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实验报告实验实验
北航气动实验报告
北航气动实验报告
北航气动实验报告
引言:
北航气动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科研项目,旨在研究飞行器在不同气动环境下的运
行特性。本次实验以模拟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动力学为主题,通过实验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飞行器的气动性能,为飞行器设计和改进提
供科学依据。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动力学特性,包括升力、阻力、侧向力等。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飞行器在不同气动环
境下的运行特点,为飞行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风洞、模型飞机和测量仪器。风洞是模拟飞行
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动环境的装置,可以调节风速和气流方向。模型飞机
是实验的对象,通过在风洞中进行试验,可以获得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
气动力学数据。测量仪器主要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包括压力传感器、测
力传感器等。
实验过程:
首先,将模型飞机放置在风洞中,并调节风洞的风速和气流方向。然后,通过
测量仪器记录模型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压力分布、阻力和升力等数据。在
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组实验,以获取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实验结果。首先,随着风速的增加,模型飞机的升力和阻力都会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其次,模型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升力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与飞行器的结构和气动特性有关。此外,模型飞机的侧向力也受到气流方向的影响,不同方向的气流会对侧向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北航微机原理实验一报告
微机原理第一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Keil uVision4.0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 掌握ARM7TDMI汇编指令的格式和用法,编写ARM汇编语言程序。
3. 完成调试教材第四章例子。
二、实验设备
PC计算机,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ARM开发环境。
三、实验步骤
用Keil uVision4.0集成开发环境编译、调试汇编语言程序的大致步骤如下:
(1)运行软件,打开示例工程;
(2)编写或修改程序代码,一定要注意每个工程内只能包含一个源文件;
(3)点击“Build”编译工程,修改至无错误;
(4)单步调试程序,观察每一步的变量变化情况和最终结果,并思考每一步的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相同。
四、实验内容
1.例4-2
程序代码:
课本112-113页,其中有两处改动,一是存储结果的语句“ADD R0,0X4”改为“LDR R0,=Result”,因为程序运行时存储器的地址不确定,按书上的代码可能会取不到正确的地址;二是数据部分“Value DCB #0x59”改为“Value1 DCB 0x59”,应该属于书中印刷错误。
调试结果:
2.例4-5
程序代码:
课本116页,其中有一处改动,把数据段开始的语句“AREA Data1,DATA”向后移动两行或直接去掉,否则输出结果不正确。
调试结果:
几个关键步骤执行后的变量值表示如下:
3.例4-11
程序代码:
课本124-125页,其中有几处类似于“LDR R0,[R7+#4]!”改为“LDR
R0,[R7,#4]!”,同样把数据段开始的语句“AREA Data1,DATA”向后移动两行或直接去掉。
北航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北航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旨在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熟悉计算机控制系
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二、实验原理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实际物体或过程进行控制的系统。其基本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人机界面、控制算法和控制器等。传
感器负责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入给计算机;执行机构根据计算机的
控制信号完成相应的动作;人机界面提供了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方式;控
制算法基于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和用户的输入,计算出执行机构所需的控
制信号;控制器根据控制算法输出的控制信号与执行机构进行交互。
三、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为设计一个自动化温控系统。系统包括一个温度传
感器、一个加热器和一个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温度,并
将其转换成模拟电信号输入给温度控制器;加热器根据温度控制器输出的
控制信号控制加热功率,从而调节环境温度;温度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
采集到的温度信号和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计算出加热功率控制信号。
四、实验步骤
1.连接硬件设备
将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接口与温度控制器的输入接口相连;将温度控制
器的输出接口与加热器的输入接口相连。
2.设计控制算法
根据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和实际温度,设计一个控制算法,计算出加热功率控制信号。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
3.编写控制程序
使用编程语言编写一个控制程序,根据控制算法计算出的控制信号,通过温度控制器的输出接口发送给加热器。
4.调试控制系统
