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2.文意理解、词语含义及赏析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二(含答案)一、阅读以下选文,回答相关问题。
赔偿(余显斌)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词句含义赏析题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词句含义赏析题一、常考题型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
③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④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①结合上下文理解: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句子就如无水之鱼,当然不会表达出生动丰富的意义来。
②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理解有些句子含义,其实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就行了。
这些句子一般都不很长,关键是其中个别词语用得别致,有特色,使整个句子也显得非同一般。
③根据修辞手法理解:如运用了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就根据语境找出“本体”,揭示出形象的含义即可。
反语修辞则反向分析含义。
④根据表达方式理解: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答题模式:①句式特点+突出(强调)......内容+表达效果(好处)。
②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效果+内容+情感(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
③此句运用......描写,表现了(刻画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赏析角度角度一:修辞手法复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的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3 词语理解与赏析
目
录
考点针对练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
向
1
考点探源
考向1:词语含义(13年8考)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
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考 向 2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考 向
【解题思路】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原文,分
己的情绪里,无暇顾及母亲,另一方面,现在想起追悔莫及。第②句中,
“再也”一词说明,作者本能地认为母亲像往常一样还会回来的,然而那
考
次他们竟成了永别,作者对此深感悲痛和悔恨。第③句“绝”和“竟”,
向 2
强调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这件事的震惊,说明他此前无任何思想准备。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考
向
2
什么?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考
【方法指导】
向 1
思路一: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
思路二:判断词性→词语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物(事物)形
象、品质
(1)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考
(2)副词:强调了……的特点。
向
2
(3)量词:从程度上限定,将……的范围呈现得更加具体、直观。
向 2
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
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
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一)修辞
(1)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辨别的技巧。然后了解各种修辞的一般
作用,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考
(2)常采用“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向
2
表达了……的情感”的答题规范来作答。
常用修辞及作用详见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修辞角度”。
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向
1 法。自 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
兴民族的途径。
③“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
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
考 《静夜》,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与“大开光 向 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
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
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
散文:先表层,后深层;先句内含义,后句外含义;先关键词语,后作者
表达的意图和情感。
考 向 2
考点2 句子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考点探源
考
向
考向2:句子的表达效果(13年10考)
1
(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
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后附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后附答案解析)一、阅读《沙枣》完成1—3题。
沙枣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
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
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
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
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
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
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
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
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
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
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
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
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
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
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
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
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
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
