polity and Morality of The Old Philosopher,Lau-tsze)。

此后,《道德经》的英译经历了19世纪的传教士翻译时期、20世纪为寻求战后出路而出现的东方智慧典籍热(或曰汉学家)翻译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步入多元文化翻译时期。

美国的《道德经》翻译在传教士翻译时期基本缺席,14本英译本只有1本为美国哲学家保罗·卡鲁斯(Paul Carus)一人所译,其余译者均为英国人。

在一战后的东方文化热翻译时期,美国人纷纷加入《道德经》翻译,美籍华人学者、哲学史家陈荣捷在其《道德经》英译本“The Way of Lao Tzu”(《老子之道》)的序言中提到,从1943至1963年的二十年间,平均每一年都有一种新的《道德经》英译本出版,而美国译者的译本占据一半席位。

但是,崔玉军[6]经研究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中国学术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更是聊胜于无。

”与关注《道德经》的哲学内涵相比,译者们更注重其文本在语言层面的转换。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多元文化时期,由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新出土帛书《道德经》,新的考古材料的发现在海外掀起老子研究热、东方文化研究热,《道德经》的复译成为热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义(PPT 96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义(PPT 96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分法:“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
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 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 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一)儒家思想的学
派特征:德治
仁:内在思想核心 礼:外在行为规范 中庸:辨证思维方法 知、行、学、思:认
识论
孔子思想体系图


(组织 关系)


(人际 关系)
仁仁 爱爱
(( 核核 心心 ))


(人际 关系)


(家庭 关系)
用中庸拒绝极端
内圈:均衡
成功的六种态度
霸道
自卑
积极
自省
外圈:极端
愚勇 勇气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② 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式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 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 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 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 文明的“轴心时代”。
•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 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 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 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 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 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人文知识分子话语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人文知识分子话语
种 选择 由于混 杂 了过 多 的 浑浊 的 现实 欲望 , 因 而 可 以在学 理 语 境 中悬 置起 来 。 而前 一 种 做法
体 现 为 与 中国现 代 文 化叙 事 的本 体差 异 。 对巾 国文 化语 境 进行 现代 阐释 要 特别 注意 它 同中 国现代 文 化 叙事 的深 层 矛盾 中 国文化 语境 奉 过 足 一 种 “ 自然 ” 我 的 H常伦 用 之道 ” 只是 . 到 了中两 文化交 流 频繁的 现代 才突 小 为 一l必 , 、 须认 真 对 寺的痛苦 问题 。 中西 文化交 流 自 - 就
丧我 ” 是“ ” 为“ ” , 我 成 他 的对 象亦 即成 为和 自身 相 对立 的东 西 , 以在 西方 语境 中所有 关 于 中 所
单比较 。 自有 着 四 百八 f寺 之称 的南朝 以来 . 佛
学 话 语 也 一 度 形 成 ” 滔 者 天 下 皆是 也 ” 滔 的局
以建立起来 ,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 才可能出现一种
真正有 弹性 的对话关 系。 因此 , 阐释 “ 中国文化语 境 中的人 文知识分 子” 的本 体 内涵 , 论证它作为一 种 中国人 文知 识分子话 语的合法性 , 揭示 在它瘦 弱的身躯上所 承担的相对 有限 的责任 和义务 , 在 “ 滔滔 者天下皆是也 的当代话 语狂欢 中 , 就具 也 有了一种特别深长的意味。
和历 史 。 其 中 最危 险 的是 这 种 中 国现代 启 蒙 这
叙事: 如果 不借 助 于西方语 境 , 中国文 化就不 町
什么是 “ 中国文 化语境 ”
在 全球 化 的风 雨 声 中 , 在传 统 和现 代 的新
能与 现代 文 明 建立 起 真实 的 对话 和 交流 关 系 。