运行控制程序,观察温度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根据实际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偏差调整控制算法的参数,使系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研究性实验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
思维。北航作为国内一流的航空航天类高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研究性实验
的开展。本文将从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对北航研究
性实验进行简要介绍。
实验的背景
航空航天工程是一门高度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创新能力,北航开设了多门研究性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并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实验的目的
研究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的设
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实验还能够帮助
学生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技能,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的方法
北航研究性实验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试等。学
生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相关文献调研,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然后,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需
要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实验的结果
北航研究性实验的结果丰富多样,有些实验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比如,在
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学生通过实验研究了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特性,为
航空器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航空航天控制领域,学生通过实验研究
了飞行器的控制算法和系统性能,提高了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验的结论
研究性实验的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回答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北航研究性实验的结论通常是基于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出的。通过实验,学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研究性实验报告
引言:
研究性实验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
思维。作为北航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飞行器设计的研究性实验,并在此报告中将对该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飞行器,以提高其飞行效率和稳定性。通过对
飞行器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好
的操控性能。
实验方法: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了解了目前飞行器设计领
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然后,我们组建了一个小组,共同讨论并
确定了实验的具体方案。
在设计飞行器结构时,我们采用了轻量化材料和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减少飞行
器的重量并提高其强度。同时,我们还对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进行了优化,以减
小阻力和气动干扰,并提高飞行器的升力系数。
在控制系统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以实现
飞行器的自主导航和稳定飞行。通过对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
我们确定了最佳的控制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
经过反复的设计和测试,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新型飞行器,并进行了多次
试飞。实验结果表明,该飞行器具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和较好的操控性能,达到了我们的设计目标。
结论:
通过参与这个研究性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方向。例如,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飞行器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总结:
北航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北航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北航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课程,通过实验学习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
北航机械原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实验一:简单机械原理的验证
本实验通过搭建简单的杠杆、滑轮和斜面等机械结构,验证机械原理中的力的
平衡和力的传递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的大小和
方向相等;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斜面可以减小力的
大小,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机械原理中的力
的平衡和传递原理。
实验二:力的分解与合成
本实验通过使用力的分解和合成原理,研究力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力的合成可以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而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