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2020备战中考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加点字词赏析
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作用(一)基本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3.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4.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二)鉴赏角度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情色彩角度来看表达效果:生动、形象、传神、准确地写出了……1.修辞角度、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一词这里指……(语境义),写出了……【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偷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小草在不经意间已经破土而出的情态。
表现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用词角度。
(1)副词。
时间副词、程度副词等。
●答题格式:……词表示(时间长、惊讶、缓慢、强调),(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在文中的内容),表达了……的情感。
【例】: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谁能叫出你的芳名》“飞”把“我”比成鸟( 拟物),突出作者急切想知道鸟名的心情;“究竟”, 强调作者内心的急切。
(2)动词、形容词(更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或者心理)●答题格式:运用……词(动词、形容词),(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在文中的内容),表达了……的情感。
【例】: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运用“贪婪”和动词“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大口大口吃瓜果时的情状,表达了“我”对家乡瓜果的喜爱之情。
“心满意足”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当时看我吃瓜果时的欣慰,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3)叠词、拟声词。
【例1】: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父亲的大学》虽然只是一个拟声词(象声词),却准确地描摹出了动作的突然性,表现了“我”听到消息之后的震惊、焦急与牵挂的心理。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2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考点2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第①~④段):母亲寻找老宅的钥匙没找到。 第二部分(第⑤⑥段):弟弟瞒着母亲卖掉老宅。 第三部分(第⑦⑧段):三婶送来老宅的钥匙,“我”把它收藏好。 第四部分(第⑨~⑫段):“我”和弟弟陪母亲回老宅,三婶向“我”说明 她总带一把老钥匙的原因。 第五部分(第⑬~⑰段):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交给母亲,母 亲一直保存着老钥匙。
考
向
(1)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2
(2)我们都哑然笑了。
2019四川内江:文中加点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考点2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方法指导】
考
向
第一步,审题干,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
1
第二步,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修饰成分或感情色彩。
第三步,在语境中把握语境义(指代义、修辞义、临时义、概括义等),
考
理活动进行揣摩,从而概括其含义。如《孔乙己》中“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向 1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中“涨红”一词是通过面部表情描绘人物复杂的内心
世界的,只要仔细品味孔乙己此时的内心活动就可以揣摩出“涨红”传神地
表现了孔乙己内心极度羞耻、争辩不得的痛苦心理。
(4)近义词换词比较法。选用与该词本义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将替
目
教材设问学考点
录
考点针对练2
考点2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
向 1
教材探源
考向1 词语的含义
(统编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积累拓展”改编)这一派奇美
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专家解读考点:依照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明白得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明白得文章的中心;清晰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判。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要紧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独性和标准化。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二、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表达、描写为要紧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要紧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刻、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结果3、表达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刻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表达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表达中的详略咨询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表达主题的咨询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表达。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咨询题。
点〔详写〕,表达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表达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阻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讲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能够进行正面描写,也能够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截了当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二(含答案)一、阅读以下选文,回答相关问题。
赔偿(余显斌)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
2020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各省中考卷的常考题,考试概率高达百分之70以上,虽然在全卷中占分不大,但在阅读题中分值占很大一份子且易拿分,所以这一专题是一个拿分大题。