《红楼梦靖藏本辨伪》记录

《红楼梦靖藏本辨伪》记录

《红楼梦靖藏本辨伪》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版本概述 (5)2.1 《红楼梦》的流传与版本 (6)2.2 靖藏本的流传与特点 (7)三、靖藏本辨伪的依据 (8)3.1 版本对比 (9)3.2 文化背景考察 (10)3.3 图书馆藏书记录 (12)四、靖藏本辨伪的方法 (13)4.1 形式鉴别法 (14)4.2 书籍学方法 (15)4.3 考据学方法 (16)五、靖藏本辨伪的结论 (17)5.1 辨伪成果总结 (18)5.2 辨伪方法的评价 (19)六、结论与展望 (20)6.1 研究成果概述 (21)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2)一、内容概览《红楼梦靖藏本辨伪》一书深入探讨了流传于世的《红楼梦》靖藏本的真实性与来源,通过细致的文献考证和版本对比,揭示了该藏本的伪本本质及其对红学研究的影响。

书中首先介绍了《红楼梦》的版本背景,指出其传世版本众多,而靖藏本作为其中之一,因其独特的版本特征和流传轨迹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作者详细分析了靖藏本的外观特征、流传路径、收藏经历等方面的疑点,并结合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辨伪的依据和理由。

在辨伪方面,作者不仅从版本对比、纸张、墨色等常规角度进行分析,还运用了红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对《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靖藏本是后出的伪本的科学结论。

这一发现对于红学界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古籍时要有更加审慎的态度。

书中还探讨了靖藏本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红楼梦》的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整本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红学研究佳作。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红楼梦靖藏本辨伪》一书的发表,不仅在红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更将公众对红楼梦版本、作者及成书年代的关注推向了新的高度。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分析,对流传于世的靖藏本进行了深入的辨伪探讨,其学术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

为国学溯本正源

为国学溯本正源

为国学溯本正源作者:来源:《全国新书目》2013年第08期中国文明绵延几千年,成为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者,其中的原因何在?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众多国内外学者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而这些汇总起来就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国学。

由于大家对于问题本身的认知、研究者的角度和学养、期望达到的目的不同,往往会得出相去甚远的答案。

本着“溯本正源”的原则,作者试图对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国学的各个方面以及各种对于国学的论断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和解答。

溯本正源首先从一些作者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国学的误解开始,作者用独到的视角为我们进行了关于这些国学误解的解读。

谈到孔子,大多数的儒家文化研究者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而作者却认为“仁不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从孔子的代表作《易大传》考察,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易”,或者说“易”比“仁”更根本、更重要。

”孔子更注重的是三才(天、地、人)之道,也就是更注重的是敬天,而非仁爱。

作为上层建筑的哲学产生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哲学,就是“天人合一”。

对于自然的崇拜,导致了我们期望能够再现并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具体形象和符号,这种对于圣人的依托明显地区别于西方的以人的形象出现的上帝对世界作出权威性的解释。

因此,国学研究者不难发现无论从河图、八卦还是易经,这些最终影响中国意识形态的具象的符号都是由自然之象抽象、总结出来的,都本着尽量忠于自然的原则,而道家一派更是以遵从、顺应自然为其根本准则。

作者很多观点直指现代中国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对科学的盲目崇拜所导致的社会乱象,猛烈抨击了那些以完全照搬西方思想意识、科学体系和上层建筑所带来的危害。

相对于那些“用大脑思考世界”的西方人,中国人更擅长“用眼睛观察世界”,这种对世界认知模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东西方思维模式以至于对社会的体悟的完全不同。

“经常用脑子思考的民族服从于欲望,他们顺着欲望指引的道路行进。

高中优秀作文:家乡的文化密码

高中优秀作文:家乡的文化密码

高中优秀作文:家乡的文化密码海棠树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朦胧之中,我望见熟悉的身影在炊烟里忙碌,晕染出星星点点的暖意,零碎的充实在乡村中,唯独那暖而香的味道久久在心里漾开.。

微微泛着青灰色的天空透出橘暖的光,破旧的小瓦房冒出团团的白气,这是属于外婆的天地,总是旧时光的颜色。

那日,我收拾好行李,等待父亲来接我。

外婆一改往日的稳重,颇有些慌乱地在厨房里洗洗弄弄,这头刚从小菜地里拔出大把沾着泥土的青葱,那头又哗啦啦用冷倒的山泉水冲洗牛肉,我有些沉默着看着外婆瘦小的身影在光和阴影里穿梭,看着她泛红的手像缩水的树皮,看着她那双衰老的眼睛里栖息着忧伤。

