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谢灵运(385年-

433年),字灵运,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山水诗人,以其山水诗歌而闻名。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1.自然写景: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

对山、水、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

和美妙。他善于观察自然景色的细微变化,并将其细腻地表

达出来。

2.感情抒发: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并非只是对景物的描写,

更重要的是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他以自然景观为媒介

,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3.寄托哲理: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中常常融入了哲理和思考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存在和宇宙的思考和追

求。

4.诗意凝练: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

意境,他擅长用简短而精确的词句,将复杂的景象和情感凝

聚成深远的诗意。他的诗作字数较少,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意

象和情感。

总的来说,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作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诗意。

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

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

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2001中本(4)班442号汪立峰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自然,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是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特点是鲜丽清新,追求诗歌声色之美,开创了南朝的一代诗风。

他们的诗歌意思甚深,深,其实是晋宋之交田园、山水诗二大鼻祖陶渊明与谢灵运的共同特点。陶诗语淡,思顺,格局疏朗,是深入浅出;谢诗语炼,思屈,格局密致,是深入深出。故陶诗舒徐不费力,而谢诗峻刻稍滞重,则为二人不同之个性特征。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的不同主要表现为:

一、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而谢灵运诗歌是以摹象为主。

他们自然观不同,陶基本上承先秦以来道家的自然观,谢则更多魏晋以来玄学的自然观。沈德潜曾对陶诗与谢诗作过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

陶是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他的诗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

陶渊明的诗歌体现“率真”、“任情”的美学追求。从其作品看他对自己形象的塑造、率真、任情,不掩饰、不做作,不为世俗左右,我行我素,倒像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驱。他要自己的作品都能“颇示己志”,“为情而文”而不是“为文而情”,率性而发,毫无掩饰,从“胸中自然流出”。因此,他对生活的种种体验,对人生真谛的种种思索,喜怒哀乐,都融会在作品中,人们可以透过其作品看到他高尚的“人格”。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谢灵运是唐代杰出的山水诗词作家,他的山水诗作品独具风格,具有

较强的艺术特点。以下是关于谢灵运山水诗的几个主要艺术特点:

一、描写技法独特

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品以描写技法独特而著称。他善于通过形象的描绘

和细腻的感觉传达自己对山水的深情和艺术追求。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界

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作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界的独

特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登池州龙王庙》一诗中他描绘了壮观的山水景色:“山高处、风卷起叠嵯峨。水卷起千堆雪,泻出万丈波。”这种生动

的描写技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感受到了山水景色的壮丽和美妙。

二、情感真挚

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品情感真挚,一直是他艺术追求的核心。他通过对

山水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山水诗中充

满了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例如,在《登东山》一诗中

他写道:“运景何曾认旧游,甘舍旅忧与世流。高居大观非俗贵,肆业采

诗何怅然。”这种真挚的情感使读者深深地被谢灵运的诗歌所感动和打动。

三、寓情于景

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品常常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思想。他善于将思想和情感融入景色之中,使读者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够

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例如,在《登岳阳楼》一诗中,他以巧妙的

描写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立志追求的赞美:“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吴钩。”这种寓情于

景的手法使读者更能够体味到诗作中所蕴含的深意和内涵。

四、变化多样

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品变化多样,他善于运用不同的手法和形式来描绘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在中国诗歌史上,谢灵运是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他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诗”在诗歌史上的独立地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引言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称谢灵运是“第一个在诗里全力刻画山水的人”,虽然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完整的描绘山水的诗出现,如庾阐的《衡山诗》,湛方生的《天晴诗》,谢混的《游西池》,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等,但谢灵运才是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真正使山水诗走出了理窟,走向了独立,使山水从文学的“附庸”变为“大国”,并成为人们竞相写作的题材的人物非他莫属。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研究晋宋山水诗的发展几乎没有人不引用这句话。他是开创山水诗派的鼻祖,但刘勰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是否可信呢?如果从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点来加以分析的话,不难得出答案。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色