二、2019年各省中考此类考题(※号是各省出现频率较多):※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4.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5.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划线句子。
7.请品析文中某划线语句的妙处。
三、综合以上各省关于记叙文阅读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出现的考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题型:(一)直接解含义题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2.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二)以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入手赏析题:1.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4.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划线句子5.请品析文中某划线语句的妙处常考形式一、直接解含义题:此种题属于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此专题的最直接的题型,一般题目简单明了,指明回答句子的含义,且在题目下方给出句子,便于分析答题。
【分析思路】1.先找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提取出来2.再看句子中是否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3.在文中找出此划线句4.结合句子所处位置,联系上下文,具体知道此句是写了什么,怎么样,蕴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5.整合答案。
【答题模板】由分析直接点明此句深层含义。
【真题分析】(2019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原题)小铁锤张中杰“呯!”随着儿子猛烈的关上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啊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
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
有一次儿子眼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高频考点专题训练:重要词语含义和赏析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高频考点专题训练:重要词语含义和赏析【常见题型】○1 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义,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2 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3 “XX”段中“XX”词语的用意是什么?○4 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 把句子中的“XX”词改成“XX”词好不好?为什么?……【解题思路】○1 理解词语含义方法。
表层含义(词典义+结合文章内容);深层含义(词不离句,结合语境;区别词典义,不离词典义;关注手法的运用;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2 赏析角度。
用词角度(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词义大小、感情色彩);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语、……);表现手法(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象征、对比……)。
【解题公式】词语含义和赏析=XX一词原意+这里指(结合内容说出它的意思,注意手法的运用)+写出了(对象)的某特点或状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例1】课外阅读《生机勃勃的太阳花》: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问题:试分析句中“闪”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闪”这个动词,表明速度之快和色彩之明艳(解释字词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外),体现了太阳花的生机勃勃(内),表达了作者对太阳花的惊叹(感情)。
【例2】鲁迅《社戏》: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问题:如何理解“嘲笑”一词?答案:“嘲笑”原义是用言辞笑话对方,是贬义词。
这里贬词褒用,“嘲笑”是善意的,实际上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体现了孩童的天真无邪、率真活泼。
【例3】杨绛《老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2020年江苏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2.考点针对训练——词语理解及赏析 句子理解及赏析
考点3 词语理解及赏析考点4 句子理解及赏析考点针对训练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7分)瓦孙茂①当炊烟蜿蜒爬上房瓦时,我已不再觉得那是简单的瓦,瓦在椽上安身立命,那时候,瓦像一个朴素的美人,静静地躺在房檐上,等待夕阳给它化一个美美的妆。
②夕阳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总是能恰如其分地给大地上的屋子涂染色彩。
傍晚,褐黑的瓦身上,像镀了一层金光,变得灵动起来。
捏一片黑瓦在手里,沉甸甸的,瓦不光是黑泥混合的薄片,而是遮风避雨的物具。
在太阳下,这些物具带有灵性。
③在农村,老房子都是瓦屋,墙基泥土打制,屋顶黑瓦吊顶,每当雨水倾泻而下,人在屋子里能听到“嘭、嘭”的敲打声。
那声音极好听,夏天的晚上,这样的声音更加明显,我很多时候就是枕着雨打瓦的声儿睡着的。
以前村里人的房子是怎么建的呢?依山而建,傍河而居,很奇怪,墙上不开窗户,只有屋顶开一面天窗。
挪去一块青瓦,换置透亮的油纸,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见到一束清亮的光照进来。
④大了大了,家家建了楼房,都是水泥浇灌而成,瓦屋渐渐少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人对瓦房的怀念油然而生。
人成长到一定年纪,总会对过去的东西念念不忘。
回不去的童年,人只能在安静的夜晚,一个人伏案写作,浸润其中,让文字带你重新住一次瓦屋。
在夏天的雨夜,听瓦沟里潺潺的流水声。
⑤瓦上房时是黑的,尾随岁月的更迭,风吹雨打太阳晒,屋舍瓦楞上长满绿茸茸的青苔,经年累月,瓦终究还是变了颜色,成了幽幽的青瓦,猛地一看,像刷了一层油漆。
瓦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次雨水的洗刷才算够?就像人,一生究竟要承受多少磨难才算够呢?时间不会放过任何事物,包括人。
岁月的吻痕总是愿意爬附在屋瓦上,把它侵蚀,让它慢慢变老。
从远处看,房子像一本读不完的书,瓦就一页一页地盖在楞条上,一块跟着一块,井然有序,只有这样,雨才不会滴漏。
⑥炊烟在乡村是常客,当炊烟飘上去蹲在瓦上,瓦便活了。
瓦有了呼吸,雨水就进不来,一年四季,不用愁房子漏雨。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记叙文阅读范文讲解
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 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 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 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 的范畴。
1.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亲切,真实;第三人称“他”,不 受时空限制;第二人称“你”,亲切、真实。 5、记叙的线索: 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
记 6、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叙 7、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时间先后分,地点转换分,事物发展过程或 文 思想感情的变化分,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