我勉强地笑着:“外婆,不用做那么多菜的,爸爸说接一下我很快就走了,这吃不完也浪费。

”外婆依旧在厨房里来来回回声音若无其事似的:“没事,我做点牛肉汤,你爱喝,才不冷。

"我盯着外婆被冷水浸得通红的手,只是想,什么时候外婆才不会冷。

很快,外婆端出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牛肉汤,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汤面浮着金黄的色泽,大块软烂的牛肉发出诱人的香气,我挖起一大勺蒜瓣辣酱,就着牛肉汤拌起白米饭中,儿时熟悉的香味涌来。

那时候外婆也总是做牛肉汤给我们吃,那时她牵着小小的我在青石小巷里散步,口里轻轻哼着童谣,天真的我稚气地问着"阿婆,什么才是家乡呀?”外婆蹲下身来擦去我脸上沾的灰尘:“小花猫,你平时馋嘴吃的牛肉汤,你奔跑过的土行地上每一块青草与泥土,你触摸到的一砖一瓦,都是家乡独有的,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是家,是故乡。

"父亲的车停在村口的槐树下,外婆执意要送我们。

外婆说反正孩子们都在外头,她也不用愁中午的菜吃什么了,我看见她的身影缩在槐树下颤颤的,但我知道,如果不把家里开得亮堂堂的,外婆回去时也会害怕。

此时我早有些哭腔:“外婆,你自己要好好的,没事多看电视,别又生病了。

”外婆紧紧地抱着我:“囡囡不哭,外婆在这呢,小时候我教过你的,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外婆在这,家在这,给你做牛肉汤喝好不好?”我埋在外婆肩上使劲点头,使劲嗅着那紫绕的檀木香.每当我闭上眼,都是那个养育我的村庄里那个瘦小的身影,晚风凉凉,也会吹在外婆身上,远处飘起袅袅的炊烟,烟火交融。

中华文化经典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中华文化经典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中华文化经典读书心得(精选5篇)中华文化经典读书心得精选篇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是一件大好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

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

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

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

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

《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

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

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阅读密码答案

阅读密码答案

阅读密码答案阅读密码答案第一篇【答案】C B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留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查找微小的差异确定答案。

A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

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12月,周朝是11月。

B项,扩大范围。

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D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不正确。

《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

应选C项。

【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依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仔细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

B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

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应选B项。

【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在文中观点看法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肯定,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留意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B项,“‘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分〞不正确。

由原文“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番更改正朔〞可知,“三正论〞并没有揭示三者的区分,只是三者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更改的状况。

应选B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终提炼整合。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命运)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命运)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命运,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命运,命运就像已经铺设好的一条无形的轨道,牵引着人们一步一步走下去,命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与人的命运,会如此的不同。

有的人幸福美满,有的人灾祸不断,这其中到底有没有规律,有没有真理的存在呢?中国古人讲:命运的真理是命由心造,福自我求。

也就是说:命运是由人们的心念造就的,这个心念通俗地说就是人们的想法、看法或者叫着价值观,思想观念正确了,命运自然就吉祥平安;思想观念错了,命运自然就凶灾祸患。

所以东方和西方的人们,都承认思想观念决定生死!一百多年来,人类的想法、说法、做法,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和错误,造成了空前的、无数的灾难。

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帮助今天全世界的人们,看清楚、想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把已经混乱和颠倒的,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通通纠正过来。

早在1982年全世界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联合国举行会议,共同商讨二十一世纪化解人类种种灾难的最好方法,他们的结论是:人类必须要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当中,才能找到解救的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呢?简单地说,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千年万世以来的源头。

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告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未来要向哪里去。

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根本的依靠,它也是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立国之本,它是千年万世以来,每一个家庭和睦兴旺的法宝,它也是从古至今,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指导原则。

中国人的安身之法、齐家之宝、立国之本、民族之根,通通都依靠着这条永不断绝民族命脉。

它也是全世界所有民族中,唯一没有断绝过的民族命脉。

中华文明是诞生在中国这块神圣的土地上的,但一百多年来,西方的侵略、战乱、灾荒和各种运动斗争,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来自西方的污染,使中华传统文化到了灭绝的边缘。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中國文化概論》讀書報告《中國文化概論》共分九章三十五節:首章統論文化與中國文化之概念及其要義;二章明中國文化之源頭及其世界文化之流派。