个力。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力的合成和分解不仅可以简化力的计算,还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力的作用。
实验三:力的测量
本实验通过使用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等仪器,研究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实验
结果表明,测力计可以通过读取刻度值来测量力的大小,而弹簧测力计则通过
弹簧的伸长量来测量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力的测量是机械原理中
非常重要的一环,准确的力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力的分析和计算。
实验四:摩擦力的研究
本实验通过使用倾斜面和测力计等仪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影响因素。实验
结果表明,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的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等
因素有关。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摩擦力是机械原理中常见的一种力,对于机
北航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
(2)掌握TTL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3)掌握TTL组合逻辑电路的实际方法,完成单元功能电路的设计(4)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译码器、数据译码器的性能与应用(5)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1台
(2)500型万用表1台
(3)数字逻辑实验箱
(4)74LS00
(5)74LS39
(6)74LS153
三、用两片74LS00自拟一个三人表决电路
设三输入分别为A、B、C,当两人以上同意时发光二极管亮
真值表如下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电路图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一人按下:
二人按下:
三人按下:
2、设计一个三输入三输出的逻辑电路真值表如下
用两个数据选择器74LS153设计电路,电路图如下:
红绿灯亮:
黄红灯亮:
绿黄灯亮:
实验二、时序逻辑电路一、实验目的
(1)掌握D触发器和JK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2)掌握74LS161功能和引脚图,设计和实现具有一定功能的时序逻辑电路,体会不同控制端在电路设计中的作用
(3)了解所用总规模集成器件的性能和应用
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1台
(2)500型万用表1台
(3)数字逻辑实验箱
(4)74LS74
(5)74LS20
(6)74LS00
(7)74LS161
三、实验原理与内容
1、利用2片74LS74、1片74LS20和2片74LS00设计一个4人抢答器。
电路图如下:
主持人未按下抢答无效:
A完成抢答其他选手按下无效:
抢答完成后选手松开按钮灯保持不灭:
北航物理实验报告
北航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理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定律和实验原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仪器和试剂
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 - 偏光镜 - 精密天平 - 万用表 - 实验箱 - 导线 - 示波器
试剂方面,主要是一些金属样品和电池。
实验原理
1. 偏光镜实验
偏光镜是通过改变光波的偏振方向而起作用的光学仪器。它能够选择性地通过偏振方向相同的光,而将垂直方向上的光进行消光。我们可以利用偏光镜来观察偏振光、解偏振光等现象。
2. 大飞轮实验
大飞轮实验是通过转动一个质量较大的飞轮,然后通过改变飞轮的转动速度来观察与测量一系列现象。例如,当飞轮自转速度增大时,人体会感觉到一种向外推的力。
3. 磁场实验
通过在实验箱中放置磁体,在观察和测量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等现象,来研究磁场的性质和行为。
4. 电学实验
利用实验箱中的电池、导线和示波器等设备,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现象,来研究电学定律和电路的特性。
实验步骤和结果
1. 偏光镜实验
第一步,我们拿起偏光镜,调整其方向,观察到当两个偏光镜的偏振方向相同时,透过光线的亮度最大;而当两个偏光镜的偏振方向垂直时,透过光线的亮度几乎消失。
第二步,我们旋转一个偏光镜,观察到透过光线的亮度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 大飞轮实验
第一步,我们先调整飞轮的转速为最低档位,然后将手放在飞轮上,观察到飞轮自转时手感较轻。
第二步,我们逐渐增加飞轮的转速,观察到手感逐渐变重,甚至有时会出现感觉手被向外推的现象。
北航实验报告封面(共8篇)
北航实验报告封面(共8篇)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
陀螺仪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加速度计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二日
实验一陀螺仪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速率转台上的测试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和对惯性测试设备的感性认识;通过对陀螺仪测试数据的分析,对陀螺漂移等参数的物理意义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陀螺仪和对陀螺仪进行误差建模与补偿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利用单轴速率转台,进行陀螺仪标度因数测试、零偏测试、零偏重复性测试、零漂测试实验和陀螺仪标度因数与零偏建模、误差补偿实验。三、实验系统组成
单轴速率转台、MEMS 陀螺仪(或光纤陀螺仪)、稳压电源、数据采集系统与分析系统。四、实验原理
1. 陀螺仪原理
陀螺仪是角速率传感器,用来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度,通常输出与角速率对应的电压信号。也有的陀螺输出频率信号(如激光陀螺)和数字信号(把模拟电压数字化)。以电压表示的陀螺
输出信号可表示为:
UGUG?0??kG??kGfG(a)?kG?G
(1-1)
式中fG(a)是与比力有关的陀螺输出误差项,反映了陀螺输出受比力的影响,本实验不考虑此项误差。因此,式(1-1)简化为 UGUG?0??kG??kG?G
(1-2)
由(1-2)式得陀螺输出值所对应的角速度测量值:
测量?