。
知 8、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识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
⑾当一本旧书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 的风格,内页的板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 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
的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 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是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而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 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了。
词句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
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等;
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 置上。
2、理解某一段的作用: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过渡段——承上启下。
3、理解句子的作用: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 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 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 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 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 气氛等作用。
2020中考初三语文专项: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文库独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句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春》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运用了虚写的手法B.《故乡》中的闰土,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形象C.“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这句话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D.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考点】文章写作手法;文章表达方式;文章人物形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及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逐项揣摩.【解答】C.“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常见的抒情、记叙、议论、说明和描写表达方式的区分,表明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是议论.2.下列对课文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贾平凹的《风雨》,全文虽未出现“风雨”二字,却通过描写各种景物的纷乱状态表现了风雨的狂暴B.《紫藤萝瀑布》巧用修辞,语言生动.例如“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开得茂盛,富有生机C.《虽有嘉肴》一文多用对称、齐整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D.《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道“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里“招牌”的意思是:云和天气关系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考点】文章写作手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章的写作手法,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等.【解答】B.“欢笑”这个词运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得写出了紫藤萝的勃勃生机、给人一种活泼的紫藤萝、欢快之感.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故选:B.【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写作方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课文语言学习的议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喜欢《我的老师》里的这句话:“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我”的调皮,机灵.B.我更喜欢《济南的冬天》里的这句话:“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原指清秀,这里生动地写出了济南小山的秀美,表达了作者怜爱之情.C.我觉得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语言更富表现力,比如《紫藤萝瀑布》中这句话:“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挑逗”运用夸张手法,把紫藤萝花写得顽皮可爱.D.我也喜欢用修辞,比如比喻就使语言更为生动形象,如《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色彩绚丽.【考点】文章写作手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章的写作手法,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等.【解答】C.“挑逗”一词运用了褒义贬用的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紫藤萝花的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没有用夸张修辞.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写作方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4.对下列两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2)其实地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重庆洋人街标语.A.第(1)句中,作者认为希望是本没有的,就如地上本没有路,但只要你想到有路,路自然就会出现在前方B.第(2)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启迪人们:如果一直踩着众人的脚步走,就会无路可走;必须要善于创新,另辟一条新的道路C.这两句话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路”的内涵进行了形象的诠释:路是人用脚走出来的,我们只要跟着别人走,就能走出一条路来D.这两句都用“走的人多了”来强调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考点】文章句段分析;修辞手法及运用.【分析】此题考查对句意内涵的理解题型.这道题需从修辞和句子内涵两个角度考虑.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解答】(1)句的正确理解为: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去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2)句的正确理解为:联系这句话的出处“重庆洋人街标语”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总沿着别人的道路去走,你将无路可走,要善于创新.C选项中对于“路”的内涵理解很显然不恰当,第二句侧重于强调自己的路自己走,勇于创新.