三章細論中國文化的特質及其在歷史發展中的傳承和主流;其四章乃明中國文化的生成與繼承發展之脈絡;第五章乃明中國文化之全體大用;其第六章通論中國文化之天文地理與邦國分野之合理性;第七章乃明性情與語言文化的完美結合;其第八章通論中國傳統學術與道德倫理的政治性;后第九章統論中國文化之最高思想與人生價值實現的根基。

第一章論說本課的性質、目的與任務及正名界說、分期。

正名:即是正中國文化概論之名及文化一詞的含義。

中國文化概論者〄謂“將一準乎理性厚情之中華精神而定其是非曲直也。

凡和於理性厚情之中華精神者〄可稱中國文化〄反之則不可。

”界說即是界定文化、傳統、中國、文明、道德、禮樂等六大方面之含義;其中文化一詞乃本書之著論也。

“文化者〄人類正文化與眞文化之謂也。

故凡人類之正心誠意與正智正力加入者〄皆為文化〄反之則為反文化矣。

反文化之喬作正文化者〄偽文化也。

”能明文化一詞之深義〄則能辨清天下萬物〄各從其類〄如此〄是非即明〄是非明而人靜安〄人靜安而后能慮得也;國家若明是非〄則社會迅速發展〄天下文明心悅和睦矣。

道德滑坡之社會〄遠矣。

如此滑稽可笑之想法〄人見之多有議論〄社會之發展〄豈有此簡單之理<當然〄辨明是非的能力提高並不是易事〄所謂智者〄在君子之上仁者之下〄如此〄首務修身〄正心誠意而至君子〄續而能達至智者〄智者才能不惑〄再續修而至仁人〄仁者不憂是也。

第二章明中國文化之源頭及其世界文化之流派。

欲知中國文化之源本〄必先知文化之深意〄欲知文化之深意〄必先知文化即“人化”〄即是人為主體。

然中國文化背景中〄“人始於盤古”〄文化固然也始於盤古〄盤古乃天地所生〄故人從天地而來。

故言天父地母〄推而萬物亦天地所生〄此之謂也。

中國文明傳統即儒學為主流〄不證自明〄但是自秦之後〄名儒暗法〄是真不行儒學之道〄故改朝換代是必然〄若挖掘根源〄暴力打天下〄即所謂革命〄必然也會改朝換代〄追溯中國革命之本源〄應以湯武革命為始。

文化误读的例子

文化误读的例子

文化误读的例子
1. 在西方国家,许多人会将日本的鞠躬礼仪误解为弯腰表示崇敬或讨好对方的行为,然而在日本,鞠躬是用来表示尊重、感谢或道歉的正式礼仪。

2. 在中国,长辈之间会给晚辈红包作为新年或生日的礼物,但是在西方国家,给钱袋子作为礼物被视为不合适的行为,因为在他们文化中这样做被视为贿赂或炫耀财富。

3. 在印度,左手被视为不洁的,因此用左手接受食物、递送物品或触摸他人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然而,在西方国家,没有明确的禁忌,左手使用被视为个人的选择。

4. 在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女性头部和身体的裸露被视为不合适和冒犯的行为,因此穿着过于暴露或不遮盖头部是被禁止的。

然而,在西方国家,允许个人自由选择着装风格,裸露和不遮盖头部被视为个人权利和表达自由。

马来西亚作家商晚筠小说中的本土中国性

马来西亚作家商晚筠小说中的本土中国性

马来西亚作家商晚筠小说中的本土中国性作为马华文坛的英年早逝者,商晚筠(1952-1995)既是一个个性独具者,又是一个后辈作家不得不致敬的前辈作家,无论是书写大马,还是探究女性内心(包括女同性恋)及其与社会的张力关系都在在可见,如黎紫书(1970-)就是一个这样的承续和弘扬者。

粗粗看来,商晚筠的创作产量并不算高,主要有《痴女阿莲》(台湾联经,1977)、《七色花水》(台湾远流,1991)、《跳蚤》(马来西亚:南方学院文学馆,2003)及散作若干,但其出产中的精品率较高。