用典,又称用事、隶事、事类,现在常称作引用。刘勰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在篇幅有限的诗歌中运用典故成为增加诗歌内涵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艺术效果上,典故的加入也使诗歌变得具有多层意蕴而耐人咀嚼回味。纵观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其引用典故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从中可见其知识的渊博和庞杂,以至于清人吴淇有“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的说法。据统计,谢诗引“三玄”入诗,以《庄子》为最多,用《易》次之,《老子》再次之。由此观之,庄、老思想在其诗中不仅没有告退,与较早的陶诗相比,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关于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关于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谢灵运(656年—712年),唐代文学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谢灵运的山水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具体体

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山水诗风格纯净流畅,情感真挚自由

谢灵运的山水诗风格以纯净流畅、自由灵动为主,通过写实与

想象的结合,以深邃含蓄的意象、情感渲染的手法,表现出自己对

交际、自然的深邃理解及深厚感情的尽情流露。如《永州廉江驿》

一首:山水相映,组合起来,自然纯净,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

理想境地的向往,自由无拘束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作者的独立人格。

二、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描绘时事自然的同时,通过想象和诗意的运用,丰富了表现手法。如《水调歌头秋词》一首: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许多富有想象力的词句,深刻蕴含了人生的浮云,远处的山峦与水波更是在诗人的意境创造下,体现出无限的意境与

柔美的情感。

三、意象清新自然,寓意深远

谢灵运的山水诗所表现的意境深处,常常是诗人心灵深藏的自

然情感及理性所在。这种情感常常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反映了

自然生命和人类生命之间的契合。如《题西林壁》一首: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离别的离愁别绪,悠远的人生之旅,通篇通过自

然景观,直接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与人生哲思,深刻寓意。

四、品读诗歌时的审美享受

谢灵运山水诗通篇着重烘托景色中的一定意境,以及对情感和

意义的描绘,激起读者美感的体验,强调创造力的体现,这种审美

享受具有通俗性、深邃性与好玩性。如《秋浦歌舞》这首诗,以静

水清空的境界来表现独立人格的个体情感;以涟漪交相引出阴晴变化,不仅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同时又使读者体验到想像和扩大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谢灵运是唐朝末年的著名山水诗人,是“浪花三绝”之一(另外两位是温庭筠、韩愈)。他的诗歌独具匠心,融合了自然美、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尤其是他的山水诗更是流芳千古,具有绝佳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首先,谈谈谢灵运的山水诗的基本特点。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了他深刻的思想感悟和

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他通过对山水胜景的描绘,寄托了对人生的深情思索和对人间世事的

忧患。其次,谢灵运的山水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凝练,音韵悠扬,对诗句的搭配和运用极为精湛,将山水美通过诗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巧妙地结合

山水画和诗歌,不仅为山水画增添了文学气息,而且为诗歌赋予了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的意境。

其次,论述谢灵运的山水诗的艺术手法。谢灵运的山水诗以清新淡雅的笔墨,表达

出诗人对大自然和世间万物的细致观察。他的山水诗主要采取景物交融的写法,即将山水

与人文相结合。在诗歌中,他常常通过对自然中各种物质形态、色彩、质地、发光情况、

气象变化的描写,使读者从直观的感官世界深化到具象的景象意象中。例如《登坛灵岩寺

观贾岛题窗》中的“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等形象生动的描写,使人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水之美。此外,他还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通过景物、季节、光影等符号意象来表

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爱情、友情等伦理情感的深沉思考。

最后,总结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思想内涵。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是对山水美的赞颂,

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学探究。他的山水诗所蕴含的“物我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谢聪

来源:《卷宗》2014年第12期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奠基人,谢灵运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山水诗写作的杰出诗人,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与颜延之起名,并称“颜谢”,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有一种清新自然恬静的韵味,谢灵运的山水诗能把自己的感情充分融于其诗中,通过对自然山水风景的描写,表达自身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景物;逼真;情景交融;语言