因此可知B是正确的.答案:B.【点评】理解句子含义时,要特别注意句子是否运用修辞.辨析正确修辞方法,有助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5.阅读下列散文诗,选出叙述最恰当的选项:()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沈尹默<三弦>)A.画面描写由远而近,逐层推移,旨在表现城镇之美B.第二节以「绿茸茸细草」、「闪闪的金光」,暗喻三弦乐音的鼓荡C.第三节聚焦于老人的书写,可看出作者对人间疾苦的观察D.本诗写人采画龙点睛法,点出第三节老人即第二节弹弄三弦的人【考点】散文阅读综合.【分析】沈尹默这首《三弦》看起来像一幅素描画:长街上,没有行人,只有路旁一排被风吹动的杨树,长街的另一旁是一座有些破旧的院落,被一段低低土墙围住,大门已经破了,可以看见半个院子的细草;而门外坐着一个穿着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仿佛若有所思又无所思;而天空正中,是灼热的太阳.【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叙述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A.由“长街上”、“路旁杨树”、“破大门里”、“门外”等地点词可知,画面描写由远而近,逐层推移,但并非旨在表现城镇之美,而是抒发作者对环境恶劣的无奈,听到三弦声以及看到生活落魄的老人时的沉思,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绪.选项不合文意,故A项不恰当.B.见于第一、二节,由第一节“火一样的太阳”、第二节“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可知,太阳不再像“火一样”,而是“闪闪的金光”,前后形成对比,可以看出作者情绪的转变.此处并非比喻乐音声浪.选项不合文意,故B项不恰当.C.见于第三节,由“穿破衣裳”、“双手抱着头”可知,作者对老人进行了外貌以及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人间疾苦的细致.选项符合文意,故C项最恰当.D.见于第二、三节,由第二节“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第三节“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可知,两人的地点位置不同,不是一个人,门外的老人与“我”一样是被乐音吸引的人.选项不合文意,故D项不恰当.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叙述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学生解答时,应该细致阅读散文诗的内容,理解文章描绘的画面和作者在文章中倾注的思想情感,然后再结合具体选项作答.6.阅读下文,选出最接近本文主旨的选项:()昔有仆嫌其妻之陋者.主翁闻之,召仆至,以银杯、瓦椀各一,酌酒饮之.问曰:「酒佳乎?」对曰:「佳」「银杯者佳乎?瓦椀者佳乎?」对曰:「皆佳.」主翁曰:「杯有精粗,酒无分别.汝既知此,则无嫌于汝妻之陋矣.」仆悟,遂安其室.(罗大经《鹤林玉露》)椀,通碗.A.承恩不在貌B.命无莫强求C.曾经沧海难为水D.糟糠之妻不下堂【考点】文章内容主旨.【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短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有必要的文言文知识的积累,第二要通过细读揣摩文本大意,第三抓关键句或抓有关作者评论的句子弄清文章批评什么,或是表扬什么从而把握文章主旨.【解答】A,“承恩不大貌,教妾若为容.”语出唐杜荀鹤《春宫怨》意即博得皇帝的喜欢并非仅靠容貌.恰与此文“主翁”以酒为喻,教导“仆”勿嫌妻“陋”相符.本文可抓第一句去理解.B,“命无莫强求”劝人相信命运的安排,不做无谓的争取.与本文主旨不符.C,“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元稹绝句,与“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的是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与本文主旨不符.D,“糟糖之妻不下堂”告诫后人不要抛弃曾经共同患过难的妻子,与本文主旨不符.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通读全文是基础,但是找到关键词句去理解最重要.7.阅读下文,选出最切合这段文字核心观点的选项:()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我不知道谁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改写自颜昆阳<窥梦人>)A.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B.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无须辨明C.尊重彼此隐私,让个体能有「留白」空间D.充分防护自我隐私,不让「八卦」入主生活【考点】文章内容主旨.【分析】此题为归纳内容要点题,即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此类试题可以抓住材料的主旨句或关键词,围绕着主旨句或关键词来组织答案.【解答】从文中出现的关键句:允许自我“留白”“任何他者所无法侵入的世界”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即自我隐私;而对“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等语句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持否定意见,即要尊重别人隐私,这样才能安全的生活.从这两点上即可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由此可知答案C是正确的.答案:C.【点评】归纳内容主旨,要关注关键句和反复出现的词语,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意图.8.叙事文本中,作者有时会运用对话来交代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下列引述的对话,具有这种作用的选项是()A.我怔怔地望着她,想起她美丽的横爱司髻,我说:「让我来替你梳个新的式样吧!」她愀然一笑说:「我还要那样时髦干什么,那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B.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C.「花菜卖多少钱?」巡警问.「大人要的,不用问价,肯要我的东西,就算运气好.」参说.他就择几茎好的,用稻草贯着,恭敬地献给他.「不,称称看!」巡警几番推辞着说.诚实的参,亦就挂上「称仔」称一称说:「大人,真客气啦!才一斤十四两.」D.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E.停了几秒钟,听到阿旺嫂的声音:「妳是在说我?」「对!既然说了,也就不怕妳生气,那段戏最重要,妳怎么可以离开?」「吉仔撞到木箱子,头上撞一个大包,哭不停,我哄他,骗他,无效,只好带他去吃冰!」「难道妳不知道马上就有妳的戏?」「知道,我怎么不知道!」「知道还偏偏要去?」【考点】文章写作手法.【分析】从文本中任务的对话时间与所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着手来解答.【解答】解:A.“我说:「让我来替你梳个新的式样吧!」她愀然一笑说:「我还要那样时髦干什么,那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从看出所述事情还未发生.A不合题意.B.“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有对话可知所述事情早已发生.B合题意.C.有对话可知,对话与所述事情同时发生.C不合题意.D.“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所述事情对话前已发生.D合题意.E.“停了几秒钟,听到阿旺嫂的声音:「妳是在说我?」「对!既然说了,也就不怕妳生气,那段戏最重要,妳怎么可以离开?」”由此对话可知人在对话前已经离开.E合题意.故选:BDE.【点评】本题为多个正确选项,易错点是易漏掉选项.9.徐志摩<再别康桥>:「夏虫也为我沉默」,句中的「夏虫」原本只是「无声」,却被诗人说成「为我沉默」,是因为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夏虫.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A.时间是冻结在玄关的雨/模糊你离去的脚印/至少那/涟漪/证明我们曾走在一起B.凄冷的月暗暝/茫雾罩海边/海面灯塔白光线/暗淡无元气/只有是一直发出水螺声哀悲C.