UG?UG(0)
(1-3) ??G
kG
对于数字输出的陀螺仪,传感器内部已经利用标度因数对陀螺仪模拟输出进行了量化,直接输出角速度值,即:
测量??0??真值??G
(1-4)
?0是是陀螺仪的零偏,物理意义是输入角速度为零时,陀螺仪输出值所对
北航_自控实验报告_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北航_自控实验报告_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摘要:本实验通过对一个质点的运动进行实时控制的实验研究,了解了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验证了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引言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两种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准确估计和实时控制。在实际控制应用中,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等领域。本实验通过对一个质点运动的控制,以实验方式掌握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的原理和应用。
2实验目的
2.1理解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的原理;
2.2 学会使用Matlab编程实现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2.3通过实验验证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的有效性。
3实验内容与方法
3.1实验设备
本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有:计算机、Matlab软件。
3.2系统建模
通过对质点的运动进行建模,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用于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3.3状态反馈设计
根据系统建模和状态反馈的原理,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进行仿真
实验。
3.4状态观测器设计
根据系统建模和状态观测器的原理,设计状态观测器,并进行仿真实验。
4实验结果与分析
4.1状态反馈实验结果
在进行状态反馈实验时,观察到质点运动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
4.2状态观测器实验结果
在进行状态观测器实验时,观察到对系统状态的估计准确性得到了明
显提高,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能够很好地预测系统状态变化。
5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一个质点运动进行实时控制的实验研究,学习并实践了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验证了状态反馈和状态观
北航os实验报告
北航os实验报告
北航OS实验报告
一、引言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础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可靠、高效的工作环境。本文将对北航OS实验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
本次北航OS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通过实践,学生将学会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和运行机制。
三、实验内容
1. 系统引导
实验开始时,我们需要编写引导程序,将操作系统加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并跳转到操作系统的入口地址开始执行。这一步骤是整个实验的起点,也是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2. 中断处理
操作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各种中断事件,如时钟中断、键盘中断等。学生需要实现中断处理程序,使操作系统能够响应和处理这些中断事件,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
3. 进程管理
操作系统需要能够管理多个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学生需要设计并实现进程管理模块,包括进程控制块(PCB)的数据结构和进程调度算法。通过合理
的调度策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
4. 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需要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学生需要设计
并实现内存管理模块,使用合适的算法来管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避免内存泄
漏和碎片化问题。
5. 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需要提供文件系统来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数据。学生需要设计并实
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等操作。通过文件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存储和管理自己的数据。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
自控实验是北航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巩固和
应用所学的自动控制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等方面,对北航自控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目的
自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控制系统,让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控制
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实际控制过程中的参数调整方法,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验内容
北航自控实验包括多个实验项目,其中包括PID控制器的设计与调整、系统建
模与仿真、状态空间控制等。在PID控制器的设计与调整实验中,学生需要根
据给定的控制要求,设计出合适的PID控制器,并通过调整PID参数来实现系
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在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系统
动力学方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系统的动态仿真。在
状态空间控制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和应用状态空间法进行系统的控制设计。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得到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包括系统的
响应曲线、参数调整结果等。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评估系统的控制性能,
并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动控
制的原理和方法,并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总结
自控实验是北航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将理论
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操作实验设备,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总结,学生能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自己
北航实验报告实验实验