即使从相对狭窄的获奖视角考察,她在1970年代已经光彩夺目:1977年2月以《木板屋的印度人》荣获《幼狮文艺》举办的台湾短篇小说大竞写优胜奖。

《君自故乡来》于同年9月勇夺台湾《联合报》第二届小说佳作奖。

1978年她又以小说《痴女阿莲》荣获《联合报》第三届小说佳作奖。

在1978年,以《寂寞的街道》与方野和石川分享南马文艺研究会主办的小说组“王万才青年文学奖”.如果从留台/在台马华文学的视角看,商晚筠也是马来西亚留台生最早在台湾获小说奖的创作人,亦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较而言,有关商晚筠的研究亦相对丰富,除了各类散篇以外,主要包括马来西亚南方学院马华文学馆编的《商晚筠研究资料集》(南方学院马华文学馆,2000), 张丽萍着《女性的垄断:商晚筠小说的书写策略与语境》(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2008)等,而相对独特的较长篇论文还包括陈鹏翔教授的《商晚筠小说中的女性与情色书写》(收入吴耀宗主编《当代文学与人文生态》,台北:万卷楼,2003年版)等。

上述研究,要么基础扎实,要么视角新颖,比如仔细考辨其作品中的女性性特质(sexuality)追寻及其边界,可谓开人眼界。

但似乎也有可开拓的空间,论者一再指出商晚筠书写的阶段性和主题性,如“商晚筠的小说创作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1977年12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痴女阿莲》在台湾出版,这是她早期的作品集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自明以后就被误读了-我对中国文化密码的解读[原创2006-05-28 17:35:02 ]
中国文明史之所以说被误读了,就是没有把元当作一个断代史来读。

这种断代的含义不仅仅是文明的破坏,而是近于消亡和复苏的复杂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五四”中国新文人在战乱期的彻底解放与对文化的彻底反省“我们所遵循的传统文化怎么了”。

简单的说元以前是中国的正统的儒家文明璀璨光辉。

元以后就是就是黑暗的“反儒家”的专制历史了,后者绵绵延延近1500年,同时伴随了又一次分不清是内乱还是侵略的又一次大规模破坏。

成吉思汗的战争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消亡的是中国
既然这种巨变发生在元朝,为什么说是“明”以后呢?因为元本就不属于中国(至于蒙古纳入中国版图那是元以后的事情了。

)当时整个地球都荡漾在成吉思汗大军的铁蹄之下,我们自然也不用谦虚的说“元”是属于中国的。

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种影响简单的说就是破坏,彻底的破坏。

这种破坏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商榷和讨论的,也没有任何可以美化或者促进交流云云,这种破坏就是赤裸裸的。

甚至可以说元的入侵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只不过西方得以侥幸幸免(所以说侥幸因为他们的发展水平远不如中国,但距离较远就如同美国在两次大战后的幸存与发展一样开始了他们的新的时期)。

北宋人口曾达到1亿多,南宋时候也有6000万,但是元朝的进攻使得人口骤减到1000万。

正统儒家与“反儒家”
中国在元以前一直是文明上升期,而且先后从夏周礼制,春秋思想,前汉政治,唐宋经济和外交,逐步走向顶峰。

核心文化选取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

也就是孔孟开创的仁爱为本,民意为天的社会理想。

虽然中间经历了种种变化但社会正统思想没有改变。

文明的脚步没有改变。

到了宋朝的王安石经济改革(暂时这样称谓)更是黑暗来临前的最后一道光辉。

到了元以后的明清两代,实际上处于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最重要的知识分子阶层已经不存在了。

从文化上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区别,唐宋诗词和政治改革家不断涌现。

到了元朝只有老百姓的元曲。

宋朝理学大儒,到了元朝绝迹了。

中国文明史就像重新从民间开始了一个新的过程。

明以后实际上是中华文明重新找到自我复兴的漫长过程。

但是,由于政治的需要前朝儒家的体制对统治者仍然需要,因此从元开始儒家只留其形制,而无其精神甚至是“反儒家”的。

因为元朝作为外来者发展不是最重要的,统治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到了明朝,清朝都明确无误的继承下来。

中国的专制文化从元启蒙明朝发展清朝集大成,此时可以说对儒家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基本上已经是法家的思想居于统治地位。