想我一生的运命/亲像风吹打断线/随风浮沉没依偎/这山飘浪过彼山/一旦落土低头看/只存枝骨身已烂D.风冷心灰/吻别的季节/每棵树都在流泪/满街金黄的落叶/不怪谁/不承认离别/当你搬出我心扉/寂寞翻箱倒柜E.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们/跑哪去了/赤裸裸的天空/星星多寂寥/我以为伤心可以很少/我以为我能/过得很好/谁知道一想你/思念苦无药/无处可逃【考点】文章写作手法.【分析】先分析出题干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夏虫”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解答】解:“夏虫”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A.“时间是冻结在玄关的雨”比喻,将时间比作了雨.B.“只有是一直发出水螺声哀悲”拟人,把“水螺声”写成人的“哀悲”.C.“想我一生的运命/亲像风吹打断线”比喻,“将一生的运命”比作“风吹打断线”.D.“每棵树都在流泪”拟人,“流泪”是人的动作.E.“不知道它们/跑哪去了”拟人,“跑”是人的行为故选BDE.【点评】此题考查运用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易错点是不能正确找出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0.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考点】文章内容主旨.【分析】此题为归纳内容要点题,即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此类试题可以抓住材料的主旨句或关键词,围绕着主旨句或关键词来组织答案.【解答】本题中,段落的中心句是: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后面举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前面的中心句.ABC三个选项理解片面,不能够恰当的表现文段的内容.故答案为D.【点评】归纳内容主旨,要关注关键句和反复出现的词语,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意图.11.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A.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B.人生途中可稍作休息,但不能长期滞留C.人生旅途可以有多种路径到达目的地D.人生的目标常常可以发生方向性的逆转【考点】文章句段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正确理解.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抓关键词.本句中,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月台”和“驿站”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句中的“供转车再出发”.月台通常指进入火车站后方便旅客上火车的一段与铁轨平行的平台.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月台”“驿站”在这里指人生短暂停留的地方.根据这句话判断,答案为D.【点评】理解句子含义,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12.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与这段文字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气.①勇气就是古人说“舍我其谁”②鲁迅说“直面人生”,现代人说“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③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生命之果的.④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⑤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风光;将出海而又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考点】文章句段分析.【分析】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一一审看各句,找出与中心意思不符的句子.本段的中心是讲“勇气”的,而第④句说的是“创造与享受”与其它几句中心不统一.【解答】根据这段文字的表述,可知本段的中心意思是讲勇气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在一个文段中综合运用语文的判断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13.阅读《孔乙己》中的一算文字,完成9﹣1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①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9.(2分)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A.一便B.即使也 C.虽然但 D.因为所以【考点】词义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关联词的使用.注意区分关联词用法上的差异.【解答】一…便:表示条件关系;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根据语境,选用“一…便”,突出孔乙己是大家取笑的对象.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本题重在理解句子意思强调的重点.10.(2分)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阔绰 B.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贫穷C.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豪爽 D.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清高【考点】描写方法.11.(2分)对孔乙己“争辩”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乙己本来没有偷书,却受到别人的污蔑,所以要争辩B.孔乙己确实偷了书,却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所以要争辩C.别人是开他的玩笑,孔乙己却当真,所以要争辩D.别人厌恶他偷书,孔乙己害怕不敢承认,所以要争辩【考点】小说情节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抓住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分析,不难选出答案.【解答】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等级森严,隔着一条鸿沟,但孔乙己却和这两种人都不同.“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都是穷困的劳动者.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不愿意与他们为伍,他又没有资格挤进隔壁房里与“穿长衫的”并起并坐.但是,他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为的是要摆读书人的架子,以显出非同一般,比“短衣帮”高贵,不屑与他们为伍.从语言“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确实偷书了.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课文用短短的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及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抓住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分析是关键.12.(2分)对孔乙己的社会价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B.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他充其量不过是人们的笑料C.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他引导人们即使贫穷也要读书D.