谢灵运的山水诗,人们一直以来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谢灵运作为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其成就是巨大的,无论是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对感情的表达都值得后世学习和研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客观的评价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提到山水诗,我们能够想到谢灵运,陶渊明,以及苏轼等人。在中国山水诗的历史上,他们都是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大家。谢灵运所处的南北朝时代,山水诗画刚刚兴起,山水诗的写作技巧还很不成熟,谢灵运一方面继承魏晋诗歌的写景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做出创新,在对景物刻画的时候,求真求实。具体的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逼真的景物描写

对山水作逼真细致的描写,是谢灵运山水诗最受后人称道之处。谢灵运在借鉴前代诗歌写景技巧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在景物描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用语言艺术塑造山水形象,力求真实。一方面吸收绘画艺术的技巧,另一方面发挥语言艺术的长处,二者结合,山水描写才能达到新的高度。谢灵运山水诗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

用绘画手法描绘山水。山水诗的基本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王维的山水诗常被后人称道,也为后世山水诗写作立下范本。就谢灵运的山水诗而言,他其实已经开始借鉴绘画方法,绘画是色彩和线条的艺术,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常常借色彩和线条刻画山水。就色彩方面来说,谢诗对山水的色彩有相当准确的把握,不仅能反映出真实的山水形象,也着眼于烘托整个画面的内在气韵。谢诗不仅色彩丰富,而且搭配和谐。如“连鄣叠巘鄂,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以浓重之笔描绘晚秋之景,深红浓绿,显得浓艳厚重。“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从游京口北固应诏》,桃红柳绿,春光烂漫,一派清新秀丽的景色。红绿黄等鲜明的色彩,绽放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色彩的运用相当成功。谢诗的色彩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往往能与主观情感结合起来,衬映出作者的心境。如“ 白云抱幽石,绿条媚清涟。(《过始宁墅》),白绿相映,清新淡雅,更与作者对大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谐调一致,不仅写景鲜明,更促进了情与景的融合。

简述谢灵运在山水诗发展上的贡献及其不足

简述谢灵运在山水诗发展上的贡献及其不足

简述谢灵运在山水诗发展上的贡献及其不足

贡献:

(1)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馀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2)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3)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不足:

(1)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二体的境

界。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

(2)由于过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

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

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第一特点:对山水景物的声、色、光都有生动的描绘。

在作品《入彭蠡湖口》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

刻画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猿

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

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二特点:拟人的修辞。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拟人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石壁精

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合清晖。清晖能娱人,游

子憺忘归。”本是写人的主观感受,但是诗人那平淡的笔调中

表现出那么亲切的感情,以致于无知无觉的山水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与诗人成了一对心神相契的至友。

第三特点: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

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于汲取了经、史、子、句入诗。如“渔钓易为曲”是借用了《老子》中“枉则直,曲

则全”的意思,实际上隐含了委曲求全的处世之道;“交交止

栩黄,呦呦食苹鹿”一句,则是取之于“黄鸟黄鸟,无集于栩”(《小雅·黄鸟》)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联系到这些诗篇以后有“谁从穆公”、“此邦之人,

小可与处”、“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等句子,我们可以推测,诗人是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坎坷。由于谢灵运的诗风朴实,全无

淫靡之气,且他的山水诗篇消灭了两晋以来盛极一时的游仙文学,初步打破了玄言诗风,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四个特点: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从整体来看,谢灵运的山水诗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个人色彩,读

简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

简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

简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都是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二者有明显存在差异。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主要表现为:

(1)诗歌成就的不同

谢灵运主要成就是山水诗;而陶渊明是田园诗。

(2)诗歌艺术手法不同

谢灵运山水诗具有明丽清新的艺术风格,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通过精雕细刻得来的。他的诗雕琢过多、形容过多以及由此而造成繁冗堆砌、语言晦涩。而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写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3)诗歌表现手法不同

谢灵运山水诗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表现手法惯用“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而陶诗较为随性,重视表达的流畅、直白。