实验三UC-OS移植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内核移植了uCOS-II 的处理器上创建任务。
二、实验内容
1.运行实验十,在超级终端上观察四个任务的切换。
2. 任务1~3,每个控制“红”、“绿”、“蓝”一种颜色的显示,适当增加OSTimeDly()的时间,且优先级高的任务延时时间加长,以便看清三种颜色。
3.引入一个全局变量 BOOLEAN ac_key,解决完整刷屏问题。
4. #define rUTRSTAT0 (*(volatile unsigned *)0x)
#define RdURXH0()(*(volatile unsigned char *)0x)
当键盘有输入时在超级终端上显示相应的字符。
三、实验设备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920T的JTAG仿真器、PC机Pentium100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2000或WinXP、ARM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四、实验原理
所谓移植,指的是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某个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上运行。虽然uCOS-II的大部分源代码是用C语言写成的,仍需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完成一些与处理器相关的代码。比如:uCOS-II在读写处理器、寄存器时只能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因为uCOS-II在设计的时候就己经充分考虑了可移植性,所以,uCOS-II的移植还是比较容易的。
要使uCOS一工工可以正常工作,处理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处理器的C编译器能产生可重入代码。
2)在程序中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中断。
3)处理器支持中断,并A能产生定时中断(通常在10Hz}1000Hz之间)。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
北航自控实验报告
自控是自动控制的简称,是一门涉及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学科。在工程领域中,自控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飞行器、机械设备、电力系统等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控技术,我参与了北航自控实验。
实验一:PID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
PID控制器是自控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控制器,它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控制环节组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和调试一个PID控制器,以实现对一个电机转速的控制。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里搭建了一个小型的电机转速控制系统。通过连接电机和传感器,我们可以测量电机的转速,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接下来,我们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PID控制器的设计。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初始时,电机的转速波动较大,无法稳定在我们期望的值。通过分析,我们发现PID控制器的参数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多次试验和参数调整,我们最终成功实现了对电机转速的稳定控制。实验二:状态空间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状态空间方法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数学工具。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状态空间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
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倒立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系统分解为多个状态变量,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动态方程,我们得到了一个状态空间模型。接下来,我们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的仿真和分析。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系统的初始条件和外部扰动,观察了系统的响应。
北航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性实验报告
北航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性实验报
告
北航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性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通过建立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传输相位差,通过光学设备和计算机的配合得到了有关干涉仪元件及多种干涉仪操作时的实验数据,分析了干涉环的变化及其在光学研究中的应用。
1. 研究背景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用来研究光波干涉现象的一种仪器,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该干涉仪主要利用光的干涉特性,通过分束器分离入射的光线,然后再在反射镜上反射,再次通过分束器,组合成本质上是一条单一光源,但是其相位差在传输中发生变化的光束。通过控制干涉环传输的相位差,可以得到有关多种光学现象的实验数据。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传输相位差对干涉环变化的影响,得到有关干涉环及其变化的数据,并分析其在光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实验原理
3.1 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由分束器、反射镜和检光器组成的。该干涉仪利用的是光波的干涉原理,将一束光分成两条光路,经过反射后再合在一起。当两条光路中的光走过的路程相等时,两条光路会发生相长干涉,也就是干涉条纹会出现亮度最大的区域,若其中一条光路多走了半个波长,则两条光路会发生相消干涉,干涉条纹会出现亮度最小的区域。
3.2 干涉仪的构造
该实验使用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包含光源、反射镜、半反射镜、补垫、投影屏等组成部分。光线从光源处发射,经过半反射镜分成两路,分别被反射镜反射后,在半反射镜处再次叠加在一起,并投射到屏幕上。两路光在反射镜处发生相遇后,相遇的位置距离分束器逐渐增加,导致两路光相遇时的相位差逐渐变化,形成干涉环。
北航电路实验报告
北航电路实验报告
北航电路实验报告
引言
北航电路实验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本文将对北航电路实验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
实验一:电路基础实验
电路基础实验是北航电路实验的第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学生可以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使用面包板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和电流表。然后,我们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测量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实验结果表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电阻则影响电流的大小。
实验二:交流电路实验
交流电路实验是北航电路实验的第二个实践环节,通过使用交流电源和各种电路元件,学生可以研究交流电路的特性和行为。