这种历史带来的问题是我们同时面对两种历史,都叫作儒家思想,都推崇孔子。

但是却截然相反,所以我管元以前叫“正儒家”元以后叫“反儒家”。

反儒家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法家的方法,但更加黑暗直到有了一本“厚黑学”的书,将这种文化彻底无耻的流传开来成为社会处世之道。

即使到今日我们仍然处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之下。

现在对于“儒家”的质疑大多数其实都是对“反儒家”的质疑。

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往往分不清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那种样子。

世界的转向
西方的历史从宗教走向宗教的反面“科学”与中国从“儒家”走向“反儒家”的时期是那么相似。

从此世界的兴衰开始逆转,文明积累前年的反面力量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发展的方向,中国向后,西方向前。

这正是中国哲学经典的道家所言“反者道之动”。

明清历史的评价是中国现代文人最热衷的,但也是最谬误的。

只知明清就好像只知儒家的反面一样充满了疑惑。

要想理解这段历史,应该准确的从元开始。

也就是中国第一次成为真正的“亡国奴”。

值得一提的是,元的扫荡恰巧也将中国历代的敌人彻底消灭了。

从明清以后外敌长时间不再成为中国的主要问题。

给了明清两代建立强大专制政权的历史机遇所谓文功武德。

但是社会上政治倾轧取代了文化的发展成为社会的主题。

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已经成为这个时期文人的必修课,儒家简化为八股文。

文字狱大行其道,此时官和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实际已经分裂,不再是读书做学问扬名天下的时代。

一个最直接的文化现象“奴性”,诞生了清的奴化教育与文字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到处是歌功颂德的文章,太平盛事的颂词。

缺少了民族大义的民众同时由于被割裂的文化纽带,只能把英雄故事留在茶余饭后全作消遣。

清朝进入中国时几乎用尽了残忍的手段,多次屠城而且是别有用心和政治目的的,与元朝不同。

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凡有血性的人几乎在一句“留头不留发”的政策下被杀害殆尽。

同时汉奸奴才则大大的获得提拔利用。

每个人都是在刀口上的生活。

中国的文明复兴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可以佐证元割裂历史的作用。

考古学实际上从明清开始的。

那时的很多文人已经认识到所学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而是被欺骗窜改的。

正统的大量典籍已经在社会上看不到了。

明朝汉代学人开始有永乐大典,清朝开始修四库全书。

不同的是清朝不仅是整
理还在修改或者叫窜改,文字狱发展到古人身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却是比消灭更恶毒的破坏。

从此可见清朝统治者的狡诈欺骗本质。

虽然在明清统治下难以有真正的文化复兴,但是有识之士的潜心积累和研究为后世打下了基础。

这种复兴只有在社会平衡再次被打破才可能发生。

直到我们所说的新文化运动。

鲁迅和孙中山从思想上和政治上彻底的抨击了明清以来留下的奴化思想专制统治。

鲁迅描绘的阿Q这一文学形象将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永不消失的位置。

他们从反对当时统治者和民族振兴的角度重新给予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力量。

但是他们还认为自己是继承的西方观点来获得反抗的力量,而没有意识到其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复苏使得他们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文明自身文明的又一个复兴过程。

附录:主要观点
1。

要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与明清时期的反动专制的政治文化。

以后有文章详述其区别。

2。

奴化思想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历史上向来是骄傲的,元的亡国和明清专制统治是这个思想的发端。

3。

中国从清末以来的觉醒是中华文明史自身的复兴过程,西方文化的学习只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只有真正重新认识自己的文明史有勇气承认“亡国”与“奴化”的历史,才能彻底的真正的完成这个复兴过程。

才能摆脱历史的羁绊与负担开始自己的新的前进。

4。

明确提出“反儒家”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专制而是开明,不是压迫而是尊重人性的。

思想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照耀千秋的真正的民主思想经典描述,具有不朽的价值。

从外交上汉,唐等高峰时期,传统文化从来是非常开明的,对外采取吸纳的态度。

从人性上,看看唐朝的妇女的装束就能知道和清代有多大的本质性的不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何尝不是古人对生活最质朴的吟唱。

5。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源于自身的合理性,不是宗教意识。

是千百年经验的总结,这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本质的不同。

孔子从来不想统治什么人的思想,另立一派,只是做了一个学者该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开创性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