(4)诗歌意趣的不同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通过诗里的山水,将虚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

景中,用诉诸人们感官的景物去启示人们的悟道,表现出“超以象化”的理,具有一种玄趣。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谢灵运诗歌特色分析

谢灵运诗歌特色分析

谢灵运诗歌特色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谢灵运诗歌风格和艺术特征

姓名:吴盼

班级:10汉语言一班

学号:25

摘要

谢灵运被钟嵘《诗品》称为:“元嘉之雄”在我国文学史上“蔚为一祖”。他的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山水诗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征也是独树一帜,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本文就其前任的研究做个简单的归纳和探讨。

关键词

艺术风格清新富丽入景传神声色大开音调和谐情景交融

正文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代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山水诗派鼻祖和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钟嵘说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综”;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王世贞说“谢灵运天质奇丽,运思精凿”。胡应麟说,“康乐清而丽”。焦竑在《谢康乐集题词》中说道其诗“离质木之音,而仍工商之桥”。黄节先生说:“汉诗浑成,无一定作法,至康乐明远,则段落分明,章法紧严矣。从古到今,研究和评价谢灵运诗歌风格和艺术特征的不计其数。本文拟就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清新富丽

鲍照云:“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敖器之云:“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黄庭坚云:“谢康乐庾义城之诗,炉锤之功,不遗余力。”沈德潜曰:“谢诗追逐而返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以上评论都是说谢诗诗中既有清新自然之美和精工雕琢的富丽美。同时,还能返归与自然,结合山水。在谢诗中确有不少不假雕饰,颇得天然之趣的名章迥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在比如“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岁暮》。这些诗句中,充分展现谢诗不侍雕饰却曲尽人情世故,传声达意。在这些看似自然醇美的诗句时,看似是诗人俯拾即得,信手捻来。但是她们的产生必须依赖诗人身后的生活积累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及感知生活的心。我们知道谢灵运在政治上并不得意,曾两次流放,这也使得他有机会饱览江南的秀丽山水和地方的民情风俗,故创作不少“天然去粉饰”的佳句名篇。但是就谢诗的整体风格而言,则是精工多余清新自然,这和当时南朝唯美主义的文风大有关系。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谢诗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往往刻意求新,呈现出典丽厚重的风格,但是由于锻炼精熟,仍能给人以自然可爱感觉。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塘水分流,林密蹊绝踪”;“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等等。写景毕肖,状物传神,富丽之中不乏清新可爱。总而言之,典丽精工是谢诗的主要风格,但不乏清新自然之作,所以谢诗的风格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色彩美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色彩美
招 远 风”摒 弃 喧哗 , 理世 事 . , 不 自然 旷 远 . 风 习 习 , 净 凉 明
淡 定 . 散 清 雅 他 竭 力 营造 一 种 闲 雅 从 容 的 清 景 . 白 云 萧 “
抱 幽石 , 绿筱 媚清 涟 ” 门云环绕 , , 幽石 光 洁 , 竹 萧萧 , 绿 清
涟 圆 美 . 不 透 露 出 清 新 的 气 息 “ 林 含 余 清 . 峰 隐 半 无 密 远
人 暂 时 忘 却 尘 世 烦 恼 . 得 心 灵 的 平 静 。“ 情 舍 尘 物 . 获 遗 贞
并 不 黯 淡 无 光 ; 笔 重 彩 , 烂 之 极 , 未 堕 入 淫 靡 ; 景 浓 绚 却 其 蕴 含 澄 鲜 活 泼 的 气 息 , 活 朗 润 , 净 明澈 谢 灵 运 山水 诗 鲜 澄
关键 词 : 水诗 ; 灵 运 ; 山 谢 色彩
中 图分 类号 :2 72 10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8 5 7 2 0 ) 4 0 6 一o 1 O —3 3 ( 0 9 0 — 0 4 3
谢 灵 运 的 山 水 诗 清 新 怡 人 . 具 一 格 . 然 独 立 于 南 别 卓
是 天 然 流 韵 、 色 生 香 的 世 界 . 如 初 日下 的 芙 蓉 , 有 着 活 正 既 生 新 清 韵 , 有 着 华 妙 奇 艳 . 生 丽 质 。 爱 美 好 , 淡 金 又 天 可 在 色 的 透 明 阳光 下 , 然 绽 放 , 睡 醒 的 姣 好 面 容 , 似 南 朝 悄 刚 恰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比较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比较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比较