我们首先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交流电路,包括交流电源、电感和电容。然后,我们测量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绘制了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实验结果表明,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路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可以产生滤波、延时等效果。
实验三:放大电路实验
放大电路实验是北航电路实验的第三个实践环节,通过使用放大器和各种电路元件,学生可以研究电路的放大效果和信号处理。
我们首先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电阻和信号源。然后,我
们输入不同幅度和频率的信号,并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实验结果表明,放大器可以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同时也会对信号的频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验四:滤波电路实验
滤波电路实验是北航电路实验的第四个实践环节,通过使用滤波器和各种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UC-OS移植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内核移植了uCOS-II 的处理器上创建任务。
二、实验内容
1.运行实验十,在超级终端上观察四个任务的切换。
2. 任务1~3,每个控制“红”、“绿”、“蓝”一种颜色的显示,适当增加OSTimeDly()的时间,且优先级高的任务延时时间加长,以便看清三种颜色。
3.引入一个全局变量BOOLEAN ac_key,解决完整刷屏问题。
4. #define rUTRSTAT0 (*(volatile unsigned *)0x50000010)
#define RdURXH0()(*(volatile unsigned char *)0x50000024)
当键盘有输入时在超级终端上显示相应的字符。
三、实验设备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920T的JTAG仿真器、PC机Pentium100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2000或WinXP、ARM 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四、实验原理
所谓移植,指的是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某个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上运行。虽然uCOS-II的大部分源代码是用C语言写成的,仍需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完成一些与处理器相关的代码。比如:uCOS-II在读写处理器、寄存器时只能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因为uCOS-II在设计的时候就己经充分考虑了可移植性,所以,uCOS-II的移植还是比较容易的。
要使uCOS一工工可以正常工作,处理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处理器的C编译器能产生可重入代码。
2)在程序中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中断。
3)处理器支持中断,并A能产生定时中断(通常在10Hz}1000Hz之间)。
4)处理器支持能够容纳一定量数据的硬件堆栈。
5)处理器有将堆栈指针和其它CPU寄存器存储和读出到堆栈(或者内存)的指
令。
uCOS-II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把当前任务的CPU寄存器存放到此任务的堆栈中,然后,再从另一个任务的堆栈中恢复原来的工作寄存器,继续运行另一个任务。所以,寄存器的入栈和出栈是uCOS一工工多任务调度的基础。
五、实验步骤
1 以实验十为模板,将实验六inc目录下的LCD320.H 和src目录下的LCD640.C 拷到模板下的相应目录,将LCD640.C加入工程中。
2包含以下头文件#include “inc/lcd320.h”。
3改LCD640.C 文件中包含头文件的路径。
#include "../inc/drv/reg2410.h"
4 声明引用的变量extern U32 LCDBufferII2[LCDHEIGHT][LCDWIDTH];
六、源程序
#include"../ucos-ii/includes.h" /* uC/OS interface */
#include "../ucos-ii/add/osaddition.h"
#include "../inc/drivers.h"
#include "../inc/sys/lib.h"
#include "../src/gui/gui.h"
#include "../inc/lcd320.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cd320.h"
//#pragma 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_swi) // ensure no functions that use semihosting
OS_EVENT *MboxSem;
///******************任务定义***************///
/*OS_STK SYS_Task_Stack[STACKSIZE]= {0, }; //system task刷新任务堆栈
#define SYS_Task_Prio 1
void SYS_Task(void *Id);*/
OS_STK task1_Stack[STACKSIZE]={0, }; //Main_Test_Task堆栈
void Task1(void *Id); //Main_Test_Task
#define Task1_Prio 12
OS_STK task2_Stack[STACKSIZE]={0, }; //test_Test_Task堆栈
void Task2(void *Id); //test_Test_Task
#define Task2_Prio 15
OS_STK task3_Stack[STACKSIZE]={0, }; //test_Test_Task堆栈
void Task3(void *Id); //test_Test_Task
#define Task3_Prio 17
OS_STK task4_Stack[STACKSIZE]={0, }; //test_Test_Task堆栈
void Task4(void *Id); //test_Test_Task
#define Task4_Prio 10
extern U32 LCDBufferII2[LCDHEIGHT][LCDWIDTH];
extern BOOLEAN ac_key=1;
int k,j;
#define rUTRSTAT0 (*(volatile unsigned *)0x50000010)
#define RdURXH0() (*(volatile unsigned char *)0x50000024)
/**************已经定义的OS任务*************
#define SYS_Task_Prio 1
#define Touch_Screen_Task_Prio 9
#define Main_Task_Prio 12
#define Key_Scan_Task_Prio 58
#define Lcd_Fresh_prio 59
#define Led_Flash_Prio 60
***************************************/////////
///*****************事件定义*****************///
/////////////////////////////////////////////////////
// Main function. //
////////////////////////////////////////////////////
int main(void)
{
ARMTargetInit(); // do target (uHAL based ARM system) initialisation //
OSInit(); // needed by uC/OS-II //
LCD_Init();
//OSTaskCreate(SYS_Task, (void *)0, (OS_STK *)&SYS_Task_Stack[STACKSIZE-1], SYS_Task_Prio);
OSTaskCreate(Task1, (void *)0, (OS_STK *)&task1_Stack[STACKSIZE-1], Task1_P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