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因为他他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考点】文章人物形象.1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解答】B;A;B;D;C;6.(2分)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乃悟前狼假(睡觉)B.屠起(暴躁)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攻击)D.增笑耳(只有)【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注意区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牢记常见的一些文言实词的用法,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并灵活运用.【解答】B.屠起(突然)故选:B.【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暴,在“屠暴起”中翻译为“突然”.7.(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考点】一词多义;文言虚词.8.(2分)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考点】文言翻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原则,坚持“文、达、雅”原则.注意倒装与省略现象.【解答】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为“一只狼狼径直走开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注意:径去,译为“径直走开”;。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二(含答案 五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考点系列训练题二1.人物形象、心理与作用分析概括;2文章主题的理解归纳。
(说明:试题中,其它考点可酌情作答训练)一、最后的老师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
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
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
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
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
”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
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
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
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
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
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
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
”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
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
”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
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1对1”讲练考点3 文意理解考点4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针对练五、(2019郑州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4分)独木桥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
②叫它桥,其实它只是两根并排的木头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
③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
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快速地走几个来回,然后再去上学。
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居然还跳了一个“双摇”。
④但过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⑤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身子不由自主地晃动。
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就掉进河里了——虽然是条小河,桥也不高,但我还是感到恐惧。
⑥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我感觉独木桥也在移动。
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⑦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
但是,他把我引到独木桥中间,有时候会故意松开手,等我摇晃几下,眼看要掉下去了,他才再次将我拉住。
⑧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
有一天,河对面有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他竟也走到了桥上。
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步往前挪,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
这么窄的两根木头,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而对面过来一个人,要在桥的中间交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
⑨“退回去!”我听到对面过来的人凶狠地说。
10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走上来的!”⑪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
⑫“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真的感到绝望。
⑬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⑭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
⑮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
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把我撞下去。
⑯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奇迹般地交换了位置。
⑰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哥哥到了那一边,而对面过来的人,却出现在了我和哥哥之间,我所面临的,就是要和这个人交身而过。
⑱天哪,没了哥哥的搀扶,我连在独木桥上站稳的能力都没有。
而要和这个凶狠无理的人交会,我不掉下河去才怪呢!⑲感觉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我蹲下身子,没出息地哭了起来。
⑳我蹲在桥面上,一边哭,一边闭上眼睛。
我不敢看周围,不敢看对面的人,更不敢往河里看。
我等待着那个人将我一顶,我就会像一块石头那样,笨重地掉下去,发出很响的声音。
○21我蹲着,两只手死死地抓住那两根粗笨的木头。
我希望那人顶撞我的时候,我的手能抓紧木头,不至于被他拱进河里。
这一刻,失去了哥哥的保护,我的手焕发出了神奇的力量,就像钢铁的爪子,手指几乎抠进了木头里。
○22结果是那个人轻盈地一跳,就从我的背上跳了过去。
他就像学校里大家玩跳山羊一样,双手在我背上轻轻一按,两腿一分,就过去了。
○23我这才睁开眼睛,看到了对岸的哥哥,他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吃鸡蛋。
○24“过来拉我呀!”我带着哭腔让哥哥过来。
○25他一边嚼着鸡蛋,一边若无其事地说:“你自己走过来吧!”○26我颤颤地说:“我不敢。