重庆三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学生姓名李金鑫

指导教师——腾新才

摘要:魏晋南北朝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标志着偏重于抒情的中国古典诗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审美范式。说到田园诗我们就自然而然想到了陶渊明,提到山水诗,我们也不会忘记谢灵运。当我们比较他们的田园山水诗便可以看出: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在其基础上有些发展与创新。他们的诗歌风貌虽有迥异之处,但也有内在契合点。本文将探讨陶渊明与谢灵运的田园山水诗的特色、比较陶谢二位诗歌的异同,以及二位田园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田园诗山水诗特色异同影响

一、田园诗、山水诗解析。

1、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2、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1.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宛如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具体地说,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

【导语】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共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

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第一个成功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他以大量山水诗改变了东晋玄言诗晦涩艰深、无病呻吟的不良文风,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气息。

一、主观因素

(一)个人喜好

谢灵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一个主观原因是因为谢灵运对山水风景“素所爱好”,酷爱旅游。《宋书・本传》记载了他做永嘉太守时寄情山水的情景:“郡有名山水,灵运素以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他的《斋中读书》写道:“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这说明灵运过去在京时也一直喜欢游山玩水,未废弃对丘壑的游赏,为了探寻仙美的山水奇景,他甚至不惜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驱使他家中的数百名奴仆和门生“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宋书・谢灵运传》)如人们所熟知喜爱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反映出谢灵运对祖国山水草木的无比热爱。

(二)骄奢任纵的个性思想与深厚的文学修养

谢灵运骄奢任纵的个性思想与深厚的文学修养也成为他山水创作的又一动因。谢氏家族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其子弟不仅享有士族的'世袭特权,而且有着与生俱来的爵禄。出身在这样一个功名显赫之家,谢灵运十五岁就因祖父谢玄的功绩袭封康乐公,食邑两千户,根本不会为物质生活发愁。他凭借“父祖之资,生业甚厚”的经济条件,可以终日“寻山陟岭”“肆意遨游”,甚至“伐山开径”“惊动县邑”,这种骄奢任纵的性格也使他有闲情意志去纵情山水。再者,谢灵运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天资机敏,加上谢家长辈特别注重对谢灵运在文学上的栽培,写出了“名动京师”“贵贱莫不竞写”的山水诗作。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战乱频繁,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尔虞我诈, 彼此倾轧, 斗争激烈。统治者实行推行抑制门阀大族、提拨庶族地主的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谢灵运作为大贵族代表被镇压,朝廷失宠, 宫廷之争失败,政治上的失利使得他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水。一方面在山水自然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纯净,恣意随心,无忧无虑的山水生活使他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找到黑暗世界以外的人生志向;另一方面谢灵运“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在山水美景中始终无法获得心灵的安息。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写于他出任永嘉太守以后,具有极为细腻的审美感受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辞藻精致,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谢灵运诗歌艺术风格:

一.谢灵运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例如:《过始宁墅》《富春渚》《初往新安至桐庐口》《七里濑》《晚出西射堂》《登永嘉绿嶂山》《游岭门山》《登池上楼》《东山望海》《登上戍石鼓山》等一系列优秀的诗作,选取《登池上楼》分析:“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生动地写出初春的物候特征。在这光影交错之中,绿色的小草在碧波荡漾的水边悄悄地生长,而发满新芽的柳树上,各种新奇的鸟儿婉转鸣叫。作者通过这几句简单的描述,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充满了和谐和生机的画面,也表达了自己久味自然后突然重逢的欣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能力。这不仅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成为后世诗人描摹自然的典范。比兴手法和典故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色。开头六句托物起兴,以潜虬、飞鸿喻世人的出处和自己的进退失据;豳歌、楚吟二典故的运用,对抒发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起了一定的作用。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充分体现了谢诗的语言特色。又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以上诗句无不使人感到清新自然而又多彩多姿,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江南山水蕴含的无限丰富的美,这些都是自然去雕饰,清新俊美的,他的多数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不论是幽深的还是绚丽的,都呈现出一种新鲜、欢愉的姿态。

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研究

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研究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首个用山水为主题实现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在晋末宋初时期,山水诗歌开始崛起,在诗歌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与谢灵运的推动是分不开的。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具有十分明显的艺术特征,不仅表现了当时的学术思想和艺术发展趋势,还体现了我国文学传统特色与其个人的突出艺术才华。

一、谢灵运山水诗与玄学的融合

自从东晋开始,山水就作为主要题材而进入了文人的视野。该时期内的山水诗,大多都是以玄学的形式创作的。而谢灵运的诗歌中,对于玄理及景色的描绘尤为出众,不会产生晦涩之感。例如在《登石门最高峰》这首诗里,谢灵运就描写了峰峦叠嶂、竹林深深、山脉逶迤、流水滔滔、猿声阵阵的景象,使人读来产生心神飘荡之感,似乎已经与山水融为一体。而谢灵运从景色到玄理的过渡把握十分自然,使美妙的景色和飘忽的玄思完美结合起来,衍生出独有的魅力。比如《富春渚》一诗,描绘了波涛奔涌、两岸如削的景象,并就此烘托出诗人对世道之艰难的感叹。而根据玄学的理念,只有经历了艰险之后,才能动静安然,不失其宜。所以,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学相结合,打造出了悠远的意境,能够启人深思[1]。

二、谢灵运山水诗中独立的山水形象

谢灵运诗中有着浑然天成的艺术特点,其不仅包含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变革,还体现的技巧方面的创新。谢灵运的诗歌一向讲究对山水形态的精细描绘,对于辞藻十分精炼,且注重对偶。山水在谢灵运的诗中,已经不再是独立的形象,而是能够交相辉映,构成绝美的图画。例如《晚出西射堂》一诗中,描写:“连障迭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该诗描绘了山峦起伏的景象,而雾霭笼罩群山,几树枫叶在暮色和山林雾霭之间不断摇晃,颜色鲜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色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是?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对大自然风光“钩深索隐,穷态极妍”(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惨淡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沈德潜《说诗晬语》)。他的诗极尽雕琢刻画之能事,对极难描摹的形象能描摹出它的形、态、神,让读者自然而然地首肯、会心。如: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

前两句写舟行江中所见远景,是一种扫描式的写法;后两句则是定点式的写法,一个“抱”字,一个“媚”字,就赋予了自然形态的生趣和感情。在过去的诗歌评论中,这两个字就叫“诗眼”。以一字的锤炼而领起全句,以一句的刻镂而带活全篇,在谢诗中可以经常遇到。最为人所熟悉的是《登池上楼》这首名作。全诗二十四句,写他在永嘉冬天生病,初春病愈以后登楼眺望: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池塘”两句是谢诗中流传最广的名句。宋朝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里做了解答说:“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这一解释合于实事求是的要求,但还可以作一点补充,即诗人的心中情猝然与登楼所见眼前景相遇,无意的景诱发了有意的情。当时谢灵运贬出建康,早春二月,自然界的欣欣生意猛然扑向诗人,和离群索居的心情恰恰形成鲜明的反差,于是一向以工于刻画著称的谢灵运就吟出了这毫不费力的两句诗。就像李后主的“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样,看似写景,实为写情。而全诗由于这两句警句,承上启下,就通篇流宕。谢诗中的写景名作,多数能做到情景交融,并且在情景之中十分自然地推导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