”○27哥哥说:“有什么不敢的,你刚才都没有掉下去,现在一个人轻轻松松地走,没几步了嘛!”28我终于壮起胆,慢慢站直了身子,尽量不看桥下的水。
我看着前方,调整○自己的重心,迈开腿走了起来。
29我成功了,我发现一个人在独木桥上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
○30从那以后,上学放学路过那座独木桥,我再也不用哥哥搀扶了。
我可以自己走过去,独自走回来,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每天早上妈妈给我和哥哥一人一个煮鸡蛋,我也终于可以自己享用了。
○31而之前,因为有求于哥哥,因为要他拉着我的手过独木桥,我得把我的那个煮鸡蛋给他,也就是说,每天都是他吃两个煮鸡蛋,而我则没得吃。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21期,作者:荆歌。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章第①段交代独木桥是“我”上学路上的必经之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后文写“我”独立通过独木桥做铺垫。
B. 文章第③段具体描写哥哥过独木桥时轻松自如、花样翻新的动作,是为了衬托“我”过独木桥时紧张害怕的心情。
C. 文章笫⑥段通过描写白云在水里缓慢移动的景象,表现“我”在独木桥上俯视水面时因紧张害怕而产生的眩晕感。
D. 哥哥会在桥中间故意松开手吓唬“我”,他还不顾“我”的求助,坐在对岸悠闲地吃鸡蛋,这让“我”对他的幸灾乐祸耿耿于怀。
29段内容,根据相关提示,在表格中填写适当的内容。
(4分) 2. 请阅读第⑧~○21段,任选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分)3. 细读文中第○4. 这篇文章与《走一走,再走一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你从两篇文章中发现的共同点(不少于两点)。
(4分)补充设问1.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哥哥的人物形象。
(4分)2.如果没有最后两段文字,故事也是完整的,那最后两段是不是画蛇添足呢?说说你的看法。
(4分)六、(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6分)好人不怕①年底了,云飞拎着行李回老家过年。
车到县城,已是下午,但还需转乘往乡里去的班车。
这最后一趟,人尤其多,云飞挤上车,抓紧靠背,座位上的中年汉子看了他一眼。
②因为已到年关,到县城置办年货的乡民很多,且大包小包,车上拥挤不堪。
车到磨子桥,上来一位老太婆,中年汉子看老太婆站立困难,便把座位让给了她。
云飞心想,这中年汉子面容冷峻,素质倒挺高的,忍不住也多看几眼。
发现他总是把一只手放在口袋里,另一只大手抓着靠背,如冷面金刚,看着窗外。
③车刚走一段,有个女孩在路边招手。
车里人抗议,说都挤成肉饼了,不要开门。
那女孩似乎知道车里人的意思,着急忙慌跑到路上,把车挡住了。
④女孩挤上车,挤到云飞和中年汉子这里不再走了,也无处可走了。
云飞不得不把肚皮收收,毕竟,和一个年轻女孩贴身站着,让人尴尬。
⑤车到铁瓦寨,下去了几个人,这才刚刚轻松一下,却跑过来三个年轻人,拦住车,上来后骂骂咧咧地说,车实在是太少了,出租车都打不到。
然后他们蛟龙一样朝车后挤,车里顿时乱作一团,显得更拥挤了。
⑥老太婆透不过气来,要求开一下车窗。
车窗一开,一股冷风嗖地射了进来,人们抱怨着又赶紧关上。
⑦云飞正专注地看着窗外,看看这一年来家乡沿途有什么变化。
突然,他感觉到有人在摸自己的大腿。
余光一瞄,原来是小偷在偷钱。
云飞出外打工多年,知道小偷们的伎俩。
反正裤兜里也没装钱,不过一团卫生纸。
手机和银行卡在内兜里,量他小偷也没这个胆。
云飞心里坦然,不由想起网上流行的段子,如今去现金化的时代,小偷最恨的人便是马云,也难为他们了,爱偷偷去呗。
⑧小偷忙活一通,毫无收获,转而在女孩身上打起了主意。
随着车的颠簸,小偷在她肩膀上挂着的皮包里摸了起来。
女孩在云飞和中年汉子之间,为了站稳,她挂包的手高高地抓着扶手,皮包刚好滑到她的后侧,她对此一点也没觉察,云飞却看得清清楚楚。
⑨云飞吃惊这小偷的大胆,竟敢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摸人家的钱包。
他清楚,如此猖獗,必定是一个团伙。
可自己总不能无动于衷吧。
云飞假装感冒样咳嗽几声,想提醒女孩,也提醒一下身边的人。
可女孩依然无动于衷。
中年汉子背对小偷,他好像也没发现,斜左右方的乘客倒是看见了,但没人敢吱声,一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的样子。
这让云飞很是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⑩正在云飞犹豫之际,那小偷脸上一丝狞笑,一叠钱已经摸在了他的手里。
情急之下,云飞一把抓住小偷的手腕,僵持在了那里。
小偷吃了一惊,目光犀利地盯着云飞,意思让他放手,少管闲事。
这时女孩才发现,被吓得不轻,她不敢回头,更不敢说话。
中年汉子转过身来,目光冷峻地盯着小偷。
众目睽睽之下,小偷胆怯了,松开手,把钱丢进了女孩的包里,灰溜溜往前面挤去。
⑪车上有小偷,大家虽不说话,却一阵骚动。
女孩搂住钱包对云飞感激不尽,眼泪都出来了。
云飞呢,庆幸自己做了件好事。
可很快,云飞看见那小偷两眼凶光地朝这边挤.了过来,身后跟着另外两个人。
云飞心里一跳,大事不好,小偷要来报复自己了,怎么办?⑫云飞心跳加速,意识到自己已经面临危险。
看来呀,这好人的确不是好当的。
可事已至此,云飞也只有拼了,他大喊着车上有小偷,让司机赶快停车。
⑬小偷看云飞喊叫,恼羞成怒,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匕首就刺了过来,只听哐当一声,扎在了手臂上。
⑭惊慌之际,云飞这才发现自己并无痛觉,低头一看,原来受伤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中年汉子奋勇替他挡住了这一刀。
云飞义愤填膺,一个拳头抡过去,把小偷打了个鼻青脸肿。
接着司机踩了刹车,在乘客的联合下,另外两个小偷也很快被制服了。
⑮云飞回过神来,感谢中年汉子为他挡住这一刀,急忙要女孩拿出卫生纸来,先为大哥包扎一下,然后赶快送医院。
⑯中年汉子却没事人一样,笑着说,没事,没事,好人不怕,好人不怕。
然后他挽起袖筒,云飞和车上的人顿时惊呆了:这哪里是血肉之躯,分明是一根黑乎乎铁硬的假肢。
男子笑着解释道,前几年救火时烧伤截肢的……看来呀,这假肢,也是无敌的兵器..呢。
⑰铮铮铁骨,热血男儿。
云飞握住汉子的假肢,眼里满是感激和崇拜。
恍惚对方是一个武林高手,自己跪拜下来,诚心诚意地抱拳喊道:谢谢师傅。
(作者:羊白。
有删改)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4分)★2. 阅读第⑰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云飞“感激”和“崇拜”的原因。
(4分)★3.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词句。
(4分)(1)可很快,云飞看见那小偷两眼凶光地朝这边挤.了过来,身后跟着另外两个人。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看来呀,这假肢,也是无敌的兵器..呢。
(品析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4. 文中的中年汉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3 文意理解、考点4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针对练五、1. D(2分) 【解析】D项中,哥哥并非“幸灾乐祸”,我也没有“耿耿于怀”。
2. (1)哥哥与他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奇迹般....;(2)相互顶撞之中两人顺利错身交换位置/交身而过);(3)“我”必须独自面对....与那人交身而过的难题(“我”绝望地抓紧木头以防被拱进河里/“我”独自面对那人,绝望地蹲在桥上哭/“我”独自面对那人时的恐惧);(4)“我”终于战胜恐惧,独自过桥....。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3. 示例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①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来表现。
“蹲着”“死死地抓住”和“抠进”等动作,传神地写出了“我”担心随时会被对方撞进河里时紧张恐惧的心理。
②通过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来表现。
通过写“我”蹲在桥上时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表现“我”的紧张恐惧和对安全过关的渴望。
(描写方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心理1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